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光互联网架构技术研究

一种新型光互联网架构技术研究

一、一种新型光因特网体系结构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利平,王博[1](2014)在《一种新型全光因特网方案设计及性能仿真》文中认为在详细阐述全光因特网的系统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为平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MESH网络和自愈环网双重网络特性的全光因特网拓扑结构。系统误码性能和光谱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类似"蜘蛛网"状的全光因特网拓扑结构具有生存性高、误码率低以及易于故障定位等优点。

刘佳,官洪运[2](2007)在《基于GMPLS的新型光交换网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现有光交换网络的局限性,对MPLS及GMPLS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其构建新型光因特网的概念.同时根据GMPLS的特性,给出了构建光因特网的节点结构和协议体系的设计说明.并且强调了GMPLS协议栈的结构和软件实现流程,由此表明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研究结果为构建光因特网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夏兆阳,张宁[3](2006)在《光因特网混合网络结构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光因特网体系结构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模型网络结构,并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技术是可行的.

冯首强,纪越峰[4](2006)在《光因特网互联模型研究与演进》文中提出光因特网是能提供高带宽的下一代因特网,对其互联模型的研究是目前光因特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章分析了互联模型由重叠模型向对等模型演进的基本趋势,并在对比固有的3种互联模型———对等模型、重叠模型及增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演化模型———混合模型,这种模型能够支持对等模型与重叠模型的共存,文章对其实现的原理与机制进行了论述。

冯首强,纪越峰[5](2005)在《光因特网分层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重点讨论了光因特网分层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网络管理体系、各层之间的接口以及网管系统的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控制平面与管理平面之间功能交互的新思路。

张宁,纪越峰[6](2005)在《基于策略的光因特网管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网络中,基于IP应用的传输将占据优势地位。与此同时,波分复用设备已很成熟,能提供很大的网络容量(太比特网络传输),满足信息量不断增长的需要。文中描述了用于光因特网(IPoverWDM)的基于管理体系策略。目前,基于网络管理的策略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国际工程任务组一直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网络的IP管理提供一种方法。基于策略管理的目标就是应用集成管理系统,便于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管理应用之间的协作。

于洋[7](2005)在《IP/DWDM光因特网中基于蚂蚁算法的容错路由选择机制的研究与仿真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新型多媒体应用不断涌现,如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数字化图书馆、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等。由于因特网业务在全世界的爆炸性增长,对网络带宽造成了巨大的需求。波分复用技术在带宽上的优势使得IP/DWDM(IP over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lplexing)光因特网成为下一代互联网NG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路波长信道复用在一根光纤上,致使网络对部件失效更加敏感。在IP/DWDM光因特网中,一根光纤断裂可能会导致每秒太比特业务被中断。因此,如何提高整个网络的容错性是IP/DWDM光因特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容错路由选择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重点研究单一链路故障情况下的预防式容错路由选择机制。为了解决IP/DWDM光因特网中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容错路由选择问题,本文选用了蚂蚁算法进行求解。针对单播容错路由选择,以最小化孤儿数目为目标,将蚂蚁分为两类,分别为动态到达的光路连接请求建立链路分离的主光路和备份光路,同时,考虑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减少阻塞率,采用主从复用技术。为了跳出局部最优解,引入了遗传算法中的交叉操作。针对组播容错路由选择,以最小化组播树链路故障率为目标,分别建立了满足QoS的主树和备份树来达到容错的目的,当不能找到满足QoS的备份树时,通过与用户进行QoS协商加以解决。 对于设计的基于蚂蚁算法的容错路由选择机制,为了验证其正确性和可行性,在NS2仿真平台下对其进行了仿真实现。结果表明,设计的容错路由选择机制在单一链路故障的情况下是可行和有效的。

张宁,纪越峰[8](2004)在《一种新型光因特网体系结构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光因特网体系结构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模型网络结构 ,其典型特点为 :在光节点设备上采用一个信令转换机制 ,使其同时具有重叠模型和对等模型光节点的功能 ,实现一个核心光网络与不同模型网络的互连 ,并且管理平面能够对控制平面实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此技术是有效的 .

丁耿辉[9](2004)在《基于IP over DWDM技术的城域网络》文中指出介绍了IPoverDWDM城域光网络的技术特点、网络结构以及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IPoverDWDM技术必将成为全光因特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张宁,纪越峰[10](2004)在《高速宽带光网络中的GMPLS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宽带光网络是未来光网络的发展方向。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技术的出现,为高速宽带光网络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基于GMPLS技术,建立了新的高速宽带光因特网节点结构,分析和讨论了基于GMPLS的光因特网的控制平面的特征。研究结果为实现基于GMPLS的高速宽带光因特网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二、一种新型光因特网体系结构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型光因特网体系结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新型全光因特网方案设计及性能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全光因特网基本系统组成与逻辑结构
2 基于 MESH 和自愈环的全光因特网拓扑结构
3 系统性能分析
    3.1 系统眼图分析
    3.2 系统优势及问题分析
        3.2.1网络结构的明显优势
        3.2.2系统存在的问题
4 结束语

(4)光因特网互联模型研究与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光因特网体系结构及互联模型
    1.1 对等模型
    1.2 重叠模型
    1.3 增强模型
2 光因特网互联模型的演化——混合模型
3 结束语

