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与应用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与应用

一、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顾殷敏[1](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DMDRMR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DNA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调控方式,其复杂而精准地调控基因表达,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多个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调节肿瘤多种生物学过程。目前,在肿瘤研究中,DNA甲基化异常调控编码基因谱已被广泛研究,并证实其驱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然而,DNA甲基化异常调控的lncRNAs表达谱及其在肿瘤的功能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聚焦于DNA甲基化异常调控的lncRNAs在肿瘤中的分子功能及机制。本研究首先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12种类型肿瘤的Illumina人450K甲基化芯片数据,系统性地构建了 DNA甲基化异常调控的lncRNAs图谱,并鉴定出一个在肿瘤中广谱受DNA甲基化调控和高表达的 lncRNA,命名为 DMDRMR(DNA methylation-deregulated and RNA m6A reader-cooperating lncRNA)。在功能上,通过体外的细胞增殖与transwell实验发现,敲减与敲除DMDRMR均能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与侵袭;相反,过表达DMDRMR能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与侵袭。体内的小鼠实验发现,敲减DMDRMR能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与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体内转移。在分子机制上,通过RNApulldown、转录组测序及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等实验证实,DMDRMR与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3,IGF2BP3)结合,协助 IGF2BP3阅读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的靶基因,包括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以及三个细胞外基质组分分子,即纤维连接蛋白 1(Fibronectin 1,FN1)、Ⅵ型胶原蛋白 α1(Collagen type Ⅵ alpha 1 chain,COL6A1)和层粘连蛋白 α5(laminin subunit alpha 5,LAMA5)。进一步证实DMDRMR与IGF2BP3复合物阅读m6A修饰的CDK4 5’非翻译区,促进CDK4的稳定,从而加快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从G1期至S期的转化进而加速细胞增殖,且能够增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对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的抵抗。此外,DMDRMR与IGF2BP3复合物结合于m6A修饰的FN1第20个外显子,上调其表达水平,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转移与侵袭。在临床上,通过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多个不同来源的临床队列分析发现,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DMDRMR与IGF2BP3的表达水平呈显着上调及正相关,二者的共同高表达具有较差的生存预后。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并证实了DMDRMR是肾透明细胞癌潜在的癌基因,并揭示了一个全新的DMDRMR/IGF2BP3/CDK4(FN1)轴调控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且DMDRMR是m6A阅读蛋白质IGF2BP3稳定靶基因及促肿瘤的协同分子。本研究为肾透明细胞癌临床诊疗的新策略和新靶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潜在的科学意义与临床应用价值。

潘晖[2](2016)在《表观遗传因子在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BAP1通过组蛋白泛素化调控UM发生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目的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远处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UM的发生机制研究主要围绕基因及染色体等遗传学层面,然而UM的表观遗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BAP1(BRCA1 associated protein-1)和UM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在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周期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辨别BAP1在UM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和功能,探索BAP1调控UM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及表观遗传学修饰,为UM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研究内容和方法1.通过胸腺嘧啶双阻滞法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期BAP1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水平。2.构建稳定干扰BAP1基因表达的UM细胞系,Transwell迁移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BAP1沉默后UM肿瘤学特性的改变。3.BAP1稳定敲除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下游靶基因SKP2,CCNA2,CDC6,CDC25A,P107 的表达改变。4.染色体免疫共沉淀检测BAP1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E2F1、HCF1在下游靶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以及BAP1沉默后组蛋白H2A泛素化(H2AK119ubl)的富集变化。研究结论1.细胞周期同步化检测BAP1蛋白在各个时期表达相对不变,BAP1稳定沉默后E2F1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2.BAP1基因敲除可以导致UM细胞转移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出现G1/S期阻滞。3.BAP1可以和HCF-1/E2F1形成复合物共同结合在E2F1靶基因的启动子上,HCF-1沉默明显抑制BAP1在靶基因启动子的结合。4.BAP1可以抑制下游靶基因启动子区域H2AK119ub1活性发挥基因转录激活的作用。研究成果1.发现BAP1基因在UM的发生和细胞周期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BAP1沉默可以抑制UM的生长和转移,细胞周期发生G1/S阻滞。2.