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废(污水)水回用水系统的实践与经验

火电厂废(污水)水回用水系统的实践与经验

一、废(污)水再生回用于火电厂水系统的实践和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清[1](2021)在《基于水量水质统筹的火电厂水系统节水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下,节水为首要考虑政策。我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火电厂需水量在整个工业层面占比较大,但目前火电厂用水存在效率低下、水量匮乏、污染严重等问题,且对于火电厂的节水减排研究基本只停留在电厂取、用、耗、排等用水过程的分析核算,以及节水理论概念的解析,缺乏更深层次的节水研究,不满足当下国家社会对火电厂更高的节水需求。故本文以火电厂节水为目的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分析了基于水量水质统筹的火电厂节水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从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出发,分析了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的理念,并对火电厂水系统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明晰火电厂水系统中供、用、耗、排等过程用水情况和节水节点,以及各个用水系统对水量水质的要求,发现区域的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应用于火电厂水系统节水优化配置的合理性。(2)基于水量水质统筹的节水优化配置模型构建及应用。通过解析水量水质统筹的火电厂节水优化配置原理,以新鲜水取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用水单元的水量平衡、用水过程中的污染物质量平衡以及单元最大允许污染物进出口浓度和非负值等水量水质条件为约束,构建了污水直接回用的火电厂水系统节水优化模型。根据实例火电厂情况选取单污染物Cl-为关键污染物,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优化前的新鲜水取用量为3255.00m3/h,优化后的新鲜水取用量为2967.94m3/h,优化率达8.8%,年节水量可达251.46万m3;排水量由364m3/h减少至76.95m3/h,优化率达78.9%,重复利用率由98.59%上升至98.71%,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3)评价了实例火电厂节水水平。首先选取单位产品取水量、循环水浓缩倍数、重复利用率等11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层级指标权重,其中CR均小于0.1,满足一致性要求;其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为评价模型,根据优化前后实际数据以及指标基准值分级计算隶属函数值,结合指标权重得到优化前后隶属度矩阵分别为(0.568,0.298,0.134)和(0.289,0.370,0.341),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取0.568和0.370为优化前后的隶属等级区间;最后利用考核评分法进行结果对比验证,优化前为0.79,优化后为0.86。按照分级标准不同评价方法得到的火电厂节水水平均由非节水型企业变为节水型企业。火电厂的节水优化研究不仅能缓解我国水资源用水压力,而且对火电厂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水资源,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以及实现电厂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袁宗海[2](2021)在《全厂废水零排放对石膏结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社会对工业废水排放越来越重视,火电厂作为工业废水排放大户,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改善全厂废水排放已是大势所趋。目前,火电厂都在倡导废水梯级利用,提高全厂废水回用率,减少最终废水排放量,通过蒸发结晶实现废水零排放,但脱硫系统作为废水梯级利用的末端,将承受全厂各种高盐废水带入的杂质,这些杂质会降低浆液品质,影响脱硫过程,对脱硫系统稳定运行带来隐患。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室搭设石膏结晶实验台架,控制反应器中添加物质,模拟脱硫系统石膏结晶,并对石膏晶体进行激光粒度和SEM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氯离子浓度升高,石膏晶体诱导时间延长,生长过程也受到抑制,粒径降低,脱水过程中氯离子与钙离子结合为六水氯化钙,增加石膏含水率,降低石膏品质;硫酸根离子浓度升高,有效提高反应溶液中硫酸钙过饱和度,使结晶诱导时间大幅提前,高浓度硫酸根离子有效促进石膏晶体b轴方向生长,使石膏晶体由板状成长为柱状,晶体粒径增大;金属阳离子Fe3+、Al3+、Mn2+、Zn2+、Ni2+等加入反应溶液中,对结晶诱导时间没有影响,但金属离子可以附着在晶核表面或取代钙离子嵌入石膏晶体中,影响后续晶体在该方向的生长,使晶体形貌呈现针状,粒径显着降低。其次,通过实验分析了添加晶种和有机酸后对石膏晶体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石膏晶种后,反应溶液中钙离子和硫酸钙离子更容易在晶种表面生长,有效促进晶体粒径生长。在添加晶种的同时加入有机酸,可进一步提高晶体粒径,尤其是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可使晶体粒径增大17~19μm。有机酸中含有大量羟基,提高了钙离子吸附有机酸的概率,从而促进晶体发生畸变,有利于大颗粒晶体形成。最后,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对某厂废水量排放改造后的脱硫系统进行优化。通过脱硫水平衡计算,结合该厂盐平衡和水平衡报告,定量分析高盐废水带入脱硫系统中的杂质,对给水进行优化,提高石灰石品质,加强运行参数优化,加入适当的晶种和有机酸,保证脱硫系统石膏结晶过程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浆液拉稀、脱水困难等问题。

王玮婕[3](2020)在《西北内陆区再生水利用的潜力评估和优化配置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再生水作为目前世界上相对可靠的替代水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并维持城市生态稳定。然而在我国西北内陆区,再生水的推广利用还存在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规划建设滞后等障碍。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内陆区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构建了西北内陆区再生水供需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再生水输送分配的多阶段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对西北内陆区典型城市进行了系统化的潜力评估和利用模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内陆区的再生水利用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未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并维持城市生态稳定。本文的研究为地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规划实施提供了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西北内陆区自然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构建再生水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北五省以及江苏省和北京市的再生水利用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再生水利用水平显着高于西北地区;在地理条件和区位经济制约下,同处西北内陆区的甘肃片区、新疆片区和青海片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青海片区表现最差。(2)构建基于西北内陆区城市再生水供需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以再生水供需平衡指数(RWB)和利用效率指数(RWUE)作为潜力评估指标。选取新疆乌鲁木齐、甘肃武威和青海西宁作为研究区典型城市进行再生水供需模拟预测,然后在10%-20%的范围内改变系统参数,观察预测结果变化。模拟结果表明三个典型城市在参数调整后的RWB和RWUE都更加接近理想值,说明针对性的政策可以加快开发西北内陆区各类城市的再生水利用潜力。(3)结合西北内陆区再生水水质和再生水用户需求,构建了以再生水的生态回用为核心的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模式,并以输水成本最小和水费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城市再生水配置的多阶段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然后将新疆乌鲁木齐作为优化案例进行计算,得到全局最优解。结果表明,再生水在保证城市河湖景观维持自身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可替代城市37%的自来水供给。

