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应在调整中发展

中医药产业应在调整中发展

一、中药行业要在调整中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吕玉娇[1](202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药企业业绩影响研究 ——基于COVID-19的双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其紧迫性和不确定性,是全球金融经济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2019年12月中国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并向WHO报告,2021年1月30日WHO发出公告称将“新冠肺炎”(即中国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列为引起国际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COVID-19)的爆发和蔓延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也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行业在本次疫情中受到严重的冲击。中药行业在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显着的特异性,有必要对其进行详实的分析。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分析,探讨了以COVID-19为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经济社会及各类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继而运用事件分析法,研究沪深300指数与中证中药指数在疫情中的表现,分析疫情对我国中药行业带来的影响,然后选取以岭药业和贵州百灵两家中药企业,对两家企业2019年前三季度和2020年前三季度的财务状况、疫情前后企业财务业绩和市场业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家企业在疫情中的业绩表现并分析原因。最终得出以下结论:COVID-19会给我国中药行业带来正向影响;以岭药业和贵州百灵在疫情中的业绩表现具有差异性。总体来看疫情防控期间以岭药业的财务业绩和市场业绩都显着提高,贵州百灵的财务业绩在2020年前两季度显着降低,第三季度开始回升,但从疫情防控的五个阶段来看,贵州百灵的市场业绩略有提升。这说明疫情发生后市场看好中药企业的发展,疫情在短期内会使生产与抗疫相关的药品的企业的财务业绩显着提升,使生产与抗疫无关的药品的企业的财务业绩显着下降,但并不影响中药企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通过得出的结论从企业层面提出建议: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核心产品多样化、优化管理结构,降低管理成本;从行业层面提出建议:大力发展电商,推进“互联网+”模式、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案例企业及其他中药企业乃至中药行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石浩[2](2021)在《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颇为重视,在未来,我国的中药制药产业必然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药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必然会日趋激烈。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伴随着药品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制药行业环保压力的增大,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日趋严格的GMP认证,中药制药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既有机遇又有压力,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制定科学的竞争战略,以便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可以趋利避害,实现更好的生存与稳步发展。本研究以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战略管理理论以及波特五力模型、EFE矩阵、IFE矩阵、QSPM矩阵、SWOT矩阵等分析工具的支持下,对该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针对性分析,主要涉及到了宏观环境分析、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两方面的内容,同时对该公司所处的内部环境进行针对性分析,主要涉及到了公司资源分析、公司能力分析、公司经营现状分析和公司文化分析四方面的内容,归纳出了企业当前以及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然后,通过SWOT分析和QSPM矩阵分析,结合公司使命、公司愿景以及总体战略目标,得出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应优先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最后,提出了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与控制策略,重点对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实施保障、实施评价进行论述,为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与落实提供有效的借鉴。

李思琪[3](2020)在《哈佛分析框架在JH制药企业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推进我国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新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情况。面对医药行业发生的变革,企业能否能够在激荡的市场中生存是首要问题,与此同时也要提高企业持续向前发展的能力。在过去,企业通常利用传统的财务指标对自身经营进行分析,而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现今,越来越多的的学者关注到哈佛分析框架这种财务分析体系。该体系区别于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它有效的弥补了财务分析方法的片面性,不仅包含会计数据指标,而且还融入了非财务的信息,更加科学且全面。本文以药品的研发和生产为主的JH制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文中以哈佛分析框架为基础,并选取JH制药企业公布的2014-2018年财务报表数据,从企业的战略层面、会计层面、财务层面、前景层面四个维度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首先从战略的视角出发,利用PEST分析、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从宏观方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经营大环境,利用SWOT模型定性分析企业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中的机遇与威胁以及JH制药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等信息;其次,会计分析是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构成、利润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选择重要的会计科目进行详细分析;再次,财务层面是利用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此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情况,通过因子分析法来分析综合财务状况,并以同行业企业作参考;最后,前景分析是将前面三个维度的分析结论相结合,并运用财务预警模型全面预测JH制药企业在未来的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针对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因此,运用哈佛分析框架是一种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体系,它能够准确的分析公司财务经营状况,弥补了传统财务分析方法只重视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仅从财务视角分析公司财务状况的缺陷。本文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对JH制药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为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提供参考。