阐明了BAP1基因调控UM细胞周期变化的分子机制,BAP1通过影响E2F1下游靶基因促进细胞周期进程。3.明确了 BAP1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机制,发现BAP1可以被HCF-1/E2F1招募到下游靶基因的启动子区进而抑制H2AK119ub1活性增强基因的转录。讨论该项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BAP1在UM发生中的作用,对于BAP1调控UM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及在UM发生转移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部分长非编码RNA在UM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目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转移性强,致死率高。既往UM的研究方向主要围绕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缺失等遗传学方向展开,然而UM发生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相关因子尚不明确。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因子,在肿瘤中常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辨别UM发生中的关键LncRNA,解析LncRNA在UM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为UM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内容和方法1.利用RT-PCR筛选并验证UM中特异性表达的LncRNA。2.通过稳转细胞系构建、划痕迁移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LncRNA对UM的肿瘤学特性的影响。3.通过cDNA芯片筛选出LncRNA下游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LncRNA调控下游基因的信号通路。Transwell迁移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探究LncRNA下游靶基因对UM肿瘤学特性的影响。4.通过染色质寡核苷酸沉淀、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等实验探究LncRNA对靶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结论1.发现UM细胞中P2RX7-V3高表达,沉默P2RX7-V3可以抑制UM的转移和成瘤能力。cDNA芯片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I3K-AKT通路是P2RX7-V3的主要调控通路。2.LncRNA-891是UM中新发现的高表达LncRNA,沉默LncRNA-891可以抑制UM的转移和成瘤能力。表达谱芯片显示PCDH20是LncRNA-891的下游靶基因。过表达PCDH20可以抑制UM的生长和转移。3.LncRNA-891可以结合在PCDH20的启动子上,通过去除了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修饰,抑制PCDH20的表达从而加剧UM肿瘤进展。研究成果1.发现了已知编码基因P2RX7转录的LncRNA-P2RX7-V3,证明了其在UM中的作用和调控模式。2.发现了一条全新的核内LncRNA-891,明确了其在UM中的促癌作用。3.将原钙黏蛋白PCDH20引入葡萄膜黑色素瘤研究中。4.发现了 LncRNA-891调控PCDH20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阐明了全新的LncRNA-调控模式。

张矛[3](2014)在《应用cDNA芯片筛选膀胱移行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及验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应用高通量cDNA芯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基因表达谱,筛选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探讨BT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期发掘潜在肿瘤特异基因。方法1.采用高通量cDNA芯片对6例的BTCC及3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筛选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进而将其导入博奥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MAS3.0进行GO功能分类及pathway生物信息学分析。2.采用实时定量RT-PCR对4个显着差异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对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1.芯片结果共筛选出263个膀胱移行细胞癌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2倍以上的基因有92个,表达下调2倍以上的基因有171个。差异基因GO功能分类涉及DNA转录与转录调节、细胞分裂、细胞周期、蛋白代谢分解、细胞凋亡和抗细胞凋亡、细胞增值、免疫应答、DNA复制与修复等。差异基因通路涉及细胞周期通路、DNA聚合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通路、错配修复通路、P53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通路、PPAR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等。2.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四个基因TOP2A、CDK1、BIRC5A、CAV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5、5.35、28.46、0.14倍,与基因芯片结果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结论1.基因芯片筛选出大量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通路富集分析,充分证明BTCC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多途径调控的复杂过程。实验所筛选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及肿瘤相关基因对膀胱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芯片结果中TOP2A、CDK1、BIRC5A、CAV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进一步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并发现这些基因有可能成为诊断BTCC的潜在的标志物。

