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与人的新进化

论科技与人的新进化

一、论科学技术与人的新进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国[1](2019)在《面向新时代的自然辩证法教学——基于新版“自然辩证概论”教学大纲的修订》文中指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自然观;人工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教学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是双重和互动的,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决定论和社会制约论,围绕科学技术进行社会建制,提供社会支撑,进行社会治理,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重点讲授习近平的自然和科学技术思想。

任鑫圆[2](2016)在《昆明市安宁传统工业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实践创新》文中研究说明自工业文明以来,原材料高消耗,污染物高排放的工业粗放模式在取得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坏,打破自然生态的平衡,生态环境恶化严重,自然系统逐渐退化,工业的发展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生态环境代价。伴随工业发展的是程度越来越深的生态受损。生态恶化程度日渐加深,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和谐日渐严重,外向粗放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因此人类急需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证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和谐共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已不符合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才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文明发展方式。在生态状况日渐严峻的大背景下,唯有对传统工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走一条生态化工业产业道路才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优化产业结构运用高新技术与清洁能源发展生态环保的生态化产业模式。安宁市是昆明市经济增长极,如今却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却由于现行的粗放外向型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而形成与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形式的极度不相符。但是安宁市的经济发展仍需以工业的发展作为经济支柱,因此安宁市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困境,急需进行生态文明转型以保证经济与自然和社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安宁市传统工业的生态文明转型不仅对安宁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昆明市乃至整个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都起到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安宁市传统工业发展现存问题及转型面临的困境,针对性的提出创新型转型路径,以最终实现安宁市传统工业的生态文明转型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走一条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包含生态文明内涵,以小环境代价为基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保共同兼顾的生态绿色工业发展路径,是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通过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

李树财[3](2015)在《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逻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科学逻辑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科学哲学和逻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分析中医科学性争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文章采用历史考察、理论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阐释中医科学性争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过程,系统展示中医科学“否定派”和“肯定派”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基本观点和基本结论,分析争论双方在科学逻辑上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反思近代以来中医科学性争论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科学性争论应采取的态度和应遵循的科学规则。文章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1章绪论。主要对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方法、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构、创新之处等。第2章中医科学性争论——近代中国科学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回顾中医科学性争论的历史,并按三个阶段即争论的缘起、争论的政治化和社会化进行梳理阐释,对争论的整体情况及逻辑进程做了一个系统的展示。第3章中医科学否定派的科学逻辑。通过对余云岫、方舟子、张功耀三位代表人物的主张和观点的梳理和阐述来展示中医科学否定派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内容包括三节:(1)余云岫:中医是不科学的“封建医”;(2)方舟子:中医不是科学,应废医验药;(3)张功耀:应该告别非科学的中医中药。第4章中医科学肯定派的科学逻辑。通过对恽铁樵、杨玉辉、毛嘉陵三位代表人物的观点和主张的梳理和阐述来展示中医科学肯定派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内容包括三节:(1)恽铁樵:西方科学不是唯一途径,东方医学自有立脚点;(2)杨玉辉:中医是具有独特完整体系的人体医学科学;(3)毛嘉陵:中医药是一种独特的东方科学。第5章对中医科学否定派和肯定派的科学逻辑分析。运用科学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阐释中医科学否定派和肯定派所表现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内容包括:(1)否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合理性;(2)否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不合理性;(3)肯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合理性;(4)肯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不合理性。第6章对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逻辑反思。梳理中医科学性争论本身存在的问题,并对争论中表现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正确进行中医科学性争论的方式方法及应遵守的科学规范,揭示学术争论应回归学术层面的主旨。内容包括:中医科学性争论所表现的倾向和问题、中医科学性争论应遵循的规范和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技术及文化向度。

