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下岗再就业研究

女职工下岗再就业研究

一、关于女职工下岗与再就业问题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宝[1](2019)在《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演进及推进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指导下,将男女平等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国家最高政策的形式推动中国男女平等事业发展的一项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总政策。二十多年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从提出到确立,从一项政府承诺发展为一个不断完善并日益丰富的运行体系,在推动我国男女平等事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战略高度,对如何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要求。因此,系统地梳理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进程,探索进一步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的策略,既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体制机制”的题中之义。所以,本研究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研究,力争突破现有的研究局限,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策略建构相结合,从党和国家对男女平等认识的发展变化、妇女发展需求的变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及其体系的生成与建构及对男女平等突出问题的解决等多个层面展开。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和归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男女平等观、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男女平等观,从理论上廓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妇女问题”的社会属性、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妇女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变迁,揭示这些思想理论的核心构成、阶段性特征和新发展,以阐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探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男女平等的伟大实践,重点回顾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律政策等方式推动男女平等与国家发展进步共赢的重要举措,揭示党运用法律政策推动男女平等的延续和发展。第三部分从国内妇女发展状况、国际社会推动妇女发展的潮流及中国共产党对男女平等认识的拓展三个层面分析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时代背景,梳理1995年前后到2012年间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从提出到在国家政策、法律和党的执政纲领层面的确立,呈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由一项国家承诺发展为一个内含组织机构、规划纲要、法律政策、监测评估在内的国策运行体系的过程,并以此期间中国妇女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研究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男女平等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研究在新时代妇情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男女平等新思想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同作用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行体系在完善法律政策、健全相关机制、激发妇女主体潜力等方面的新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党和政府直面弱势妇女和农村妇女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难题,推动新时代中国男女平等事业不断走向深入。第五部分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行体系的内在局限及国策运行的外部环境来理解和认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面临的问题;然后,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探讨如何在完善法律政策、健全配套措施、增强机构建设、优化国策实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发展。总之,二十多年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男女平等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呈现出中国共产党正视不同时期中国男女平等的现实情况和妇女发展的现实需求,推动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取得突破性成就;呈现出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男女平等事业逐渐走向深入的历史图景。但是,面向新时代背景下“三个平等”的新观点给中国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正面临着内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环境的不完善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对此,党和政府应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的方式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男女两性平等发展、妇女自身全面发展。

刘继媛[2](2010)在《关于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青山区再就业工作为例》文中认为我国自1992年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调整和转轨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伴随着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大量城镇人口加入到失业大军之中已成必然。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和失业问题面临三重压力:首先,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出现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我国城镇失业人口骤然上升,城镇实际失业率远超过城镇登记失业率。其次,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民经济观念的进步,使得传统城乡二元体制逐渐被打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日益膨胀,大量农民涌入城镇,向非农产业和领域转移,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之中,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就成为影响城镇就业形势和城镇安定的一支庞大而不可忽视的群体。第三,我国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的开放性和一体化对我国的就业总量、结构、方式、体制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流动性使得大量高技能人才涌入我国各行各业,并对我国低素质劳动力形成很大程度的挤压,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已经具有成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高失业率特征,但不同之处在于,我国的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不够先进和完善。由于劳动力供给能力太大,实际失业保障覆盖率相当低下,福利水平还十分低下,失业者承受的压力很大。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就业和帮扶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减免、再就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为了控制失业问题的进一步发展,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提出,今年城镇要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4.6%以内。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解决就业问题对保障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提出“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对就业问题安排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支持,如“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投入社会保障中”,“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将全国130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等。本文拟通过对全国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研究分析,结合青山区城镇就业情况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实际,试图寻找一条适合青山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呈现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并对失业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在以上对全国再就业形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青山区实际状况和就业形势,对其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进行梳理和论述,并借鉴国外再就业经验,提出解决青山区城镇失业人口再就业困境、促进青山区城镇失业人口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项卫星,柳阳[3](2007)在《城市贫困女性权益缺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文中指出以国企下岗女工为主体,结合多方面的数据资料以及我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从劳动力市场、社会网络、社会保障三个方面考察这一群体的权益缺失,并进一步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述这些权益的缺失是如何导致她们最终陷入贫困的。对城市贫困女性的忽视会导致对我国家庭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危害,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