郭柏鸿[4](2010)在《应用SSH和cDNA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和鉴定膀胱癌尿脱落细胞特异性基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筛选和鉴定BTCC患者与正常人尿脱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并对部分基因进行多样本的验证分析。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5年12月-2007年10月确诊的10例BTCC患者术前晨起中段尿200m1,术前均未做化疗,同法取10例健康志愿者尿液作为对照。分离BTCC癌患者与正常人尿液中总mRNA,用SSH方法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并制备重组质粒的cDNA芯片。进一步使用地高辛标记的尿脱落细胞扩增产物作为探针与此文库进行杂交,挑选部分杂交显色结果有差异的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及同源性比对。利用表达基因分类数据库(EGAD)初步将这些基因进行分类整理。应用RT-PCR、MSP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对BTCC检测芯片中的PTEN、RUNX3和DNA错配修复系统hMLH1、hMSH2和hMSH3基因进行多样本的验证分析,探讨该组标志物与B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含762个克隆的膀胱癌尿脱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消减cDNA文库。对克隆生长情况及质粒插入效率鉴定提示每一克隆都载有特异片段的可能性。消减文库中58.9%的克隆代表着不同的基因,未发现G3PDH管家基因,证实建库成功。进一步使用地高辛标记的扩增产物作为探针与此文库所制备的cDNA芯片进行正、反向杂交,初步筛选出差异表达克隆112个,对这112个克隆进行测序,除去4个克隆测序失败和41个重复克隆外,获得可分析的基因为67个,利用EGAD数据库初步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分类整理。BTCC检测芯片中PTEN、RUNX3和DNA错配修复系统hMLH1、hMSH2和hMSH3基因验证分析结果表明:PTEN、RUNX3 mRNA和蛋白表达在32例正常膀胱组织和BTCC组织中分别为93.8%/15.6%,93.8%/3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LH1、hMSH2、hMSH3 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46.9%、37.5%、18.8%,在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21.9%、65.6%、0%,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均与临床分期不相关(P>0.05)。PTEN、RUNX3基因甲基化率在BTCC组织中分别为65.6%、46.9%,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未见表达。BTCC组织中hMSH1、hMSH2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7.5%、53.1%,且存在部分甲基化现象,hMSHl基因G1+G2组甲基化阳性率高于G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hMSH2随病理分级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与临床分期无相关(P>0.05)。所有标本中均未发现有hMSH3启动子甲基化。结论:BTCC尿脱落细胞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制备cDNA芯片,对于识别膀胱肿瘤和正常尿路上皮是一个强大的配置方法,利用从尿液总RNA获得的多基因表达信号,能够更好地诊断膀胱癌,并且能够提供更多的疾病特征和诊断资料。

黄素英,陈华[5](2008)在《基因芯片在胃癌分子病理学研究中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胃癌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且涉及大量肿瘤相关基因的结构改变和表达异常。鉴于基因芯片技术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基因表达谱的优点,应用于研究胃癌相关基因的功能、探索疾病原因及机理、发现可能的诊断及治疗的靶位点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该技术在胃癌基因表达谱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孙静[6](2008)在《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及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及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复制CAM模型及肿瘤自发性和实验性(包括血道、淋巴道)转移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芯片等技术,对益气养阴方作用不同瘤株荷瘤小鼠的抑瘤率、转移抑制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抑制血管生长和肿瘤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等指标进行检测和研究。结果:CAM模型显示本方通过降低肿瘤细胞VEGF及MMP-2的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不同瘤株转移模型显示本方可以抑制肿瘤自发性、实验性血道和淋巴道转移;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证实本方改善肿瘤机体的血液高粘状态;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本方对与肿瘤浸润转移、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与代谢有关等多个靶位基因进行调节。结论:益气养阴方具有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VEGF、MMP-2的表达以及通过调控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文建辉[7](2007)在《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在核酸和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学生物微分析技术平台,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简称一维芯片)结合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微阵列芯片技术和微珠非均相识别技术的优点。在蛋白质表达以及核酸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证实了该技术平台在生物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为了拓展一维芯片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该芯片在核酸和蛋白质分析中的性能,使其发展成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高灵敏的核酸与蛋白质分析平台,本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拓展了一维芯片的应用,将其用于疾病相关基因以及病毒基因的分析,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发展了一种基于三明治杂交检测原理的多基因转录水平表达一维芯片。根据GenBank中p53、H-ras和NME1三种基因mRNA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了三种三明治探针。将捕获探针修饰在二氧化硅微珠表面,采用显微操作系统转移功能化的微珠至微通道小室中,构成一维捕获探针微珠阵列。首先考察了基于三明治杂交法的芯片内DNA合成样品的杂交、检测性能,在此基础上实现了DNA混合样品中多个目标分子的同时检测,进而对细胞提取样品中多个目标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该一维微流控核酸微珠阵列对目标DNA样品的检测灵敏度为0.02 nM,线性响应范围为0.02-1.0 nM,无需对目标分子进行标记即可实现多目标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检测。(2)一维芯片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肿瘤转移是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在第一部分工作的基础上,将一维芯片成功地应用于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研究。