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与水箱供水系统水箱容积协商

水泵与水箱供水系统水箱容积协商

一、水泵与水箱供水系统的水箱容积的商榷(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琦[1](2021)在《中日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文件提出要对现行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全文强文强条的标准。2016年,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请抓紧研编和编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通知》(建标标函[2016]155号),组织开展《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研编工作。这不仅需要我们对国内近年来的工程实例进行总结,还需要对先进国家的标准进行借鉴。而日本的给水标准体系建设比较早,发展程度也较为成熟,而且同为亚洲国家,对我国规范的研编工作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对中日两国的给水规范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研究提出现行标准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我国的工程实际情况为我国给水规范的编制提出建议。本文从中日两国的水法体系和工程标准的背景的入手,对中日两国水法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构成进行了介绍,在一定程度上为两国给水规范的比较研究奠定基础。其中,日本的《水道设施设计指南》(2012)(以下简称日本“指南”)共设9章,包括总论(Introduction)、取水设施(Water Intake Facilities)、贮水设施(Water Storage Facilities)、导水设施(Raw Water Transmission Facilities)、净水设施(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送水设施(Treated Water Transmission Facilities)、配水设施(Distribution Facilities)、机械电气仪器设备(Mechanical,Electrical and Instrumentation Equipment)、供水装置(Water Service Fittings)。我国《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以下简称“标准”)我国《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包括总则、术语、给水系统、设计水量、取水、泵房、输配水、水厂总体设计、水处理、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应急供水、检测与控制12个部分。文中除了对中日两国的水法体系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大方向进行了对比研究,还对日本“指南”与我国“标准”有关取水储水设施、输配水设施、水处理设施等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给水规范存在的差异,提出加快给水设计规范更新频率、完善应急供水措施、纳入新工艺、实现“智慧水务”等建议。为我国全文强制性规范的编制提供了技术参考,有利于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发展。

徐娜[2](2020)在《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消防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效果评价》文中认为消防隐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的安全问题,具有着很强的隐秘性、危险性和突发性,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高楼林立,消防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为了更好的保障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消除消防隐患的存在,就必须保障消防工程的质量。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发展,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目前工程管理的主要管理理念,消防工程的质量管理也涉及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目前对于消防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基本较为局限,大多只是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但是消防事故发生的主要时期是工程项目的运营维护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消防工程需要管理工作最多的一个阶段,除此之外,前期策划阶段的消防规划,设计阶段的消防设计都对消防工程最终的质量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参考了消防工程质量的有关规范文件后,结合各种消防子系统的特点,从寿命周期管理的角度考虑,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结合国家质量至上的建设目标,消防工程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相关内容国内外现状的研究,结合目前消防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消防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的理论体系。通过对全寿命周期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学习提出了消防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的概念,结合全寿命周期各阶段主体的管理要点,与消防工程各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一个包含消防规划阶段、消防设计阶段、消防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消防系统运营维护阶段4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的适用于消防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考虑“人、材、机、技术、环境”五大影响消防工程质量效果的因素,结合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主要参与者以及质量管理手段确定各二级指标。