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高原耕耘:云南农村信用社发展纪实

红土高原耕耘:云南农村信用社发展纪实

一、耕耘在红土高原——云南农村信用社发展纪实(论文文献综述)

陆海发[1](2012)在《云南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治理研究》文中指出苗族群众的自发迁移现象由来已久。在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苗族是迁徙最为频繁的民族之一,其足迹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甚至已经跨出国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历史发展到今天,苗族自发迁移的步伐并未停止。自国家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在K县仍旧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苗族群众纷纷迁入,且已渐成规模,形成了多个苗族自发移民聚居村落。这些苗族群众的自发迁移现象与普通的人口迁移活动有显着的不同,苗族是山地民族,其迁移不仅有着特定的地域特点,也具有同族相聚的族群特性。不仅如此,苗族自发移民之所以迁入K县的荒山与森林之中,除了受到个体经济理性、公地管理悲剧等因素的影响外,更是其传统游耕式刀耕火种生产方式的一种延续。苗族自发迁入K县后,获得了一定的生存资料,改善了原有的生活。但是,他们相对于K县本地原住居民而言,不过是外来户,身份差异使他们很难为K县社会所接纳。这不仅表现在他们贫困的经济生活上,其在民主权利行使、公共服务分享等方面都无法获得基本的保障,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深究起来,苗族自发移民会之所以陷入社会边缘,这与其自身文化调适的滞后性有关,但更与社会排斥的作用密不可分——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乃至人们形成的价值观念都促使苗族自发移民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可令人惊奇的是,这种边缘化的处境并没有阻止苗族群众自发迁移的步伐,直至今天,他们很多仍还在延续这种漂泊的生存形态。对于K县来说,苗族群众的自发迁入虽然增补了其区域发展所需的部分劳动力,但他们的到来也引发了很多环境治理与社会管理的问题,成为地方社会难以下咽的“苦果”。因为苗族自发移民的不断迁入,一些森林资源、山地植被等遭遇严重的破坏甚至衰竭,由此导致K县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加之由苗族自发移民引发的人口膨胀问题、治安问题、利益冲突事情、社会安全隐患等社会问题不断加剧,对K县社会管理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可是,这样的结果也并非苗族自发移民主观所愿,乃是其生存方式高度依赖森林与土地,而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生态破坏就成为必然;且其对社会管理的冲击也主要是苗族自发移民与原住民生存空间竞争失序所导致的,并非苗族自发移民无端生事的结果。随着苗族自发移民规模的扩大,其边缘化的地位以及引发的突出问题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组织和个体都参与到问题的治理实践之中,并发挥了自己的作用。K县政府不仅时刻关注苗族自发移民问题的动向与走势,在制度弹性空间范围内为其提供了很多急需的公共服务,也正着力采取新的措施,希望从更深层次满足苗族自发移民的利益诉求;非政府组织不仅对苗族自发移民的生存状态密切关注,也在其适龄儿童教育、基本生活设施改进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苗族精英也参与其中,不但适时掌握其动态发展形势,也通过他们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不仅为苗族自发移民解决了很多现实的难题,也为其在政府、原住民、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间搭建了一个沟通平台,使苗族自发移民的诉求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回应与满足;苗族自发移民自组织基于基本秩序的需要而建立,在村寨社会中发挥了秩序供给、基本公共设施建设等作用。可以说,正是因为多元主体的积极行动才使得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并没有引起重大的社会后果,其贡献是十分巨大的。遗憾的是,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实践并没有解决很多根本的问题——主要是苗族自发移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其形成的治理网络也呈现出“碎片化”的形态,无法形成合力。可以说,这样的治理从结构与结果来看都没有达成治理的目标。之所以会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治理的实践没有获得制度的合法性支持。而制度的形成又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与价值基础,这也由此引发了我们对苗族自发移民问题治理的改善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治理涉及到一个十分根本的价值问题,即如何看待苗族自发迁移现象。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来看,苗族自发迁移是其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游耕文明的延续,而这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又是相矛盾的。最根本的表现在其自发迁移需要宽松的资源环境与松散的管理,而国家的现代化则会促使资源更加集中、产权更加清晰、管理更为规范。因此,治理的价值基础事实上成了如何在国家治理的框架下促进其包容性增长的问题,即如何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苗族自发移民的生存保障与发展需求。这不仅涉及到国家的一体化与包容性的关系问题,也与国家治理包容性增长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为了从更大程度上消弭国家的现代化与苗族自发移民的利益保障之间的矛盾与鸿沟,我们不仅需要在基本的价值层面取得共识,尤其是苗族自发移民的公民权保障问题,也需要在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包括户籍制度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制度、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等方面。同时,在治理机制上,我们也应该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使得治理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撑与力量聚合。可以想见,苗族自发移民问题治理的改善并非一蹴而就,问题的最终解决必然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周期,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续的行动。同时,我们发现,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很多少数民族都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一些与此相伴生的民族性社会问题也会随之而生。其实,苗族自发移民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现代化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典型的民族性社会问题,对其治理的分析和讨论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部分社会问题的民族性,也能为我们深入研究民族性社会问题的治理打开一扇窗户,希望远见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们能够通过这扇窗户看得更远。