选择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三个基因:E-cadherin、mts1和NME1为研究对象,以结肠腺癌原发癌细胞株SW480和转移癌细胞株LoVo以及前列腺癌不转移细胞株PC-3M-2B4和高转移细胞株PC-3M-1E8为研究模型,实现了两组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一维芯片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预测和治疗有重要价值。(3)一维芯片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不同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之间存在致病性上的差异,同时病毒基因变异可引起抗药性不同的后果,在临床上会表现为漏诊,盲目用药和延误治疗。以中国地区最为常见的B、C、D三种HBV基因型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三种基因型HBV病毒株基因序列,设计合成B、C、D三种基因型特异的基因分型三明治探针,构建了B、C、D基因分型一维芯片。通过摸索和优化杂交、洗脱等实验条件,利用一维芯片平台实现了乙型肝炎病毒B、C、D三种基因型目标DNA序列的准确分型。该HBV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高,有望应用于临床HBV基因诊断,为病人的治疗提供帮助。其次,为进一步提高该芯片平台的性能,发展了基于一维芯片的核酸和蛋白质高灵敏分析方法:(4)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的原位信号放大核酸分析新方法。结合金纳米颗粒与聚合酶催化荧光标记的双重信号放大技术,实现基于一维芯片的高灵敏的核酸分析。该方法对DNA样品的检测下限可达7.0 fM,最低可检测到140个CNE2细胞/μl样品中的p53 mRNA。与前面几部分工作相比,本方法灵敏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而且这种原位信号放大技术适合于在微流控芯片中进行多目标同时检测。这种基于一维芯片的高灵敏核酸分析技术是对该平台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其在核酸分析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5)发展了一种基于端粒酶信号放大的高灵敏蛋白质检测方法。在本实验室发展的一维蛋白质微珠阵列用于蛋白质表达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通过核酸信号放大技术实现对蛋白质的高灵敏检测分析方法。利用端粒酶可通过自身RNA模板不断将TTAGGG重复序列添加至端粒酶引物末端的特性,在液相中合成生物素标记的荧光探针,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生物素交联将荧光探针与生物素标记的一抗结合,实现对目标抗原的高灵敏检测。该方法对p53蛋白的检测下限可达1.0 pM,比一维微珠阵列内双抗体夹心免疫分析法灵敏度提高了近2个数量级,最低可检测到85个CNE2细胞/μl样品中的p53蛋白。利用该方法实现了CNE2细胞和5-Fu处理的CNE2细胞中p53、c-myc、β-actin三种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与免疫PCR和免疫RCA技术相比,本方法简单、快速,可进行高通量平行分析。该方法在一维蛋白质芯片中的应用提高了该蛋白分析平台的灵敏度,对实现基于该平台的低丰度多蛋白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一维芯片的流体驱动和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6)设计制作了集成微驱动泵的一维芯片。针对一维芯片采用压力、电渗流或重力进行流体驱动时的缺陷,将基于毛细现象和蒸发作用的微流体驱动泵和一维芯片进行集成。分别考察了环境温度、蒸发面积和相对湿度对微通道中流体速度的影响,并对固定条件下微驱动泵长时间运行的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集成于一维芯片中的微驱动泵在普通实验条件下可提供稳定和长时间的流体驱动,通过改变温度和蒸发面积可方便地调节流速,该平台流体驱动和控制性能有明显改善,提高了一维芯片的准确性和重现性,使其更具实用价值。

傅忠燕[8](2007)在《肿瘤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及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肿瘤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及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肺癌,占肿瘤死亡率的1/6,居各种肿瘤之首。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与多种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这一过程是逐渐积累的。cDNA微阵列技术可同时监测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状况,并能达到高敏感地定性、定量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的目的。本实验利用自行设计制备的肿瘤相关基因cDNA芯片,进行了肺癌发生、转移及中药单体大黄素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的探讨,旨在较全面了解影响肺癌发生的基因及其调控机制,为指导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1 cDNA芯片的制备我们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查找了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根据基因名称和NCBI提供的Genbank的基因序列号,自Research Genetics公司购买了447个肿瘤相关基因克隆,自Geneservice公司购买了1208个肿瘤相关基因克隆,构建了肿瘤相关基因cDNA克隆库。利用这个克隆库作为制备芯片的靶基因,提取靶基因的质粒、以载体特异性的引物扩增靶基因,对提取的质粒和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PCR产物,重悬纯化产物,Pixsys 5500自动点样仪接触式点样。点样后的玻片通过一系列处理,使靶基因牢固的固定于玻片表面,并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提高杂交效率。选取制备的第一张和最后一张芯片进行杂交实验,对芯片质量进行检验。测序结果显示所购克隆为目的基因克隆,电泳结果显示提取的质粒和PCR产物保持了较好的纯度和均一性。芯片杂交结果显示芯片的背景低,杂交点清晰,杂交点均匀而圆滑。提示本批次芯片在制备的各个环节均达到了质量要求,可以应用于相关研究。2 cDNA芯片在肺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研究中的应用取术前未接受化疗和放疗肺癌病人的新鲜肺肿瘤组织及相应正常肺组织18例,Trizol提取标本RNA,逆转录,间接法以荧光染料Cy3或Cy5标记探针,42℃水浴杂交18-20小时,Scanarray4000扫描芯片,Quantarray3.0分析结果。结果在5例以上患者中出现共同性表达上调的基因35个,在5例以上患者中出现共同性表达下调的基因17个。对这些基因按照功能进行了归类,包括运输载体、代谢相关基因、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细胞骨架、转录调控因子以及未知功能基因。选择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CD24和Keratin14进行半定量RT-PCR对芯片所得结果进行验证。RT-PCR结果与芯片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肺癌基因表达谱的差异隐含了肺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基础。本研究应用肿瘤相关基因芯片筛查了肺癌组织中表达变化的肿瘤相关基因,将有助于寻找理想的肺癌筛查标志物,为临床肺癌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3不同转移潜能人肺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研究人巨细胞肺癌高转移细胞系95-D和低转移细胞系95-C来源于同一母细胞PLA-801。