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处理含酚模拟废水的实验研究

电化学处理含酚模拟废水的实验研究

一、电化学法处理含酚模拟废水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诗俏[1](2020)在《关于采用三维电解反应器处理含酚废水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塑料填料为基体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新型的塑料粒子电极,将该粒子电极投入到三维电解反应器以研究其处理模拟苯酚废水的性能和机理,并探讨处理实际含酚废水的可能。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优化塑料粒子电极的制备条件,采用SEM-EDS和XRD对塑料粒子电极进行表征,比较了二维电解反应器和塑料粒子电极三维电解反应器降解苯酚的效果。结果表明:制备塑料粒子电极的最佳条件为0.05g的氧化石墨烯投加量,3∶1的水与聚四氟乙烯体积比,3 h的氧化时间。Sn-Sb的氧化物被成功负载在塑料粒子电极的表面。塑料粒子电极三维电解反应器对苯酚的去除率为99.25%,比二维电解反应器高了60.88%,证明塑料粒子电极对苯酚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了不同实验因素对塑料粒子电极三维电解反应器处理模拟苯酚废水的影响;比较了塑料粒子电极、Sn-Sb/GAC和Sn-Sb/γ-Al2O3对苯酚的降解效果和重复使用效率。在以NaCl为电解质,电解电压15 V,电解质NaCl浓度1.0 g/L,粒子电极投加量25.00 g/L、初始pH值4的条件下塑料粒子电极对苯酚的去除率最高,为99.25%,并且降解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三种粒子电极中塑料粒子电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苯酚的去除效率最高,为99.25%;电流效率最高,为26.45%;能耗最低,为226.19 kW·h/kg COD;重复使用七次后苯酚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初步探讨了氯离子体系下三维电解法降解苯酚的机理和途径,发现该三维电解法主要是通过产生·OH、HClO等强氧化性物质降解苯酚。为了验证塑料粒子电极处理实际含酚废水的效果,采用塑料粒子电极三维电解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并优化了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在电解电压14.561 V,粒子电极投加量24.189 g/L,反应时间2.518 h的条件下焦化废水的COD去除率为81.49%,能耗为85.63 kW·h/kg COD。而且其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段东玲[2](2020)在《镁碳微电解处理酚类物质的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含酚废水的高效处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含酚废水难降解、高生物毒性的特点使得其在生物处理方面有一定的挑战。有研究表明,将微电解技术作为含酚废水的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COD、提高B/C,为后续生物处理降低负荷,提高可生化性。但传统铁碳填料在运行中易发生板结现象,导致出水恶化,因此寻找高效绿色的微电解材料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中选用镁碳填料作为微电解材料,通过对其在含酚废水中的效能研究,证实镁碳微电解的实用价值。本课题所选用镁粒材料主要组成为氧化镁和镁单质,其平均半孔径为35.62nm,孔隙体积为0.001 cc/g,比表面积为0.29 m2/g,几乎无吸附性能。在降解粗酚废水的性能测试中,镁碳微电解表现出60.33%的总酚去除率和35.15%的CODcr去除率,两项指标均高出同等条件下铁碳材料A和B处理效果10%-15%,体现了镁碳微电解的高效性。镁碳质量比、曝气量、初始p H及反应时间是影响镁碳微电解降解酚类物质效能的重要因素。当镁碳质量比为3.2:1、曝气量为4.1 L/(L·min)、初始p H为5.2、反应时间2.4h时,镁碳微电解降解间苯二酚的去除率及CODcr去除率最佳,分别为70.68%、45.35%;当镁碳质量比为3.4:1、曝气量为4.0L/(L·min)、初始p H为5.0、反应时间为1.4h时,镁碳微电解降解邻苯二酚的去除率及CODcr去除率最佳,分别为93.36%、64.28%;当镁碳质量比为3.2:1、曝气量为4.1L/(L·min)、初始p H为5.0、反应时间为2.5 h时,镁碳微电解降解苯酚的去除率及CODcr去除率最佳,分别为47.88%、32.15%。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过程中,间苯二酚以不同速率朝着不饱和度降低的方向进行转化,使得间苯二酚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同步下降。当间苯二酚的转化达到最大限度,而其转化的中间产物仍然能够继续被氧化,此时间苯二酚去除率停滞而CODcr去除率持续下降。基于此规律,结合GC-MS检测所得产物种类,可对间苯二酚的降解途径进行推测。

张翔[3](2020)在《电控离子交换技术处理煤化工酚钠盐废水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工业废水的治理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来源广泛、危害严重的煤化工含酚废水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传统的含酚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萃取法、吸附法、汽提脱酚法、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法和生物法等技术。而传统处理方法存在高能耗、高消耗、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新型煤化工含酚废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电控离子交换(ESIX)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水处理技术,能够回收水中的目标阴阳离子。利用含酚废水高盐的特性,ESIX系统不仅能够将废水中盐离子回收利用,而且可以在电化学作用下分离废水中的苯酚。本文将ESIX技术应用于煤化工酚钠盐废水处理领域,系统地研究了ESIX技术以Fe HCF涂层电极为组分在高浓度含酚废水处理中的操作参数、处理效果及能耗;研究了ESIX技术以λ-Mn O2电极为组分在低浓度含酚废水处理中的操作参数、处理效果及材料表征。首先,本文研究了ESIX系统在高浓度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 HCF纳米电活性材料,并通过SEM、XRD、CV、EIS、EQC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Fe HCF材料的形貌结构、晶型特点和电化学性能。同时考察了ESIX系统处理含酚废水的原理,不同初始含酚废水浓度、不同电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串联操作的处理效果及能耗。表征发现,Fe HCF材料具有刚性立方体晶格结构,有利于Na+进出,并且Na+可以实现完全脱除,有利于Fe HCF重复使用,用于串联操作。经对比选择发现,在最佳操作条件下,ESIX系统在Fe HCF涂层电极五次循环的串联操作中,9.677 Wh/mol能耗下可除去79%以上苯酚,2.083 Wh/mol能耗下可产生p H值为12.84的NaOH溶液。其次,本文研究了ESIX系统在低浓度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酸蚀Na Mn2O4前驱体材料得到λ-Mn O2,并通过SEM、XRD、CV、EI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λ-Mn O2电活性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同时考察了不同初始浓度、不同外加电压对ESIX系统在低浓度含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λ-Mn O2电极的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1.0 V为最佳外加电压,ESIX系统对低浓度含酚废水的处理效果突出,超过97.2%的Na+和超过89.2%的苯酚得到分离,λ-Mn O2电极的电化学稳定性优异,1000次循环伏安测试后仍保持104.46%的Na+归一化容量。ESIX系统以Fe HCF涂层电极为工作电极,在常温常压下电化学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不仅可以分离回收废水中Na+生产NaOH,而且能够去除废水中的苯酚,具有能耗低、稳定性高的优点,有望应用于煤化工高浓度含酚废水的处理。煤化工含酚废水具有浓度梯度变化范围大的特点,λ-Mn O2电极为组分的ESIX系统在煤化工低浓度含酚废水处理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处理效果。

