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的教学方法

浅谈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的教学方法

一、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教法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何君[1](2021)在《基于3D打印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文中认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后续多门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本文依托3D打印技术成本低、可个性化创意制作的特点,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策略及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创造力,以求达到优化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李雯[2](2021)在《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与维修》项目化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迅猛,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还是跨行业者,相关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国内许多中职院校已经开设了新能源汽车课程,但课程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岗位要求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转变,意味着人才的培养也要跟随能力全面发展的航舵。从职教十二观中的“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出发,充分调研纯电动汽车行业,从具体的岗位要求中提炼出纯电动汽车“使用”与“维修”相关工作所包涵的专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根据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教学项目设置的逻辑(递进式、并列式和流线式),筛选并规划了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与维修》的课程项目,使其更加切合人才的职业成长轨迹。按照“典型工作项目→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进行项目教学化处理,并建立“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拓展技能”的人才能力培养路径,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开发《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与维修》项目化课程,并进行相关课程资源的设计。项目化课程与能力本位教育观有异曲同工之妙。集合了工作情景、工作过程和实际岗位要求的课程项目,能够实现课岗对接,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特质切实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让纯电动汽车的课程教学更加切合当前和未来的岗位需求,让学生能够胜任实际的岗位工作,适应当今多元、飞速发展的科技和社会进程,同时也能对项目化课程进行丰富和补充。

唐艳[3](2021)在《基于双元制的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知》中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方向,即:我国职教改革要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近30多年来,双元制在我国各职业院校也得到了试用、借鉴和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紧贴市场的需要,专业课程技能操作要求高,本论文基于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滇西班级的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为例,研究双元制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为了落实西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执行东西协作的行动计划,上海成立了职教联盟,与滇西地区相关教育部门联合育人,即从当地招生到上海各中职学校进行学习。滇西来沪学生大多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基础薄弱、知识层次参差不齐,这对于专业课程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主要通过专业研讨、调查问卷、访谈及教育实验等方法在分析双元制模式国内外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双元制在西部地区输送到沪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8061班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前期通过校企共同研讨对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进行了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的设计、教学实施过程的讨论、课程的评价确定等。并在此基础上实际进行双元制教学实践。实践过程中,以课程为主,通过企业、教师、学生各角色的相互配合,以工作页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维评价。通过双元制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实践和应用,能够看出在该班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成绩有了显着的提高,并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企业构成了良好的“学习、见习、实习”沟通方式,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通过这种模式,最大化利用企业在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双元制的特色。与此同时,通过双元制在课程中的实施过程,以及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和学生进行问卷及访谈总结发现了实践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以后双元制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有用的建议和方法。

