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O_2陶瓷及其密封技术

ZrO_2陶瓷及其密封技术

一、ZrO_2陶瓷及其封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廖花妹[1](2011)在《用于IT-SOFC封接材料硼酸盐玻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直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主要有管式和平板式两种结构。与管式相比,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低消耗,高能量密度的优点,但在封接技术上面临严重挑战,需要有效的封接材料阻止原料气体渗漏,这对封接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封接材料的优化和封接技术的改进与电池性能的好坏直接相关。硼酸盐体系微晶玻璃是目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方向,本实验首先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钡硼酸盐玻璃(BAS)、钙硼酸盐玻璃(CAS)和钡钙硼酸盐玻璃(BCAS)进行体系筛选。首先对封接材料所必须的基本的条件热膨胀匹配性和封接温度进行研究,筛选出了BCAS体系适合于阳极支撑SOFC封接材料。本实验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的钡钙含量对玻璃膨胀系数和封接温度的影响,结果为:随着钡含量的增加,玻璃的膨胀系数明显增加;钡含量对玻璃的软化温度(Ts)、玻璃转化温度(Tg)、封接温度(T4)的影响较小。硼硅比是影响硼酸盐玻璃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实验主要从封接材料所需的最基本条件,即封接温度合适以及同电池的其他组件热膨胀相匹配进行探讨得出最适合的硼硅摩尔比。本实验主要讨论了硼硅摩尔比为0.3、0.35、0.4、0.5四种情况。得出了以下结论:随着硼硅摩尔比的增加,玻璃的软化温度(Ts)、玻璃转化温度(Tg)、封接温度(T4)都有所下降,同时热膨胀系数也呈大幅下降趋势。根据我们所需为适用于工作温度为800℃的阳极支撑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材料,得出硼硅比为0.35时封接效果最好,此时玻璃转化温度Tg为614℃,玻璃的开始软化温度为750℃,开始析晶温度为834℃,封接温度为895℃;玻璃的热膨胀变化稳定且在整个封接过程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范围为10.5×10-6K-1~12.1×10-6K-1与电池的其它组件失匹配率最低。通过上述探讨得出了BCAS5和BCAS35是两种适用于工作温度为800℃的阳极支撑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材料。本实验进一步研究了他们的一些相关性质。结果表明:玻璃粉的粒径是影响玻璃封接的一个重要因素,结果显示球磨8h最合适;通过与阳极的热膨胀系数拟合发现BCAS35玻璃相对于BCAS5玻璃与阳极的失配率更低,通过SEM封接界面图可知:BCAS35玻璃与阳极、阴极、电解质和不锈钢连接板的封接界限清晰,界面结合性非常好;将BCAS35玻璃用于封接氧化铝陶瓷管和单电池,通过测试得出单电池电压为1.1V,进一步说明BCAS35是一种可用于工作温度为800℃的阳极支撑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封接材料。

刘占瑞[2](2010)在《纳米颗粒射流微量润滑强化换热机理及磨削表面完整性评价》文中提出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削比能高,故磨削区的温度较高。当温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引起零件表面的热损伤(表面氧化、烧伤、残余应力和裂纹),使其抗磨损性能下降,抗疲劳性差,从而降低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另外,磨削周期内工件的积累温升,会导致工件尺寸精度、形状精度误差以及砂轮寿命急剧下降。所以,有效控制磨削区的温度,防止工件表面的热损伤,是研究磨削机理和提高磨削表面完整性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磨削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浇注磨削液的方式,来降低磨削温度。由于砂轮的高速旋转,在其周围形成“气障层”阻碍磨削液进入磨削区,真正有效进入磨削区的磨削液很少,大量的磨削液只能对工件基体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同时造成严重的浪费和污染,难以适应现代绿色制造的生产加工潮流。近几年人们提出了绿色磨削加工——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nt,简称MQL)。它是将微量的润滑油充分雾化后形成微米级汽雾,借助高速流体冲破“气障层”,有效进入磨削区。微量润滑能够起到较好的润滑功效,但是其冷却作用差。由强化换热理论可知,固体的导热能力远远大于液体和气体。在微量润滑介质中添加入固体颗粒,可以显着的增加流体介质的导热系数,提高对流传热能力,从而弥补微量润滑冷却能力不足的缺陷。本论文将纳米固体颗粒添加入到润滑流体介质中制得纳米流体,然后采用高压射流方式,为氧化锆陶瓷的精密磨削加工提供润滑和冷却。主要内容包括:一、详细阐述了纳米流体强化换热的机理。重点介绍纳米流体的制备、组成要素;纳米流体热传导系数的测量实验研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二、将纳米流体作为MQL磨削加工陶瓷的冷却介质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主要内容:磨削力、磨削力比和磨削温度,进一步分析材料去除机理。三、研究磨削热传递。针对纳米射流微量润滑的陶瓷磨削加工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磨削区的热量分配。四、表面完整性评价。根据磨削条件的变化,对陶瓷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表面可控性磨削进行预测。