梁锐[4](2019)在《发电厂循环水系统中弗氏柠檬酸杆菌对不锈钢腐蚀机理及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再生水回用于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作为补充水,在有效地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增大了发电厂循环冷却系统凝汽器管材微生物腐蚀的潜在风险。论文以再生水回用于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为背景,以再生水中分离出来的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简称C.freundii)为实验菌种,研究凝汽器不锈钢管材(Stainless steel 317,316L 和 304,简称 SS317,SS316L 和 SS304)表面弗氏柠檬酸杆菌的生物膜特性、腐蚀行为及其控制。论文运用水化学、环境生物化学、表面化学和电化学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再生水环境中弗氏柠檬酸杆菌在不锈钢表面的粘附特性,生物膜结构、代谢产物、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简称EPS)组分;阐明了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还原性S离子、EPS与不锈钢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循环冷却水环境中缓蚀剂对C.freundii生物膜的控制机理,为再生水资源化利用过程水质控制,控制微生物腐蚀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测试不锈钢表面接触角,获得的了发电厂凝汽器常用的不锈钢材质SS317、SS316L、SS304表面热力学参数,发现3种不锈钢表面具有疏水性,细菌粘附到不锈钢表面是一个自发过程;3种不锈钢表面疏水性的顺序为SS317>SS316L>SS304。平行板流动池动态粘附实验表明微生物在SS317和SS316L表面粘附动力学常数(k)大于SS304。(2)循环水中分离得到C.freundii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将循环水中S042-离子还原为S2-离子。C freundii代谢产物EPS中主要组分为多糖和蛋白质,多糖大于蛋白质的含量。EPS携带的官能团主要有O-H、N-H和C-O-C、少量含磷或含硫基团。(3)C.freundii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S离子改变了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组成和结构,促进不锈钢的表面腐蚀。S2-离子与不锈钢表面溶解的Fe2+、Ni2+等反应形成FeS和NiS等腐蚀产物,打破原先钝化膜的生成和溶解平衡,抑制了不锈钢钝化膜中氧化物生成。还原性S离子存在下,SS304、SS316L和SS317表面电化学阻抗值与空白相比均有所下降。3种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硫化程度差异明显,其表面硫化物含量顺序为SS304>SS316L>SS317。(4)从C.freundii分离出的LB-EPS和TB-EPS在循环水中对不锈钢表面金属元素的溶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循环水中3种不锈钢表面各金属元素溶解速率不同,溶解规律基本相同:Fe>Ni>Cr>Mn。在含TB-EPS或LB-EPS的循环水中,SS304、SS316L和SS317表面的Fe元素质量溶解率分别下降30.61%、24.20%和27.43%或 77.95%、86.70%和 83.96%。TB-EPS 与 LB-EPS 相比,LB-EPS 对金属表面元素的溶解抑制作用更明显。EPS中多糖中带负电官能团如糖醛酸、-COOH和(HO)2OP-与不锈钢表面金属元素如Fe、Ni、Cr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形成金属有机配合物,最终在不锈钢表面形成高电阻、低电导的稳定聚合物膜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不锈钢腐蚀。不锈钢表面电化学参数的变化揭示在SS317和SS316L表面形成的EPS有机膜比SS304具有更高的电阻和更低的导电特性。(5)采用缓蚀剂羟基乙叉二膦酸(Hydroxy ethyl fork phosphonic acid,简称HEDP)/膦酰基丁烷三竣酸(Phosphono butane-1,2,4-tricarboxylic acid,简称 PBTCA)镀膜后的3种不锈钢表面张力值(γTot,总表面自由能值(ΔGTot)比不镀膜不锈钢的表面张力值有所提高,不锈钢的表面疏水性均有降低。在HEDP/PBTCA存在条件下,微生物在3种不锈钢表面粘附动力学常数(k)值均有降低。在HEDP/PBTCA存在条件下,C.freundii在SS317,SS316L和SS304表面粘附顺序为SS317>SS316L>SS304。(6)缓蚀剂PBTCA/HEDP存在下,SS304、SS316L和SS317表面极化阻抗值相比较未添加缓蚀剂的极化阻抗值分别提高了 68.8%~93.4%和63.3%~95.3%。添加缓蚀剂HEDP/PBTCA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弗氏柠檬酸杆菌的粘附,减少其生长代谢过程产生的还原性S离子,最终使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中硫化物含量下降。HEDP与PBTCA相比,PBTCA的缓蚀效果优于HEDP的缓蚀效果。3种不锈钢相比,虽然SS317表现出较强微生物的粘附能力,但依然显示出良好的耐微生物腐蚀的特性。

袁园[5](2019)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水质调查分析及在热电厂再利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全球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污水经再生处理后回用是减轻水体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将再生水用作火电厂的冷却用水,不但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利用,而且有助于推动水在自然界中的良性循环。然而,国内外电厂在利用再生水作为循环系统冷却用水时普遍遇到了腐蚀结垢、微生物滋生等问题。本研究以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处理系统为代表,调查分析了该厂近六年再生水出水水质特征,结合西郊热电厂、大唐灞桥热电厂及渭河电厂等主要工业用户对循环冷却系统水质的要求,探究了投加石灰和活性炭等两种方法对水质波动情况下污水厂出水碱度、硬度超标问题的处理效果,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多雨季节下,污水厂进水受上游排水的影响,多项进水水质指标超过污水处理厂生产工艺的设计值,对再生水系统也有较大影响,直接导致下游再生水厂出水的氨氮、总碱度和总硬度等指标超标;现有的再生水处理工艺对碱度和硬度的去除效率有限,经检测对碱度的去除率约为6.08%,硬度的去除率约为4.02%。经过对再生水出水的超标情况分析,通常是总碱度大于总硬度;(2)投加石灰和活性炭均可以起到降低碱度的作用。石灰降碱效果明显优于活性炭,而活性炭可以明显改善水中透亮度,建议日常生产中选取石灰作为降碱药剂;(3)石灰降碱法的处理效果与原水碱度有关。在原水碱度分别为350-400mg/L、400-450mg/L和450-500mg/L时,投加0.12g/L石灰分别可以去除18.1%、28.9%和26.8%的碱度;(4)中试运行期间,在进水平均总碱度为426mg/L的情况下,向26200m3进水中投加药剂配比浓度为1:3的石灰乳溶液,消耗石灰共3144kg,,可使得出水总碱度全部达标。每吨水的处理成本增加0.12元,年节约运行费用约30654元;(5)实际中可采取不同的石灰投加方式,使用全程投加法及间隔投加法的每吨水处理成本将分别提高0.063元和0.037元,即实际成本分别约为0.313元和0.287元,因此,与全程投加法相比,间隔投加法可降低生产运行成本。(6)利用双膜法对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如总硬度低于50mg/L,总碱度低于50mg/L),达到水质标准要求,但是处理成本较高。据测算,产水量为700m3/h的双膜系统,每吨水的处理成本约为1.22元,远高于石灰法的处理成本0.313元。综合对比后应选择石灰法作为再生水厂高碱度低硬度水的处理方法。

