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颅底骨折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

68例颅底骨折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

一、68例颅底骨折的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米静雅,刘宁国,董贺文,万雷,邹冬华,李正东,田志岭,陈忆九[1](2021)在《CT影像诊断在颅脑损伤法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应用CT影像观察颅脑加速性损伤和减速性损伤的表现类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上海市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临床科室涉及颅脑损伤的案件,分析颅脑加速伤和减速伤的CT影像表现和损伤特点。结果枕部(39.51%)和颞部(41.12%)分别是减速伤和加速伤最常受力的部位(χ2=25.912,P<0.05)。从损伤类型来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6,P<0.05),打击伤常造成的损伤类型有头皮损伤(26.22%)、颅骨骨折(19.51%);摔跌伤常见的损伤类型有头皮损伤(20.58%)、脑挫伤(20.22%)和蛛网膜下腔出血(20.94%);其中:打击伤常造成冲击性脑挫伤(68.89%),摔跌伤常会造成对冲性脑挫伤(46.43%)。加速伤(14.33%)比减速伤(7.94%)更容易发生硬脑膜外血肿,减速伤(14.08%)比加速伤(12.20%)更容易发生硬脑膜下血肿。结论颅脑CT影像数据为法医学颅脑损伤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对于客观评估颅脑损伤类型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米静雅[2](2021)在《基于多重数字化技术融合的颅脑损伤致伤方式鉴别及损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颅脑损伤在法医学鉴定中最常见。颅脑解剖结构的复杂性致使颅脑损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形成了颅脑损伤致伤方式判断困难的技术瓶颈。传统法医学在颅脑损伤鉴定中多依赖形态学特征及专家经验,技术单一,存在一定主观性。因此,有必要寻求颅脑损伤致伤方式鉴别及损伤机制研究的新方法,明确外力与损伤结果之间量效关系,增加证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近年来,虚拟解剖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在颅脑致伤方式鉴定中得到应用,应用有限元法数字化仿真开展颅脑损伤生物力学研究初显成效,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中的巨大潜力,也为致伤方式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方法:(1)基于CT资料回顾性筛选典型颅脑加、减速性损伤案例,建立详细的颅脑损伤案例数据库。综合分析不同致伤方式下颅脑损伤在受力部位、损伤类型(及分布)等的区别,总结颅脑损伤在不同致伤方式下的损伤特征及一般规律。(2)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对颅脑加、减速性损伤进行分类,基于上述颅脑损伤数据库,建立残差网络模型对颅脑损伤数据库进行训练,探索性开发自动化颅脑损伤致伤方式分类鉴别系统。(3)基于有限元法模拟不同致伤方式下的损伤,依托THUMS4.0(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整人模型,加载不同初始条件研究颅脑损伤的力学响应,寻找颅脑不同致伤条件下指标的异同点。结果:(1)综合分析案例数据库CT资料发现:颅脑加速性损伤最常发生在颞部,损伤类型有头皮损伤、颅骨骨折、冲击性脑挫裂伤、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减速伤的主要特点是常发生在枕部,损伤类型有头皮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冲性脑挫伤以及硬脑膜下血肿。(2)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自动化识别颅脑损伤的LVRNet残差网络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颅脑致伤方式分类;算法在生成的伪彩色图像上与人眼识别损伤信息相似。(3)基于有限元仿真技术对颅脑损伤进行仿真结果发现模拟加、减速性颅脑损伤时,观察冲击点和对冲点的颅内压变化.:减速伤冲击部位颅内压值大且变化幅度大,对冲部位颅内正负压变化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结论:虚拟解剖技术能全面获取损伤特征及损伤分布信息,为分析和揭示颅脑损伤机制奠定基础;深度学习技术在损伤分类上具有客观、效率高的优势;有限元仿真技术在研究颅脑加、减速伤损伤机制及应力波的传导方面效果好。三种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传统颅脑损伤机制分析的理论及实践判断,有助于提高法医鉴定质量。