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适用于指标量大,不确定性强,且能降低计算量,通过该方法计算确定了影响消防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最重要的一级指标是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由于实际工程中所选用消防子系统不同,影响最大的二级指标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进行确定;采用灰色聚类法通过对10位专家的结果收集确定评价模型的等级,为消防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指导作用。最后,通过对兰州市某肿瘤医院(一期)的消防工程进行实例验证,并得出结论该项目的消防工程质量管理效果为良好。证明了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进行消防工程质量管理评价的可操作性,对于日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消防工程质量管理有着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

陆晓霞[3](2020)在《石化类项目高位消防水箱设置问题之探讨》文中认为高位消防水箱是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国内现行规范,介绍在石化类项目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对高位消防水箱设置中存在的争议及不明确之处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相关同行提供一些粗浅的参考。

马晨钰[4](2020)在《太阳能—空气—污水多能互补系统在低能耗居住建筑改造中的适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建筑已完成节能三步走目标,低能耗居住建筑改造将成为未来节能改造的重要方向。本课题提出一种太阳能-空气-污水多能互补系统,从系统性能与能耗分析、控制策略、系统的气候分区适用性及经济性分析等方面全面讨论该系统在既有居住建筑低能耗改造中的适用性。首先,本课题对多能互补系统各部分进行选型设计,对一典型城镇居住建筑,根据设计标准确定了供热及生活热水负荷,进而设计了太阳能集热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和污水废热回收及污水源热泵系统。利用能耗仿真平台TRNSYS建立系统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验证仿真系统模型可靠性。其次,利用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主要运行参数与设备参数对各个分系统及总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确定各个分系统的能量比例来源,并给出多能互补系统各个分系统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太阳能集热器宜优选流量范围下限。在保证太阳能集热器出口温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太阳能系统流量能够有效提高太阳能集热量、集热效率,并延长太阳能系统开启时间。对于空气源系统,在满足储热水箱热水温度及热水保证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小空气源热泵系统制热量选型,充分利用水箱的储热性能。对于污水源热泵,需要综合考虑分层水箱的水箱温度和蓄热量,再确定热泵制热量选型。随后,针对多能互补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适用性分析。以系统集热量、供暖保证率和生活热水保证率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用能规律下的适用性。仿真了在不同供热调节策略下多能互补系统的节能效果,并提出一种“质-量”的供热调节策略,指出其在本系统中的应用的可能性。优化各子系统的启停策略,并提出生活热水优先策略。结果表明太阳能系统的集热量主要受到上限温度影响,开启时间受上限和下限温度的共同影响,集热效率相关量主要受到下限温度的影响,调研结果[5,2]的上下限温度与仿真优化的结果大致相符。最后,对包括太阳能-空气-污水多能互补系统在内的六个系统进行了气候分区适用性与经济性分析,给出三个气候分区典型城市下能源系统选择的建议,旨在为未来的多能互补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优化方案。

李振涛[5](2019)在《广东某酒店热水供应特性参数与热源适宜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能耗居高不下,以往人们更关注于空调方面的节能,而实际上作为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热水器的能耗在建筑能耗中的比例已经跃居第二位,因此对生活热水的研究同样十分必要。一方面,目前设计师在给排水设计时,一般会参考国内设计规范,采用标准取值来计算负荷、选择设备,但是由于建筑功能、类型的多样化,设计规范参数无法较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热源的型式又多种多样,希望做到“量身定做”。正是基于以上现状,为达到减少投资、降低运行费用以及节能的目的,本文以广东某度假酒店为实例,通过测试,并将测试内容和以往研究参数进行比较,来研究实际项目的热水使用特点及热源适宜性。本文首先通过实地调研测试的方式获得了酒店的建筑功能形式、地域气候特点、能源使用现状以及酒店十分重要的参数——入住率,接着在文中将这些因素一一剖析讲解。然后为达到精细化设计目的,本文又将标准取值与个人实测项目罗列比对,并从人均用水定额、冷热水温度、每日使用时间、用水计算单位数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对最终设计结果的影响。接着本文列举了市场上常用的几种热源形式,介绍了它们的原理特点、类别优劣等,并结合本酒店实际特点重点从热源特征、气候特征、建筑特性、能源价格等方面在理论上进行了热源比较,并最终确定空气源热泵为最佳选择。最后为验证广东某酒店基于热源选择以及精细化设计参数选取进行的热水改造的实际效果,以现场测试结果为依据,比较了前后供热水平;分析了机组的性能并给出了室外环境温度对COP的影响;文末详细比较了锅炉热水系统与热泵热水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并探究了气价和电价波动对最终经济优势的影响。