潘正道[6](2016)在《复合生物滤池和活性砂滤池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循环冷却排污水脱氮除磷技术一直是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立足于国内外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采用复合生物滤池和活性砂滤池组合工艺,针对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进行以脱氮除磷为核心的深度处理,探讨工艺处理效能和优化运行参数,并指导工程应用。调研总结了北京10家燃气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排放和处理现状,得出了再生水为水源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水量和水质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复合生物滤池进行循环冷却排污水生物脱氮中试研究,在进水TN负荷0.450.76 kg/m3·d(进水流量300 L/h,TN浓度3560 mg/L,反应器容积0.65 m3)的条件下,TN出水浓度低于10 mg/L,TN去除率在71.483.3%之间;SS从进水918 mg/L降低到5 mg/L以下;通过CBF上段曝气可以去除多余碳源,保证出水CODCr低于20 mg/L。试验条件下,复合生物滤池运行的最佳C/N比为3.5:1,最适宜温度35℃,TN去除率随TN容积负荷增大而下降。复合生物滤池出水投加聚合氯化铝混凝,通过活性砂过滤,投加系数随进水TP浓度上升而增大,在3.856.50之间,砂滤出水TP小于0.2 mg/L稳定达标。将组合工艺应用于设计规模为10000 t/d的北京京西燃气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工程,在40 d内挂膜成功,通过数月调试、试运行,TN、TP、CODCr、SS等主要出水指标满足《北京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根据在线监测水质数据和其他运行参数,通过逻辑设计,实现碳源和絮凝剂在线投加智能控制。

王二忠[7](2015)在《城市中水回用作火力发电厂生产用水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针对城市中水水质含盐量高、有机物含量高、细菌含量高、菌种复杂、氨氮含量高、腐蚀性强等特点,开展了城市中水回用作火力发电厂生产用水试验研究,主要包括城市中水回用作循环水补水石灰混凝、阻垢、腐蚀防护、杀菌等问题试验研究,以及回用作锅炉补给水“高效过滤器-钠床-弱酸床-反渗透”处理系统工艺优化研究。取得的试验结果如下:在城市中水回用于循环水补水系统中,降低石灰含量至出水pH值9.5-10.0,控制聚铁在10-50mg/L,控制PAM含量在1.0-2.0mg/L,有利于石灰混凝处理;控制石灰出水硬度在5mmol/L以下,控制出水的碱度在1.2-2.0mmol/L,控制浊度在5NTU以下,有利于保证循环水系统安全运行。向石灰系统中投加一定量碳酸钠可以降低因来水碱度过低造成出水硬度;使用TP317L材质的循环水钢管符合《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07)中对铜和不锈钢设备宜小于0.005mm/a的要求;由于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其结垢倾向较小,以对循环水系统材质的腐蚀影响为主,对硝化反应较严重,造成循环水pH值较低的系统应考虑加碱处理;中水中的氨氮会与氧化性杀菌剂次氯酸钠等发生反应,而与二氧化氯不发生反应,在高氨氮中水回用时采用二氧化氯作为循环水系统氧化性杀菌剂,并与非氧化性杀菌剂交替投加,可取得较好的结果。对于城市中水回用作锅炉补给水,控制钠床进水硬度低于5mmol/L,控制再生液浓度在5%左右,控制置换排液硬度在3.0mmol/L以下,有利于钠床运行;控制进水硬严格在1mmol/L以下,控制碱度在1.2-2.0mmol/L,将有利于弱酸床运行;反渗透系统进水的要求很高:硬度要求近乎为0,固体悬浮物含量很低,进水铁离子含量很少,进水SDI应小于等于5;高pH值可以明显降低有机物和胶体对反渗透的影响,但过高的pH值如超出了反渗透膜的承受限度会对膜造成损伤;足够的浓水流量能够减缓有害物质在反渗透膜表面的沉积速度,增强运行的稳定性,减少化学清洗频率;使反渗透产水在合理范围内运行,过高的产水率会造成反渗透较快的污堵和压实。

汤科[8](2014)在《火力发电工程项目中的水务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火力发电工程消耗了大量的工业水,为了保证电力行业经济的循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加强火力发电工程的水务管理势在必行。火力发电厂加强水务管理工作能够尽量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有着很好的社会效益及环保效益。本文通过分析火力发电厂的水源引取、废水排放以及用水平衡,在节水的工业经济指标下,建立火电厂的现代水务管理系统。根据火力发电厂用水的自身特性,对电厂如何实现优化水务管理体系和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孙侃[9](2014)在《磷矿选矿含锰尾水的综合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湖北省某磷化工企业选矿分厂尾矿库中的含锰尾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废水水质进行分析,确定采用混凝沉淀-微滤膜过滤处理后将其回用作循环水的补充水,不仅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验选择氧化钙和聚丙烯酰胺进行混凝沉淀预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混凝实验影响因素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和工艺条件为pH值10、聚丙烯酰胺投加量1mg/L、沉淀时间20min、搅拌速度200r/min和搅拌时间6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水锰离子的浓度为0.28mg/L,锰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27%。通过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判断混凝沉淀原理主要包括锰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化学反应沉淀,生成的氢氧化锰的网捕和卷扫,以及投加混凝剂的吸附和架桥,氢氧化锰沉淀被氧化成的水合二氧化锰也具有一定的混凝效果。在混凝沉淀预处理后,采用微滤膜过滤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进水水质、污泥浓度、曝气强度和操作压力对锰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微滤膜过滤的最佳工艺为:氧化钙和聚丙烯酰胺预处理、污泥浓度为0.5g/L、曝气强度为0.15m3/h和操作压力为0.06MPa。经微滤膜过滤后,废水的pH值上升0.35,浊度去除率为92.32%,COD去除率为20.97%,对氨氮的去除率约为2.18%,对总硬度的去除率约为1.73%。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J-T3923-2007)的要求。通过碳钢、不锈钢、黄铜和紫铜四种金属挂片在再生水和新鲜水这两种介质中的旋转挂片腐蚀实验对比发现,耐腐蚀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依次为不锈钢、黄铜、紫铜和碳钢。在再生水中,四种金属挂片的腐蚀率分别为0.139、0.004、0.007和0.078mm/a,在新鲜水中,四种金属挂片的腐蚀率分别为0.114、0.001、0.001和0.034mm/a。金属挂片在再生水和新鲜水这两种不同介质环境中的腐蚀率相差不大,且腐蚀率均处在实验用金属材料腐蚀等级优良或良好的限值范围之内。因此,将再生水回用作循环水的补充水是可行的。