(7)IP/DWDM光因特网中基于蚂蚁算法的容错路由选择机制的研究与仿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IP/DWDM光因特网简介
        1.1.1 IP/DWDM光因特网的发展过程
        1.1.2 IP/DWDM光因特网的基本组成器件
        1.1.3 IP/DWDM光因特网的分层结构
    1.2 IP/DWDM光因特网的容错性
        1.2.1 研究IP/DWDM光因特网容错性的必要性
        1.2.2 研究IP/DWDM光因特网容错性的目的
    1.3 课题来源
第二章 IP/DWDM光因特网中的容错路由选择机制
    2.1 IP/DWDM光因特网中的容错机制
        2.1.1 DWDM光层的容错机制
        2.1.2 IP/MPLS层的容错机制
        2.1.3 IP/MPLS层与DWDM光层联合的容错机制
    2.2 IP/DWDM光因特网中的QoS路由选择
        2.2.1 QoS路由选择
        2.2.1.1 单播QoS路由选择
        2.2.1.2 组播QoS路由选择
        2.2.2 路由选择与波长分配
        2.2.3 一体化路由
    2.3 IP/DWDM光因特网中的容错QoS路由选择机制
        2.3.1 IP/DWDM光因特网的主要故障类型
        2.3.2 容错路由选择机制的分类
        2.3.2.1 预防式策略
        2.3.2.2 反应式策略
        2.3.3 组播容错路由选择
第三章 IP/DWDM光因特网中的单播容错路由选择机制设计
    3.1 问题描述
    3.2 模型描述
        3.2.1 网络模型
        3.2.2 数学模型
    3.3 算法设计
        3.3.1 光路连接请求的描述
        3.3.2 蚂蚁的描述
        3.3.3 信息素的表达与更新
        3.3.4 蚂蚁转移到下一信道的概率
        3.3.5 解的表达
        3.3.6 主从光路好坏的评判
        3.3.7 适宜函数
        3.3.8 交叉运算
    3.4 算法步骤
第四章 IP/DWDM光因特网中的组播容错路由选择机制设计
    4.1 问题描述
    4.2 模型描述
        4.2.1 网络模型
        4.2.2 数学模型
    4.3 算法设计
        4.3.1 组播请求的描述
        4.3.2 组播蚂蚁的描述
        4.3.3 链路上信息素的表达与更新
        4.3.4 蚂蚁转移到下一链路的概率
        4.3.5 解的表达
        4.3.6 组播树好坏的评判
        4.3.7 组播树的适宜函数
    4.4 算法步骤
第五章 仿真实现与性能评价
    5.1 仿真环境
        5.1.1 NS2简介
        5.1.2 NS2体系结构
    5.2 容错路由选择算法的仿真实现
        5.2.1 单播容错路由选择算法的仿真实现
        5.2.2 组播容错路由选择算法的仿真实现
        5.2.3 仿真拓扑用例
        5.2.4 仿真运行用例
    5.3 性能评价
        5.3.1 单播容错路由机制的评价
        5.3.1.1 孤儿数的评价
        5.3.1.2 阻塞率的评价
        5.3.2 组播容错路由机制的评价
        5.3.2.1 组播树链路故障率的评价
        5.3.2.2 恢复时间的评价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一种新型光因特网体系结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光因特网体系结构特点
    ①重叠模型
    ②对等模型
3 一种新型混合模型 (Hybrid) 网络体系结构
    3.1 混合模型的提出
    3.2 实验研究
4 结论

(9)基于IP over DWDM技术的城域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域IP over DWDM光因特网技术
2 IP over DWDM城域网的网络结构
3 目前IP over DWDM在城域网中应用应解决的问题
    3.1 系统的价格问题
    3.2 关键器件的技术问题
    3.3 网络设计问题
    3.4 网络的管理问题
    3.5 设备的兼容性问题
4 结论

四、一种新型光因特网体系结构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新型全光因特网方案设计及性能仿真[J]. 李利平,王博. 光通信技术, 2014(01)
  • [2]基于GMPLS的新型光交换网技术[J]. 刘佳,官洪运.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 [3]光因特网混合网络结构技术研究[J]. 夏兆阳,张宁.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 [4]光因特网互联模型研究与演进[J]. 冯首强,纪越峰. 光通信研究, 2006(03)
  • [5]光因特网分层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冯首强,纪越峰. 光通信技术, 2005(04)
  • [6]基于策略的光因特网管理技术研究[J]. 张宁,纪越峰. 电信快报, 2005(03)
  • [7]IP/DWDM光因特网中基于蚂蚁算法的容错路由选择机制的研究与仿真实现[D]. 于洋. 东北大学, 2005(07)
  • [8]一种新型光因特网体系结构技术研究[J]. 张宁,纪越峰. 电子学报, 2004(S1)
  • [9]基于IP over DWDM技术的城域网络[J]. 丁耿辉. 广东通信技术, 2004(S1)
  • [10]高速宽带光网络中的GMPLS技术研究[J]. 张宁,纪越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标签:;  ;  ;  ;  ;  

一种新型光互联网架构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