李飞跃[4](2007)在《职业变动中失业女工的社会支持与回应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传统的就业制度被打破,大量的国有企业富余人员从工作岗位被释放下来,形成了大批的失业人员。在这些由于结构性、制度性失业引发的失业人员中,女性失业人员占了很大比重。她们的生活和职业变动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并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立足于“失业”这一职业变动事件,对社会转型时期处于职业变动中的失业女工的社会支持及其回应进行了研究。围绕研究主题,本文分析了失业女工在职业变动过程中得到的社会支持状况,探究了社会支持现状存在的原因及其对失业女工职业变动的影响;分析了失业女工在职业变动中的回应状况,特别是深层揭示了失业女工在再就业回应中所遭遇的社会排斥。通过研究发现,失业女工在职业变动中得到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与正式社会支持的总量都较少且质量不高;职业变动中失业女工通过各种途径谋求再就业的效果不理想,且在整个职业变动过程中受到社会排斥的现象非常严重。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提出了扶助失业女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改善失业女工回应环境,提升失业女工积极回应力度的对策思考,期望多方努力,有效解决失业女工的职业变动问题,促进失业女工在职业发展路径上健康成长。本文的新意在于试图从社会性别视角来分析女工在职业变动中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弥补了以往的多对失业职工这一大群体的研究而忽视其中的性别差异的不足,并以失业女工的回应为变量,强调了失业女工自身的“力量”;同时,鉴于国内外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之不足,本文立足于郑州本土研究,试图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学理支持。

刘亚聪[5](2005)在《下岗女工再就业的社会性别分析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S市L区的调查为个案》文中认为世纪交替之际,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再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在这一问题中,下岗女工再就业难尤其成为问题的焦点。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经济体制转轨也进入了攻坚阶段,与此相适应,一系列企业的用工制度及劳动人事制度的新政策相继出台,一大批缺乏竞争力的职工面临下岗。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s 市进行实地调查、访谈,在此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国企改革深入的背景下老工业基地女工下岗再就业的现状。笔者发现,从老工业基地再就业的总体情况看,s市下岗女工再就业率高于男性。而在女工下岗再就业过程中,虽然女性再就业率高于男性,但从对其再就业所从事的职业结构分析情况看,笔者发现下岗女工的再就业存在着职业地位低、竞争力不强等特点。这是妇女地位低、再就业过程中存在性别差异的集中体现。此项研究对人们了解老工业基地女工下岗再就业的现状,分析影响女性再就业的诸项复杂因素,同时对制定老工业基地女性下岗再就业的对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苏春艳[6](2005)在《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 ——转型期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过程研究》文中指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社会转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国社会由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转变,国有企业的改革进一步深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失业的社会现象。他们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下岗失业职工的群体中,女工的比例占半数以上,她们的再就业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 本文试图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转型期的劳动力市场问题,具体研究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过程。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在转型期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及创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揭示劳动力市场对下岗失业女工的社会排斥。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研究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以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社会网络在下岗失业女工职业获得中的作用,拓展网络分析研究的新视野。 全文按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共分成九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章是导言,主要阐述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描述本文研究对象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研究综述。主要包括国外学者关于职业地位获得理论及有关求职与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国内学者有关职业流动与职业地位获得的研究、国内有关职工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研究及简短的文献评述。 第三章是本文的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主要概念的界定、本研究的理论视角、调查方案与调查过程、资料收集的方法与本文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是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主要介绍西方社会网络理论和“关系”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在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两者的相同点与区别,为以后的专题调查研究和分析做一些必要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第五章是专题调查。主要分析下岗失业女工的基本状况、再就业途径的选择及影响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途径选择的因素、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情况。 第六章是专题调查。以个案的形式分析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过程及社会关系

张淼[7](2004)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法律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剧烈,城镇人口失业率呈显着增加趋势。下岗、失业、再就业不仅成为我国首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全局性、长期性与战略性的理论问题。它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经济的增长,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如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我国现有劳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宪法赋予的劳动权,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使得企业职工的下岗法治化,并运用法律手段推进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程。全文的中心议题就是: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应当享有包括再就业权利在内的作为劳动者所应具有的权利,国家应当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权,通过完备的法律规范给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和再就业的机会。我国有关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在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有的促进就业的法律规定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在分析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大量详实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并就我国再就业的法律对策作出了深入的探究。首先,作者结合我国下岗失业的现实状况,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下岗失业的原因,指出其主要原因就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其次,由于过重的就业压力和过高的失业率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风险与危机,进而论证了解决失业与再就业的重大现实意义;第三,阐明了促进就业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为保障充分就业,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提供就业培训,加强就业管理和服务;第四,作者在对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就业法律措施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就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对我国搞好再就业工作的启发,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当务之急是构建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法律体系,以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为再就业立法目标模式。其法律体系应当由就业促进法、就业安定法、社会保障法等法<WP=5>律构成。同时,扩大劳务输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此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再就业工作。