桂春雷[10](2014)在《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以石家庄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制约石家庄市经济增长的“短板”。作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省会城市,其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如何,现状水资源究竟可以承载多少工业增加值、养活多少人口、能灌溉多少农田、能饲养多少头家畜,未来到底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对水资源进行调控才能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提高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目的,这些对本市未来的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在对其中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从水资源承载力所依据的基本理论研究开始,探讨了五个方面问题,即:(1)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体系进行拓展和深化研究,加强了对水系统组成、分类及其子系统运行过程与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性研究;(2)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定义、内涵以及特征等进行研究,并依据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3)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运用理论分析法结合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待选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了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4)引入粗糙集理论及其赋权方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进行评价研究,应用引入并经改进的方法对研究区现状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5)建立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调控研究。通过以上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几个进展:(1)深化了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体系中水系统理论的研究,对以水的社会循环和再生利用为核心的水代谢系统的状态与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关系进行论述分析,对水系统进行了定义和组成、特征研究,在对水代谢过程及水代谢系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了城市水代谢系统概念。研究表明水循环、水代谢与水再生是城市区域水系统运转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城市再生水水量、水质是水的社会代谢作用高效发挥的关键条件。城市水代谢系统中,水循环和水再生力度的加强可以显着地提高城市水代谢状态,同时使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得以改善。(2)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定义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概念。提出了水代谢率(water-system metabolic rate: WMR)对城市水代谢系统状况进行定量描述,并将城市水代谢系统状况分为4个级别,为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的量化奠定了基础。研究分析了不同城市水代谢系统运行模式及其调控措施,为不同的发展规划下人类利用技术手段对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调控建立了理论依据。(3)利用前述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并引入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相关分析、Delphi法,对传统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的指标筛选方法分析计算得到21个指标,并在理论研究指导下构建了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引入目前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中还没有得到应用的粗糙集理论及其赋权方法,以及目前在该评价研究中应用较少的TOPSIS模型,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熵权法与AHP法综合赋权,对研究区内各个市县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4)建立了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模型,在不同的城市水代谢运行模式下采用不同的调控措施对石家庄市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旧有城市水代谢模式下2025年石家庄市区所能承载的工业增加值为868.53亿元,城镇人口为298.35万人,农业灌溉面积为18.26万亩,牲畜饲养头数为40.25万头;新型城市水代谢模式下2025年市区所能承载的工业增加值为3670.23亿元,城镇人口为763.78万人,农业灌溉面积为24.35万亩,牲畜饲养头数为83.75万头。

二、废(污)水再生回用于火电厂水系统的实践和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废(污)水再生回用于火电厂水系统的实践和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水量水质统筹的火电厂水系统节水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工业用水研究进展
        1.2.2 火电厂节水优化及评价研究进展
        1.2.3 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1.2.4 研究进展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火电厂节水优化理论方法基础
    2.1 水资源系统分析概论
        2.1.1 水资源系统
        2.1.2 水资源系统分析及其步骤
    2.2 水系统优化分析方法
        2.2.1 非线性规划模型
        2.2.2 遗传算法原理和特征
        2.2.3 遗传算法步骤流程
    2.3 基于水量水质统筹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念
    2.4 节水评价分析方法
        2.4.1 节水评价指标选取
        2.4.2 节水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4.3 节水水平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电厂水系统结构与特征分析
    3.1 火电厂水系统
        3.1.1 火电厂用水原理
        3.1.2 火电厂水系统
    3.2 火电厂水系统结构分析
        3.2.1 火电厂用水系统
        3.2.2 火电厂的排水及处理方式
        3.2.3 火电厂的耗水与供水
    3.3 火电厂水系统水量水质特征分析
        3.3.1 火电厂水系统用水量、质要求
        3.3.2 火电厂水系统排水量、质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水量水质统筹的火电厂节水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4.1 优化配置原则
    4.2 优化理论解析
        4.2.1 用水单元用水过程模型描述
        4.2.2 用水单元水量平衡和水平衡测试原理
        4.2.3 用水单元污染物质量平衡原理
        4.2.4 用水单元污染物浓度阈值分析
        4.2.5 考虑水量水质统筹的火电厂节水优化配置原理
    4.3 优化模型构建
        4.3.1 优化问题描述
        4.3.2 目标函数的确定
        4.3.3 水量水质约束条件
    4.4 模型求解及参数确定方法
        4.4.1 模型求解方法
        4.4.2 参数确定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火电厂水系统节水优化案例研究
    5.1 实例火电厂水系统分析
        5.1.1 火电厂概况
        5.1.2 水量平衡测试数据
        5.1.3 水系统水量情况分析
        5.1.4 水系统水质情况分析
    5.2 火电厂优化模型构建
        5.2.1 问题描述
        5.2.2 优化模型构建
        5.2.3 水量水质参数确定
        5.2.4 模型求解结果
    5.3 火电厂优化水量及合理性分析
        5.3.1 优化水量分析
        5.3.2 优化结果合理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例火电厂节水水平评价
    6.1 评价体系指标构建和分级标准
    6.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6.3 评价指标隶属函数的确定
