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砖四国史

清代金砖四国史

一、清代造办金砖史料(论文文献综述)

王颢霖[1](2021)在《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是我国乃至全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承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至今已走过将近二十年的历程,开展了形式广泛、内容丰富的保护工作,形成诸多成果。本文聚焦当下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实际情况,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管理制度、法规建设、评估体系、本体保护与传承保护几个方面,对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体系的构建进行基础性的建设。论文从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系统性保护的角度出发,对保护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探讨。论文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实践、保护研究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各项研究工作,力求形成整体性的研究构架。引言部分首先明确我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体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梳理我国当下对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研究的具体情况,并对论文的研究方法与重点研究问题进行说明。第一章是本文的研究基础,从我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缘起与发展历程切入,在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营造技艺概念的基础上,分四个阶段梳理我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发展历程,厘清保护思想的发展脉络,为其后对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体系的具体问题研究打下基础。第二章针对当下我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制度进行论述,从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以及保护制度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并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文第三章试对我国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进行研究,从项目本体评估与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两方面展开,为评估工作进行方法论层面的搭建。在此基础上,论文的第四、五章分别针对传统营造技艺本体保护与传承保护进行论述,结合实际保护案例,多方面探讨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方式。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收束,并对我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当下与未来进行展望。

李国荣[2](2021)在《明清档案整理刊布的百年回望与学术贡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编纂出版略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整体说来,明清史研究成果更为丰富一些,明清史成为二十五史研究中相对凸显的断代史。这是为什么?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明清时期离现代更近,其影响也就更深刻、更直接,当代中国诸多问题寻根溯源,首先就要探索明清特别是清代的历史。故此,社会各方面对明清历史的重视程度更高。二是明清档案这座文献金矿的留存与支撑。

陈鹏[3](2020)在《有泉有竹清幽致,曰室曰斋淳朴敦——长春园如园研究》文中指出如园位于长春园外环景区的东南隅,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嘉庆十六年(1811年)大规模重修,道光年间局部整修,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火,变为废墟。经过2011年一次考古勘探与2012年、2017年二次考古发掘,遗址大部分显露于地面,现未采取保护与展示措施。如园是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后写仿江宁(南京)瞻园而建,是典型的人工平地山水园。如园规仿瞻园的格局与意境,采用“对景”与“借景”的设计手法,营造了一处极具清幽淳朴风格的皇家文人园林。本文采用考古发掘、现状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现状分析、营建变迁、复原研究、写仿手法、空间特色、造园意匠等角度对如园展开了广泛而系统地研究。在遗址现状勘察、文献史料梳理、样式雷图考辨的基础上,详细地提炼了遗址现状信息,探明了咸丰年间如园的总体格局,系统地厘清了如园从乾隆朝肇建、嘉庆朝增华、道光朝整修、咸丰朝衰亡及近现代变迁的历史过程,并通过图示的方式对乾嘉时期如园总体格局与单体建筑进行了复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如园与瞻园,阐明了两园在空间环境、山水格局、建筑形制、造园手法、植物配置、文化意蕴等层面的异同,提炼了如园具体写仿创作手法,并总结了乾嘉两代帝王在园林营建中的不同审美倾向。通过对如园空间特色与造园意匠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如园背后所蕴含的儒释道多元文化融合的创作意匠与文化内涵,不仅推动了清代皇家园林个案研究,而且深化了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与价值认知,进一步推动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保护实践。

