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肺炎病原学诊断水平

努力提高肺炎病原学诊断水平

一、努力提高肺炎病原学诊断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1](2021)在《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专家共识》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条件的改善, 我国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及死亡率在过去十几年中大幅下降, 但与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相比, 尚存在一定差距, 这与公众对疫苗接种认知不足、接种人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有关。本共识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临床证据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临床现状及专家临床经验, 就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免疫预防等提出了建议, 为进一步指导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张远海[2](2021)在《快速现场评价(ROSE)在儿童难治性肺炎诊疗中的价值》文中指出快速现场评价(ROSE)是一项伴随于电子支气管镜介入过程的快速判读技术。具体操作:支气管镜下取材并制成片基、染色、判读,并结合临床信息给予诊断意见。ROSE在成人消化、呼吸、乳腺、妇科、肿瘤等临床学科中已应用数十年,近年来,被引入现代儿科介入呼吸病学,但目前其在国内儿童难治性肺病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甚少,尚无标准,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意见不一。研究目的:探讨介入肺病学ROSE技术在儿童难治性肺炎诊疗中提高诊断效率、优化抗生素使用、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07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住院的难治性肺炎并行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患儿纳入研究,分ROSE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100例:符合病例收集标准,但不同意行ROSE检查术者。ROSE组100例:符合病例收集标准,同意行ROSE检查术者。2、研究方法:(1)ROSE组在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时行ROSE检查术,由受训过的临床(气管镜操作)医师结合临床信息,作出评价,指导诊治。(2)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一般情况;意向初诊时间;病原学确诊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时间和费用;临床结局;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指标。(3)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研究结果:1、病原学分布情况:本研究共纳入难治性肺炎患儿200例,检出肺炎支原体 MP(111 例,55.5%),肺炎衣原体 CP(18 例,9%),细菌(61 例,30.5%),病毒(46例,23%),真菌(1例,0.5%),病原学阴性(39例,19.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原学确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ROSE组有28例(28%)行ROSE术时间早于病原学确诊时间,ROSE术平均时间为(2.96±1.934)天,病原学确诊平均时间为(5.50±2.134)天。即超过1/4行ROSE术的患儿能提前2天左右通过ROSE片基判读获得更多初步诊断信息。3、ROSE组抗生素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ROSE组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ROSE术可以提高诊断效率。2、ROSE术可缩短抗生素使用和住院时间,减少两者费用。3、ROSE术对住院患儿临床转归无明显影响。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3](2021)在《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文中研究指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我国通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总结了COVID-19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康复、防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制订了《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本指南的制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中华医学会《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 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成人COVID-19患者的诊治与疫情防控。

蔡跃龙[4](2021)在《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别比较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酮症酸中毒、是否进展为脓毒血症的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差异,指导临床的个体化诊治。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且确诊为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分别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脓毒血症进行分组并比较组别之间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病原学检查、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治疗方案等。应用SPSS2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录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98例,病因未明的即隐源性肝脓肿占92.4%,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占43.9%。细菌性肝脓肿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37.4%)、胸腔积液(28.8%)、腹腔积液(2.0%)、脓毒血症(19.2%)、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3.5%)、侵袭综合征(4.0%)。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病原学血培养阳性率(34.0%)和脓液培养阳性率(73.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病原学包括革兰氏阴性菌100例,革兰氏阳性菌13例,其中阴性菌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79.6%),其次为大肠杆菌(5.3%)。