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龙江林区森林鼠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常娟霞[1](2021)在《白龙江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不断增加,防治工作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介绍白龙江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综合防治策略。
李丹春,付作霖,徐红霞,曹秀文,刘锦乾[2](2021)在《白龙江林区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危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发生不同危害程度之间的影响,为白龙江林区中华松针蚧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白龙江林区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25年)的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样地内草本盖度、林分密度、郁闭度、枝下高、树高、冠幅及胸径7个林分因子及中华松针蚧的虫情指数,依据样地内虫情指数的分组,分析不同林分因子与样地内虫情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草本盖度、林分密度、树高、枝下高、胸径及冠幅6个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程度有显着影响,郁闭度无显着影响。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程度的关键林分因子为草本盖度、林分密度及枝下高。草本盖度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影响极显着(P <0.01),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变化具有相反的趋势,随着草本盖度的增加,虫情指数降低。林分密度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极显着水平(P <0.01),其低密度林分(381~763株·hm-2)受中华松针蚧的危害加重,林分密度(> 763株·hm-2)的油松林受其危害程度较轻。不同枝下高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的影响差异极显着(P <0.01),枝下高较高(3.5~4.4 m)的油松受中华松针蚧危害严重,枝下高较低(1.1~3.5 m)的油松林受危害程度低。[结论]油松纯林的林分因子与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关系密切,其中草本盖度、林分密度及枝下高3个林分因子影响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最为显着。建议在中华松针蚧的防治工作中,可通过调整林分因子进行合理的修枝、间伐等营林措施以达到控制危害发生。
王国蓉[3](2020)在《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展现状及防治措施》文中认为本文对甘肃省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保护白龙江林区生态安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武佳华[4](2020)在《基于碳汇和碳源双重视角的林业企业减排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就是森林生态系统,它不仅能调节全球范围内的碳平衡,而且还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是,森林的这种基础作用该怎么去衡量、程度如何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近些年来,关于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空间分布等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国内外学者都在研究中取得一些不错的科研成果。但目前研究区域森林的净碳储量及其潜力的成果较少,且已有对森林碳储量潜力的研究并没有考虑森林的二重性,仅从单一方面进行分析,未能全面的探究碳储量潜力。因此,将森林的碳储量功能与碳源功能进行综合考量,估算森林的净碳储量将是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相关领域的新方向。本文以吉林省森林为研究对象,从森林的二重性视角探索林业企业如何最大程度上提高森林的减排潜力。首先,本文全面的总结了森林碳储量和碳排放相关文献的研究情况,大部分的文献均是从林龄、树木及土壤这三方面探究森林的碳储量,而森林碳排放量就只有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即很少有文献分析区域森林的净碳储量现状以及提升减排潜力的管理措施;其次,定量分析了目前吉林省森林的碳储量和碳排放量情况,并基于滑动求和自回归(ARIMA)方法预测了吉林省森林未来十几年的净碳储量走势,结果表示:若碳储量和碳排放以自然状态发展不采取任何管理措施,那未来十几年里吉林省森林的净碳储量仅有小幅升高;再次,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森林火灾受害面积、造林面积、林业产值等八个变量对森林净碳储量的影响程度,其中,森林管护面积,森林蓄积量和造林面积是刺激森林净碳储量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火灾过火面积和病虫鼠害发生面积则是抑制森林净碳储量增加的关键因素;最后,应用情景分析法,模拟林业企业通过控制森林火灾、病虫鼠害以及蓄积量等管理措施对提高吉林省森林减排潜力的程度,结果表明:2018-2030年,如果吉林省森林在自然生长状态下,净碳储量将呈增长态势但增速较低;在控制火灾的情景下,2030年将增加净碳储量15.3亿吨,此时净碳储量将是2017年的2.04倍,即比自然情况下增加了一倍;而在控制森林病虫鼠害的情景下,到2030年森林净碳储量比自然状态下高471.5万吨;在控制蓄积量的情景下,2030年单位蓄积量为287.16立方米/公顷,是2017年的2.5倍。本文以真实可靠的实验结果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减排建议,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能为吉林省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还对国内其他林业企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魏龙,牟青[5](2020)在《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促进白龙江林区植被的健康生长,保护林场现有自然资源,工作人员通过生物防治手段加强森林病虫害检测和防治水平,切实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文章阐述了近年来白龙江林区的实48484际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对现有阶段的总结与分析,对白龙江林区未来病虫害防治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连娥,赵栋[6](2017)在《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经营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龙江林区森林结构单一,人工同龄纯林面积大,且林龄较小,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和其稳定性差,时有病虫害和火灾的发生,使有些森林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不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此分析了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经营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赵栋,付作霖,李丹春,连娥[7](2015)在《白龙江林区云杉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对白龙江林区云杉人工示范林进行病虫害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每hm2云杉人工示范林样地内有3种常见的有害生物危害,即云杉落针病、云杉叶锈病和杉针黄叶甲,感病指数分布为3级、1级和3级。