金丽辉[4](2013)在《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结合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统筹发展,努力把握好、发展好科学技术和人文价值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人文价值的关系问题是当前科技哲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出发,分析不同层次关系所具有的不同性质,以尽可能的减少二者相对立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层面上,重新反思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弊端,重新审视自由和理性,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最终全面实现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因此,本文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而得出研究结论。第一部分是有关科学技术人文价值的概述。主要分析了科学技术人文价值相关的概念以及所具有的各种性质。第二部分回顾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实践探索中逐渐融合的历史发展过程。从萨顿的“科学史观”发展到斯诺的“两种文化”,以及从古代、中世纪、文艺时期到近现代四个时期科学技术与人文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第三部分,从探究科技人文价值的多元化入手,从正面来考量科学技术对于人文价值起到的积极作用,从物质、精神以及人本身进化这三个层面上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从对科技人文价值的缺失溯源问题中进入。为何没有实现科技人文价值在其根源上是由于西方科学观和文化观的盛行,二者各持己见。又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科学技术背离人文价值的严峻表现。第五部分从六个途径层层递进,分别论述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科技人文价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空间和条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李训仕[5](2013)在《人类进化与人类的新进化评析》文中认为对于人类进化出现的新图景,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人类新进化"概念。在论述人类进化的基础上,对几种不同的"人类的新进化"观点加以陈述和评析,试图提出一种统一的"人类的新进化"概念。即"人类的新进化"既不是单纯的生物进化,也不是单纯的社会文化进化,而是指人类生物进化与社会文化进化的协同进化。

张小莉[6](2011)在《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价值诉求,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尤其是新科技时代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严峻挑战,致使人的全面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因而,重新审视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出合乎人性的科技发展战略与道路,努力消解并有效防范科技负效应的影响,实现科学技术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健康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学者纷纷对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系统分析。关于科学技术观,学者们提出了科技悲观论、科技乐观论和马克思的辩证科技观。通过探讨,我们发现,无论是科技乐观论,还是科技悲观论,统属于科技决定论,其对科技的认识都存在偏颇,都将不可避免地使人类陷入自我毁灭的臼巢,唯有马克思的辩证科技观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科学技术理论及其优秀研究成果基础上所形成的系统科技观,其将会随着实践发展的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学者们还纷纷从价值规定、历史和现实以及内容规定等多个层面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多层次解读:从价值层面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一个理想目标;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从内容规定层面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实现人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共同发展。总之,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其将会随着实践发展日臻趋于丰富和完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积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又严重地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正反双重效应:科技进步在极大丰富人类物质世界的同时,又使人类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极大地丰富人类社会关系的同时,又使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冷漠;在极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同时,又造成了人在某种程度上的“非个性化”、“工具化”。同时,作为科技发展主体人的发展的不同程度又反过来影响着科技的发展,其中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有利地推动科技的产生和发展,而人的片面发展则会加速科技异化,其严重滞缓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宏观领域到微观领域、再到宇观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它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科学技术使人类对自身本质产生了质疑;科学技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科学技术对人的功能产生了二律背反;科学技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冲击等。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将是新科技时代人类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课题。面对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我们唯有勇敢地正视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理性地反思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全面关注人的发展的新向度、促进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的融合、促进科技创新生态化、建立健全新型科技评审机制、科技法制体系以及科技伦理规范等方面探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和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措施来积极地弱化乃至有效预防科技负效应的影响,才能实现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李波[7](2009)在《论科技进步之价值合理性》文中认为科技进步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已有许多专家进行过论述。价值关系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对客体属性的揭示和对主体需要的把握都需要科学技术的介入和参与。只有如实、正确地反映了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价值观才对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而这正是科学的功能。人有理性和非理性,人借助科学理性认识理性和非理性的地位和作用,尝试实现理性和非理性的融合。人需要不断完善自己,但完善自身的标准、尺度和准绳还有赖于科学加以确定和规范。人需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技为这种认识和改造提供方法和手段。科学真理为人认识自己在世界的真实位置并冷静地面对现实提供了根据,科技对世界图景的描画,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客观的、发展的、和谐的、联系的、统一的世界,有助于人类实现真正科技与人文并重、当代与后代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性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在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追求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由和完善是科学技术的终极目标。科技进步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性。现当代科学技术为社会创造的巨大财富,不仅让人类美好的生存理想变成惬意的生活现实,而且也同步实现着人类的精神期待,在物质文明中体现人类生命的价值,在科技福祉中提高人文追求的品位和境界,并或隐或显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发展及智能结构。回顾科技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科技的兴衰是人类文明的晴雨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与科技的进步基本一致的。科技进步到什么程度,人类文明就发展到什么程度。科技是人类自身、社会完善的最根本的表征,“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被看成是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是人类历史的最重要篇章和人的最重要主题。”一切价值观都要在科学的法庭上经受审判,都需要在科学面前为自己的生存辩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科学和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和符合价值合理性。

