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健康公平性分析

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健康公平性分析

一、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健康公平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1](2020)在《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对近几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深入了解江苏省分级诊疗政策、双向转诊、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情况,寻找江苏省深化医疗改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将国外各国经验与江苏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完善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也为全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罗伯茨模型从控制项目、中间绩效措施以及绩效实施目标三方面共11维结构对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江苏省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古巴、泰国五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得出以下启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明确政府及市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限制患者就医选择;重视医疗服务质量,亟须信息公开。2.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1)配置现状:江苏省各项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床位数量平稳上升,共增加99229张,增长率为25.3%;医疗机构数量上涨1233个,增长3.85%;卫生工作者共增加149696名,增长率为25.4%;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71亿元,增长率为83.5%;医疗机构总支出费用5年内增长1074亿元,增长率达到56.2%;2018年医护比例为1:1.114;基层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超过90%,医院拥有的床位数量及增速远超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均在增加,但诊疗人次比例失衡加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率都低于1.5%。(2)配置公平性:江苏省基础医疗资源的配置整体上是公平的,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机构数>床位数>卫生工作者,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床位>卫生工作者>医疗机构,整体上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高于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公平程度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中、苏北的基础医疗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苏北地区的医疗机构密度指数最高,苏南地区床位数和卫生工作者密度指数最高。卫生财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高,按地域分配相对不公平,按人口配置比较公平,苏北地区财政补助收入的公平性最差,苏南地区的总支出费用公平性最差。南京市的HRDI和增长速度都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和其他城市,苏北地区各市的HRDI值最低。(3)配置效率: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018年综合效率达到0.947,DEA有效的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DEA结果弱有效的城市有镇江市、扬州市,DEA结果无效的城市有无锡市和连云港市。2014-2018年江苏省tfpch均小于1,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在降低,除南京市和扬州市其余11座城市的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情况,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论:1.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3)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4)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5)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2.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2)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3)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4)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5)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6)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7)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曹仪[2](2020)在《中国代际收入流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反映了居民经济收入对家庭背景和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是衡量社会机会公平程度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政府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劳动者个人因素、家庭环境与社会因素都可成为调节机会公平的关键性因素。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提升有助于代际收入流动的提升,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有助于减轻贫困群体的社会排斥,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降低贫困家庭子女不良生活习惯的概率,进一步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在改善收入流动性方面也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如幼年时期的妇幼保健系统,人力资本累积阶段的公共教育系统,成年时期要素市场(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结构和制度等,在公共支出的调节之下,劳动者的竞争环境可以变得更加平等。有关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水平,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中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有效推动了居民收入的向上流动,社会代际收入流动水平有所提高;二是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刺激了经济阶层的持续固化,优势家庭子女保持原有经济地位的概率更高,社会代际收入流动的程度相对较低;三是中国代际收入流动程度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加大政府公共支出规模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会流动性。因此,由于中国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水平尚未有定论,利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对代际收入流动程度进行准确的估算,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的核心问题是:测算中国代际收入的流动程度;探索代际收入流动的内在传递机制;探讨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升代际收入流动水平。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采用IV估计、分位数回归与转移矩阵分析法对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水平进行测算,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内在传递机制进行分析,采用“反事实分析法”探讨收入不平等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法分析再分配政策对居民收入、收入不平等与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此外,本文基于代际流动全球数据库(GDIM)(2018)对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主要有五点:(1)近年来,中国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依然相对较低,以子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财富资本为工具变量的代际收入弹性IV估计为0.322,城市的流动性低于农村,父女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于父子。中位数附近的收入家庭,代际收入流动程度最高。处于收入分布函数两端的家庭呈现出较大的收入继承性。(2)从家庭层面来看,子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财富资本在代际收入传递过程中产生显着的中介作用,贡献率达到40.92%。农村地区父亲经济收入对子女经济收入影响的直接效应更大。从性别差异来看,人力资本与财富资本在父子的收入传递过程中产生显着的中介效应,贡献率为19.72%,社会资本与财富资本在父女的收入传递过程中产生显着的中介效应,贡献率为15.22%。(3)从市场环境方面来看,收入不平等对代际收入流动产生结构化的影响,机会不平等对代际收入流动起到抑制作用,而努力不平等有助于代际收入流动的提升。(4)从公共政策的层面上来看,加大社会再分配比例,有助于社会资源的均衡分布,提升代际收入流动,但是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将会降低,经济的效率与公平无法同时达到最优。此外,适当提升税率,提高税收起征点,对低收入群体更为有利;降低税率,降低税收起征点,对高收入群体更为有利。(5)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在发展中国家排名靠前,在世界范围内排名居中,代际流动性依然需要进一步提升。虽然经济的效率与公平难以同时达到最优,但是中国社会目前仍然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水平,加大公共支出规模。政策的制定要从有利于弱势群体提升经济收入的角度出发,提升公共教育质量与人力资本的市场回报率,从根本上带动收入的代际流动。以上结论的政策含义是,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是市场环境、劳动者自身资本因素与公共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升代际收入流动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协调区域均衡发展。本文可能的创新和贡献主要有三点:(1)基于信号理论,通过项目反应理论对劳动者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财富资本的潜在特质进行估计,所估计的劳动者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财富资本包含多个方面,比以往研究者的估计值包含更加丰富的资本信息。(2)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收入的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结构化的讨论了收入不平等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为收入公平与收入流动之间的理论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3)基于OLG模型构建劳动者经济收入的代际传递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劳动者经济收入的代际传递进行分析,探讨了公共教育投入、家庭人力资本投入、个人禀赋、社会再分配比例对劳动者经济收入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社会再分配比例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

廖爱梅[3](2020)在《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卫生体系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卫生体系的概念,比较分析云南省和缅甸在卫生体系的领导/治理、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及卫生服务提供方面的异同,描述云南省和缅甸的健康结果现状及妇幼保健指标现状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差距并预测两者妇幼健康指标到2030年实现SDGs目标的情况,找出两者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两者的卫生体系提供相互借鉴的依据。[方 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现有资料收集与分析、访谈法和趋势外推法。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卫生体系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总结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框架,通过访谈法收集相关定性资料,利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缅甸卫生与体育部等权威网站及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缅甸健康年报等收集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卫生服务提供、孕产妇、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定量数据;利用趋势外推法预测两者孕产妇、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30年实现SDGs目标的情况。[结 果]云南省卫生服务结构主要是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组成,单独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而缅甸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包含较多的私立医疗机构,其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一体化的且没有单独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在卫生筹资方面,2016年,云南省、缅甸的卫生总费用分别为1313.85亿元、233.74亿元,云南省的卫生总费用是缅甸的5.6倍;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88%、5.1%,云南省高出缅甸3.78%;人均卫生总费用分别为2754.12元、441元,云南省是缅甸的6.2倍;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36.03%、20.1%,云南省高出缅甸15.93%;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28.72%、74.0%,缅甸是云南省的2.6倍;2014年,云南省社会医疗保障经费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41.02%,而缅甸在2012-2016年间维持在0.2%-0.3%。