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老少边贫地区学校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西北老少边贫地区学校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一、西北老、少、边贫困地区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云亮[1](2021)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问题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政治引领优势、统筹协调作用、资源整合功能是保证广大贫困村实现脱贫的重要动因,也是推动农村党建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截止2019年底,我国已在533824个行政村建立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9%。1从基层党组织引领干部群众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来看,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形成鲜明的交互促进特征:一方面,贫困村的扶贫必须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来推动、组织、实施;另一方面,精准扶贫又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提升功能为重点的自身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工作已进入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战略决胜期,由于扶贫主体的自身能力因素、脱贫主体的内在动力因素、帮扶策略的试用匹配因素、扶贫保障的机制体制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精准扶贫的成效受到一定制约。在此种情形下,在今后的脱贫攻坚中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特定功能,如何才能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促进脱贫实效,如何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功能内涵,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如何实现等等,这些问题亟需提上重要日程,也是我们党巩固农村执政根基、加强自身建设、推动脱贫实现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从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演进来看,能够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下科学高效地推进脱贫攻坚提供经验借鉴。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组织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承接落实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代赈政策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扶贫开发阶段专门成立农村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增强了广大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有效加强对农村扶贫工作的领导,承接落实贫困县独有的优惠政策,增强扶贫攻坚的驱动力。扶贫攻坚阶段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互促模式促进贫困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新世纪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格局中形成攻坚合力,以“一体两翼”战略建立农户参与式利益协调,以“多予、少取、放活”的强农惠农方针确立利益协调的行动导向。新时代精准脱贫阶段主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导、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承接第一书记驻村制度安排,促进精准化脱贫与党的政策机制有效衔接,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典型做法,呈现出脱贫攻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统筹性、制度政策与利益诉求衔接的科学性等特征。我们党通过探索与实践,不仅使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显着加强,彰显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背景下脱贫攻坚的贫困治理价值。从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内涵看,在对政党功能作用理论展开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村级党组织履行功能时呈现出直接现实性、动态不均性、相对变易性、权责限定性、权威内生性等基本特点,分类分析了影响村级党组织功能的历史选择因素、制度机制因素、利益结构因素、干部能力因素和服务保障因素,在本体层面、载体层面、中接层面、取向层面、职责层面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定位。以此为基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组织建设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宣传教育功能、联系群众功能、整合动员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性地提出生态建设功能供理论研讨;通过对习近平在精准扶贫中关于村党支部功能重要论述的话语分析,析理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这一特定条件下发挥的核心领导功能、队伍建设功能、致富引领功能、宣传扶志功能、资源整合功能、基础保障功能等实际功能;阐明了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作用机制,为后文研究提供基本遵循。在对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时,一是以全国范围内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实现状况为标的,结合历史考察方法进行重点梳理。二是选取甘肃省陇南市、兰州新区的10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调研对象,对其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状况开展实证研究。三是结合中观层面的功能实现状况和微观层面的调研走访结果,推证出精准扶贫进程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功能主体本位化、功能结构固有化、功能方式单一化、功能策略浅表化、功能保障低效化等主要问题,并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深入探究问题成因。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主要途径应当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以多元化为引领,拓展功能主体。以加强扶贫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以加强扶贫公开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以加强扶贫领导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第二,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重点是: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第三,以多元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尤其是:坚持多元推动,统筹扶贫方式;坚持要素整合,统筹扶贫资源;坚持人才整合,统筹精英参与。第四,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必须着力于: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效;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第五,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持续壮大村级积累,持续健全协调体系,持续强化服务保障,为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提供强大支撑。从现实来看,广大农村地区当下乃至今后两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具有极端特殊性:既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收官阶段,也是既有脱贫成果的检验巩固阶段;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决胜阶段,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的布局强基阶段。值得指出的是,全面小康是一个大的历史范畴,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多维建设的有机统一,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结果和归宿。因此,精准扶贫思想的最大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针对脱贫攻坚实践的指导意义,而在于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目标为统率,促成路线、方针、政策、举措、治理能力、具体工作等全方位的精准化,从根本上提升发展效能。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彰显农村党组织的功能,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着力点,带动农村“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立体、科学、渐进地融入全面小康社会。

