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rotel 中使用原理图设计 PLD

在 Protel 中使用原理图设计 PLD

一、在Protel中利用原理图设计PLD(论文文献综述)

孙畅[1](2018)在《基于DSP+FPGA的飞轮储能用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轮储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方式,具有储能密度大、效率高、响应快的优点。本文以实验室所设计的飞轮储能样机为被控对象,旨在设计出能够用于样机的磁悬浮轴承控制器。在分析了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DSP的计算能力和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实现了基于DSP和FPGA主从设计的控制器。本文从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系统调试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内容。硬件设计部分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选择了各个功能模块的核心器件,设计了原理图,绘制了对应的PCB板。软件编程主要包括基于C语言的DSP程序和基于Verilog语言的FPGA程序,涉及PID算法、EDMA通讯、AD采样控制、PWM输出。系统调试部分首先对磁悬浮轴承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对所设计的PID控制器进行了仿真验证并整定PID控制参数;调试了系统各个基础模块的功能;测试了采样模块的实际性能,分析了采样理论极限值与实际极限值存在差距的原因;最后进行轴向悬浮控制实验,实现了飞轮转子轴向的稳定悬浮。

张小莉[2](2012)在《集成测温电路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集成测温电路是一种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主要用来测量某特殊设备内部电子部件环境工作温度。借助虚拟仪器技术在测控系统领域的强大优势,开发了一台高精度的集成测温电路测试系统。本文对集成测温电路这一产品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了集成测温电路需要测试的性能指标和要求,具体介绍了嵌入式工控机、数据采集卡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功能,并设计了详细的测试方案,基于以上基础构建了本文的测试系统。系统针对集成测温电路的温度测量特性及其逻辑功能特性,采用研华嵌入式工控机和PCI板卡的硬件测试平台及LabVIEW软件设计平台,结合高精度铂金电阻温度传感器,研制了一种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测量精度可达±0.3℃。论文详细地论述了测试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系统软件设计。硬件电路包括高精度温度基准、时钟信号的产生、逻辑功能测试电路、供电电源延时上电的实现、供电电压/电流监测;系统软件设计依次完成了包含仪器自检、电源监测、测试温度和数据处理四部分。测试结果以数据文件形式保存。集成测温电路测试系统经实际运行测试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测量精度高,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很好地满足了集成测温电路性能指标测试的需求。

吴枫[3](2012)在《物联网节点平台设计及其无线供电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作为当今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物联网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物联网节点平台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因此研究物联网节点平台对于物联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物联网现有的体系结构,综合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应用的精简架构,并基于此架构设计了物联网节点平台。首先从系统的角度,对物联网节点平台进行整体设计,然后分别对感知节点和网关节点的软硬件进行详细设计。设计过程中涉及多项关键技术,包括超低功耗技术、Zigbee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电磁兼容技术等。硬件设计包含各功能模块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包含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和基础通信软件的开发。物联网节点的能源供给问题是设计的关键技术难点之一,本文在节点平台的基础上,结合无线供电技术和能量收集技术,对感知节点的射频无线供电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最后对物联网节点平台进行了功能性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高节点平台工作稳定性的改进方案,无线供电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康乐[4](2011)在《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作为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并将实现全球覆盖的卫星导航体系,“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组网工作正在逐渐展开。为满足军事应用目的和高性能卫星定位导航的实际需求,智能抗干扰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本文设计和实现了智能抗干扰接收机的射频前端。