伏吉帅[4](2020)在《改性二氧化铅电极电氧化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焦化废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对环境与人类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电化学氧化技术通过施加电流将污染物在电极表面直接或间接氧化为无害物质除去。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该技术因无二次污染、氧化能力强及自动化操作等特点备受关注。因此,为有效处理焦化废水,本文采用改性二氧化铅电极(ESIXPb-I)对其进行电氧化处理。为实现焦化废水“零排放”标准,本研究采用ESIXPb-I电极电氧化降解实际焦化废水。考察电流密度、初始p H及氯离子浓度对废水降解的影响,探讨焦化废水电氧化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SIXPb-I电极具有高的结晶度和良好的导电性,且析氧电位(1.84 V)与加速寿命(75 h)均比Ti/Pb O2电极高。利用ESIXPb-I电极降解焦化废水,增加电流密度可提高污染物的降解速率;碱性条件有利于·OH与Cl O-的生成,促进氨氮与有机物间接氧化为氮气、二氧化碳和水;适量的氯离子浓度可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在30 m A·cm-2、初始p H=9及氯离子浓度700 ppm条件下,反应30 min后,氨氮与COD去除率均达到100%,且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为实现焦化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有效去除,本研究以苯酚为处理对象,采用ESIXPb-I电极电氧化降解焦化含酚废水,考察电流密度、电解液浓度及苯酚初始浓度对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的增加可提高氧化剂的产率,促进苯酚降解;电解液浓度的提高可增强导电性与活性氯的生成;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可促进HCl O、臭氧、·OH与苯酚之间的催化反应,提高苯酚的去除率。因此,在20 m A·cm-2、0.02 mol·L-1 Na Cl及300 ppm苯酚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苯酚去除率达94%,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此外,对比ESIXPb-I电极与Ti/Pb O2电极的苯酚处理效率。结果表明,ESIXPb-I电极的电催化性能优于Ti/Pb O2电极,且电流效率高、能耗低。同时,苯酚的电化学氧化过程为间接氧化,其主要氧化剂为活性氯和臭氧。采用高催化活性ESIXPb-I电极电氧化降解实际焦化废水,氨氮与COD均彻底去除,实现废水“零排放”标准,为企业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新思路,对其工业化应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此外,利用ESIXPb-I电极电化学氧化焦化含酚废水,能耗低且苯酚去除率高,可推广性强。因此,ESIXPb-I电极在焦化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极强的优势。

张闯[5](2020)在《功能有机络合物在废物分级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重金属废水是对环境和对人类毒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具有致癌性、致畸形、致突变性。因此,水体系中金属离子的去除和回收利用以及有机物的降解迫在眉睫。功能有机络合剂如三聚硫氰酸三钠盐(TMT)、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TC)对水体系中金属离子有很强的结合作用,同时得到高附加值的功能有机金属产品,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本文采用TMT应用于煤矸石铝提取液中铁提取(无机盐-水体系);DTC应用于含酚有机废水中提取锌,同时采用电催化降解含酚有机废水(无机盐-有机物-水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集山西省襄垣县典型的十种煤矸石,将煤矸石在750℃下焙烧2 h,破碎、制粉,留取120目以下的物料进行硫酸酸浸实验,优化结果:固液比1:15、硫酸3 mol/L、浸取2 h、反应温度105℃,铝、铁浸出率最高。根据实际确定的铝、铁浸出率,用纯物质硫酸铝、硫酸铁配制含铁硫酸铝酸浸液,通过考察TMT的用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除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调节含铁硫酸铝液pH约为2.2,TMT占含铁硫酸铝液比例为4.76%,反应温度30℃,时间10 min,除铁率为99.88%,铝损失率为65.04%。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热重分析(TG-DTA)等对铁铝有机沉淀物进行表征及分析,得知沉淀物晶型良好。除铁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为分离煤矸石铁精制硫酸铝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2)为实现苯酚废水中锌离子的资源化高效利用,以药厂实际苯酚废水为原料,福美钠(DTC)作络合剂回收锌离子并合成锌DTC沉淀物。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1H-NMR)、热重分析(TG-DTA)等对锌DTC进行表征及分析,并对其熔点进行测试;考察了DTC用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回收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不调pH条件下,苯酚废水中Zn2+与DTC摩尔比为1:2.26,反应20 min时,锌离子的回收率达到98.81%,且得到纯度良好的福美锌沉淀物。综合成本等考虑,中试试验300 L的废水中,调整Zn2+与DTC摩尔比为1:2.17,福美锌得率为91.52%94.03%。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可用于苯酚废水中高浓度锌的回收。(3)以商业颗粒活性炭(GAC)为载体,乙酸锰为锰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系列粒子电极(MnOx/GAC)。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拉曼光谱(Raman)等对改性前后活性炭材料进行微观分析,并探讨反应温度、时间等对粒子电极处理苯酚模拟废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Ox/GAC的活性物种主要以Mn3O4、Mn2O3和MnO2为主,呈现纳米晶态均匀分散。在20 mL 1 500 mg/L苯酚废水中加入1 g Mn含量为8%的MnOx/GAC,50℃下反应4 h,苯酚转化99.88%,COD降解97.80%,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采用固定尺寸的铱钌镀钛电极作阳极,不锈钢电极作阴极,锰炭粒子作粒子电极,利用三维电极进行电催化降解苯酚模拟废水。探讨了电压、不同电解质、氯化钠剂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苯酚模拟废水降解效能的影响,得出电压为15 V时,添加2 g NaCl反应2 h效果最佳,并且三维电极处理苯酚模拟废水效果明显优于二维电极。最佳条件下,填充10 g粒子电极的三维电极降解100 mL 10 g/L的苯酚模拟废水,苯酚转化率为96.10%,COD降解率达83.97%。

邓文慧[6](2020)在《改性火山渣滤料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火山渣是一种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通过火山通道,经高温燃烧喷出后冷却形成的矿渣状多孔岩石,它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方便开采,且具有耐腐蚀、耐酸碱、渗水性好等工程性质。火山渣资源在吉林省的储备量十分丰富,已超过3000万m3,居全国第一,目前主要用于建材行业。为解决水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水处理成本过高及火山渣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本研究以火山渣作为吸附剂,确定了PFC(聚合氯化铁)和氯化铁改性火山渣的制备条件并进行了表征,同时开展了改性火山渣去除重金属镍和有机物苯酚的应用研究,可大幅度降低水处理成本,为火山渣应用于水处理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内容包括:(1)PFC改性火山渣的制备及表征对火山渣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火山渣的破碎率与磨损率之和Cb=3.24%、含泥量Cs=0.21%、盐酸可溶率Cha=0.34%、空隙率ν=46%均符合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的标准,可作为吸附剂。采用涂层改性的方法制备PFC改性火山渣,考察了PFC浓度、浸泡时间、煅烧温度对制备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表征分析改性前后火山渣的表面形态及比表面积:PFC改性后火山渣的孔隙增多,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比表面积由0.3008m2/g增多为0.9075m2/g,是原火山渣的3.02倍。