李宁[2](2019)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维护者,属于基层社会精英。长期以来广大乡村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生活待遇较低,乡村教师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那些在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更处在社会的边缘地带,整体生活状况及生存处境堪忧。如何切实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教不好、留不住”的现实问题,缩小城乡间师资差距,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加以支持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师社会地位逐渐恢复,中央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以改善乡村师资状况,有关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的规定和要求也散见在这些政策文本中。2015年6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出台,该计划曾多次提到要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让更多乡村教师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教师的关怀以及对乡村教育的高度重视。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系列政策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政策本身是否存在不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又能否有效落实,依然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基于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审思以及对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本研究将聚焦点定位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本身。试图通过研究探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政策文本包含哪些内容?使用了哪些政策工具?政策执行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实现政策预期目标?如何有效地推动政策执行?要想将政策理想转变为政策现实,实现政策目标的要求,就必须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政策工具。研究政策工具是为了帮助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工具以解决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问题。尽管一直以来人们较多地将政策工具研究聚焦在政策执行阶段,但事实上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决策的手段。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行性也将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是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进行系统分析。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被高度关注且现行政策目标尚未完全实现的背景下,适时运用政府可以选择的政策工具来识别、分析和研究政策,进而对其进行恰当的选择、匹配及组合,能够切实提高政府教育治理的实效,加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因此,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为从研究主题入手,基于对政策发展历程梳理的事实分析和政策工具分类的理论分析,对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内容及执行情况进行文本分析和实证分析,对其问题诱因进行因果分析,在借鉴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进行改进策略分析。澄清及确认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政策价值分析的重要环节。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政策层面上来看,关键之处在于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困境、激发乡村教师工作热情以及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诚然,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及其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具有周期性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也是在经历了一定政策周期后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系统。本研究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住房保障、社会保险以及医疗保障待遇内容,分别从国家政策的宏观要求和地方政策的配套衔接两个方面进行了历史梳理及分析。如何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水平,激励其更好的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定什么样的政策以及如何有效执行政策。本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及其政策执行现状进行分析。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政策工具概念的具体表述有所不同,但大家在对工具分类的认识上还是比较一致的。相比较而言,麦克唐纳尔的政策工具分类属性特点更为鲜明,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因此,本研究主要运用麦克唐纳尔的政策工具分类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对当前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工具选择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了生活待遇政策内容与政策工具的二维结构分析框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工具选择和使用特点主要表现为倾向于政策的行政命令,侧重于多重路径的教育投入,着眼于政策工具的短期效益以及依赖于系统内部资源调配。其次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合量化和质化研究结果分析政策执行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住房保障得到改善,医疗保障取得进展,社会保险进一步规范,生活补助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乡村教师整体职业期待正在提升。在正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从政策工具视角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命令性工具受到阻碍,报酬性工具作用有限,权威重组性工具形式单一,职能拓展性工具易被忽视,劝告性工具执行力度不足等。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究其原因,既有内部因素的直接性影响,又有外部环境的综合性影响。深入剖析后,不难发现政策工具差异性与工具选择复杂性、政府资源有限性与政策对象需要无限性、对组织的权威性期待与低效性现实、政策环境良性需求与现实偏差性影响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冲突,进而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发展中,各国都非常重视乡村教育的发展,均将其作为本国政府决策的重要领域。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及其保障制度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本研究在借鉴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教育实际提出适合于本土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策略。从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全过程进行系统阐释,分别从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生活待遇与保障机制、责任意识与权力配置、政策宣传与环境创设、多中心治理与增强职业吸引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周梦佳[3](2019)在《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体育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湘西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而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的特殊身份让其披上“老、少、边、山、库、穷”等不好却写实的标签。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考察湘西时,针对其少数民族自治州、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双重身份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从此精准扶贫的工作模式应运而生。教育精准扶贫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效率、教育均等化的可能性,知识水平的牵引有利于打破经济水平落后的僵局。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吸收外部先进理念突破该地区传统思维禁锢的重围。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的教育均等化问题,以形成脱贫工作的内在动力源,做到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实现脱贫工作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本论文将研究对象精准对准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的体育开展现状,灵活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用“精准扶贫”视角深层切入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体育开展现状并对相关的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构建其理论基础,并探索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对于学校体育贫困的理解是指,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包括师资、场地设施、体育经费、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等无法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需求,导致难以完成学校体育的各项教学任务,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参加体育活动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的贫乏状态。并从学校体育师资的薄弱、学校场地器材的贫乏、体育教学的薄弱、体育课活动的缺乏、体育锻炼意识的淡薄等五个维度来衡量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的体育贫困现象。从现状中发现: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的体育师资情况、场地器材情况、体育教学情况、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和体育锻炼观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体育精准扶贫的对策:国家扶贫把握政策定位,明确学校体育精准扶贫的核心问题;社会扶贫加强观念牵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扭转家长教育观念;学校扶贫激励教学环境,确立完善学校体育精准扶贫具体对象和法律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张敏杰[4](2018)在《基于ERG理论对偏远乡村体育教师激励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偏远乡村体育教师现状的ERG理论分析,发现两者具有从属关系,并且基于此构建偏远乡村体育教师相关激励模式,以期为激励和保留体育教师提供理论基础。