苏冬冬[4](2020)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文中提出在医药技术、医药经济和公共健康备受关注的当下,如何有效对医药发明进行专利保护,既可以激励医药技术创新和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又可以满足药品可及性和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的实现,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和产业界讨论的重点话题。目前,我国药品注册审批环节不审查拟上市药品的专利状况,导致上市后的药品面临着专利侵权和退市的双重风险。药品注册审批环节缺乏有效的专利争议解决机制,难以有效保护药品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制度上需要引入一种机制将药品的注册审批与专利权的保护相联系。美国1984年的《Hatch-Maxman法案》首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并在2003年的《医疗保险处方药改进和现代化法案》(MMA)中得到优化和完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包括程序链接和职能机构链接,涵盖简化新药申请程序、专利信息公示、专利声明、暂缓审批期、专利挑战机制、首仿药市场独占期等内容。我国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仅是对药品的审评审批与专利的权属状态之间的联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尚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我国既有规定过于简单宽泛,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实际运行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国家从宏观政策和立法层面提出要探索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这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讨论。为了保障医药创新政策的有效部署落实和立法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建构方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进行全方位和体系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产生的缘由、创立的背景、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发挥的功效,挖掘该制度所蕴含的宗旨和价值理念,剖析制度的内在运行机理及其缺陷,探寻该制度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和重要影响因素,发现和解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协调与衔接问题,剖析制度运行中产生的竞争法问题,在对比分析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实践、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实施效果、所进行的革新举措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不同立法模式的优缺点,吸收、合理借鉴这些国家在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有益尝试、探索和经验,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创新政策和制度环境,确立我国的药品专利链接立法模式和构建出科学、合理、健全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完善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体系。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共由六章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本章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涵出发,厘清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明晰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判断标准,梳理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产生缘由与演变过程,剖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缺陷,确定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分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本章的内容为全文探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奠定了基础。就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本身而言,其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促进新药研发和及时确定专利法律状态的正效应时,也具有阻碍仿制药竞争和危及药品可及性的负效应。第二章,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章通过深入剖析药品专利链接的制度逻辑及其合理内核,挖掘出该制度建立的正当性基础和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探寻该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为药品专利权人提供了在药品上市前解决专利纠纷的途径,是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得以实现的手段之一。该制度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和我国的知识产权政策立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目标。该制度有助于强化药品专利权的保护,激励药品创新;有利于促进仿制药与创新药的充分竞争,实现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有助于解决公民健康需求与药品供给不足的矛盾。该制度是解决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不力、医药产业创新不足和高质量药品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国家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政策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制度设计。第三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本章主要考察了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结合近年来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定,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其后得到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响应和仿效实施。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基于本国实际和政策目标采取了不同的链接模式,且产生了不同的实施效果。美国将国内立法中的药品专利链接机制通过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推行。现阶段,由于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不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尚无法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标准。未来将会成为国际药品专利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准则。第四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本章详细介绍了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配套的药品试验例外、药品专利期限延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内容,分析了这三个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制度本身的利与弊,以及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之间的关系。这几个制度实质上是围绕着药品专利保护与创新药研发之间的矛盾和药品专利权人的私人利益与和社会福利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而展开。药品试验例外制度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并行实施,起到了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作用。药品试验数据保护是药品专利链接的基础,药品专利链接是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延伸。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关的各个制度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能够起到共同激励创新药物的开发和加快仿制药及时上市的作用。第五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本章主要探讨了美国和加拿大在应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问题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也考察了欧盟在应对相关问题上的经验做法。从微观的角度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施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挖掘法院对同类案件作不同处理的法理依据,总结归纳相关行为的违法性判定要件。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实际、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提出了我国应对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滥用主要表现为药品专利常青(药品专利不当登记)和反向支付协议两类典型行为。药品领域的专利常青、反向支付协议问题本质上反映了药品创新激励保护和市场自由竞争之间的冲突与平衡问题。运用反垄断法规制药品专利常青行为和反向支付协议行为具有正当性基础,对这些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应遵循合理分析原则,综合衡量其垄断行为对竞争的正负效应,以判定是否落入反垄断法的规制范畴。第六章,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本章在梳理及评析现有药品专利链接模式,分析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实施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参考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与实践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和法制环境,提出该制度在我国建构的基本设想和具体实施方案。