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素质分析与研究

大学生身体素质分析与研究

一、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分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雅[1](2021)在《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两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显示,我国大学生肺活量水平、爆发力、耐力素质、力量耐力和速度水平等体质指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学习各项运动技能的重要载体。太极拳是我国多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选修课程之一,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和体质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传统太极拳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仍存在不足与缺陷。健康体适能是原有身体健康概念的一种延伸,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效率并维持自身健康的基础。它可以更加全面地、准确地来评价身体的健康状况和提高与改善体质健康水平,对人体健康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从而为健康体适能教学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以及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实验法与测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商丘师范学院选取(非体育专业)大一年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共计82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44人。对照组按照商丘师范学院传统太极拳教学内容进行,实验组按照本研究设计太极拳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内容进行干预。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级在同一时间进行相关体质指标的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生)、1000米/800米)。运用统计软件spss.23.0对有效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更科学的验证太极拳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结果:在经过13周教学实验后,1、实验组男生的50米跑、立定跳远以及引体向上三个指标成绩有显着提升(p<0.05),其中50米跑与引体向上指标存在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而肺活量、坐位体前屈、1000米跑三个指标的成绩虽然有稍稍进步,但是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性提高(p>0.05)。2、实验组女生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以及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有显着性提高(p<0.05),在肺活量、立定跳远与800米跑指标上不存在显着性的提高(p>0.05)。3、对照组女生肺活量与坐位体前屈的成绩有所提升,但不存在显着性提升(p>0.05);对照组男生的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成绩在13周后有所进步,但也不存在显着性的提高。4、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在太极拳期末考试成绩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与高校传统太极拳课程相比,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太极拳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主要对女大学生肌肉耐力、速度素质、身体柔韧性方面有显着的提高;男大学生主要是在速度素质、下肢力量以及肌肉耐力方面有显着性的提高;2、对照组学生在进行13周的传统太极拳课程教学后,女生的肺活量与身体柔韧性两个指标上有所改善与提高;男生主要在下肢力量与身体柔韧性方面的成绩要优于实验前;3、经过十三周的教学实验,无论是传统太极拳教学班级的学生,还是太极拳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班级的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能,并且实验组学生在完成与通过太极拳课程学习与考试的同时,自身体质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提升与全面发展。

邱建华[2](2020)在《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文中提出目的:以上饶师范学院大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比较体育拓展课程、拓展+传统体育课程、传统体育课程等三种干预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同影响,弄清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实验结果:(1)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各实验组SCL-90量表测试各因子得分实验后较实验前均有所减少,其中拓展+传统体育课程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拓展课程,传统课程不明显。(2)对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除对照组男生的BMI(P=0.063>0.05)和腿围(P=0.465>0.05)、对照组女生腿围(P=0.904>0.05)外,其余各组学生在各项身体形态指标上均出现了显着性变化(P=0.000<0.05),其中在BMI、腰围、臀围三个指标上,三组学生(男女生趋势相同)测试结果均下降;在腿围指标上,传统体育教学+体育拓展训练组学生测试结果下降,体育拓展训练学生测试结果提高,传统体育教学组变化较为平缓;因此就改善学生身体形态而言,传统体育课程、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拓展+传统体育课程均比较明显,但拓展+传统体育课程效果最明显。(3)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三组学生在各项身体机能指标上均出现了显着性变化(P=0.000<0.05),其中肺活量、台阶测试指标上,三组学生(男女生趋势相同)测试结果均上升;安静心率、安静血压指标上,三组学生(男女生趋势相同)测试结果均下降;因此传统体育课程、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拓展+传统体育课程均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但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效果最明显。(4)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三组学生在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上均出现了显着性变化(P=0.000<0.05),其中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指标上,三组学生测试结果均上升;50米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指标上,三组学生测试结果均下降;因此传统体育课程、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拓展+传统体育课程均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拓展+传统体育课程效果最明显。结论: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干预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体质健康影响效果一般,明显弱于体育拓展课程、拓展+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干预效果;体育拓展课程教学干预对高校学生身体机能改善效果明显;拓展+传统体育课程相结合教学干预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提升显着;传统体育课程与拓展课程融合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扩大宣传,提高师生对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认识;建立机制,实现体育拓展训练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加强研究,达到现代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王艳强[3](2020)在《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理论设计与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是当下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了解学生整体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以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而学生需要了解个人的各项身体素质数据来参与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建立一个集数据采集、管理、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本文尝试以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春市六所高校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筛选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功能模块,重点探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功能模块理论设计。