李雪娴[4](2021)在《基于MR技术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能有效缓解化石能源短缺危机及其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产业、技术发展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人才严重不足,如何紧靠行业的发展并满足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这对汽车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的前期经过大量阅读相关主题文献,了解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与MR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背景。根据自身工作条件,探索同行学校学生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存在问题以及调研同行教师对MR技术了解度、应用度及其前景态度的现状,结合MR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分析,构建一套基于MR技术的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基于杜威兴趣理论在MR技术应用于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上的价值性、策略性、架构性、设计性四层次的详细阐述和设计,得到一个完整的基于MR技术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框图。最后利用该教学模式进行实施教学,选取惠州XX职业学院中职部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选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动力电池组拆卸与检测”具体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工作页的实践通过,并通过学生“问卷星”调查问卷以及随机对学生、教师的访谈方式进行结果分析,从而考证该教学模式应用实践的效果与满意度。研究表明,采用基于MR技术的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能很好地使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与延续,更有利于帮助中职学生明确课堂上的教学目标,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环节也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心理或年龄需求。其教学评价方式的公平合理以及MR技术融合教学的先进与趣味,能快速有效地改善教师在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专业课程教学和更高水准的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实践,对助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甚至延伸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韩金龙[5](2021)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进行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国家出台多项文件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联网+职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等理念。技师学院作为职业教育院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积极进行相关的教教育实践。本论文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护”的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从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概念,组建由学校骨干教师、企业专家以及职教专家等多方组成的教材开发团队,完成企业调研、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编制与新能源汽车维护相关的学习课题。按照一体化教学步骤进行教材编写、多媒体资源整合和活页式教材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注重通用职业能力培养策略,让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中主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职业素养和构建综合职业能力体系,为学生未来胜任工作岗位和职业晋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本文将微课、数字资源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和和活页式教材融合。为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最后,通过教学实践和数据分析验证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新能源汽车维护教材在提升技师学院学生专业素质、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上所具有的优势,为其他相关教材的开发、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江睿[6](2021)在《基于项目质量管理优化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 ——以F校为例》文中提出技能人才培养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推进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制造业由大到强的人才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主要负责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初中级劳动者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发展尤其是工程建设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大量的基层技术工作岗位需要更多的高水平技能人才,如何保证及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是中职学校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全面提升工程与产品质量及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问题。持续优化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目前,较多中职学校未能较好地优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本文基于项目质量管理理论,着眼于缩小与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要求的质量差距,聚焦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通过对具体专业建设案例的实证研究,提出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化分析,持续优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和行动研究法,通过深度剖析F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现状以及主要的教学质量问题,分析表明运用朱兰三部曲质量理论来优化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可行且有实际效果的。从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过程以及每个过程涉及的具体步骤,提出了中职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优化步骤,并以F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案例,在专业层面开展以优化的计划、优化的过程以及优化的改进为步骤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新思路,优化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管理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发力点,本文以实际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为对象,依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教学流程的特征选取合适的项目质量管理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调整,对中职学校构建起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梁杭玲[7](2020)在《中职学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是中职汽车类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反应学校的办学理念,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未来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策略的调整、学生学业成就,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多元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为依据,对典型的中职学校汽车类专业教师和学生,以及多家汽车4S店用人主管与实习生指导师傅进行调查,发现当前中职汽车类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与素养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为缩小人才供需差距,本研究构建出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理论框架,从评价实践框架、评价方法、评价工具的三个方面对当前能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梳理,最后结合专业实际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评价操作策略。本研究认为:第一,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多层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策略多措并举等五个方面。第二,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实施包括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综合展示性评价、评价反馈等四大环节。第三,通过建立学业成绩考评预约制度、考评团队、考评反馈制度、考评质量监督体系、技能考核项目库、专业实践性课程千分绩效评价制度,并引入职业素养评价,提出汽车维修专业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策略。第四,以《汽车商务礼仪》课程学业成绩评价为例,通过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综合展示性评价提出了汽车商务与评估专业的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策略。第五,通过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提出实习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策略,为毕业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本研究强调从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视角来调整学业成绩评价主体、标准、内容、方法、策略,使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服务。通过汽车维修专业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策略的试用发现,该评价策略有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毕业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是值得推广的学业成绩评价策略。