卢建珍[3](2021)在《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在临床诊断中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已广泛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多种高效、准确的技术方法。其检查资料具有信息化程度高、易实现资料的永久存储、鉴定结果客观真实以及部分影像征象可重复再现等的特性,成为临床医学和法医学鉴定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但在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由于法医工作者对于X线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系统性知识储备不足,人体结构系统的正常影像和异常影像表现掌握程度较低,对于法医临床鉴定中人体结构常见损伤后的临床影像学演变过程和损伤特征的准确区分和鉴别存在困难,难以正确选择与损伤部位以及损伤特征相匹配的恰当的检查方法和检查体位等多方面原因,而在法医活体损伤鉴定意见中,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鉴定意见的客观准确性起决定作用,上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鉴定意见的准确性作出。基于此,笔者主要在法医临床鉴定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颅脑、胸部和脊柱三大人体的医学影像学解剖结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行业内的具体发展情况,分析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具体的临床应用情况,医学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影像认定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现状等。通过收集相关学者对于不同影像学在颅脑、胸部、脊柱三大人体系统的法医临床鉴定常见损伤中的应用分析数据,结合三大人体系统常见的法医临床鉴定损伤典型案例,探讨X射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方法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具体应用。在颅脑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检查可以清晰查看颅骨概貌,可以明确观察骨折线的形态位置,但不利于观察颅脑损伤内部的具体损伤细节特征,只能作为颅脑损伤后的辅助检查手段;CT可以突出显示脑挫伤及其周围病变,且对于隐匿性骨折和颅脑出血等三维CT检测价值更高;MRI可以准确检测颅内出血病变发展情况。在胸部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侧位片可以清楚地观察胸部损伤的具体位置以及正位胸片难以观察到的疾病,能够清晰显示肺、胸骨以及肋骨等的特征效果,在气胸检查方法中常作为必选的方法,但因胸部结构复杂,器官较多,极易出现伪影以及误判现象;三维CT扫描有助于从多个体位观察肋骨的骨折情况,且对于微小损伤的探测检出率要优于X线检查;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胸部隐匿性损伤和积液情况。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首先应用X线平片进行损伤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椎体的形态改变、移位情况以及弯曲程度等影像特征,CT检查和MRI检查可以明确辨别椎体的骨折时期,有助于发现隐匿性椎体骨折以及损伤周围的软组织挫伤或者骨挫伤等情况。通过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在颅脑、胸部以及脊柱三大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不同系统的法医临床鉴定要点,以及法医临床中常见的损伤案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法医临床鉴定常见损伤的应用中,X线检查因价格实惠,辐射量较低,功效性相对较高,是损伤后首先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极易出现伪影、漏诊现象。对于难以明确的损伤特征需要联合CT检查进行确证;CT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分辨率等较X线检查更加优越,且遗漏诊断和错误诊断的出现率较低,是损伤后应用比较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是三维CT重建技术可以通过对人体损伤部位的不同方位进行扫描后有助于直观立体的诊断如肋骨骨折、隐匿性骨折等骨折类型,但辐射剂量较高,不适合短时间内连续性的复查,且对于微小病灶的识别远不及MRI检查;MRI检查价格较高,但不存在辐射,检查时不会对身体形成伤害,在各类损伤中需要视情况而选择,对于常见临床损伤周围的软组织挫伤等隐匿性损伤的细节性特征的诊断价值较高,在一些微小病变以及受伤机制比较复杂的损伤类型中,应用较为广泛。虽然三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但在实际临床诊断和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断时仍需要联合应用检查且对比效果更佳,相互映证,更有助于损伤的准确诊断、伤者的积极治疗以及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医学临床上,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病灶的检查和诊断治疗,而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影像学检查不仅需要检查疾病的具体位置、损伤程度等,还需明确疾病的具体发展演变的过程,对于准确做出鉴定意见至关重要。所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必须要明确不同类型的损伤在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时不同类型影像学检查技术具体的检查体位和检查方法的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体位可以清楚明晰地观察疾病的具体所在位置以及从不同检查角度观察损伤的不同程度变化。综合以上论述,总结概括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法医临床鉴定中不同损伤部位的不同损伤类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并根据三大人体系统自身的解剖结构特异性以及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鉴定要点,针对不同损伤应用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检查时具体检查体位的选择等提出相关的方法建议。为法医工作者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对于不同部位的不同损伤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的审查和运用以及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如何准确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检查体位提供理论参考,为司法鉴定机构和法医临床鉴定人员自身的学习提供便利选择,以期能够积极的为司法鉴定的完善管理和促进司法体制的公正客观提供现实意义。

