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创造辉煌——徐工集团持续快速发展的秘诀

潜心创造辉煌——徐工集团持续快速发展的秘诀

一、凝心聚力铸就辉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持续快速发展奥秘(论文文献综述)

郭晓亮[1](2018)在《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源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北联大是抗战期间高等教育联大模式的典型代表,立足西北使高等教育由点扩展到面并不断向纵深推进。西北联大承袭了中国最早的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集四所工学院之大成,包括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战后未复员的北平大学工学院、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以及中英合创的私立焦作工学院。这些历史悠久、素有渊源且特色突出的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资源汇入西北联大,使其工学院不仅成为规模最大的学院,而且通过四个阶段、两轮整合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力求全面的学科建设上,还是在紧密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上,抑或在精英教育的办学特色上,西北联大工程教育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为此,运用期刊文献分析法、统计归纳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在全面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时间演进为主线,纵横结合、点面结合,探讨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来源、传承与发展,尤其是“二源兼济”“四源合流”的两轮整合过程,并以学科建设为线索对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的整合优化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选择西北联大之辗转播迁、西北联大科技学术期刊、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思想、两院院士对工程教育之回忆等视角,多维度地论述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源自平津、扎根西北传承繁衍的过程及其历史贡献,从而挖掘出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科技品格和兴学强国的联大精神,以资今日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处于战时特殊阶段的典型代表,其传承与发展的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特色突出,源于平津,滋育西北,繁衍全国。(2)继西北联大第一轮初步整合后,以国立西北工学院为载体实现了我国华北、东北、中原三大区域,国立、私立两种体制,各具特色的四大工学院的第二轮整合,从而实现了我国战时高等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一次优化配置。(3)形成了73名教授副教授、208名教职员工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教授90%以上具有留学经历,培养出土木、矿冶、机械、电机、化工、纺织、水利、航空、工业管理九大学科2 222名毕业生,首开矿冶学科、北方工业管理学科、工科研究所和西北工科研究生教育之先河,水利、航空、纺织等学科亦在全国领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4)与西北工业实践密切结合,完善了通专并重、学以致用的课程体系,开拓了冶金物理化学等9个新兴工程技术学科,开展了安康砂金调查、佛坪县铁矿调查等十多次科学考察,成为第一轮西北大开发的先声,完成了“八惠渠”建设等数十项重大工程及发明创造,后继院校师生中走出魏寿昆、师昌绪、高景德等89位两院院士,将多个领域推进到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5)传承了北洋大学的国际办学起点,发展了精英教育模式,形成了以李仪祉“教育家眼界需注射于世界”和李书田“国家危亡之挽救、中华民族之复兴”“尤其以应用科学为国家富强枢纽”等为代表的立足西北、融汇世界的高远抱负,丰富了战时工程教育思想,为世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战时教育模式提供了成功案例。研究结论认为:(1)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来源与整合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主要进行了两轮整合,即1931-09-18“九一八”事变后至1937-09-09西安临大建立前的西北联大工程教育内迁阶段,1937-09-10西安临大建立起至1938-07-06工、农两院分立前的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整合阶段,1938-07-07东工、焦工汇入西工并由联大分立起至1945-08-14抗战胜利前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工程教育整合阶段,以及1945-08-15抗战胜利后至1949-09-30建国前的迁回复校与继续发展阶段。(2)西北联大传承了中国最早的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是近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重要转折,使高等工程教育由沿海向内陆移布,由点扩展到面,由边缘向纵深推进,从而改变了原来西北地区几乎没有高等工程教育的局面,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的充实与发展。(3)西北联大工程教育通过传承整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作出了多项重大科技贡献,保存和光大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文脉,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和双一流建设积累了教育基础和人力资本,实现了工程学术的优化提高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传承至今的优良科技传统。(4)兴学强国的联大精神与独具特色的战时工程教育思想,是西北联大工程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兴学强国精神在各后继院校间激荡、内化,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工程精神与科技品格,独特而丰富的战时工程教育思想使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的整合发展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使命感。虽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仍存在一定局限,但总体而言其成绩值得肯定、经验值得借鉴。