(2)PFC改性火山渣对镍的吸附研究实验考察了PFC改性火山渣用量、体系p H值、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及镍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PFC改性火山渣对镍的去除率提升了39.63%,最高可达79.91%。PFC改性火山渣对镍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3)Fe Cl3改性火山渣的制备及表征选取Fe Cl3作为涂层剂对火山渣进行改性,考察了Fe Cl3浓度、浸泡时间、煅烧温度对制备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表征分析改性前后火山渣的表面形态及比表面积:Fe Cl3改性后火山渣表面附着了多层α-Fe2O3膜,粗糙度明显增大,比表面积由0.3008m2/g增多为0.9083m2/g,是原火山渣的3.02倍。(4)Fe Cl3改性火山渣对苯酚的吸附研究实验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体系p H值、Fe Cl3改性火山渣用量及苯酚的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Fe Cl3改性火山渣对苯酚的去除率提升了36.09%,最高可达76.72%。Fe Cl3改性火山渣对苯酚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火山渣可作为吸附剂处理含镍、苯酚废水,具有吸附速率快、成本低等优点。

段东洋[7](2020)在《改性SnO2电极电催化降解煤化工含酚废水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化工行业每年产生大量有毒、有害和难生化降解的污染物,随意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甚至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国家提高了环保要求和污水排放标准,传统生化技术处理煤化工废水无法达到排放及回用标准。电化学氧化技术由于具有无需添加化学剂、无二次污染,反应条件温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非常适合污水系统的提标改造,可实现深度处理生化尾水,达到废水零排放及回用标准。本实验通过改性SnO2电极(ESIX-SnO2)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氨氮和COD,实现废水零排放。比较了ESIX-SnO2电极与Ti/SnO2电极电化学性能,并考察电流密度、废水初始pH、废水Cl-初始浓度对电催化降解废水中氨氮和COD的影响。结果表明:ESIX-SnO2电极晶粒尺寸较小,析氧电位和加速寿命显着提高,电极表面粗糙度、总伏安电荷和表面伏安电荷明显改善。在实际催化氧化过程中,ESIX-SnO2电极表面产生更多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能够快速氧化氨氮和COD,实现污染物的快速无害化去除。在最佳条件下(电流密度30 mA·cm-2,初始pH=11,Cl-初始浓度600mg·L-1),ESIX-SnO2电极电解30 min后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0%,出水水质符合山西省DB14/1928-2019一级标准。为了进一步研究煤化工废水有机物降解机理,实验采用ESIX-SnO2-Sb电极电催化降解苯酚模拟废水。考察苯酚初始浓度、电解质初始浓度、电流密度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脉冲频率与占空比对电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及苯酚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苯酚初始浓度增加,苯酚的去除率降低;增加电解质NaCl浓度和电流密度,均可促进苯酚的降解。脉冲电源电化学降解苯酚的去除率(98.3%)高于直流电源,且其电流效率高,能耗低。研究发现活性氯在苯酚降解反应中起主要作用,且苯酚降解过程产生了苯醌中间体。ESIX-SnO2电极电催化降解煤化工废水,出水水质达到了一级排放标准,在实现废水零排放及回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此外,在电催化降解苯酚实验中,采用脉冲电源可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和电流效率,降低能耗,且发现在氯离子体系中,活性氯对污染物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对电催化技术的工业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李娇[8](2020)在《生物质碳气凝胶耦合活性污泥法处理水中苯酚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酚类是化工行业中一类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在我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其中苯酚最具代表性。苯酚废水排量大、污染广、毒性强,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威胁人体健康。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处理苯酚废水最常用的方法,具有工艺成熟,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但有时苯酚的毒性会抑制微生物活性,使降解效果不理想。生物质载体具有原材料低价易得、可重复利用和吸附性能良好等优点。所以为了提高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引入生物质载体与活性污泥法耦合处理苯酚废水是很有必要的。生物质碳气凝胶具有孔径丰富、比表面积高、密度低、制备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近年来作为载体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本文以西瓜皮为原材料,通过水热-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西瓜皮生物质碳气凝胶(WCA)材料,然后对WCA材料进行活化改性得到KOH/WCA材料,再对KOH/WCA进行磁化改性得到Fe3O4/KOH/WCA材料。改性后的两种材料均具有丰富的孔径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这些性质说明KOH/WCA和Fe3O4/KOH/WCA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的空间。以KOH/WCA和Fe3O4/KOH/WCA材料为载体,分别与活性污泥法耦合处理水中苯酚,并研究了处理时间、载体添加量、p H和初始浓度对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提出了载体-活性污泥法耦合处理苯酚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当载体为KOH/WCA材料,处理时间为5 h,载体添加量为15%,p H为7,苯酚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苯酚的去除率为89.8%,COD的去除率为82.26%,TOC的去除率为80.8%;当载体为Fe3O4/KOH/WCA材料,处理时间为5 h,载体添加量为10%,p H为7,苯酚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苯酚的去除率为97.46%,COD的去除率为91.45%,TOC去除率为87.42%。与载体为KOH/WCA材料时相比,各项去除率均有所提高,并且载体添加量减少了。这是因为Fe3O4/KOH/WCA的磁性不仅可以提高载体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大小,还可以促进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