周明霞,李典,吕锐[4](2017)在《颅内积气确诊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1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法医学临床鉴定实践中,颅底骨折较为常见。由于颅底解剖结构复杂,骨质菲薄,单一颅底骨折时,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检查难以检见,稍不注意,就会导致误诊或漏诊。现结合1例颅底骨折案例,对法医学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检查方法、诊断依据进行探讨,为颅底骨折的法医鉴定提供参考。

刘淑波,曾相铭[5](2016)在《浅议隐匿性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文中认为1材料与方法2012年以来本鉴定机构受理的疑似隐匿性颅底骨折12例,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2结果2.1致伤方式脚踢7起棍棒2起其他钝器1起其他方式2起2.2损伤情况及临床表现均有头部外伤史,常规颅脑CT扫描首次均未发现颅底骨折征象,临床诊断均为颅底骨折,其中鼻

韩丽梅,刘兴本[6](2013)在《颅底骨折临床表现法医学分析38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取38例颅脑外伤的病例,通过分析螺旋CT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探讨临床表现对颅底骨折诊断的意义。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颅脑外伤均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因颅脑外伤怀疑颅底骨折而

韩丽梅,王怀兵,吕瑾姝[7](2011)在《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显示颅底骨折的能力,探讨能够有效诊断颅底骨折的影像学方法。方法对38例颅脑外伤后怀疑颅底骨折的伤者分别进行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将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分析。结果常规CT显示出18例骨折,多层螺旋CT则显示出34例骨折,多层螺旋CT显示颅底骨折的能力显着高于常规CT。在显示颅前窝和颅中窝骨折方面,多层螺旋CT也明显优于常规CT。结论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相比,在颅底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多层螺旋CT在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郑剑[8](2010)在《CT技术在法医学致伤方式鉴定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CT作为解剖辅助或替代手段的价值及其在法医学致伤方式鉴定中的优缺点;探讨不同致伤方式下颅脑损伤影像学形态特征以及CT影像在颅脑损伤致伤方式法医学鉴定中的作用,为颅脑损伤“有限元分析研究”提供不同致伤方式下颅脑损伤的可靠素材。方法:选取机械性损伤致死的尸体10例,尸表检验后行CT检验,扫描的范围自顶部至足部,主要参数为:120KV,380~400mA,420ms,准直器宽度0.625mm,螺距0.3m;扫描后阅片作出初步诊断,对于存在骨折和可疑骨折的部位,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组成像,次日在CT初步诊断的指导下行解剖检验,最后将CT诊断与解剖诊断作比对,从骨骼、软组织和器官损伤诊断以及损伤细节还原等方面比较两者在尸体检验中的优劣。将上述方法应用于1例典型交通事故的致伤方式鉴定,着重分析CT在致伤方式鉴定实践中的作用。收集颅脑损伤后出现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脑挫伤或脑内出血其中一项或数项者案例91例,收集其致伤方式和CT影像等病历资料,分析受力部位与颅骨骨折和脑挫裂伤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非常规解剖暴露部位的骨折,解剖前行CT检验可以减少漏诊。CT对全身各部位的积气和异物非常敏感,而解剖检验却不能检见或者效果不佳。CT对软组织内出血、器官破裂等未能形成密度差异的损伤诊断能力较差。CT可以在解剖破坏其结构之前原位观察观察各类骨折的形态,立体感强,通过窗宽、窗位的调整,只显示感兴趣骨骼部分结构,更加便于观察。CT在提高细小骨折检出率的基础上,清晰还原骨折的形态特征,在致伤方式分析上有其特殊优势。颅脑损伤中,额面部受力多以颅骨骨折为主,而枕部等颅脑后方受力则以颅内出血和脑挫伤或复合损伤为多见。面颅骨骨折多见直接受力所致,而颞骨除了原位受力易发生骨折外,远侧传导力也易造成骨折。不同受力方向造成颅底骨折的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摔跌伤中,颅侧部、颅后部摔跌受力时脑挫裂伤发生率高,多出现在对冲部位;而颅前部摔跌时脑挫裂伤发生率较低,冲击部位也多见。结论:CT技术可作为尸体解剖的指导和补充,对于某些无法进行尸体解剖的案件,尤其是致伤方式的鉴定案例,CT可以作为解剖的替代,但CT尚不能检出体表皮肤损伤形态和体内软组织损伤等方面特征信息,不可能完全取代解剖检验。通过调查表的方法研究不同作用力、作用物和致伤方式下的颅脑损伤后果,有助于深入揭示颅脑损伤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致伤物、致伤方式推断服务。