Transwell小室法测定95-D和95-C细胞的体外转移潜能,应用cDNA芯片分析95-D和95-C细胞的基因表达谱,选取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结果显示95-D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显着高于95-C细胞。与95-C细胞比较,在95-D细胞中有47条基因高表达,22条基因低表达。这些基因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运输载体、代谢相关基因、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细胞骨架、转录调控因子以及未知功能基因。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筛选所得基因可能与肺癌的侵袭相关,对这些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对肺癌侵袭、转移分子机理的理解。4大黄素对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446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肺癌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形态特征划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较高,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远处转移早,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是放疗和化学治疗。大黄素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但对于小细胞肺癌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大黄素对于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凋亡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以20μmol/L大黄素处理NCI-H446细胞不同时间,MTT法检测大黄素对于细胞活性的影响,以流式细胞术和caspase-3活性检测大黄素对于细胞凋亡的影响。cDNA芯片技术分析大黄素处理后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半定量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显示大黄素对于细胞活性的抑制和细胞凋亡的诱导具有时间依赖性,同时大黄素还引起了NCI-H446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大黄素处理12小时后,在1262个肿瘤相关基因中,10个基因上调2倍以上,8个基因下调2倍以上;而在处理24小时后,12个基因上调2倍以上,24个基因下调2倍以上。这些基因的功能分别与细胞代谢,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细胞骨架组织,免疫反应,细胞运输,蛋白合成,细胞周期调控,细胞黏附以及RNA处理有关。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受大黄素调控发生变化的基因具有不同的细胞功能,且在细胞凋亡,肿瘤转移,化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结果显示大黄素有可能成为小细胞肺癌化学预防和化学治疗的有效药物。

李娟[9](2007)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是肺癌的恶性标志和特征,也是导致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虽然目前对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基因变化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肺癌转移仍将是人类面临的亟待阐明和解决的重大基础和临床问题。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克隆和筛选新的转移相关基因,是解决肺癌转移问题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是新型的表型克隆方法,该技术简便易行、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十分适于克隆分析某种特殊表型的目的基因及其功能。随着SSH技术的不断完善,它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转移的相关研究中。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SSH技术构建不同转移潜能的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L9980和L9981间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筛选、鉴定出转移相关基因的cDNA片段,为进一步克隆新的肺癌转移相关基因及探讨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1)应用SSH技术,以人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L9980和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大细胞肺癌高低转移株差异表达基因正向消减cDNA文库和反向消减cDNA文库;(2)应用α互补原理,经蓝白菌落初步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再应用PCR技术对阳性克隆进一步筛选;(3)应用斑点杂交的方法对正向和反向消减cDNA文库进行杂交筛选,确定差异表达片段对应的克隆;(4)对差异表达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5)将序列分析结果通过NCBI核苷酸数据库BLAST信息途径,进行同源性检索和比对,检索数据库包括:Human build 36 RNA alternate andreference assemblies,Database of GenBank+EMBL+DDBJ sequences fromEST Divisions和All GenBank+EMBL+DDBJ+PDB sequences(but no EST,STS,GSS,environmental samples or phase 0,1 or 2 HTGS sequences)。结果(1)成功构建人大细胞肺癌高低转移株差异表达基因正向消减cDNA文库和反向消减cDNA文库;(2)经蓝白菌落筛选和斑点杂交,正向消减文库获得307个阳性克隆,反向消减文库获得78个阳性克隆;(3)正向消减文库挑选55个克隆成功测序,经同源性分析最终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片段23个与已知人类全长基因具有很高相似性(95%~100%),这些基因包括NME2、NPM1、MT2A、HSPE1、TAFlA、EPRS、PX19和EIF3S9等;(4)反向消减文库挑选31个克隆成功测序,经同源性检索和比对最终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片段16个,其中15个与人类全长基因具有很高相似性(95%~100%),包括ANXA2、TUBB、PKN2、GNAS、EEF1A1、SSR2和RPLPO等基因。1个片段和己知人类基因仅有部分相似性,表明它可能是未被克隆的人类基因EST片段。成功向dbEST数据库提交,得到GenBank登录号ES452735。结论(1)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人大细胞肺癌高低转移株差异表达基因正向消减cDNA文库和反向消减cDNA文库;(2)正向消减文库中筛选到的NME2、NPM1、MT 2A、HSPE1、TAF1A、EPRS、PX19和EIF3S9等基因在人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L9980中差异表达,这些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调控转录、调控核糖体组装、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负向调控Rho活性等,可能发挥着抑制肺癌转移的作用;(3)反向文库中筛选到的ANXA2、TUBB、PKN2、GNAS、EEF1A1、SSR2和RPLPO等基因在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差异表达,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涉及基因转录、细胞骨架、蛋白质翻译及细胞信号传导等,可能发挥着促进肺癌转移的作用;(4)反向消减文库发现新EST片段,可能是一个与肺癌转移相关的新基因。