马倩[5](2018)在《甘肃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民勤县为例》文中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人才乃强国之源。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是国家全力开展和保障的公益事业,是优先发展的公共基础事业,是脱离贫困的基本的事业。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意义。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使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学习体育健康知识、掌握专业的运动技能,培养了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受到独特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和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而各地的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特别是西北贫困地区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现实以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农村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开展和大力推进。农村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就目前来看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的薄弱环节,而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受落后的经济、传统的思想、当地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更是弱中之弱。通过对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准确地找出存在的症结和问题,结合贫困地区的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与方案,帮助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找到一条适合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道路。随着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的成绩,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于推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甘肃省贫困地区---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调查,从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各方面的现状,寻求学校中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特色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为甘肃贫困地区民勤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有益的、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贫困地区民勤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数量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男女性别比例不合理。在校在编的体育教师以中老年居多,师资队伍缺乏年轻的血液和活力,可能会造成体育教学断层现象。学历结构符合国家关于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的基本要求,职称结构偏低。并且体育教师日常工作繁重,还要协助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学校的后勤和安全等工作,待遇和津贴较低,没有体育服装补贴,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体育课开设情况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是受到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影响实际的开课率则大打折扣。春季当地受到风沙的影响,使得体育课程无法在室外开展,而又没有室内体育课堂内容,所以在春季体育教学质量不高,课堂随意性较大。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单一,组织形式自由涣散,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或组织者,学生参与的随意性较大,并且其他学科教师随便占用这一时间段等,无法保证课外活动的时间,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无法满足国家要求的一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无论是体育课的开展,还是课外活动的进行,学校的场地设施严重缺乏,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并且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经费对体育器材设施进行维护或补充。大部分学校没有配齐的学生体质测量的仪器,不能按时组织学生进行体质测量。还有一部分学校不重视学生体质监测,这就无法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从而不能科学的制定下一阶段具体的锻炼计划和教学目标。

李南,葛春林,崔凤海[6](2016)在《足篮排球改革研究》文中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从生态位的视角分析"三大球"在社会中的发展现状。主要结论:"三大球"生态位宽度过窄;"三大球"与其他运动项目生态位的态势差距逐渐拉大;"三大球"种内生态位重叠现象严重。建议:扩展"三大球"的生态位宽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三大球"生态位的态和势,完善"三大球"生态位的状态,扩大"三大球"对社会的贡献度和影响力;"三大球"的内错位发展与外错位发展相结合,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唐光耀[7](2016)在《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推动阳光体育,全面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河南省于2009年进行了“足球进校园”的足球特色学校评比活动,开封市共有21所中小学被评为“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本文总结并整理了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开展较为成功的经验,通过分析并从中找出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的不足,再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21所被开封市评为“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中小学的基本开课情况、体育教学现状、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以及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等进行学校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旨在总结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开展的成功经验,并对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为开封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小学体育课开设情况较好,能够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授课,“阳光体育运动”“足球进校园”的政策落实也比较到位,教师上课时会侧重于对足球课程的教学,课余体育开展情况也比较积极,每个学校都有开展课间操,另有42.3%的学校还增设了自己编纂的足球操;且有85.7%的学校开设了自己的足球运动队;各个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要多于其他运动项目,校运动会中多所学校也增加了不少有关足球特色的运动项目,如颠球比赛,传球接力,定点射门等,有效的增加了足球的趣味性。不足的是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障,体育教师趋于年轻化,性别结构不尽合理,高级职称的教师少,且体育教师的上课时数较多,能够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比较少,工资待遇也明显少于其他学科同职称的教师。另外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也使得部分学校体育设施配备满足不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针对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现状中所突出的问题,本文特提出以下对策:首先要在制度上保障“校园足球”的开展,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专课专用;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多样化,以足球课程为主但也要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合理设置各项课时的比例;在教师人员配置方面要体现量到质的转变,加强完善体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建设;然后尽可能的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条件,提高体育资源利用率;加大对学校体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并倡导绿色升学率,倡导学校体育安全教育。