王睿[8](2008)在《论技术创新文化》文中研究说明技术创新文化是技术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并受到技术创新主体价值观的引导。但由于受研究视角的局限,理论界未能对技术创新文化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以致影响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有效开展。本文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对技术创新文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综合性的研究,论述了技术创新文化的本质与特征,明确提出技术创新文化是技术创新实践中所创造的创新产品以及制度规范,是技术创新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创新认知、观念等的总和,是创新主体内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并具有兼容并蓄的时空开放性、参差互现的主体协商性、影响深远的人文创造性、前所未有的技术功利性特征。文章详细讨论了技术创新文化的产生及进化过程,并从技术创新价值观与技术创新思维方式两个层面论证了的精神形态的技术创新文化,从技术创新制度和技术创新伦理的视野分析了制度形态的技术创新文化,从作为文化载体的创新产品与工艺流程和作为文化标识的创新品牌两个方面论述了器物形态的技术创新文化,阐述了我国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对技术创新文化的上述研究,可以克服已有研究存在的某些不足,推进关于技术创新过程本质研究的深化,对丰富和发展哲学文化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以及指导我国技术创新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白江[9](2008)在《现代科学技术呼唤人文关怀》文中研究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新突破和新成果,把人类带进了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积极地影响历史进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前所未有的扩大,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与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使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或服务于人类福祉的问题,就成为当代人类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们开始意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密切联系,二者均衡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重要保证。现代科学技术呼唤与人文关怀融合。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意味着一种精神对另一种精神的消解要实现这样的融合,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充分把握好影响二者融合的种种因素,从而才能在实践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为二者的顺利融合创造条件。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市场经济特征,决定了它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并且在党的十七大,胡锦涛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就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同时,我们也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我们必须既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又重视人文关怀,在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实现完美的结合,推动中国社会沿着健康的轨道步入新世纪。

孙秀云[10](2007)在《论科技时代人的发展困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科技时代人的发展困境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探索如何走出人的发展困境为基点,以探究科技异化与人的异化的缘由为主要内容,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及多维视角、多重层次的分析比较为方法,对当代人的发展困境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在阐述人的发展困境提出的背景的基础上,给出了人的发展困境的内涵,指出了人的发展困境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全面困境的精准表述。并阐述了当代人的发展困境的具体表征。其次,对当代人的发展困境的缘由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科技异化是导致当代人的发展困境的直接原因,并从多层面分析了科技异化的根源,看到科技异化既有必然性又有可控性。在进一步剖析科技异化缘由的基础上,指出科技异化的实质是人的异化。最后,在对科技反思的基础上,指出走出人的发展困境的发展伦理学诉求,要求人对自身进行一场革命,更新人的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抗资本逻辑,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重视人文教育,促进人与自身的和谐。在高度发展科技的同时高度发展人,实现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确保科技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这是人类走出人的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论科学技术与人的新进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科学技术与人的新进化(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新时代的自然辩证法教学——基于新版“自然辩证概论”教学大纲的修订(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的再考量
    (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特征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
    (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
    (四)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和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教学内容的新调整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五)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三自然辩证法教学方法的试探索