聂增民[2](2016)在《企业道德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面对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利益格局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企业治理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加之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使得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疏于“软实力”培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缺德经营等问题。也有些企业在道德实践上存在着形式主义或虚无主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企业道德实践作专门研究,以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打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厚植发展优势,推进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基于我国经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新常态,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思路。为此,本文运用管理学、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道德实践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旨在为现代企业改革的深入,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本文首先阐释了企业道德实践的概念内涵、本质特征及其价值,作为立论的前提和基础。企业道德实践是指在企业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下,坚持“德利合一”原则,协调利益关系,规范道德行为,并以提升“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其次,明确了“企业道德实践”这一核心概念的使用。由于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它是精神的,但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意识的精神层面,必须实际践行,所以说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精神”,是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再次,在阐明企业道德实践概念内涵、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企业道德实践的价值。企业道德实践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战略性资源,有助于形成奋发向上、崇德扬善的正能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水平。中外企业道德实践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道德实践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在我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秉承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等道德原则和规范,坚持以义兴利为前提,以诚实无欺为核心开展商企道德实践;在西方,工商经济发展早,市场经济发达,经济伦理思想丰富,西方经济伦理主要基于理性、崇尚科学知识,追求贸易自由,强调契约公平,尊重人权、重视“功利”,肯定经济与道德的内在关联。但存在价值冲突以及神、人二元问题,存在道义与功利两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理论等,为我们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常态下的企业道德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企业道德实践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就企业道德实践系统而言,它涉及到企业道德实践主体、企业道德规范、企业道德客体及环境等基本要素。企业道德实践主体指涉作为独立法人的企业及其内部所有成员。企业主体是企业道德实践的承担者和践行者,它是企业道德实践的首要因素。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还要讲道德,并且对企业行为的选择必须承担道德责任;企业道德规范是企业道德实践不可或缺的要素,它是企业道德实践的准绳。我国企业道德规范包括一般规范和具体规范。一般规范基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规范旨在讨论企业以怎样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团队意识、公平公正、德利并重、责任担当、诚实守信等;企业道德环境也是企业道德实践的重要因素。企业道德实践环境主要指涉企业道德实践的社会环境,即企业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的内外部社会条件的总和。企业道德环境影响企业道德实践,同时企业道德实践也不断地改变着企业道德环境。就企业道德实践内容的层次结构而言,主要涉及到企业发展道德实践、企业交往道德实践、企业运行道德实践和企业管理道德实践。企业道德实践层次与企业道德实践系统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企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即企业道德实践系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企业道德实践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企业经营观和价值观,塑造以“诚信”为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推进企业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需要是理论的原动力,问题与需要促使人们思考并寻找求解路径,因此,对企业道德实践现状的考察和问题分析非常必要。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企业道德实践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从被动适应向主动实践转变,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社会责任的履行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等等。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道德实践基于“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使得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存在疏于“软实力”培育、价值取向偏离,以及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诟病和道德教育乏力等症结,也引发了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有些企业利润至上,重利轻义,甚至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使得道德实践难以发挥范导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企业道德实践认知不到位,社会转型期价值观错位,极端利己主义的影响,企业道德理论和道德教育与企业实践脱节。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变革,创新、融合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企业道德实践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企业道德实践“模式”需要从“主体”本位向“交往”本位转变,从“依法治企”模式向“德法并举”模式转变,从被动行动过程向主动行动过程转变,最终推进企业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将企业道德力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认识方法上,企业要基于系统方法透视企业道德实践,并探求分形理论在企业道德实践系统认识中与系统方法的互补性问题;在实践上,企业要加强企业道德实施规划的管理,探寻企业道德实践运行的驱动力。