    6.4 火电厂优化前后节水水平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7.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全厂废水零排放对石膏结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废水零排放背景
    1.2 火电厂废水处理工艺
        1.2.1 基本原则和处理思路
        1.2.2 高盐废水处理工艺
        1.2.3 对脱硫系统的影响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废水对脱硫过程的影响
    2.1 电厂废水种类及品质
    2.2 废水对脱硫环节的影响
        2.2.1 对SO_2吸收的影响
        2.2.2 对CaCO_3溶解的影响
        2.2.3 对CaSO_3氧化的影响
        2.2.4 对CaSO_4结晶的影响
    2.3 石膏结晶的影响因素
        2.3.1 脱硫浆液成分分析
        2.3.2 运行的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废水杂质对石膏结晶的影响
    3.1 实验方案
        3.1.1 实验药剂及仪器
        3.1.2 实验方案
    3.2 电厂石膏晶体分析
        3.2.1 SEM分析
        3.2.2 粒径分析
    3.3 氯离子的影响
        3.3.1 SEM分析
        3.3.2 粒径分析
    3.4 高硫酸根离子的影响
        3.4.1 SEM分析
        3.4.2 粒径分析
    3.5 金属离子的影响
        3.5.1 SEM分析
        3.5.2 粒径分析
    3.6 添加剂的影响
        3.6.1 飞灰的影响
        3.6.2 晶种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厂脱硫浆液运行优化
    4.1 某厂脱硫系统介绍
    4.2 该厂废水工艺方案
        4.2.1 废水零排工艺
        4.2.2 工艺补充水分析
    4.3 水平衡计算
        4.3.1 计算方法
        4.3.2 主要参数及结果分析
        4.3.3 水平衡和盐平衡
    4.4 脱硫浆液品质优化
        4.4.1 给水品质控制
        4.4.2 石灰石品质控制
        4.4.3 运行参数优化
        4.4.4 添加晶种和结晶促进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特色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西北内陆区再生水利用的潜力评估和优化配置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北内陆区再生水回用现状特征分析及评价
    2.1 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特征分析
        2.1.1 污水处理现状
        2.1.2 再生水利用现状
        2.1.3 再生水利用途径
    2.2 再生水利用现状评价
        2.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2.2.2 评价指标的赋权
        2.2.3 评价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北内陆区典型城市再生水利用供需潜力评估
    3.1 西北内陆区再生水供需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1.1 模型构建
        3.1.2 模型检验
    3.2 再生水利用供需潜力评估案例和指标的确定
        3.2.1 评估对象的确定
        3.2.2 评估指标的确定
    3.3 现状条件下的潜力评估
    3.4 系统干预条件下的潜力评估
        3.4.1 短板驱动因素判别和参数调节
        3.4.2 干预条件下的潜力评估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生态的再生水综合利用模式优化探究
    4.1 西北内陆区再生水利用模式探讨
    4.2 污水处理的技术优化
    4.3 再生水配置的多阶段多目标规划模型构建
        4.3.1 第一阶段优化模型
        4.3.2 第二阶段优化模型
        4.3.3 第三阶段优化模型
        4.3.4 模型的实现
    4.4 优化案例
        4.4.1 研究案例城市概况
        4.4.2 案例优化计算
        4.4.3 案例优化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优缺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发电厂循环水系统中弗氏柠檬酸杆菌对不锈钢腐蚀机理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研究概述
    1.3 不锈钢概述
        1.3.1 不锈钢分类
        1.3.2 奥氏体不锈钢中主要金属元素的作用
    1.4 不锈钢的钝化
        1.4.1 不锈钢钝化膜的组成与结构
        1.4.2 影响钝化膜稳定性的因素
    1.5 微生物腐蚀
        1.5.1 微生物存在及危害
        1.5.2 微生物在金属材料表面粘附
        1.5.3 生物膜及其结构特性
        1.5.4 还原性S离子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影响
        1.5.5 微生物代谢产生的EPS对金属材料的影响
        1.5.6 微生物控制及金属的腐蚀防护
    1.6 研究目的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不锈钢试片和电极的准备
        2.1.2 实验用水
        2.1.3 培养基的选取
        2.1.4 菌种的富集
        2.1.5 C.freundii代谢过程还原性S离子的提取
        2.1.6 胞外聚合物EPS的制备及测量
    2.2 动态粘附实验分析方法
        2.2.1 不锈钢表面粗糙度分析
        2.2.2 接触角的测试分析
        2.2.3 不锈钢表面动态粘附实验
        2.2.4 镀膜不锈钢表面动态粘附实验
        2.2.5 电泳淌度和疏水性
    2.3 C.freundii生物膜分析
        2.3.1 C.freundii细菌形态、生物膜形貌和元素能谱分析
        2.3.2 C.freundii生长动力学特性研究
        2.3.3 C.freundii脱氢酶含量测定
        2.3.4 还原性S离子的测试
        2.3.5 C.freundii胞外聚合物分析
    2.4 实验测试分析方法
        2.4.1 不锈钢表面粘附力测试
        2.4.2 不锈钢电极表面电化学测试
        2.4.3 不锈钢表面化合物组分分析
        2.4.4 ICP-MS仪器分析方法
3 C.freundii在不锈钢表面粘附及生物膜代谢组分分析
    3.1 C.freundii生长特性分析
        3.1.1 C.freundii细菌形态观察
        3.1.2 C.freundii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动力学特性
        3.1.3 C.freundii脱氢酶浓度分析
    3.2 不锈钢表面热力学参数分析
    3.3 不锈钢表面粘附及生物代谢产物分析
        3.3.1 C.freundii在不同不锈钢表面动态粘附规律
        3.3.2 不锈钢表面生物膜的疏水性和Zeta电位
    3.4 生物膜表面代谢组分分析
        3.4.1 循环水中硫酸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3.4.2 不锈钢表面C.freundii代谢产物EPS组分分析
        3.4.3 C.freundii生物膜中EPS所含官能团分析
        3.4.4 循环水中不锈钢表面生物膜形貌特征分析
    3.5 小结
4 C.freundii代谢过程还原性S离子对不锈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1 还原性S离子对不锈钢表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1.1 动电位阳极极化曲线的测试
        4.1.2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
    4.2 还原性S离子对不锈钢表面化学组分的影响
        4.2.1 不锈钢表面元素分析
        4.2.2 不锈钢表面化合物组分分析
        4.2.3 还原性S离子与不锈钢表面作用机制分析
    4.3 小结
5 胞外聚合物EPS对不锈钢表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5.1 LB-EPS和TP-EPS对不锈钢表面粘附力的影响
        5.1.1 LB-EPS和TB-EPS组分的测定