严旭[10](2007)在《肺癌脊柱转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旨在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找出肺腺癌脊柱转移相关基因.实验取肺腺癌原发灶组织与脊柱转移灶组织作为对比标本,共进行两组实验,通过标本RNA提取,纯化及CRNA探针合成, Agelent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反应及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取两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为实验结果基因,并随机取3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Real-time RT-PCR验证.结果表明共有63条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可能与肺腺癌的脊柱转移相关,包括与肿瘤转移相关的运动因子、粘附因子、信号转导、基膜和细胞外基质降解、抑癌基因等相关基因.

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长链非编码RNA DMDRMR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肿瘤
        1.1.1 肿瘤的定义与特征
        1.1.2 肿瘤细胞的生长
        1.1.3 肿瘤细胞的转移
    1.2 表观遗传修饰
        1.2.1 表观遗传修饰的定义与特征
        1.2.2 DNA甲基化的定义与特征
        1.2.3 DNA甲基化与肿瘤
    1.3 长链非编码RNAs (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
        1.3.1 LncRNAs的定义与特征
        1.3.2 LncRNAs的作用方式与机制
        1.3.3 LncRNAs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
        1.3.4 LncRNAs在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
    1.4 RNA m~6A甲基化
        1.4.1 m~6A修饰的定义与特征
        1.4.2 m~6A修饰的作用方式与机制
        1.4.3 m~6A修饰在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
    1.5 IGF2BPs蛋白家族
        1.5.1 IGF2BPs蛋白的特征
        1.5.2 IGF2BPs蛋白的分子功能与机制
        1.5.3 IGF2BPs蛋白与肿瘤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和培养基
        2.1.2 实验小鼠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1.5 引物序列
        2.1.6 临床样本
    2.2 实验方法
        2.2.1 DNA甲基化芯片分析
        2.2.2 公共数据分析
        2.2.3 细胞培养
        2.2.4 质粒构建
        2.2.5 质粒提取
        2.2.6 病毒包装与感染
        2.2.7 Knock Out细胞构建
        2.2.8 5'和3' RACE实验
        2.2.9 核质分离
        2.2.10 细胞增殖
        2.2.11 细胞侵袭与转移
        2.2.12 Soft Agar克隆形成
        2.2.13 细胞周期检测
        2.2.14 IC_(50)浓度测定
        2.2.15 RNA提取与逆转录
        2.2.16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2.2.17 基因组DNA提取
        2.2.18 蛋白质提取与免疫印迹
        2.2.19 RNA pull down
        2.2.20 RNA免疫共沉淀(RIP)
        2.2.21 m~6A RIP qPCR
        2.2.22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2.2.23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
        2.2.24 焦磷酸测序
        2.2.25 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免疫荧光
        2.2.26 原位杂交(ISH)
        2.2.27 免疫组化(IHC)
        2.2.28 Northen blot
        2.2.29 Sequenom MassArray甲基化检测
        2.2.30 动物模型实验
        2.2.31 统计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LncRNAs启动子区域易发生DNA甲基化修饰
    3.2 DMDRMR在肿瘤中低甲基化促其表达
    3.3 DMDRMR在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意义
    3.4 DMDRMR的分子特征
    3.5 DNA甲基化调控和c-Jun转录DMDRMR表达
    3.6 DMDRMR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转移与侵袭
    3.7 DMDRMR与IGF2BP3蛋白质结合发挥促癌功能
    3.8 DMDRMR与IGF2BP3调控靶基因转录后水平
    3.9 DMDRMR与IGF2BP3共同调控CDK4的稳定性
    3.10 DMDRMR依赖m~6A修饰参与IGF2BP3的基因调控作用
    3.11 DMDRMR与IGF2BP3通过CDK4加快细胞周期进程与细胞增殖
    3.12 DMDRMR与IGF2BP3增强肾透明细胞癌对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的抵抗
    3.13 DMDRMR与IGF2BP3通过FN1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侵袭与转移
    3.14 DMDRMR/IGF2BP3轴的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意义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6.1 研究创新性
    6.2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实验试剂与耗材
    附表2 本研究使用的实验抗体
    附表3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实验仪器
    附表4 TCGA数据库中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病理信息
    附表5 上海芯超cDNA芯片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病理信息
    附表6 上海芯超组织芯片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病理信息
    附表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病理信息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2)表观遗传因子在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写表