张洁[8](2020)在《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课程理念》文中研究表明中等职业教育已步入了呼唤“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基于问卷与访谈所做的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得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和相对应的工作岗位任务失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受到了制约,出现了教学质量无法响应时代呼唤的教学矛盾。因此,有必要对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教学现状受课程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理念是选择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教学模式是一定的课程理念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故而,文章根据教学模式与课程理念及教学现状的关系,通过剖析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研究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教学理论,说明了构建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可行性。并通过分析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与汽车电气维修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关系,构建了包含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价、保障条件等内容的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接着,依托贵州某中职学校为实践基地,设计、进行了由“一个自变量(教学模式),两组被试(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种测评(实验过程测评及后测)”构成的教学实践,其中实验组采用了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对照组沿用了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具体任务落实、项目产品达成、技能操作规范、基本素养养成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理论卷面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所设计的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实验组、任课教师及企业人员的认可,由此验证了所设计的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得出了研究结论——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能提升中职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水平和技能娴熟程度,能促进养成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及创新精神,能响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呼唤、助力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及中职教育水平的提升。而要使所设计的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发挥更好效用,还需切实提升课程产品质量、依据职业分类情境重新确定专业结构,以实现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童叶群[9](2020)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探究 ——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浙江省中职学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使用的统编教材大多存在时效性较差、操作性较低、针对性较弱等问题。校本教材开发可以弥补统编教材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学校打造特色专业,但现有校本教材开发和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东拼西凑、缺乏指导,致使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脱节;课时缺失、设备不足,致使校本教材应用与现实落差;内容枯燥、缺乏活动,致使校本教材不受学生欢迎。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实训》校本教材开发聚集于教材内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能力考核方面,聚力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聚焦于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遵循组织建立、需求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组织实施、修订完善的校本教材开发流程,依据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咨询了近10名汽修行业专家;调查、访谈了20余家汽修相关企业、204名浙江省内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并选择本校2017级、2018级汽修1班为实验班,汽修2为参照班,检验了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效果。校本教材开发应注意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接、行业岗位标准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企业生产过程要与教学过程相对接、企业实际生产案例要与学校教学资源相对接、企业岗位能手要与学校专任教师相对接。据此,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学时安排、场地安排、设备使用、班级规模等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教学设计。基本的教学建议在于:让岗位“近”一点,学生想学;让课堂“活“起来,学生爱学;让课程有趣,学生乐学;让教材有用,学生主动学;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能学;让方法多起来,学生易学。

曾范亮,王宜龙,王翊,张树峰,毕思东[10](2019)在《汽车维修专业基于整车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实中汽修保养工作是在整车上进行,为使学生"零距离"对接企业一线生产实践,构建了基于整车的教学模式,以系统论观点,建立整车教学平台,研究整车教学的组织实施、影响因素、效果评价等,以解决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分离问题,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能力,应对汽车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教法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教法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3D打印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教学分析
    2.1 课程性质
    2.2 课程内容分析
    2.3 学情分析
    2.4 教学目标
    2.5 教学重点与难点
3 教学策略
4 教学过程
    4.1 课前准备
        4.1.1 教师课前准备
        4.1.2 学生课前任务
        4.1.3 学生分组
    4.2 课堂教学
        4.2.1 情景导入
        4.2.2 难点分析
        4.2.3 实物拆装检测
        4.2.4 总结评比
    4.3 课后拓展
5 小结

(2)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与维修》项目化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能力本位教育国内外相关研究
        二、项目化课程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项目化课程开发的需求
    第一节 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与来源
    第二节 项目化课程开发的需求
        一、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二、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可能性
第三章 纯电动汽车行业与中职学生的调研与分析
    第一节 调研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研对象
        二、调研方案
        三、具体实施
    第二节 调研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第三节 调研结果
        一、纯电动汽车岗位群与岗位要求
        二、中职课程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 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课程开发
    第一节 课程目标确立
        一、方向性目标设计
        二、层次性目标设计
    第二节 课程项目构建
        一、课程项目来源
        二、课程项目筛选与序化
        三、课程章节结构构建
    第三节 项目化课程内容设计与重构
        一、课程性质确立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三、课时安排与规划
    第四节 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
        四、基于能力形成规律的教学情景和流程设计
        五、教学评价设计
第五章 项目化课程资源设计
    第一节 课程教材设计
    第二节 实训资源设计
    第三节 其他课程资源设计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三、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纯电动汽车的岗位分布与岗位要求
附录 B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及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3)基于双元制的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研究
        1.3.2 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
        1.3.3 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国内中职校汽车专业的应用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 研究方案设计与思路
    1.6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2章 双元制在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中的教育改革
    2.1 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的课程标准
        2.1.1 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标准修订
        2.1.2 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1.3 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岗位职业能力
    2.2 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2.3 双元制模式行动导向“六步法”在课程任务中的渗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实施
    3.1 学生——课程实施中的主体
    3.2 企业——课程实施中的背后支撑
        3.2.1 企业在双元制中的重要性
        3.2.2 企业与学校共同育人机制的体现
        3.2.3 在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中企业的参与
    3.3 教学过程——课程实施的主线
    3.4 教材——课程实施的主心骨
        3.4.1 符号说明——教材中出现的所有符号的注释
        3.4.2 安全规程——贯穿所有的工作任务
        3.4.3 工作页——操作的重要引线
        3.4.4 评价表——任务完成度的检验
        3.4.5 信息页——知识获取
    3.5 具体实施案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元制教学在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中的成效与建议
    4.1 双元制在课程中获得实际效果
    4.2 双元制在学生中产生的效果
        4.2.1 双元制在学生学习中的效果
        4.2.2 双元制在学生就业中的效果
    4.3 教师获得的提高
    4.4 双元制在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中应用效果
        4.4.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4.4.2 多种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使用
        4.4.3 双元制在教学中“学”的体现
    4.5 成效及建议
        4.5.1 双元制教学在课程中应用的成效
        4.5.2 双元制教学在课程中应用的问题及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企业相关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Ⅱ:针对学生开展的学习效果反馈调查问卷
附录Ⅲ:企业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Ⅳ:课程案例——蓄电池性能检测的信息页

