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

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

一、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论文文献综述)

张祥波[1](2020)在《S集团国企改制职工安置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进入稳定期,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两大转型升级阶段。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推行了大量的改革措施进行各方面探索和努力,在优化国有资本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全面推行改革的主战场。而在国企改革中,最难处理的问题点就是政府在主导国企改制时,如何稳妥地安置好国有企业的职工,切实完成国有企业资本化改造。新时期下,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具有时代性、复杂性和困难性,政府如何在公共管理职能和资本出资人角色之间做出适当的平衡和权衡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安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去调处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经济管理、行政伦理、历史遗留等方面问题。论文首先查阅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关于国有企业改制和劳动力安置方面的文献和资料,求同存异。然后从理论角度专门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安置的内涵等概念,辨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中政府的出资人角色、政府的行政管理角色、行政长官在改制时的角色、国有企业职工在应对改制时的行为逻辑等。其次,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深刻剖析,论文提出政府在主导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工作时,往往存在忽视职工诉求、职工行为定性不够全面、政府职能定位还有模糊的地方、政府行为规范有待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职工参与改制程度有待提高、职工安置路径尚需拓宽等问题。结合R市政府主导S集团国有企业成功改制后的具体案例,论文通过大量的座谈、访谈等搜集一线资料和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归纳,系统研究了R市政府主导S集团改制决策、法律关系、安置分流具体措施等具体环节,总结了R市政府主导S集团在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时在职工安置方面遇到的困难、形成的原因、和做法等。最后,论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别提炼了政府在主导国有企业改制时应当正视涉改制职工的行动和诉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行为规范、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职工参与改制决策的机制、多渠道探索职工安置补偿方案等具体的若干一般性施政方针建议,以达到为政府在处置类似问题时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目的。

唐浩[2](2018)在《东平县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模式、经验与启示》文中提出新型农村的建设是农民脱贫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农民富裕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必然要求,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的改革是建设新型农村的必经之路。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时间紧、任务重,同时具有创新性、长期性、制度化等特点。在我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众多案例中,东平县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通过系统研究东平县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动因、过程以及经验与问题,以期为其他地域的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积累提供借鉴。该文首先指明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对于现阶段中国的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意义,进而引出东平县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综述为立足点,梳理了改革的基本过程。伴随着农村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重点阐述了农村土地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关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现方式、经营模式、实际效能也都做出了具体说明。最后重点阐述了“东平样本”的治理启示:一是有效整合利用农业农村的资源,例如整合闲散资源、盘活固有资源;二是积极推进产权改革,包括坚守底线、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三是股份合作的风险控制与发展效应的放大;四是政府作用的方式及有效性的实现;五是长效发展机制的确立方式。同时对东平县改革实践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张梁言[3](2015)在《不断提高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前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论述是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30多年来,我们党在对计

