梁启超对图书馆学的贡献

梁启超对图书馆学的贡献

一、梁启超对图书馆学的贡献(论文文献综述)

翟桂荣[1](2020)在《梁启超的译书思想对近代图书馆学翻译之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介绍了梁启超的译书思想及其对翻译事业的提倡与贡献,考察了他结缘图书馆学翻译之实践,分析了其译书思想对近代图书馆学者翻译、图书馆学期刊创办、图书馆学汉译文献主题的影响。

杨翔宇[2](2020)在《民国文献学通论性理论撰着研究述评》文中指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文献学由此发轫。民国文献学通论性着作在构建学科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的学科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在梳理民国文献学学术脉络演进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民国文献学通论性理论着述研究大有裨益。既往研究普遍存在着成果分布不均、研究视野狭隘、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从而限制了民国文献学研究的进步。鉴于此,在充分发掘和利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拓展研究内容,将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内化为研究展开的前提,借鉴计量史学、心理史学、E-德尔斐法、内史外史等理论和方法便成为未来研究的起点。

袁祖笑[3](2020)在《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图书馆学正规教育自文华大学图书科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近代社会风云激荡、波澜起伏的历史背景下,晚清我国引入了西方图书馆学思想,民国初创办了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学者们利用西学将以朴学为代表的传统学术学科化,梁启超认为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内容上包括广义的校雠学。近代我国图书馆学虽近学日本远学欧美,建设中国自己的图书馆学仍是文化教育所必需。第一代图书馆学人以校雠学为本土化的路径将其引入到图书馆学教学实践中,由此校雠学成为图书馆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于图书馆学逐渐发展为文献学课程。本文所讲的文献学课程是指基于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开设以古文献学或古文献学命名或等同的以及相关的课程的统称,包括古典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中国图书馆学对文献学知识的传承即是现实需要;又为图书馆学找到了古代源头形成文化认同;直至改革开放前,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教育中一直是核心课程。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随着新一轮现代化进程逐渐由核心下降为一种选修课程,遭遇了现代性困境,其原因为:适应就业的需要、核心知识的转变的影响、改革开放后课程体系调整失衡。因此,本文梳理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对图书馆学本科、研究生阶段涉及文献学课程和研究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以便较为全面而深刻反映图书馆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微观历史、宏观趋向与现状;深入探讨重塑基于图书馆学的文献学课程的学科人文价值、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再调整及加强引导,从而为基于图书馆学的文献学课程突破困境提供有效的途径,推进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变革实践,提高其在图书馆学内部的竞争力。

赵晓[4](2020)在《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述评(1999-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肇始于民国时期,出现了韦棣华、沈祖荣、戴志骞、袁同礼、刘国钧、杜定友、李小缘、钱亚新、金敏甫等图书馆学学人。他们从海外带回西方图书馆学理论知识并与中国现状加以结合,创造了近现代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为中国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因此,针对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梳理图书馆学产生、发展的脉络,了解图书馆学学术思想传承情况。文章以1999年以来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文献、着作、研讨会、专项课题为研究对象,分析近二十年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主题、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近二十年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的研究特点,冀望以此为依据展望未来图书馆学学人研究趋势。

曾凡菊[5](2019)在《民国时期三大图书馆学期刊办刊特色之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在民国时期三大图书馆学期刊中,《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以联络图书馆界为职志,是学界中人了解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的窗口;《图书馆学季刊》主要刊载学人对图书馆学研究的论述,且多定位在中国图书馆学学术转型最为急迫的图书分类与编目等问题;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从办刊伊始,对国外图书馆学的发展状况关注较多,且力求追逐图书馆学理论的前沿问题,集中展现了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的一些最新成果。三大图书馆学期刊由于其不同的办刊定位与办刊特色,在近代图书馆学学术转型过程中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参考文献16。