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在上报之后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利用,推进普通高校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开发和统一标准。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长春市六所高校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进行的较为全面,目前使用的体质测试数据上报软件功能较为单一,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管理利用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管理利用。2对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学生对于体质测试数据管理具有各种需求,设计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具有必要性,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在技术手段、理论基础和社会环境上均具有可行性。3针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理论设计,筛选、设计了平台的功能模块: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体质健康干预、学校体育资源和信息。4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保障机制分为三个方面:政府和高校应该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提供政策扶持和物质保障;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实际运行中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后期进行定期维护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

向伟[4](2020)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以来,辅导员制度在我国高校逐步得到发展与完善,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责任,承担着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强调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高校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育公平、学生资助、就业创业等方面要有新举措。这些规定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已成为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那么,什么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怎样实证分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结构?怎样科学评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现状?如何有效提升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以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内涵、素质结构为逻辑起点,始终把围绕“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作为本文的研究脉络,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语之外,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高校辅导员素质研究的理论依据。本文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和素质建构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为本研究确立了新的时代坐标,素质建构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借鉴。第二部分:初步建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如何,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观点。本部分首先聚焦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特征词,通过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内容分析法初步提炼出58项高校辅导员素质特征词,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辅导员素质进行了理论建构,最后得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包括了育人情感与价值观、育人学识、育人能力、育人品质、育人个性与动机五个初始维度。第三部分:正式编制与确定高校辅导员素质测评问卷,并对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将收集整理的58项高校辅导员素质特征词,编制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测评问卷》,并对此进行质量检验。通过第一次施测对测评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主要由六个维度组成,包括:育人情感与价值观、育人个性与动机、育人学识、育人能力、育人心理素质和育人身体素质,这比之前理论建构的维度多出了一个。经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六维度结构模型比较稳定,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第四部分:使用自编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测评问卷》对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现状进行了实证考量。对辅导员的素质测评采用了辅导员自我评价与大学生他评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育人情感与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硬核素质;其二,育人心理素质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的优势所在;其三,育人学识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的主要弱项;其四,科学研究能力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育人能力的两大短板;其五,育人身体素质欠缺主要聚焦于高校辅导员的睡眠质量上;其六,育人个性与动机偏差集中体现在辅导员的创新性上。最后,本研究还发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评价存在性别、工作年限、专业、年级、评优与否等人口学差异。第五部分:本研究从两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现状进行原因探析。一方面,分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原因,主要从国家宏观层面、学校中观层面和个人微观层面进行多视角的阐述;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分析高校辅导员存在素质偏差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国家、学校等外部要素和个体自身的内部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六部分:立足本次的研究调查结论,文章最后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六个维度入手,以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和辅导员个人层面为结构框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其中,提出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的六点建议,它们分别为:优化辅导员育人情感与价值观、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育人心理素质、补足高校辅导员育人学识的短板、强化高校辅导员的育人能力、培育高校辅导员的育人个性与动机、重视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育人身体素质。