肺炎克雷伯菌ESBL阳性率(7.8%)和大肠杆菌ESBL阳性率(83.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最严重,敏感率仅为3%,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较敏感,总敏感率均在85%以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达100%。2.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脓毒血症将198例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38例和非脓毒血症组160例,脓毒血症组中肺部感染78.9%,胸腔积液55.3%,侵袭综合征21.1%,非脓毒血症组中肺部感染27.5%,胸腔积液22.5%,两组间是否合并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侵袭综合征的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侵袭综合征以眼内炎较为常见,预后差。3.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糖尿病将198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87例和非糖尿病组111例,糖尿病组腹痛发生率(28.7%)和非糖尿病组腹痛发生率(50.5%)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进展为脓毒血症26.4%,非糖尿病组进展为脓毒血症13.5%,两组间是否进展为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碳青霉烯使用率(44.8%)和非糖尿病组碳青霉烯使用率(27.0%)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一步将87例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再分为酮症酸中毒组14例和非酮症酸中毒组73例,酮症酸中毒组中脓毒血症64.3%,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21.4%,非酮症酸中毒组中,脓毒血症19.2%,两组间是否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1.细菌性肝脓肿常合并糖尿病,绝大多数为病因未明的隐源性肝脓肿。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大肠杆菌,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等抗生素敏感,其中哌拉西林的敏感率最高,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优选。细菌性肝脓肿进展为脓毒血症患者,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侵袭综合征等并发症,而侵袭综合征以眼内炎较为常见,其预后差,因此临床上对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眼部症状的患者需尽早筛查和干预。2.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腹痛发生率更低,临床上更容易漏诊。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和酮症酸中毒时,更容易进展为脓毒血症,因此需适当放宽抗生素升级的指征,提早抗生素升级的时机。

李清[5](2021)在《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nfec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ICNS)性疾病,它是由于各种病原体侵犯颅内实质、被膜、血管,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脊髓炎和脑脓肿等,其致病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和朊蛋白。目前,传统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手段主要包括涂片形态学鉴定、菌群培养、抗原抗体检测,和在PCR基础上的病原特异性核酸检测,但各种方法均有局限性,总体微生物检出阳性率偏低,分子学检测方式可提高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病原检出率,然而目前临床应用仍不广泛。作为新一代检测手段,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并不依赖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培养,而是直接地对样本核酸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接下来与数据库对比分析,依据对比过的核酸序列信息,进而判断该样本是否包含病原微生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mNGS能够迅速、客观地去识别样本中较多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无需特异性扩增。ICNS已经成为神经科危急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能否在短时间内明确感染致病微生物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分析其和传统方法在病原微生物检出阳性率上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临床资料特点。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系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收集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患者,入院时疑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16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详细地记录每一位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影像结果,根据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不同,将纳入病例分为脑脊液mNGS组和脑脊液传统组。(2)疑似ICNS的判断标准:ICNS的体征和(或)症状中包括至少一项:发热(>38℃)、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脑膜刺激征、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意识改变;至少满足以下一条:a、CSF中白细胞数增多、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b、脑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理感染改变。