通过射频电路的理论来指导接收系统的设计,并借助仿真软件进行分析和验证。采用自上而下的系统级-电路级-元件级的设计思路,先从总体上确定接收系统的结构和方案。再将功能模块化,确定各主要电路单元的参数指标,选择具体元件芯片和布局布线形式。最后,通过实际加工和调试,完成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卫星通信技术和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本设计的应用背景和研究方向。通过比较常用接收机的性能指标、复杂程度、功耗和成本等方面因素,并结合接收系统结构尺寸等的工程要求,确定采用超外差式接收机的设计方案。根据具体功能的实现,将射频前端分为抗干扰处理之前的下变频通道和处理之后的上变频通道,进行器件选择和电路设计。射频前端系统中的低噪放采用两级级联的形式提供链路增益、抑制噪声系数,同时不产生饱和失真和三阶互调失真。分别采用有源下变频混频器和无源上变频混频器实现频率的变换。通过自动增益控制技术使得中频输出信号的功率范围既满足信号处理的灵敏度要求,又不引起饱和失真。利用锁相环路产生给上、下变频单元提供稳定的本振信号和用于基带处理的时钟信号。根据设计方案,在仿真软件Agilent ADS中对已确定的电路进行建模和预算分析,对各单元级联之后的参数性能加以验证和改进。根据接收机的尺寸要求、信号特点、接口位置和形式,进行原理图与版图设计,加工腔体和硬件电路。经过对实际电路的调试与改进,测量结果表明各端口的驻波基本达到1.5以内;下变频通道的总增益为65dB同时有15dB的增益控制范围;下变频通道各端口的噪声系数为0.66dB和0.89dB;上变频通道的总增益为-30dB;由锁相环路产生稳定的1222MHz本振和62MHz时钟信号,测试数据基本满足各项指标要求。通过系统实际联调表明,该射频前端适合应用于抗干扰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张引[5](2010)在《探地雷达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探地雷达是利用发射超高频窄脉冲电磁波,通过分析反射的电磁回波,来判断地下介质形状和深度的地下探测技术。它综合了电磁场理论、天线设计、射频电路、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具有操作简单、连续探测、对被探测物体无损和地下目标快速成像等技术特点,因而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回顾了探地雷达的历史以及发展现状,然后在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探地雷达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重点对探地雷达回波信号取样及取样电路的实现进行研究。探地雷达采用等效时间取样技术,取样电路包括取样脉冲发生电路和取样门电路两部分组成,前者通过步进延时脉冲的激励产生取样脉冲,进而取样脉冲加载到由四个阶跃恢复二极管组成的桥式平衡门电路中完成对回波信号的取样。通过对比仿制SQ27取样示波器的取样电路,最终完成了探地雷达取样电路的研制。

常江[6](2009)在《基于Protel DXP的电路板设计》文中提出对普通用户而言,使用Protel软件最多的是其基本功能。通过介绍Protel DXP电路板设计流程,提出了快速运用该软件正确设计电路原理图和印刷板PCB图的步骤和方法。

孙国良[7](2009)在《基于FPGA的cPCI接口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在信号检测、雷达、图像处理、网络通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不同的应用要求使用不同的总线和不同的设计,但是,无论基于何种应用,其设计的关键在接口的实现上。随着cPCI总线技术的发展,cPCI总线逐渐代替了PCI总线、VME总线,成为测控领域中最受人们青睐的总线形式。为满足高速采集过程中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和采集卡与PC机连接的机械强度的要求,本论文提出设计基于cPCI总线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中利用单片FPGA芯片实现PCI协议,代替传统的FIFO芯片和串并转换芯片,并完成对模拟电路的控制功能;并提出将应用程序中的一部分数据读写操作放入动态链接库中,减少因应用程序反复调用驱动程序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时间的延迟。通过分析PCI总线协议,理解高频数字电路设计方法和高速数据采集原理,本文开发了基于cPCI接口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经过综合测试和现场应用验证表明,采集系统已达到了要求的性能指标。

印丽颖[8](2008)在《基于视觉的三维轮廓检测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在高速在线检查、质量控制、机器/机器人视觉、实物仿型、自动加工等领域中,物体三维信息测量的应用日益重要。由于具有高分辨率、无破坏、数据获取速度快、精度较高、设备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非接触的光学测量方法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三维测量方法。目前,三维测量的方法很多。激光三角测量方法由于系统结构简单,测量速度快,且具有实时处理能力,被广泛采用。本文研究的是基于线扫描的图像预处理系统,系统的核心处理器采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论文的基本思想是采用激光光源照射被测物体,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光斑,利用三角测量原理,光斑在CCD表面成像。线阵图像数据被送给FPGA,在FPGA中利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光斑中心位置的提取。在实际扫描过程中,由于环境、光源照度,以及被测量物体本身等的因素,采集到的光斑图像并不十分规则和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比较了几种光斑中心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如极值法、重心法,并提出了自适应阈值法的光斑中心提取方法。