张亮[6](2019)在《成都某超高层建筑给排水与消防设计要点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总结在成都468项目给排水及消防设计中的要点和难点,探讨了针对超限高层项目(高度超过250 m)给排水与消防设计的疑点和解决方法,并且从最新的消防文件要求等角度,重点分析了本项目消防系统的特点。

王博渊[7](2018)在《基于太阳能与水源热泵的多能源耦合供热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产业化程度较高。近年来随着建筑能效的提升,太阳能供暖技术被大力推广。本论文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需求立题,通过研究多能源耦合供热技术,改善常规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常规太阳能供暖系统中集热系统的可利用温度范围限制了太阳能的利用率,通过太阳能与水源热泵的结合可充分利用太阳能低温得热,降低集热系统的工作温度,显着提高太阳能集热效率,同时通过控制技术提高了水源热泵的性能系数(COP)。经理论建模与模拟计算,当建筑耗热量与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箱等设备配置,以及基本控制策略相同时,多能源供热系统的太阳能有用得热量比常规太阳能供暖系统提升了54.7%,平均太阳能集热效率由33.4%提升至52.0%。以北京地区既有的农村住宅为供热对象研发多能源实验系统,系统中设备、管路、附件、自动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并开发了易于使用者学习、操作性好的控制软件。实测太阳能辐照量为17 MJ/(m2·d),环境温度为2.5℃时,太阳能有用得热量达9.5MJ/(m2·d),热泵机组性能系数达4.04.3;在多云(雾霾)、晴、阴、环境温度较高的典型工况下,该系统太阳能集热效率分别可达48.3%、56.2%、37.4%、42.1%。同时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了系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提出多能源供热系统配置优化。建立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标准滞止温度的数学模型,优化了集热系统的耐热、耐压性能;根据螺旋盘管换热器的传热机理,计算并分析不同管长、管径、壁厚下系统的换热量,构建换热器的选型及优化图表;基于性能化优化方法得出太阳能集热器的最佳安装倾角范围,并给出集热循环设计流量的建议值;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蓄热水箱容积对太阳能利用效果的影响规律,并以北京、拉萨地区节能住宅为供热对象,形成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蓄热水箱容积的配置方案。提出多能源供热控制系统优化。通过理论计算、实验研究优化了集热系统的温差控制效果,提出了太阳能集热器“排管温度反算法”和“集管温度动态预测模型”。通过CFD模拟分析水箱的温度分层特性,提出集热循环温差控制的低温取值、启动温差的优化方法,同时对水箱取热、热水蓄存、盘管利用、辅热设计等问题进行优化;确定辅助热源的最佳控制温度,在不改变热泵供热能力的前提下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采用PID调节旁通流量的方法控制热源供水温度,基于离散化PID调节模型提高控温精度;系统供热模式切换过程经优化后切换耗时降低,室内温度更加稳定;改善采暖循环控制,进一步降低末端设备与输配系统的耗电量,提高系统的供热稳定性。

陈凯[8](2017)在《天津地区高层建筑用水规律及其二次供水系统的节能优化》文中指出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长,建筑二次供水的能耗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深入的了解这些建筑的用水规律,对其二次供水系统进行节能优化更显必要。当前关于各种类型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系统中的用户用水量、用水变化规律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不足,导致了建筑给排水设计参数不够准确、设计依据不够充分,造成了建筑供水系统的能耗过高等问题。为了探究天津地区多种类型高层建筑的用水规律,并对其二次供水系统的节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选取了位于天津市的部分医院、办公楼、宾馆、住宅等几种高层建筑进行研究。对其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对所得数据总结分析获得了这些建筑的用水规律,并得到其供水系统的高日和平均日用水变化规律、最大瞬时流量、最大小时流量、小时变化系数等用水基础数据。依据所得到用水量变化规律探讨现有的二次供水系统是否合理,对二次供水系统泵组的配置和运行提出节能优化方案。以医院类高层建筑为例,发现原有的二次供水泵组组成及运行方案节能效果有待提高,因此提出了该建筑二次供水系统节能优化方案,并探讨了优化后某医院的节能效果。所提出的供水方案更加灵活多变,可节约投资、降低能耗。本课题收集了天津地区多种建筑的基础用水数据,为这些建筑的二次供水系统的水泵选型和运行提供了参考,对二次供水的节能优化也有其指导意义。

罗大林[9](2016)在《城市综合体建筑水灭火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逐步提升,聚集众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城市综合体建筑规模庞大,功能齐全,切实让人们体会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吃喝玩乐等娱乐休闲活动。但是综合体建筑也具有特殊的一面,其内部人员密集,火灾危险性高,空间布局复杂,救援难度大。论文结合综合体建筑自身的特点,针对其水灭火消防系统进行优化研究。先是分析典型火灾案例,优化国内综合体建筑一次火灾灭火用水量。收集查阅近十年火灾发生情况,总结出影响建筑火灾灭火所需消防用水量的因素。通过对美国保险事务所(ISO)的流量计算方法的研究,比较其和国内《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计算消防用水量的不同之处。针对具体的火灾案例,分析消防流量的设计值、实际扑救火灾所需流量值和ISO流量计算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确定综合体建筑一次火灾灭火用水量的计算方法。然后对综合体建筑室外消火栓系统进行优化研究。规范规定消防水池取水口的保护半径不得大于150m。