(2)昆明市安宁传统工业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实践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与研究内容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2.1.1 生态文明
        2.1.2 生态文明建设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2.2.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启示
第三章 安宁市传统工业区现存发展问题和转型困境
    3.1 安宁市传统工业发展现状
        3.1.1 安宁市工业发展总体水平
        3.1.2 安宁市重化工业发展现状
    3.2 安宁市传统工业区现存发展问题
        3.2.1 产业结构不合理阻碍工业系统良性构建
        3.2.2 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系统薄弱阻碍工业良性发展
        3.2.3 高消耗高污染阻碍工业系统生态化转型
        3.2.4 资金与政府扶持的双重缺乏延缓了工业的生态文明建设
    3.3 对传统工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安宁市重化工业的必然选择
        3.3.1 对安宁市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反思
        3.3.2 生态文明建设是安宁市传统工业的必然选择
    3.4 安宁市传统工业区转型困境
        3.4.1 安宁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重工业的支撑
        3.4.2 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加大转型困难
        3.4.3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加大转型困难
        3.4.4 进入门槛高退出难度大加大转型困难
        3.4.5 资金的缺乏加大转型困难
第四章 昆明市安宁传统工业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
    4.1 弘扬生态文化,培养生态思想
        4.1.1 弘扬中华名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4.1.2 宣传生态思想,树立生态理念
    4.2 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4.2.1 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
        4.2.2 做优传统支柱产业,培育生态服务行业
    4.3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3.1 改进生产技术,升级生产工艺
        4.3.2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3.3 增强产学研结合力度
        4.3.4 完善科技型人才队伍建设
    4.4 推进清洁生产,培育生态产业链
        4.4.1 发展循环经济
        4.4.2 实行清洁生产
        4.4.3 建立生态工业集群
    4.5 完善生态法律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4.5.1 完善生态法律机制
        4.5.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3)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中医科学性争论科学逻辑研究的文献综述
        1.3.1 中医科学性争论的文献综述
        1.3.2 有关中医科学性争论科学逻辑研究基础文献
        1.3.3 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逻辑研究文献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结构
    1.7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医科学性争论——近代中国科学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2.1 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缘起——“中学”与“西学”之争
    2.2 中医科学性争论的政治化——“旧医”、“落后医”与“新医”、“进步医”之争
    2.3 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社会化——“科学医”与“不科学医”之争
第3章 中医科学否定派的科学逻辑
    3.1 余云岫:中医是不科学的“封建医”
        3.1.1 中医理论是凭空结撰的理论
        3.1.2 中医病因理论缺乏病原根据
        3.1.3 中医诊断方法缺乏实证根据和技术标准
        3.1.4 中医治疗方法依靠经验和巫术
        3.1.5 中医疗效判断缺乏科学依据和标准
    3.2 方舟子:中医不是科学,应废医验药
        3.2.1 中医理论是无法检验和否证的非科学理论
        3.2.2 中医治疗的疗效缺乏科学证实
        3.2.3 许多中药不仅没有疗效还有毒副作用
        3.2.4 有些中药包含有效成分可验明后加以运用
    3.3 张功耀:应该告别非科学的中医中药
        3.3.1 中医理论的科学逻辑性不强,缺乏实证基础
        3.3.2 中医病理理论缺乏科学依据
        3.3.3 中医药物理论科学依据不足
        3.3.4 中药治疗和疗效检验缺乏科学依据
        3.3.5 不少中药包含对人体有害的异物、污物、毒物
第4章 中医科学肯定派的科学逻辑
    4.1 恽铁樵:西方科学不是唯一途径,东方医学自有立脚点
        4.1.1 中医基础理论与思想方法具有科学的整体观
        4.1.2“四时五藏”理论是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
        4.1.3 辨证论治是包含科学性的医疗方法
    4.2 杨玉辉:中医是具有独特完整体系的人体医学科学
        4.2.1 中医是具有完善理论与实践体系的人体医学体系
        4.2.2 中医基础理论具有科学合理性