本文设计并完成了基于FPGA的线阵图像预处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算法设计。系统硬件设计分为5部分:分别是CCD数据采集部分、数据信号转化部分、FPGA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电源管理部分和外接接口部分。根据实时性的要求,选用EP2C20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实现数字信号处理。考虑到USB接口的便携性和传输数据的高速性,选用USB串行通讯总线作为外设通信接口。软件算法方面,完成了基于FPGA的数据处理程序的设计和PC机上的图形显示程序设计。FPGA数据处理程序由FIFO模块,存储器控制模块、光斑中心提取算法模块、通信模块、时钟模块等组成。数据处理程序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编写,在Quartus II等EDA软件平台下按照FPGA的设计流程进行开发。在VC中完成了基于OpenGL的轮廓重建显示模块。最后,经过对硬件平台和软件算法的测试,并通过三维轮廓重建实验,验证了本系统的功能和准确性。

郭旭周[9](2008)在《甚高频空地数据链ACARS系统的调制解调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甚高频空地数据链(VDL)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实用的飞行器地空通信技术,通信通常通过ACARS系统实现。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空数据链系统,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飞机性能实时监控,本课题在对数据链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甚高频空地数据链PATS系统调制解调器样机。PATS系统作为便携式的ACARS试验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不同的监控平台软件,分别作为地面站或机载设备进行ACARS数据链路的收发工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当前ACARS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详细论述了利用DS5000-32-16作为微处理器构成调制解调器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使用Protel软件完成电路原理图并设计出印制板图,设计研制了以最小移频键控(MSK)算法和软件A/D转换算法为核心技术的调制解调器的硬件系统。该硬件系统主要由微处理器模块、隔离、限幅、放大整形、微分、A/D转换、D/A转换、串行通信以及电台工作状态控制等电路组成,着重解决了系统在1200bit/s和2400bit/s传输频率下的调制和解调理论及其算法问题,通过Matlab对MSK信号的调制算法进行了编程仿真,并利用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10,对电路中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电路信号仿真,并给出了仿真波形,进一步为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原理样机的实际测试和原理电路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原理样机硬件系统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对于同类型传输信号的调制解调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移植性。

彭国茂[10](2007)在《高速图像采集系统时序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是以火箭发动机冷/热试车过程中发动机喷管的三维运动参数的测试和动态校准为背景,对在试车过程中标志点的运动参数进行实时的测量和处理。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以实时性、快速性、低功耗、低成本为目标,在深入了解了国内外高速图像采集及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状况后,采用了基于DSP和FPGA结合的嵌入式高速实时图像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法来实现系统。论文对系统的采集部分进行硬件设计和逻辑设计,采用ALTERA公司的EP1C6T144C8型号FPGA芯片作为相机的时序控制、数据传输、板上各单元的控制以及系统的时钟匹配等单元的硬件平台,以TI公司的新产品TMS320C6416T作为图像处理的处理器。在硬件设计中包括相机与嵌入式系统的接口设计、DSP与FPGA的通讯接口设计、FPGA电源转换电路的设计和FPGA的程序存储器及JTAG接口的设计等,已经完成了对系统采集部分的硬件设计,并制作出了硬件电路板。在逻辑设计上,要对FPGA芯片进行逻辑编程,使其能完成相机的时序控制、数据传输、板上各单元的控制以及系统的时钟匹配等功能。首先,给出了逻辑设计的步骤。然后,根据FPGA内部逻辑所要完成的功能,将整体设计划分成CA-D6相机时序控制模块、数据接收模块、与DSP通讯模块、时钟模块去除毛刺模块和看门狗计数器模块等,通过各个模块的输入/输出的分析,完成了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及编程。经过对各个模块单独仿真,然后对所有模块进行整体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数据采集系统时序控制模块设计与编程的正确性。

二、在Protel中利用原理图设计PLD(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Protel中利用原理图设计PLD(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SP+FPGA的飞轮储能用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概述
        1.1.1 背景及意义