(4)基于MR技术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第二节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内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MR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
        二、MR技术
        三、教学模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概念与内涵
        二、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观
    第三节 对本研究的重要启示
        一、MR技术对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的启示
        二、情境认知理论对教学模式构建的启示
第三章 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内容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三、调查对象与方式
        四、调查数据统计
    第二节 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授课形式单调
        二、学生学习态度一般,课堂专注度低
        三、教师队伍基本满意,讲授乏味不明
        四、教学条件配备较足,信息化参与少
        五、课程教学评价单一,效果不尽人意
    第三节 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的存在问题
        一、缺少系统科学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三、实训条件配备相对落后
        四、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
第四章 MR技术应用于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节 MR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内容
        二、结果分析
    第二节 MR技术应用可行性分析
        一、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特点
        二、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特点
        三、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师教学需求
        四、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第三节 MR技术应用理论分析
        一、杜威兴趣理论内涵
        二、教育性兴趣的分类与培养
        三、杜威兴趣理论指导下MR技术应用教学的效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MR技术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价值性构建
        一、学生学习兴趣化
        二、教师教学信息化
        三、专业知识形象化
        四、实训风险安全化
    第二节 策略性构建
        一、做到学习动机与沉浸式全息显示学习材料的统一
        二、做到学习思维与娱乐式实时互动学习任务的协调
        三、做到学习直接兴趣与可视式直观模拟间接兴趣的转化
    第三节 架构性构建
        一、理论基础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学活动分析
        四、教学条件分析
        五、教学评价分析
    第四节 设计性构建
        一、基于MR技术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二、基于MR技术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框图
第六章 基于MR技术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实施前期
        一、实施目的分析
        二、实施对象选取
        三、实施环境配置
        四、实施案例选择——“动力电池组的拆装与检测”项目
    第二节 “动力电池组的拆装与检测”项目教学设计
        一、学习项目分析
        二、教学目标确定
        三、教学方法运用
        四、教学条件准备
        五、教学过程活动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第三节 “动力电池组的拆装与检测”项目工作页
    第四节 应用效果评价
        一、问卷调查效果评价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三、学生访谈评价分析
        四、教师访谈评价分析
    第五节 基于MR技术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研究前期工作
        二、研究中期工作
        三、研究后期工作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职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MR技术在中职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动力电池组拆装与检测”工作页
附录4 “动力电池组拆装与检测”项目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5)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1.2 新能源汽车人才供需矛盾
        1.1.3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开发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第2章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理论策略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课程
        2.1.2 职业教育课程
        2.1.3 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2.1.4 工作过程
        2.1.5 课程思政
        2.1.6 新型活页式教材
        2.1.7 微课
    2.2 课程开发指导
        2.2.1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原则
        2.2.2 职业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2.2.3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开发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2.4 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步骤
        2.2.5 课程开发人员组成和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关系
        2.2.6 课程框架的确立
        2.2.7 课程方案制定
        2.2.8 课程资源的开发
        2.2.9 课程实践验证及评价
    2.3 课程开发实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开发方案
    3.1 调研报告设计及数据分析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企业和对象
        3.1.3 调研结论
    3.2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立
        3.2.1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流程
        3.2.2 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典型工作过程的提取
        3.2.3 职业素养的内涵
    3.3 “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提取与实现
        3.3.1 课程思政元素的提取与融合
        3.3.2 课程思政资源和实施
    3.4 课程结构的确立
        3.4.1 学情分析
        3.4.2 教学目标
        3.4.3 教学实施流程
        3.4.4 教学方法和手段
    3.5 教学评价
    3.6 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
        3.6.1 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特征
        3.6.2 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3.6.3 新型活页式教材结构
        3.6.4 新型活页式教材引导问题的设计
    3.7 案例——任务11: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维护
        3.7.1 学习情境描述
        3.7.2 任务导入
        3.7.3 学习目标
        3.7.4 任务分组
        3.7.5 工作准备
        3.7.6 工作实施
        3.7.7 评价反馈
        3.7.8 学习情境相关知识点
    3.8 教学实施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能源汽车维护实训室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
    4.1 专业实训基地与实训室建设
    4.2 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资源开发
        4.2.1 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4.2.2 微课开发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实践与课程评价
    5.1 设计课程效果评价表
    5.2 做出价值判断
        5.2.1 组建评价委员会
        5.2.2 组织课程验证
        5.2.3 组织课程验证
        5.2.4 价值分析判断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开发企业调研表