(3)研究方法:CSF除院内常规送检外,另收集2~3 ml患者的CSF,保证在离体30min内-80℃低温保存,其中取300μL CSF来提取核酸,然后用超声破碎成大小为200-300 bp的基因片段,并且需要除去测序接头序列、引物序列,过滤低质量值数据,然后进行环化扩增复制生成DNA纳米球(DNA nanoball,DNB),将DNB加载至芯片上,最后使用BGISEQ进行测序,排除人源序列的信息干扰后的数据再和专用的微生物大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1.166例疑似ICNS患者中,脑脊液mNGS组76例,男52例(68.4%),女24例(31.6%),发病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46.50(29.25,61.00)岁;脑脊液传统组90例,男56例(62.2%),女34例(37.8%),发病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49.00(31.50,62.0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χ2=0.697,P=0.404)、发病年龄(Z=-0.509,P=0.611)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脊液mNGS组和脑脊液传统组在最终确诊ICNS患者人数(χ2=19.433,P=0.000)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脊液mNGS组患者在确诊感染人数多于脑脊液传统组。两组患者在体温(Z=-1.342,P=0.180)、发热(χ2=0.107,P=0.744)、头痛(χ2=0.814,P=0.367)、意识改变(χ2=0.271,P=0.603)、精神障碍(χ2=0.820,P=0.365)、认知障碍(χ2=0.795,P=0.373)、抽搐(χ2=2.402,P=0.121)、病情转归(χ2=1.769,P=0.184)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脑脊液mNGS组和脑脊液传统组在脑脊液白细胞(Z=-0.020,P=0.984)、脑脊液蛋白(Z=-1.133,P=0.257)、脑脊液糖与对照血清糖比值(t=-0.167,P=0.867)、血清白细胞(Z=-1.202,P=0.229)、中性粒细胞比值(t=-0.362,P=0.718)、铁蛋白(Z=-0.919,P=0.358)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4.脑脊液mNGS组中头颅影像学存在感染病变33例,43例未存在感性性病变;脑脊液传统组头颅影像学存在感染病变33例,56例未存在感性性病变,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χ2=0.687,P=0.407)。5.在脑脊液mNGS组中,最终诊断为CNS感染的患者有30例,可疑CNS感染的患者有36例,非CNS感染的患者有10例;在脑脊液传统组中,最终诊断为CNS感染的患者有11例,可疑CNS感染的患者有71例,非CNS感染的患者有8例。在最终诊断为CNS感染的41例患者中,43.90%为病毒感染,21.95%为真菌感染,19.51%为分枝杆菌感染,9.76%为细菌感染,寄生虫和螺旋体感染比例均为2.44%。6.两种方法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0.084<0.2),mNGS检出阳性率为43.9%,传统病原学方法检出阳性率为6.1%,两者结合总阳性率为45.5%,两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存在显着差异(P=0.001<0.05)。m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0.90%;传统病原学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灵敏度为13.33%,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27.78%。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阳性的29例患者中,检测出的致病微生物序列数与病情转归情况不存在相关性(P=0.793>0.05)。结论:1.脑脊液mNGS组在最终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人数上多于脑脊液传统组,其余一般临床资料、病史特点、实验室结果、头颅影像学特征上均无明显差异。2.所有患者只有不到1/4的患者明确病原微生物感染,仍有超过一半未明确,其中病毒感染占比最多,且全部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所诊断,其次为真菌、分枝杆菌、细菌、螺旋体和寄生虫。3.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和传统病原学方法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一致性较差,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更高。4.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于病原微生物种属鉴定、罕见病原体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胞内菌诊断仍需进一步提高。

左其群[6](2021)在《基于多模态的肺炎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肺炎通常是由病毒、细菌等类似病原体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病变,对人体的威胁程度较大。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2019)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肺炎的快速准确诊断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肺炎的诊断方法一般包括病原性检测、血常规、影像学筛查等,但存在手段冗杂、确诊时间长、漏检率高等问题,阅片诊疗医生工作量大。因此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阅片诊疗医生初步筛查肺炎患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析了国内外肺炎诊断技术的现状以及基于放射影像的病灶筛查、肺炎诊断等相关算法。(2)针对单一采用放射影像检查的方法所存在的漏检率高、确诊时间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文本检查结果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的多模态肺炎辅助诊断方案,文本检查结果包括病原学检测报告、患者既往病史。(3)研究了以CT影像为核心,融合病原学检测报告和患者既往病史信息等多元化特征的肺炎诊断GIVMT(Google Inception V3 MLP Text)模型。基于上述思想,使用Python和Bootstap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多模态肺炎辅助诊断系统,该辅助诊断系统显示和处理CT影像数据,支持DICOM3.0,实现了数据预处理、多平面重建(MPR)、病灶筛查、随访对比等功能。系统自动识别和计算由CT设备或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传输的DICOM影像数据,结合同一患者的检测报告及既往病史,优化计算结果后,将其作为诊疗建议可视化提供给阅片诊疗医生,辅助医生完成阅片诊疗工作。以平均值法统计某医院10位医生在使用系统前后的阅片情况,平均每天阅片量由45.2例增加为60.3例,提高了阅片效率。