通过化学和烟剂防治手段,病虫害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为白龙江林区森林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王会儒,张涛,霍怀成,连娥[8](2014)在《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林近自然经营技术初探》文中研究说明云杉林作为白龙江林区主要用材树种在林木资源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林生产力下降,生态功能退化。通过分析白龙江人工云杉林经营中存在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地力衰退、病虫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利用森林近自然经营理论与技术措施,提出适合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林近自然改造的有效技术措施。
陆和平[9](2014)在《白龙江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文中指出分析了白龙江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柳晔[10](2012)在《隆德县森林鼠害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造成隆德县林木灾害的生物主要为地下型鼢鼠类。阐述了隆德县森林鼠害发生与防治概况,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成功治理的经验,就如何做好森林鼠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治理对策和防治时应注意把握的技术环节,为今后隆德县乃至宁夏南部山区森林鼠害防治提供参考。
二、白龙江林区森林鼠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龙江林区森林鼠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白龙江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
2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分析 |
2.1 树种结构单一,林分自我调控能力差 |
2.2 监测设备落后,防治手段单一 |
2.3 防治经费不足,防治难度大 |
2.4 防治意识薄弱,缺乏森防专业技术人才 |
3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对策 |
3.1 做好预测预报和监测工作,科学开展防控 |
3.2 加强防范宣传,注重森林保护与开发 |
3.3 抓好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工作,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
3.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队伍建设 |
4 结束语 |
(3)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展现状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 |
1.1 发生特点 |
1.1.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大、种类多,影响严重。 |
1.1.2 同时发生2种和2种以上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大。 |
1.2 发生原因 |
1.2.1 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 |
1.2.2 林业结构单一,生态系统脆弱。 |
1.2.3 林内卫生状况差。 |
1.2.4 防治意识亟待提升,完善的防治措施缺乏。 |
1.2.5 防治资金缺少。 |
1.2.6 新技术引用滞后。 |
1.2.7 自然条件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成很大限制。 |
2 白龙江林区常见森林病虫害发生动态及原因 |
2.1 云杉落针病 |
2.2 落叶松落叶病 |
2.3 狭冠网蝽 |
2.4 蛀干害虫 |
3 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
3.1 联合应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 |
3.2 利用化学措施防治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林区 |
3.3 进一步强化森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整体素质 |
3.4 将检疫、检验工作充分做好,对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以及蔓延加强控制 |
3.5 重视科学研究,提升防治水平 |
3.6 强化宣传措施,提升全民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 |
(4)基于碳汇和碳源双重视角的林业企业减排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及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和框架安排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基础理论研究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2 森林经营管理 |
2.1.3 森林碳储量价值理论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1 林业企业管理的研究 |
2.2.2 森林碳储量功能的研究 |
2.2.3 森林碳源的研究 |
2.2.4 森林碳排放和碳储量的估算方法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林业企业管理的研究 |
2.3.2 森林碳储量的相关研究 |
2.3.3 森林碳源的相关研究 |
2.3.4 森林碳排放和碳储量的估算方法 |
2.4 国内外对比研究 |
2.5 小结 |
第三章 吉林林业企业的森林净碳储量现状分析 |
3.1 吉林省林业企业的碳储量现状 |
3.1.1 吉林省森林概况 |
3.1.2 林业企业的森林碳储量估算 |
3.1.3 林业企业的森林草地碳储量估算 |
3.1.4 林业企业的森林土壤碳储量估算 |
3.2 吉林省林业企业的碳排放量现状 |
3.2.1 林业企业的森林火灾碳排放估算 |
3.2.2 林业企业的森林病虫鼠害碳排放量估算 |
3.3 吉林省林业企业的森林净碳储量估算 |
3.4 小结 |
第四章 吉林林业企业的森林净碳储量影响因素研究 |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4.1.1 指标选取 |
4.1.2 数据来源 |
4.2 模型构建与数据预处理 |
4.2.1 模型简介和构建 |
4.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3 皮尔逊相关性检验 |
4.3 吉林林业企业净碳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3.1 多元回归分析 |
4.3.2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
4.3.3 模型调整 |
4.4 小结 |
第五章 吉林省林业企业的减排潜力分析 |
5.1 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