何丽沙[4](2020)在《从装修到空间:养心殿内檐装修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养心殿组群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明嘉靖十六年(1537)建成,入清后,自雍正始正式成为清代皇帝理政寝居常临之所,此后一直沿用至宣统朝,是清代皇家建筑中使用时间最长的政寝合一之所。通过整理、解读档案文献,本文首先对养心殿八座殿宇的内檐装修格局进行溯源,以实地调查、测绘成果为基础,剖析养心殿内檐装修的设计规律。具体包括参照清代装修类匠作则例,辨识其中内檐装修的类型、样式,又基于大量数据与形式分析,揭示其尺寸设计的规律。其次,从空间视角,、分析内檐装修位置安排的规律,并结合空间的功能、使用场景等,发掘不同空间在装修类型、纹样选用上的特点。研究主要发现,在尺度、功能、美观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在养心殿中产生了则例不载的内檐装修类型、样式,呈现出比则例更为丰富的装修样式。在尺寸设计上,养心殿内檐装修的尺寸设计不完全遵守则例的规定,但基本都有自身的设计逻辑。在运用内檐装修分隔室内空间时,大木结构、空间比例等都会决定内檐装修的位置,功能需求以及个人偏好等均会影响内檐装修类型、纹样的选用。

王铁男[5](2020)在《清代产业技术标准化研究 ——以砖木作匠作则例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清代各类《匠作则例》,记载的是手工业各行业用工、用料、用银及样式、做法的规范和标准。本文以清代系列《匠作则例》为基础史料,并结合相关档案资料,选取匠作则例内“木作”与“瓦作”(含砖作)两个典型技术门类,对清代手工业技术标准化的表现形式、程度与水平、管理方式、技术标准实施,以及缺陷不足等问题,进行专题的深入考察。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产业技术的大总结时期,技术标准化问题也有了全面总结,具体表现便是大量匠作则例文本的出现与流布,使产业技术标准化呈现出“则例化”(标准化)特征。根据清代各种匠作则例所记载的内容,“则例化”在清代手工业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产品的“形制化”、原材料的“规格化”与施工中工时物料的“定额化”。中国历代技术典籍所记载的内容基本遵循《考工记》中所建立的“材——工”质量标准体系,直至清代各类匠作则例的完善,技术标准化中“形制化”、“规格化”、“定额化”,依然建立在计算工时料限的技术标准体系之上。因此,清代的产业技术标准化在执行过程中,明显分为“物料管理标准”与“施工技术标准”两大部分,体现在匠作则例文本上,便是以《工部则例》等为代表的“管理型则例”,和以《工程做法》、《圆明园内工则例》等为代表的“施工型则例”。清代历朝《工部则例》所记载的对物料管理规定中,砖瓦、木材是重点内容。砖瓦类中,国家各项工程常用的临清砖、御窑金砖、琉璃瓦等项物料,从烧造流程、尺寸规格、质量检测、包装运输、收储领用等各环节均有严格管理标准。官用木材,派员采伐木料时,采前勘测、采伐数量、木料加工规格、运输方式路线、入库领用等项,一律遵照则例管理标准执行。至于历年例行采买木料,以其材质、长度、周长等为标准,形成不同等级,运输、领取、使用等各个环节,也要遵照则例执行。施工型则例将手工产业分为若干“匠作”,每“作”下分为系列技术门类的若干工种,各工种协同完成生产链。木作和砖瓦作生产被解构为各个部件和不同工序,如梁、柱、枋、檩、斗拱、墙体、地面等,每制造每一部件或完成一道工序,其工料定额标准都详细记录在案,通过这些标准数据来指导新的施工程序,进而有了财政预算和决算的依据,最终实现控制生产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通过清代各种匠作则例中技术标准的文本解读,可以发现清代的产业技术标准化,已经具备了诸如标准化文件制定与实施、标准件的应用、标准化生产方式的采用等近代技术标准化特征,但在引入机器化生产之前,清代产业技术标准化转型尚未突破传统计工、计料为中心的质量标准体系。对比这一时期中、西产业技术标准化进程,可见清代产业技术标准化,已经出现近代转型趋势,但在管理体制、标准制定与推动等方面,还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