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2017年,云南省、缅甸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2.00、0.9,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别为2.70、1.0,云南省均高于缅甸。云南省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中专及中技为主,分别占39.07%、29.91%;2018年,云南省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13.00、5.0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4.50、1.60,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别为6.30、2.20,三项指标城乡差距均较明显。2016年,缅甸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Chin邦最高为5.73,Rakhine邦最低为1.05,两者相差4.68;每千人口医生数Kayah邦最高为1.23,Sagaing省最低为0.18,两者相差1.05,省邦之间差距明显。在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方面,云南省的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及住院分娩率均高于缅甸。儿童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接种率均高于缅甸。云南省居民对治疗服务的利用率高于缅甸,但存在城乡差距。云南省的药品供应服务好于缅甸,缅甸药品服务还存在药品数量不够,药品质量有待改善及药品的存储能力不足等问题。云南省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数量高于缅甸,但缅甸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中有社会工作人员。2017年,缅甸孕产妇、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高出云南省158.35/10万、19.74‰、31.80‰、39.81‰,云南省和缅甸城市地区的几项妇幼健康指标水平均好于农村地区。2017年,云南省孕产妇、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已达到SDGs所规定的目标值,但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预测结果显示,到2030年,云南省三项妇幼健康指标均可以实现《国别方案》目标;2017年,缅甸孕产妇、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SDGs目标值分别相差108.0/10万、12.10‰、23.60‰;预测结果显示,到2030年,缅甸的这三项妇幼健康指标不能实现SDGs目标。[结论与建议]从所研究的卫生体系的四个方面来看,云南省的卫生体系要优于缅甸,云南省的居民健康指标也好于缅甸,但缅甸卫生体系仍然有云南省值得借鉴学习之处,两者卫生体系各有优缺点。因此,云南省和缅甸政府应该优势互补,互相借鉴,共同强化各自的卫生体系。

夏敬[4](2019)在《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民健康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富强昌盛的重要标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社会保障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基本人权的健康权的保障,是各国政府重要的社会目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截至2017年,人口总量达13.93亿,其中,农村人口占比41.48%。医疗卫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民生事业,为广大公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职能的体现。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在改革基本原则中提出:向全民提供作为公共产品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①,”确定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在中央部署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正在由理论到实践,由局部向整体全面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向城乡居民均等地提供是现代文明政府的重要职能,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身份高低、收入水平如何,均能依据自身的需求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它是基于公平正义原则提出的一项公共性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城乡二元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由于政府投入、城乡医保制度、区域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基本医疗卫生的服务在很多方面仍呈现出较大的城乡差异,无论是医疗卫生费用的筹资、医疗卫生资源的占有、医疗保障水平乃至健康消费等方面均表现为城乡的不均等。这种不均等不仅影响着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医改的当下,让城乡人民如何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均等化的内涵、发展逻辑、测量评价、原因分析等多方面,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做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围绕着所构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及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践,提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九个章节,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即1、2章,是论文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在阐述了论文的立题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其均等化的内涵、属性、内容进行了界定,同时,阐述了公共品理论,公平正义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及共享发展理论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支撑理论。为本论文的主题研究提供经度与维度的基础。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即文中的第3、4、5章。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回顾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依据投入-产出-结果的视角,从卫生筹资,资源配置,服务利用,质量与效率、健康水平等多项指标综合考量,构建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指标,利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和各年度的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均等化水平)。同时,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指标的可代表性(参照性),利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实现程度和发展趋势做了定量评价与相关分析。同时在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现状把握的基础上,探求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的成因。重点从国家发展战略、医疗卫生财政制度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等制度根源探究了造成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的原因。第三部分,即第6章。基于我国目前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尚不均等的现实,依据本人对我国某地区(D市)农村的实地调查,了解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诉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实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对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在供给方面,侧重对新农合的覆盖范围与保障水平等制度目标实现程度,以及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的考察。在需求方面,则注重对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新农合以及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相关满意度的调查。以点概面,为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尤其是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提供有针对性建议的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是对策和建议部分。即文中第7、8章。在借鉴国外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理顺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思路。立足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提出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理念,并重点从财政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角度探讨了均等化的实现路径以及相关配套机制。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提炼基本观点和建议,对全篇论文研究进行概括总结。本文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尝试和创新:一是强调公平公正的立场与原则,站在统筹城乡、共享、发展的视角,思考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实现。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卫生正义价值的创新理论支持和阐释。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类的经济及一切活动都将面临着选择,人的需求是无限的,对保障健康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是无限的,而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求,医疗卫生资源无论是总量还是相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较为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各个国家政府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人员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众所周知,医疗行业素以供需矛盾突出饱受争议。在我国,医疗资源呈现出优质的医疗资源稀缺,而基层的医疗资源闲置的双重性。如何以共享经济发展的内核,促进医疗资源在不同机构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更好的优化配置,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定位,无疑是对医疗供给侧改革,国家多点执业、分级诊疗等政策落地的有力推动,从而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二是基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研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国家发展理念、总体规划与战略,医疗卫生事业的相关政策直接影响着均等化的实现。本文结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进程,对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从动态的角度,予以认识与判断。试图从投入-产出-结果的视角设立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指标体系,利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三是在文献综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农村地区做实地调研,从供需角度,对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有了更直观、更明确、更清醒的认识。调研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显着。但是,应该看到,现阶段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与城市尚有较大差距。为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权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尊重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的现实利益诉求,加强财政支持、医疗卫生等配套改革,合理优化配置农村的卫生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和可及性。当然,由于“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涉及到人口学、社会学、健康经济学,卫生管理学、政治学乃至哲学等诸多学科,因此,尽管已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对相关主题的文献和理论梳理仍旧存在着不足,论文的理论广度与深度尚有待提升。同时,基于我国长期以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涉及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医疗保险等边界不清、内容交叉,加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城乡边界问题,与此相关联的统计口径并不完全统一,尤其涉及到乡乡村村最基层的城乡对比基础数据更为缺乏,这对准确把握和测度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并予以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本人所构建的均等化指标体系,或许尚不能完全反映均等化的全貌。同时,基于我国地区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无论是地区间、城乡间、甚至人群间差异很大,同时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与我国目前进行的新医改密切相关,涉及到财政、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多部门的配合联动,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各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本人也及时做了跟进,但是,围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题,提出因地制宜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的政策建议,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健康中国 2020、2030.......!