曹活[5](2020)在《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武术是中华民族之“国粹”,随着国家对武术的重视,武术套路与散打课程在全国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但是,由于武术散打项目具有较强的对抗性与激烈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掩藏着一定安全风险。因此,有必要针对高校散打教学安全问题与防控策略进行研究。尤其是高校散打课程起步较晚的湖南省,做好散打教学风险认知与防控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德尔菲法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子进行筛选,分析了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素的认知情况。旨在总结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现状,研究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为今后湖南省高校散打课程的开展,提供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经验与理论参考。研究表明:1.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素指标分类表:是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73个三级指标组成。2.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现状:1)教师方面风险主要是教学工具与技术的错用、教学内容单一与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现场指挥经验不足与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等共13个首要因素;2)学生方面风险主要是自身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较差、练习散打年限较短、自身抗击打能力较弱、运动技术动作的不规范与自我管控能力较差等共9个首要因素;3)环境方面风险主要是室内外温差大、拳脚靶等护具质量不合格、个人情感与情绪波动问题、散打场地质量与身体素质训练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共5个首要因素;4)制度方面风险主要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不够、面对突发事件的急救经验不足与运动损伤急救药物不齐全共3个首要因素。3.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1)损伤前的风险规避;(2)损伤后的损伤控制、风险转移与风险承担。

陈卓[6](2020)在《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国家日益发展,新时代要求高校体育发展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丰富校园体育竞赛形式;其中高校体育社团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第二课堂”重要实施场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健美操社团作为近些年冉冉升起的新兴社团,以其青春且极具活力的项目特点迅速在高校传播开来。本文通过对广州市12所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继而探索高校健美操社团对于高校学生的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价值观等体育意识的影响,从而最终探究高校健美操社团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发展途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价值观的发展程度,极大丰富“第二课堂”学习体验,进而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发展有着重要且显着的促进作用。2.手机网络传播、文艺晚会等宣传形式使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迅速发展,但是存在社团会员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该类社团通过完善专业课教学、集体参加校园晚会展演,以及鼓励会员参加健美操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进而增进会员与社团之间的关系维系和促进会员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3.随着社团会员学生的体育意识逐渐提高,其体育行为也得到迅速发展。同时,高校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高校健美操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性、传承性表现,对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4.高校学生参加高校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分为8项,分别为:(1)增加对体育项目了解(2)增加体育锻炼次数(3)体育技能提升(4)提高自信心(5)增强人际交流能力(6)交际圈扩大(7)增强身体素质(8)塑造良好身材。不同类型学生由于其体育锻炼经历不同、体育意识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等多方面原因,使其所参加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5.高校运动场所的发展与维护程度,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着重要导向性作用,部分高校存在校园体育设施不完善、专业指导老师缺乏等客观影响因素;加之部分学生未能合理分配时间、个人兴趣导向等主观影响因素,最终导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过程受阻,无法顺利达成体育锻炼目标。

毕圆圆[7](2020)在《五禽戏对高校保健班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影响 ——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高校中保健班学生群体占比越来越大,由于免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他们的体质健康容易被我们所忽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他们的体质健康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五禽戏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项目之一,适合大众练习。本研究探讨五禽戏对高校保健班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健身效果,为保健班学生体育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采用整体抽样法,对安徽师范大学2018、2019级保健班各抽取2个班学生(各50名,其中备选20名)作为实验对象,其中2018级2个班为实验组、2019级两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五禽戏锻炼,每周2次、每次练习5遍;对照组以保健体育课程理论学习为主,并推荐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如:快走、散步等)。采用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机能(心、肺机能)、身体素质(握力、平衡)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价,并集合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探讨五禽戏对体质弱势学生各指标的影响。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五禽戏对高校保健班学生身体形态影响不显着。但对体成分总成绩有着积极的改善趋势,能够使高校保健班学生身体在健康的状态下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2)在身体机能方面肺活量、收缩压在统计学意义上呈显着性差异。其余指标舒张压、心率以及台阶实验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五禽戏对高校保健班学生肺活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并且对于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会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3)身体素质方面,通过五禽戏的练习,左右手握力、双足闭眼、左足睁眼、右足睁眼以及平衡总成绩均有显着性的提高,表明五禽戏的练习可以提高保健班学生的力量素质以及平衡能力,但是对柔韧素质的影响还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4)五禽戏适合高校保健班体育课程教学,有着良好的健身效果,对保健班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厉凯鹏[8](2020)在《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选课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教学信息化以及教育模式创新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本论文研究的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育教学信息化为基础,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它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并且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体现。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符合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高校篮球公选课中实施翻转课堂结合合作竞争体育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实验法把天津中医药大学篮球公选课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分为实验前测、实验教学、试验后测三部分,实验后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问卷调查法是通过问卷对专家与学生进行实验指标与实验数据的收集,然后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优越性分许以及在学生体育兴趣、学生身体素质、篮球技术、锻炼态度方面是否存在显着影响,为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选课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通过12个周的教学实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选课实施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有必要的。