刘洋[6](2020)在《北海静心斋(镜清斋)研究》文中指出北海静心斋(镜清斋)研究是对清代皇家园林经典个案的系统研究,目的在于弥补西苑营建史料整理的缺环,完善和丰富清代皇家园林研究的理论成果。本文借助传统文献考证方法和现代测绘调查方法,将静心斋营建工程置于北海北岸格局变迁的历史背景下,梳理乾隆朝的营建过程并分析其发生的内在动因,提出清初八旗驻京制度对北岸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改造大西天经厂则是静心斋营建的重要契机。通过解读样式雷图档等相关营缮档案,了解同光朝静心斋修缮的工程内容,从而完善对历史沿革的认知。基于对历史状况的可靠判断,本文通过横向对比同时期、同类型的园林作品,分析静心斋的空间特征,对其设计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通过审视乾隆皇帝宏观意义上的园林活动,分析静心斋的创作意象,体会到其中蕴涵的多元化、深层次园林艺术,突破了以往研究中仅以“写仿江南园林”笼统称之的局面,尤其是将园内“方池”放入中国古典园林史框架中进行思考,廓清了“方池”理水的源流及形式背后所反映的审美精神。最后通过解读乾隆皇帝御制诗系统分析静心斋的创作意象、审美意趣,总结造园思想,以经典个案的剖析推动乾隆时代园林艺术、园林文化的研究,对深化西苑整体价值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王嘉乐[7](2019)在《艺术与权术:清康雍乾三朝的宫作松花砚》文中认为松花砚创制于康熙三十年(1691)左右,雍正六年(1728)以后,逐渐形成年节前批量成造的惯例,此惯例一直维持至乾隆十年(1745)前后。乾隆三四十年间,集中成造了一批品质较高的松花砚,与康、雍两朝留样松花砚一同封存,以备后世瞻仰。宫作松花砚以盒砚为基本款式,其风貌的形成集合了皇帝与匠人共同的智慧,设计和成造过程中渗透着皇帝艺术统治的政治目的。厘清宫作松花砚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于清代帝王着力创造的宫廷物质文化的理解。

杨莹[8](2019)在《清陵隆恩殿建筑研究》文中提出清陵承袭明制,隆恩殿建筑组群贯穿于清代陵寝营建的始末,是陵宫区的核心建筑组群,而隆恩殿则是这一建筑组群中的主体建筑。隆恩殿是供奉帝后神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也是整个陵寝的中心建筑。清代陵寝中的隆恩殿建筑包括:关外帝陵三座,关内帝陵九座、后陵七座。本文以清陵隆恩殿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勘察,结合查阅整理的史料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对诸陵隆恩殿的各作做法进行详尽的对比研究,整理隆恩殿的承袭与发展,探寻清陵隆恩殿的分期演变规律。经研究发现,清代各座隆恩殿时序明确,规制及做法有很多变化:孝陵创立了清代隆恩殿的平面柱网形式,到裕陵,产生一次变革,至定陵,又进一步发展。平面形制影响着大木构架的形成,梳理出清陵隆恩殿大木体系的创立、演变与发展过程。又结合样式雷图档,厘清定陵及定东陵隆恩殿的建筑设计逻辑。最终,以定陵为例推演清陵隆恩殿的施工过程,对隆恩殿营建过程中所涉及的施工礼仪进行疏理及归纳。

王铁男[9](2018)在《明清御窑金砖管理及使用规范的几点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御窑金砖的烧造和使用始于明永乐年间,作为中国传统砖窑业中的珍品,明清时期金砖一直作为钦工物料应用于高等级的官式建筑。经过长时间烧造和使用的经验积累,金砖的管理与使用逐渐规范化与制度化。这种使用规范既有明文规定的管理与技术实施标准,也有各种约定俗成的办法。其中,既包括官员对金砖的管理规范,也包含普通工匠使用金砖时的技术操作规范等内容。

郑丽虹[10](2018)在《宫廷与苏作:明清“苏作”雕刻工艺及其风格演变》文中指出以雕刻为代表的"苏作"工艺美术系明清工艺美术发展史中的典范。其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明清社会转型的催化,文人文化的导引,以及各类手工技艺的相互采借。"苏作"雕刻工艺以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古雅空灵的审美趣味、巧夺天工的价值取向和秀美小巧的形态特征引领了明清工艺美术的风尚。"苏作"雕刻工艺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最辉煌也是风格转最为明显的时期是乾隆时期,而这与宫廷的影响不无关系。