        4.2.3 中医哲学方法论具有科学合理性
        4.2.4 中医治疗保健方法具有科学有效性
    4.3 毛嘉陵:中医药是一种独特的东方科学
        4.3.1 中医是一种整体论科学
        4.3.2 中医是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宏观意象医学
        4.3.3 中医是具有明显可靠疗效的医学
第5章 对中医科学否定派与肯定派的科学逻辑分析
    5.1 中医科学否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合理性
        5.1.1 揭示了中医在科学方法论上的缺陷和不足
        5.1.2 看到了中医理论在逻辑上的缺陷和不足
        5.1.3 看到了中医理论在经验实证上不足
        5.1.4 认识到了中医疗效检验缺乏完备标准
    5.2 中医科学否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不合理性
        5.2.1 思想方法上的狭隘科学主义科学观
        5.2.2 缺乏对中医完整、系统、深入的了解
        5.2.3 缺乏客观、理性、实证的科学精神
        5.2.4 忽视中医普遍的治疗效果
        5.2.5 对中药有毒的论据不充分
    5.3 中医科学肯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合理性
        5.3.1 指出了中医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完整系统性
        5.3.2 看到了中医哲学方法论包含科学合理性
        5.3.3 揭示了中医人体基础理论的科学合理性
        5.3.4 揭示了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5.3.5 看到了中医普遍疗效蕴含的科学合理性
    5.4 中医科学肯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不合理性
        5.4.1 缺乏对科学本性完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5.4.2 没意识到中医理论逻辑性不足的问题
        5.4.3 没意识到中医材料来源的非科学性
        5.4.4 没意识到中医疗效检验依赖个案说服力的不足
第6章 对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逻辑反思
    6.1 中医科学性争论所表现的倾向和问题
        6.1.1 政治化、意识形态化
        6.1.2 全民化、非学术化
        6.1.3 泛文化化
        6.1.4 情绪化
    6.2 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规范
        6.2.1 同行争鸣原则
        6.2.2 普遍主义原则
        6.2.3 祛私利性原则
        6.2.4 有创见的怀疑原则
    6.3 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技术及文化向度
        6.3.1 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向度
        6.3.2 中医科学性争论的技术向度
        6.3.3 中医科学性争论的文化向度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与方法
        1、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一、 科学技术人文价值的概述
    (一) 概念界定
        1、 科学、技术、人文
        2、 价值、科技人文价值
    (二) 科学技术人文价值的性质
        1、 客观性
        2、 实践性
        3、 历史性
二、 科技人文价值的历史回顾
    (一) 科学人文主义理论
        1、 萨顿的科学史观
        2、 斯诺“两种文化”问题的提出与“第三种文化”
    (二) 科学技术与人文关系的历史演变
        1、 古代科技与人文的自然融合
        2、 中世纪科技与人文的陨落
        3、 文艺复兴时期科技与人文的联姻
        4、 近现代科技与人文的分裂对峙
三、 科技人文价值的正面考量
    (一) 科技人文价值的多元化
        1、 思想价值
        2、 审美价值
        3、 创新价值
    (二) 科学技术对实现人文价值的积极作用
        1、 改善人类的物质文明程度
        2、 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3、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 科技人文价值的负面反思
    (一) 科技人文价值缺失的溯源
        1、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的科学观
        2、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文化观
    (二) 科学技术背离人文价值的突出表现
        1、 自然领域,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背离
        2、 社会领域,科学技术偏离人文价值的凸现
        3、 政治领域,科学技术对人文价值产生负效应
        4、 人类本体范畴,科学技术过度进步致使人自身退化
五、 实现科技人文价值的有效途径
    (一) 体现人文关怀的要求
    (二) 满足生态关怀的需求
    (三) 整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四) 健全科技运行的人文规范
    (五) 协调发展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
    (六) 实现科技的最终旨归——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5)人类进化与人类的新进化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人类进化并没有停止
2 人类新进化不同的观点
    2.1 生物学领域提出的人类新进化
    2.2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化观点
    2.3 人类学理论的进化学派与新进化学派
3 人类新进化评析