郭荣菊[8](2014)在《广西贫困地区农村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田东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农村教育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人口素质整体提高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实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得到了普遍关注,但受经济和社会因素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在办学基础、师资力量等相关方面,不但存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异,同地区间也存在着校际间的差异,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依然困难重重,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部分,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人口占较大人口基数的中国,体育教育更不可忽视。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多国接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但受地理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本文基于对广西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以期找出制约广西贫困地区(以田东县为例)农村体育教学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为该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践与理论的帮助,为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做提高帮助。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2所中学、6所小学中的32名体育教师和540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研究结论是:(1)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田东县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体育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成为制约该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观因素。(2)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开课率基本达标,但仍有部分学校存在不能正常开课的现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是主要因素。(3)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构成基本合理、学历基本达标,但性别、职称构成还存在一定不足,且再教育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体育师资匮乏、整体水平有待提高。(4)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设备简陋。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技术指导。受“安全第一”思想及相关法律及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的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堪忧。(5)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规范化程度及大纲使用情况明显好转,但教学方式、评价模式过于单一,依教案上课率不高,使得体育课程规范化程度依然不高、教学过程存在着随意性。(6)田东县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但开发力度有限,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体育课程资源。针对广西田东县农村体育教学在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1)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制度。(2)多项措施并举,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3)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校本资源开发与利用。(4)建立健全帮扶共建机制,加强农村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5)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及体育教学效果。(6)完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减少体育运动意外所造成的伤害风险。(7)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广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牛凯[9](2014)在《商丘市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商丘市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为研究内容,采用资料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对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文章通过对商丘市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然后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建议策略。文章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分别对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选题依据,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以及研究对象、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说明,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和相关的准备工作。第三部分以国家级贫困县宁陵县为例,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该章节中具体分析了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体育师资数量、年龄与性别比例、学历与职称层次、工作量及工资待遇、社会认可度与影响体育教学工作的因素等。在对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具体分析研究了农村中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情况,体育课堂的学生表现情况,以及体育教师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和体育教师教学的实际成效分析等内容。最后对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情况进行了探讨研究,主要有体育教师科研经费的投入、体育教师的再教育、体育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实施、体育新课改的落实、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的因素等等。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基于第一二章节的理论准备与调查数据的研究分析,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使我们对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状况,以及影响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因素有一定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为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在这一章节中,针对宁陵县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的对策和思路,包括抓住新课改的机遇,完善领导、管理和督导机制;加强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思想的引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解决硬件设施的难题;立足当地实际,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建议措施。

李艳海[10](2013)在《昆明市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现状及整合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农村的经济和教育严重滞后于城市。农村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体育与健康教育被严重忽视、严重边缘化。而发展农民的身体素质必须从农村体育抓起,从农村学校体育入手,只有把体育教育落实到县、乡基层中去,才有可能达到全民身体健康的目的。2008年开始,昆明市部分地区、县、市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推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以往农村体育教学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是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为主,孤立的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器材和投入等进行研究。很少有对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资源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数理统计、个案研究等方法,以昆明市1市、1区、7县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做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根据昆明市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结合体育教学实际进行综合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学生体育兴趣单一、接触的体育运动项目较少、体育知识缺乏。(2)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3)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与学生比例不平衡,工作量较大;体育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体育教师学历在逐步提升,年龄结构比较合理。(4)体育场地比较缺乏,体育器材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但利用率比较低。(5)体育教学计划、内容和实施等不规范,教学冲突明显。(6)自然地理资源没有很好的应用于体育教学中。(7)体育信息资源获取渠道狭窄等7个因素。