二、清代造办金砖史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代造办金砖史料(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论文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缘起与发展历程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营造技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缘起
        二、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的内涵阐释
    第二节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初兴(20 世纪初——1948 年)
        二、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的耕耘(1949 年建国后——1976 年)
        三、传统营造技艺研究的接续(1978 年改革开放后)
        四、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新篇章(21 世纪初至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制度研究
    第一节 行政管理体系
        一、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运行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的方向与途径
    第二节 法律法规体系
        一、法律、法规政策建设的现状
        二、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伦理原则
        三、现有问题与解决方案
    第三节 保护制度的体系建设
        一、项目申报与认定制度
        二、完善保护名录制度建设
        三、技艺传承机制的完善
        四、保护规划编制与履约
        五、评估与退出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评估体系研究
    第一节 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评估体系的相关阐释
        一、文化遗产评估的相关研究与经验
        二、构建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评估体系的意义
    第二节 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评估体系的构成框架
        一、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评估体系的框架说明
        二、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评估体系的目标内容
        三、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评估的主客体
        四、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评估的方式与流程
        五、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评估的原则
        六、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评估的标准
    第三节 传统营造技艺项目本体评估的搭建
        一、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的价值评估
        二、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的现状评估
        三、评分方式与分类保护模型的设计
    第四节 传统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
        一、传统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的方式
        二、传统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的要素
        三、传统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的指标与内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本体保护的研究
    第一节 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行为主体
        一、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单位
        二、行业保护团体与机构
        三、传统营造技艺的持有者
    第二节 传统营造技艺本体保护的内容与原则
        一、传统营造技艺本体保护的内容
        二、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原则
    第三节 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方式
        一、传统营造技艺的整体性保护
        二、传统营造技艺的生产性保护
        三、传统营造技艺的研究性保护
        四、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性保护
        五、传统营造技艺的数字化保护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保护的研究
    第一节 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的保护
        一、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保护的背景
        二、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保护的紧迫性
        三、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的记录工作
    第二节 传统营造技艺传承途径的保护
        一、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模式
        二、现代教育与培训模式的探索
        三、行业组织与营造团体
        四、面向公众的普及与宣传
    第三节 传统营造技艺传承机制的保护
    本章小结
结语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当下与未来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营造技艺相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
    附录2 营造技艺相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
    附录3 营造技艺相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介(传统技艺类)
    附录4 营造技艺相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介(传统美术类)
    附录5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国家)
    附录6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政策法规文件(部级)
    附录7 传统营造技艺相关研究出版物内容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明清档案整理刊布的百年回望与学术贡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编纂出版略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国学大师到清史工程:明清历史研究离不开明清档案
二、明清档案整理刊布的百年巨献
    (一)档案文种的系列刊布
        (1)明朝档案系列。
        (2)清帝谕旨系列。
        (3)清帝起居注系列。
        (4)朱批奏折系列。
        (5)清朝官员履历折系列。
        (6)军机处随手登记档系列。
        (7)军机处电报系列。
        (8)皇家陈设档系列。
        (9)满文档案系列。
        (10)蒙文档案系列。
    (二)档案专题的系列刊布
        (1)台湾专题档案。
        (2)西藏专题档案。
        (3)新疆专题档案。
        (4)东北专题档案。
        (5)西南专题档案。
        (6)粤港澳专题档案。
        (7)反清农民运动专题档案。
        (8)辛亥革命专题档案。
        (9)列强侵华专题档案。
        (10)明清中外历史关系专题档案。
        (11)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专题档案。
        (12)清代历史人物专题档案。
        (13)清宫史专题档案。
    (三)档案丛书的系列刊布
        (1)1927-1946年,文献馆时期曾有多部档案丛书问世。
        (2)1978-1990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推出《清代档案史料丛编》。
        (3)1981-2020年,打造核心期刊《历史档案》。
三、明清档案整理编纂的主要特征