陈欢[5](2019)在《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历史研究(1948-2018)》文中研究说明早期保教是保障儿童身心安全与健康、奠定儿童终身学习基础的社会公益事业,让所有儿童接受高质量早期保教是促进社会公平、培养未来人才的重大民生工程。但是,囿于公共财政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约束,如何实现早期保教优质普惠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我国在过去的30年里推进了学前教育市场化,依靠社会力量实现了供给规模的快速扩大和普及水平的稳步提升。但同时也要承认,我国学前教育底子薄、欠账多,在市场化过程中又出现了“入园难”、“入园贵”和部分私立幼儿园价格虚高、过度营利等市场失灵的问题。在党和国家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全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背景下,探索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耦合路径,是实现公办民办并举、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的必然诉求。英格兰0-5岁早期保教虽然也主要由社会力量供给,但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已经基本普及了优质的服务。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学前教育市场失灵的困境,基于市场参与者有机联动的微观经济学视角,采用文献研究、实地研究的史料收集方法,以及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的史料分析方法,对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进程进行了历史研究。研究发现,英格兰政府从参与市场和塑造市场两个维度,构建了以直接供给、委托代理、规制管理、市场支持和市场信息五大干预杠杆为主轴的市场失灵干预框架。本研究根据该框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及其与保教市场的相互作用关系,将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对三大历史阶段的比较分析和对干预成效的评鉴,为我国新时代学前教育治理提出了启示与借鉴。全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对英格兰政府早期保教市场干预框架进行了学理分析。本章阐述了市场失灵的一般原因、表现以及政府干预的一般策略,并基于对早期保教服务私人与社会价值的分析,说明了早期保教市场失灵的特殊性、必然性和可采取的应对举措。英格兰早期保教市场干预框架的目的是通过建设“有为政府”实现“有效市场”,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规避市场失灵。第二章描绘了1948年至1997年,英格兰政府有限干预致使早期保教市场粗犷扩张的历史阶段。本章分别追溯了英格兰公立、私立早期保教服务的产生缘起,说明了公立供给兜底功能的由来,以及私立供给多样性的原因。英格兰政府为了保护儿童的安全,对私立早期保教强制注册和督导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由于规制管理十分有限而且不成系统,原生早期保教市场呈现学位供给地域均衡性差、保教质量稳定性低的特征。第三章呈现了1997年至2007年,英格兰政府全面干预促进早期保教市场走向成熟的历史阶段。在市场参与方面,儿童中心和早期卓越中心赋予了公立保教全新的时代意义,免费学位政策则通过购买私立部门的服务刺激了私立供给的增长。在市场塑造方面,初步建成了以法定质量标准、师资从业标准和注册督导制度为内容的规制体系,并确立了市场支持结构的基本形态。地方治理是这一阶段在中央统筹下产生的新事物,地方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历经了从伙伴关系成员到民主战略领导的转变。全面干预取得了卓越成效,推动了早期保教市场走向成熟,实现了质量的基本稳定和供需的基本平衡。第四章追溯了2008年至2018年,英格兰政府深化改革但引发早期保教市场发展困境的历史阶段。在市场参与方面,强化了公立部门的兜底功能,扩大了学位购买的范围并提高了拨款透明性,但整体参与程度因财政紧缩而降低。在市场塑造方面,不断修订以儿童为中心的法定质量标准及其配套的监管制度和师资要求,不断扩大家庭保教支出补偿范围。在地方治理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协同委托市场管理流程,加强了保教信息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但解除了地方政府质量支持的法律责任。继承既有干预框架、深化市场作用的改革思路引发了早期保教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第五章对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历史进行了评鉴,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本章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对1948年以来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政策工具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虽然英格兰政府基本有效应对了市场失灵,但只有超越市场话语体系、深化政府才能突破当前的困境。基于英格兰经验,我国新时代学前教育在宏观治理层面应协调三大政策目标间的冲突、把握五大干预杠杆间的平衡;在中观治理层面,应注意坚守公办学前教育的价值归属、研发儿童中心的过程质量实践标准、健全注册督导制度、建设质量信息公共平台;在微观治理层面,地方政府应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切实推动供需平衡和有效支持质量提升。

赵婧[6](2019)在《我国健康保障城乡公平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采取《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2011——2016年数据以及《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3、2015年三年的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别选取指标对我国健康保障公平性进行分析。健康保障宏观层面,基于健康保障硬件资源可及性、健康保障人才资源可及性以及国家公认健康结果指标的标准选取评价指标,选择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数、各地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预期寿命、婴儿、5岁以下儿童及孕产妇死亡率作为宏观数据来源的评价指标;健康保障微观层面,基于健康保障距离可及性、健康保障经济可及性的标准选取评价指标,最终选取您近期前往医疗机构的单程交通费、因经济困难需住院未住院比例作为相应指标。2009年,随着深化医疗体制的不断推进,提高了城乡健康保障的公平性,城乡间差距总体呈逐渐缩小的趋势。通过泰尔指数法,可观察到研究结果:从医疗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文中通过公平性测算方法测算出的各地技术人员的结果呈现逐年略微上升的趋势,泰尔指数值由2011年的0.0871升至2016年的0.1013。即城乡间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说明医疗服务人员的配置在城乡间可能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后文针对此结果,分析原因得出: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流出大于流入,乡镇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以及职称普遍较低,一方面由于高学历层次或高职称卫生技术人员几乎不会选择去乡镇发展,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即使高新技术人才选择在乡镇医疗机构就业,也无法保证其长期稳定性。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的泰尔指数逐年减小,2016年的泰尔指数为0.0682,城乡差距逐年缩小,医疗服务资源公平性逐年提高。依据国际公认健康结果选取衡量指标,对此进行泰尔指数分析,分析结果表示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于2011年至2016年的泰尔指数值都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孕产妇死亡率的泰尔指数最小,象征着在这方面,我国的健康保障水平已经较高。介于这四个指标代表着弱势群体的健康情况,即最容易反映出我国的健康保障目前所处水平,可由以上结果得出,我国健康保障水平不断得以提高,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3、2015三年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法,基于微观个体及家庭对就医距离以及是否有能力承担医疗费用的切身体验,本文所选取的因经济困难需住院未住院的比例以及您上次去医疗机构的单程交通成本作为衡量指标,分析得出,指标因经济困难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的指数值逐渐缩小,总体泰尔指数由0.0537降低至0.0428,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总体差距由以城乡间差距为主转移至以内部差距为主,医疗保障制度方面的公平性逐渐提高;您上次去医疗机构的单程交通成本该指标的泰尔指数逐年降低,总体泰尔指数由0.0458降至0.0297,城乡间差距缩小,从调查个体、家庭间接反映出医疗保障的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越发完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已经基本实现,当今,我们应结合中国的健康保障发展战略,以公平主义为准则,在较高健康保障水平下,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生活获得感。

黄紫舜[7](2019)在《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研究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儿童基金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的脱贫。这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工程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决定》第三款第九条要求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通过教育手段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国的扶贫攻坚战和联合国的减贫战略目标一致,因此我国的教育扶贫工程不仅受到本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也受到以联合国及其系统组织等国际力量的大力支持。我国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推动教育扶贫事业的前进,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不断深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三个影响力较大的国际组织为代表,研究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对其梳理历史、分析制度,总结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三个国际组织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取得经验,预测趋势,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启示和借鉴。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是绪论。国际组织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宗旨,从多个维度肯定教育作用,制定教育扶贫政策。