阳晓霞[2](2010)在《彩云之南 信合飘香——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梁希勇积极推进改革纪实》文中研究说明自古昆明就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之说,气候怡人,清香缭绕。如今,云南信合的金融服务触角逐渐伸入到大西南深处的寻常百姓家,亦如这四季不败的城花,香气飘洒在红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2005年3月28日,梁希勇作为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第一任党委书记、理事长,走马上任,肩负起引领一方信合

金华[3](2004)在《耕耘在红土高原——云南农村信用社发展纪实》文中研究指明 云南边疆是典型的农业省份,因山地占耕地面积的97.2%,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劳动生产力相对落后,注定了农村信用社发展道路的艰辛。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自1996年底,云南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隶属关系后的7年间,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民心工程”、

李德伏,赵永贵,张克明[4](1995)在《在红土高原崛起的农村信用社——对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情况采访纪实》文中研究表明 去年12月下旬,我们专程从首都北京飞往位于祖国边陲的昆明市,对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专题采访。 云南省拥有17个地市州,127个县,3800万人口,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94%是山区,6%是平坝(平原)、小盆地。土地为红色,最高海拔1840水,是全国着名的红土高原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而居住在云南省的就有26个。 云南气候温暖,尤如当地人所说的顺口溜:“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农业经济以烟叶、橡胶等五大作物为支柱。

二、耕耘在红土高原——云南农村信用社发展纪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耕耘在红土高原——云南农村信用社发展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现实关怀
        二、理论背景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概念、框架、内容及方法
        一、基本概念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三节 调查区域的说明
        一、调查区域的界定
        二、调查区域概况及选择理由
第一章 K县苗族自发移民现象分析
    第一节 苗族自发迁移活动由来已久
    第二节 K县苗族自发移民的人口规模与分布
    第三节 K县苗族自发移民的典型特点
        一、山地移民
        二、聚族而居
    第四节 苗族自发迁入K县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理性的驱动
        二、苗族传统游耕文明的延续
        三、“公地管理的悲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K县苗族自发移民的境遇:一个边缘化群体
    第一节 苗族自发移民边缘化的突出表现
        一、经济生活的贫困
        二、民主权利的缺失
        三、享有公共服务的不足
    第二节 苗族自发移民边缘化的促成因素
        一、自身因素:文化调适的滞后性
        二、外部因素:社会排斥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苗族自发迁入K县引发的突出问题
    第一节 苗族自发移民对K县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主要表现
        二、成因分析
    第二节 苗族自发移民对K县社会管理的冲击
        一、主要问题
        二、问题的实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治理的实践
    第一节 K县政府的策略、贡献及瓶颈
        一、策略及其贡献
        二、治理中的“瓶颈”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领域及限度
        一、作用领域
        二、限度
    第三节 苗族精英的参与方式、效果及局限
        一、参与方式及其效果
        二、局限
    第四节 村社自组织的产生、功能及不足
        一、产生及其功能
        二、不足之处
    第五节 治理的整体绩效及障碍
        一、治理的整体绩效
        二、障碍因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治理的改善
    第一节 价值基础与价值导向
        一、一体化与包容性:认识论的讨论
        二、价值导向
    第二节 治理改善的制度基础
        一、户籍制度:排斥性身份的“解冻”
        二、公共财政制度:政策倾斜的必要保障
        三、绩效评估制度:治理改善的政府动力
    第三节 治理主体整合机制的构建:走向“合作共治”
        一、治理理论的启示
        二、合作机制的建构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耕耘在红土高原——云南农村信用社发展纪实(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治理研究[D]. 陆海发. 云南大学, 2012(10)
  • [2]彩云之南 信合飘香——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梁希勇积极推进改革纪实[J]. 阳晓霞. 中国金融家, 2010(11)
  • [3]耕耘在红土高原——云南农村信用社发展纪实[J]. 金华. 云南金融, 2004(01)
  • [4]在红土高原崛起的农村信用社——对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情况采访纪实[J]. 李德伏,赵永贵,张克明.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1995(04)

标签:;  ;  ;  ;  ;  

红土高原耕耘:云南农村信用社发展纪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