        1.1.2 飞轮储能与动力工程关系
    1.2 磁悬浮轴承系统概述
        1.2.1 磁悬浮轴承分类
        1.2.2 磁悬浮轴承应用领域
        1.2.3 磁悬浮轴承关键技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磁悬浮轴承研究现状
        1.3.2 磁悬浮轴承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介绍
        1.4.1 论文所做工作
        1.4.2 论文内容安排
2 系统方案设计
    2.1 磁悬浮轴承系统结构
    2.2 被控对象介绍
    2.3 整体模块设计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开发工具
    3.2 系统性能要求及主要器件选型
        3.2.1 采样模块
        3.2.2 运算控制模块
        3.2.3 功放模块
        3.2.4 USB模块
    3.3 前置板设计
        3.3.1 分压模块
        3.3.2 隔离模块
        3.3.3 电源设计
    3.4 控制板设计
        3.4.1 DSP模块
        3.4.2 FPGA模块
        3.4.3 AD模块
        3.4.4 USB模块
        3.4.5 电源设计
    3.5 功放板设计
        3.5.1 驱动电路模块
        3.5.2 开关功放模块
        3.5.3 霍尔电流传感器模块
        3.5.4 电源设计
    3.6 系统PCB设计
        3.6.1 前置板PCB设计
        3.6.2 控制板PCB设计
        3.6.3 功放板PCB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工具
        4.1.1 Quartus Ⅱ
        4.1.2 CCS
    4.2 FPGA模块
        4.2.1 THS1207工作模式配置
        4.2.2 键相信号测量
        4.2.3 采样数据读取控制
        4.2.4 PWM输出
    4.3 DSP模块
        4.3.1 DSP初始化
        4.3.2 EDMA通讯
        4.3.3 PID算法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性能仿真与测试
    5.1 系统建模及仿真
        5.1.1 磁轴承系统建模
        5.1.2 轴向PID控制器仿真及参数整定
    5.2 功放模块调试
    5.3 采样系统测试
    5.4 轴向磁轴承悬浮控制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2)集成测温电路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电子测量仪器的研究现状
        1.2.1 电子测量仪器
        1.2.2 智能仪器
        1.2.3 虚拟仪器
    1.3 虚拟仪器的概念
        1.3.1 虚拟仪器的硬件
        1.3.2 虚拟仪器的软件
        1.3.3 LabVIEW编程语言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集成测温电路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2.1 被测产品简介
    2.2 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2.2.1 系统功能要求
        2.2.2 测试系统基本性能要求
    2.3 系统组成结构
    2.4 供电电源的监测原理简介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系统的硬件选配
        3.1.1 嵌入式工控机
        3.1.2 数据采集卡
        3.1.3 输入/输出卡
        3.1.4 可编程逻辑器件
    3.2 系统主要硬件模块设计
        3.2.1 供电系统
        3.2.2 供电电压/电流监测
        3.2.3 信号的隔离驱动
        3.2.4 逻辑功能测试
        3.2.5 测试系统焊接可靠性测试
        3.2.6 供电电源延时上电的实现
        3.2.7 时基信号的产生
    3.3 印制电路板设计
        3.3.1 系统电路的原理图与PCB的设计
        3.3.2 原理图的编辑
        3.3.3 网络表的生成
        3.3.4 硬件电路板的布局
        3.3.5 印制电路板的布线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LabVIEW的系统软件设计
    4.1 集成测温测试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4.2 NI-DAQmx的应用
        4.2.1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
        4.2.2 NI-DAQmx
    4.3 系统软件流程图设计
        4.3.1 系统主程序模块
        4.3.2 系统自检模块
        4.3.3 温度测试模块
        4.3.4 电源监测模块
    4.4 测试系统界面设计
        4.4.1 测试系统主界面
        4.4.2 温度测试界面
        4.4.3 数据查询界
        4.4.4 电源设置界面
    4.5 系统主要软件模块设计
        4.5.1 上电顺序及测量端口切换
        4.5.2 系统登陆及板卡自检
        4.5.3 单点温度测量
        4.5.4 逻辑测试功能
        4.5.5 供电电压/电流监测
        4.5.6 数据报表
    4.6 测试结果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物联网节点平台设计及其无线供电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物联网技术研究现状