(6)基于项目质量管理优化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 ——以F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创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文献综述
        1.4.1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1.4.2 优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
    1.5 总结
第二章 概念辨析及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质量
        2.1.2 项目质量管理
        2.1.3 教学质量管理
    2.2 对优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化的界定
    2.3 质量管理概述
        2.3.1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2.3.2 教学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理论
        2.3.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3.2.2 PDCA循环
        2.3.2.3 朱兰三部曲质量管理
        2.3.2.4 朱兰三部曲质量理论的适用性
第三章 F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及整体优化方案
    3.1 F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情况
    3.2 基于实证的问题确认与分析
        3.2.1 访谈对象确立
        3.2.2 访谈提纲设计
        3.2.3 访谈资料收集过程
        3.2.4 访谈结果分析
        3.2.4.1 访谈主要信息摘录
        3.2.4.2 F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3.2.4.3 F校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 运用朱兰三部曲质量理论优化F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3.1 必要性分析
        3.3.2 可行性分析
    3.4 F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优化方案
        3.4.1 质量差距的确定
        3.4.2 质量计划的优化步骤
        3.4.3 质量控制的优化步骤
        3.4.4 质量改进的优化步骤
第四章 案例分析——基于朱兰三部曲质量理论优化F校汽修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4.1 F校汽修专业简介
    4.2 汽修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计划
        4.2.1 改革质量管理内设机构
        4.2.2 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研结果的分析
        4.2.3 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
        4.2.4 对接教学质量标准和企业职业标准
        4.2.5 制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计划
    4.3 汽修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控制
        4.3.1 针对主要可控因素的优化措施
        4.3.1.1 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教学机制
        4.3.1.2 强化校企协同,深化产教融合
        4.3.1.3 基于“五岗四融”,打造创新师资
        4.3.1.4 融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
        4.3.1.5 分类考核对象,优化评价体系
        4.3.2 针对优化措施效果的评价
        4.3.2.1 考核学生素质
        4.3.2.2 考核师资队伍
        4.3.2.3 质量控制过程的评价指标
    4.4 汽修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改进
        4.4.1 优化质量控制过程的效果及问题分析
        4.4.2 持续改进
    4.5 朱兰三部曲质量理论的应用成效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中职学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推进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国家政策改革热点
        1.1.2 满足企业对高素养、强技能、会创新的用人需求
    1.2 选题意义
        1.2.1 丰富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研究
        1.2.2 促进中职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
        1.2.3 提高企业对中职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用人满意度
    1.3 概念界定
        1.3.1 中职学校汽车类专业
        1.3.2 学业成绩
        1.3.3 发展性评价
    1.4 文献综述
        1.4.1 研究现状
        1.4.2 研究综述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2 研究的创新点
2 当前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现状分析
    2.1 学业成绩评价现状访谈提纲和问卷编制
        2.1.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1.2 拟定访谈提纲
        2.1.3 编制调查问卷
    2.2 学校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2.2.1 访谈目的
        2.2.2 访谈对象与内容
        2.2.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2.3 学生问卷设计与调查
        2.3.1 调查目的
        2.3.2 问卷对象与内容
        2.3.3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2.4 汽车类专业用人企业问卷调查与分析
        2.4.1 调查目的
        2.4.2 调查对象
        2.4.3 调查内容
        2.4.4 企业调查结果处理与分析
    2.5 汽车类专业学业成绩评价现状分析
        2.5.1 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忽视学生发展
        2.5.2 评价过分注重甄别、选拔功能
        2.5.3 评价内容过于重视书本知识
        2.5.4 评价主体单一
        2.5.5 课堂评价方式不当
        2.5.6 学生个体技能掌握情况难以深入了解
        2.5.7 考核项目与企业实际所需存在差距
        2.5.8 评价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
3 学业成绩评价价值与依据分析
    3.1 评价价值
        3.1.1 一元价值模式下的多元化评价
        3.1.2 适应性中兼具发展性的评价
    3.2 评价依据
        3.2.1 理论依据
        3.2.2 实践依据
4 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建构
    4.1 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4.2 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4.3 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框架