陈蓉[9](2009)在《颅脑减速伤CT影像及生物力学致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临床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探讨其在临床伤情判断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筛选有明确损伤力学边界条件的典型颅脑减速伤病例。2.利用动物实验进一步研究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探讨颅脑减速伤伤情、影像检查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补充、完善临床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3.构建基于中国可视化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的颅脑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高精度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方法。4.进行基于事故再现的枕部颅脑减速伤的有限元模拟分析,探讨枕部颅脑减速伤的生物力学致伤机制,为颅脑减速伤的准确诊断和救治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1.分析近五年来临床上常见的颅脑减速伤病例的头部螺旋CT平扫资料,结合致伤病史及临床资料,分析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2.开展兔坠落式颅脑减速伤实验,应用常规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Perfusion CT,PCT)检测颅脑减速伤的伤情,并与大体解剖、显微病理组织学观察进行对照,分析颅脑减速伤的CT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3.选取CVH数据集中颅脑连续薄层横断面图像作为数据源,应用PhotoShop CS3软件进行半自动图像分割,建立颅脑二维图像的分割数据。将分割后的数据导入Amira 4.1软件,采用面绘制算法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颅脑三维几何模型。然后在HyperMesh8.0软件中对颅脑三维面片模型进行实体建模、划分有限元网格和有限元模型装配,构建颅脑三维有限元模型。4.利用基于CVH的颅脑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筛选出的颅脑减速伤病例在LS-DYNA软件中进行事故再现,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枕部减速冲击时颅脑的应力分布规律和特点,并与临床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枕部颅脑减速伤的生物力学致伤机制。结果与结论1.系统地分析了临床常见的颅脑减速伤伤情、CT影像特征,总结了颅脑减速伤损伤的主要特点。根据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与致伤病史,可为临床颅脑损伤伤情的快速、准确判断与救治提供依据,为颅脑减速伤的CT影像扫描及诊断提供指导;根据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与CT影像特征,可推测暴力作用部位和撞击力的作用过程,为颅脑创伤事故原因的评判提供理论依据。2.利用兔坠落实验成功再现了特定颅脑减速伤的致伤过程,得出兔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主要表现为:头皮损伤和颅盖骨折位于撞击部位;颅底骨折比颅盖骨折多见且更严重,多位于前颅窝、中颅窝;硬膜下血肿多位于对冲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内最常见的病灶,多位于脑干周围和脑底部;脑挫裂伤位于撞击部位及对冲部位,以对冲部位损伤更严重。其病理和影像特征对临床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作了有益补充。3.颅脑减速伤的CT表现与病理变化的良好对应关系,可为颅脑减速伤CT诊断提供明确的病理学依据;联合应用常规CT平扫及PCT扫描,可较满意地显示兔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PCT所显示的脑挫裂伤与病理解剖学观察的脑组织破损、出血、充血和水肿等范围接近,为临床PCT早期而敏感地检测脑挫裂伤提供了实验依据。4.建立了复杂解剖结构有限元模型构建的技术方法,成功构建了基于CVH的首例颅脑有限元模型,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大脑镰、颅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等结构,模型在完整性、精确性和代表性方面较现有的有限元模型更具优势,可作为颅脑结构生物力学分析的仿真实验平台。5.利用建立的颅脑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枕部减速冲击时颅脑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枕部线性减速冲击时,除冲击部位下方颅骨及脑组织出现应力集中外,对冲部位也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区域,该应力分布特点不但与患者临床CT影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而且与临床、动物实验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相吻合。6.颅脑损伤分布与应力集中作用的关系,为颅脑减速伤的准确诊断和救治提供生物力学依据;基于CVH有限元模型的枕部颅脑减速伤的事故再现,为颅脑结构的应力传递和颅脑结构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了技术平台;结合数字模型的应力分布特点可推测颅脑受力情况,为事故现场的还原提供辅助依据。