孙涛[3](2009)在《硼硅酸盐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硼硅酸盐微晶玻璃具有熔点低,化学稳定性好、热膨胀系数调节范围宽、介电性能优良等特点,在信息产业及能源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半导体硅晶片掺硼的固态扩散源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双极板的密封材料是硼硅酸微晶玻璃的两个重要应用,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熔融法制备了B2O3-Al2O3-SiO2系统和BaO-Al2O3-B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根据微晶玻璃的应用背景,结合析晶动力学研究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组成对微晶玻璃的晶化行为、显微结构及相关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制得的微晶玻璃进行了在硅晶片上的掺硼扩散试验。对掺硼扩散源用B2O3-Al2O3-SiO2微晶玻璃的组成研究表明,随着B2O3/SiO2比值的增大,Si4+在玻璃网络结构的地位被削弱,而B3+在玻璃网络中则逐渐占有绝对优势,[BO4]向[BO3]转变。玻璃析出的主晶相主要有Al4B2O9和Al18B4O33晶体,硼含量的增加不仅提高了玻璃的析晶能力,而且有利于Al4B2O9晶体的析出。单独引入不同的碱土金属氧化物到玻璃中均能形成良好的玻璃,玻璃析晶能力变化趋势是BaO>MgO>CaO,其中引入MgO的玻璃析出的主晶相是Al4B2O9,而引入BaO和CaO的则是以Al18B4O33晶体为主晶相,玻璃均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5~6 ppmK-1)和较高的软化温度(约为1200℃)。TiO2和ZrO2不是有效的晶核剂,它们的引入使得析出晶体的尺寸极其不均。采用熔融法制备的硼微晶玻璃扩散源片不容易引入杂质,不含气孔,材料结构致密,晶粒尺寸细小均匀,是制备高纯度长寿命硼微晶玻璃扩散源的有效方法。组成为8.2BaO-1.8MgO-32Al2O3-35B2O3-23SiO2(wt%)玻璃的适合热处理工艺为:从室温以5℃·min-1升至800℃,保温5h;再以1℃·min-1从800℃升温至1050℃,保温1~2h。实验中所制得的硼微晶玻璃扩散源片经硼预扩散和再扩散共300h的试用,各项指标均与进口同类样品相当,且未发现炸裂、变形等现象,进一步通过电参数和可靠性验证后,有望取代进口。SOFC封接用BaO-Al2O3-B2O3-SiO2系统中,Al2O3含量=5mol%时,Al3+主要以网络中间体形式存在于玻璃网络结构中,玻璃稳定性增加;当Al2O3含量增加到10mol%,Al3+开始作为网络形成体存在,玻璃稳定性降低。Al2O3的引入提高了玻璃的析晶温度,且有利于BaSiO3和BaAl2Si2O8晶体的析出。BaO含量增加,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增加,而B2O3/SiO2比增大,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会稍有减小,但玻璃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都会降低。用RO(R=Mg、Ca、Zn)替代部分BaO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会降低,其中引入ZnO的玻璃下降最多,为14%,而玻璃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则是升高的。本文研制的SOFC封接用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基本都能与电解质材料8YSZ(10.0ppmK-1)匹配,且使用温度满足SOFC的工作温度(600~800℃)要求。过多的Al2O3(=10mol%)会降低玻璃对电解质的润湿性,使封接温度升高。引入MgO和CaO的玻璃能在较低温度对8YSZ表现出良好的润湿性,而引入ZnO的玻璃则润湿温度高出100℃左右。组成为38BaO-5Al2O3-19B2O3-38SiO2(mol%)玻璃在700℃热处理100h后,热膨胀系数增加小于1%,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引入RO的玻璃中对热膨胀系数影响最大的是ZnO,达到2%。各玻璃经700℃热处理100h后,界面结合紧密,没有出现明显的反应层,扩散层厚度均小于10μm,与电解质材料具有很好的化学相容性。