        5.1.2 LB-EPS和TB-EPS对不锈钢表面粘附力的影响
    5.2 LB-EPS和TP-EPS对不锈钢表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5.2.1 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测试
        5.2.2 不锈钢表面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5.3 LB-EPS/TB-EPS对不锈钢表面元素溶解的影响
    5.4 LB-EPS/TB-EPS对不锈钢表面化学组分的影响
        5.4.1 LB-EPS/TB-EPS存在下不锈钢表面化学元素特征分析
        5.4.2 LB-EPS/TB-EPS存在下不锈钢表面外层化合物特征分析
        5.4.3 LB-EPS/TB-EPS对不锈钢表面作用机理分析
    5.5 小结
6 缓蚀剂对不锈钢表面生物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6.1 缓蚀剂对不锈钢表面粘附的影响
        6.1.1 缓蚀剂对不锈钢表面热力学参数的影响
        6.1.2 缓蚀剂对微生物在不锈钢表面粘附的影响
        6.1.3 缓蚀剂对不锈钢表面生物膜疏水性和Zeta电位影响
    6.2 缓蚀剂对不锈钢表面生物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6.2.1 动电位阳极极化曲线的测试
        6.2.2 不锈钢表面电化学交流阻抗的测试
    6.3 缓蚀剂对不锈钢表面腐蚀产物影响
        6.3.1 缓蚀剂HEDP/PBTCA不锈钢试片表面XPS分析
        6.3.2 缓蚀剂存在下不锈钢表面最外层化合物特征分析
        6.3.3 不锈钢表面缓蚀机理分析
    6.4 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水质调查分析及在热电厂再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及西安市水资源现状
        1.1.2 国内外污水再生利用研究及应用情况
        1.1.3 西安市污水再生利用现状与需求分析
        1.1.4 再生电厂水回用作为循环冷却水遇到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石灰混凝法
        1.2.2 双膜处理技术
        1.2.3 活性炭吸附技术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中水三污分厂再生水处理调研与分析
    2.1 水厂概况
    2.2 再生水出水水质调研
        2.2.1 检测方案与分析方法
        2.2.2 各年水质年报汇总
    2.3 比对分析
    2.4 小结
3 高碱度低硬度再生水的处理研究
    3.1 背景
        3.1.1 方案比选
        3.1.2 石灰混凝法原理
        3.1.3 活性炭净水原理
    3.2 实验研究
        3.2.1 碱度提升以及过滤试验
        3.2.2 投加石灰降碱试验
        3.2.3 活性炭降碱试验
    3.3 小结
4 中试及生产应用
    4.1 混凝剂筛选试验
    4.2 石灰降碱试验
        4.2.1 投加点的选择
        4.2.2 投加系统的搭建
    4.3 中试结果
    4.4 小结
5 石灰法与双膜法的经济成本比较分析
    5.1 背景概述
    5.2 经济成本比对
        5.2.1 石灰法
        5.2.2 双膜法
    5.3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双膜工艺涉及的主要设备一览表

(6)复合生物滤池和活性砂滤池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循环冷却排污水的相关概念
        1.1.1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概述
        1.1.2 热电厂循环冷却水补水来源和水质特点
        1.1.3 再生水回用于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
    1.2 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和需求分析
        1.2.1 悬浮物去除
        1.2.2 脱盐
        1.2.3 有机物去除
        1.2.4 脱氮除磷
        1.2.5 组合处理技术
    1.3 复合生物滤池
        1.3.1 生物滤池技术的发展历程
        1.3.2 复合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
        1.3.3 复合生物滤池的主要特点
        1.3.4 复合生物滤池应用实例
    1.4 活性砂滤池
        1.4.1 活性砂滤池的工作原理
        1.4.2 活性砂滤池的应用和特点分析
    1.5 课题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课题背景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北京燃气电厂循环冷却水污染排放及处理现状调研
    2.1 研究目的和内容
    2.2 北京市主要燃气热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概况
        2.2.1 水量和水质
        2.2.2 处理技术
    2.3 京西燃气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现状
        2.3.1 京西燃气热电厂生产概况
        2.3.2 京西燃气热电厂循环排污水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3.1 试验目的和内容
        3.1.1 试验目的
        3.1.2 试验内容
    3.2 水质分析与实验装置
        3.2.1 试验水质
        3.2.2 工艺设计
        3.2.3 装置设计与搭建
        3.2.4 试验方案
        3.2.5 分析方法
第4章 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脱氮除磷现场试验研究
    4.1 复合生物滤池启动挂膜及调试
        4.1.1 启动挂膜过程
        4.1.2 启动挂膜调试
    4.2 复合生物滤池运行效果
        4.2.1 总氮和COD_(Cr)去除效果
        4.2.2 其他进出水指标
    4.3 复合生物滤池运行参数研究
        4.3.1 碳氮比
        4.3.2 温度
        4.3.3 容积负荷
    4.4 化学除磷试验研究
        4.4.1 烧杯试验
        4.4.2 砂滤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脱氮除磷工程调试及运行
    5.1 工程简介
    5.2 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参数
    5.3 工程调试及试运行
        5.3.1 CBF试车挂膜
        5.3.2 挂膜和试运行期间脱氮除磷效果
        5.3.3 加药系统自动控制参数
        5.3.4 工程达标出水情况
    5.4 工程常见问题及处理
        5.4.1 CBF运行常见问题及处理
        5.4.2 活性砂滤池运行常见问题及处理
        5.4.3 长期停机控制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城市中水回用作火力发电厂生产用水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火电厂生产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1.2 火电厂城市中水回用现状
    1.3 城市中水作为火电厂生产用水技术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城市中水回用作循环水补水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混凝澄清处理系统试验研究
        2.2.1 静态烧杯试验
        2.2.2 动态模拟试验
        2.2.3 石灰处理系统优化调整试验
    2.3 中水回用于循环水系统腐蚀影响研究
        2.3.1 挂片腐蚀试验研究
    2.4 中水回用于循环水系统阻垢试验研究
    2.5 中水回用于循环水系统杀菌试验研究
        2.5.1 微生物滋生及危害
        2.5.2 氨氮与杀菌剂的反应
        2.5.3 杀菌剂试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中水回用作锅炉补给水工艺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高效过滤器系统工艺优化研究