第一部分 BAP1通过组蛋白泛素化调控UM发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研究正文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总结
第二部分 长非编码RNA在UM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P2RX7-V3在UM发生中的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LNCRNA-891在UM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应用cDNA芯片筛选膀胱移行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及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应用cDNA芯片筛选膀胱移行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应用实时定量RT-PCR验证芯片实验结果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英文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应用SSH和cDNA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和鉴定膀胱癌尿脱落细胞特异性基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一. 膀耽肿瘤的发病特点
    二. 膀脆肿瘤的病因
    三.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四. 新技术在肿瘤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五.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六. 膀耽肿瘤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七. 结语
    参考文献
立题依据
第一部分 SSH方法构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脱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
    1. 实验方案
    2. 材料
    3. 主要仪器
    4. 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6.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cDNA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1. 实验方案
    2. 材料
    3. 主要仪器
    4. 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6.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膀胱移形细胞癌基因表达谱相关基因的验证分析
    1. 实验方案
    2. 材料
    3. 主要仪器
    4. 方法
    5. 统计学处理
    6. 结果与分析
    7. 讨论
    8.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6)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及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及对肿瘤VEGF和MMP-2表达的影响
        实验一 不同时期鸡胚血管发育情况的初步观察
        实验二 益气养阴方对CAM血管生长的影响
        实验三 益气养阴方对CAM移植瘤血管生长及对VEGF和MMP-2表达的影响
    第二部分 益气养阴方对H22肝癌血道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
        实验一 益气养阴方对H22肝癌血道转移的影响
        实验二 益气养阴方对H22肝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
    第三部分 益气养阴方对U14子宫颈癌自发转移及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实验一 益气养阴方对U14子宫颈癌自发转移的影响
        实验二 益气养阴方对U14子宫颈癌自发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实验三 益气养阴方对U14子宫颈癌自发转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讨论
    1 益气养阴治则在抗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1.1 祖国医学对肿瘤转移的认识
        1.2 肿瘤转移的病因病机认识
        1.3 临床对益气养阴抗肿瘤转移的应用
        1.4 益气养阴治则抗肿瘤转移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
    2 益气养阴方抗肿瘤转移的研究
        2.1 组方配伍分析
        2.2 益气养阴方组方药物抗肿瘤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
    3 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及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3.1 对抗血管生长及VEGF和MMP-2表达的影响
        3.2 对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3.3 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4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4.1 本研究的创新点
        4.2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一作者)
博士期间参与的课题

(7)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在核酸和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 论
    1.1 核酸和蛋白质分析的意义
    1.2 核酸和蛋白质分析经典方法
        1.2.1 核酸分析经典方法
        1.2.2 蛋白质分析经典方法
    1.3 核酸和蛋白质经典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4 微阵列芯片及其在核酸和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1.4.1 微阵列芯片概述
        1.4.2 微阵列芯片在核酸及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1.5 微流控芯片及其在核酸和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1.5.1 微流控芯片概述
        1.5.2 微流控芯片在核酸和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1.6 微珠技术在核酸和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1.7 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的发展
    1.8 本文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第2章 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用于转录水平的多基因表达检测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DMS 芯片的制作和一维微流控核酸微珠阵列的构建
        2.3.2 微通道的PB/DS 改性处理
        2.3.3 芯片内短链及长链P53 CDNA 的杂交和检测
        2.3.4 基于三明治杂交原理的一维核酸微珠阵列的灵敏度和响应范围.