具体而言,就是要将企业道德实践纳入企业战略管理、有助于推进企业与国民经济共同发展,将企业道德实践融入过程管理、打造富于价值创造力的“名牌企业”,将企业道德实践具体化为企业的责任担当、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我国经济运行新形势新要求,要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培育,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企业道德实践进路,突出道德素质养成、努力打造企业经济发展新坐标。同时,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努力塑造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黄聪英[3](2014)在《论实体经济》文中研究指明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保证。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世界各国曾经十分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积累了发展实体经济的宝贵经验。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21世纪以来,欧美不少发达国家逐渐忽视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断萎缩,虚拟经济日益膨胀,最终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洗礼之后,世界各国重新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了回归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苗头初显,引起了中国政府、学术界和实业界的极大关注。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重振实体经济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梳理了实体经济的理论基础,界定了实体经济的范畴,总结了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中国、德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以及这些国家回归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和复苏成效,探讨了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研究了中国省域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产业和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状况,最后系统论述了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王民[4](2001)在《凝心聚力铸就辉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持续快速发展奥秘》文中提出

二、凝心聚力铸就辉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持续快速发展奥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凝心聚力铸就辉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持续快速发展奥秘(论文提纲范文)

(1)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源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与西北联大之重要意义
        1.1.2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重要地位与目前研究的不足
        1.1.3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精神财富及其现实意义
        1.1.4 西北联大后继院校对相关研究的日渐重视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战时高等教育及高校内迁的研究
        1.2.2 关于西北联大及其工程教育源流院校的研究
        1.2.3 关于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研究
        1.2.4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1.5.1 研究特色
        1.5.2 主要创新点
    1.6 行文说明
第二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之源:特色突出的四大工学院
    2.1 抗战期间高等教育大迁徙与西北联大概况
    2.2“良风所播,直迄今兹”:第一所现代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
    2.3“培养韧作人才,完成建设事业”:战后未复员的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
    2.4“沈阳设校,经始维艰”: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
    2.5“远仿欧美之成规,近应社会之需要”:中英合创的私立焦作工学院
第三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第一轮整合:二源兼济“尽瘁此临时教育事业”
    3.1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来源与整合发展的四个阶段
    3.2 西安临大工学院之二源兼济:北洋与平工
        3.2.1 学科布局与师资队伍
        3.2.2 救亡教育与学术讲演
        3.2.3 立足西北与初步整合
    3.3 西北联大工学院之传承移布:“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
        3.3.1 行军秦岭移布陕南
        3.3.2 扎根城固并序连黉
        3.3.3 弦歌不辍播火西北
第四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第二轮整合:四源合流“奠定西北工程教育基础”
    4.1 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考察视角
    4.2 特色突出、素有渊源的优质教育资源:“联辉合耀,文化开秦陇”
    4.3 兼容并纳的学科布局:“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
    4.4 通专并重、学以致用的课程体系:“学扎实学深透”“推广应用于工业”
    4.5 阵容严整、眼界开阔的师资力量:“知为先,行为重”
    4.6 目标式培养培植真才:“全部延聘,供不应求”
    4.7 强有力的行政保障:“责任綦重,筹思而力行”
第五章 西北联大之工程学术与社会服务:“以应用科学为国家富强枢纽”
    5.1 来之不易的图书与仪器设备:“经行千里,历时兼旬”
    5.2 注重学以致用:“使与学校课程相辅而进”
    5.3 作出重大科学贡献:“阐明自然界各种力量”“驾驭而利用之”
    5.4 结合实际开展科学研究:“自力更生,复兴民族”
    5.5 立足地方推进社会服务:加紧“内地之建设与开发”“科学化之推行”
第六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之播迁:以“经始维艰”之东北大学为例