在调查分析农村九年一贯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特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教育规律,统筹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立足素质教育,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长远设计。合理的组织利用学校教师资源,提高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的广泛参与。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资源进行高效的组合利用。科学制订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减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冲突。拓宽学校体育信息资源,扩大师生视野、提供更深刻的内容、满足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特殊的教育价值。最后,以寻甸县甸沙乡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为个案研究,以“双向联合体”的整合模式,对甸沙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和中学部从整体上对学校体育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整合,让学校体育教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资源综合作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西北老、少、边贫困地区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北老、少、边贫困地区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1 选题缘起
        1.1.1 选题缘由
        1.1.2 问题意识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梳理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研究成果评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的理论依据
    1.1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思想
        1.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
        1.1.2 列宁的反贫困思想
        1.1.3 毛泽东的反贫困思想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思想
        1.1.5 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分析
        1.2.1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概念
        1.2.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内涵
        1.2.3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原理
        1.2.4 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
    1.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理论分析
        1.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特殊性分析
        1.3.2 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相互关系分析
        1.3.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基本内涵分析
        1.3.4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作用机制分析
第二章 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考察
    2.1 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78 年一1985 年)
        2.1.1 组织领导功能:有力推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2.1.2 政策执行功能: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商业发展
        2.1.3 统筹协调功能:带动农村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2.1.4 资源整合功能:助力农村基础设施显着改善
    2.2 扶贫开发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86 年一1993 年)
        2.2.1 成立农村扶贫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功能的新起点
        2.2.2 落实专项帮扶计划:加强政策承接功能的着力点
        2.2.3 纳入贫困县惠顾序列:加强致富引领功能的关键点
    2.3 扶贫攻坚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94 年一2000 年)
        2.3.1 统筹农村“三位一体”扶贫力量
        2.3.2 推动建立农村多元互促扶贫模式
        2.3.3 带领农村群众开展内源扶贫
    2.4 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01 年一2011 年)
        2.4.1 全力构建农村大扶贫格局
        2.4.2 在“一体两翼”战略中推进农户参与式扶贫
        2.4.3 以“多予、少取、放活”确立行动导向
        2.4.4 在“双轮驱动”中增强农村贫困群众生活保障
    2.5 精准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12 年一2020 年)
        2.5.1 扶贫领导作用持续强化
        2.5.2 功能实现特征更加鲜明
        2.5.3 引富带富成就广受认同
        2.5.4 党建扶贫经验值得推广
第三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实证分析
    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的个案研究
        3.1.1 样本选择
        3.1.2 现实表现
    3.2 精准扶贫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主要问题
        3.2.1 功能主体中的本位化问题
        3.2.2 功能结构中的固有化问题
        3.2.3 功能方式中的单一化问题
        3.2.4 功能策略中的浅表化问题
        3.2.5 功能保障中的低效化问题
第四章 精准扶贫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思考
    4.1 以多元化为方向,拓展功能主体
        4.1.1 以加强致富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
        4.1.2 以加强党群联系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
        4.1.3 以加强农村治理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
    4.2 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
        4.2.1 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
        4.2.2 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
        4.2.3 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
    4.3 以多样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
        4.3.1 实施多元推动,促成扶贫路径多样化
        4.3.2 实施资源整合,促成要素配给多样化
        4.3.3 实施人才战略,促成精英参与多样化
    4.4 以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
        4.4.1 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
        4.4.2 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果
        4.4.3 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
    4.5 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
        4.5.1 持续壮大村级积累
        4.5.2 持续健全协调体系
        4.5.3 持续强化服务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2)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历史发展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研究综述
        (三)相关政策工具研究综述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三、核心概念
        (一)乡村教师
        (二)生活待遇
        (三)政策工具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
        (一)文本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系统分析法
    六、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目标及体系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目标
        (一)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困境
        (二)激发乡村教师工作热情
        (三)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体系
        (一)生活补助政策体系
        (二)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三)社会保险政策体系
        (四)医疗保障政策体系
第二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选择及使用
    一、政策工具的分类及选择
    二、麦克唐纳尔政策工具分类及其解析
        (一)命令性工具
        (二)报酬性工具
        (三)职能拓展性工具
        (四)权威重组性工具
        (五)劝告性工具
    三、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选择偏向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的选定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二维分析框架