        4.3.1 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理论框架
        4.3.2 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实践框架
    4.4 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工具
        4.4.1 书面呈现性工具
        4.4.2 作品呈现性工具
        4.4.3 过程呈现性工具
        4.4.4 证书呈现性工具
        4.4.5 其他工具
    4.5 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方法
        4.5.1 测验法
        4.5.2 观察法
        4.5.3 作品分析法
        4.5.4 调查法
5 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实施
    5.1 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
    5.2 变革考试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5.2.1 理论考卷加重知识应用考核
        5.2.2 注重过程性评价
    5.3 汽车类专业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内容
        5.3.1 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策略
        5.3.2 汽车商务与评估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策略
    5.4 实习生发展性评价内容
6 研究结论与分析
    6.1 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策略实施结果及分析
        6.1.1 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优势
        6.1.2 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不足之处
    6.2 研究结论与分析
        6.2.1 当前中职汽车类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与素养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6.2.2 将技能考核项目库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6.2.3 建立学业成绩评价反馈制度有助于保障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6.2.4 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标准制定必须符合职业发展规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访谈提纲(学校教师版)
    附录2 中职汽车类专业毕业生企业用人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3 中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调查(学生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课程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时代背景:新时代职业教育当有新作为
        1.1.2 基于现实教学需求:破解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难题
        1.1.3 基于对教学模式与课程理念及教学现状关系的思考:融课程理念于实际教学模式,改观教学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1.3.2 关于主流职教课程理念的研究
        1.3.3 关于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的研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教学模式
        1.4.2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
        1.4.3 项目课程理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
第2章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成因分析
    2.1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2.1.1 基于学生视角的调查
        2.1.2 基于教师视角的调查
    2.2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2.2.1 教学模式层面
        2.2.2 教学支持层面
        2.2.3 学生学习兴趣层面
    2.3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思索
        2.3.1 切实提升课程产品质量
        2.3.2 增大实训教学方面的财政投入
        2.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3.4 弥补现行教学模式之欠缺
第3章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概述
    3.1 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动作学习理论之图式理论
        3.1.2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3.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4 情境性教学理论
    3.2 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3.3 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
第4章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4.1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4.2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构建
        4.2.1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4.2.2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4.2.3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4.2.4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保障条件
第5章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实践
    5.1 实践设计
    5.2 实践过程:典型教学案例
        5.2.1 教学设计
        5.2.2 教学实施
    5.3 实践结果及结论
        5.3.1 数据收集整理
        5.3.2 实践结果
        5.3.3 实践结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Ⅰ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Ⅱ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之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Ⅲ 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之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Ⅳ 基于项目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之设计与实施反馈访谈提纲
附录 Ⅴ 教学设计方案
附录 Ⅵ 工作计划及任务工作单