李妍[7](202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诊防控及病毒性肺炎快速预警工具建立》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式严峻。了解不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发热门诊在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面对其爆发,我国初期预警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研究目的总结急诊科发热门诊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组成,对不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发热门诊在COVID-19疫情前后的设置变化和作用。建立病毒性肺炎人工智能预警工具。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于北京协和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鼻咽拭子筛查阳性的患者,对其病原学构成、临床特点、化验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发热门诊在COVID-19疫情前后的设置变化和作用。通过收集肺部感染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信息,建立基于影像学及其他临床特征的病毒性肺炎人工智能预警工具。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本研究中,共有1860名患者在发热门诊进行了筛查。其中136例患者鼻咽拭子检查结果阳性,占所有筛查患者的7.31%。鼻咽拭子检查结果阳性患者中,甲型流感(Flu A)病毒感染者占72.94%(72例),乙型流感(Flu B)病毒感染者占23.53%(32例),COVID-19患者占13.24%(1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者占10.29%(14例)。COVID-19组14天内疫区接触史和聚集发病的比例高于其他组。所研究症状中发热最常见。Flu A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比例较COVID-19组高,且最高体温更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COVID-19组较Flu A和RSV组更低,淋巴细胞计数更高。COVID-19组(83.33%)胸部CT有肺炎表现的患者比例高于Flu A和Flu B组。第二部分89.29%的医院在COVID-19疫情爆发前设有发热门诊,疫情爆发后该比例达到100%。发热门诊大多由感染科管理,疫情前后比例无明显变化。COVID-19爆发后,发热门诊接诊患者数、设置留观室及抢救室的发热门诊数、留观床位数均较疫情前增加。备有抢救车、监护仪、有创和无创呼吸机等抢救设备的比例以及发热门诊放射检查设置的比例在疫情后也有所提高。除武汉市两家医院外,其余医院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第三部分本研究建立细菌性及病毒性肺炎数据集,共190例(胸部CT图片6108张),其中细菌性肺炎104例(胸部CT图片3041张),病毒性肺炎86例(胸部CT图片3067张)。基于以上数据集建立了基于胸部影像学的病毒性肺炎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并分别采用10例细菌性肺炎(胸部CT图片342张)及10例病毒性肺炎(胸部CT图片333张)患者胸部CT及病史资料、化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单张胸部CT将患者判定为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准确率为86%。将一个患者所有胸部CT的预测结果取平均值并结合病史及化验资料作为判断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的依据,准确率为85%。研究结论第一部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初期,北京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中流感病毒感染者仍占很大比例。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或者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某一呼吸道病毒感染有特殊的提示意义,但流行病学史对COVID-19具有很大的筛查价值。综合患者流行病学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CT以及病原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发热门诊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突发重大传染病的预警防控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建立以发热门诊患者大数据为基础的重大传染疾病前哨预警系统可能具有一定意义。急诊与发热门诊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以及在发热门诊的设立中确保设置足够的应急空间等可以提高发热门诊对疫情防控的反应能力。第三部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识别预警病毒性肺炎的人工智能诊断工具,以期在突发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早期预警与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

邓亚萍[8](2020)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病原学的相关性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病原学特点及中医证型与病原学、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URB-65评分、肺炎严重程度(PS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等实验室客观检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之间的关系,为老年CAP病原学组成提供样本证据,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含ICU)和呼吸科诊断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27例住院患者入院时的病历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既往病史、发热情况、住院时间、预后等)、炎症标志物(WBC、NE%、CRP、PCT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CURB-65评分、PSI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病原学结果、中医证型。数据运用SPSS 26.0软件,对中医证型与病原学、炎症标志物、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老年CAP中医证型分布、病原学以及中医证型与病原学、炎症标志物、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1.127例老年CAP患者男女比例相近(1:1.05),近70%的患者年龄分布在65~84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性别分布无显着差异。老年CAP患者多于冬春季发病,自立冬开始,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至大寒达到最高峰,符合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季节特点。64.1%的老年CAP患者合并1~3种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最常见的5种基础疾病。发病过程中,40.2%的老年CAP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49.6%为中低度发热。老年重症CAP的发生率5.5%,老年CAP的死亡率为5.5%,重症CAP死亡率为42.9%。2.老年CAP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如下: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风热犯肺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邪陷正脱证>热闭心包证。3.