2.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选课采用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是切实可行的。3.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选课实施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是具有优越性的。4.实验后,通过对两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调查问卷调查后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试验后数据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方面具有显着效果。5.在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包括50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四线折返跑四项,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生身体素质方面都有影响效果,但在立定跳远与四线折返跑这两项,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立定跳远与四线折返跑两项中具有显着影响。6.在篮球技术方面,通过教学实验后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篮球技术上具有显着效果。7.在锻炼态度方面,实验后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锻炼态度方面具有显着影响。

梁冰洁[9](2020)在《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的公平与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才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更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历史要求。21世纪以来,多项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相继被推出,2020年更是推出强基计划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招生与培养。因此,本文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倡议背景下,探讨当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公平与效率情况,为改进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提供实证依据和建议。首先,对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高校专项计划及强基计划等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进行了梳理,对四种招生政策的发展历程、招生程序、招生目的等内容进行了描述。其中,着重介绍了实施时间最长的自主招生政策,对自主招生政策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定位的变化及公平性倾向进行总结,并从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加强监管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 2019年新政策的变化。其次,以自主招生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2019年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公平与效率情况,发现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中缩小了地区及家庭文化资本差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在促进招生公平方面发挥了作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效率较高,通过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选拔出的学生比普通高考选拔出的学生拥有更强的综合能力,但2019年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的改革并没有明显提升招生效率。然后,采用高校新生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发现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中,虽然选拔出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较好,但与未被选拔出的学生相比,综合能力优势并不明显,且选拔结果受家庭收入、居住地的影响较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在公平与效率上仍有待改进,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最后,在基于对2019年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公平与效率的分析上,提出合理确定入选名额、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增强高校考核科学性、重视体育测试;政府加大对教育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高校招生政策向贫困边远地区倾斜、中小学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招生监督委员会、建立健全招生信息公开平台、加强社会公众监督等建议以期改进拔尖创新人才招生公平与效率,为2020年强基计划的实施提供意见参考。

黄崇伟[10](2020)在《上海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篮球项目俱乐部制的效果实证研究 ——基于身体自尊的视角》文中指出篮球是一项十分普及的全民运动,在绝大部分的学校、社区都会有篮球场的存在。公共体育篮球课作为高校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构建学校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学公共体育篮球俱乐部制是一种新类型的体育课程,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制,重新组合上课,以俱乐部形式进行篮球课教学,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俱乐部制教学转变了以往体育教学中以以内容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兴趣为导向将学生作为体育活动开展的主体,以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手段来推进教学进程,从而获得课堂实效。本研究基于身体自尊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两组实验对象其进行为期16周的实验干预。对照组按照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大纲(见附录C)进行教学。实验组按照备战校际篮球比赛的训练模式进行学习与训练,其中穿插基本功练习与战术讲解。实验组进行公共体育篮球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学习,对照组进行公共体育篮球课程常规的学习。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为期16周的两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测量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两项篮球技能水平和四项身体素质水平,比较练习前后的变化。探讨公共体育篮球课俱乐部制对高校学生的身体自尊和篮球技能水平、身体素质的影响,为改善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公共体育篮球俱乐部制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本研究结果得出:经过为期16周的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两项篮球技能测试和四项身体素质测试的前后对比中,俱乐部制课程在六项测试项目的提升幅度上都高于公共体育课程的六项测试项目的提升幅度。(2)根据本研究结果得出:经过为期16周的实验后,在俱乐部制课程和公共体育课程两种教学模式下,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自尊量表里运动技能、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这四个维度的得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3)根据本研究结果得出:经过为期16周的实验后,俱乐部制课程可以提高身体自尊量表里身体素质这一维度的得分。公共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自尊量表里身体素质这一维度的得分没有影响。(4)根据本研究结果得出:经过为期16周的实验后,俱乐部制课程的教学效果要优于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身体自尊更显着。为了使学生积极参加运动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自尊,针对上述结果并提出以下建议:(1)创造条件开设俱乐部制课程(2)按照大纲上课的基础上,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变。(3)学校应加强在校学生的心理教育建设。

二、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分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体适能相关概念
        2.1.2 体质相关概念
        2.1.3 太极拳相关概念