        (三)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编码及分析
    四、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使用特点
        (一)倾向于政府的行政命令
        (二)侧重于多重路径的教育投入
        (三)着眼于政策工具的短期效益
        (四)依赖于系统内部资源调配
第三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成效及问题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调查样本选择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的成效
        (一)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二)乡村教师住房保障得到改善
        (三)乡村教师医疗保障取得进展
        (四)乡村教师社会保险进一步规范
        (五)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不断扩大
        (六)乡村教师整体职业期待正在提升
    三、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的现存问题
        (一)命令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权威受阻
        (二)报酬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作用有限
        (三)权威重组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形式单一
        (四)职能拓展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易被忽视
        (五)劝告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力度不足
        (六)对政策执行的总体评价
第四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政策工具差异性与工具选择复杂性的冲突
        (一)对政策工具属性的认识存在现实偏差
        (二)难以规避政策利益相关者主观选择的倾向性
    二、政府资源有限性与政策对象需要无限性的冲突
        (一)乡村教师住房保障供给不足
        (二)乡村教师社会保险意识不强
    三、对组织的权威性期待与低效性现实的冲突
        (一)中央政府责任划分不到位
        (二)地方政府执行力度不够
        (三)学校参与动力不足
    四、政策环境良性需求与现实偏差性影响的冲突
        (一)政策执行环境良性互动不足
        (二)政策信息传递时效性不强
第五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的改进建议
    一、他山之石,借鉴国际共识
        (一)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特点
        (二)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对我国的启示
    二、明确政策目标,科学选择政策工具
        (一)准确把握政策问题的实质
        (二)全面分析政策工具的影响因素
        (三)注重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
    三、提高生活待遇,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一)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
        (二)改革乡村教师住房保障制度
        (三)规范乡村教师社会保险制度
        (四)健全乡村教师医疗保障制度
    四、增强责任意识,均衡配置组织权力
        (一)以责任上移凸显中央政府的领导力
        (二)以责任分担增强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三)以责任下移提升学校自身的行动力
    五、注重政策宣传,创设良性政策信息舆论环境
        (一)确保公正以增强政策信息的透明度
        (二)规范引导以创设良性的政策舆论环境
    六、倡导多中心治理,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一)注重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二)强化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态监管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2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3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访谈提纲(学校领导)
    附录4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访谈提纲(教育部门主管领导)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体育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
        1.3.1 精准扶贫的概念
        1.3.2 教育精准扶贫的研究现状
        1.3.3 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的研究现状
        1.3.4 湘西州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及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之处
2 精准扶贫及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2.1 精准扶贫概念与意义解读
        2.1.1 精准扶贫的内涵
        2.1.2 精准扶贫的意义
    2.2 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2.2.1 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
        2.2.2 教育精准扶贫的意义
        2.2.3 教育精准扶贫的要求和标准
    2.3 精准扶贫视角下判断学校体育贫困的标准
        2.3.1 学校体育贫困概念及标准
        2.3.2 衡量学校体育贫困的维度
3 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体育贫困现状
    3.1 湘西自治州的基本情况介绍
    3.2 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体育师资情况
        3.2.1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3.2.2 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3.3 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场地器材情况
        3.3.1 运动场地情况调查分析
        3.3.2 运动器材情况调查分析
    3.4 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体育教学情况
        3.4.1 周体育课程次数调查分析
        3.4.2 周体育课程时间调查分析
        3.4.3 周体育课程内容调查分析
    3.5 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3.5.1 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3.5.2 参与体育项目的类型
        3.5.3 校园运动会的情况
    3.6 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的体育锻炼意识情况
4 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体育开展存在问题的精准识别
    4.1 湘西州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和类型的精准识别
        4.1.1 湘西州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
        4.1.2 近年来湘西州农村地区的扶贫措施及成效
        4.1.3 湘西州农村地区教育扶贫现状
    4.2 学校办学经费及使用情况的精准识别
        4.2.1 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的相关政策
        4.2.2 湘西州农村地区办学经费存在的问题及其精准识别
    4.3 学校体育师资问题的精准识别
    4.4 学校场地与器材问题的精准识别
5 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体育的精准扶贫对策
    5.1 国家扶贫把握政策定位
        5.1.1 国家政策对于湘西州教育扶贫帮助
        5.1.2 明确学校体育精准扶贫的核心问题
    5.2 社会扶贫加强观念引导
        5.2.1 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5.2.2 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
        5.2.3 三方合力引导体育教育正确氛围
    5.3 学校扶贫改善教学环境
        5.3.1 确立学校体育精准扶贫的具体对象
        5.3.2 完善学校体育扶贫制度
        5.3.3 建立学校体育扶贫监督体系
        5.3.4 加强农村地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ERG理论对偏远乡村体育教师激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ERG理论概述
2 偏远地区体育教师的ERG理论现状分析
    2.1 偏远乡村体育教师生存需求分析
    2.2 偏远乡村体育教师关系需求分析
    2.3 偏远乡村体育教师成长发展需求分析
3 基于ERG理论的对偏远乡村体育教师的激励
    3.1 提升体育教师薪酬水平, 建立科学公正的薪酬评价体系
    3.2 建立长期沟通交流机制, 提高体育教师社会地位
    3.3 事业留人为目的, 点亮偏远乡村体育教师职业希望
        3.3.1 建立合理的培训制度, 增加体育教师编制比例
        3.3.2 建立具有竞争性质的双向教师流动制度
4 结束语

(5)甘肃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民勤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贫困地区
        1.3.2 插花型贫困县
2 文献综述
    2.1 国家对农村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扶持的研究
    2.2 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研究
    2.3 甘肃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甘肃贫困地区民勤县农村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4.1.1 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专、兼职体育教师数量基本情况