5.2 ARIMA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
5.2.1 模型介绍和构建 |
5.2.2 参数估计 |
5.2.3 模型检验 |
5.3 林业企业的森林净碳储量预测 |
5.4 情景分析 |
5.4.1 情景假设 |
5.4.1.1 控制火灾的情景描述及参数设定 |
5.4.1.2 控制病虫鼠害的情景描述及参数设定 |
5.4.1.3 控制蓄积量的情景描述及参数设定 |
5.4.2 情景分析 |
5.4.2.1 三种不同情景下碳储量对减排潜力的贡献 |
5.4.2.2 三种情景下减排程度的比较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管理对策 |
6.1 结论 |
6.2 管理对策 |
6.3 不足与展望 |
6.3.1 不足 |
6.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附件 |
(5)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龙江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
1.1 地域特点 |
1.2 白龙江林区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
1.3 出现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
2 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预防控制措施 |
3 完善白龙江林区林业生态的重要举措 |
3.1 加强白龙江林区地域化的防治意识 |
3.2 构建完善的林场责任机制 |
3.3 加强白龙江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
4 结束语 |
(6)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经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存在的问题 |
1.1 林分构造简单,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 |
1.2 林分密度较大生长状况不良 |
1.3 林分卫生状况差,出现退化现象 |
1.4 林下天然更新不良 |
1.5 森林抗外界干扰能力差 |
2 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经营对策 |
2.1 调整林分结构 |
2.2 生态疏伐 |
2.3 森林植被的天然更新 |
2.4 森林的生物防治 |
2.5 森林植被的演替 |
2.6 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 |
3 小结 |
(7)白龙江林区云杉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概况 |
2 调查方法 |
3 调查结果 |
3.1 病害的主要种类 |
3.2 虫害的主要种类 |
3.3 病虫害危害程度 |
3.4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
3.5 防治效果 |
4 结论 |
5 讨论 |
(8)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林近自然经营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龙江人工云杉林经营现状 |
2 白龙江人工云杉林连续经营存在的问题 |
2.1 地力衰退, 森林土壤严重退化 |
2.2 生物多样性下降, 林地生产力降低 |
2.3 林分抵御病虫害能力较弱 |
3 白龙江人工云杉林主要近自然经营技术 |
3.1 合理间伐与封育相结合 |
3.2 调整林分结构 |
3.3 林下更新 |
4 小结 |
(9)白龙江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概况 |
2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
2.1 森林资源有效恢复 |
2.2 生物种群明显增加 |
2.3 涵养水源能力持续增加 |
2.4 林区经济较快发展 |
2.5 毁林违法案件逐年减少 |
3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管护面积大, 管护人员不足 |
3.2 森林抚育不能及时开展, 影响林分质量 |
3.3 社会包袱过重, 市场竞争能力低 |
3.4 经营水平低, 科技含量不高 |
4 天然林保护工程可持续发展对策 |
4.1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规范可持续经营管理 |
4.2 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4.3 坚持依法治林,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
4.4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增强林区经济发展后劲 |
(10)隆德县森林鼠害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鼠害发生与防治概况 |
2 鼠害发生原因 |
2.1 各项造林工程实施后, 改变了鼠害生存环境, 数量剧增, 危害加剧 |
2.2 人类不合理的干预, 导致鼠害数量剧增 |
2.3 人工纯林比重大, 树种单一, 抗危害能力较低 |
2.4 认识不足, 对防治工作重视不够 |
2.5 经费不足, 防治技术手段滞后 |
3 成功治理经验 |
3.1 领导重视, 加强宣传 |
3.2 有明确的技术思路 |
3.3 营林措施与防治工作结合 |
3.4 专业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 |
3.5 拓宽合作区域, 开展联防联治 |
4 治理对策 |
4.1 轻度发生区 |
4.2 中度发生区 |
4.3 重度发生区 |
5 鼠害防治注意把握的技术环节 |
5.1 搞好鼠情监测 |
5.2 抓好营造林技术环节 |
5.3 把握好化学防治的保护性措施 |
5.4 配套综合措施, 系统防治 |
5.5 加强防治技术交流 |
5.6 实行奖励机制 |
四、白龙江林区森林鼠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白龙江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J]. 常娟霞. 种子科技, 2021(24)
- [2]白龙江林区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危害的影响[J]. 李丹春,付作霖,徐红霞,曹秀文,刘锦乾. 林业科学研究, 2021(03)
- [3]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展现状及防治措施[J]. 王国蓉. 乡村科技, 2020(25)
- [4]基于碳汇和碳源双重视角的林业企业减排管理研究[D]. 武佳华.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5]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魏龙,牟青.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03)
- [6]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经营探讨[J]. 连娥,赵栋. 防护林科技, 2017(02)
- [7]白龙江林区云杉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措施[J]. 赵栋,付作霖,李丹春,连娥. 南方林业科学, 2015(03)
- [8]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林近自然经营技术初探[J]. 王会儒,张涛,霍怀成,连娥. 甘肃科技, 2014(07)
- [9]白龙江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陆和平. 青海农林科技, 2014(01)
- [10]隆德县森林鼠害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J]. 柳晔.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