中医证型与炎症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老年CAP患者不同中医证型WBC计数由高到低为邪陷正脱证、肺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气阴两虚证、热闭心包证、风热犯肺证、痰湿阻肺证,痰湿阻肺证与痰热壅肺证(p=0.02)、痰湿阻肺证与邪陷正脱证(p=0.02)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证型NE%由高到低为邪陷正脱证、热闭心包证、痰热壅肺证、肺脾气虚证、风热犯肺证、气阴两虚证、痰湿阻肺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型之间CRP、PCT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4.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的相关性:老年CAP患者CURB-65评分在邪陷正脱证与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气阴两虚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邪陷正脱证与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之间的PSI危险程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APACHEⅡ评分在不同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OFA评分在邪陷正脱证与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5.中医证型与病原学的相关性:老年CAP的病原学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和病毒多见,重症CAP患者病原学则以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最为多见。病毒、细菌、真菌均以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多见。中医证型与病原学之间存在相关性,风热犯肺证中常见病原为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痰热壅肺证中常见病原为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痰湿阻肺证常见病原为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支原体;肺脾气虚证常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气阴两虚证常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白色念珠菌;热闭心包证常见病原为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大肠埃希菌;邪陷正脱证常见病原为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常见于痰热壅肺证和痰湿阻肺证,其次为风热犯肺证、肺脾气虚证和邪陷正脱证;甲型流感病毒以痰热壅肺证为主,其次为邪陷正脱证和热闭心包证,乙型流感病毒以痰热壅肺证和痰湿阻肺证为主,其次为风热犯肺证、邪陷正脱证、热闭心包证和气阴两虚证;副流感病毒多见于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和痰湿阻肺证,还可见于气阴两虚证;非典型致病菌中肺炎支原体常见于气阴两虚证,其次为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嗜肺军团菌多见于痰热壅肺证,还见于肺脾气虚证;Q热立克次体见于痰湿阻肺证;铜绿假单胞菌常见于痰湿阻肺证和痰热壅肺证;白色念珠菌常见于痰热壅肺证,还可见于风热犯肺证、痰湿阻肺证和气阴两虚证。结论:本研究通过对127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病原学以及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病原学的相关性的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老年CAP中医证型以痰热壅肺证和痰湿阻肺证最常见,同时需兼顾老年患者正气亏虚的特点。2.老年CAP病原学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和病毒为主,不同病原微生物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3.APACHE Ⅱ评分、CURB-65评分、PSI评分、SOFA评分不仅可用于判断老年CAP病人的病情轻重程度和死亡风险,且老年CAP中医证型与上述评分系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今后可探索作为老年CAP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的可能性。

段晨敏[9](2020)在《55例儿童细菌性肺炎并肺不张支气管肺泡灌洗后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肺炎并肺不张在支气管肺泡灌洗后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儿童细菌性肺炎并肺不张的治疗。方法:对郴州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7例细菌性肺炎并肺不张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完成支气管肺泡灌洗分为灌洗组和对照组(灌洗组55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呼吸科控制炎症、雾化吸入、物理疗法、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灌洗组给予呼吸科常规治疗外辅之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通过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儿童细菌性肺炎并肺不张治疗中的效果。结果:1.比较灌洗组与对照组的起病年龄,性别,体重,病程,主要临床表现,入院24小时内完善的肺功能及影像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灌洗组经过治疗后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咳嗽、肺部啰音)均短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比较灌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10天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MMEF)改善效果,灌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灌洗组治疗第10天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灌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细菌性肺炎并肺不张能显着促进肺复张、肺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刘丹瑜[10](2020)在《成人重症病毒性肺炎标志物的探索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肺炎在全球范围内是造成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是导致重症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SCAP)最常见的病原体。研究发现,临床表现、常用指标和胸部影像学特点等在预测疾病预后等方面仍处于次优水平。本论文拟探讨临床表型、血清细胞因子和血浆代谢物是否可以早期诊断重症病毒性肺炎并预测其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研究内容及方法:1.