(9)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探究 ——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校本教材、汽车电工电子教材研究
        1.2.2 国内校本教材、汽车电工电子教材研究
        1.2.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开发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依据
        2.1.1 斯基尔贝克的开发程序
        2.1.2 掌握学习理论
    2.2 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2.2.1 适应企业需求
        2.2.2 体现专业特色
        2.2.3 顺应新课程改革
        2.2.4 补齐现行教材短板
第三章 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
    3.1 基于校企合作的组织建立
        3.1.1 建立编写团队
        3.1.2 确定编写主题
    3.2 基于工作岗位的需求分析
        3.2.1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3.2.2 行业企业对汽修从业人员的需求情况调查
        3.2.3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3.3 基于职业能力的目标拟定
        3.3.1 总体目标
        3.3.2 基本框架
    3.4 基于工作任务的方案编制
        3.4.1 开发理念
        3.4.2 编制的可行性分析
        3.4.3 编制要求
    3.5 基于工作过程的组织实施
        3.5.1 筛选资料
        3.5.2 草拟初稿
        3.5.3教学实验
    3.6 基于工作情境的修订完善
        3.6.1 丰富教材
        3.6.2 编写定稿
第四章 校本教材开发应注意的核心问题
    4.1 岗位能力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相对接
    4.2 行业岗位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4.3 企业机电维修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
    4.4 企业维修案例与学校教学资源相对接
    4.5 企业专业能手与学校专任教师相对接
第五章 校本教材的使用成效
    5.1 补齐现行教材短板
        5.1.1 操作性高,适应企业市场需求
        5.1.2 针对性强,适应中高职衔接需求
    5.2 体现汽修专业特色
        5.2.1 学生技能出类拔萃
        5.2.2 学生升学成绩突出
        5.2.3 学生就业渠道畅通
        5.2.4 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5.2.5 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第六章 校本教材使用的教学建议
    6.1 教学方法
    6.2 教学组织形式
    6.3 学时安排
    6.4 教学场地安排
    6.5 教学设备使用
    6.6 班级规模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教材教辅编写
附录一 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附录二 行业企业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需求情况调查
附录三 (校本教材样章) 项目1 白炽灯基本电路连接与检测
附录四 校本教材配套实训任务单样章 项目1 白炽灯基本电路连接与检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汽车维修专业基于整车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整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整车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一)整车教学平台的构建
    (二)整车模式的教学流程
        1. 整车阶段
        2. 局部阶段
        3. 整车阶段
    (三)整车教学模式运作需注意的环节
        1. 整车教学的准备工作
        2. 整车教学的组织实施
        3. 整车教学的考核验收
    (四)制作学习成果
    (五)整车教学的改进完善
三、整车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学内容改革
    (二)整车实训室建设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注重教师成长
    (四)调动教师与学生“双主”作用
    (五)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四、整车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一)整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
    (二)整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选项设计

四、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教法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3D打印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何君. 时代汽车, 2021(22)
  • [2]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与维修》项目化课程开发研究[D]. 李雯.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双元制的汽车动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 唐艳.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MR技术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 李雪娴.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开发研究[D]. 韩金龙.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项目质量管理优化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 ——以F校为例[D]. 江睿. 福建工程学院, 2021
  • [7]中职学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研究[D]. 梁杭玲.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8]中职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课程理念[D]. 张洁.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9]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探究 ——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为例[D]. 童叶群.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10]汽车维修专业基于整车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J]. 曾范亮,王宜龙,王翊,张树峰,毕思东. 职业教育研究, 2019(08)

标签:;  ;  ;  ;  ;  

浅谈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的教学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