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主要存在规定缺乏上位法依据、规定不具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突出问题。在药品注册审批实践中因药品注册申报引发的专利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在我国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需要补充制度创设的依据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专利链接方案。同时,在具体制度设计时,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重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衔接,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法律机制。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合理内核在于利益平衡,其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平衡设计,激励原研药企业继续研发新药并推向市场,鼓励仿制药企业挑战原研药企业的专利,使原研药行业与仿制药行业保持良性协调发展。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有效实施及其所追求的利益平衡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制约、配合和支撑,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促进原研药与仿制药协调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在中国语境下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应当警惕该制度滥用可能带来的反竞争风险。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应科学评估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利弊,克服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消解该制度对药品可及性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朱玉洁[5](2019)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药资源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融合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资源产业的显着特征是依赖于中药资源作为供应链源头和价值链的输入源头,通过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创造环节,输出终产品到供应链末端的消费者手中。中药行业因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自身绿色价值低和外部环境损害价值高,因此供应链具有较高的绿色生产力发展潜力。然而,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企业偏重于技术型的供应链模式构建,立足于商业角度探求整合式中药供应链模式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从供应链整体视角解决中药产业的绿色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答,大量有价值的会计和经济数据难以充分挖掘利用,价值核算和控制无法有效实施。本研究在分析中药供应链物质流的基础上,融合价值流分析,根据价值流图构建中药供应链的绿色生产力分析理论基础和核算框架体系,实现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分析,提出供应链提升绿色生产力的有效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文章对价值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从中药资源价值链的拓展、特征和影响因素阐述了中药资源价值链的内涵和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内涵,同时阐明了价值链视角融合中药供应链分析的理论框架。其次,文章从中药在医药产业中的构成及比较优势、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分析方法现存问题和困境阐述了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发展的现状,并阐述了中药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的融合分析的融合基础和融合过程。第三,基于绿色价值流图构建分析框架,分析了中药供应链中各链条组成部分,识别“浪费”来源,设计供应链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通过计算供应链的经济指数和环境指数,创新设计了供应链绿色生产力量化测算框架,并运用民营企业数据实证其可行性。为中药资源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水平提供了评价手段。第四,本章在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五个策略①原料药减少使用量②原材料替换③废弃物循环利用④产品替换⑤产品循环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废弃物资源化是提升绿色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给出了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还需从政府规制保障(环境保护税法细化)、企业责任意识提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和公众消费引导(公众环境知情权保护,参与权推广和绿色消费引导)等多维度进行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第五,文章分析了中药废弃物资源化是中药供应链提升绿色生产力的最优策略,也是中药资源价值链实现价值延伸和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并以黄芪为实例,探讨了黄芪口服液供应链中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若干策略,并利用绿色生产力指数GPI计算公式黄芪绘制口服液供应链改进后的价值流图,比较前后GPI在不同供应链阶段的变化。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立足价值链视角聚焦绿色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价值流动,融合分析物质流和价值流的运行规律,在国内首次较系统地探索了中药供应链价值流和物质流融合分析框架,对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分析进行拓展,阐明提升供应链绿色生产力与价值链价值延伸与创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评估方法:内部资源流动的经济效益--外部环境损害价值评估的融合分析形成价值图模型,建立绿色生产力绩效评估指数。该指数在概念结构、价值流转呈现形式,计量基础和数据收集处理均有一定突破和创新。根据中药供应链的特征,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提升策略和实现机制,对绿色生产力测算框架进行实证研究,实现应用创新。

付才辉[6](2018)在《新结构经济学的应用研究进展:工具与案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林毅夫教授不但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新理论,还倡导"知成一体"的新学风。除了基础理论研究,新结构经济学在应用型研究层面也得到广泛的推进,相关议题涉及新结构经济学的应用工具及其应用案例。新结构经济学的应用工具研究从基本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GIFF)模型向五类产业因势利导模型和新结构转型升级模型拓展并延伸到具体领域的新结构应用模型等。新结构经济学的应用研究覆盖了中国及其区域以及各个地方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民族地区与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与扶贫问题、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特定行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与国别研究等现实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这些丰富多彩的应用研究不但有益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还可为智库研究提供借鉴。新结构经济学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得益于其将结构引入经济学之后的理论原创性和系统性,使其更适合具有结构多样性的现实。然而,目前的应用进展相对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应用潜力而言还只是冰山一角,需要继续深入推进。