王瑞芳[4](2006)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直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主要有管式和平板式两种结构。与管式相比,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SOFC)具有低消耗高能量密度的优点,但在封接技术上面临严重挑战:需要有效的高温封接材料以阻止原料气体渗漏,这对封接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封接材料的优化和封接技术的改进与电池性能的好坏直接相关。AF系列封接材料,即以SiO2-B2O3-Al2O3-BaCO3-PbO2-ZnO作为原材料,根据配比不同进行命名的SOFC玻璃态中高温密封材料。在以往对此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对性能较好的AF8和AF9封接材料作进一步研究,对二者的粒度分布、电阻率、热膨胀系数等性能作了比较,并着重研究了AF8的气密性以及高温浸润性能。本论文提出了采用氧库仑滴定法进行封接材料渗漏速率测试的新方法,运用氧泵和氧浓差传感器原理,从能斯特方程、法拉第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出发,导出了渗漏速率的计算公式。在气密性研究中,用AF8封接两个YSZ片组成气室,在一段时间里以恒定电流带动氧泵的抽氧,造成的气室氧分压变化,利用连续记录的氧浓差电动势数据用于计算氧渗漏速率。应用该方法计算出AF8在750 oC和800 oC的渗漏速率分别为6.7×10-8mbar l s-1cm-1和8.2×10-8 mbar l s-1cm-1,这个结果达到了SOFC中高温封接的要求。本文还研究了无外加载荷的情况AF8在YSZ和SDC电解质表面的界面附着性与接触角,通过拍照对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接触角均大于90o,避免了封接材料在高温下流散而对相邻原件造成污染,同时保证了良好的附着性,满足了SOFC封接的要求。本文通过改进和发展AF8和AF9玻璃态密封材料的性能表征手段与分析处理方法,采用更简便的方法对封接材料的相关性能进行了表征,提供了

谢德明,童少平,楼白杨,骆仲泱[5](2005)在《玻璃类平板式SOFC封接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高陇桥[6](2004)在《陶瓷燃料电池用焊料及其封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指出平板型结构的优点。推荐8yZrO2电解质的制造工艺和国外典型的封接技术。

高陇桥[7](2001)在《ZrO2陶瓷及其封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叙述了ZrO2陶瓷用等静压工艺的制造方法,确定了ZrO2陶瓷和金属封接的工艺参数,并且阐明了界面反应层的XPS图谱。

高陇桥[8](2001)在《ZrO2陶瓷及其封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叙述了ZrO2 陶瓷用等静压工艺的制造方法 ,确定了ZrO2 陶瓷和金属封接的工艺参数 ,并且阐明了界面反应层的XPS图谱