赵婷婷[9](2020)在《氧化石墨烯电极制备及其处理含盐有机废水性能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对含盐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优化仍是有机废水处理中的重点,其中电催化氧化法以其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成为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中的较好选择之一,且对于含盐有机废水的处理的重点一般都在降解有机污染物、除化学需氧量,忽略了盐分的脱除。为寻找新的可适用于处理含盐有机废水,可同时脱盐除有机污染物的电极材料,本研究探索将导电性能优秀的氧化石墨烯与对阳离子具有选择性的阳离子交换膜结合,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电极并研究其作为电极材料的可能性,令其处理模拟含盐有机废水来探索其降解有机物及脱盐的可能性。本课题首先使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出导电、吸附、氧化性能均较好的氧化石墨烯,与经不同种预处理方法的阳离子交换膜复合,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电极;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分析了氧化石墨烯电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元素种类等物化特性,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曲线等方法表征其电化学性能,并与氧化石墨烯做对比,探究其电极性能;利用模拟含盐有机废水降解实验探究了氧化石墨烯电极降解化学需氧量、脱盐的性能。基于此,本课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氧化石墨烯电极的XRD图和XPS图表明电极表面均附着有活性氧化石墨烯,SEM图显示其表面与氧化石墨烯具有相似结构,呈不规则折叠和褶皱结构,是半透明状的,片层间距较宽,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极性含氧官能团,具有一定的氧化、吸附能力。氧化石墨烯与氧化石墨烯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均表明,氧化石墨烯与阳离子交换膜的结合,提高了氧化石墨烯的电催化性能,也提高了电极反应的电极稳定,促进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提高电极表面的吸附性能,提高了电极的电容值,电化学性能优于氧化石墨烯。其中亲水性氧化石墨烯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与物理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分析结果一致。(2)将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电极处理模拟含盐有机废水,实验结果证实阳离子膜氧化石墨烯电极的系统能耗(Esp)最低、电流效率(ACE)最高,分别为235.81k Wh/kg COD和12.66%,亲水性氧化石墨烯电极仅次于其,分别为269.39k Wh/kg COD和11.08%,氯化钠氧化石墨烯电极性能最差,为344.83 k Wh/kg COD和8.66%;几种电极的系统时空产率(Yst)与其COD降解趋势一致,亲水性氧化石墨烯电极优于阳离子膜氧化石墨烯电极,三种电极的Yst分别为0.4083mg/L?min、0.3817 mg/L?min、0.29 mg/L?min,说明阳离子氧化石墨烯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导电性能高于亲水性氧化石墨烯电极,而亲水性氧化石墨烯电极的实际去除有机物的能力最好。(3)为探索氧化石墨烯电极的脱盐及降解有机物的性能,验证其是够可同步实现脱盐及降解有机物,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建立了有机物浓度预测模型及脱盐理论模型。氧化石墨烯电极电催化氧化模拟含盐废水的实验结果证明其能同步脱盐及降解有机物;将有机物浓度预测模型计算得理论值与实际值作对比,发现以有效电流密度推导的预测模型更符合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到电极降解有机物的性能受电导率的影响,提高电极的电导率,可提高其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将脱盐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脱盐值与实验得到的实际脱盐值做对比,可知氧化石墨烯电极借助电极的电容特性储存钠离子及氧化石墨烯吸附盐分达到脱盐目的,其脱盐能力不仅与电导率相关,也与自身的吸附能力相关。故提高电极的电导率及吸附能力,可使电极脱盐。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该论文有图20幅,表14个,参考文献99篇。

刘文蓉[10](2020)在《SBR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研究》文中提出对硝基苯酚(PNP)具有毒性,对生态环境和生物体都有很大危害,生物法因具有作用范围广、二次污染小、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苯酚类废水的降解,因此研究生物法降解PNP废水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选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与生物接触氧化法来处理PNP废水,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别探究了水力停留时间、PNP初始浓度、初始pH和曝气量这四种因素对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降解PNP废水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其各自的最佳实验条件。SBR处理PNP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水力停留时间6 h、PNP初始浓度为40 mg/L、初始pH=7、曝气量800 L/m3·min,在此实验条件下废水中PNP的降解率达到98.7%,COD去除率为97.3%,BOD5去除率为89.5%,氨氮去除率为94.9%。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PNP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水力停留时间12 h、PNP初始浓度为20 mg/L、初始pH=7、曝气量1600 L/m3·min,在此实验条件下PNP降解率达到93.7%,COD去除率为90.3%,BOD5去除率为82.5%,氨氮去除率为91.2%。(2)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PNP废水降解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对PNP废水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SBR降解PNP废水的拟合方程为y=0.8416x-1.0839,R2=0.9612;生物接触氧化法降解PNP废水的拟合方程为y=0.2705x-0.5649,R2=0.9511。(3)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活性污泥与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PNP废水浓度为20 mg/L时,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变形菌门(39.2%)和拟杆菌门(32.7%)为优势菌门;以拟杆菌纲(32.6%)、α-变形菌纲(23.1%)和γ-变形菌纲(12.5%)为优势菌纲;以黄杆菌目(19.9%)和红杆菌目(9.5%)为优势菌目。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以变形菌门(41.4%)、拟杆菌门(20.8%)和Patescibacteria(14.8%)为主要优势菌门;以α-变形菌纲(27.0%),拟杆菌纲(20.8%),Saccharimonadia(14.5%)和γ-变形菌纲(10.2%)为优势菌纲;以红杆菌目(15.5%)、Saccharimonadales(14.5%)和黄杆菌目(11.1%)为优势菌目。当PNP废水浓度为40mg/L时,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变形菌门(48.2%)为主要优势菌门;以α-变形菌纲(34.5%)为优势菌纲;目水平下,相对丰度较大的有Caulobacterales(7.1%)、Saccharimonadales(7.0%)和根瘤菌目(5.6%)。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以Patescibacteria(60.9%)和变形菌门(18.1%)为主要优势菌门;以Saccharimonadia(60.6%)为优势菌纲;以Saccharimonadales(60.6%)为优势菌目。(4)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相比,SBR可处理的PNP废水浓度更高,降解PNP废水的速率更快,所需能耗更小,且菌群结构更稳定,因此SBR处理PNP废水的效果更佳。

二、电化学法处理含酚模拟废水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化学法处理含酚模拟废水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采用三维电解反应器处理含酚废水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含酚废水的处理现状
        1.2.1 物理法
        1.2.2 生物法
        1.2.3 化学法
    1.3 三维电解法的研究概况
        1.3.1 三维电解法的概念
        1.3.2 三维电解法的原理
        1.3.3 三维电解法的发展
        1.3.4 三维电解法在水处理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1.4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1.4.4 技术路线
2 塑料粒子电极的制备以及最佳制备条件的确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所需试剂
        2.2.2 实验所需仪器和设备
        2.2.3 实验装置
    2.3 实验内容和方法