    1.3 无线供电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物联网节点平台系统研究
    2.1 物联网架构研究
    2.2 平台应用场景分析
        2.2.1 机房监控
        2.2.2 无线抄表
        2.2.3 机场噪声监测
    2.3 平台功能分析与设计
        2.3.1 感知节点功能及工作方式
        2.3.2 网关节点功能及工作方式
    2.4 关键技术及其创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功耗感知节点软硬件设计
    3.1 低功耗节点总体设计
    3.2 主要芯片性能分析
        3.2.1 MSP430 性能分析
        3.2.2 CC2520 性能分析
    3.3 传感节点硬件连接
        3.3.1 单片机外围电路
        3.3.2 JTAG 和串口电路
        3.3.3 CC2520 接口
        3.3.4 传感节点 PCB 图设计
    3.4 CC2520 射频模块硬件设计
        3.4.1 CC2520 硬件连接
        3.4.2 CC2520 模块 PCB 图设计
    3.5 节点通信软件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关节点软硬件设计
    4.1 网关节点总体设计
    4.2 主要芯片性能分析
        4.2.1 S3C2440 性能分析
        4.2.2 Simcom 5218 性能分析
        4.2.3 PIC 16f913 单片机性能分析
    4.3 网关节点硬件设计
        4.3.1 能源管理模块
        4.3.2 主处理器模块
        4.3.3 3G 模块
        4.3.4 USB、RS232 以及 RJ45 接口电路
        4.3.5 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4.3.6 网关节点 PCB 设计
    4.4 网关节点主要软件设计
        4.4.1 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
        4.4.2 嵌入式操作系统驱动设计
        4.4.3 能源管理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感知节点无线供电验证性方案
    5.1 无线供电方案的对比选择
    5.2 无线供电总体设计
    5.3 无线供电具体方案设计
        5.3.1 LTC3588-1 芯片性能分析
        5.3.2 磁棒原理分析设计
        5.3.3 应用电路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与实验
    6.1 节点平台测试
        6.1.1 实物展示及开发设备
        6.1.2 功能性测试
        6.1.3 稳定性改进措施
    6.2 无线供电验证实验
        6.2.1 实验方式及结果分析
        6.2.2 实验结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文章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

(4)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
第二章 卫星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2.1 卫星信道的传输特性
        2.1.1 星地通道传输特性
        2.1.2 卫星信道的噪声和干扰
    2.2 接收机的主要分类
        2.2.1 超外差式接收机
        2.2.2 直接下变频接收机
        2.2.3 镜频抑制接收机
    2.3 接收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2.3.1 噪声
        2.3.2 灵敏度
        2.3.3 线性度
        2.3.4 动态范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总体方案与电路模块设计
    3.1 指标要求与方案设计
        3.1.1 主要参数指标
        3.1.2 技术方案设计
    3.2 低噪放单元
        3.2.1 低噪放的主要技术参数
        3.2.2 低噪放的选择
    3.3 混频单元
        3.3.1 混频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3.2 混频器的选择
    3.4 自动增益控制单元
        3.4.1 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组成及原理
        3.4.2 中频自动增益控制的实现
    3.5 频率源单元
        3.5.1 频率合成技术
        3.5.2 锁相环的工作状态和组成
        3.5.3 锁相环路的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现
    4.1 链路仿真分析
        4.1.1 下变频通道仿真
        4.1.2 上变频、合路通道仿真
    4.2 原理图设计
    4.3 版图设计
    4.4 硬件实现
        4.4.1 硬件实物
        4.4.2 硬件测试
    4.5 总结及改进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探地雷达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探地雷达简介
    1.2 探地雷达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探地雷达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探地雷达原理
    2.1 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2.1.1 地下介质层对电磁波的反射