李金凤[7](2018)在《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产业价值链对山东中药产业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丰富不同商业环境下产业链、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等相关理论。对山东中药产业的上、中、下游及中药知识产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对比其他省份,分析其存在的优劣势及机会与威胁,最终制定山东中药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为政府制定产业规划、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1993年2017年产业链、价值链、产业价值链、中药产业、互联网思维等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搜集和统计分析,了解相关理论在不同商业环境下的演变与发展逻辑,把握其本质,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与范围。然后按照产业链理论,运用数据统计、图表说明、比较分析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结构化分析,并运用SWOT模型与案例分析法来分析山东中药产业的优劣势以及基于外部环境的发展机会与面临威胁,最后运用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指导思想来确定山东省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战略。成果:站在将相关产业与价值理论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相结合的全新视角来探寻理论演变与发展背后的商业逻辑,提出了每一种经济学或管理学理论都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观点。针对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与经济发展状况,要振兴与发展山东中药产业,需要重新审视山东中药产业所处的商业环境。经分析全国各省份中药产业研究情况,发现山东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急需加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管理探索,并以此来反哺中药产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最终提高产业促进与产业研究交互发展、相互滋养的中药产业综合实力。研究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图表分析,明确了山东中药产业上、中、下游及中药知识产业等各个产业环节现状,并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横向对比,与自身发展的历史数据与演变过程进行纵向对比,从而客观地总结出了各个环节的产业特征。SWOT模型是比较着名的企业、产业或区域的战略分析工具,本研究运用它进行各项分析,总结出了山东中药产业具有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养殖业发达,龙头企业形成了战略定位的创新范式,科研创新成果显着,以及产业链条基本形成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产业链条各环节发展不平衡,行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协同度不高,以及协同创新性不强等劣势。从外部环境来看,山东中药产业拥有产业政策支持、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带来了消费需求与健康理念变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等前所未有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机遇,当然也存在着国际天然药物发展对中药产业产生强烈冲击、国内其他省份创新发展速度加快以及新商业环境下导致的产业边界模糊、其他产业对中药产业跨界冲击加强等威胁。最后运用产业价值链理论,指明了山东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战略。结论:按照产业价值链理论,价值在产业链上的分布永远存在多寡,且随着商业环境与生产要素价值的变化而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山东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上游种植产业可以与下游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通,充分发挥上游道地药材资源与种质优势,重新定义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核心价值。中游产业进行战略选择,要么做全产业链生态,要么做专科领域的产品群。下游产业进行商业流通环节的并购整合,提升附加值,解决产业痛点。中药知识产业进行产业联盟,协同打造科研创新系统。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世界直销(中国)研究中心直销百科网[8](2018)在《2017年度中国直销行业业绩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截至2018年1月25日,根据《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历年对商务部直销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发布数据进行的统计,中国已经获得《直销经营许可证》且获得官方公示的直销企业有90家,已公示申牌声明但还未获得牌照公示的准直销企业共计48家,因此中国直销行业最终的拿牌企业和申牌企业数量共计138家。其中,年度新增好当家、绿活美地、益宝、同仁堂、沃德绿世界、自然阳光、吉美生物、永健、

张磊[9](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胡永干[10](201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医药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核心方针政策为引领,以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为纵,以各个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所涉及的领域为横,以近现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沉浮转换为暗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发展、政策发展、实践发展为明线,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认识、政策和实践发展的史实结合起来,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动因、历史特点、历史规律、历史意义、经验教训、未来战略,彰显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由沉到浮,由落到起的历史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中医药的使用,并在应用中医药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医药作用的认识,确立了对中医药的实践认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支持中医药发展的“中西医合作”的方针,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初步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医药实践认可的基础上,发展到对中医药的文化认可,形成“团结中西医”的方针,把中医药作为解决人民医疗卫生问题的重要途径,主张通过保护和改造中医药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对否定中医药的思想进行了斗争,对党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进行了纠正和调整,以保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调整恢复中医药政策的基础上,形成对中医药的科学认可,确立“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追求中医药事业复兴的过程,既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也有曲折发展的教训,这为当前和今后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启迪和借鉴。本文主要由绪论和正文六章以及结束语共八个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绪论部分主要对开展本研究的缘由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及创新点进行概括,对中医药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主要阐述近代中医药的历史命运。该部分通过对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梳理,指出近代中医药发展呈现出被消灭还是继续发展两种不同命运趋向,而废除和消灭中医药成为影响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主线;提出近代以来国家贫弱所造成的民族自卑和文化自卑,是造成歧视和否定中医药的根源的观点;总结了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启示;为后文阐述中国共产党是近代坚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力量代表,是近代中医药事业光明历史命运代表埋下伏笔。第二章主要考察中国共产党选择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动因。主要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命健康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医疗卫生国情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这三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选择发展中医事业的动因进行理论分析,彰显中国共产党选择发展中医药事业不仅是对中医药价值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人民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深沉关切,更是改变中医药事业历史命运的关键所在。第三章主要考察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提倡与应用。该部分按照从实践到政策,由政策到实践效果的分析模式,从总体上对民主革命时期“中西两法”治疗的实践、“中西医合作”方针的形成、中医药事业的初步发展进行分析考察,并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特点进行概括和评析,借以突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基于实践需要的主动适应性,以及注重中医药使用的特点,彰显中国共产党坚持使用中医药的重大意义: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持,迎来了中医药繁荣发展的光明希望。第四章主要考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保护和改造。