由于综合体建筑占地范围广,一个消防水池取水口的有效保护半径肯定是覆盖不完的。针对这种情况,提出设置多个消防水池和一个消防水池的解决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论文最后对综合体建筑室内的消防系统进行优化研究。室内消防系统包括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两部分。从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和消火栓系统的供水方案提高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分析水枪上倾角α对充实水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的影响,总结出新的计算消火栓的保护半径的公式。针对不同的建筑高度,分析出相匹配的消火栓系统的竖向分区方式。通过研究国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成功灭火案例,总结其扑救初期火灾所用时间,并结合国外相关标准规范,在国内提出的1小时的自动喷水灭火消防设计用水量的基础上,将自喷系统的持续喷水时间减少至20分钟,同时提出安全性、经济性等多方面最优的供水方式。

苏保湛[10](2016)在《现行主要防火规范涉及水灭火系统设计执行中不闭合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规范作为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准则和依据,指导和控制着工程设计与建设,其本身应具备先进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加速发展,建筑防火规范伴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也快速发展,不断修订与完善自身。现行有关建筑工程设计的防火规范是人们与火灾进行长时期斗争过程中积累总结出的宝贵经验的结晶,是在各类火灾实战经验与教训基础上结合防火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总结出来的成果,在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防患于未“燃”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对我国建筑防火设计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我国防火规范种类众多,规范制、修订的周期长,部分条文规定存在滞后于工程实践。相关规范的修订未能做到同步进行,且规范编制成员众多、不同规范编制组间对某一技术要求未能统筹协调一致,从而产生规范条文之间的不衔接、不统一等问题,造成执行中的矛盾及困惑。本文针对防火规范中条文存在重复、交叉规定,条文相互矛盾,规定不合理等不闭合问题,对现行主要防火规范涉及水灭火系统设计执行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展开研究。在阅读国内外文献基础上,研读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条文、《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规范条文,指出在工程设计中执行规范时产生的不闭合问题:(1)不同规范、标准间条文规定不相一致,部分内容存在交叉、重复规定;(2)规范前、后条文规定不相一致;(3)条文规定与条文说明矛盾、不衔接;(4)条文规定所属范围界定不够明确;(5)条文规定不合理、不明确,可操作性差;(6)条文表述不严谨,如条文产生歧义、存有争议、甚至出现病句等;(7)条文编制逻辑性不强,考虑欠周等。针对存在上述问题的条文进行逐条梳理分析,整理出规范执行中存在的不闭合问题一览表,并对问题条文提出相应的优化意见及对策,以期规范重新修订时参考和完善。

二、水泵与水箱供水系统的水箱容积的商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泵与水箱供水系统的水箱容积的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1)中日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中日水法体系的发展历程
        1.2.1 我国水法体系的发展历程
        1.2.2 日本水法体系的发展历程
    1.3 中日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1.3.1 日本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1.3.2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意义
2 中日给水规范结构及主要内容对比分析
    2.1 中日给水规范的结构对比
    2.2 中日给水规范主要内容对比
        2.2.1 日本《水道设施设计指南》主要内容
        2.2.2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主要内容
3 中日取水设施和储水设施的对比研究
    3.1 取水设施
        3.1.1 水源选择
        3.1.2 地表水取水设施
        3.1.3 地下水取水设施
    3.2 储水设施
        3.2.1 储水设施的种类
        3.2.2 储水设施的设计容量
    3.3 小结
4 中日输配水设施的对比研究
    4.1 引水设施
        4.1.1 原水输送的形式及方法
        4.1.2 管(渠)线路的选择及敷设
        4.1.3 管(渠)材料等相关附属设施
        4.1.4 原水调节池
    4.2 送水设施
        4.2.1 处理水输送的形式及方法
        4.2.2 管道的敷设及管材的选择
        4.2.3 调节水池
    4.3 配水设施
        4.3.1 日本服务区域的分块划分
        4.3.2 配水管网的布局
        4.3.3 服务水库及高架水箱
    4.4 给水装置
    4.5 小结
5 中日水处理设施的对比研究
    5.1 水厂的总体设计
        5.1.1 水厂处理水量及处理能力
        5.1.2 水质标准及水处理方法的选择
        5.1.3 水处理设施的改良和更新
    5.2 混凝
        5.2.1 混凝剂的种类
        5.2.2 混凝剂投加量及投加方法
        5.2.3 混凝设施
    5.3 沉淀
        5.3.1 沉淀设施
        5.3.2 整流设施
        5.3.3 排泥设施
    5.4 过滤
        5.4.1 快滤池
        5.4.2 慢砂过滤
        5.4.3 膜过滤
    5.5 消毒
        5.5.1 消毒剂的种类