二、ZrO_2陶瓷及其封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ZrO_2陶瓷及其封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用于IT-SOFC封接材料硼酸盐玻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2.1 SOFC 的工作原理
        1.2.2 SOFC 的组成
    1.3 SOFC 国内外发展状况
    1.4 SOFC 封接技术
        1.4.1 封接材料特点及要求
        1.4.2 封接材料发展现状
        1.4.3 平板式SOFC 封接理论与方法及其技术现状
    1.5 本课题的来源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原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分析测试仪器
    2.3 实验工艺过程
    2.4 分析测试
        2.4.1 差热-热重分析
        2.4.2 高温显微镜
        2.4.3 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软化温度(Ts) 的测定
        2.4.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2.4.5 X 射线衍射分析
        2.4.6 粒度分布测试
        2.4.7 开路电压测试
3 封接材料体系筛选及性能研究
    3.1 BaO-Al_2O_3-B_2O_3-SiO_2-La_2O_3 (BAS)体系
    3.2 CaO- Al_2O_3-B_2O_3-SiO_2-La_2O_3(CAS)体系
    3.3 BaO-CaO-Al_2O_3-B_2O_3-SiO_2-La_2O_3 (BCAS)体系
        3.3.1 BCAS 体系各种配方封接材料的热膨胀及封接性能分析
        3.3.2 BCAS 体系封接材料物理性能测试及分析
        3.3.3 BCAS5 封接材料的差热分析
        3.3.4 BCAS5 封接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硼硅比对钡钙硼酸盐(BCAS)体系微晶玻璃的影响
    4.1 到各种配方封接材料的热膨胀及封接性能分析
        4.1.1 BCAS30 密封玻璃
        4.1.2 BCAS35 密封玻璃
        4.1.3 BCAS40 密封玻璃
        4.1.4 BCAS50 密封玻璃
    4.2 各种配方封接材料物理性能测试及分析
        4.2.1 热膨胀性能
        4.2.2 差热分析
    4.3 BCAS35 封接材料的差热分析
    4.4 BCAS35 封接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BCAS5 和BCAS35 的相关性质
    5.1 粒度分布测试
    5.2 XRD 分析
    5.3 热膨胀测试
    5.4 BCAS35 玻璃的浸润性
    5.5 封接性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纳米颗粒射流微量润滑强化换热机理及磨削表面完整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1 陶瓷精密磨削加工研究
        1.1.2 纳米颗粒射流冷却润滑的强化换热研究
    1.2 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纳米流体射流微量润滑强化换热机理
    2.1 纳米流体的制备
        2.1.1 单步法制备纳米流体
        2.1.2 两步法制备纳米流体
        2.1.3 纳米流体的分散技术
    2.2 纳米流体的特征
        2.2.1 纳米流体的组织结构
        2.2.2 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2.2.3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2.3 纳米流体流动和能量传递机理
        2.3.1 纳米流体的流动与传热试验分析
        2.3.2 纳米流体自然对流分析
        2.3.3 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氧化锆精密磨削机理
    3.1 纳米氧化锆陶瓷材料属性
        3.1.1 纳米氧化锆陶瓷的制备
        3.1.2 纳米氧化锆陶瓷物理性质
        3.1.3 氧化锆陶瓷的相变和增韧机理
    3.2 纳米氧化锆陶瓷精磨磨削
        3.2.1 纳米氧化锆陶瓷表面的磨削特征
        3.2.2 磨粒的切削过程
        3.2.3 磨削表面的形成
    3.3 纳米陶瓷磨削时材料去除机理
        3.3.1 “压痕断裂力学”模型和“近似切削”模型
        3.3.2 材料磨削去除方式
    3.4 比磨削能与材料去除机理的关系
        3.4.1 氧化锆陶瓷磨削力理论公式
        3.4.2 比磨削能理论公式推导
        3.4.3 比磨削能对材料去除方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磨削温度场计算及有限元仿真分析
    4.1 纳米颗粒射流润滑磨削温度场建模
        4.1.1 纳米流体射流润滑磨削温度场模型的建立
        4.1.2 热量分配比
        4.1.3 陶瓷材料磨削温度计算
    4.2 ANSYS 有限元模型和仿真
        4.2.1 建立磨削加工简化模型
        4.2.2 基本假设
        4.2.3 边界条件
        4.2.4 陶瓷磨削温度场的仿真
        4.2.5 温度场的解析
    4.3 仿真结果分析
        4.3.1 模型温度场的分布
        4.3.2 模型表面温度变化
        4.3.3 磨削参数对仿真温度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纳米射流微量润滑磨削实验
    5.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设备
        5.1.3 纳米流体的制备
    5.2 纳米射流微量润滑磨削验证性实验
        5.2.1 实验方案
        5.2.2 实验数据的采集
        5.2.3 验证性实验结果分析
    5.3 氧化锆陶瓷精密磨削加工实验
        5.3.1 纳米颗粒射流润滑冷却参数优化实验
        5.3.2 纳米氧化锆陶瓷磨削机理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纳米射流磨削机理及表面完整性评价
    6.1 纳米氧化锆精密磨削机理
        6.1.1 纳米射流润滑磨削力研究
        6.1.2 磨削力比和比磨削能
        6.1.3 纳米氧化锆陶瓷磨削温度及G 比率
    6.2 纳米氧化锆陶瓷精密磨削表面完整性评价
        6.2.1 表面粗糙度实验研究
        6.2.2 磨削表面微观形貌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硼硅酸盐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微晶玻璃
        1.1.1 微晶玻璃概述
        1.1.2 微晶玻璃的种类
        1.1.3 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
        1.1.4 微晶玻璃的应用
    1.2 硅晶片掺硼用微晶玻璃扩散源研究进展
        1.2.1 扩散源的分类
        1.2.2 硼微晶玻璃扩散源研究进展
        1.2.3 硼微晶玻璃扩散源研究背景
        1.2.4 硼微晶玻璃扩散源片扩散质量检测
    1.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微晶玻璃研究进展
        1.3.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3.2 SOFC封接材料特点及要求
        1.3.3 SOFC微晶玻璃封接材料
        1.3.4 SOFC微晶玻璃封接材料研究背景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
    2.1 实验原料及配方
    2.2 制备工艺
    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2.3.2 热重分析(TG)
        2.3.3 热膨胀系数(CTE)测试
        2.3.4 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
        2.3.5 红外光谱(IR)分析
        2.3.6 显微结构分析
        2.3.7 密度测定
        2.3.8 晶相转变分数(a)测定
        2.3.9 玻璃软化行为及润湿行为测定
        2.3.10 X射线能谱(EDS)元素分析
第3章 B_2O_3-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组成研究及析晶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硼硅比对B_2O_3-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影响
        3.2.1 硼硅比对玻璃结构的影响
        3.2.2 不同硼硅比玻璃的析晶动力学分析
        3.2.3 硼硅比对玻璃晶化行为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3.3 碱土金属氧化物对B_2O_3-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影响
        3.3.1 添加不同碱土金属氧化物玻璃的析晶动力分析
        3.3.2 碱土金属氧化物对玻璃晶化行为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3.3.3 碱土金属氧化物对微晶玻璃物理性能的影响
    3.4 晶核剂对B_2O_3-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B_2O_3-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其在硅晶片上的掺杂试验
    4.1 引言
    4.2 制备工艺对B_2O_3-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影响
        4.2.1 制备方法对微晶玻璃的影响
        4.2.2 热处理工艺对微晶玻璃的影响
    4.3 硼微晶玻璃扩散源片制备及掺杂试验
        4.3.1 硼微晶玻璃扩散源片制备工艺
        4.3.2 掺杂试验方法与主要内容
        4.3.3 硼预扩散试验
        4.3.4 硼再扩散试验
        4.3.5 硼扩散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OFC用BaO-RO-Al_2O_3-B_2O_3-SiO_2封接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BaO-Al_2O_3-B_2O_3-SiO_2系统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2.1 Al_2O_3对玻璃系统的影响
        5.2.2 BaO对玻璃系统的影响
        5.2.3 B_2O_3/SiO_2比对玻璃系统的影响
    5.3 RO对BaO-Al_2O_3-B_2O_3-SiO_2玻璃性质的影响
        5.3.1 RO对玻璃稳定性的影响
        5.3.2 RO对玻璃热性质的影响
        5.3.3 RO对玻璃析晶的影响
    5.4 BaO-RO-Al_2O_3-B_2O_3-SiO_2玻璃与8YSZ的润湿性与适应性
        5.4.1 玻璃的热膨胀匹配与高温粘度分析
        5.4.2 玻璃的润湿行为研究
        5.4.3 玻璃与8YSZ的长期适应性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目录