蔡玉敏[8](2003)在《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 ——转型期城镇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制度转型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镇下岗职工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城镇女性职工在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与男性相比,下岗女工在城镇下岗职工总体中占多数比例,在再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困难。 城镇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政府及其决策部门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意义的解决方案。但是,政府及其决策部门的着眼点在于提高妇女就业率,对于妇女的就业途径和就业质量关注不够。社会调查表明:男女两性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因此,我们在关注妇女就业率的同时,更要研究妇女的就业途径和就业质量。 本文结合社会学和经济学两个视角,借鉴职业地位获得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转型期城镇下岗女工的再就业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城镇下岗女工可以运用的求职途径及其有效性问题,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不规范管理以及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等结构性因素,是影响下岗女工有效运用制度化途径再就业的主要因素,并依此提出了促进城镇下岗女工再就业的若干对策。

刘笑燕[9](2001)在《论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文中研究说明职工下岗尤其是女职工下岗是目前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下岗女职工与下岗总体人员比较 ,有共性的因素 ,也有其特殊性的因素。能否切实有效地解决下岗、失业女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对于维护社会稳定 ,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下岗女工情况分析 ,指出她们下岗失业的原因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就业的途径。

王毅平[10](1999)在《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下岗女工已成为下岗职工的主体。这主要是由于劳动资源总量过剩、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科技进步等宏观因素造成的。就微观原因来看,有生理因素、个人文化素质因素,更有再就业观念方面的因素。此外,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体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政府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监督不到位等。为解决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1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2 .加快培育劳动力市场;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产业;4 .加强女性劳动力资本投入;5 .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就业观念

二、关于女职工下岗与再就业问题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女职工下岗与再就业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演进及推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和目标
        (一)国内关于男女平等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研究
        (三)国外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男女平等观
        (一)私有制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二)无产阶级解放道路是妇女解放的根本道路
        (三)妇女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
    二、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
        (一)“四权”是中国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总根源
        (二)在革命斗争中求解放,在参与生产中求平等
        (三)劳动妇女是争取男女平等的主体力量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领导人的男女平等观
        (一)邓小平男女平等观
        (二)江泽民男女平等观
        (三)胡锦涛男女平等观
        (四)习近平男女平等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孕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推进男女平等的初步探索
        (一)动员妇女参政议政,争取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二)打破封建土地制度,争取男女经济权利平等
        (三)实行婚姻制度改革,争取妇女婚姻自由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推进男女平等的全面探索
        (一)男女平等成为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二)颁布《婚姻法》构建新型婚姻家庭关系
        (三)保障妇女参加普选和民主建政
        (四)强调同工同酬与保护妇女劳动权益
    三、改革开放初期党推进男女平等的全新探索
        (一)修改《婚姻法》,应对新时期婚姻新问题
        (二)直面妇女参政低谷,切实维护妇女参政权利
        (三)促进妇女公平就业,深化妇女劳动权益保障
        (四)出台《妇女权益保障法》,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及逐步完善
    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和确立
        (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
        (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
    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行体系的建构
        (一)明确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组织体系
        (二)制定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纲要规划体系
        (三)构筑保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执行的法律政策体系
        (四)建立科学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监测评估体系
    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妇女发展的初步推进
        (一)多措并举保障妇女就业创业
        (二)齐抓共管积极推动妇女参政
        (三)多部门联合共促妇女成长成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发展
    一、新时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的新机遇
        (一)新时代妇女发展的新样态
        (二)习近平男女平等的新思想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
    二、新时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行体系的新进展
        (一)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政策体系的突破性成果
        (二)妇女发展纲要规划凸显妇女的主体地位
        (三)法律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的探索和建立
    三、新时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妇女发展问题的新突破
        (一)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二)助力贫困妇女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三)促进农村妇女平等参与村民自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时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妇女发展问题凸显
        (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度亟需加强
    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展受阻的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对男女平等的重视程度有限
        (二)相关机构的权威性与协调性不足
        (三)性别平等文化环境尚未形成
    三、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一)完善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政策
        (二)健全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配套措施
        (三)增强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机构建设
        (四)营造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文化环境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关于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青山区再就业工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本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我国城镇失业与再就业的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城镇失业率逐年上升
        二、国企下岗裁员呈下降趋势
        三、城镇新增劳动力增幅明显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不断增大
        五、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第二节 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的结构分析
        一、年龄结构分析
        二、性别结构分析
        三、学历结构分析
        四、群体结构分析
    第三节 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二、政府再就业工作的分析
第二章 国外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国外促进再就业的措施
        一、美国的就业政策
        二、俄罗斯的就业政策
        三、韩国的就业政策
    第二节 国外再就业政策对我国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启示
        一、稳定现有在职员工的数量,增加就业与失业的缓冲带
        二、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三、根据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
第三章 青山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青山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现状分析
        一、青山区失业现状分析
        二、青山区就业现状分析
        三、青山区就业政策分析
    第二节 青山区解决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对策研究
        一、统揽全局,实现城镇人口就业工作的转变
        二、积极出台向第三产业倾斜的发展政策,拓宽就业渠道
        三、完善劳动力市场改革,积极改善就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四、将鼓励增加就业作为基本目标,统筹安排税收减免政策体系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政策出台提供配套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城市贫困女性权益缺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市贫困女性权益缺失的表现
    1.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权益缺失
        (1) 下岗过程中的权益缺失
        (2) 再就业过程中的权益缺失
    2.女性在社会网络中的权益缺失
    3.女性在社会保障中的权益缺失
二、权益缺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1.调动制度偏见导致的女性劳动权益缺失
    2.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非正规制度限制女性扩大社会网络
    3.制度的某些特性导致的女性社会保障权益的缺失
        (1) 制度制定的路径依赖导致女性在单位保障中的权益缺失
        (2) 制度运作的失控性导致女性在社会保障中的权益缺失
三、对策与建议
    1.大力促进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 提高人力资本
    2.加强对自主创业者的政策支持, 扩大社会网络
    3.针对相关制度特性落实和创新制度, 增强女性保障权益
        (1) 结合现实问题, 合理创新制度
        (2) 落实为保护女性权益而制定的各项制度