        5.5.2 消毒剂的贮存
        5.5.3 消毒剂的制备与投加
    5.6 深度处理设施及其他处理
        5.6.1 深度处理设施
        5.6.2 其他处理
    5.7 应急供水
        5.7.1 中日两国应急供水管理体系
        5.7.2 应急供水相关措施
    5.8 自来水厂设备
        5.8.1 泵设备
        5.8.2 检测与控制设备
    5.9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建议性条文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消防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析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小结
2 建筑工程消防系统质量管理理论体系
    2.1 建筑工程消防系统
        2.1.1 消火栓系统
        2.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1.4 防烟排烟系统
        2.1.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2.2 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理论
        2.2.1 全寿命周期理论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3 消防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
        2.3.1 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的含义
        2.3.2 消防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
        2.3.3 消防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2.4 评价方法和指标权重
        2.4.1 常见的评价方法
        2.4.2 几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2.4.3 常见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2.4.4 几种权重计算方法的比较
        2.4.5 消防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效果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
    2.5 小结
3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消防工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体系
    3.1 全寿命周期消防工程质量管理阶段的划分
    3.2 各阶段质量管理评价指标的选取
        3.2.1 消防规划阶段
        3.2.2 消防设计阶段
        3.2.3 消防工程施工及验收阶段
        3.2.4 消防工程运营维护阶段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 全寿命周期评价指标的选择
        3.3.2 消防工程各系统评价指标的选择
        3.3.3 评价指标的量化
    3.4 小结
4 建筑消防工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模型
    4.1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2 灰色聚类法确定评价等级
        4.2.1 评价指标灰类等级
        4.2.2 评价结果等级确定
    4.3 小结
5 工程实例研究
    5.1 工程项目概况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特点
        5.1.3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消防工程质量管理要求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 消防工程质量控制效果等级评价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石化类项目高位消防水箱设置问题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位消防水箱的主要功能
2 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范围
    2.1《消水规》中的相关规定
    2.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以下简称《喷规》)中的相关规定
    2.3 存在的争议
    2.4 石化类项目高位水箱设置的建议
3 高位消防水箱的有效容积
    3.1《消水规》中的相关规定
    3.2《喷规》中的相关规定
    3.3 存在的争议
    3.4 石化类项目高位水箱容积的选择
4 高位水箱的设置位置
5 高位消防水箱的出水管
6 结语

(4)太阳能—空气—污水多能互补系统在低能耗居住建筑改造中的适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太阳能与热泵联合系统研究
        1.3.2 居住建筑废水热利用研究
        1.3.3 多能互补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软件模型建立
    2.1 仿真系统设计
        2.1.1 住宅建筑模型
        2.1.2 生活热负荷模型
        2.1.3 多能互补系统模型
    2.2 仿真系统模型建立
        2.2.1 仿真软件平台介绍
        2.2.2 模型建立
        2.2.3 求解器设置
    2.3 模型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能互补系统性能及能耗分析
    3.1 集热系统的性能分析
        3.1.1 集热性能随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
        3.1.2 集热性能随设备参数的变化规律
        3.1.3 集热系统的性能分析
    3.2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
        3.2.1 空气源热泵性能随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