该部分在沿袭从实践到政策、从政策到实践效果的分析模式基础上,依次考察建国初“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确立、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认识分歧及政策调整、中医药事业的曲折发展三个方面;展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分歧,以及分歧的实质及产生原因;揭示中医药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探究该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特点;着重阐发“团结中西医”方针所包含的对中医药进行保护、改造、提高的政策内涵,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整个时期,对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彰显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对待中医药的正确政策,中医药才终于摆脱濒临灭亡的历史命运。第五章主要考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扶持和推广。该部分沿袭前两章的分析模式,从改革开放初中医药事业的恢复和调整、“中西医并重”方针的确立、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脉络、历史特点;注重阐发“中西医并重”方针所包含的尊重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内涵;分析该方针对改革开放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彰显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根本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医药事业受歧视、被消灭的历史命运,代之以发展复兴的历史命运。第六章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经验与启示。其经验主要包括:客观看待中医药的价值和作用;采取保护和扶持中医药的政策;坚持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其教训主要是:不能将中西医学术问题政治化;不能以群众运动的形式发展中医药事业;不能以西医思维发展中医药事业。其启示主要是:党和国家要创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要按照中医药自身的规律发展中医药事业l要从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认识中医药等。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思考。该部分内容立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着眼于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发展和复兴。从当前中医药处于弱势地位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医药特色淡化等突出问题出发,对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应采取的战略进行分析思考。提出正确处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中西医关系;推进形成中医药政策和法律体系;加强中医药宣传,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等一系列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举措,为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复兴发展提供借鉴,旨在通过该部分内容与近代中医药的历史命运相呼应,彰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随着国家民族命运的改变而得到改变的历史事实。

二、中药行业要在调整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行业要在调整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药企业业绩影响研究 ——基于COVID-19的双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过度反应理论
        2.1.2 社会嵌入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宏观经济研究
        2.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微观企业研究
        2.2.3 文献述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OVID-19 对中药行业业绩影响
    3.1 事件分析法
    3.2 事件窗口确定与样本选择
    3.3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3.4 COVID-19 对我国中药行业业绩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OVID-19 对中药企业业绩影响
    4.1 案例企业简介
        4.1.1 案例企业财务状况
        4.1.2 案例企业主要产品
        4.1.3 案例企业销售渠道
    4.2 COVID-19 前后案例企业财务状况对比
        4.2.1 COVID-19 前后案例企业收入变化对比
        4.2.2 COVID-19 前后案例企业偿债能力对比
        4.2.3 COVID-19 前后案例企业营运能力对比
    4.3 COVID-19 前后案例企业业绩对比
        4.3.1 COVID-19 前后企业财务业绩对比
        4.3.2 COVID-19 前后企业市场业绩对比
    4.4 案例企业业绩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5.2.1 企业层面
        5.2.2 行业层面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未来研究展望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企业简介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1.4 研究工具与方法
        1.4.1 研究工具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
    2.2 竞争战略理论
    2.3 波特五力模型
    2.4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
        3.2.1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2.2 市场与顾客分析
        3.2.3 竞争者分析(CPM矩阵)
    3.3 外部环境分析的总结与判断
第四章 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资源分析
        4.1.1 公司有形资源分析
        4.1.2 公司无形资源分析
        4.1.3 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4.1.4 公司资源的竞争价值分析
    4.2 公司能力分析
        4.2.1 基本能力分析
        4.2.2 价值链分析
        4.2.3 核心能力分析
    4.3 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4.3.1 财务状况分析
        4.3.2 组织结构状况分析
        4.3.3 采购供应状况分析
        4.3.4 生产质量状况分析
        4.3.5 技术研发状况分析
        4.3.6 营销服务状况分析
    4.4 公司文化分析
        4.4.1 公司文化层次分析
        4.4.2 公司文化要素分析
    4.5 内部环境分析的总结与判断
第五章 竞争战略的制定和选择
    5.1 公司战略目标体系简介
        5.1.1 公司使命
        5.1.2 公司愿景
        5.1.3 总体战略目标
    5.2 竞争战略制定
        5.2.1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
        5.2.2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
        5.2.3 SWOT矩阵
    5.3 竞争战略的最终选择
        5.3.1 企业竞争战略QSPM矩阵
        5.3.2 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六章 竞争战略实施与控制
    6.1 竞争战略实施步骤
    6.2 竞争战略实施措施
        6.2.1 产品差异化
        6.2.2 品牌差异化
        6.2.3 服务差异化
        6.2.4 渠道差异化
    6.3 竞争战略实施保障
        6.3.1 调整公司组织结构
        6.3.2 公司内外部资源的充分整合
        6.3.3 扩充优秀人才储备
        6.3.4 改进管理机制
    6.4 竞争战略实施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EFE矩阵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录 B IFE矩阵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录 C 访谈提纲
致谢

(3)哈佛分析框架在JH制药企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财务分析的概念及目的
        2.1.1 财务分析的概念
        2.1.2 财务分析的目的
    2.2 哈佛分析框架概述
        2.2.1 哈佛分析框架的内容
        2.2.2 哈佛分析框架的作用
第三章 JH制药企业财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JH制药企业基本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经营模式
    3.2 JH制药企业财务现状
        3.2.1 公司主要经营业绩
        3.2.2 公司财务组织体系
        3.2.3 公司财务分析流程
    3.3 JH制药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3.3.1 未重视企业的战略分析
        3.3.2 未有深入的会计分析
        3.3.3 未有全面系统的横向财务分析
        3.3.4 未有量化的前景分析
    3.4 JH制药公司哈佛分析框架应用构建
第四章 哈佛分析框架在JH制药企业的应用