    2.2 研究现状
        2.2.1 太极拳的相关研究
        2.2.2 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
        2.2.3 健康体适能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量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之间的同质性检测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同质性检测
        4.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间同质性检测
    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检验
        4.2.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组内与组间的比较检验
        4.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检验
    4.3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指标的影响
        4.3.1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肺活量测试指标的影响
        4.3.2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速度素质测试指标的影响
        4.3.3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下肢力量与爆发力的影响
        4.3.4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
        4.3.5 融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的肌肉耐力指标的影响
        4.3.6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的影响
        4.3.7 实验组与对照组太极拳期末考试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2)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高校开展体育拓展课程的相关研究
        2.1.1 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相关概念的界定
        2.1.2 高校开展体育拓展课程的现状
    2.2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相关研究
        2.2.1 体质概念界定
        2.2.2 健康概念界定
        2.2.3 体质与健康的相关性
        2.2.4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2.2.5 大学生体质促进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测量法
        3.2.6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
        4.1.1 实验前期学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
        4.1.2 实验中期学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
        4.1.3 实验后期学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
    4.2 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分析
        4.2.1 对学生BMI指数的影响分析
        4.2.2 对学生身体围度的影响分析(腰围、臀围、腿围)
    4.3 高校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分析
        4.3.1 肺活量变化情况分析
        4.3.2 台阶试验变化情况分析
        4.3.3 安静心率变化情况分析
        4.3.4 安静血压变化情况分析
    4.4 高校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4.4.1 对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分析
        4.4.2 对学生50米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4.4.3 对学生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成绩的影响分析
        4.4.4 对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的影响分析
        4.4.5 对学生1000米跑成绩和800米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A 教学进度表
附件B 访谈提纲
附件C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件D 部分测试数据统计结果
附件E 实验过程部分照片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理论设计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评价
        2.2.1 国外有关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研究
        2.2.2 国内有关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发展现状
        3.1.1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开展现状-以长春市六所高校为例
        3.1.2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发展现状
    3.2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2.1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必要性分析
        3.2.2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3.3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理论设计和构建
        3.3.1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设计原则
        3.3.2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功能筛选和理论框架
        3.3.3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3.4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模拟应用
    3.5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保障机制
        3.5.1 政策扶持和资源保障
        3.5.2 制度保障
        3.5.3 平台的维护机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专家访谈提纲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调查问卷(体育教师)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功能模块选定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功能模块选定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4)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概况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 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
        一、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二、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的启示
    第三节 素质模型建构理论
        一、素质模型建构的主要类型
        二、素质模型建构的方法与技术
        三、素质模型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特征词的提取及模型的初构
        一、行为事件访谈法和扎根理论概述
        二、行为事件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
        三、行为事件访谈提纲的确定
        四、行为事件访谈资料的收集过程
        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的初步确立
    第二节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特征词的修订及其完善
        一、内容分析法的概述
        二、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选编》作为内容分析的蓝本
        三、内容分析资料的获取过程
        四、内容分析的研究结果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素质测评问卷的编制及关系特征探讨
    第一节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测评问卷的编制
        一、高校辅导员素质测评初始问卷的具体条目
        二、高校辅导员素质测评初始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确立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确立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的主要特征