(4)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2.1 SOFC的工作原理
        1.2.2 SOFC的组成
    1.3 SOFC国内外发展状况
    1.4 SOFC封接技术
        1.4.1 封接材料特点及要求
        1.4.2 封接技术发展现状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AF8 和AF9 的制备以及相关性能测试
    2.1 AF8 和AF9 的制备
    2.2 粒度分布测试
    2.3 AF8 和AF9 的XRD测试结果分析
    2.4 阻抗测试
        2.4.1 原理
        2.4.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5 热膨胀测试
    2.6 小结
第3章 封接材料AF8 的气密性测试
    3.1 前言
    3.2 原理
        3.2.1 由于渗漏引起的压强变化
        3.2.2 计算氧气体积
        3.2.3 定义渗漏速率
    3.3 实验
        3.3.1 浆料制备
        3.3.2 具体封装步骤
        3.3.3 测试
    3.4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AF8 高温浸润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4.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仪器
附录2 实验所需试剂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ZrO_2陶瓷及其封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用于IT-SOFC封接材料硼酸盐玻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廖花妹.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1(07)
  • [2]纳米颗粒射流微量润滑强化换热机理及磨削表面完整性评价[D]. 刘占瑞. 青岛理工大学, 2010(05)
  • [3]硼硅酸盐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及其应用研究[D]. 孙涛. 湖南大学, 2009(05)
  • [4]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王瑞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4)
  • [5]玻璃类平板式SOFC封接材料的研究进展[J]. 谢德明,童少平,楼白杨,骆仲泱. 电源技术, 2005(11)
  • [6]陶瓷燃料电池用焊料及其封接技术[J]. 高陇桥. 真空电子技术, 2004(02)
  • [7]ZrO2陶瓷及其封接技术[J]. 高陇桥. 陶瓷学报, 2001(04)
  • [8]ZrO2陶瓷及其封接技术[J]. 高陇桥. 山东陶瓷, 2001(04)

标签:;  ;  ;  ;  ;  

ZrO_2陶瓷及其密封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