刘晓霞[6](2019)在《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从传教士在上海建立第一所近代图书馆开始,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上海密切相关。以上海为中心传播近代公共图书馆思想,开始新式分类法、卡片目录、巡回文库、邮借服务等新式管理方法与服务方式的实践。本文在对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及其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按照时代发展的先后顺序,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阐释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历程,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公立图书馆和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多案例对比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研究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变化。我国的藏书机构由来已久,但“图书馆”却是一个舶来品,它的产生伴随着古代藏书楼的衰落与近代西方图书馆思想在国内的传播。本章分析了清末战乱和封建社会解体致使藏书楼的衰落,而西方传教士对近代西方公共图书馆思想的传播及在国内的实践、早期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和创建图书馆的初步尝试所引发的近代图书馆的诞生。主要表现在由藏书楼的重藏轻用到图书馆的公开开放,馆藏也由四书五经的典籍收藏向通俗性、实用性等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内容转变。图书馆不仅保留了藏书楼的文献与文化保存功能,更注重公开、公用。第二章研究初创时期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这其中主要有外侨和上海文化精英及官商作为首批创建人的努力,外侨创建了上海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并在国内传播了西方近代公共图书思想,但其影响有限,仅在外侨社会。而文化精英和官商所创建的图书馆真正为国人服务,在上海产生了较大影响。初创时期的上海近代图书馆服务主要表现为对公众开放,变重藏为重用,从馆藏内容、规章制度、文献组织方式、服务方法等各方面体现图书馆的开放姿态;从藏书楼关注藏书本身转向关注读者,各个类型的图书馆开始从读者角度出发思考图书馆的运作与发展,与读者相关的服务在逐步发展。虽然存在服务内容单一,空间有限等不足,但整体而言,起点较高。第三章论述民国成立至“八·一三”之间上海近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这一阶段是上海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期。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图书馆进行详细统计,得出期间先后创建图书馆330余所。并分阶段对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发展进行详细分析。重点研究了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全面展开,基础到馆借阅服务和延伸至馆外的邮借、巡回文库、分馆、送书上门、续借、预约、馆际互借等服务相互补充,构成图书馆服务网络,并利用馆藏和馆员的专业知识开始开展参考咨询和阅读推广服务。第二是公共文化展览成为图书馆界的主要文化活动之一,展览内容和主题多元化,充分显示展览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作用。第三是文化演讲服务成为图书馆的一种时尚,彰显图书馆的文化地位和图书馆为吸引读者、提升社会知名度而做的努力。第四章,抗战期间和战后上海近代图书馆艰难的公共文化服务。陈述“一·二八”事变对东方图书馆的毁灭,“八·一三”对上海近代图书馆的严重破坏。研究抗战期间图书馆界的抗日救亡及对文献的保护,分析其公共阅览服务与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并研究战后图书馆所形成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学术研究服务及为迎接上海解放所作的努力。第五章,对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并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以公立图书馆中工部局公共图书馆和上海市图书馆为代表,私立图书馆中的上海通信图书馆和申报流通图书馆为代表,概述其创办和发展过程,详述其服务,并对服务成效作简要评述。最后对四个案例加以比较分析。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上海近代图书馆百年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现今图书馆发展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启示。本研究发现: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该过程融合了时代发展特色,具有较为典型的时代特征;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中公共图书馆缺失,以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为主。私立图书馆承担了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直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方才出现并发挥一定作用,战后才形成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社会公众对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始终发挥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从图书馆建设方式来看,社会捐助在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伴随着上海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来看,上海近代图书馆均各有不同,总体上呈现出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上海近代图书馆的诸多服务理念与服务举措较为先进,是上海图书馆事业繁荣发达的标志,也是图书馆人职业精神的体现和勇于追求的成果。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图书馆界正在热烈探讨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研究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展现上海近代图书馆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展示随着时代发展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变化与进展,总结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中获取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相关启示,这对于当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让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喜爱的公共文化空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此,与以往仅关注上海近代个别图书馆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首次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系统研究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力求全面展示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不但有助于了解和掌握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状况,弥补学术界对于上海近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从中获取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相关启示,指导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张光润[7](2018)在《袁同礼研究(1895-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袁同礼,字守和,祖籍直隶安肃,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于北京南横街本宅,1965年病逝于美国华盛顿。在他出生之年,造就“同治中兴”的洋务运动,已在甲午海战中幻为泡影,一系列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变迁的大事件已是山雨欲来。中国近代图书馆运动“发轫”于三年后的戊戌维新。他在这场巨变中养成了新知和旧学,并以发展图书馆事业回应了那个时代,成就了自己在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中的先驱地位。1949年初旅美定居之前,他不仅领导全国最大的国立图书馆,并将它带向了世界,深度参与了近代社会的变迁。有关袁同礼的研究,近三十年来逐渐受图书馆界关注,相关专题论述层出不穷,至今仍是方兴未艾,但由于资料和视野所限,历史学界有关他在近代社会变迁上的讨论,尚不多觏。有鉴于此,本文在借镜图书馆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他学问和事业中的若干大事件作深入研究,着重强调其在近代变迁中的独特意义,并力图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拓展、丰富和深化袁同礼研究应有的内涵。全文除绪论、结语和所附《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外,主体部分由四个专题研究组成,分别从家世、成学、学问和事业方面作系统论述。第一章论述袁同礼家世及成长的时代,分析袁家由农村迁居城市的近代意义,及袁同礼童年成学时的新旧知识比重。第二章研究袁同礼近代知识结构的形成,既详论北大预科的成学背景及成绩,也重视在清华学校的第一份图书馆职业,及游学欧美对近代图书馆学新知的养成。清华学校部分,也简单梳理了近代图书馆史的发展特征;游学美欧部分,则着重讨论他在近代群学意义上广泛参与各种学术组织,及以近代目录学为中心的图书馆学新知的养成。第三章学问篇以《永乐大典》的访求和研究为例,结合他在中华图书馆协会和北平图书馆的任职经历,系统研究他的15篇研究成果,详述其中的编目方法的近代转变,典籍观念的新旧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永乐大典》由流散史到阅读史的转变。第四章事业篇则以他去国之前精力所萃的国立北平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他宣示中外的三条立馆宗旨出发,分节论述他带领北平图书馆走向世界的近代化进程,以及这一进程所具有的近代意义。文末所附《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是撰写本文的资料长编,也是对正文的有益补充,为研究袁同礼在近代巨变中的独特地位提供了相对翔实的背景。