        一、政治性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的首要特征
        二、育人性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本质特征
        三、多纬度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的实证考量
    第一节 从辅导员的视角测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
        一、辅导员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总体评价
        二、辅导员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不同维度的评价
        三、辅导员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第二节 从大学生的视角考量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
        一、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的总体评价
        二、大学生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不同维度的评价
        三、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测评的研究结论
        一、育人情感与价值观是高校辅导员素质的硬核
        二、育人心理素质是高校辅导员素质的优势所在
        三、育人学识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的主要弱项
        四、科研能力和网络思政教育能力是育人能力的两大短板
        五、育人身体素质欠缺主要聚焦在睡眠质量上
        六、育人个性与动机偏差集中体现在创新性上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影响因素探析
    第一节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整体良好的原因探析
        一、国家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
        二、学校相关举措的完善落实
        三、辅导员知情行的协同促进
    第二节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偏差问题的具体分析
        一、访谈对象与访谈提纲的确立
        二、相关素质偏差问题的具体分析
第六章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建议与对策
    第一节 优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育人情感与价值观
        一、培育尊重与认同辅导员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学校应把好辅导员育人情感与价值观的招聘关
        三、自我参与和自我反思相结合
    第二节 提升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
        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二、缓解辅导员压力源,开发心理资本
        三、认知重构和社会链接相结合
    第三节 补足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育人学识的短板
        一、增设辅导员培养专业(方向)
        二、学校应加强辅导员的在职培训
        三、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确学习行为相结合
    第四节 强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育人能力
        一、科学规划国家政策制度
        二、发挥学校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激励作用
        三、提升科研能力和网络思政教育能力相结合
    第五节 培育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育人个性与动机
        一、营造尊师爱生的评价文化
        二、自我个性的修炼与完善相结合
    第六节 提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身体素质
        一、落实“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二、夯实学校的条件、经费与制度保障
        三、提高健身意识和自觉健身行为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散打
        2.1.2 散打教学
        2.1.3 风险
        2.1.4 风险防控
    2.2 体育教学风险方面的研究
    2.3 高校散打教学研究
    2.4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方面研究
    2.5 高校散打教学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
    2.6 个人见解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的特征
        4.1.1 散打运动项目的特征
        4.1.2 散打教学风险的特征
    4.2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来源与分类
        4.2.1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来源分析
        4.2.2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来源分类
    4.3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素指标筛选
        4.3.1 风险因素指标筛选的步骤
        4.3.2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子分析
        4.3.3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子检查表
        4.3.4 咨询专家的选择
        4.3.5 专家咨询后的结果
    4.4 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现状调查与分析
        4.4.1 教师因素
        4.4.2 学生因素
        4.4.3 环境因素
        4.4.4 制度因素
    4.5 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
        4.5.1 损伤前风险防控策略
        4.5.2 损伤后风险防控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致谢

(6)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我国社团、体育社团研究
    2.2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
    2.3 我国高校健美操社团的相关研究
    2.4 高校社团对体育意识的影响研究
    2.5 关于影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
    2.6 国外高校社团现状研究及述评
    2.7 高校健美操社团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相关理论基础
        2.7.1 体育心理学
        2.7.2 高等教育学
        2.7.3 体育行为学
        2.7.4 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社会学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分析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个案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现状与分析
        4.1.1 社团会员特点
        4.1.2 社团宣传途径
        4.1.3 社团活动内容
    4.2 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影响的因素分析
        4.2.1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认知的影响
        4.2.2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大学生体育情感的影响
        4.2.3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
        4.2.4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
    4.3 广州市高校学生参加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分析
        4.3.1 高校健美操社团会员参与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分析
        4.3.2 高校健美操社团非会员参与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分析
        4.3.3 未建立健美操社团的高校学生参与健美操社团的动机因素分析
    4.4 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分析
        4.4.1 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学习
        4.4.2 打造“常态化”公共展演平台
        4.4.3 以赛促练,寻找差距
        4.4.4 增加公益化社团活动