路小静[4](2010)在《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的出版业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我国的出版单位也经历了事业单位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公司制改造的发展与演变过程。由于出版业具有显着的意识形态特征,出版业长期以来受党和政府机关的重视,被过分地强调了其政治和教化功能,而出版物的商品性这一重要属性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并强调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由此以后,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国文化产业成长期的主导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出版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出版业的发展不仅要有内需的拉动,而且也要有外需的拉动,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虑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中国出版业必须“走出去”。而今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正面临着五大问题:我国出版业作为国家垄断产业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产生的阵痛一直没有消失;外国出版巨头开始涉足中国,我国出版企业的实力无法与之匹敌;缺乏出版业“走出去”人才、版权贸易人才、翻译人才,成为我国“走出去”的瓶颈;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改变着全球人们的阅读习惯;我国的出版行业组织、版权中介机构还远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01年我国加入WTO,这对我国出版业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我国出版业如何抓住机遇、大力改革、加快发展,同时提高我国出版企业的实力以实现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是摆在所有从事出版从业人员面前的艰巨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出版业发展状况,通过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系列问题,以下简要介绍全文内容。首先,本文对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许多制约因数进行了概述。具体表现在:中国出版业正在按中央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造,具备条件后可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这一改革正在全面推开;国内出版市场尚未完全放开,作为国家特许经营的出版企业,经营风险较小,获利空间较大,“走出去”开拓国际业务动力不足,或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走出去”的行动相对迟缓;分析了我国出版产业管理体制、市场结构以及出版集团、中介组织的弊端。其次,本文分析了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三种主要模式:一是出版物出口。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出版物实物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西方出版物市场所占份额极小,影响十分微弱,需在增加外文图书的基础上,扩大营销网点和营销渠道。二是版权输出,这是当前我国走出去的主要形式,我国的版权输出从改进内容入手,力求突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障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让承载中华文化精华的出版内容通过版权贸易方式进入到西方主流社会。三是资本输出,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让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可利用直接设立新设、并购海外出版企业等方式在海外成立出版公司,以此让我国的出版企业在跨国出版传媒的传统领地上争得立足之地。再次,本文借鉴了国外出版业发达国家诸如美国、英国、日本出版业“走出去”的模式与经验,通过分析发现,虽然美国出版物的输出重在强化资本的输出,英国的图书出口具有强大优势,日本的动漫产业发展与输出特色十分鲜明。但是它们也存在共性的特点:一是将实物出口、版权贸易与资本输出完整联合起来,齐头并进地促进本国的出版业“走出去”;二是克服三种瓶颈,包括本土语言的教育和推广、国际市场的选择以及本土化运作;三是利用三种动力,即以政府相关部门为驱动,以行业自身发展需求为起点,借高新科技相关领域之力量。最后,论文阐释了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对策:政府支持,从融资、税收等方面加大对走出去的扶持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培养“外向型”的人才;打造走出去的主体,即采取上市、并购等方式将我国出版企业做强做大;利用新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促使出版企业“走出去”等。全文在文化产业、文化多样性、文化软实力及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国情、依据我国图书出版业现状条分缕析,试图找到一条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发展之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及建议以供参考。

李永成[5](2006)在《经济法人本主义论》文中研究指明人本主义并非是玄奥的高深理论,从根本上说,它是以人为价值和尺度的哲学认知。在某种程度上,以人为本既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终极理想,又是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和全面发展的评判尺度。正因为社会的发展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以人为本,所以,以人为本毋宁说是一个需要我们永远追求、需要我们无限接近的目标。作为维护并促进人对幸福理想生活的追求和人走向自由自觉、全面发展的工具或手段,法无疑应该是人本主义的法。各个部门法都在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并实现着人本主义。那么,经济法与人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经济法人本主义,经济法(尤其是中国经济法)又如何落实人本主义,则是本文的追问。对此尝试给出解答,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全文共分六章。从逻辑上说,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篇(第一章),主要是对人本主义的法的一般原理做出阐述,为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研究进行法理上的铺垫;第二部分是本论篇(第二、三、四、五章),主要是对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理论探求,即从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生成逻辑、经济法人本主义的认知理路、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和方法论、经济法人本主义的制度体现这几个方面对经济法人本主义做出理论上的认识;第三部分大致可以说是实践篇(第六章),因为这部分回答的是中国经济法如何以人为本、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向问题。 各章内容具体分述如下: 第一章是人本主义视域下的法与经济法。本章主要对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和交待。首先,是对人本主义本身的理解。为此,本文追溯了人本主义的中西历史意蕴,以期能从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来对其涵义进行全面的把握。人本主义不管如何变换其表现形式和面孔,在把人作为价值和尺度的哲学认知上则是永恒和不变的。人本主义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表达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谓的以人为本。其次,是对人本主义的法的再思考。从法理学上说,对人本主义的法的理解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尚有很多不足,仍需进一步深入。为此,本文主要从人本法律观的树立、法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回归、法的制度设计如何以人为本这几个方面对人本主义的法理进行了再思考,并以此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法制进行了简略的考察。树立人本法律观就要求法应以人为本源、目的和主人,并把人作为法评价的最高尺度;法回归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就要求法要给予现实的人及其生活场景以真实关切,为此,法应以

张承耀[6](2004)在《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文中提出

林伦[7](2003)在《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承耀解读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文中提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权交易实现,国家石油公司的国有股不一定一成不变,应该动态把握。