    3.3 钠床系统工艺优化研究
        3.3.1 钠床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3.3.2 盐再生工艺试验
    3.4 弱酸床系统工艺优化研究
    3.5 反渗透系统工艺优化研究
        3.5.1 反渗透系统工艺试验研究前情况
        3.5.2 反渗透清洗情况
        3.5.3 反渗透进水水质情况
        3.5.4 反渗透连续运行情况分析
        3.5.5 反渗透化学清洗情况分析
        3.5.6 反渗透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火力发电工程项目中的水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2 基本理论知识的阐述
    2.1 基本理论
    2.2 基本概念
    2.3 水务管理的发展
3 火电厂水务管理现状分析
    3.1 火电厂用水分析
        3.1.1 循环水系统
        3.1.2 化学水系统
        3.1.3 生活、消防水系统
        3.1.4 工业水系统
        3.1.5 杂用水系统
        3.1.6 用水损失
        3.1.7 用水指标
    3.2 火电厂排水分析
        3.2.1 排水分类
        3.2.2 用水系统的排水量
    3.3 节约用水和减少外排途径
        3.3.1 水资源的合理选择
        3.3.2 节水途径分析
        3.3.3 减少外排废水途径
        3.3.4 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4 水务管理体系在火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改进
    4.1 火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
    4.2 水务管理在火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
    4.3 水务管理的经济、环保、社会效益
        4.3.1 经济效益
        4.3.2 环保效益
        4.3.3 社会效益
5 应用实例工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厂址气象条件
        5.1.2 水文条件
        5.1.3 厂址水源
        5.1.4 项目创新及特点
    5.2 电厂水务管理主要原则及特点
        5.2.1 电厂水务管理和节水研究必要性
        5.2.2 电厂水务管理的主要原则
        5.2.3 工程水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5.3 电厂各系统供排水要求及节水措施
        5.3.1 循环水系统
        5.3.2 循环水系统冷端优化
        5.3.3 循环水泵优化配置
        5.3.4 中央循环水泵房及主要设备
        5.3.5 机力通风冷却塔
        5.3.6 主厂房辅机系统
        5.3.7 生活水系统
        5.3.8 污废水处理及复用
        5.3.9 水量平衡设计及耗水指标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磷矿选矿含锰尾水的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概述
        1.2.1 工业废水回用途径
        1.2.2 工业废水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指标要求
        1.2.3 工业废水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技术
    1.3 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补水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补水存在的问题
    1.4 磷矿选矿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现状
        1.4.1 混凝沉淀法
        1.4.2 电化学法
        1.4.3 生物法
        1.4.4 膜分离法
    1.5 含锰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5.1 混凝沉淀法
        1.5.2 生物法
        1.5.3 膜分离法
    1.6 选题背景及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8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水质、试剂及设备
        2.1.1 废水来源
        2.1.2 废水水质
        2.1.3 实验药品
        2.1.4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混凝沉淀预处理实验
        2.2.2 微滤膜过滤深度处理实验
        2.2.3 旋转挂片实验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3.2 实验结果的表征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混凝沉淀预处理实验
        3.1.1 混凝沉淀药剂选择实验
        3.1.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3.1.3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3.1.4 混凝沉淀除锰原理探讨
    3.2 微滤膜过滤深度处理实验
        3.2.1 微滤膜过滤工艺条件的确定
        3.2.2 微滤膜过滤对主要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3.2.3 微滤膜过滤对污染物去除的综合讨论
    3.3 静态旋转挂片腐蚀实验
        3.3.1 金属挂片的主要化学成分
        3.3.2 金属挂片的腐蚀率结果与讨论
        3.3.3 金属挂片的腐蚀形貌表征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以石家庄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水资源承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研究现状
        1.3.1 水系统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2 城市水代谢研究现状
        1.3.3 可持续发展与系统论研究现状
    1.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总体思路与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总体思路与方法
        1.5.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基本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内涵
        2.1.2 可持续发展内容
        2.1.3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2.2 系统论
        2.2.1 系统的特征
        2.2.2 系统基本原理
    2.3 水系统
        2.3.1 水系统概念与类型
        2.3.2 水循环系统
        2.3.3 水代谢系统
        2.3.4 水再生系统
        2.3.5 水系统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关系
    2.4 城市区域经济理论
        2.4.1 城市区域经济理论概述
        2.4.2 三次产业分类法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
    3.1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内涵及特征
        3.1.1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3.1.2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内涵
        3.1.3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特征
    3.2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与主要指标
        3.2.1 水资源子系统影响因素
        3.2.2 人口子系统影响因素
        3.2.3 社会经济子系统影响因素