本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整理,对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的状况和趋势进行确定,同时界定教育扶贫、国际组织等核心概念,之后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部分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教育扶贫政策的具体分析,梳理历史发展,分析制度安排,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扶贫相关的组织特征分析。本文所提到的三个国际组织都属于联合国系统,受到联合国理念和减贫战略的影响,他们利用各自组织的优势,结合本组织的宗旨和主张,实施教育扶贫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教育扶贫起着引导性作用;世界银行不仅是目前教育扶贫政策的资金最大提供方,也以工具手段和经济手段保证了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注于0至18岁儿童的各项权利,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儿童发展,摆脱贫困。第三部分是在三个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研究基础上,对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不同维度层面上的比较,对三个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宏观、整体的定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都注重扩大教育扶贫政策的参与群体,选择弱势群体作为扶贫对象;重视教育扶贫的设计、运行和监控规范;创新技术手段保证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运作。但是三个国际组织在教育扶贫政策方面也有差异,教育扶贫政策理念的价值取向、机构的性质地位、支持政策的资金来源和政策的关注点都不相同。在几十年的持续性教育扶贫工作中,以上国际组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确保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性。此部分在对国际组织的总体经验的分析基础上,预测出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最新趋势。第四部分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我国自身的教育扶贫政策现状,以及我国和国际组织合作中的问题,对我国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审视,在宏观层面提出积极深入参与国际组织教育扶贫的建议;在微观层面上提出对国际组织先进经验的借鉴,加大参与力度、培养相关人才的具体建议。本文通过对三个代表性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梳理和探讨,进行多维度比较,总结出他们的经验。根据我国的现状分析,提出深入参与国际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对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促进我国教育扶贫,乃至总体扶贫工程的顺利进行。

徐文姣[8](2019)在《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研究》文中认为冷战后,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交流日益密切,利益融合,依赖加深,在产生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全球卫生带来新的挑战。艾滋病、疟疾、结核以及非传染性疾病等的长期威胁未除,以“非典”、“埃博拉”、“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寨卡”等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及可能的跨国传播威胁又不期而至。显然,公共卫生问题早已不是一国内部事务,而是利害相连的世界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这迫使各国必须开展跨境卫生合作,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最主要行为体。但过往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研究的注意力大都集中于大国行为体,对中小国家的作用关注较少。加拿大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发达的中等国家,尽管其人口、军事、与外交实力有限,却对全球卫生治理作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甚至在某些特定领域发挥了领导作用。这一“中等国家扮演领导者角色”的现象值得探究。本研究以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为研究对象,以加拿大中等国家理论——“自由国际主义”为理论框架,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重点探究加拿大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路径选择以及影响其理念行为转变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加拿大参与创立世界卫生组织、推动制定《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发起《母婴儿童健康马斯科卡倡议》以及抗击“非典”和西非“埃博拉”疫情四个案例的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加拿大不仅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了全球卫生治理,而且在某些时期和特定领域内发挥了关键作用。具体体现在加拿大推动创立全球卫生治理机制、参与制定全球卫生规范、投入全球卫生援助以及支持全球卫生行动四大方面。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加拿大主要交替扮演了参与者和领导者这两种角色,并展示出对多边或有限多边合作路径的偏好。本研究认为加拿大对外政策理论中的自由国际主义理论可为这两种角色定位及其路径选择提供较为可信的诠释,而加拿大在参与者和领导者之间的角色互换则是国内外诸多影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表明,在全球卫生治理这个“低政治”领域,加拿大有意愿亦有能力担当主要推动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尽管这一角色在中等国家整体实力与资源限制的条件下难以维持其系统性和持续性,但这并不影响加拿大阶段性、选择性地发挥领导作用,对解决全球卫生治理的内在困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唐尚锋[9](2018)在《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机制与系统绩效的循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旨在梳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迁移路径,构建乡村基本公共卫生协作系统绩效评估模型并对分别由公立卫生院和民营医院主导的主流和特殊公私协作模式进行绩效循证比较,明确项目绩效的内生规律和公私协作机制与绩效之间关系,提出以系统绩效改善为导向的公共卫生公私协作管理策略,为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文献研究法。基于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中文数据库CNKI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变迁,分析系统动力学理论,并分别通过词频分析法和Citespace引文可视化图谱分析法界定公私伙伴关系内涵和探索公私合作研究前沿。(2)现场调查法。第一阶段于广东、湖北、河南和重庆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过程和项目绩效的基线调查;第二阶段于湖北、河南和贵州的12个农村公私协作系统收集最新的绩效数据;第三阶段于对河南某案例乡镇分别由民营医院和公立卫生院主导的公私协作模式绩效进行监测,为绩效循证提供数据支撑。(3)德尔菲法与熵值法。通过德尔菲法评价协作系统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筛选绩效评价指标和确定权重,并运用熵值法优化部分客观绩效指标权重系数。(4)数理统计方法。在公私协作要素与项目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中运用相关性分析。运用加权TOPSIS法综合比较主流和特殊公私协作模式绩效,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慢性病患者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绩效的影响。(5)定性比较分析法。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验证培训、分工协作、督导考核、激励约束、沟通反馈等五大公私协作机制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6)系统基模分析与流位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彼德·圣吉系统基模诊断公共卫生绩效增长问题,并借助流位流率入树建模法规范构建公共卫生绩效系统动力结构流图。(1)农村地区存在分别由乡级公立卫生院和民营医院主导,私立村医参与,政府部门监管的主流和特殊类型的两种公私协作模式。为达到多方共赢目标,乡村主体间探索形成了包含业务培训、监督考核、沟通交流、激励约束等在内的公私协作机制。(2)公私协作系统公共卫生绩效概念框架结构、过程、结果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公共卫生项目绩效内生主线是通过扩大重点人群覆盖面、个体项目的服务内容以及群体项目绝对数量,增加服务相对数量和规范性等来获得服务对象的满意度、重点人群健康、群体项目效果等。源于外生变量对中间变量的作用以及中间变量、过程变量以及结果变量内外部相互影响,公私协作机制直接对中间变量和过程结果变量产生影响。(3)在排除干扰因素后,典型案例的公私协作系统综合绩效随着时间向后推移而呈现逐渐递增关系,主流模式绩效整体优于特殊协作模式,主要源于结构绩效上的绝对优势。然而,尽管特殊模式在结果绩效呈现下滑趋势,但仍然优于主流模式。两者在协作制度要素直接产生的绩效上差异不明显。(4)公私协作紧密程度、激励机制和督导考核影响项目绩效的根本因素,高绩效结果受监督考核机制的影响。在协作不紧密或监督考核强度较弱的情况下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导致低项目绩效,而高绩效结果与激励约束机制无关。服务能力影响绩效的前提是开展紧密协作,与经费激励挂钩的高强度督导考核和高强度技能培训是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式。【结论】过程和结果绩效源于有效的公私协作机制,协作紧密度与督导考核机制影响较大。案例表明中卫生院主导的协作模式绩效优于社会资本主导的特殊模式,但其所在特殊地理位置、积极性不容忽视。时间是决策者采用社会资本主导提供公益性服务不得不面临的风险,同时决策者需要关注由于潜在重点人群基数的不确定可能导致出现牺牲重点人群筛查绩效来维持较高的管理水平,进而将新晋重点人群拒绝在免费项目之外的现象。为了提高协作绩效水平,本研究建议合理设定绩效目标,加强关系治理,提高乡级协作管理水平,奖励和约束机制并重,加【主要结果】强人才内涵建设,准确把握重点人群对项目的合理需求。【创新与不足】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基于定量比较为主流公私协作模式绩效优于特殊型协作模式以及发现时间是社会办医疗机构公益行为的关键风险因素提供了证据支撑。(2)基于定性比较分析论证了公私协作机制与绩效的循证关系,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结构流图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熵值法仅对部分客观指标权重进行了优化,部分主观性指标赋分值得进一步推敲。(2)受样本量限制而设计的公私协作机制解释变量有限,公私协作机制对绩效的作用难以完全避免受研究者主观影响。

雷光和,张海霞[10](2018)在《国际健康的公平性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健康状况仍然有较大的差异,国家与国家间的健康不公平依然存在。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近十年国际健康公平性的变化,主要通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等常用的指标来研究国际健康的公平性,探究其公平性的相关因素。客观地将我国与国际其他国家的健康状况进行对比,有利于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吸取国际教训,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卫生事业。