    6.1 建校初衷与“九一八”后迁校北平
    6.2 迁校西安与工学院并入西北联大
    6.3 改为国立暂迁开封、归聚西安与学生护校运动
    6.4 再迁三台与战后复校沈阳、长春
    6.5 东北大学辗转播迁的历史原因
        6.5.1 国民政府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6.5.2 国民党为维护政治统治推行的党化教育
        6.5.3 抗战形势的发展与保存高等教育火种的需要
        6.5.4 学生运动的风起云涌
    6.6 小结
第七章 西北联大科技学术期刊:“科学之昌明与工业之进展,尤非赖此不为功”
    7.1 西北联大工科来源院校主要科技学术期刊
        7.1.1 国立北平大学
        7.1.2 国立北洋大学
        7.1.3 东北大学
        7.1.4 私立焦作工学院
    7.2 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及其子体院校主要科技学术期刊
        7.2.1《西安临大校刊》与《西北联大校刊》
        7.2.2 国立西北大学
        7.2.3 国立西北农学院
        7.2.4 国立西北医学院
        7.2.5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7.3 国立西北工学院主要科技学术期刊及其科学传播
        7.3.1 国立西北工学院主要科技学术期刊
        7.3.2 国立西北工学院月刊
        7.3.3 西工友声
        7.3.4 纺织通讯
        7.3.5 机工通讯
        7.3.6 办刊特点及科学传播
    7.4 小结——兼与西南联大期刊比较
第八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思想(上)——工科教授之世界视野:“取人之长而不盲从,存己之长而有鉴别”
    8.1 西北联大工科教授留学简况
    8.2“教育事业,实国家民族灵魂之寄托”“取人之长而不盲从,存己之长而有鉴别”的教育思想
    8.3“教者能熟习渊博,能揣度国情与时间”“训练脑筋之悟性,有推绎之能力”的教学方式
    8.4“冷静细密的头脑,平稳踏实的脚膀”“所以增加熟练,所以补专门教育与职业学校教育之不足”的培养目标
    8.5“国家危亡之挽救,中华民族之复兴”“一观他人之现代文明,又焉敢不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怀
    8.6 小结
第九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思想(中)——长校人李书田:“内求生存之自给,外御强暴之侵凌”
    9.1 救国抱负:“国家危亡之挽救、中华民族之复兴”,“尤其以应用科学为国家富强枢纽”
    9.2 战时教育:“内求生存之自给,外御强暴之侵凌”,工程教育当“出其工程学术以解决之”“出其所造就者以担当之”“设计创置并厘定运用之方”
    9.3 树志模式:“深厚的科学基础”“实际的工程技术”“组织与管理能力”“创业与刻苦的志气”“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兴趣”之“五端方针”
    9.4 精英教育:“重质不重量,教学谨严,风格独存”“北洋功课旧以森严闻世,望门墙者愈多,良风所播,直迄今兹”
    9.5 学科建设:“有大学之日,就有工程科系”,战时“学术救国之思潮,愈益发舒”
    9.6 播火西部:“教育事业,实国家民族灵魂之寄托”“仍本北洋过去重质不重量,‘实事求是’之精神,选拔优秀培植真才”
    9.7 小结
第十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思想(下)——工程教育代表人物:“嘉言之发抒,懿行之习现”
    10.1“民族性之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之造就”:胡庶华与战时教育
        10.1.1 战时与平时:“战时要有平时的镇静,平时要有战时的紧张”
        10.1.2 联大精神:“经长途之跋涉,受生活之辛苦”“正人心,厚风俗”.193
        10.1.3 国防与教育:“群策群力,实行全国总动员”“执挺可以制敌,投戈可以讲艺”
        10.1.4 小结
    10.2“有志气,抓机遇”“以为祖国培养英才为己任”:魏寿昆与科学救国
        10.2.1 辗转西北:“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10.2.2 严谨治学:“分辨是非,提纲携领”“互为因果,循环联系”
        10.2.3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责无旁贷”
        10.2.4 小结
第十一章 两院院士忆联大:“卧薪尝胆,分秒必争”“爱国是一种永不衰减的动力”
    11.1 西北联大及其主要工科后继院校两院院士概况
    11.2 联大学脉,传承西北:“坚持工程教育的战略地位不动摇”
    11.3 联大校风,源远流长:“实事求是,贵在探索”
    11.4 爱国精神,化育学人:“无穷的爱国心、无穷的救亡图存思想”
    11.5 学科创新,砥柱中流:“创新是奋斗的核心,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1.6 小结
第十二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之传承整合与联大精神:教育长征,薪火相传
    12.1“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传承中国最早的工程学术与高等工程教育
    12.2“尤负西北文化重责”:共享交流整合,由点及面形成西北高等工程教育基本格局
    12.3“集四大工程学府之精粹”:立足实际构建并完善学科体系,形成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
    12.4“治学严谨,驰誉海内”:秉承从严治学理念,形成勤奋求实学风
    12.5“出其工程学术以解决之,出其所造就者以担当之”:致力于工程技术救国,积极服务国家生产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2)企业道德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思路
        (一)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 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三) 本文的创新点
    四、本文研究的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方法
        (二) 调查研究方法
        (三)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四) 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五) 案例分析方法
第一章 企业道德实践内涵及价值
    一、道德实践概念的解读
        (一) 道德实践的词源解析
        (二) 道德实践的学理解读
    二、企业道德实践概念的厘定
        (一) 企业道德实践概念的界定和使用
        (二) 企业道德实践的特征
    三、企业道德实践的本质
        (一) 企业道德实践是主体性活动
        (二) 企业道德实践是贯彻“实践精神”的活动
        (三) 企业道德实践是义利共生的活动
    四、企业道德实践的价值
        (一) 企业道德实践与企业效益具有内在统一性
        (二) 企业道德实践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企业道德实践有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章 企业道德实践思想资源及其理论依据
    一、企业道德实践的思想资源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商企思想资源
        (二) 国外企业道德实践思想资源
        (三) 国内外企业道德实践思想资源的思考