谢林含[8](2017)在《浅谈梁启超父女对图书馆学的贡献》文中指出20世纪梁氏父女前赴后继地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建立、发展、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构成了百年中国图书馆精神的象征。文章通过梁启超在创办图书馆、创立图书馆理论、对图书真伪的考订等方面展示对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本文通过梁思庄在西文编目、东方目录分类、收集西文编目参考资源、培养编目员业务素质、馆藏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展示对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梁氏父女开创和发扬了中国图书馆学,使中国图书馆建设有了深厚的理论根基。

何官峰[9](2015)在《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述评》文中指出梳理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文献,从四方面分析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进展:图书馆学史综合研究、图书馆学史上的学者研究、图书馆学史基本理论问题讨论、各历史时期图书馆学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讨论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关注的方向。

史楠[10](2012)在《清末民初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清末民初(1840-1928)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朝代更迭、时局动荡,同时也是古老中国初步迈向现代文明的过渡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新旧思想与中西学术剧烈交流、碰撞,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部分逐渐没落,新的思想初步形成并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道路。在这其中,传承千年的封建藏书楼思想不可避免受到冲击,西方近代图书馆学思想被介绍进来,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性所浸润改造,慢慢形成了中国的图书馆学思想。在这一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维新派的学者们发挥了重大作用。从鸦片战争开始,具有初步先进思想的维新派人士便开始有意识地翻译介绍西方资料着作,将新式的近代图书馆介绍进中国;随后,又有先驱人士亲自前往西方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下关于近代图书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待国内的宣传准备基本展开后,维新党人开始亲自进行近代图书馆的建设实践活动,并据此进行图书馆学理论的阐述和探索,取得了相当的建树和成果。本文以时间为序,对维新派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对图书馆学思想的探索和贡献做一梳理,并给予评价,以期对清末民初这一时期我国图书馆学思想的萌芽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

二、梁启超对图书馆学的贡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梁启超对图书馆学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梁启超的译书思想对近代图书馆学翻译之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梁启超的译书思想
    1.1 梁启超译书思想之发端
    1.2 梁启超在《时务报》论译书
    1.3 梁启超对翻译事业的提倡与贡献
        (1)《西学书目表》
        (2)《大同译书局叙例》
        (3)《读〈日本书目志〉书后》
        (4)《拟译书局章程并沥陈开办情形》
        (5)《拟在上海设立编译学堂并请准予学生出身折》
2 梁启超结缘图书馆学翻译之实践
    2.1 《清议报》译文:《论图书馆为开进文化一大机关》
    2.2 《新民丛报》对图书馆的报道与影响
3 梁启超译书思想对近代图书馆学翻译及研究之影响
    3.1 对图书馆学者之影响
    3.2 对图书馆学期刊之影响
    3.3 对图书馆学翻译主题之影响

(2)民国文献学通论性理论撰着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概念及研究内容的界定
2 梁启超文献学理论着述研究
3 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研究
4 民国时期的校雠学着作研究
5 民国文献学研究特点及展望
6 余论