二、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健康公平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健康公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2.2 分级诊疗
        1.2.3 家庭医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2.4 医疗机构
        1.2.5 医联体
        1.2.6 卫生资源配置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资料来源
    1.6 创新性与不足
        1.6.1 创新性
        1.6.2 不足
第2章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1 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1.1 美国
        2.1.2 英国
        2.1.3 日本
    2.2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2.1 古巴
        2.2.2 泰国
    2.3 五个国家的特点及经验启示
        2.3.1 特点
        2.3.2 经验启示
第3章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3.1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3.2 江苏省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3.2.1 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历程
        3.2.2 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分析
    3.3 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3.3.1 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3.3.2 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3.3.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3.4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障碍
        3.4.1 医疗服务参与者角度
        3.4.2 现有政策措施角度
        3.4.3 医疗资源配置方面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4.1.2 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
        4.1.3 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
        4.1.4 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
        4.1.5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
    4.2 建议
        4.2.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4.2.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4.2.3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4.2.4 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
        4.2.5 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
        4.2.6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
        4.2.7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中国代际收入流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7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代际收入流动研究
    2.3 代际收入流动的内在传递机制研究
    2.4 收入不平等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
    2.5 公共政策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
    2.6 文献综述
3 代际收入流动性估计
    3.1 引言
    3.2 模型设定
    3.3 数据与变量
    3.4 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代际收入弹性估计
    3.5 代际收入弹性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3.6 代际收入流动的转移矩阵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路径分析
    4.1 引言
    4.2 理论假设
    4.3 模型设定
    4.4 代际收入流动影响机制分析
    4.5 代际收入流动内在影响机制的城乡差异
    4.6 代际收入流动内在影响机制的性别差异
    4.7 章节小结
5 收入不平等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
    5.1 引言
    5.2 理论假设
    5.3 模型设定
    5.4 基于参数估计的收入不平等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
    5.5 基于非参数估计的收入不平等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
    5.6 章节小结
6 公共政策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
    6.1 引言
    6.2 模型设定
    6.3 参数设定
    6.4 政策模拟
    6.5 本章小结
7 代际收入流动研究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7.1 代际收入流动的国际比较
    7.2 代际收入流动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
    7.3 机会不平等对代际流动影响的国际比较
    7.4 公共政策对代际流动影响的国际比较
    7.5 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7.6 本章小结
8 维护社会公平,提升代际流动
    8.1 完善社会制度,保障机会公平
    8.2 优化财政支出,聚焦精准扶贫
    8.3 深化市场改革,推动机制创新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卫生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卫生体系的内涵
    1.2 全球健康与卫生体系
    1.3 “一带一路”与卫生体系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云南省、缅甸总体情况概括
2 研究目标
    2.1 总目标
    2.2 具体目标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4.2 现有资料收集与分析
    4.3 访谈法
    4.4 预测方法
    4.5 对比分析的指标选择与说明
5 研究结果
    5.1 云南省、缅甸卫生体系领导/治理比较分析
    5.2 云南省、缅甸卫生筹资比较分析
    5.3 云南省、缅甸卫生人力资源比较分析
    5.4 云南省、缅甸卫生服务提供比较分析
    5.5 云南省、缅甸健康结果比较分析
6 讨论
    6.1 云南省和缅甸的卫生体系结构存在差异,两者各有优缺点
    6.2 缅甸卫生筹资指标年均增长速度高于云南省,两者卫生筹资差距将越来越小
    6.3 缅甸急需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云南省医疗保障制度效果显着
    6.4 云缅卫生人员分类不同,云南省的卫生人员分类较粗,缅甸的分类较细
    6.5 云缅卫生人员标准不一致,如按缅甸卫生人员标准计算,云缅卫生人员数量差距减小
    6.6 缅甸强制要求部分卫生人员到边远地区服务一定年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地区卫生人员不足的问题
    6.7 云南省和缅甸居民延迟寻求治疗服务的原因存在较大差异
    6.8 云缅妇幼健康结果城乡差异明显,缅甸妇幼健康状况较差,两者均需要为实现SDGs妇幼健康目标作出努力
7 建议
    7.1 云南省和缅甸应该完善各自的卫生体系结构,实现垂直管理与水平管理相结合
    7.2 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缅甸需要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
    7.3 云南省和缅甸均需加强农村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
    7.4 剖析居民延迟就医的各项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满足居民医疗服务需求
    7.5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8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国云南省和缅甸的卫生状况及卫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述评
        1.2.1 关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其均等化内涵的研究
        1.2.2 关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测度(评价)方法的研究
        1.2.3 关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非均等原因)的研究
        1.2.4 关于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策略的研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析
        2.1.1 城乡
        2.1.2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1.3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2.1.4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2.2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理论
        2.2.1 公共经济理论
        2.2.2 福利经济理论
        2.2.3 公平正义理论
        2.2.4 共享经济理论
        2.2.5 医疗服务市场的一般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变迁历程
    3.1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变迁阶段
        3.1.1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低水平均等的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3.1.2 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时期(1979—2005年)
        3.1.3 强化政府责任,公益性回归的新医改时期(2005年至今)
    3.2 本章小结
4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评价
    4.1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