通过每周对流感病毒情况进行监测,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现,2017-18年流感季节以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BV)/Yamagata型为主。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18年流感季节我院及河北医大二院住院的IBV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探讨临床表型是否可以判断预后。2.从2015年1月到2019年6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共收入328名SCAP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有82名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当天病原学结果分为病毒组(n=36)和非病毒组(n=46)两组,再根据病毒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分为存活和死亡亚组。分别采集入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n=10)的外周血样本并分离血清,最终检测血清中27种细胞因子的浓度。分别通过比较细胞因子在不同组别中的水平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的大小,寻找能够早期诊断重症病毒性肺炎和预测其预后的细胞因子。3.从2015年1月到2019年6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共收入328名SCAP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有111名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当天病原学结果分为病毒组(n=37),非病毒组(n=46)和病因不明(n=28)三组。其中非病毒组包括卡氏肺孢子菌(n=30),非典型病原体(n=7)和细菌(n=9)。再根据病毒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分为存活和死亡亚组。分别采集入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n=30)的外周血样本并分离血浆,采用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检测血浆代谢物的相对表达量,分别确定了不同组别(患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病毒组与非病毒组,病毒组的存活与死亡亚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寻找能够早期诊断重症病毒性肺炎和预测其预后的最佳代谢物。研究结果:1.回顾性研究发现2017-18流感季节两所医院共有573例患者确诊为IBV感染,其中22例为IBV性肺炎,大部分需要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且至少存在一种基础疾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27.3%。心率水平、初始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分和直接胆红素水平越高,血小板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p=0.033、0.020、0.013和0.049)。IBV性肺炎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迅速进展的双侧弥漫性肺泡渗出影,其次是实变和胸腔积液。常见的高危因素,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妇、基础疾病、混合感染和延迟应用抗病毒药物均与预后无关。2.血清细胞因子实验发现病毒组与非病毒组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IL-8、IL-9、IL-1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血清PDGF-BB可作为诊断重症病毒性肺炎的独立生物标志物,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 0.753[95%置信区间(Credibility Interval,CI),0.648-0.857]。SCAP 患者血清IL-6 水平显着升高,Spearman 相关分析发现IL-6与病毒组的临床结局呈正相关,IL-6可以作为预测重症病毒性肺炎预后的独立生物标志物,而且其预测值(AUC,0.763[95%CI,0.596-0.929])显着高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急性生理学与慢性生理学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和 PSI 评分。3.血浆代谢物实验发现代谢信号在患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病毒组和非病毒组、病毒组的存活与死亡亚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中共发现14种代谢物明显失调,主要与嘌呤代谢、脂肪酸合成代谢、氨基酸和核苷酸糖代谢途径有关。病毒组患者血浆的 D-glycero-L-galacto-Octulose,4-(2-Amino-3-hydroxyph enyl)-2,4-dioxobutanoic acid 和 Taurocholic acid 3-sulfate 信号强度均高于非病毒组(p<0.001),并且可以作为诊断重症病毒性肺炎的独立标志物,其AUC分别为:0.801[95%CI,0.705-0.898],0.771[95%CI,0.669-0.872]和 0.758[95%CI,0.654-0.862]。2-[(7-hydroxy-1-oxo-1H-isochromen-3-yl)formamido]acetic acid,(b eta-1-O-[N-(2-hydroxymethyl-3-chlorophenyl)-anthraniloyl]-D-glucupyranuronic ac id),Succinyladenosine和UDP-L-rhamnose均可作为区分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存活与死亡亚组的代谢物,其AUC分别为:0.807[95%CI,0.655-0.960],0.776[95%CI,0.607-0.945],0.773[95%CI,0.610-0.936]和 0.755[95%CI,0.589-0.920],均优于 CURB-65(Confusion Urea Respiratory Rate and Age 65)评分、P SI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系统(Sequentia 1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其中血浆 2-[(7-hydroxy-1-oxo-1H-is ochromen-3-yl)formamido]acetic acid 的水平与 PSI 评分、APACHE Ⅱ 评分和 SO FA评分呈正相关。研究结论:1.绝不能忽视IBV性肺炎,它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很高。2.高龄,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结缔组织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生重症IBV性肺炎。3.IBV性肺炎患者的心率、直接胆红素水平、初始PSI评分越高,血小板水平越低,预后越差。4.接种四价流感疫苗可能会降低IBV感染的入院率。5.重症病毒性肺炎比其他病原体所致SCAP患者血清中的PDGF-BB水平高。6.血清PDGF-BB可作为诊断重症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标志物。7.