        2.1.2 地下介质对电磁波的散射
    2.2 探地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2.3 探地雷达总体结构及性能指标
        2.3.1 探地雷达天线系统
        2.3.2 探地雷达成像系统
        2.3.3 探地雷达信号处理系统
第三章 探地雷达信号的取样原理与方法
    3.1 等效时间取样技术
    3.2 步进延时脉冲的实现原理
    3.3 步进延时脉冲系统的电路设计及调试
    3.4 步进延时脉冲的整形
第四章 探地雷达取样电路的实现过程
    4.1 取样电路的工作特性分析
    4.2 取样电路的设计
        4.2.1 取样脉冲发生电路
        4.2.2 取样门电路
    4.3 取样电路的制作
第五章 取样结果及其分析
    5.1 SQ27取样示波器简介
    5.2 探地雷达取样电路的调试
    5.3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6)基于Protel DXP的电路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电路原理图设计
    2.1 新建一个设计项目(*.PrjPCB)
    2.2 原理图的设计
3 布局与布线
    3.1 布局
    3.2 布局注意事项
    3.3 布线
    3.4 布线注意事项
4 使用ProtelDXP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调整完善
6 检查核对网络
7 使用仿真功能

(7)基于FPGA的cPCI接口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
    1.3 cPCI接口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cPCI总线技术国外发展现状
        1.3.2 cPCI总线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PCI/CPCI总线概述
    2.1 计算机总线概述
        2.1.1 总线基本概念
        2.1.2 工业控制总线发展例程
    2.2 PCI总线概述
        2.2.1 PCI总线概念及特点
        2.2.2 PCI总线电气特征
    2.4 cPCI总线简介
        2.4.1 cPCI总线核心技术
        2.4.2 cPCI总线特点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数据采集系统 CPCI接口解决方案
    3.1 PCI/cPCI接口设计方案比较
        3.1.1 cPCI接口设计方案比较
    3.2 设计方案选择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CPCI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总体设计
        4.1.1 硬件框图
        4.1.2 采集系统硬件部分数据流程
    4.2 cPCI接口电路设计
    4.3 FPGA控制电路设计
        4.3.1 FPGA简介
        4.3.2 VHDL语言简介
        4.3.3 FPGA电路设计
        4.3.4 FPGA芯片内部数据流程
    4.4 模拟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4.1 放大电路设计
        4.4.2 滤波电路设计
    4.5 A/D转换电路设计
        4.5.1 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概述
        4.5.2 基于sigma-delta技术A/D芯片电路设计
    4.6 电源电路设计
    4.7 cPCI板卡PCB设计
        4.7.1 cPCI总线的PCB设计
        4.7.2 PCB布局说明
        4.7.3 PCB布线说明
    4.8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基于 CPCI的高速数据采集驱动程序设计
    5.1 总体设计
    5.2 WDM驱动程序简介
        5.2.1 WDM驱动程序工作原理
        5.2.2 WDM驱动程序特点
        5.2.3 驱动程序开发工具的选择
    5.3 驱动程序开发
        5.3.1 硬件访问
        5.3.2 中断处理
        5.3.3 DMA传输
    5.4 驱动程序和动态链接库通信
    5.5 动态链接库和驱动程序通信
        5.5.1 动态链接库开发流程
        5.5.2 动态链接库与驱动程序通信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实验分析
    6.1 采集系统测试和分析
        6.1.1 采集系统输入信号动态范围测试
        6.1.2 信号频率精度测试
        6.1.3 信号幅值精度测试
    6.2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基于视觉的三维轮廓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视觉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综述
    1.3 视觉检测系统分类及其发展方向
    1.4 课题来源、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4.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三维轮廓测量方法
        2.2.1 飞行时间法
        2.2.2 相位测量法
        2.2.3 数字全息法
        2.2.4 激光三角法
    2.3 光斑中心提取方法
        2.3.1 极值法
        2.3.2 阈值法
        2.3.3 重心算法及改进的重心算法
        2.3.4 自适应阈值法
    2.4 激光三角法涉及的技术
        2.4.1 CCD图像传感器
        2.4.2 可编程逻辑设计技术简介