        4.4.5 建立健全各项校园体育机制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关于确定体育意识指标的调查表
附录 B 关于确认体育意识条目的调查表
附录 C 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 D 专家问卷调查
附录 E 问卷效度评价
附录 F 专家访问提纲
附录 G 专家信息表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五禽戏对高校保健班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影响 ——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创新点
        1.3.1 实验对象创新
        1.3.2 研究内容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五禽戏
        2.1.2 高校保健班
        2.1.3 体质弱势群体
        2.1.4 身体形态
        2.1.5 身体机能
        2.1.6 身体素质
    2.2 五禽戏概述及相关研究
        2.2.1 五禽戏概述
        2.2.2 五禽戏的研究现状
    2.3 高校保健班相关研究
        2.3.1 国内外高校保健班学生教育现状
        2.3.2 高校保健班学生健康研究现状
    2.4 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德菲尔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
    4.1 实验前2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比较
    4.2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比较
    4.3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比较
5 分析与讨论
    5.1 五禽戏对高校保健班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5.2 五禽戏对高校保健班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5.3 五禽戏对高校保健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8)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选课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1.1.2 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1.2 .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思路
        1.2.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3.3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教学实验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选课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优越性分析
    3.1 实施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3.1.1 具备硬件与软件条件
        3.1.2 教师与学生具备新技术的能力
        3.1.3 国家与学校的支持
    3.2 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选课中的必要性
        3.2.1 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3.2.2 符合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3.2.3 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3.3 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选课中的优越性分析
        3.3.1 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
        3.3.2 教学资源的转变
        3.3.3 学习评价的转变
        3.3.4 合作竞争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间互相弥补
四.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
    4.1 实验设计
        4.1.1 教学实验目的
        4.1.2 实验假设
        4.1.3 实验步骤
    4.2 研究对象与实验对象
    4.3 实验条件
        4.3.1 教师选定
        4.3.2 实验对象选取
        4.3.3 教学实验地点
        4.3.4 教学实验时间
        4.3.5 教学内容
        4.3.6 实验测量的指标确定
    4.4 实验前准备
        4.4.1 对实验组分组
        4.4.2 教学辅助工具的操作
        4.4.3 对实验组培训
        4.4.4 实验前的其他工作
    4.5 教学实施流程
        4.5.1 传统教学模式
        4.5.2 合作竞争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4.5.3 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教案
    4.6 教学实验后反思
5.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5.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情况分析
        5.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锻炼态度情况分析
        5.1.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情况分析
        5.1.4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技术情况分析
    5.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5.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结果与对比分析
        5.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锻炼态度结果与对比分析
        5.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结果与对比分析
        5.2.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篮球技术结果与对比分析
    5.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5.3.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情况分析
        5.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锻炼态度情况分析
        5.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情况分析
        5.3.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技术情况分析
        5.3.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最终成绩情况分析
6.高校篮球公选课实施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问题及解决的建议、结论与展望
    6.1 高校篮球教学实施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6.1.1 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6.1.2 将教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
        6.1.3 两种教学模式可以全方位的提高教学效果
    6.2 在高校篮球教学实施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6.2.1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6.2.2 教师缺乏较高的教学能力与先进的教学观念
        6.2.3 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
        6.2.4 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工作不足
    6.3 在高校篮球教学实施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6.3.1 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6.3.2 教师要采取激励与强制并行的办法
        6.3.3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丰富教师的教学观念
        6.3.4 加强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工作
        6.3.5 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努力
    6.4 结论
    6.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个人简历

(9)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的公平与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公平性研究
        1.3.2 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效率研究