    4.1 JH制药企业的战略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4.1.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1.3 SWOT分析
        4.1.4 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选择
    4.2 JH制药企业的会计分析
        4.2.1 资产质量分析
        4.2.2 利润质量分析
        4.2.3 现金流量分析
        4.2.4 评估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4.3 JH制药企业的财务分析
        4.3.1 营运能力分析
        4.3.2 偿债能力分析
        4.3.3 盈利能力分析
        4.3.4 发展能力分析
        4.3.5 财务综合分析(因子分析法)
    4.4 JH制药企业的前景分析
        4.4.1 行业前景预测
        4.4.2 主要面临的风险
        4.4.3 财务危机预警
        4.4.4 发展前景展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H制药企业的财务分析效果对比及建议
    5.1 哈佛分析框架分析和传统财务分析的结果对比
        5.1.1 哈佛分析框架和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结果比较
        5.1.2 JH制药企业应用哈佛分析框架的优势
    5.2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对JH制药公司的对策建议
        5.2.1 战略层面下的对策建议
        5.2.2 会计层面的对策建议
        5.2.3 财务管理下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涵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适用范围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溯源与发展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背景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正式确立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缘由及标准
        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运行机制及缺陷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缺陷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及作用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作用解析
    第五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可及性
        一、对药品价格的影响
        二、对医药产业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提升我国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二、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三、我国医药政策的演变
        四、我国医药产业的总体评价
        五、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 保障公民健康权与生命权的重要途径
        一、药品取得是公共健康的重要保障
        二、利于解决药品短缺这一现实问题
    第三节 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需要
        一、提升我国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对药品专利国际规则变革的需求
    第四节 制度移植可行性的多维分析
        一、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
        二、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
        三、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
        四、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
        五、因应公共政策价值目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第一节 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加拿大与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异同
        四、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情况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自由贸易协定下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
        二、国际药品专利规则的未来走向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
        一、药品试验例外的创立
        二、药品试验例外的正当性及制度功用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相互制衡
        四、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的冲突与解决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
        一、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二、药品专利期限延长的制度评价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专利期限延长的关系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数据保护
        一、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创立与发展
        二、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评价
        三、药品试验数据保护与药品专利链接的关系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法律规制的理论溯源
        一、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差异性
        二、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协调性
        三、专利法与反垄断法适用的竞合及取舍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表现形式
        一、药品专利常青
        二、反向支付协议
    第三节 药品专利常青行为的法律规制
        一、典型国家的规制路径之考察
        二、我国的规制路径之选择
    第四节 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
        一、典型国家的反垄断执法实践之考察
        二、我国对典型国家执法经验的现实借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
    第一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的规定及实践之评价
        一、我国现行药品专利链接规定之梳理
        二、我国现有实践之考察
        三、我国现行规定及实践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本质定位与立法选择
        一、药品专利链接模式梳理与评介
        二、推行以利益平衡为核心的强保护模式
        三、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范设计
        一、补充制度设计的法律依据
        二、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衔接
        三、药品专利链接的具体操作流程
        四、药品专利信息的公示
        五、暂缓审批期的设定
        六、专利挑战制度的设计
        七、首仿药市场独占期制度的设计
    第四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一、与药品试验例外制度的衔接
        二、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衔接
        三、与专利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衔接
        四、与诉前禁令制度的衔接
        五、与药品专利诉讼制度的衔接
        六、与专利行政处理制度的衔接
    第五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机制之完善
        一、简化药品上市审批程序
        二、适当提高医药发明可专利性标准
        三、修改和完善专利无效程序
        四、建立首仿药替代制度
        五、完善药品价格管控机制
        六、健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5)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药资源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融合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中药资源发展现状与环境压力
        1.1.2 传统资源价值理论与绿色发展的矛盾
        1.1.3 传统绿色核算方法不能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和述评
    2.1 供应链管理与绿色供应链
        2.1.1 供应链管理与循环经济研究
        2.1.2 绿色供应链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
        2.1.3 中药产业供应链研究现状