        2.3.1 配制溶液
        2.3.2 塑料粒子电极的制备
        2.3.3 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单因素实验分析
        2.4.2 制备条件优化
        2.4.3 塑料粒子电极的表征
        2.4.4 二维与三维电解反应器处理苯酚效果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塑料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模拟苯酚废水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所需仪器与设备
        3.2.2 实验所需试剂
        3.2.3 实验装置
    3.3 实验内容与方法
        3.3.1 Sn-Sb/GAC的制备
        3.3.2 Sn-Sb/γ-Al_2O_3 的制备
        3.3.3 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塑料粒子电极三维电解反应器降解苯酚影响因素研究
        3.4.2 不同粒子电极处理苯酚效果的比较
        3.4.3 不同粒子电极的重复使用效率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塑料粒子电极三维电极反应器降解苯酚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2 实验装置
    4.3 氧化降解苯酚过程分析
        4.3.1 紫外-可见扫描分析
        4.3.2 矿化率分析
        4.3.3 三维电解法降解苯酚的途径
        4.3.4 苯酚的降解途径
    4.4 本章小结
5 塑料粒子电极处理实际含酚废水的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所需仪器与设备
        5.2.2 实验所需试剂
        5.2.3 实验装置
    5.3 实验内容与方法
        5.3.1 实验条件的优化分析
        5.3.2 活性污泥的培养
        5.3.3 可生化性比较
        5.3.4 测定方法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塑料粒子电极三维电解反应器对焦化废水的降解效果
        5.4.2 可生化性的比较
        5.4.3 BBD实验设计与结果
        5.4.4 COD去除率优化分析
        5.4.5 能耗的优化分析
        5.4.6 最佳实验条件及验证
        5.4.7 反应动力学探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镁碳微电解处理酚类物质的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含酚废水概述
        1.1.2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1.2 微电解技术概况
        1.2.1 微电解技术发展历程
        1.2.2 微电解材料概述
        1.2.3 微电解技术耦联生物工艺
    1.3 铁碳微电解概况
        1.3.1 铁碳微电解技术作用机理
        1.3.2 铁碳微电解技术应用研究
    1.4 铝碳微电解概况
        1.4.1 铝碳微电解技术作用机理
        1.4.2 铝碳微电解技术应用研究
    1.5 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与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材料
    2.1 实验方法
    2.2 检测及分析方法
        2.2.1 常规项目检测
        2.2.2 酚类物质的检测
        2.2.3 材料表征手段
    2.3 实验仪器及药品
        2.3.1 实验仪器
        2.3.2 实验药品
第3章 镁碳微电解材料性能探究
    3.1 镁粒特性分析
        3.1.1 镁粒基本特征
        3.1.2 镁粒的微观形貌分析
        3.1.3 镁粒中所含元素分析
        3.1.4 镁粒的孔分布分析
    3.2 镁碳微电解反应体系性能测试
        3.2.1 镁碳微电解对酚类物质的降解效能
        3.2.2 镁碳微电解降解粗酚前后水样BOD_5/COD_(cr)变化
        3.2.3 镁碳材料重复使用对微电解效能的影响
    3.3 不同材料的微电解反应降解粗酚对比
        3.3.1 降解效能对比
        3.3.2 经济性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镁碳微电解处理含酚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研究
    4.1 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的效能研究
        4.1.1 单因素实验研究
        4.1.2 响应面优化
    4.2 镁碳微电解处理邻苯二酚的效能研究
        4.2.1 单因素实验研究
        4.2.2 响应面优化
    4.3 镁碳微电解处理苯酚的效能研究
        4.3.1 单因素实验研究
        4.3.2 响应面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的动力学及产物分析
    5.1 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反应动力学分析
        5.1.1 间苯二酚去除动力学分析
        5.1.2 COD_(cr)去除动力学分析
    5.2 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的产物与降解途径分析
        5.2.1 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的产物分析
        5.2.2 镁碳微电解反应中间苯二酚的降解途径推测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3)电控离子交换技术处理煤化工酚钠盐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含酚废水的来源及性质
        1.1.2 含酚废水的危害
    1.2 传统处理技术
        1.2.1 萃取法
        1.2.2 汽提脱酚法
        1.2.3 吸附法
        1.2.4 膜分离技术
        1.2.5 高级氧化法
        1.2.6 电芬顿法
        1.2.7 生物法
    1.3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
        1.3.1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机理
        1.3.2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研究进展
        1.3.3 电活性离子交换材料
    1.4 电活性离子交换材料FeHCF
        1.4.1 FeHCF的结构性质
        1.4.2 FeHCF的应用
    1.5 电活性离子交换材料λ-MnO_2
        1.5.1 λ-MnO_2的结构性质
        1.5.2 λ-MnO_2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2.2 材料表征分析方法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2 X射线衍射(XRD)
        2.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
        2.2.4 紫外吸收分光计(UV-vis)
    2.3 电化学测试分析方法
        2.3.1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
        2.3.2 循环伏安法(CV)
        2.3.3 电化学阻抗谱(EIS)
        2.3.4 恒电压充放电测试
第三章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应用于高浓度含酚废水处理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FeHCF的制备和表征
        3.2.2 FeHCF涂层电极的制备
        3.2.3 ESIX性能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ESIX系统
        3.3.2 SEM及 XRD表征
        3.3.3 FeHCF的电化学性能
        3.3.4 FeHCF的阻抗分析
        3.3.5 Fe HCF涂层电极的ESIX性能
        3.3.6 苯酚处理和NaOH生成
        3.3.7 外加电压的影响
        3.3.8 FeHCF电极的串联操作
        3.3.9 串联操作能耗
        3.3.10 ESIX系统的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应用于低浓度含酚废水处理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λ-MnO_2和模拟酚钠盐废水的制备