        3.2.4 生态环境子系统影响因素
        3.2.5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待选指标体系
    3.3 城市水代谢系统
        3.3.1 城市水代谢系统概念
        3.3.2 城市水代谢系统组成及影响因素
    3.4 城市水代谢系统状况的衡量指标
        3.4.1 城市水代谢系统状况
        3.4.2 城市水代谢系统状况量化方法
    3.5 城市水代谢系统运行模式
        3.5.1 旧有城市水代谢系统运行模式
        3.5.2 新型城市水代谢系统运行模式
        3.5.3 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及其调控
    3.6 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社会经济与水代谢状况
    4.1 研究区概况
        4.1.1 自然地理概况
        4.1.2 社会经济概况
    4.2 水文地质条件
        4.2.1 构造特征
        4.2.2 地层特征
        4.2.3 含水层组划分及地下水类型
        4.2.4 含水层结构特征
    4.3 石家庄水代谢系统状况
        4.3.1 数据统计说明
        4.3.2 供水系统代谢状况
        4.3.3 用水系统代谢状况
        4.3.4 污水排放系统代谢状况
        4.3.5 水处理与重复利用系统代谢状况
    4.4 石家庄水代谢系统现存问题
    4.5 小结
第五章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5.1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概念和作用
        5.1.1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概念
        5.1.2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作用
    5.2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5.2.1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5.2.2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5.3 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
        5.3.1 理论分析法
        5.3.2 德尔菲法
        5.3.3 主成分分析法
        5.3.4 灰色关联度分析
        5.3.5 关联度的计算与优化
    5.4 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4.1 指标的理论分析
        5.4.2 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4.3 数据的标准化
        5.4.4 灰色关联度分析
        5.4.5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5.5 指标分级标准
        5.5.1 指标分级标准确定依据
        5.5.2 分级标准的确定
    5.6 小结
第六章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6.1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6.1.1 评价方法类型
        6.1.2 评价方法的引入与改进
    6.2 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6.2.1 原理与评价步骤
        6.2.2 层次分析法赋权
        6.2.3 粗糙集法赋权
        6.2.4 石家庄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6.3 改进TOPSIS模型评价
        6.3.1 TOPSIS模型原理及评价步骤
        6.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6.3.3 石家庄市水资源承载力TOPSIS评价
    6.4 评价结果比较及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量化研究
    7.1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量化
        7.1.1 量化表现方式
        7.1.2 总量计算关系式
    7.2 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7.2.1 多目标决策的概念和特点
        7.2.2 多目标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7.2.3 多目标决策求解方法
        7.2.4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关键要素
        7.2.5 多目标决策过程
    7.3 系统动力学建模
        7.3.1 系统动力学发源
        7.3.2 系统动力学特点及研究内容
        7.3.3 系统动力学原理
        7.3.4 系统动力学方程
        7.3.5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7.3.6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选用
        7.3.7 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
    7.4 小结
第八章 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调控
    8.1 石家庄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8.1.1 建模目的
        8.1.2 模型边界与结构
        8.1.3 基于水代谢的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模型运行原理
        8.1.4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反馈回路分析
        8.1.5 主要变量及SD方程
        8.1.6 系统流程图
    8.2 模型参数的选择
        8.2.1 参数的分类
        8.2.2 参数的确定
    8.3 模型检验
        8.3.1 模型历史验证
        8.3.2 灵敏度分析
    8.4 基于水代谢的石家庄市水资源承载力调控
        8.4.1 模型调控参数来源
        8.4.2 模型基本约束条件
        8.4.3 旧有水代谢模式的水资源承载力调控
        8.4.4 新型城市水代谢模式下水资源承载力调控
    8.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废(污)水再生回用于火电厂水系统的实践和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水量水质统筹的火电厂水系统节水优化研究[D]. 陈晓清. 广西大学, 2021(12)
  • [2]全厂废水零排放对石膏结晶的影响[D]. 袁宗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西北内陆区再生水利用的潜力评估和优化配置探究[D]. 王玮婕. 西北大学, 2020(03)
  • [4]发电厂循环水系统中弗氏柠檬酸杆菌对不锈钢腐蚀机理及控制研究[D]. 梁锐.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水质调查分析及在热电厂再利用研究[D]. 袁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复合生物滤池和活性砂滤池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研究[D]. 潘正道. 清华大学, 2016(04)
  • [7]城市中水回用作火力发电厂生产用水试验研究[D]. 王二忠. 河北科技大学, 2015(06)
  • [8]火力发电工程项目中的水务管理研究[D]. 汤科.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9]磷矿选矿含锰尾水的综合利用研究[D]. 孙侃. 武汉工程大学, 2014(03)
  • [10]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以石家庄市为例[D]. 桂春雷.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10)

标签:;  ;  ;  ;  ;  

火电厂废(污水)水回用水系统的实践与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