    2.2 价值链视角的供应链研究
        2.2.1 价值链
        2.2.2 价值链视角分析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
    2.3 绿色生产力创新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内涵界定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2 绿色发展理念
        3.1.3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3.1.4 现代环境会计理论
    3.2 中药资源价值链的内涵分析
        3.2.1 价值链的拓展
        3.2.2 中药资源价值的分类
        3.2.3 中药价值链的特征
        3.2.4 中药价值链的影响因素
    3.3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内涵分析
        3.3.1 绿色生产力的内涵与拓展
        3.3.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内涵
    3.4 价值链视角融合中药供应链分析的理论框架
        3.4.1 价值链视角分析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可行性
        3.4.2 价值链视角分析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问题的原则
        3.4.3 价值链视角分析中药供应链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发展现状研究
    4.1 中药绿色供应链发展的现实基础
        4.1.1 中药在医药产业中的构成及比较优势
        4.1.2 粗放型经济模式对环境的影响
    4.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分析方法现存问题及困境
        4.2.1 中药供应链运行模式
        4.2.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调控的手段:物质流分析
        4.2.3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分析的困境
    4.3 中药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的融合分析
        4.3.1 融合基础:中药资源的“二项”属性
        4.3.2 融合过程:中药供应链物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循环
第五章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测算框架与实证研究
    5.1 相关概念
        5.1.1 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VSM)
        5.1.2 绿色价值流图析技术
    5.2 研究方法和框架设计
        5.2.1 中药供应链绿色价值流图
        5.2.2 绿色生产力指数
    5.3 实证研究:黄芪口服液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测算研究
        5.3.1 黄芪
        5.3.2 黄芪口服液
        5.3.3 黄芪口服液供应链环境指数计算
        5.3.4 黄芪口服液供应链经济指数计算
        5.3.5 黄芪口服液CPI计算
    5.4 绿色生产力绩效指数的应用
第六章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管理策略与实现机制研究
    6.1 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
        6.1.1 三个基本前提
        6.1.2 供应链管理策略
    6.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策略分析
        6.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6.2.2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6.2.3 提升策略权重计算
        6.2.4 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策略
    6.3 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实现机制
        6.3.1 政策保障
        6.3.2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
        6.3.3 公众参与机制保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药价值链的价值延伸与创造
    7.1 废弃物资源化——中药资源产业价值创造过程
        7.1.1 中药价值链的价值延伸
        7.1.2 中药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
    7.2 废弃物资源化在黄芪口服液供应链中的应用探索
        7.2.1 废弃物产生及其可利用物质
        7.2.2 固体废弃物利用途径及其产业化方式
    7.3 不同改进策略下黄芪口服液绿色生产力提升实践
        7.3.1 黄芪口服液供应链提升绿色生产力策略
        7.3.2 改进策略下绿色生产力绩效CPI计算
        7.3.3 以中药饮片企业为中心提升绿色生产力水平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7)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背景
    2 研究的意义
        2.1 丰富理论体系
        2.2 实际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4 创新点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产业链
    2 价值链
    3 产业价值链
    4 中药产业
        4.1 中药产业
        4.2 研究现状
    5 互联网思维
    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东中药产业现状调查
    1 中药材种植(上游产业)
    2 中药饮片加工与中成药生产(中游产业)
    3 中药材专业市场与商业流通(下游产业)
        3.1 中药材专业市场
        3.2 商业流通
    4 科技创新(中药知识产业)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用SWOT模型对山东中药产业进行分析
    1 山东中药产业的优势(S)
        1.1 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
        1.2 中药工业企业部分形成行业龙头
        1.3 科研创新强,成果显着
        1.4 中药产业链基本形成
    2 山东中药产业的劣势(W)
        2.1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
        2.2 中下游行业集中度不高
        2.3 产业链各环节关联协同度不高
        2.4 产业协同创新性不强
    3 山东中药产业的机会(O)
        3.1 产业政策支持
        3.2 国内消费需求与健康理念的变化
        3.3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变化
    4 山东中药产业的威胁(T)
        4.1 国际天然药物对中药的威胁
        4.2 其他省份的发展对山东中药产业的威胁
        4.3 其他产业对中药产业的跨界冲击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
    1 重新定义中药产业
    2 上游产业与下游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通
    3 中游产业进行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3.1 做全产业链生态型的中药工业企业的特征与发展逻辑
        3.2 做专科领域尖刀产品或产品群的中药工业企业的特征
    4 下游商业流通环节进行并购整合,创造附加值,解决产业痛点
    5 中药知识产业进行产业联盟,协同打造创新系统
        5.1 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的中药研发产业化平台
        5.2 围绕着中药材与中成药技术大项目进行资源整合与价值协同
        5.3 规划中药研发升级的路径
        5.4 推动中药产业研究与管理实践
    6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研究
        1.3.4 研究评述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3.5.2 专业对接指数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5.4 治理工具
        4.5.5 治理能力涵养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1 研究方法设计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5.3.1 研究方法设计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5.4.4 治理思路
        5.4.5 治理工具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价值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中医及中医学
        (二) 中药及中药学
        (三) 中医药及中医药事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内外研究概况
        (二) 简要评析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一) 研究内容
        (二) 基本框架
    六、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近代中医药的历史命运
    第一节 中医药的历史作用及特点