(4)职业变动中失业女工的社会支持与回应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职业变动中失业女工社会支持与回应的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3.1 职业变动研究
        1.3.2 社会支持理论研究
        1.3.3 失业人员的回应研究
        1.3.4 国内关于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内容结构
        1.5.1 基本思路
        1.5.2 内容结构
    1.6 研究创新点
2 职业变动中失业女工的社会支持
    2.1 样本的基本情况及其职业变动的原因
        2.1.1 样本的基本情况
        2.1.2 失业女工职业变动的原因
    2.2 职业变动中失业女工的社会支持
        2.2.1 非正式社会支持
        2.2.2 正式社会支持
3 职业变动中失业女工的回应
    3.1 回应中的自我把握:失业女工的认知评估与求职行为
        3.1.1 认知评估
        3.1.2 求职行为
    3.2 回应中的障碍分析:失业女工在职业变动中所遭遇的社会排斥
        3.2.1 社会排斥理论
        3.2.2 职业变动中所遭遇的劳动力市场排斥
        3.2.3 职业变动中遭遇社会排斥的原因
4 结论与思考
    4.1 结论
    4.2 思考
        4.2.1 巩固和发展对失业女工的社会支持
        4.2.2 提升失业女工自身的回应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件
后记

(5)下岗女工再就业的社会性别分析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S市L区的调查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文献考察
    (三) 资料来源、研究方法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女性职工下岗及再就业的一般状况
    (一) 女工下岗及再就业的现状
    (二) 下岗女工再就业性别比较
三、分析与讨论
    (一) 对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的几点认识
    (二) 几点对策
    (三)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导师及作者简介

(6)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 ——转型期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下岗失业女工社会地位的边缘化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关于职业地位获得理论
    第二节 国外关于求职与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国内学者关于求职、职业流动与职业地位获得的研究
    第四节 国内关于职工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研究
    第五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理论框架及理论假设
    第二节 研究地点的选择及其代表性
    第三节 调查过程、资料收集以及研究方法
第四章 社会网络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
    第一节 西方社会网络理论
    第二节 本土化的社会网络理论
第五章 再就业途径的选择及再就业状况
    第一节 下岗失业女工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途径的选择
    第三节 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状况
第六章 再就业中社会网络资源的动员
    第一节 转型期劳动力市场的社会网络嵌入性
    第二节 再就业中社会关系网络的分类
    第三节 社会网络与再就业:个案分析
第七章 社会网络与下岗失业女工再创业
    第一节 个案访谈:社会网络与创业过程
    第二节 个案评析:社会网络的运作及功效
    第三节 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网络的维持与再生产
第八章 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过程的社会排斥
    第一节 社会排斥理论追溯
    第二节 再就业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排斥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缺失造成的社会排斥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讨论
    三、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下岗失业女工访谈问题大纲
附录 (二):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着
致谢