        4.2.2 λ-MnO_2电极的制备
        4.2.3 λ-MnO_2电极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SEM表征
        4.3.2 XRD表征
        4.3.3 λ-MnO_2电极电化学性能表征
        4.3.4 初始浓度对ESIX系统的影响
        4.3.5 外加电压对ESIX系统的影响
        4.3.6 λ-MnO_2电极的循环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改性二氧化铅电极电氧化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焦化废水水质特点及危害
    1.3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
        1.3.1 预处理
        1.3.2 生物处理
        1.3.3 深度处理
    1.4 电极材料
        1.4.1 贵金属电极
        1.4.2 混合金属氧化物电极
        1.4.3 PbO_2电极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电极测试方法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加速寿命测试(ALT)
        2.3.3 线性扫描伏安测试(LSV)
        2.3.4 循环伏安测试(CV)
        2.3.5 交流阻抗测试(EIS)
        2.3.6 电子顺磁共振(EPR)
        2.3.7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2.3.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ESIXPb-I电极电氧化降解焦化废水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Ti/PbO_2电极的制备
        3.2.2 ESIXPb-I电极制备
        3.2.3 ESIXPb-I电极和Ti/PbO_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3.2.4 ESIXPb-I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ESIXPb-I和 Ti/PbO_2电极的XRD分析
        3.3.2 ESIXPb-I和 Ti/PbO_2电极的析氧电位分析
        3.3.3 ESIXPb-I和 Ti/PbO_2电极的粗糙度分析
        3.3.4 ESIXPb-I和 Ti/PbO_2电极的交流阻抗分析
        3.3.5 ESIXPb-I和 Ti/PbO_2电极的加速寿命分析
        3.3.6 ESIXPb-I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及动力学分析
        3.3.7 焦化废水中氨氮的降解机理
        3.3.8 焦化废水中COD的降解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SIXPb-I电极电氧化降解焦化含酚废水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装置
        4.2.2 模拟含酚废水
        4.2.3 实验方法
        4.2.4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电流密度的影响
        4.3.2 不同电解液浓度的影响
        4.3.3 不同苯酚初始浓度的影响
        4.3.4 ESIXPb-I电极与Ti/PbO_2电极电催化性能对比
        4.3.5 苯酚氧化过程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功能有机络合物在废物分级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硫酸铝概述
    1.2 工业废水概述
        1.2.1 重金属废水
        1.2.2 含酚有机废水
    1.3 水系中铁、锌离子的去除方法
        1.3.1 中和沉淀法
        1.3.2 硫化物沉淀法
        1.3.3 螯合沉淀法
        1.3.4 电解沉淀法
        1.3.5 离子交换法
    1.4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1.4.1 生物法
        1.4.2 物理法
        1.4.3 化学法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1 试剂
        2.1.2 仪器
    2.2 材料的表征
        2.2.1 XRD分析
        2.2.2 FT-IR分析
        2.2.3 NMR分析
        2.2.4 TEM分析
        2.2.5 Raman分析
    2.3 硫酸铝溶液中铁含量的测定
        2.3.1 除铁方法
        2.3.2 配制铁标溶液(0.04 g/L)
        2.3.3 绘制标准曲线
    2.4 硫酸铝液中铝含量测定
    2.5 苯酚废水中锌含量的测定
    2.6 苯酚浓度及COD的测定
第三章 功能有机物络合分离煤矸石铝提取液中铁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煤矸石的主要化学成分
        3.2.2 实验流程图
        3.2.3 实验装置
        3.2.4 实验方法与原理
        3.2.5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T-IR
        3.3.2 XRD
        3.3.3 TG-DTA
        3.3.4 TMT与 Fe~(2+)和Fe~(3+)反应
        3.3.5 调节溶液的pH
        3.3.6 TMT量影响
        3.3.7 反应温度影响
        3.3.8 反应时间影响
        3.3.9 动力学模型
    3.4 结论
第四章 功能有机络合物在含酚有机废水中提取锌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用水
        4.2.2 实验装置
        4.2.3 实验方法与原理
        4.2.4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T-IR
        4.3.2 ~1H-NMR
        4.3.3 TG-DTA
        4.3.4 熔点测试
        4.3.5 DTC量影响
        4.3.6 反应温度影响
        4.3.7 反应时间影响
        4.3.8 中试放大试验
    4.4 结论
第五章 含酚有机废水电催化降解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粒子电极制备
        5.2.2 粒子电极的表征
        5.2.3 粒子电极处理苯酚模拟废水
        5.2.4 电催化装置
        5.2.5 电催化处理苯酚模拟废水
        5.2.6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XRD
        5.3.2 TEM
        5.3.3 Raman
        5.3.4 锰负载量
        5.3.5 反应时间
        5.3.6 反应温度
        5.3.7 反应动力学模型
        5.3.8 电压影响
        5.3.9 不同电解质影响
        5.3.10 NaCl剂量影响
        5.3.11 苯酚模拟废水去除效果随时间的变化
    5.4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性
    6.3 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改性火山渣滤料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吸附剂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1.2.1 吸附剂概述
        1.2.2 改性吸附剂的研究现状
    1.3 火山渣概述及其应用
        1.3.1 火山渣概述
        1.3.2 火山渣的应用现状
    1.4 含镍废水及其处理现状
        1.4.1 含镍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1.4.2 含镍废水的处理方法
    1.5 含酚废水及其处理现状
        1.5.1 含酚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1.5.2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2章 聚合氯化铁改性火山渣的制备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火山渣性能测试
        2.2.1 性能测试实验
        2.2.2 性能测试结果
        2.2.3 改性方法
        2.2.4 正交实验
        2.2.5 评定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FC浓度对改性过程的影响