(3)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价值
    1.2 研究综述
        1.2.1 图书馆学史视域下的古代图书馆学研究
        1.2.2 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
        1.2.3 我国图书馆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研究
        1.2.4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现代性困境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学课程与图书馆学的历史渊源
    2.1 文献学课程与图书馆学及其发展
        2.1.1 文献学与文献学课程
        2.1.2 图书馆学与文献学课程
    2.2 文献学课程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渊源
        2.2.1 古代文献整理工作
        2.2.2 近代校雠学与图书馆学的交融
    2.3 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视域下的发展史
        2.3.1 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中的地位演变
        2.3.2 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教育中内容的演变
3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现状
    3.1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总体情况
        3.1.1 图书馆学本科开设的文献学课程
        3.1.2 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开设的文献学方向及课程
    3.2 图书馆学文献学方向博硕学位论文的分析
    3.3 图书馆学界对文献学课程的反思与呼吁
4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现代性困境的原因
    4.1 图书馆学教育适应就业的工具理性
    4.2 学科核心知识与学科人文教育的转变
        4.2.1 接轨西方近现代图书馆学与本土化探索
        4.2.2 深受苏联模式及其目录学教育的影响
        4.2.3 学科归属的调整与信息学情报学的融入
    4.3 文献学课程的特性与课程体系调整失衡
5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发展对策
    5.1 重视文献学课程的学科人文价值与建构其共识
        5.1.1 重视文献学课程的学科人文价值
        5.1.2 建构文献学课程是学科古典教育的共识
    5.2 培养目标与方案的再调整并加强引导
        5.2.1 本科培养目标的再调整并加强升学就业引导
        5.2.2 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与研究方向并引导实践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阶段主要学术论文
致谢

(4)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述评(1999-2019)(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念界定和文献来源
2 概念争论
    2.1 图书馆学学人概念问题
    2.2 图书馆学人代际划分问题
3 群体研究
    3.1 民国图书馆学学人总体性研究
    3.2 民国图书馆学学人专题性研究
        3.2.1 按照代际划分分专题研究
        3.2.2 按照个人经历分专题研究
        3.2.3 按照学人思想分专题研究
4 个案研究
    4.1 以第一代学人为研究重点
    4.2 学人研究范围逐渐拓展
        4.2.1 增加对其他领域学人的图书馆学思想研究
        4.2.2 增加对民国“非着名图书馆学人”的研究
        4.2.3 增加对来华外籍图书馆学学人的研究
5 近二十年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特点
    5.1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5.2 人物研究更加深入
    5.3 关注图书馆学学人的海外影响力
6 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6.1 继续加强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群体研究
    6.2 注重对学术传承影响的研究
    6.3 强化对民国时期“非专业图书馆学学人”图书馆学思想的研究
    6.4 注重学人研究成果的多样化展示

(5)民国时期三大图书馆学期刊办刊特色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大期刊的办刊缘起
2 三大期刊不同的办刊特色
3 三大期刊在学术转型过程中各自不同的功能发挥
4 结语