        3.2.2 空气源热泵性能随设备参数的变化规律
        3.2.3 空气源热泵性能分析
    3.3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
        3.3.1 污水源热泵性能随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
        3.3.2 污水源热泵性能随设备参数的变化规律
        3.3.3 污水源热泵性能分析
    3.4 系统能量分析
        3.4.1 系统能耗的构成
        3.4.2 影响系统能耗的主要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能互补系统控制策略
    4.1 用能规律
        4.1.1 供暖需热量及用能规律
        4.1.2 生活热水需热量及供应规律
        4.1.3 水箱容积
    4.2 供热及生活热水调节策略
        4.2.1 质/量供暖调节策略
        4.2.2 质-量供暖调节策略
        4.2.3 生活热水优先策略
    4.3 子系统启停策略
        4.3.1 太阳能集热系统启停策略
        4.3.2 空气源热泵系统启停策略
        4.3.3 污水源热泵系统启停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能互补系统适用性分析
    5.1 气候分区适用性
        5.1.1 严寒地区
        5.1.2 寒冷地区
        5.1.3 夏热冬冷地区
    5.2 改造工程适用性
        5.2.1 既有改造工程
        5.2.2 改造工程建筑一体化
    5.3 经济性分析
        5.3.1 经济性指标选择
        5.3.2 经济性比较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5)广东某酒店热水供应特性参数与热源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国内发展现状
        1.3.2 国外发展现状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1.5 课题研究意义
    1.6 本章小结
2 广东某酒店生活热水使用特点
    2.1 酒店热水用水规律案例罗列
    2.2 A酒店项目概况
        2.2.1 A酒店功能介绍
        2.2.2 A酒店气候介绍
        2.2.3 入住率及其变化规律
    2.3 A酒店俱乐部生活热水流量使用特点
        2.3.1 A酒店俱乐部日生活热水流量使用特点
        2.3.2 A酒店俱乐部月生活热水流量使用特点
        2.3.3 A酒店俱乐部年生活热水流量使用特点
    2.4 A酒店俱乐部热水耗热量及机组供热量
        2.4.1 A酒店俱乐部热水耗热量
        2.4.2 A酒店俱乐部机组供热量
        2.4.3 各因素对热水耗热量、机组供热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生活热水设计参数精细化应用研究
    3.1 各测试项目概况
    3.2 各项目生活热水设计参数精细化研究
        3.2.1 生活热水人均用水定额参数选取
        3.2.2 生活热水冷热水温度参数选取
        3.2.3 生活热水其他设计参数选取
    3.3 常规设计和精细化设计设备选型及运行的差别
    3.4 本章小结
4 生活热水热源适宜性选择研究
    4.1 热源形式介绍
        4.1.1 空气源热泵
        4.1.2 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
        4.1.3 其他热源形式
    4.2 热源适宜性选择分析
        4.2.1 据热源特征
        4.2.2 据气候特征
        4.2.3 据建筑特征
        4.2.4 据能源价格
    4.3 本章小结
5 热泵系统的运行实测分析及经济评价
    5.1 热泵热水系统概况
        5.1.1 A酒店俱乐部项目方案
        5.1.2 A酒店俱乐部项目实施
    5.2 现场运行测试分析
        5.2.1 测试概况
        5.2.2 热泵热水系统运行参数
        5.2.3 热水系统设备性能
    5.3 A酒店热泵热水系统经济分析
        5.3.1 初投资比较
        5.3.2 运行费用比较
        5.3.3 影响系统运行费用的因素
        5.3.4 能耗指标前后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改进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6)成都某超高层建筑给排水与消防设计要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给排水及节水设计要点
2 消防设计要点
    2.1 关于消防系统
    2.2 关于转输水箱与减压水箱合用
    2.3 关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 小结

(7)基于太阳能与水源热泵的多能源耦合供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推广藏区可再生能源供热采暖
        1.1.2 推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目的与方法
        1.3.2 学术构思
        1.3.3 组织结构
    1.4 课题来源
第二章 多能源供热系统的耦合方案与计算分析
    2.1 常规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性能提升需求
    2.2 能源耦合形式分析
    2.3 供热系统组成分析
    2.4 工作原理与控制策略
        2.4.1 工作原理
        2.4.2 控制策略
    2.5 多能源供热系统的模拟分析
        2.5.1 模拟软件介绍
        2.5.2 关键模型计算原理
        2.5.3 供热性能提升分析
        2.5.4 存在问题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能源供热装置的设计、研制与实验
    3.1 应用建筑分析
        3.1.1 既有建筑负荷计算
        3.1.2 实验建筑替代性分析
    3.2 实验系统设计
        3.2.1 系统设计目标
        3.2.2 关键设备选型
        3.2.3 自动控制系统
        3.2.4 实验系统搭建