二、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论文提纲范文)

(1)S集团国企改制职工安置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内研究进展
        1.4.2 国外研究进展
        1.4.3 中外研究述评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5.4 技术路线
2 政府主导国企改制基本情况及相关概念、理论分析
    2.1 国企相关概念界定
        2.1.1 我国国企概念解析
        2.1.2 国企改制概念解析
        2.1.3 国企职工安置的内涵
    2.2 国企改制时政府和官员的角色分析
        2.2.1 政府的出资人角色分析
        2.2.2 政府的行政管理角色分析
        2.2.3 行政长官的角色分析
    2.3 国企改制时职工行为动因分析
        2.3.1 职工普遍存在集体行动有利于争取更多权益的想法
        2.3.2 现行的双体制模式下利益分配有差距
        2.3.3 职工心理上存在“国有情结”的纠结情绪
    2.4 政府主导国企改制职工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4.1 政府对职工的诉求重视有待提高,对待职工抵制行为尚需理性
        2.4.2 政府职能定位有待明晰,避免偏离改制政策的目的
        2.4.3 政府行为规范尚待健全,规避改制源生的社会问题
        2.4.4 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氛围
        2.4.5 职工对国企改制的参与度尚待提高,避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误解
        2.4.6 职工安置路径需防止过于单一化,促进和鼓励人员分流
3 政府主导S集团国企改制职工安置案例分析
    3.1 S集团改制和职工概况
    3.2 政府主导S集团国企改制方案和做法
        3.2.1 政府作出改制决策的工作进程
        3.2.2 政府主导S集团国企改制实施框架和结果
    3.3 政府主导S集团国企改制职工安置行为和政策的合法性分析
        3.3.1 政府主导S集团国企改制对职工劳动关系的影响分析
        3.3.2 政府作出S集团国企改制决策的程序合法性分析
        3.3.3 政府通过的S集团改制职工安置方案有利于激活员工积极性
    3.4 政府主导S集团国企改制职工分流安置的政策
        3.4.1 政府创设身份缓冲公司推行延续留用安置路径下的职工安置政策
        3.4.2 政府联合改制后S集团推行辞职重聘安置路径下的职工安置政策
        3.4.3 政府出台对待个别特殊需求的职工安置政策
        3.4.4 政府出台社会保障等兜底条款
        3.4.5 政府出台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职工安置政策
    3.5 S集团职工分流安置结果
4 政府主导国企改制职工安置经验和成效研究
    4.1 微观视角下的经验和成效研究
        4.1.1 正视涉改制职工的行动和诉求,深入排摸职工核心诉求
        4.1.2 发挥国企职工“主人翁”角色,参与改制决策过程
        4.1.3 变“卖资产”为“卖股权”破解改制劳动纠纷困境
        4.1.4 全盘考虑职工安置方案,多渠道特色化分流
        4.1.5 设置国企职工身份缓冲公司,帮助职工放下“国有情节”
    4.2 宏观视角下的经验和成效研究
        4.2.1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4.2.2 完善政府行为规范
        4.2.3 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2)东平县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模式、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相关理论
    (一)产权理论
        1、产权
        2、产权理论的演变
        3、产权理论的作用
    (二)股份制改革理论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的界定
        2、集体资产的界定
        3、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
三、东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生过程
    (一)东平县基本情况
    (二)东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
        1、农业经营发展的困境
        2、农民增收的困难
        3、集体经济难以壮大的困惑
        4、顶层设计的新突破
    (三)东平县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轨迹
        1、农村的发展困境导致土地流转的兴起
        2、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崛起
        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扩大与深化
四、东平县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模式与经验
    (一)东平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具体做法
        1、实现方式
        (1)合理确权
        (2)科学确股
        (3)法人治理
        (4)收益共享
        2、经营模式
    (三)东平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取得的成效
        1、集体经济的长足发展
        2、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
        3、公共服务的显着改善
        4、产业发展的渐进升级
        5、乡村治理的向好转型
    (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缺少明确的法律界定
        2、土地股份合作种植非粮化倾向
        3、农村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
        4、政治民主和经济发展边界模糊化倾向
五、“东平样本”的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启示
    (一)加强农业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
        1、整合闲散资源
        2、盘活固有资源
        3、放大外力资源
    (二)积极推进农村综合产权的改革
        1、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三不”底线