        2.3.5 基于一维核酸微珠阵列的多目标 CDNA 同时检测
        2.3.6 一维微珠阵列用于多基因转录水平表达分析
        2.3.7 RT-PCR 对芯片分析结果的验证
    2.4 小结
第3章 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用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检测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检测原理
        3.3.2 一维微珠阵列对单一DNA 样品的检测
        3.3.3 一维微珠阵列对多目标DNA 的同时检测
        3.3.4 一维微珠阵列用于SW480 和LoVo 细胞
        3.3.5 一维微珠阵列用于1E8 和2B4 细胞
        3.3.6 RT-PCR 对基于一维微珠阵列的基因表达谱的验证
    3.4 小结
第4章 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一维微珠阵列用于HBV 基因分型原理
        4.3.2 HBV 基因分型探针的设计
        4.3.3 HBV 基因分型微珠阵列洗脱条件考察
        4.3.4 HBV 基因分型微珠阵列灵敏度考察
        4.3.5 HBV 基因分型微珠阵列对不同基因型目标 DNA 检测
    4.4 小结
第5章 金纳米颗粒结合酶催化荧光标记原位信号放大的高灵敏核酸检测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和试剂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实验原理
        5.3.2 金纳米颗粒的生物修饰
        5.3.3 琼脂糖微珠和 Si02 微珠性能比较
        5.3.4 不同 DNA1/DNA2 修饰比例的金纳米颗粒考察
        5.3.5 Klenow 和exo- Klenow 聚合酶性能对比
        5.3.6 不同 Cy3-dCTP/dCTP 比例对信号的影响
        5.3.7 不同DNA 模板对信号的影响
        5.3.8 聚合延伸时间考察
        5.3.9 微珠与平面性能比较
        5.3.10 基于一维微珠阵列的三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5.3.11 信号放大的一维微珠阵列的灵敏度、响应范围
        5.3.12 芯片内对细胞m RNA 样品的检测
    5.4 小结
第6章 基于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的端粒酶信号放大的蛋白表达谱分析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仪器和试剂
        6.2.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实验原理
        6.3.2 鼠单克隆抗体在微珠表面的修饰
        6.3.3 基于端粒酶作用的荧光探针制备
        6.3.4 鲑鱼精 DNA 对荧光探针在微珠表面非特异性吸附的抑制考察..
        6.3.5 一维微珠阵列内双抗体夹心法检测p53 蛋白
        6.3.6 基于一维微珠阵列的端粒酶荧光探针检测p53 蛋白
        6.3.7 基于一维微珠阵列端粒酶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样品中p53 蛋白
        6.3.8 基于一维微珠阵列的荧光信号放大多蛋白表达检测
    6.4 小结
第7章 微流体驱动泵在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中的集成
    7.1 前言
    7.2 实验部分
        7.2.1 仪器和试剂
        7.2.2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集成微驱动泵的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7.3.2 微通道内流体速度的监测
        7.3.3 温度对流体流速的影响
        7.3.4 蒸发面积对流体流速的影响
        7.3.5 湿度对流体流速的影响
        7.3.6 微驱动泵长时间运行时性能考察
    7.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肿瘤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及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一 基因芯片的技术背景、工作原理及技术流程
    二 基因芯片技术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三 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肿瘤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三章 肿瘤相关基因cDNA芯片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
    一 肺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材料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二 不同转移潜能人肺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材料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三 大黄素对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446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一) 研究背景
        (二) 材料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外文论文

(9)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L9980和L9981差异表达基因消减文库的构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L9980和L9981差异表达基因消减文库的初步筛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肺癌转移相关基因及因子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策略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我评述
个人简历
致谢

(10)肺癌脊柱转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Agelent 芯片实验原理
第一部分 肺腺癌原发灶和脊柱转移灶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基因芯片表达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对芯片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 Realtime RT-PCR 验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 芯片制备及实验应用概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因芯片技术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长链非编码RNA DMDRMR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 顾殷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6)
  • [2]表观遗传因子在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潘晖.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 [3]应用cDNA芯片筛选膀胱移行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及验证研究[D]. 张矛. 兰州大学, 2014(11)
  • [4]应用SSH和cDNA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和鉴定膀胱癌尿脱落细胞特异性基因[D]. 郭柏鸿. 兰州大学, 2010(12)
  • [5]基因芯片在胃癌分子病理学研究中的进展[A]. 黄素英,陈华.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年会21分会场论文汇编, 2008
  • [6]益气养阴方抗血管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及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 孙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07)
  • [7]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在核酸和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D]. 文建辉. 湖南大学, 2007(05)
  • [8]肿瘤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及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D]. 傅忠燕. 山东大学, 2007(03)
  • [9]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实验研究[D]. 李娟. 四川大学, 2007(05)
  • [10]肺癌脊柱转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D]. 严旭.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NA芯片的制备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