(3)有泉有竹清幽致,曰室曰斋淳朴敦——长春园如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回顾及评述
        1.3.1 与如园直接相关的研究
        1.3.2 与如园间接相关的研究
        1.3.3 其他相关研究
        1.3.4 已有研究中的问题
    1.4 研究材料
        1.4.1 文献相关材料
        1.4.2 遗址相关材料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1.6 收获与未尽事宜
        1.6.1 收获
        1.6.2 未尽事宜
第2章 如园遗址现状
    2.1 总体概况
    2.2 建筑遗存
    2.3 山形水系
        2.3.1 山形
        2.3.2 水系
    2.4 特色文物遗存
        2.4.1 嘉庆御制诗石刻
        2.4.2 汉白玉石露陈座
        2.4.3 粉彩空心瓷地砖
第3章 如园营建变迁
    3.1 营建背景
        3.1.1 天时:时代条件
        3.1.2 地利:自然条件
        3.1.3 人和:人文条件
    3.2 乾隆朝的肇建
        3.2.1 写仿渊源
        3.2.2 肇建概况
        3.2.3 如园与熙春园
    3.3 嘉庆朝的增华
        3.3.1 增华动因
        3.3.2 增华过程
    3.4 道咸朝的整修与衰亡
        3.4.1 道光朝的整修
        3.4.2 咸丰朝的衰亡
    3.5 近现代的变迁
        3.5.1 园墙变迁
        3.5.2 21世纪三次考古活动
第4章 如园复原研究
    4.1 复原研究依据
        4.1.1 样式雷图档考辨
        4.1.2 匾额略节考辨
        4.1.3 遗址问题分析
    4.2 乾隆朝总体格局复原研究
    4.3 嘉庆朝总体格局复原研究
    4.4 如园植物配置复原研究
        4.4.1 乾隆朝植物配置
        4.4.2 嘉庆朝植物配置
        4.4.3 道光朝植物配置
    4.5 嘉庆朝单体形制复原研究—以延清堂为例
        4.5.1 延清堂遗址分析
        4.5.2 延清堂遗址与图档对比分析
        4.5.3 延清堂单体形制复原研究
        4.5.4 延清堂西洋天棚复原研究
第5章 写仿:乾隆朝如园园林艺术
    5.1 乾隆朝瞻园格局复原
    5.2 写仿手法分析
        5.2.1 .空间环境
        5.2.2 .叠石理水
        5.2.3 .建筑形制
        5.2.4 .植物配置
        5.2.5 .造园手法
        5.2.6 .文化意蕴
    5.3 写仿类型分析
    5.4 乾隆朝造园特色及思想
        5.4.1 .内圣外王:儒家思想的浸润
        5.4.2 .一如莫不如:禅学思想的观照
        5.4.3 .无为而有为:道家思想的影响
第6章 演变:嘉庆朝如园园林艺术
    6.1 外部空间
        6.1.1 空间环境
        6.1.2 边界处理
        6.1.3 尺度控制
    6.2 平面布局
        6.2.1 平面空间
        6.2.2 路径组织
    6.3 竖向设计
        6.3.1 竖向空间
        6.3.2 视觉组织
    6.4 室内空间——以芝兰室为例
    6.5 嘉庆朝造园特色及倾向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如园资料汇编
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从装修到空间:养心殿内檐装修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材料的运用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材料的运用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回顾
        1.4.1 养心殿内檐装修
        1.4.2 清代皇家建筑内檐装修
    1.5 论文结构
    1.6 创新点与展望
        1.6.1 创新点
        1.6.2 展望
第2章 养心殿现存内檐装修格局历史溯源
    2.1 正殿
        2.1.1 正殿明间
        2.1.2 正殿东暖阁
        2.1.3 正殿西暖阁
    2.2 东配殿、西配殿
    2.3 后殿、穿堂
    2.4 体顺堂、燕喜堂
    2.5 东、西围房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清代匠作则例的养心殿内檐装修形制识读
    3.1 清代装修类匠作则例中的装修类型与样式
        3.1.1 参考文本
        3.1.2 清代装修类匠作则例中的内檐装修类型与样式
    3.2 基于清代匠作则例的养心殿现状内檐装修形制识读
        3.2.1 木顶格
        3.2.2 落地罩(附落地床罩)
        3.2.3 飞罩
        3.2.4 几腿罩(附几腿床罩)