        2、构建农民主体地位的保护体系
        3、搭建农村集体产权的交易平台
        4、加强财政金融的支持
    (三)控制股份合作的风险与放大发展效应
    (四)政府作用的方式及有效性的实现
        1、渐进的间接的政府支持方式
        2、政府的能力与限度和农民的主体地位
        3、培养农民主体能力
    (五)确立长效发展机制的方式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3)不断提高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前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市场的价值法则使许多人变得聪明能干起来
要树立“市场为主导”的战略思想
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中国实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回顾
        1.2.1 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内涵
        1.2.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内涵
        1.2.3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历史回顾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研究现状述评
    1.4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3 论文的创新点
2 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分析
    2.1 文化多样性、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理论
        2.1.1 文化多样性
        2.1.2 文化软实力
        2.1.3 文化产业
    2.2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1 垄断优势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3 竞争优势理论
        2.3.1 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2.3.2 竞争优势理论的特点
        2.3.3 竞争优势理论的评价
3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3.1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现状
        3.1.1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背景——出版业发展现状
        3.1.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现状
    3.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制约因素分析
        3.2.1 政府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着出版业"走出去"
        3.2.2 市场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出版业"走出去"
        3.2.3 出版企业竞争力不足制约了其"走出去"
        3.2.4 中介机构功能缺失制约了出版业"走出去"
4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模式及分析选择
    4.1 出版物实物出口
        4.1.1 我国图书出口现状
        4.1.2 图书出口现存问题分析
        4.1.3 我国实物出口模式的利弊总述
    4.2 版权输出
        4.2.1 我国版权输出现状
        4.2.2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分析
        4.2.3 版权输出现存问题分析
        4.2.4 我国版权输出模式的利弊总述
    4.3 资本输出
        4.3.1 我国对外资本输出的现状
        4.3.2 中国出版业资本输出的形式
        4.3.3 基于我国对外资本输出现状的分析
        4.3.4 我国对外资本输出模式利弊的总述
5 国外出版业"走出去"战略模式与经验分析
    5.1 美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经验分析
        5.1.1 美国的图书出口
        5.1.2 美国的版权输出
        5.1.3 美国的出版资本输出
    5.2 英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经验分析
        5.2.1 英国的图书出口
        5.2.2 英国的版权输出
        5.2.3 英国的出版资本输出
    5.3 日本出版业"走出去"的经验分析
        5.3.1 日本动漫产业的兴起
        5.3.2 日本动漫"走出去"的特点
    5.4 国外出版业"走出去"模式取得成功的经验
        5.4.1 有效克服语言、市场和当地风俗三种阻力
        5.4.2 合理利用政府、行业协会和新科技三种力量
6 促进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6.1 完善政府对出版业的宏观管理
        6.1.1 完善政府的政策支持体系
        6.1.2 强化出版业"走出去"人才的培养力度
        6.1.3 完善出版企业的融资渠道
    6.2 培育出版业"走出去"的市场主体
        6.2.1 建立与完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
        6.2.2 通过并购实现出版企业的规模扩张
        6.2.3 打造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2.4 实施本土化战略,"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6.2.5 创立出版业"走出去"的国际品牌
    6.3 加强数字出版对出版业"走出去"的支持
        6.3.1 数字出版发展概述
        6.3.2 数字化出版的具体形态
        6.3.3 利用数字出版加快出版"走出去"的建议
    6.4 完善行业管理和中介机构的功能
        6.4.1 发挥出版行业协会的管理与服务功能
        6.4.2 完善版权代理机构对出版业"走出去"的促进作用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5)经济法人本主义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为什么要研究经济法人本主义