        2.4.3 与上位机通信技术
        2.4.4 OpenGL技术简介
    2.5 系统总体方案
        2.5.1 硬件平台
        2.5.2 软件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3.1 硬件总体方案
    3.2 线阵CCD相机介绍
    3.3 数据转换模块
        3.3.1 LVDS介绍及其特点
        3.3.2 数据转换电路设计
    3.4 FPGA部分
        3.4.1 FPGA设计流程
        3.4.2 FPGA芯片的选择
    3.5 USB数据传输模块
        3.5.1 FT245 芯片介绍
        3.5.2 USB传输模块电路设计
    3.6 电源模块
    3.7 外扩存储器模块
    3.8 电路配置及时钟电路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时钟管理模块
    4.3 FIFO先进先出模块设计
        4.3.1 异步时钟域的解决方法
        4.3.2 异步FIFO的FPGA实现
        4.3.3 LVDS接收器与异步FIFO的接口设计
    4.4 累加及乘累加模块
    4.5 SRAM控制器模块
    4.6 光斑中心提取算法模块
    4.7 通信模块设计
        4.7.1 发送状态机
        4.7.2 接收状态机
    4.8 上位机显示模块
        4.8.1 OpenGL功能
        4.8.2 OpenGL工作流程
        4.8.3 OpenGL程序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各模块联调及三维轮廓重建实验
    5.1 引言
    5.2 嵌入式逻辑分析模块
    5.3 模块调试试验及实验结果
        5.3.1 FPGA与线阵CCD的数据传输调试
        5.3.2 光斑中心提取算法调试
        5.3.3 FPGA与PC机通讯调试
    5.4 系统联调
        5.4.1 系统标定
        5.4.2 零件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甚高频空地数据链ACARS系统的调制解调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课题任务及作者所完成的工作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ACARS 及PATS 系统组成分析
    2.1 ACARS 概况
    2.2 ACARS 技术特性及其特点
    2.3 PATS 组成及原理
    2.4 VHF 无线电台:IC-A24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制解调器系统算法研究与实现
    3.1 引言
    3.2 调制解调算法研究
        3.2.1 调制解调的基本概念
        3.2.2 最小移频键控(MSK)
        3.2.3 MSK 调制解调算法研究与方案的确定
    3.3 A/D 转换算法研究及实现
        3.3.1 A/D 转换概述
        3.3.2 软件A/D 转换算法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制解调器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调制解调器硬件设计方案的确定
    4.2 调制解调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2.1 硬件设计任务
        4.2.2 软件设计任务
    4.3 系统电路原理图设计
    4.4 PCB 图的设计与实现
        4.4.1 PCB 的设计思路
        4.4.2 印刷电路板尺寸设计
        4.4.3 电路板安装问题处理
    4.5 硬件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4.5.1 电源系统设计及处理
        4.5.2 地线设计及其处理
        4.5.3 去耦电容的配置
        4.5.4 其他原则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制解调器系统单元模块设计与分析
    5.1 CPU 模块单元
        5.1.1 微处理器选型原则
        5.1.2 微处理器DS5000-32-16 简介
    5.2 微处理器振荡驱动电路
    5.3 前级限幅滤波放大电路
        5.3.1 限幅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5.3.2 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5.3.2.1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的特点
        5.3.2.2 比例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5.4 A/D 转换模块
    5.5 D/A 转换电路
    5.6 串行通信单元
    5.7 电源供给单元
        5.7.1 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5.7.2 外部电源的选择
        5.7.3 电源保护电路模块
    5.8 其他辅助单元
        5.8.1 电气隔离变压器
        5.8.2 电台工作状态控制电路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仿真及实验数据分析
    6.1 系统仿真意义及目的
    6.2 MULTISIM 10 系统仿真环境
    6.3 系统仿真及仿真数据分析
        6.3.1 电台工作模式控制电路(PTT)仿真分析
        6.3.2 MSK 信号前级限幅放大转换仿真分析
        6.3.2.1 MSK 信号源的参数设置
        6.3.2.2 限幅、放大电路仿真与实现
        6.3.3 高速比较器与 RC 电路仿真分析
        6.3.4 电源保护电路仿真分析