        4.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构成
        4.1.2 评价方法
    4.2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现状的统计分析
        4.2.1 医疗卫生筹资
        4.2.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4.2.3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4.2.4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4.2.5 健康水平
    4.3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评价
        4.3.1 国际组织的评价
        4.3.2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的实证测度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
    5.1 国家发展战略对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
        5.1.1 二元经济结构,“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
        5.1.2 “重城轻乡”下的区域发展战略的侧重点不同
        5.1.3 以GDP衡量政绩的弊端
    5.2 公共财政体系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
        5.2.1 卫生财政总量投入不足
        5.2.2 财政支出偏向城市的惯性
        5.2.3 政府间事权划分改革滞后,卫生财权与事权的长期不匹配
        5.2.4 收入分配制度的偏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5.3 医疗保障体系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
        5.3.1 保障对象以正规就业为标准进行制度设定和人群划分
        5.3.2 统筹层次低弱化了医疗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保障水平差异大
        5.3.3 多头管理有失效率
    5.4 供给主体结构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
    5.5 农民的参与意识及“话语权”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
6 我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与意愿分析-基于D市的调查
    6.1 样本点选择与调查方法
    6.2 调查地区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6.2.1 调查地区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
        6.2.2 调查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情况
        6.2.3 调查地区农村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6.3 调查结论
7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国际经验
    7.1 主要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7.1.1 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
        7.1.2 德国的社会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体系
        7.1.3 日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7.1.4 美国的混合式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7.2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7.2.1 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7.2.2 强调政府责任
        7.2.3 发挥基层基本医疗保障功能,有效合理配置基本医疗卫生资源
        7.2.4 坚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
        7.2.5 高度的政策可操作性与规范的医疗法制体系
    7.3 本章小结
8 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8.1 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总体思路
        8.1.1 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理念
        8.1.2 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思路
    8.2 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8.2.1 统筹城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8.2.2 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合理配置基本医疗卫生资源
        8.2.3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转移支付制度
        8.2.4 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全民健康保险
        8.2.5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8.2.6 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畅通参与渠道保障农民话语权
9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历史研究(1948-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论
    一、研究缘起
        (一)政府有效干预早期保育教育市场是多国难题
        (二)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历史具有典型意义
        (三)英格兰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二、概念界定
        (一)早期保教
        (二)早期保教市场
        (三)政府干预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早期保教市场的研究
        (二)关于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研究
        (三)关于英格兰早期保育教育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意义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方法
    六、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英格兰早期保教市场政府干预框架的学理分析
    一、市场失灵的一般表现与早期保教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一般原因与常见表现
        (二)早期保教市场失灵的原因与表现
    二、政府干预的一般策略与早期保教市场政府干预
        (一)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性策略与工具
        (二)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策略解析
    三、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路径选择与框架建构
        (一)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耦合视角下的路径选择
        (二)提供购买与监管引导:互动关系中的框架建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政府有限干预致使早期保教市场粗犷扩张(1948-1996)
    一、战后英格兰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女性的觉醒
        (一)福利国家的全面建立与新自由主义改革
        (二)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与保教需求的增长
    二、界定福利的边界:原生保教市场中的政府直接提供
        (一)公立小学幼儿班教育取向及其历史溯源
        (二)公立幼儿学校的保育取向及其历史溯源
    三、守护安全的底线:原生保教市场中的政府规制监管
        (一)原生早期保教市场萌芽发展的历史溯源
        (二)私立保教供给强制注册制度的艰难探索
        (三)保教督导制度从无到有从分权走向集权
    四、有限干预的结果:保教市场供给不均衡质量不稳定
        (一)多元供给应需而生,地域分布均衡性差
        (二)保教实践多样,质量缺乏标准稳定性低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政府全面干预促进早期保教市场走向成熟(1997-2007)
    一、第三条道路理论与布莱尔的“新英国”
        (一)第三条道路推行的政治经济背景
        (二)第三条道路指引新工党治国方略
        (三)第三条道路关照下的保教新战略
    二、革新公平的定义:保教市场成熟过程中的政府提供与购买
        (一)成立早期卓越中心,树立保教质量典范
        (二)推广综合儿童中心,打破贫困代际循环
        (三)购买私立部门服务,强制增加保教供给
    三、塑造有效的市场:保教市场成熟过程中的政府监管与引导
        (一)明确注册督导责任主体与最低质量标准
        (二)出台法定质量框架,监管保教过程质量
        (三)改革专业发展路径,引导师资水平提升
        (四)实行供需双侧投入,支持市场参与主体
    四、创新地方的治理:保教市场成熟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
        (一)作为伙伴关系关键成员,探索地方自治
        (二)成为民主战略领导,管理当地保教市场
    五、全面干预的成效:保教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且质量趋于稳定
        (一)供需基本实现平衡,资本盈利能力触顶
        (二)保教实践开始融合,保教质量趋于稳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深化改革引发早期保教市场发展困境(2008-2018)
    一、政党更迭与财政紧缩的危机时代
        (一)金融危机以后英国“消失的十年”
        (二)保育教育成为社会流动重要工具
    二、强化市场的作用:后成熟保教市场中的政府提供与购买
        (一)重申儿童中心干预功能,转向结果公平
        (二)规范公立学位分配,精准扶持弱势儿童
        (三)扩大服务购买范围,刺激供需二次增长
        (四)免费学位拨款改革,不同部门公平竞争
    三、维护市场的运转:后成熟保教市场中的政府监管与引导
        (一)忠实儿童中心取向,持续修订质量框架
        (二)健全注册督导制度,有效落实质量框架
        (三)应对师资数量挑战,博弈质量提升路径
        (四)补偿保教支出,鼓励家长延长就业时间
    四、规范地方的治理:后成熟保教市场中的地方政府角色
        (一)升级协同委托系统,完善市场管理流程
        (二)构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支持质量提升的经验与解除责任的争议
    五、深化改革的影响:保教市场供需平衡质量稳定但成本高昂
        (一)供给波动平稳,灵活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二)供给成本高昂,威胁质量提升可持续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评析与启示
    一、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
