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治疗激素性皮炎

清胃散治疗激素性皮炎

一、清胃散加减治激素性皮炎(论文文献综述)

覃慧,周鸿图,雷晓明[1](2020)在《周鸿图运用清胃散化裁异病同治医案举隅》文中提出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指导下,周鸿图教授临证处方当思维灵动活跃,无一拘泥于病症表象,跟诊疗期间多叹其辨病论治奇思。论文通过记叙周师临床运用清胃散这一清泻胃热之良方的遣方经验进行总结,发现其对胃火炽盛证之口疮、脾胃湿热之口臭及胃强脾弱之泄泻疗效确切,并举例3个医案,旨在为清胃散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更多的思路。

阎慧军,孙文晛,孔志凤[2](2017)在《孔志凤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经验小结》文中提出孔志凤主任以泻心火、滋肾阴、解热毒为治则,以导赤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生活、饮食等方面,让患者认识到治疗的长期性,阶段性,对病情严重的患者配合冷喷、维生素C及钙剂治疗。

焦烨[3](2017)在《玫瑰痤疮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玫瑰痤疮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型分布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整体认识,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新的思路,为临床规范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专人一对一问卷调查的方式,181例患者均来自2016年4月-2017年1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的玫瑰痤疮患者,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并以性别、年龄1:1设置对照组,将所有采集的信息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病的危险因素,系统聚类法及因子分析法归纳出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及证型分类。结果:1.一般情况:181例患者中,男33例,女148例,男女比1:4.48,平均年龄36.17±11.294岁,20-50岁为该病的高发年龄;病程3天-25年,平均2.49±3.57年,女性病程低于男性。2.诊疗现状:150例有既往诊疗史的病人中,40例(22.1%)表示治疗无效,11例(6.1%)表示治疗后症状加重,可疑误诊率高达34%;既往诊疗过程中,系统治疗以口服抗生素(64.7%)、中药汤剂(56.9%)、抗组胺药(19.9%)为主,局部治疗以激素(44.9%)、钙调磷酸酶抑制剂(33.7%)为主。3.临床特点:临床分型以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ETR)及丘疹脓疱型(PPR)最为多见,分别占57.5%及33.7%;以阵发性潮红(88.4%)、持久性红斑(86.2%)、毛细血管扩张(82.3%)为常见皮损表现,双颊(83.4%)、鼻部(68.0%)、口周(66.3%)为最常累及部位,女性患者双颊、口周、额部受累频率明显高于男性;干燥(68.4%)、瘙痒(66.7%)、灼热(64.2%)为三大主要自觉症状;高温高热、食辛辣刺激食物、日晒、情绪波动是该病最常见的诱发、加重因素。ETR在阵发性潮红、面部皮肤干燥方面的严重程度高于PPR,PPR在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灼热和/或刺痛感、肿胀、肥大增生性改变方面严重程度高于ETR。4.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嗜食辛辣刺激食物、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性格急躁易怒、防晒与玫瑰痤疮发病相关,P值均<0.05,将这些因素进行共线性诊断后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嗜食辛辣刺激食物、性格急躁易怒是玫瑰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OR>1),防晒是发病的保护因素(OR<1)。5.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型分布:运用因子分析得出痰、湿、热、瘀为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肺胃热盛证、脾胃湿热证、痰湿凝滞证、气滞血瘀证、肝郁化火证是临床常见证型。结论:玫瑰痤疮好发于中年女性,常伴有面部不适症状,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临床需与激素依赖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加以鉴别。嗜食辛辣刺激食物、性格急躁易怒为该病的危险因素,防晒为该病的保护因素。痰、湿、热、瘀为该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病位涉及肺、脾、肝,痰湿在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卢炳芳[4](2016)在《清胃散加减治疗激素性皮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分析清胃散加减治疗激素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激素性皮炎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每组分别为3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取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取清胃散中药汤剂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一个疗程为10d),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实验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胃散中药汤剂加减法,对激素性皮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严妍,滕超,叶建州[5](2016)在《近5年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治疗浅析》文中指出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指长期外用含糖皮质激素制剂,停药后导致原有皮肤病复发、加重的一类疾病。随着医疗美容护肤行业的快速发展,激素依赖性皮炎已成为皮肤科常见疾病,西医治疗虽在短期内可改善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尚不理想,易出现反跳现象。本文通过总结近5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临床用药,结合跟师经验及体会,从中医中药角度对激素依赖性皮炎阐述如下。