        4.1.2 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性别比例的基本情况
        4.1.3 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情况
        4.1.4 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及工资待遇情况调查
        4.1.5 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情况
    4.2 甘肃贫困地区民勤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教学情况
        4.2.1 学校体育课的开设情况
        4.2.2 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质量评估及检查
        4.2.3 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4.3 甘肃贫困地区民勤县农村中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及竞赛情况
        4.3.1 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基本情况
        4.3.2 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运动训练情况调查
        4.3.3 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竞赛情况调查
    4.4 甘肃贫困地区民勤县农村中学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情况
        4.4.1 民勤县农村中学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4.4.2 民勤县农村中学体育经费投入情况
    4.5 甘肃省贫困地区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5.1 体育教师教师团队以中老年为主缺乏年轻的血液
        4.5.2 春季天气变化对体育课程开展影响较大
        4.5.3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机会甚少
        4.5.4 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单一
        4.5.5 体育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基本需要
    4.6 甘肃省贫困地区民勤县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
        4.6.1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常态化建设
        4.6.2 强化内涵,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注重本地特色项目发展
        4.6.3 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4.6.4 多渠道、多方法的解决体育经费短缺问题
        4.6.5 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农村中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访谈提纲

(6)足篮排球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位理论
    1.1 生态位概念
    1.2 生态位重叠和分离
    1.3 生态位态势和生态位扩充与压缩
2 生态位视角下“三大球”发展的现实审视
    2.1“三大球”生态位宽度过窄
    2.2“三大球”与其他运动项目生态位态势差距逐渐拉大
    2.3“三大球”种内生态位重叠现象严重
3 生态位理论下的“三大球”改革与发展策略
    3.1 扩展“三大球”的生态位宽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2 加强“三大球”生态位的态和势,完善“三大球”生态位的状态,扩大“三大球”对社会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3.2.1 完善“三大球”联赛质量,提升“三大球”竞技水平,增强“三大球”为国争光的能力
        3.2.2 软化“三大球”竞技特点,创新形式,使“三大球”更能够“接地气”
    3.3“三大球”内错位发展与外错位发展相结合,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3.4“三大球”与其他运动项目种间错位发展
        3.4.1 城镇与农村错位发展
        3.4.2 学校与社会错位发展
4 讨论

(7)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的发展动态
        2.1.1 关于教学方面的研究
        2.1.2 有关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的研究
        2.1.3 有关学校体育师资方面的研究
        2.1.4 有关学校体育设施、器材配备情况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调查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基本情况
    4.2 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4.2.1 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4.2.2 体育课开课情况
        4.2.3 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
        4.2.4 体育课学生情况
        4.2.5 教学过程的完成情况
        4.2.6 教学内容开展情况
        4.2.7 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
        4.2.8 体育教学环境情况
        4.2.9 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
    4.3 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4.3.1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4.3.2 课外体育活动场所
        4.3.3 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情况
        4.3.4 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项目
    4.4 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情况
    4.5 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情况
    4.6 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影响因素分析
    4.7 开封“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对策研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A 关于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附录B 中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调查问卷
附录C 体育教师访谈提纲

(8)广西贫困地区农村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田东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有关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
        1.4.2 有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的研究
        1.4.3 有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研究
        1.4.4 有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的研究
        1.4.5 有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研究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 贫困地区
        1.5.2 农村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调查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现状
        3.1.1 体育课开课情况
        3.1.2 体育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
        3.1.3 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价
        3.1.4 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认知度
    3.2 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
        3.2.1 体育教师的年龄与性别构成分析
        3.2.2 体育教师学历与职称结构及职后教育分析
        3.2.3 体育教师对工作满意度的分析
        3.2.4 体育教师的考核与评价
    3.3 田东县农村中小学场地器材及教育经费分析
        3.3.1 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的配置
        3.3.2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状况
    3.4 田东县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3.4.1 课外体育开展情况及组织形式
        3.4.2 运动竞赛、运动队训练情况
        3.4.3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3.5 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5.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现状
        3.5.2 田东县农村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情况
        3.5.3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及影响因素
    3.6 田东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6.1 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严重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6.2 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地和器材匮乏,设备较为简陋
        3.6.3 体育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6.4 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的开展流于形式