        (一)英格兰早期保教市场干预工具的演变分析
        (二)英格兰早期保教市场干预工具的成因分析
    二、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成就、困境与展望
        (一)成就:有为政府有效应对保教市场失灵
        (二)困境:质量提升以及供给可持续性受阻
        (三)展望:深化政府主导超越市场话语体系
    三、英格兰政府干预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启示
        (一)英格兰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宏观治理的启示
        (二)英格兰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中观治理的启示
        (三)英格兰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微观治理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我国健康保障城乡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健康
        2.公平正义
        3.健康保障
        4.健康保障公平性
    (三)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1.研究思路与框架
        2.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点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1.健康状况以及指标相关研究
        2.健康保障公平性相关研究
        3.我国健康保障城乡间公平性相关研究
    (三)简要评述
三、我国健康保障现状
    (一)我国健康保障发展成效及缺陷
        1.我国健康保障发展的成效
        2.健康保障制度发展缺陷
    (二)健康保障资源配置及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四、城乡间健康保障的公平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
        1.数据来源
        2.指标选取
    (二)泰尔指数
    (三)城乡间健康保障公平性分析
        1.健康保障服务资源的公平性分析
        2.国际公认健康结果指标公平性分析
        3.城乡间健康保障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研究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儿童基金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评述
    三、概念界定
        (一) 国际组织
        (二) 教育扶贫
        (三) 国际组织教育扶贫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扶贫政策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扶贫的历史发展
        (一) 初始兴起阶段(1945-1949)
        (二) 快速发展阶段(1950-1969)
        (三) 深化调整阶段(1970-1989)
        (四) 规划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扶贫的制度安排
        (一) 法律保障
        (二) 战略规划
        (三) 援助计划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特征
        (一) 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的使命
        (二) 责任明确的职能实施机制
        (三) 连贯系统的项目运行方式
第二章 世界银行的教育扶贫政策
    一、世界银行教育扶贫政策的演进历程
        (一) 争论与徘徊阶段(1948-1962)
        (二) 逐步参与阶段(1963-1971)
        (三) 全面支持阶段(1971-1980)
        (四) 反思调整阶段(1980-2000)
        (五) 整体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
    二、世界银行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度安排
        (一) 法律保障
        (二) 战略规划
        (三) 援助计划
    三、世界银行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特征
        (一)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取向
        (二) 通过经济手段落实政策的实施机制
        (三) 使用经济分析工具落实政策的体系
第三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教育扶贫政策
    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扶贫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 关注健康与权利阶段(1946-1969)
        (二)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1970-1988)
        (三) 关注整体权利阶段(1989-2000)
        (四) 关注女童权利阶段(2000年至今)
    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制度安排
        (一) 法律保障
        (二) 战略规划
        (三) 援助计划
    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特征
        (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扶贫理念
        (二)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组织运行
        (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特点
第四章 三个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
    一、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共性特征
        (一) 争取多方参与,协同政策实施
        (二) 谨慎选择对象,关注弱势群体
        (三) 项目设计连贯,运作流程相似
        (四) 重视扶贫技术,提升业务水平
    二、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不同之处
        (一) 教育扶贫的价值取向不同
        (二) 国际组织的性质地位不同
        (三) 教育扶贫资金的来源不同
        (四) 教育扶贫政策的侧重点不同
    三、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主要经验
        (一) 确保扶贫政策的有效性
        (二) 重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三) 完善较准确的监测制度
        (四) 加强政策中的整体协调
    四、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 教育扶贫规模扩大化
        (二) 教育扶贫落实本土化
        (三) 教育扶贫方式整体化
        (四) 教育扶贫合作网络化
第五章 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现状
        (一) 我国的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
        (二) 我国参与国际组织教育扶贫
        (三) 教育扶贫合作中双方的问题
    二、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的启示
        (一) 宏观层面上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启示
        (二) 微观层面上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启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三、研究问题、假设和案例选取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五、主要内容和框架
第一章 全球卫生治理的源起、发展与内在困境
    第一节 全球卫生治理的源起及基本要素
        一、全球卫生治理兴起的背景
        二、全球卫生治理的概念及特点
        三、全球卫生治理的主要对象
        四、全球卫生治理的主要行为体
    第二节 全球卫生治理的机制与规范
        一、国际卫生治理机制与规范的产生
        二、全球卫生治理机制与规范的发展
    第三节 全球卫生治理的内在困境
        一、全球卫生领导权和协调机制模糊
        二、全球卫生资金投入不足
        三、全球卫生问责、监督和执行机制缺位
    小结
第二章 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动机与目标
    第一节 加拿大自由国际主义理论思潮与其战后的国际行为
        一、自由国际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内涵
        二、自由国际主义理论对加拿大参与全球事务的影响
    第二节 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动机
        一、维护国际、国家和人的安全
        二、建构良好海外形象与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推广国家价值观
    第三节 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主要目标
        一、促进全人类健康和卫生平等的实现
        二、追求全球卫生大国和人道主义大国的地位
    小结
第三章 参与卫生机制的创立:加拿大与世界卫生组织
    第一节 加拿大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缘起
        一、早期国际卫生会议的召开
        二、二战前国际卫生组织的建立
        三、卫生问题纳入《联合国宪章》
    第二节 加拿大对世界卫生组织创立的推动
        一、加拿大在技术筹备委员会中的作用
        二、加拿大在国际卫生大会中的作用
        三、加拿大在临时委员会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与奇泽姆当选总干事
        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与总干事人选
        二、加拿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
    小结
第四章 推动卫生规范的制定:加拿大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第一节 加拿大与《公约》的由来
        一、烟草使用危害及全球控烟挑战
        二、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控烟的早期努力
        三、加拿大对授权制定《公约》的倡导
    第二节 加拿大对《公约》制定的推动
        一、对《公约》制定的资助
        二、对《公约》谈判的推动
        三、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约》制定的倡导
    第三节 《公约》的出台与加拿大的执行
        一、《公约》的出台及其意义
        二、加拿大对《公约》的执行
    小结
第五章 主导卫生援助与平等的实现:加拿大与《马斯科卡倡议》
    第一节 加拿大与《马斯科卡倡议》的缘起
        一、妇女儿童健康的意义及困境
        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妇女儿童健康
        三、“母婴儿童健康”设定为八国峰会关键议题
    第二节 加拿大对《马斯科卡倡议》的筹备