才华[6](2016)在《清胃散加减治疗激素性皮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分析清胃散加减治疗激素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激素性皮炎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每组分别为3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取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取清胃散中药汤剂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一个疗程为10d),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实验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胃散中药汤剂加减法,对激素性皮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孔竞谊[7](2015)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体质分布调查及与部分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年龄、性别、护肤习惯、生活方式等一般情况及病史、加重因素、面部皮损表现、自觉症状等临床特点的调查研究,结合患者中医体质偏属情况,初步探索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部分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以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本病的中医诊疗开拓新的临床思路和治疗途径,为临床用药及预防保健提供指导。材料与方法:本课题设计统一的调查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史问卷调查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表》和《中医体质量化评分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4年09月至2015年0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39例和网络上通过QQ咨询及贴吧调查得来的74例,共113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用药特点、生活方式、加重因素、发病季节、病程、皮肤表现、自觉症状、中医体质类型等资料进行收集,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性别、年龄、护肤习惯、饮食偏嗜、性格特征、睡眠时间、运动习惯、西医分型、发病季节、病程及病情程度存在差异。使用激素的原因及种类呈多样化。多数患者不了解激素药物的副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存在重叠用药现象。影响患者的加重因素复杂多样。2.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3.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男女的中医体质分布类型存在差异,其中女性患者各个体质均有,占比较重的为平和质、痰湿质和气虚质,而男性患者分布较集中,主要为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4.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不同年龄段的体质构成有差异,10≤Y<20岁主要为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和平和质;20≤Y<30岁主要为平和质、痰湿质和湿热质;30≤Y<40岁主要为平和质、痰湿质和阴虚质;40≤Y<50岁主要为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及阳虚质; 50≤Y<60岁则是血瘀质和痰湿质。5.可以认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医体质与饮食偏嗜、运动习惯有相关性,但不能认为与嗜食刺激性饮料、性格特征、睡眠时间、发病季节、西医分型、病程长短存在相关性;6.可以认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加重因素中,干燥与平和质、阴虚质、湿热质及血瘀质,熬夜与阴虚质,剧烈运动与阳虚质及气虚质,饮酒与湿热质,经前与阴虚质及血瘀质,夜间与阳虚质及阴虚质之间具有相关性;7.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医体质与整体病情程度不能认为具有相关性,但与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瘙痒感觉和情绪改变等部分表现具有相关性。结论:1.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体质分布以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为主,不能忽视血瘀质及阳虚质的影响。2.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性别、饮食偏嗜、运动习惯、部分加重因素、部分皮损表现及自觉症状、情绪改变有相关性,而不能认为与性格特征、睡眠时间、发病季节、西医分型、病程长短及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

张建[8](2014)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治疗进展》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概念、病因病机、中医治疗以及未来发展,简述了代表性医家对该病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药对该病治疗的疗效与优势。

于芳[9](2014)在《连花清肤饮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应用连花清肤饮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连花清肤饮,日1剂,每剂2袋,150ml/袋,分早晚饭后30min温服;对照组给予防风通圣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246),2次/日,1袋/次,早晚饭后温水送服。连续治疗2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后,以客观症状(包括红斑、肿胀、痤疮样皮损、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和主观症状(包括瘙痒、不适)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并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判定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的总有效率经过统计分析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分别在瘙痒、不适感、红斑、肿胀、痤疮样皮损的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对于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的症状改善方面,经统计计算后p>0.05,疗效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通过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积分显着降低,说明连花清肤饮对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尤其在瘙痒、不适、红斑、肿胀、痤疮样皮损方面效果尤为显着,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采用连花清肤饮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剂,其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娟[10](2013)在《“内外同治、扶正祛邪”法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内外同治、扶正祛邪”为治则,内服中药,配合外治,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凉血消风散内服、橄榄油外涂和西药治疗,12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个疗程后的症状进行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比较,均P<0.05,具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外同治、扶正祛邪”对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二、清胃散加减治激素性皮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胃散加减治激素性皮炎(论文提纲范文)

(1)周鸿图运用清胃散化裁异病同治医案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口 疮
口 臭
泄 泻
结 语

(2)孔志凤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经验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病因病机
心理疏导
药物治疗
典型病例
讨论

(3)玫瑰痤疮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1.1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2 玫瑰痤疮的治疗进展
    2 玫瑰痤疮的中医辨治研究
        2.1 中医古籍对玫瑰痤疮的认识
        2.2 历代医家对玫瑰痤疮的病因病机认识
        2.3 玫瑰痤疮的辨证论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及分型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研究方法
        2.6 研究内容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特点
        3.3 实验室检查
        3.4 疾病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5 中医证候的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
    4 讨论
        4.1 患者一般情况
        4.2 玫瑰痤疮的诊疗现状
        4.3 玫瑰痤疮的临床特点
        4.4 玫瑰痤疮与毛囊蠕形螨
        4.5 玫瑰痤疮与幽门螺旋杆菌
        4.6 疾病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7 玫瑰痤疮的中医证型分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近5年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治疗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病因病机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
        2.1.1 凉血祛风
        2.1.2 解毒除湿
        2.1.3 滋阴润燥
        2.1.4 活血化瘀
    2.2 经方运用
    2.3 脏腑论治
    2.4 其他疗法
3 激素皮炎之我见