        3.2.5 碧纱橱
        3.2.6 嵌扇
        3.2.7 栏杆罩
        3.2.8 开关罩
        3.2.9 床
        3.2.10 真门口
        3.2.11 门
        3.2.12 窗
        3.2.13 毗卢帽
        3.2.14 护墙壁子、护墙板、隔断壁子、板墙
        3.2.15 栏杆横楣、栏杆挂檐板及其他
        3.2.16 则例之外的其他内檐装修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清代匠作则例的养心殿内檐装修尺寸分析
    4.1 清代匠作则例中内檐装修尺寸设计解读
        4.1.1 不同版本内檐装修做法辨析
        4.1.2 匠作则例中内檐装修尺寸设计原则
    4.2 养心殿木顶格尺寸设计分析
    4.3 养心殿隔罩类装修尺寸设计分析
        4.3.1 隔罩净高
        4.3.2 中枋位置
        4.3.3 栏杆罩长间柱位置
        4.3.4 横披
        4.3.5 槅扇
        4.3.6 罩口牙子
    4.4 养心殿门口尺寸设计分析
    4.5 养心殿床尺寸设计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间视角下养心殿内檐装修设计分析
    5.1 空间视角下养心殿内檐装修位置安排的一般规律
        5.1.1 养心殿进深装修位置
        5.1.2 养心殿面阔装修位置
    5.2 空间视角下养心殿内檐装修类型选用的一般规律
        5.2.1 养心殿内檐装修分隔能力评价
        5.2.2 养心殿室内空间分隔规律
        5.2.3 空间功能需求与内檐装修类型选用
    5.3 空间视角下养心殿内檐装修雕饰纹样选用的一般规律
        5.3.1 养心殿内檐装修雕饰纹样分类
        5.3.2 养心殿内檐装修雕饰纹样选用规律
    5.4 空间视角下养心殿正殿内檐装修设计分析
        5.4.1 正殿大空间划分
        5.4.2 空间视角下正殿内檐装修设计特点
        5.4.3 个人偏好对内檐装修设计的影响——以东暖阁召见空间为例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清代装修类匠作则例目录
附录B 清代装修类匠作则例内容分类
附录C 养心殿内檐装修大事年表
附录D 养心殿内檐装修相关样式雷图档目录
附录E 养心殿内檐装修遗存形制及其分布统计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清代产业技术标准化研究 ——以砖木作匠作则例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清代匠作则例的文本化
    第一节 “匠作则例”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清代“匠作则例”性能辨析
        一、“则例”的内容特点
        二、“匠作则例”的内容特点
        三、“则例”与“匠作则例”性质异同
        四、匠作则例法典化与技术标准化立法
    第三节 “内工则例”与“外工则例”比较
        一、内、外工匠作则例编纂比较
        二、内、外工匠作则例差异分析
第二章 清代产业技术“则例化”及近代转型
    第一节 手工业“则例化”及其表现形式
        一、产品设计“形制化”
        二、生产物料“规格化”
        三、生产工料“定额化”
    第二节 清代技术标准的近代转型
        一、匠作则例的细则化
        二、中国与西方近代标准化进程的差异
第三章 物料采办、加工与管理标准化
    第一节 砖瓦烧造与管理标准化
        一、临清砖烧造与管理标准化
        二、金砖烧造与管理标准化
        三、琉璃瓦烧造与管理标准化
    第二节 木料采购与管理标准化
        一、年例额解木料采买标准化
        二、楠杉木料采办标准化
        三、围场松木采伐标准化
第四章 旧料回收与利用标准化
    第一节 木材回收利用
        一、旧木料回收标准
        二、旧木料使用标准
    第二节 砖瓦回收利用
        一、旧砖瓦回收标准
        二、旧砖瓦使用标准
第五章 施工技术标准化
    第一节 大木作施工技术标准化
        一、大木作选材标准化
        二、柱类构件制作标准化
        三、梁类构件制作标准化
        四、枋类构件制作标准化
        五、桁(檩)类构件制作标准化
        六、板类构件制作标准化
        七、椽、望、连檐构件制作标准化
        八、斗拱制作安装技术标准化
    第二节 瓦作施工技术标准化
        一、砖料加工标准化
        二、金砖铺墁技术标准化
        三、墙体砌筑技术标准化
        四、苫背、瓦瓦技术标准化
    第三节 内、外工工料标准之差异
        一、大木作工料比较
        二、瓦作工料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清代匠作则例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科研成果
后记(致谢)