(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法律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引 言
1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概述
    1.1 职工下岗与再就业工程
        1.1.1 职工下岗失业的法律界定
        1.1.2 再就业工程的提出
        1.1.3 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状况
        1.1.4 职工下岗失业的原因分析
    1.2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性
        1.2.1 下岗失业的负效应
        1.2.2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对劳动者就业权的维护
    1.3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现有对策的回顾与检讨
        1.3.1 回顾一:政策手段为主
        1.3.2 回顾二: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
        1.3.3 检讨一:把就业问题“行政化”、“简单化”
        1.3.4 检讨二:法律手段缺失
        1.3.5 检讨三:社会保障无法可依,保障程度低
    1.4 小结
2 下岗失业人员的权利与政府的职责
    2.1 下岗失业人员的权利
        2.1.1 劳动权
        2.1.2 社会保险权
        2.1.3 职业培训权
    2.2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政府的职责
        2.2.1 政府职责的定位
        2.2.2 政府职责的法律分析
        2.2.3 政府职责的构成
    2.3 小结
3 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
    3.1 西方国家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概况
        3.1.1 将劳动就业权写进宪法
        3.1.2 制定法律为促进就业提供保障
        3.1.3 通过立法保护就业权利
    3.2 西方国家依法促进就业的经验与做法
        3.2.1 制定专项法律消除就业歧视,治理特殊群体失业
        3.2.2 制定法律促进劳动力资源开发
        3.2.3 制定法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创造就业机会
        3.2.4 修改失业保险法变被动失业救济为积极就业激励
    3.3 西方国家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3.1 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以法律手段为最终保障
        3.3.2 解决就业问题必须有一整套法律予以保障
        3.3.3 依法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多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3.4 小结
4 再就业法律对策一:构建再就业法律体系
    4.1 法律手段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终保障
    4.2 法律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
    4.3 法律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目标
    4.4 促进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法律体系
        4.4.1 以《就业促进法》促进就业
        4.4.2 以《就业安定法》保证就业的稳定性
        4.4.3 以《社会保障法》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保障
    4.5 小结
5 再就业法律对策二:依法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5.1 依法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5.1.1 依法规范国内劳务输出
        5.1.2 依法规范和促进国际劳务输出
    5.2 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法》促进再就业
        5.2.1 中小企业促进再就业的优势与作用
        5.2.2 依法创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
    5.3 小结
结 论
注 释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 ——转型期城镇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基本概念界定
    (二) 国外职业地位获得理论述评
    (三)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四) 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二、 城镇下岗女工的再就业途径及其效果
    (一) 下岗女工再就业的制度化途径及其效果
    (二) 下岗女工再就业的非制度化途径及其效果
三、 城镇下岗女工再就业的若干对策
    (一)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劳动力市场不合理分割现象
    (二) 加强管理非正规劳动市场,保障再就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 实施积极的反歧视政策,保障下岗女工的再就业权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论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下岗女工的情况分析
    第一, 从规模上看:
    第二, 从经济类型看:
    第三, 从行业分类看:
    第四, 从文化程度看:
    第五, 从年龄结构看:
二、我国女工下岗原因分析
三、我国下岗女工再就业的障碍
四、我国下岗女工再就业的主要途径

(10)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第二, 加速培育劳动力市场, 加快建立现代就业机制。
    第三,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特别是社区服务产业, 广开就业与再就业渠道。
    第四, 加强女性人力资本投入。
    第五, 加强宣传导向, 转变就业观念。

四、关于女职工下岗与再就业问题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演进及推进策略研究[D]. 张小宝.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2]关于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青山区再就业工作为例[D]. 刘继媛.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3)
  • [3]城市贫困女性权益缺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 项卫星,柳阳. 人口学刊, 2007(04)
  • [4]职业变动中失业女工的社会支持与回应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D]. 李飞跃. 郑州大学, 2007(04)
  • [5]下岗女工再就业的社会性别分析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S市L区的调查为个案[D]. 刘亚聪. 吉林大学, 2005(06)
  • [6]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 ——转型期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过程研究[D]. 苏春艳. 上海大学, 2005(07)
  • [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法律对策研究[D]. 张淼.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2)
  • [8]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 ——转型期城镇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研究[D]. 蔡玉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03(03)
  • [9]论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J]. 刘笑燕. 前沿, 2001(09)
  • [10]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探析[J]. 王毅平. 东岳论丛, 1999(05)

标签:;  ;  ;  ;  ;  

女职工下岗再就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