        一、中医药具有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中医药长期以来对保障中国人生命健康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中医药具有便、简、验、廉的特点
    第二节 西学东渐与近代否定中医药的思潮
        一、西医的传入与近代否定中医药思潮的出现
        二、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否定中医药思潮的发展
        三、近代否定中医药思潮的认识根源
    第三节 近代维护中医药的抗争
        一、民国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及中医界的抗争
        二、废止中医案及中医药界的抗争
    第三节 近代中医药事业的两种发展趋向及启示
        一、废除还是发展:近代中医药事业的两种发展趋向
        二、民族自卑与文化自卑: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根源
        三、近代中医药历史命运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动因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命健康的责任担当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要求重视人民的生命健康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医疗卫生国情的认识
        一、近代中国疾病多发
        二、西医少,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
        三、发展中医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
        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提倡与应用
    第一节 “中西两法治疗”的实践
    第二节 “中西医合作”及“中医科学化”方针的形成
        一、根据地建设和社会改造
        二、边区的中西医矛盾和分歧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
        四、“中西医合作”及“中医科学化”方针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中医药事业的初步发展
        一、提倡和鼓励使用中医药的最初规定
        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的初步探索
        三、中医药学术研究团体的建立
        四、中药研究的初步开展
    第四节 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与评价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特点
        二、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义
        三、对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保护与改造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确立及其内涵
        一、“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确立
        二、“团结中西医”方针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认识分歧及政策调整
        一、“封建医”还是“伟大宝库”——对中医药认识的分歧
        二、从中医学习西医到西医学习中医—对中医药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中医药方针政策的贯彻及中医药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过渡时期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起步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药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四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与评价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特点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义
        三、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扶持与推广
    第一节 中医药事业的恢复和调整
        一、恢复党的中医药政策
        二、设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三、整顿中医医院及教科研工作
    第二节 “中西医并重”方针的确立及其内涵
        一、依靠三支力量,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形成
        二、“中西医并重”方针的确立
        三、“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内涵
    第三节 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中医药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二、农村中医药卫生服务的发展
        三、中医药立法持续推进
        四、中医药在医疗改革中的特色优势得到发挥
        五、中医药教育及人才培养进一步发展
        六、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药产业广泛发展
        七、中医药文化受到重视
        八、中医药国际化深入发展
    第四节 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认识与评价
        一、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特点
        二、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义
        三、对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义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意义
        一、根本改变了近代中医药的历史命运
        二、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了路径选择
        三、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载体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经验
        一、客观看待中医药的价值和作用
        二、保护和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西医学习中医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教训
        一、不能将中西医学术问题政治化
        二、不能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发展中医药事业
        三、不能用西医思维发展中医药事业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启示
        一、创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按照中医药自身规律发展中医药事业
        三、从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认识中医药
结束语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思考
    一、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中西医关系
    三、推动形成中医药法律体系
    四、做好中医药宣传,形成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推进中医药国际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药行业要在调整中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药企业业绩影响研究 ——基于COVID-19的双案例分析[D]. 吕玉娇. 山西大学, 2021(01)
  • [2]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石浩. 兰州大学, 2021(12)
  • [3]哈佛分析框架在JH制药企业的应用研究[D]. 李思琪.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4]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D]. 苏冬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药资源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融合创新研究[D]. 朱玉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新结构经济学的应用研究进展:工具与案例[J]. 付才辉.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8(01)
  • [7]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李金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2017年度中国直销行业业绩报告[J].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世界直销(中国)研究中心直销百科网.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2018(02)
  • [9]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 [10]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研究[D]. 胡永干.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中医药产业应在调整中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