(6)北海静心斋(镜清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为什么研究北海静心斋
        思考:从明、清两代西苑变迁谈起
        审视:静心斋“经典性”的解读方法与意义
        问题的提出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二、已有研究成果及评述
        1、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2、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3、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与重点
    五、创新之处与未尽事宜
第1章 组群现状
    1.1 概况
    1.2 建筑
        1.2.1 前院建筑
        1.2.2 东跨院建筑
        1.2.3 西跨院建筑
        1.2.4 后院建筑
    1.3 山形水系
        1.3.1 叠石掇山
        1.3.2 理水
    1.4 植物配置
    1.5 匾额楹联
第2章 营建背景及影响
    2.1 缘起:清初八旗驻京制度对城市宫苑格局的影响
        2.1.1 八旗制度对北京城市空间的影响
        2.1.2 八旗制度对西苑北海格局的影响
    2.2 序幕:清代北海北岸的变迁
        2.2.1 清初西苑的经营
        2.2.2 乾隆初期北海北岸的营建
    2.3 筹划:乾隆十八年大西天改造工程
        2.3.1 改造背景
        2.3.2 改造过程
第3章 营建过程与变迁
    3.1 际会:乾隆二十一年镜清斋营建工程
        3.1.1 肇建过程
        3.1.2 重要史实分析
    3.2 余晖:同光朝镜清斋修缮工程
        3.2.1 未竟之功——同治“重修”镜清斋
        3.2.2 革故鼎新——光绪朝镜清斋大修
    3.3 变革:民国后的静心斋
        3.3.1 更名静心斋
        3.3.2 功能变化
        3.3.3 历次修缮
第4章 园林形式、空间分析
    4.1 乾隆朝静心斋复原研究
        4.1.1 复原依据
        4.1.2 总体格局复原
        4.1.3 建筑单体复原
        4.1.4 内檐装修复原
    4.2 空间布局分析
        4.2.1 园林选址与总体布局
        4.2.2 空间特征与尺度分析
    4.3 功能与活动分析
        4.3.1 历史功能的审视
        4.3.2 园林活动的追踪
        4.3.3 路径组织的探讨
第5章 园林创作意象及审美意趣
    5.1 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方池现象探析
        5.1.1 文献中的方池形象
        5.1.2 方池实物的分布及传播
    5.2 创作意象
        5.2.1 池上居
        5.2.2 镜池塔影
        5.2.3 月印千潭
    5.3 审美意趣
        5.3.1 止水——止于至善
        5.3.2 山石——画意江南
        5.3.3 水月——大圆镜智
第6章 造园思想
    6.1 “儒释相融”的精神居所
    6.2 “内圣外王”的理想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史料汇编
    1 、静心斋营缮史料
    2 、静心斋御制诗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清陵隆恩殿建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隆恩殿所处位置及承担的功能
        1.1.2 隆恩殿的建筑特点及分期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1.1.3 调研及测绘中的发现
        1.1.4 样式雷图档的再次解读
    1.2 研究回顾
        1.2.1 清代陵寝相关研究
        1.2.2 清代工程做法相关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材料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1.6 创新点与未尽事宜
第2章 清陵隆恩殿建筑概述
    2.1 空间位置与组群功能
        2.1.1 空间位置