(6)清胃散加减治疗激素性皮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7)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体质分布调查及与部分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西医分型标准
        2.4 体质分型标准
        2.5 病例纳入标准
        2.6 排除标准
        2.7 病例剔除标准
        2.8 观察指标
        2.9 研究方法
        2.9.1 病例采集方法
        2.9.2 皮损表现及症状评分方法
        2.9.3 体质判定方法、标准及示例
        2.9.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年龄及性别构成
        3.2 护肤习惯及性别构成
        3.3 使用激素或可疑药物原因构成
        3.4 药物使用情况
        3.4.1 药品种类
        3.4.2 用药时间
        3.4.3 药物来源调查
        3.4.4 药物了解
        3.5 加重影响因素
        3.6 中医体质分布概况
        3.7 中医体质分布与部分因素关系
        3.7.1 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与性别
        3.7.2 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与年龄
        3.7.3 中医体质分布与生活方式
        3.8 中医体质分布与发病特征关系
        3.8.1 中医体质分布与发病季节
        3.8.2 中医体质分布与西医分型
        3.8.3 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与病程长短
        3.8.4 中医体质分布与加重因素
        3.9 中医体质分布与病情关系
        3.9.1 中医体质分布与皮损症状表现
        3.9.2 中医体质分布与病情严重程度
    4. 讨论
        4.1 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认识
        4.1.1 病名
        4.1.2 病因病机
        4.1.3 高发病率的讨论
        4.2 中医体质的相关讨论
        4.2.1 中医体质与中医体质学说
        4.2.2 中医体质与疾病
        4.3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体质分布讨论
        4.3.1 平和质和特禀质
        4.3.2 痰湿质和湿热质
        4.3.3 血瘀质
        4.3.4 阳虚质
        4.4 中医体质与该病部分影响因素相关性
        4.4.1 中医体质与性别的相关性
        4.4.2 中医体质与年龄的相关性
        4.4.3 中医体质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4.4.4 中医体质与加重因素的相关性
        4.4.5 中医体质与发病表现的相关性
        4.5 中医体质与该病诊疗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6.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表
附录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概念
2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因病机
3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3.1 内治法
        3.1.1 分型治疗
        3.1.2 经方治疗
    3.2 外治法
        3.2.1 中药复方外治
        3.2.2 中药提取物外治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讨论与展望

(9)连花清肤饮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研究概括
        1.1 中医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的认识
    2 西医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研究概括
        2.1 西医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因的认识
        2.2 西医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西医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的认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注意事项
        2.5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及病情资料分析
        3.2 病例完成情况
        3.3 结果分析
        3.4 不良反应
讨论
    1 选题目的
    2 立法依据
    3 连花清肤饮的组成及组方分析
    4 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介

(10)“内外同治、扶正祛邪”法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案
        3.2 治疗方法
        3.3 治疗疗程及注意事项
    4. 临床观察指标
        4.1 一般观察项目
        4.2 主观指标
        4.3 客观指标
        4.4 观察方法
        4.4.1 疗效判定标准
        4.4.2 不良反应记录
        4.4.3 统计方法
    5. 临床实验结果
        5.1 病例纳入情况
        5.2 临床一般资料
        5.3 治疗结果
        5.4 不良事件
第二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 本病的治疗现状和难点
    3 本实验的立题依据
        3.1 药毒为患
        3.2 脾虚禀赋不耐
    4 本实验治疗原则
        4.1 扶正祛邪
        4.2 内外同治
        4.3 急者治标,标本兼治
    5 方药作用机制探讨
        5.1 单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5.2 全方作用机制探讨
        5.3 对照药物的选择
        5.4 外治疗法
        5.5 调摄护理
    6 结论
    7 问题与展望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1 概念
    2 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2.1 中医的认识
        2.2 西医的认识
        2.2.1 发病原因
        2.2.2 发病机制
        2.2.3 临床特征和分型
        2.2.4 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3 治疗手段
        3.1 预防
        3.2 治疗原则
    4 西医治疗措施
        4.1 外用药物治疗
        4.2 口服药物与外用药物相结合
    5 中医治疗
        5.1 导师经验
        5.2 中医中药治疗现状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
    7 其它外治法
    8 总结
附录1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清胃散加减治激素性皮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周鸿图运用清胃散化裁异病同治医案举隅[J]. 覃慧,周鸿图,雷晓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07)
  • [2]孔志凤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经验小结[J]. 阎慧军,孙文晛,孔志凤. 中国社区医师, 2017(12)
  • [3]玫瑰痤疮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D]. 焦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4]清胃散加减治疗激素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 卢炳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7)
  • [5]近5年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治疗浅析[J]. 严妍,滕超,叶建州.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07)
  • [6]清胃散加减治疗激素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 才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05)
  • [7]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体质分布调查及与部分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孔竞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8]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治疗进展[J]. 张建. 中医药学报, 2014(06)
  • [9]连花清肤饮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D]. 于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09)
  • [10]“内外同治、扶正祛邪”法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清胃散治疗激素性皮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