        一、筹划国内政策
        二、寻求国际共识
    第三节 加拿大与《马斯科卡倡议》的出台
        一、《马斯科卡倡议》的出台
        二、加拿大在《马斯科卡倡议》中的领导作用
    第四节 加拿大对《马斯科卡倡议》的执行与跟进
        一、加拿大对《马斯科卡倡议》的执行
        二、加拿大对《马斯科卡倡议》的跟进
    小结
第六章 应对卫生危机:加拿大与“非典”和“埃博拉”疫情
    第一节 加拿大抗击“非典”疫情
        一、加拿大爆发“非典”疫情的应对与教训
        二、“非典”疫情暴露的国内公共卫生问题
        三、加拿大对遏制“非典”疫情的全球贡献
    第二节 国内卫生机制与国内外卫生安全战略的加强
        一、国内公共卫生机制的改革
        二、国家及全球卫生安全战略的加强
    第三节 加拿大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
        一、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原因与危害
        二、加拿大防范“埃博拉”疫情的国内举措
        三、加拿大遏制“埃博拉”疫情的国际作为
    小结
第七章 理论解释:加拿大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理念与行为
    第一节 自由国际主义理论下的角色定位与路径选择
        一、自由国际主义下的参与者和领导者角色
        二、自由国际主义下的多边合作路径选择
        三、务实主义哲学与加拿大角色定位和路径选择的灵活性
    第二节 “推拉力”下的角色调整和路径转变
        一、国际因素
        二、国内政府因素
        三、国内社会因素
        四、医学研究与创新因素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9)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机制与系统绩效的循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卫生领域公私合作热点研究
        1.2.1 国外卫生领域公私合作文献计量分析
        1.2.2 国内卫生领域公私合作文献计量分析
        1.2.3 国内外卫生领域公私合作研究的述评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建设路径演变
        2.1.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引入阶段
        2.1.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探索阶段
        2.1.3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度建设阶段
        2.1.4 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分析
    2.2 基本公共服务公私协作内涵界定
        2.2.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内涵
        2.2.2 农村公共卫生供给的公私主体界定
    2.3 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供给系统
        2.3.1 系统动力学中的系统观点
        2.3.2 绩效理论中的卫生系统
        2.3.3 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系统
        2.3.4 协作行为与博弈论思想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2.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4.2 系统基模分析工具
        2.4.3 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建模
        2.4.4 入树基模集的生成
    2.5 本章小结
3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模型研究
    3.1 农村地区公私协作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理论框架
        3.1.1 宏观系统绩效评估框架
        3.1.2 中国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框架
        3.1.3 农村公共卫生公私协作系统绩效框架
    3.2 公共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2.1 项目绩效备选指标
        3.2.2 专家的基本情况
        3.2.3 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权重
    3.3 基于熵值法的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3.3.1 指标优化方法的选择
        3.3.2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优化
        3.3.3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公私协作机制与绩效相关关系研究
    4.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现状
        4.1.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的组织管理模式
        4.1.2 农村基层卫生系统公私协作机制
        4.1.3 农村公私协作机制运行的问题
    4.2 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系统要素
        4.2.1 公私协作的结构要素分析
        4.2.2 农村公私协作系统服务能力
        4.2.3 乡村两级公私协作主体协作的主观意愿调查及因素分析
    4.3 公私协作系统要素与绩效间的相关性分析
        4.3.1 社会条件与项目过程绩效之间的关系
        4.3.2 管理制度与项目绩效相关性
        4.3.3 项目数量、质量和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4.3.4 乡村公私协作系统项目绩效内生机理框架
    4.4 本章小结
5 公私协作模式与公共卫生系统绩效的循证研究
    5.1 典型公私协作模式
        5.1.1 概述
        5.1.2 样本乡镇乡村两级公共卫生协作模式
    5.2 公私协作机制与基本公共卫生绩效的循证分析
        5.2.1 结构绩效分析
        5.2.2 过程绩效分析
        5.2.3 结果绩效分析
    5.3 公共卫生绩效综合比较
        5.3.1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绩效评估
        5.3.2 公私协作系统公共卫生综合绩效的比较
        5.3.3 公共卫生服务绩效增长类系统基模分析
        5.3.4 问题类系统分析基模
    5.4 公私协作模式的形成、发展与组织管理挑战
        5.4.1 主流模式与特殊模式的形成契机
        5.4.2 两种公私协作模式的SWOT比较
        5.4.3 两种公私协作模式组织管理的问题、风险和挑战
    5.5 本章小结
6 公私协作系统公共卫生绩效机理与改进策略研究
    6.1 公私协作系统公共卫生绩效机理
        6.1.1 项目工作绩效的表现形式
        6.1.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的共生关系
        6.1.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内生规律
    6.2 公私协作机制对项目绩效影响的验证
        6.2.1 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
        6.2.2 公私协作机制对公共卫生绩效影响结果
        6.2.3 公私协作机制对公共卫生绩效影响分析
    6.3 基于系统动力学反馈结构的绩效改进策略
        6.3.1 基于项目绩效机理的因果关系
        6.3.2 公共卫生系统绩效的反馈基模生成集
        6.3.3 公共卫生项目绩效系统动力流图
        6.3.4 改善项目绩效的策略建议
7 研究结论
    7.1 主要结论
        7.1.1 公共卫生公私协作系统与项目制度变迁
        7.1.2 公共卫生绩效概念框架与项目绩效机理
        7.1.3 公私协作主流模式与特殊模式绩效循证
        7.1.4 公私协作机制对公共卫生绩效影响路径
    7.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7.2.1 研究的创新
        7.2.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与调查问卷

(10)国际健康的公平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健康公平性定义
    1.1 典型国家选取
    1.2 中国国际健康排名
2 国际预期寿命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2.1 国际预期寿命状况
    2.2 国际预期寿命公平性分析
        2.2.1 绝对公平
        2.2.2 相对公平
        2.2.3 原因分析
3 国际孕产妇死亡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3.1 国际孕产妇死亡率状况
    3.2 国际孕产妇死亡率公平性分析
        3.2.1 绝对公平
        3.2.2 相对公平
        3.2.3 原因分析
4 国际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4.1国际婴儿死亡率状况
    4.2 国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状况
    4.3 国际婴儿和儿童死亡率公平性分析
        4.3.1 绝对公平
        4.3.2 相对公平
        4.3.3 原因分析

四、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健康公平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D]. 李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中国代际收入流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曹仪.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卫生体系比较研究[D]. 廖爱梅.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4]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D]. 夏敬.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5]英格兰政府干预早期保教市场的历史研究(1948-2018)[D]. 陈欢.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6]我国健康保障城乡公平性研究[D]. 赵婧.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7]国际组织教育扶贫政策比较研究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儿童基金会为例[D]. 黄紫舜.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8]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研究[D]. 徐文姣.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9]公共卫生服务公私协作机制与系统绩效的循证研究[D]. 唐尚锋.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3)
  • [10]国际健康的公平性探析[J]. 雷光和,张海霞. 中国全科医学, 2018(08)

标签:;  ;  ;  ;  ;  

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健康公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