    二、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路
    四、一点说明
第一章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法与经济法
    一、人本主义之流变
        (一) 西方人本主义的历史意蕴
        (二) 中国传统人本主义的历史意蕴
        (三) 人本主义的当代中国内涵
    二、人本主义的法的再思考
        (一) 树立人本法律观
        (二) 法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回归
        (三) 法的制度设计如何以人为本
        (四)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中国法制略审
    三、以人本主义的法理指导经济法人本主义研究
        (一) 经济法要树立人本法律观
        (二) 经济法要回归人的日常生活世界
        (三) 经济法的制度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
第二章 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生成逻辑
    一、现代性的悖论与人的异化
        (一) 现代性悖论
        (二) 工具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失落
        (三) 资本意志和人为物所异化
    二、经济社会化下人为物异化导致的人的分化和整合
        (一) 社会分层与社会强弱势群体的形成
        (二) 社会冲突与社会强弱势群体间的利益冲突
        (三) 对社会强弱势群体间的利益的社会整合
    三、社会法的兴起与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生成
        (一) 形式法治、实质法治与社会整合
        (二) 法律社会化与社会整合
        (三) 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生成
    四、经济法人本主义生成的理论基础
        (一) 社会学基础
        (二) 经济伦理学基础
        (三) 政治哲学基础
        (四) 法理基础
第三章 经济法人本主义的认知理路
    一、基点:经济法中的“人”的认识
        (一) 人性假设:从民商法的“经济人”到经济法的“道德人”
        (二) 经济法中“人”的存在方式
        (三) 经济法中“人”的需要
    二、中心: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解读
        (一) 社会整体利益是一种实然、独立的利益形态
        (二) 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理解社会整体利益的具体内涵
    三、目的:经济法的人权观
        (一) 从宪法人权到经济法人权
        (二) 经济法人权观的内涵
        (三) 经济法保障人权的表现
    四、落实:经济法的经济民主观
        (一) 经济民主是经济法落实人本主义的进路
        (二) 经济法落实人本主义的经济民主方式
        (三) 经济法落实人本主义的经济民主体现
第四章 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和方法论
    一、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之维
        (一) 人本主义是经济法的元理念
        (二) 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解读
        (三) 经济法人本主义理念的价值取向
        (四) 经济法人本主义理念及价值取向下的其他相关问题
    二、人本主义也是经济法的一种方法论
        (一) 人本主义方法论视域下经济法的基本分析框架:“失衡——均衡”
        (二) 经济法基本方法论分析框架下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五章 经济法人本主义的制度体现
    一、微观经济规制法的人本主义体现
        (一) 企业内部强弱势对比关系的法律规制
        (二) 企业与外部关系人在强弱势对比中的法律规制
        (三) 企业对内外相关利益人所负的社会责任
    二、宏观经济规制法的人本主义体现
        (一) 宏观调控法对强弱势对比关系的调整
        (二) 可持续发展法对强弱势对比关系的调整
第六章 迈向实践的、以人为本的中国经济法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考察——以人本主义为视角
        (一) 现代性问题
        (二) 人为物所异化及人的分化问题
        (三) 社会整合与中国经济法
    二、中国经济法以人为本的本土性
        (一) 市场失灵的中国经济法思考
        (二) 政府干预的中国经济法思考
    三、中国经济法落实以人为本的进路
        (一) 中国经济法落实以人为本的宪政诉求
        (二) 中国经济法落实以人为本的机制创设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6)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年理论深刻变迁
二、改革深入没有死角
三、资本手段大有可为
四、企业管理追求活力

四、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论文参考文献)

  • [1]S集团国企改制职工安置经验研究[D]. 张祥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2)
  • [2]东平县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模式、经验与启示[D]. 唐浩. 新疆大学, 2018(12)
  • [3]不断提高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前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思考[J]. 张梁言. 先锋队, 2015(11)
  • [4]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研究[D]. 路小静. 武汉大学, 2010(05)
  • [5]经济法人本主义论[D]. 李永成. 西南政法大学, 2006(12)
  • [6]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J]. 张承耀. 中国经贸导刊, 2004(01)
  • [7]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承耀解读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J]. 林伦. 中国石油企业, 2003(11)

标签:;  ;  ;  ;  ;  

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