黄真桥[10](2006)在《55例颅底骨折临床检验的法医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55例颅底骨折的临床法医资料进行了法医学分析,并对颅底骨折的突出临床症状、颅底骨折对脑神经的损伤、X线对骨折损伤的诊断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68例颅底骨折的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8例颅底骨折的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CT影像诊断在颅脑损伤法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2)基于多重数字化技术融合的颅脑损伤致伤方式鉴别及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颅脑加速性和减速性损伤的CT影像特点
    1.1 目的与意义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深度学习算法在加速性和减速性颅脑损伤鉴别中的研究.
    2.1 目的与意义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加速性和减速性颅脑损伤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3.1 目的与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法律基础
    二、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三、法医临床鉴定的现状与常见问题
第一章 影像学检查与法医临床鉴定的相关性
    第一节 医学影像诊断与法医学影像认定的关联
        一、医学影像诊断概述
        二、法医学影像认定概述
        三、临床医学诊断与法医学影像认定的关联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章 影像学检查在颅脑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颅脑的解剖基础
        一、颅脑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颅脑影像解剖
    第二节 颅脑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头皮损伤
        二、颅骨骨折
        三、脑挫裂伤
        四、弥漫性轴索损伤
    第三节 颅脑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颅脑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颅脑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颅脑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第三章 影像学检查在胸部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胸部的解剖基础
        一、胸部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肋骨影像解剖
        三、非正常肋骨影像解剖
    第二节 胸部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肋骨骨折
        二、气胸与液气胸
        三、肺挫伤
        四、肺撕裂伤与肺气肿
    第三节 胸部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胸部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胸部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胸部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胸部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第四章 影像学检查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基础
        一、脊柱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脊柱影像解剖
    第二节 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脊椎损伤
        二、寰枢关节损伤
        三、外伤性椎间盘损伤
    第三节 脊柱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脊柱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脊柱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脊柱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颅内积气确诊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1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
    (一) 简要案情
    (二) 病史摘要
二、法医学鉴定
    (一) 法医查体
    (二) 法医阅片
    (三) 鉴定意见
三、讨论
四、总结

(6)颅底骨折临床表现法医学分析3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与CT扫描结果
2 讨 论

(7)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常规CT扫描:
        1.2.2 MSCT扫描: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常规CT和MSCT在显示颅底骨折方面的比较
    2.2 常规CT和MSCT在显示颅底不同部位骨折方面的比较
        2.2.1 颅前窝骨折:
        2.2.2 颅中窝骨折:
        2.2.3 颅后窝骨折:
3 讨论

(8)CT技术在法医学致伤方式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一 尸体CT检验与解剖检验的比对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多层螺旋CT在交通事故生物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三 颅脑损伤影像生物力学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四 摔跌致颅脑损伤的部位特征及生物力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五 颅脑有限元模型的建模初步探讨(拓展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T技术在尸体检验中的应用及趋势
附录1:《颅脑损伤相关情况记录表》
附录2: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
附录3:后记

(9)颅脑减速伤CT影像及生物力学致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索引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颅脑减速伤CT 影像及生物力学致伤机制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颅脑减速伤损伤特点的临床CT 影像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兔颅脑减速伤的CT 影像与病理对比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中国可视化人体的颅脑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事故再现的枕部颅脑减速伤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文献综述 颅脑创伤的发生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四、68例颅底骨折的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CT影像诊断在颅脑损伤法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米静雅,刘宁国,董贺文,万雷,邹冬华,李正东,田志岭,陈忆九.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1(03)
  • [2]基于多重数字化技术融合的颅脑损伤致伤方式鉴别及损伤机制研究[D]. 米静雅.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3]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D]. 卢建珍. 甘肃政法大学, 2021
  • [4]颅内积气确诊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1例[J]. 周明霞,李典,吕锐. 法制博览, 2017(09)
  • [5]浅议隐匿性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A]. 刘淑波,曾相铭. 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九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6]颅底骨折临床表现法医学分析38例[J]. 韩丽梅,刘兴本.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3(01)
  • [7]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比较研究[J]. 韩丽梅,王怀兵,吕瑾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08)
  • [8]CT技术在法医学致伤方式鉴定中的应用[D]. 郑剑. 复旦大学, 2010(03)
  • [9]颅脑减速伤CT影像及生物力学致伤机制研究[D]. 陈蓉. 第三军医大学, 2009(05)
  • [10]55例颅底骨折临床检验的法医学分析[J]. 黄真桥. 内江科技, 2006(08)

标签:;  ;  ;  ;  ;  

68例颅底骨折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