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IL-6水平越高,预后越差。8.在重症病毒性肺炎中,血清IL-6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生物标志物。9.重症病毒性肺炎血浆中 D-glycero-L-galacto-Octulose,4-(2-Amino-3-hydroxyphe nyl)-2,4-dioxobutanoic acid 和 Taurocholic acid 3-sulfate 水平高于其他病原体所致的SCAP。10.血浆 D-glycero-L-galacto-Octulose,4-(2-Amino-3-hydroxyphenyl)-2,4-dioxobutan oic acid和Taurocholic acid 3-sulfate可作为诊断重症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标志物。11.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浆 2-[(7-hydroxy-1-oxo-1H-isochromen-3-yl)formamido]acetic acid,(beta-1-O-[N-(2-hydroxymethyl-3-chlorophenyl)-anthraniloyl]-D-glucupyranuronic acid),Succinyladenosine 和 UDP-L-rhamnose 水平越高,预后越差。12.重症病毒性肺炎的血浆2-[(7-hydroxy-1-oxo-1H-isochromen-3-yl)formamido]acetic acid,(beta-1-O-[N-(2-hydroxymethyl-3-chlorophenyl)-anthraniloyl]-D-glucupyranuronic acid),Succinyladenosine 和 UDP-L-rhamnose 可作为预测疾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二、努力提高肺炎病原学诊断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提高肺炎病原学诊断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2)快速现场评价(ROSE)在儿童难治性肺炎诊疗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儿童难治性肺炎概述
    第二节 ROSE概述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一般资料
    第二节 观察指标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缩略词注释
致谢

(4)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 诊断标准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肝脓肿的整体临床特点
    2 肝脓肿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特点
    3 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组的临床特点
    4 肝脓肿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和侵袭性肝脓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CNS感染最终诊断的综合判断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2.3.2 研究方案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本特点
    3.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3.3 实验室结果对比
    3.4 影像学资料对比
    3.5 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
    3.6 mNGS诊断性能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6)基于多模态的肺炎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多模态学习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图像获取
        2.1.1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2.1.2 PACS组成
    2.2 肺炎诊断技术
        2.2.1 肺炎及其特征
        2.2.2 病原学检测报告
        2.2.3 既往病史信息
    2.3 肺炎图像识别技术
        2.3.1 图像处理
        2.3.2 图像分类
    2.4 多模态融合方法
        2.4.1 与模型无关的融合方法
        2.4.2 基于模型的融合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图像和文本的肺炎诊断算法的研究
    3.1 基于CT图像的肺炎诊断
        3.1.1 CT图像预处理
        3.1.2 Inception V3模型
    3.2 基于既往病史的肺炎诊断
        3.2.1 词向量
        3.2.2 长短记忆网络LSTM
        3.2.3 注意力机制
        3.2.4 既往病史预处理
        3.2.5 病史文本处理模型
    3.3 基于检测报告的肺炎诊断
        3.3.1 检测报告预处理
        3.3.2 多层感知机
    3.4 多模态融合方法分析
        3.4.1 与模型无关的融合方法分析
        3.4.2 基于模型融合方法分析
    3.5 多模态融合模型GIVMT
    3.6 实验验证
    3.7 实验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肺炎辅助诊断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实现
    4.1 需求分析
    4.2 系统功能概述
    4.3 运行环境
    4.4 系统概要设计
        4.4.1 系统架构设计
        4.4.2 系统应用场景设计
    4.5 系统详细设计
        4.5.1 总体设计
        4.5.2 E-R图设计
        4.5.3 数据库设计
    4.6 系统运行界面
    4.7 系统测试
        4.7.1 系统测试目的
        4.7.2 功能测试
    4.8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诊防控及病毒性肺炎快速预警工具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患者病原学组成及人口学特征
        2.2 不同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表现
        2.3 不同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发热门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问卷设置
        1.3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前发热门诊设置情况
        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发热门诊设置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急诊及发热门诊病毒性肺炎快速筛查预警工具的建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方案
        1.2 研究对象
        1.3 病历资料收集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结果
        2.1 数据集建立