    3.3 实验数据分析
    3.4 计算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能源耦合供热系统配置的优化研究
    4.1 系统耐热、耐压性能的优化
        4.1.1 ISO9806中标准滞止温度的计算方法
        4.1.2 基于平板型集热器稳态闷晒传热模型计算标准滞止温度
        4.1.3 耐热与耐压性能分析
    4.2 集热器安装倾角的优化
    4.3 集热系统循环流量的影响分析
    4.4 水箱内置螺旋盘管换热器的优化
        4.4.1 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
        4.4.2 传热过程计算与分析
    4.5 集热器采光面积与蓄热水箱容积的优化与配比
        4.5.1 集热器采光面积对供热性能的影响
        4.5.2 蓄热水箱容积对供热性能的影响
        4.5.3 应用于节能建筑中的最佳配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能源耦合供热控制系统的优化研究
    5.1 集热循环控制的优化
        5.1.1 集热器出口短管温降分析
        5.1.2 集热器排管温度参与温差控制的效果分析与动态预测方法
        5.1.3 温差控制中循环低温、启动温差的取值分析
    5.2 热源循环控制的优化
        5.2.1 辅助热源位置、热水蓄存、双盘管排布与流向的优化
        5.2.2 基于离散化PID调节数学模型的热源控温优化
        5.2.3 供热模式切换控制的优化
    5.3 采暖循环控制的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8)天津地区高层建筑用水规律及其二次供水系统的节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层建筑供水节能的必要性
        1.1.2 国内外高层建筑节能优化研究现状
        1.1.3 建筑二次供水技术的发展
    1.2 课题提出
    1.3 课题内容及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2章 监测区域及实验装置介绍
    2.1 研究对象简介
    2.2 实验设备及安装方法简介
        2.2.1 流量计的选择
        2.2.2 实验设备的安装
第3章 医院高层住院楼生活用水规律研究
    3.1 研究医院供水概况
    3.2 住院楼用水规律分析
        3.2.1 最高日用水规律的分析
        3.2.2 平均日用水规律的分析
        3.2.3 夜间小流量的分析
        3.2.4 最大小时流量分析
        3.2.5 实测最高瞬时流量分析
        3.2.6 工作日与周末用水规律对比
        3.2.7 医院类高层建筑用水定额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两栋高层办公楼用水规律的研究
    4.1 研究办公楼供水概况
    4.2 办公楼用水规律分析
        4.2.1 最高日用水规律的分析
        4.2.2 平均日用水规律的分析
        4.2.3 夜间小流量的分析
        4.2.4 最大小时流量分析
        4.2.5 实测最大瞬时流量分析
        4.2.6 工作日与周末用水规律对比
        4.2.7 办公楼类高层建筑用水定额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居住类高层建筑用水规律的研究
    5.1 研究区域供水概况
    5.2 居住类高层建筑用水规律分析
        5.2.1 高日用水规律的分析
        5.2.2 平均日用水规律的分析
        5.2.3 夜间小流量的分析
        5.2.4 实测最高瞬时流量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类型高层建筑用水规律的对比
    6.1 最高日的对比
    6.2 平均日用水规律的对比
    6.3 最大小时流量与夜间小流量的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多种类型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系统的节能优化
    7.1 医院类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系统节能优化
        7.1.1 医院类高层建筑现有二次供水系统概况
        7.1.2 医院现有供水系统的优化
        7.1.3 泵组优化效果探究
    7.2 办公楼类建筑二次供水系统节能优化
    7.3 居住类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系统节能优化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成果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城市综合体建筑水灭火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城市综合体建筑的定义及特点
    1.2 城市综合体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的特点
        1.2.1 建筑给排水特点
        1.2.2 建筑消防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4.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5.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国内大体量建筑一次火灾灭火用水量分析
    2.1 近年火灾发生情况
    2.2 典型火灾案例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确定我国城市综合体建筑水灭火系统用水流量
    3.1 ISO流量方法
        3.1.1 ISO流量方法简介
        3.1.2 ISO流量计算方法
    3.2 ISO流量方法计算示例
        3.2.1 兰州华邦女子饰品城火灾计算示例
        3.2.2 北京喜隆多购物商城火灾计算示例
        3.2.3 北京海淀区天下城市场火灾计算示例
    3.3 ISO流量方法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综合体建筑室外消火栓系统的优化研究
    4.1 设置多个消防水池
    4.2 设置一个消防水池
        4.2.1 设置多个取水井
        4.2.2 设置带气压罐的室外消防增压环网