(6)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科学技术观与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多视角解读
    (一) 科学技术观的多视角解读
    (二)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多层次解读
二、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双向互动
    (一) 科学技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双重效应
    (二) 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新科技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 科学技术使人类对自身本质产生了质疑
    (二) 科学技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
    (三) 科学技术对人的功能的二律背反
    (四) 科学技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冲击
四、实现科技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 全面关注人的发展的新向度
    (二) 弘扬科学精神,树立人文意识,实现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的融合
    (三) 促进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四)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7)论科技进步之价值合理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综述
1 科技进步之价值合理性的本质解读
    1.1 关于合理性本质
    1.2 价值合理性的本质规定
    1.3 科技的价值负载
    1.4 科技进步之价值合理性的内涵与外延
2 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的对立和统一
    2.1 科技进步的价值蕴涵
    2.2 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科技进步)为社会进步奠定了初步实现的基石
3 科技的负面效应:人文忧患及其求解
    3.1 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人文忧患的表现
    3.2 辩证地认识科技的人文忧患
    3.3 科技进步的价值取向
4 科技进步之价值合理性的根本所在
    4.1 从人的存在本质看科技进步的合目的性
    4.2 科技进步在价值合理性上的人文展示
    4.3 科技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其发表的论文

(8)论技术创新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熊彼特对于技术创新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1.3.2 关于社会文化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成果
        1.3.3 关于技术创新对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成果
        1.3.4 关于创新文化的研究成果
        1.3.5 关于文化创新的研究成果
        1.3.6 关于技术创新文化的研究成果
        1.3.7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4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基本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文化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2.1 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2.1.1 作为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的文化
        2.1.2 创新文化
        2.1.3 文化创新
    2.2 技术创新
        2.2.1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不确定性特征
        2.2.2 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模式
    2.3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技术创新
        2.3.1 技术创新是一种文化选择
        2.3.2 技术创新的示范效应带来文化创新
        2.3.3 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技术创新文化
第3章 技术创新文化的社会形成
    3.1 技术创新文化的产生
        3.1.1 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工业文明的推进
        3.1.2 发明成果不断商品化与产业化的诉求
        3.1.3 文艺复兴以来学术思想演进的影响
        3.1.4 满足人的多层次需要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3.2 技术创新文化的进化过程
        3.2.1 技术创新文化的自我调节
        3.2.2 技术创新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3.2.3 技术创新文化精致化
第4章 技术创新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4.1 技术创新文化的本质
        4.1.1 技术创新实践的历史积累和表征
        4.1.2 人的内在机理和生存方式的构筑
    4.2 技术创新文化的特征
        4.2.1 兼容并蓄的时空开放性
        4.2.2 参差互见的主体协商性
        4.2.3 影响深远的人文创造性
        4.2.4 前所未有的技术功利性
第5章 技术创新文化的形态
    5.1 精神形态的技术创新文化
        5.1.1 技术创新价值观
        5.1.2 技术创新思维方式
    5.2 制度形态的技术创新文化
        5.2.1 技术创新制度
        5.2.2 技术创新伦理
    5.3 器物形态的技术创新文化
        5.3.1 作为文化载体的创新产品与工艺流程
        5.3.2 作为文化标识的创新品牌
第6章 我国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6.1 我国技术创新文化缺失的表现及成因
        6.1.1 技术创新价值观的缺失和缺位
        6.1.2 缺乏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文化氛围
        6.1.3 中国传统文化与技术创新文化的冲突
    6.2 我国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的对策
        6.2.1 树立正确的技术创新价值观
        6.2.2 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
        6.2.3 实现技术创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着及获奖情况

(9)现代科学技术呼唤人文关怀(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困境与评判
    (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现实困境
    (二)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评判
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呼唤人文关怀
    (一) 现代科学技术中人文关怀的追述
    (二) 人文关怀的内涵
    (三)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呼唤人文关怀
三、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辩证关系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凸显人文关怀
    (二) 人文关怀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三) 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是辩证统一的
四、时代呼唤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走向融合
    (一)培育科学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二) 影响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融合的因素
    (三)现代科学技术体现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10)论科技时代人的发展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动因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人的发展困境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一、科技时代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科技的释义
    三、科技是现代人的在世方式
    四、人的发展困境的解析
第二章 从“自然之死”到“人之死”:人的发展的当代困境
    一、人与自然的危机
    二、人与社会的危机
    三、人与自身的危机
第三章 从人的异化到科技异化:人的发展困境的缘由剖析
    一、科技异化是造成人的发展困境的直接原因
    二、导致科技异化的缘由分析
    三、科技异化的根源剖析
    四、科技异化的实质是人的异化
第四章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走出人的发展困境的路径探讨
    一、走出人的发展困境需要新的哲学智慧
    二、建构整体主义的科技观
    三、走出人的发展困境的发展伦理学诉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论文摘要
Abstract

四、论科学技术与人的新进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新时代的自然辩证法教学——基于新版“自然辩证概论”教学大纲的修订[J]. 张明国.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9(06)
  • [2]昆明市安宁传统工业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实践创新[D]. 任鑫圆.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3]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逻辑研究[D]. 李树财. 西南大学, 2015(04)
  • [4]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D]. 金丽辉. 渤海大学, 2013(09)
  • [5]人类进化与人类的新进化评析[J]. 李训仕. 医学与哲学(A), 2013(05)
  • [6]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D]. 张小莉. 延安大学, 2011(01)
  • [7]论科技进步之价值合理性[D]. 李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2)
  • [8]论技术创新文化[D]. 王睿. 东北大学, 2008(06)
  • [9]现代科学技术呼唤人文关怀[D]. 白江. 吉林大学, 2008(11)
  • [10]论科技时代人的发展困境[D]. 孙秀云. 吉林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论科技与人的新进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