    6.4 仿真数据分析及相关意义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10)高速图像采集系统时序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高速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 传统高速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的发展概况
        1.2.2 DSP+FPGA在高速图像采集和处理中的发展概况
    1.3 FPGA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1.3.1 FPGA的发展历程
        1.3.2 FPGA的主要特点
    1.4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速图像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2.3 CA-D6 相机
        2.3.1 相机的工作原理
        2.3.2 相机的输入输出
    2.4 板上主要芯片的选取
        2.4.1 控制芯片FPGA
        2.4.2 信号处理芯片DSP
    2.5 芯片内部逻辑分析
        2.5.1 时钟处理单元
        2.5.2 相机曝光控制信号处理单元
        2.5.3 相机数据接收单元
        2.5.4 FPGA与DSP通讯单元
    2.6 系统的工作原理
    2.7 主要硬件资源及系统技术指标
        2.7.1 相机——CA-D6
        2.7.2 FPGA——EP1C6T144C8
        2.7.3 DSP——TM5320C6416T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系统的硬件组成
    3.3 电源转换电路
    3.4 LVDS转换电路
    3.5 主控芯片FPGA及其外围电路
        3.5.1 FPGA芯片EP1C6T144C8
        3.5.2 系统主控芯片FPGA外围电路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的时序逻辑设计
    4.1 引言
    4.2 FPGA的逻辑设计流程
    4.3 逻辑设计中模块设计的步骤及各模块的划分
        4.3.1 模块设计的步骤
        4.3.2 各模块的划分
    4.4 CA-D6 相机时序控制模块的时序
        4.4.1 CA-D6 相机控制时序及控制信号的分析
        4.4.2 相机控制时序的设计
        4.4.3 相机控制时序的仿真
    4.5 相机数据接收模块
        4.5.1 相机数据输出的时序分析
        4.5.2 相机数据接收时序的设计
        4.5.3 相机数据接收时序的仿真
    4.6 FPGA与DSP通讯模块
        4.6.1 FPGA与DSP的通讯及控制分析
        4.6.2 FPGA与DSP通讯的时序设计
        4.6.3 FPGA与DSP通讯的时序仿真
    4.7 时钟模块
        4.7.1 时钟模块的分析
        4.7.2 时钟模块的设计与仿真
    4.8 内部其它模块的设计与仿真
        4.8.1 去除毛刺模块
        4.8.2 看门狗计数器模块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开发环境与整体调试、仿真
    5.1 引言
    5.2 开发环境
        5.2.1 FPGA集成开发环境及编程语言
        5.2.2 硬件电路开发环境
    5.3 FPGA时序系统整体设计与仿真
    5.4 主控芯片(FPGA)的器件匹配、编程配置与下载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相机数据接口连接管脚
附录2 相机电源和控制接口管脚图
附录3 系统采集部分电路板实物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在Protel中利用原理图设计PLD(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SP+FPGA的飞轮储能用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的设计[D]. 孙畅. 浙江大学, 2018(06)
  • [2]集成测温电路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张小莉. 西安工业大学, 2012(07)
  • [3]物联网节点平台设计及其无线供电技术[D]. 吴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02)
  • [4]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与实现[D]. 康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8)
  • [5]探地雷达关键技术的研究[D]. 张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6]基于Protel DXP的电路板设计[J]. 常江. 科技风, 2009(13)
  • [7]基于FPGA的cPCI接口数据采集系统设计[D]. 孙国良.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6)
  • [8]基于视觉的三维轮廓检测方法研究[D]. 印丽颖.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S1)
  • [9]甚高频空地数据链ACARS系统的调制解调技术研究[D]. 郭旭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06)
  • [10]高速图像采集系统时序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彭国茂.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在 Protel 中使用原理图设计 PLD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