        1.3.3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结果影响因素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数据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数据来源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拔尖创新人才
        2.1.2 自主招生
        2.1.3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
        2.1.4 高校专项计划
        2.1.5 强基计划
    2.2 拔尖创新人才不同招生方式的比较
        2.2.1 招生对象的不同
        2.2.2 报名条件的不同
        2.2.3 录取方式不同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2.3.2 公平与效率理论
        2.3.3 多元智能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演变
    3.1 自主招生政策发展历程
        3.1.1 自主招生政策人才选拔的目标
        3.1.2 2019年自主招生改革
    3.2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政策发展历程
    3.3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政策发展历程
    3.4 强基计划政策概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选拔公平性分析
    4.1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省际差异
    4.2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城乡差异
    4.3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家庭背景差异
        4.3.1 家庭经济资本差异
        4.3.2 家庭文化资本差异
        4.3.3 家庭社会资本差异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选拔效率分析
    5.1 拔尖创新人才综合能力总体分析
        5.1.1 综合能力指标选取
        5.1.2 综合能力表现概况
    5.2 拔尖创新人才学习投入分析
        5.2.1 反思归纳能力分析
        5.2.2 合作学习能力分析
        5.2.3 生师互动能力分析
        5.2.4 定量推理能力分析
    5.3 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分析
        5.3.1 创新品质分析
        5.3.2 创新技能分析
        5.3.3 创新实践分析
    5.4 拔尖创新人才学科特长分析
        5.4.1 学科兴趣分析
        5.4.2 学科能力分析
    5.5 拔尖创新人才身体素质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6.1 变量的说明与模型选择
        6.1.1 因变量说明
        6.1.2 自变量说明
        6.1.3 模型选择
    6.2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初选影响因素分析
    6.3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终选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招生公平与效率的建议
    7.1 科学制定招生方案,提高招生效率
        7.1.1 合理确定入选名额,减少入选考生流失率
        7.1.2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科学使用综合素质档案
        7.1.3 增强高校考核科学性,提高人才测评质量
        7.1.4 重视体育测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7.2 关注生源背景,维护招生政策公平性
        7.2.1 政府加大对教育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
        7.2.2 高校招生政策向贫困边远地区倾斜
        7.2.3 中小学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7.3 加强监督,促进招生公平与效率
        7.3.1 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招生监督委员会
        7.3.2 建立健全招生信息公开平台
        7.3.3 加强社会公众监督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上海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篮球项目俱乐部制的效果实证研究 ——基于身体自尊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上海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篮球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实施情况
    1.3 选题依据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现实意义
    1.6 相关概论的界定
        1.6.1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1.6.2 身体自尊
    1.7 身体自尊测量工具及信效度的检验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状况及水平
        2.1.1 国内身体自尊的研究现状
        2.1.2 国内高校篮球俱乐部制教学的研究现状
        2.1.3 国外身体自尊的研究现状
    2.2 小结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比较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公体课与篮球俱乐部制课六项测试前后测试对比
        4.1.1 公体课与篮球俱乐部制课六项测试前后测试平均值
        4.1.2 篮球俱乐部制两项篮球技能测试、四项身体素质测试前后测试对比
        4.1.3 公体课两项篮球技能测试、四项身体素质测试前后测试对比
        4.1.4 公体课与篮球俱乐部制课六项测试实验前后差值横向对比
        4.1.5 小结
    4.2 身体自尊调查问卷数据在spss中的结果分析
        4.2.1 公体课与篮球俱乐部制课身体自尊量表得分前后测试平均值
        4.2.2 俱乐部制课程班级身体自尊前后对比
        4.2.3 公共体育课程班级身体自尊前后对比
        4.2.4 公共体育课程与俱乐部制课程身体自尊实验前后得分差值横向对比
        4.2.5 公共体育课程与俱乐部制课程pspp题目均分图前后比较
    4.3 实验组与对照组出勤率对比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创造条件开设俱乐部制课程
        5.2.2 按照大纲上课的基础上,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变
        5.2.3 学校应加强在校学生的心理教育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A 《身体自尊水平量表》调查问卷(pspp)
附录 B 体育与健身课时计划
附录 C 对照组教学进度表
致谢

四、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分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 王梦雅.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2]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D]. 邱建华.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3]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平台的理论设计与构建[D]. 王艳强. 吉林大学, 2020(08)
  • [4]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及提升策略研究[D]. 向伟.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研究[D]. 曹活.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广州市高校健美操社团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D]. 陈卓.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7]五禽戏对高校保健班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影响 ——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D]. 毕圆圆.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8]合作竞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选课中的实验研究[D]. 厉凯鹏.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9]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政策的公平与效率研究[D]. 梁冰洁.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10]上海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篮球项目俱乐部制的效果实证研究 ——基于身体自尊的视角[D]. 黄崇伟.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大学生身体素质分析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