        2.1.2 组群功能
    2.2 营建背景分述
        2.2.1 清帝陵中的隆恩殿
        2.2.2 清后陵中的隆恩殿
    2.3 建筑空间
    2.4 立面形象
第3章 清陵隆恩殿形制特征分析
    3.1 木作
        3.1.1 平面
        3.1.2 大木
        3.1.3 装修
    3.2 瓦石作
        3.2.1 台基
        3.2.2 墙体
        3.2.3 屋顶
        3.2.4 地面
第4章 清陵隆恩殿大木制度与诸作工艺
    4.1 大木制度
        4.1.1 斗口材分
        4.1.2 平面柱网
        4.1.3 间架结构
        4.1.4 立面构图
        4.1.5 主要构件断面尺寸
    4.2 木作工艺
        4.2.1 斗拱
        4.2.2 瓜柱、角背
        4.2.3 歇山构造
        4.2.4 角梁搭接
        4.2.5 天花构造
    4.3 石作工艺
        4.3.1 台基尺寸
        4.3.2 须弥座做法
        4.3.3 栏杆
        4.3.4 螭首
        4.3.5 丹陛
        4.3.6 台阶
    4.4 小结
第5章 清陵隆恩殿大木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5.1 平面制度
        5.1.1 “孝陵式”平面的创立
        5.1.2“裕陵式平面”的演变
        5.1.3 “裕陵式”平面的发展
    5.2 大木结构
        5.2.1 “孝陵式”平面的大木构造
        5.2.2 “裕陵式”平面的大木构造
    5.3 小结
第6章 定陵及定东陵隆恩殿设计过程解析
    6.1 定陵隆恩殿设计过程
        6.1.1 遵从祖制的初始方案
        6.1.2 效仿宝华峪规制的过渡方案
        6.1.3 遵从宝华峪规制的最终方案
        6.1.4 小结
    6.2 定东陵隆恩殿设计过程
        6.2.1 总图设计阶段
        6.2.2 单体建筑设计阶段
        6.2.3 小结
第7章 以定陵为例探究清陵隆恩殿的营建
    7.1 地基工程
        7.1.1 地脚刨槽
        7.1.2 筑打桩朾
        7.1.3 筑打灰土、砌筑磉墩
    7.2 台基工程
    7.3 木作工程
        7.3.1 竖柱
        7.3.2 搭建大木构架
    7.4 瓦作及墙体工程
        7.4.1 砌琉璃瓦
        7.4.2 砌筑墙身
    7.5 装修、海墁及彩画工程
    7.6 全工告竣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清陵隆恩殿实测数据
附录 B 清陵隆恩殿测绘图纸
附录 C 定陵、定东陵、惠陵、崇陵隆恩殿相关工程记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清代造办金砖史料(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体系研究[D]. 王颢霖.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2]明清档案整理刊布的百年回望与学术贡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编纂出版略论[J]. 李国荣. 清史研究, 2021(02)
  • [3]有泉有竹清幽致,曰室曰斋淳朴敦——长春园如园研究[D]. 陈鹏. 天津大学, 2020(02)
  • [4]从装修到空间:养心殿内檐装修个案研究[D]. 何丽沙. 天津大学, 2020(02)
  • [5]清代产业技术标准化研究 ——以砖木作匠作则例为中心[D]. 王铁男. 苏州大学, 2020(06)
  • [6]北海静心斋(镜清斋)研究[D]. 刘洋. 天津大学, 2020(02)
  • [7]艺术与权术:清康雍乾三朝的宫作松花砚[J]. 王嘉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8]清陵隆恩殿建筑研究[D]. 杨莹. 天津大学, 2019(06)
  • [9]明清御窑金砖管理及使用规范的几点考察[J]. 王铁男. 明清论丛, 2018(01)
  • [10]宫廷与苏作:明清“苏作”雕刻工艺及其风格演变[J]. 郑丽虹. 苏州文博论丛, 2018(00)

标签:;  ;  ;  ;  ;  

清代金砖四国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