(6)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五、概念说明
第一章 从藏书楼向图书馆的变迁
    第一节 藏书楼的衰落
        一、战争对藏书楼的破坏
        二、封建社会解体对藏书楼的冲击
    第二节 近代图书馆的诞生
        一、传教士对西方图书馆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二、早期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
        三、国人创建近代图书馆的初期尝试
    第三节 从重藏轻用到公开开放
        一、重藏轻用
        二、从封闭到开放
        三、从服务精英到服务公众
第二章 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初创
    第一节 外侨创立的图书馆
        一、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
        二、“上海图书馆”
        三、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
        四、圣约翰大学图书馆
    第二节 文化精英和官商创建的图书馆
        一、文化精英创建的图书馆
        二、官商创办的图书馆
    第三节 近代图书馆的早期公共文化服务
        一、面向公众
        二、拓展服务
第三章 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
    第一节 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一、图书馆建设的有利条件
        二、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三、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一、公共阅览的全面展开
        二、公共文化展览遍地开花
        三、文化演讲服务盛行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上海的图书馆事业
    第一节 日军侵略对图书馆的破坏
        一、“一·二八”事变与东方图书馆的损毁
        二、抗日战争中图书馆的破产
    第二节 抗战时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
        一、积极开展阅览服务
        二、举办各种文化及学术活动
        三、收集保存文献、保护传承文化
    第三节 战后(1945-1949 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复兴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
        二、学术研究服务
        三、迎接服务新转型
第五章 图书馆服务特色个案研究
    第一节 公立图书馆
        一、专为英美外侨服务的工部局公共图书馆
        二、为上海公众服务的上海市图书馆
    第二节 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
        一、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上海通信图书馆
        二、为平民服务的申报流通图书馆
    第三节 不同案例的比较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袁同礼研究(1895-194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综述
    三 主要史料和章节安排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1895-1913)
    第一节 家世考
        一 曾祖移居京师
        二 祖父定居京师
    第二节 童年
第二章 成学之路(1913-1924)
    第一节 北大预科
        一 入学前的北大预科
        二 入学后的预科调整
        三 预科成学
    第二节 以图书馆为志业(1916-1924)
        一 水木清华四寒暑
        二 游学美欧
    第一节 缘起
        一 《永乐大典》的编纂和流传
        二 全祖望和缪荃孙的研究
    第二节 袁同礼的调查与研究
        二 系列调查研究及影响
第四章 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1948)
    第一节 作中国文化之宝库
        一 访购中西书籍
        二 使受学之士观摩有所
    第二节 通中外图书之邮
        一 出版品交换
        二 善本寄美保存
    第三节 树长治久安之基
结语
附录一 :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浅谈梁启超父女对图书馆学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梁启超对图书馆学的贡献
    1. 创办图书馆
    2. 创立图书馆理论
    3. 对图书真伪的考订
二梁思庄对图书馆学的贡献
    1. 在西文编目方面的贡献
    2. 在东方学目录方面的贡献
    3. 在收集西文编目参考资源方面的贡献
    4. 在培养编目员能力方面的贡献
    5. 在馆藏建设方面的贡献
    6. 在图书馆事业国际交流方面的贡献

(9)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主题分析
    1.1 中国图书馆学史综合研究
    1.2 中国图书馆学史上的学者研究
    1.3 图书馆学史基本理论问题讨论
    1.4 各历史时期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研究
2 总结与讨论
    2.1 存在的不足
    2.2 关注的方向

(10)清末民初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创新点和不足
第2章 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派的探索与实践
    2.1 早期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萌芽的背景
        2.1.1 传统藏书理念的逐步衰落
        2.1.2 新型藏书理念的日渐兴起
    2.2 早期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的兴起
        2.2.1 林则徐和魏源对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的译介
        2.2.2 郑观应对传统藏书楼思想的批判与发展
    2.3 早期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的初步发展
        2.3.1 王韬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与介绍
        2.3.2 薛福成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与介绍
第3章 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的发展——戊戌变法前后的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
    3.1 戊戌变法运动中的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
        3.1.1 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的宣传过程
        3.1.2 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3.2 戊戌变法后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的发展
        3.2.1 清末新政中的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
        3.2.2 晚清预备立宪政策中的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
    3.3 戊戌变法后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的社会影响
        3.3.1 对清末地方士绅藏书思想的影响
        3.3.2 对清末官僚阶层藏书思想的影响
第4章 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的成熟——集大成者梁启超的图书馆学思想
    4.1 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的形成准备过程
        4.1.1 梁启超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
        4.1.2 梁启超的图书馆建设实践
    4.2 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4.2.1 倡导建立中国图书馆学
        4.2.2 探索新式图书分类方式
        4.2.3 强调继承传统藏书理论精华
第5章 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的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梁启超对图书馆学的贡献(论文参考文献)

  • [1]梁启超的译书思想对近代图书馆学翻译之影响[J]. 翟桂荣.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0(04)
  • [2]民国文献学通论性理论撰着研究述评[J]. 杨翔宇. 图书馆杂志, 2020(07)
  • [3]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D]. 袁祖笑. 郑州大学, 2020(02)
  • [4]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述评(1999-2019)[J]. 赵晓. 图书馆杂志, 2020(01)
  • [5]民国时期三大图书馆学期刊办刊特色之比较[J]. 曾凡菊.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9(05)
  • [6]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D]. 刘晓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7]袁同礼研究(1895-1949)[D]. 张光润.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7)
  • [8]浅谈梁启超父女对图书馆学的贡献[J]. 谢林含. 学园, 2017(15)
  • [9]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述评[J]. 何官峰. 图书馆论坛, 2015(04)
  • [10]清末民初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研究[D]. 史楠. 河北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梁启超对图书馆学的贡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