        2.3.2 浸泡时间对改性过程的影响
        2.3.3 煅烧温度对改性过程的影响
        2.3.4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性能表征分析
        2.4.1 比表面积测定分析
        2.4.2 表面形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合氯化铁改性火山渣对镍的吸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药品
        3.1.2 实验仪器
    3.2 镍的测定
        3.2.1 镍的测定方法
        3.2.2 镍标准曲线的测定
        3.2.3 评定方法
    3.3 含镍废水吸附研究
        3.3.1 单因素吸附实验
        3.3.2 正交实验
        3.3.3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
        3.3.4 吸附对比实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单因素吸附结果与讨论
        3.4.2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3.4.3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
        3.4.4 吸附对比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氯化铁改性火山渣的制备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药品
        4.1.2 实验仪器
    4.2 制备过程
        4.2.2 单因素条件对改性的影响
        4.2.3 评定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eCl3浓度对改性过程的影响
        4.3.2 浸泡时间对改性过程的影响
        4.3.3 煅烧温度对改性过程的影响
        4.3.4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4.4 性能表征分析
        4.4.1 比表面积测定分析
        4.4.2 表面形态分析
        4.4.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氯化铁改性火山渣对苯酚的吸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药品
        5.1.2 实验仪器
    5.2 苯酚的吸附研究
        5.2.1 苯酚的测定方法
        5.2.2 苯酚标准曲线的测定
        5.2.3 评定方法
        5.2.4 单因素吸附实验
        5.2.5 正交实验
        5.2.6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
        5.2.7 吸附对比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单因素吸附结果与讨论
        5.3.2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5.3.3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
        5.3.4 吸附对比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改性SnO2电极电催化降解煤化工含酚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废水处理的方法
        1.2.1 物理化学法
        1.2.2 生物化学法
        1.2.3 高级氧化技术
    1.3 电化学氧化技术
    1.4 阳极材料简介
        1.4.1 贵金属电极
        1.4.2 BDD电极
        1.4.3 DSA电极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试剂和仪器
    2.2 表征分析方法
        2.2.1 X射线衍射仪
        2.2.2 电极加速寿命测试
        2.2.3 线性扫描伏安测试
        2.2.4 电极循环伏安测试
        2.2.5 电化学阻抗测试
        2.2.6 接触角测试
        2.2.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2.8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第三章 改性SnO_2电极电催化降解煤化工废水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电极的制备
        3.2.2 XRD表征
        3.2.3 电化学性能分析
        3.2.4 电催化降解废水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极XRD表征
        3.3.2 电极析氧电位
        3.3.3 电极阻抗测试
        3.3.4 电极加速寿命
        3.3.5 电极循环伏安特性测试
        3.3.6 电流密度对煤化工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
        3.3.7 废水初始pH对煤化工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
        3.3.8 废水Cl~-初始浓度对煤化工废水降解效果影响
        3.3.9 两种电极电催化活性的比较
    3.4 小结
第四章 改性SnO_2电极电催化氧化苯酚废水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电极的制备
        4.2.2 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4.2.3 苯酚模拟废水浓度测定
        4.2.4 电催化降解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电极析氧电位测试
        4.3.2 电极阻抗测试
        4.3.3 电极加速寿命测试
        4.3.4 不同苯酚初始浓度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
        4.3.5 不同NaCl初始浓度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
        4.3.6 不同电流密度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
        4.3.7 脉冲频率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
        4.3.8 脉冲占空比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
        4.3.9 脉冲电源与直流电源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对比
        4.3.10 苯酚降解机理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生物质碳气凝胶耦合活性污泥法处理水中苯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含苯酚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
        1.2.1 生物法
        1.2.2 化学法
        1.2.3 物理法
    1.3 碳气凝胶
        1.3.1 碳气凝胶简介
        1.3.2 生物质碳气凝胶简介
        1.3.3 生物质碳气凝胶的应用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试剂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试剂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材料表征方法及原理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3 性能评价方法
        2.3.1 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的测定
        2.3.2 苯酚浓度的测定
        2.3.3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2.3.4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2.3.5 pH的测定
        2.3.6 反应器的设计
第3章 KOH/WCA载体耦合活性污泥法处理水中苯酚的研究
    3.1 引言
    3.2 活化生物质碳气凝胶的制备
        3.2.1 生物质碳气凝胶的制备
        3.2.2 生物质碳气凝胶的活化改性
    3.3 反应器的启动
        3.3.1 微生物的接种
        3.3.2 微生物的培养
        3.3.3 苯酚降解菌的驯化