        3.6.5 “安全第一”思想的认识偏差,制约了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6.6 农村中小学体育管理体制缺乏健全
    3.7 对策
        3.7.1 加强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教学制度
        3.7.2 多举措并举,大力加强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3.7.3 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高校本资源开发与利用
        3.7.4 建立健全帮扶共建机制,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3.7.5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资源的利用
        3.7.6 健全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机制,降低体育运动意外伤害风险
        3.7.7 抓住发展机遇,大力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9)商丘市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现代素质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1.2.2 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1.3 研究综述
        1.3.1 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育现状的研究
        1.3.2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
        1.3.3 新课改形势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数理统计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
        3.1.1 体育教师数量的配备情况
        3.1.2 体育教师的年龄和性别情况调查
        3.1.3 体育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情况
        3.1.4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待遇情况
        3.1.5 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认可度调查
    3.2 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现状调查
        3.2.1 农村中学体育课的开设情况
        3.2.2 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3.2.3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规范调查
        3.2.4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的实际成效分析
    3.3 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和再教育现状调查
        3.3.1 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及其经费来源
        3.3.2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再教育情况
    3.4 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3.4.1 教学水平偏低
        3.4.2 体育教育观念落后
        3.4.3 工资水平低
        3.4.4 教学环境较差
4 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发展对策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4.2 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加强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思想的引导
    4.3 全面提高社会的关注力度,提升教师工资水平
    4.4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环境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依靠政策,强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督导体系
        5.2.2 领导重视,优化环境,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
        5.2.3 钻研学术,规范教学,积极主动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昆明市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现状及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国家文件的鼓励支持
        1.2.2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1.2.3 研究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1.2.4 农村学校撤并选择的需要
        1.2.5 并校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
    1.3 选题的意义
    1.4 选题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农村学校
        2.1.2 九年一贯制学校
        2.1.3 体育与健康教学资源
        2.1.4 体育教学资源整合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研究
        2.2.2 农村体育教学的研究
        2.2.3 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个案研究法
        3.2.5 问卷调查法
        3.2.5.1 问卷的内容设计
        3.2.5.2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3.2.5.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6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昆明市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1 昆明市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人力资源的现状
        4.1.2 昆明市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施资源的现状
        4.1.3 昆明市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资源的现状
        4.1.4 昆明市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自然地理资源的现状
        4.1.5 昆明市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现状
    4.2 影响昆明市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的因素
        4.2.1 地区经济发展对昆明市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的影响
        4.2.2 教育观念对昆明市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的影响
        4.2.3 学生体育兴趣对昆明市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的影响
        4.2.4 教学内容对昆明市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的影响
        4.2.5 体育场地器材对昆明市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的影响
    4.3 寻甸县甸沙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
        4.3.1 寻甸县甸沙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4.3.2 寻甸县甸沙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人力资源整合
        4.3.3 寻甸县甸沙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施资源整合
        4.3.4 寻甸县甸沙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4.3.5 寻甸县甸沙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自然资源的整合
        4.3.6 寻甸县甸沙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四、西北老、少、边贫困地区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D]. 高云亮. 兰州大学, 2021(11)
  • [2]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D]. 李宁.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3]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体育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D]. 周梦佳.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 [4]基于ERG理论对偏远乡村体育教师激励的研究[J]. 张敏杰. 辽宁体育科技, 2018(06)
  • [5]甘肃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民勤县为例[D]. 马倩. 西安体育学院, 2018(01)
  • [6]足篮排球改革研究[J]. 李南,葛春林,崔凤海. 体育文化导刊, 2016(10)
  • [7]开封市“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唐光耀. 吉首大学, 2016(02)
  • [8]广西贫困地区农村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田东县为例[D]. 郭荣菊. 广西师范学院, 2014(02)
  • [9]商丘市宁陵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牛凯. 河南大学, 2014(02)
  • [10]昆明市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现状及整合研究[D]. 李艳海.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西北老少边贫地区学校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