        4.2.3 不设置气压罐的室外消防增压环网
        4.2.4 设置靠消防车加压的室外消防管网
    4.3 国内外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城市综合体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的优化研究
    5.1 优化消火栓保护半径的确定方法
        5.1.1 规范中消火栓保护半径的计算方法
        5.1.2 对水枪上倾角 α 的讨论
        5.1.3 优化后的计算方法
    5.2 室内消火栓系统供水方案的优化
        5.2.1 共用消防给水系统
        5.2.2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竖向分区
        5.2.3 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位置
    5.3 维护管理
    5.4 本章小结
6 城市综合体建筑自喷给水系统的优化研究
    6.1 自喷给水系统的分类
    6.2 对给水方式的优化
    6.3 对自喷系统消防储水量的优化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现行主要防火规范涉及水灭火系统设计执行中不闭合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规范研究现状
        1.3.1 国外规范研究现状
        1.3.2 国内规范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不闭合问题探讨
    2.1 规范发展沿革
        2.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发展
        2.1.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发展
        2.1.3 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出台
    2.2《建规》内容特点及探讨内容界定
        2.2.1 内容特点
        2.2.2 探讨内容界定
    2.3 水灭火系统设计条文不闭合问题探讨
        2.3.1 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的界定
        2.3.2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设置
        2.3.3 自动水灭火系统设置
        2.3.4 其他条文规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不闭合问题探讨
    3.1 规范简介
        3.1.1 内容
        3.1.2 特点
        3.1.3 意义
    3.2 不闭合问题探讨
        3.2.1 火灾延续时间的规定
        3.2.3 消防水泵的设置
        3.2.4 消防水箱的设置
        3.2.5 稳压泵的设计选用
        3.2.6 水泵接合器的设置
        3.2.7 消火栓系统的设计
        3.2.8 消防软管卷盘及轻便水龙的设置要求
        3.2.9 其他条文规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 年版)不闭合问题探讨
    4.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规范发展简述
    4.2 不闭合问题探讨
        4.2.1 末端试水装置的设置
        4.2.2 应统一管道充水时间要求
        4.2.3 是否合用消防水泵
        4.2.4 对 10.1.4 条附图的修改建议
        4.2.5 消防水箱的设置
        4.2.6 接力供水设施的设置要求
        4.2.7 应明确系统流量压力检测装置的设计要求
        4.2.8 其他条文规定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规范执行中不闭合问题总结及对策
    5.1 《建规》不闭合问题总结及对策
        5.1.1 问题总结
        5.1.2 对策详述
    5.2《消水规》不闭合问题总结及对策
        5.2.1 问题总结
        5.2.2 对策详述
    5.3《喷规》不闭合问题总结及对策
        5.3.1 问题总结
        5.3.2 对策详述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水泵与水箱供水系统的水箱容积的商榷(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日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对比研究[D]. 刘佳琦.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2]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消防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效果评价[D]. 徐娜.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石化类项目高位消防水箱设置问题之探讨[J]. 陆晓霞. 山东化工, 2020(09)
  • [4]太阳能—空气—污水多能互补系统在低能耗居住建筑改造中的适用性分析[D]. 马晨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广东某酒店热水供应特性参数与热源适宜性研究[D]. 李振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成都某超高层建筑给排水与消防设计要点探讨[J]. 张亮. 给水排水, 2019(01)
  • [7]基于太阳能与水源热泵的多能源耦合供热技术研究[D]. 王博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18(09)
  • [8]天津地区高层建筑用水规律及其二次供水系统的节能优化[D]. 陈凯. 天津大学, 2017(06)
  • [9]城市综合体建筑水灭火系统优化研究[D]. 罗大林. 重庆大学, 2016(03)
  • [10]现行主要防火规范涉及水灭火系统设计执行中不闭合问题及对策研究[D]. 苏保湛.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水泵与水箱供水系统水箱容积协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