        3.3.4 活性污泥参数的测定
    3.4 KOH/WCA制备条件的优化
        3.4.1 水热温度的优化
        3.4.2 活化比例的优化
    3.5 KOH/WCA材料的表征
        3.5.1 表观形貌分析
        3.5.2 表面组成分析
    3.6 处理条件的确定
        3.6.1 处理时间对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3.6.2 载体添加量对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3.6.3 初始pH对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3.6.4 初始浓度对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3.6.5 TOC去除率分析
    3.7 KOH/WCA载体耦合活性污泥法去除苯酚的可能机理
    3.8 KOH/WCA载体材料的重复性利用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Fe_3O_4/KOH/WCA载体耦合活性污泥法处理水中苯酚的研究
    4.1 引言
    4.2 KOH/WCA的磁化改性
    4.3 反应器的启动
    4.4 Fe_3O_4/KOH/WCA制备条件的优化
        4.4.1 Fe_3O_4含量的优化
        4.4.2 水浴温度的优化
    4.5 Fe_3O_4/KOH/WCA材料的表征
        4.5.1 表观形貌分析
        4.5.2 表面组成分析
    4.6 处理条件的确定
        4.6.1 处理时间对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4.6.2 载体添加量对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4.6.3 初始pH对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4.6.4 初始浓度对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
        4.6.5 TOC去除率分析
    4.7 Fe_3O_4/KOH/WCA载体耦合活性污泥法去除苯酚的可能机理
    4.8 Fe_3O_4/KOH/WCA载体的重复利用性研究
    4.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氧化石墨烯电极制备及其处理含盐有机废水性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含盐有机废水污染概况
    1.3 含盐有机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 氧化石墨烯电极的制备
    2.3 物化性能分析方法
    2.4 电化学性能表征
    2.5 降解模拟含盐有机废水实验
    2.6 本章小结
3 GO电极的物化性能研究
    3.1 GO及电极物理性能表征
    3.2 GO电极电化学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GO电极处理模拟含盐有机废水性能探索
    4.1 模拟含盐有机废水处理探索实验
    4.2 GO电极处理模拟废水性能分析
    4.3 GO电极电催化氧化模型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GO电极脱盐性能分析与研究
    5.1 含盐有机废水脱盐现状研究
    5.2 脱盐计算模型
    5.3 GO电极脱盐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SBR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PNP的理化性质
        1.1.2 环境中PNP的来源
        1.1.3 PNP废水的危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理法
        1.2.2 生物法
        1.2.3 化学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菌源
        2.3.1 降解PNP的活性污泥的驯化
        2.3.2 降解PNP的生物膜的驯化
    2.4 实验装置
        2.4.1 SBR工艺装置图
        2.4.2 SBR工艺流程图
        2.4.3 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装置图
    2.5 实验方法
        2.5.1 PNP含量测定
        2.5.2 COD的测定
        2.5.3 BOD5的测定
        2.5.4 氨氮的测定
        2.5.5 pH的测定
        2.5.6 MLSS、MLVSS、SV、SVI的测定方法
        2.5.7 微生物多样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SBR处理PNP废水的实验研究
        3.1.1 活性污泥的评价
        3.1.2 水力停留时间对PNP废水降解的影响
        3.1.3 PNP初始浓度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3.1.4 初始pH对 PNP废水降解的影响
        3.1.5 曝气量对PNP废水降解的影响
    3.2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PNP废水的实验研究
        3.2.1 生物膜SEM分析
        3.2.2 水力停留时间对PNP废水降解的影响
        3.2.3 初始浓度对PNP废水降解的影响
        3.2.4 初始pH对 PNP废水降解的影响
        3.2.5 曝气量对PNP废水降解的影响
    3.3 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降解PNP的动力学
        3.3.1 SBR降解PNP的动力学
        3.3.2 生物接触氧化法降解PNP的动力学
    3.4 微生物多样性
        3.4.1 高通量测序
        3.4.2 群落丰富度与均匀度
        3.4.3 丰度等级曲线
        3.4.4 UPGMA聚类分析
        3.4.5 OTU韦恩图
        3.4.6 物种组成热图
        3.4.7 物种组成及优势菌属鉴别
4 讨论
    4.1 PNP浓度对生物法处理PNP废水的影响
    4.2 曝气量对生物法处理PNP废水的影响
    4.3 pH对生物法处理PNP废水的影响
    4.4 SBR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PNP废水的比较
    4.5 微生物优势菌种的分析
        4.5.1 微生物门水平优势菌种分析
        4.5.2 微生物纲水平优势菌种分析
        4.5.3 微生物目水平优势菌种分析
    4.6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4.6.1 创新之处
        4.6.2 研究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电化学法处理含酚模拟废水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采用三维电解反应器处理含酚废水的应用研究[D]. 杨诗俏.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2]镁碳微电解处理酚类物质的效能研究[D]. 段东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3]电控离子交换技术处理煤化工酚钠盐废水的研究[D]. 张翔.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4]改性二氧化铅电极电氧化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D]. 伏吉帅.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5]功能有机络合物在废物分级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D]. 张闯. 山西大学, 2020(01)
  • [6]改性火山渣滤料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D]. 邓文慧.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7]改性SnO2电极电催化降解煤化工含酚废水的研究[D]. 段东洋.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8]生物质碳气凝胶耦合活性污泥法处理水中苯酚的研究[D]. 李娇. 黑龙江大学, 2020
  • [9]氧化石墨烯电极制备及其处理含盐有机废水性能探究[D]. 赵婷婷.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10]SBR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研究[D]. 刘文蓉.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电化学处理含酚模拟废水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