        2.2 整体技术框架
        2.3 模型结果
        2.4 模型演示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病毒性肺炎诊断及防治预警综述
    1. 病毒性肺炎的诊断
        1.1 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鉴别
        1.2 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检测方法
        1.3 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
        1.4 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2. 治疗及预防手段
        2.1 病毒性肺炎的治疗
        2.2 病毒性肺炎的预防
    3. 监测与预警
        3.1 我国监测预警体系的现状
        3.2 疫情监测预警体系的发展方向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部分)
已发表论文
参编论着
专利
所获奖励
参与课题
致谢

(8)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病原学的相关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西医研究进展
        1. 病原学
        2. 危险因素
        3. 诊断
        4.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
        5. 治疗
    综述二 风温肺热病的研究进展
        1. 风温肺热病的历史沿革
        2. 风温肺热病的病因病机
        3. 风温肺热病的辨证论治
        4. 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研究
        5. 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前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统计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老年CAP患者一般资料
        2. 老年CAP患者病原学分布情况
        3. 老年CAP患者入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 老年CAP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5. 老年CAP患者中医证型与一般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6. 老年CAP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
        7. 老年CAP患者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的相关性
        8. 老年CAP中医证型与病原学的相关性
    第三节 讨论
        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一般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讨论
        3. 中医证型与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讨论
        4. 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相关性讨论
        5. 中医证型与病原学分布相关性情况讨论
        6. 入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55例儿童细菌性肺炎并肺不张支气管肺泡灌洗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细菌病原学检测
        2.2.2 纤支镜BAL手术
        2.2.3 肺功能评估
        2.2.4 观察指标分析
        2.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灌洗组与对照组入院基本资料
    3.2 灌洗组与对照组入院24小时内肺功能比较
    3.3 灌洗比较组与对照组入院 24 小时内肺部影像学改变比较
    3.4 灌洗组与对照组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比较
    3.5 灌洗组与对照组肺功能的相互比较
    3.6 灌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7 灌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3.8 灌洗组与对照组细菌菌种检出情况
    3.9 纤支镜术及BAL的安全性评估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肺不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成人重症病毒性肺炎标志物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乙流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在病原学诊断及预测疾病预后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重症肺炎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在病原学诊断及预测疾病预后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肺炎的病原学及预后相关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努力提高肺炎病原学诊断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专家共识[J].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22)
  • [2]快速现场评价(ROSE)在儿童难治性肺炎诊疗中的价值[D]. 张远海.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3]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1(18)
  • [4]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D]. 蔡跃龙.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分析[D]. 李清. 南昌大学, 2021(01)
  • [6]基于多模态的肺炎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左其群.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诊防控及病毒性肺炎快速预警工具建立[D]. 李妍.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8]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病原学的相关性初探[D]. 邓亚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55例儿童细菌性肺炎并肺不张支气管肺泡灌洗后的疗效分析[D]. 段晨敏. 南华大学, 2020(01)
  • [10]成人重症病毒性肺炎标志物的探索性研究[D]. 刘丹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标签:;  ;  ;  ;  ;  

努力提高肺炎病原学诊断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