    二、企业道德实践的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理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理论
第三章 企业道德实践的要素及层次结构
    一、企业道德实践的要素
        (一) 企业道德实践主体
        (二) 企业道德规范
        (三) 企业道德实践客体及环境
    二、企业道德实践层次结构
        (一) 企业发展道德实践
        (二) 企业交往道德实践
        (三) 企业运行道德实践
        (四) 企业管理道德实践
第四章 我国企业道德实践现状分析
    一、企业道德实践新变化
        (一) 企业道德实践突出正向价值追求
        (二) 企业员工道德素质培养向能力提升转变
        (三) 企业社会责任的践履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二、当前企业道德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急功近利
        (二) 企业在道德实践上知而不行
        (三) 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缺失
        (四) 部分企业管理者道德素质不高
    三、企业道德实践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未能合理把握近期与远期利益的关系
        (二) 未能正确区分义与利的价值关系
        (三) 企业道德实践“虚无化”的根源
        (四) 企业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脱节
第五章 企业道德实践路径
    一、企业道德实践模式改进
        (一) 企业道德实践模式思考
        (二) 企业道德实践模式转变
    二、企业道德实践有效运行的方法创新
        (一) 企业道德的实践规划设计
        (二) 企业道德实践方法探究
    三、企业道德实践的管理与调控
        (一) 将道德实践纳入战略管理
        (二) 将道德实践融入过程管理
        (三) 将道德实践具体化为责任担当
        (四) 完善企业道德实践管控机制
    四、企业道德实践文化“软实力”的培育
        (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企业道德实践进路
        (二) 突出道德素质养成,唱响崇德扬善正能量
        (三) 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 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企业道德的价值引领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论实体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金融危机暴露虚拟经济过度的弊端
        二、脱实向虚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风险
        三、复苏实体经济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
    第二节 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动态
        一、实体经济的国外研究动态
        二、实体经济的国内研究动态
    第三节 实体经济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实体经济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之处
        一、主要创新点
        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之处
第一章 实体经济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
        三、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一、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二、内生技术变化理论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政府干预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简要评论
第二章 实体经济的范畴界定
    第一节 实体经济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一、实体经济的概念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
        三、实体经济的功能
    第二节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区别
        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
    第三节 实体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一、第三产业的范畴界定
        二、实体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第三章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道路分析
        一、德国道路
        二、美国道路
        三、日本道路
    第二节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借鉴
        一、注重创新制造技术
        二、培养优质人力资源
        三、拓宽国际销售市场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第三节 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一、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二、要培育国际高端品牌
        三、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四、要保持健康的产业结构
        五、要科学应对产能过剩
第四章 全球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的回归
    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德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金融危机后美中德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一、美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二、中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三、德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第三节 金融危机后美中德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一、美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二、中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三、德国复苏实体经济的成效评价
第五章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SWOT分析
    第一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优势分析(Strength)
        一、实体经济发展成就辉煌
        二、技术创新体系稳步形成
        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四、产业链成熟劳动力丰富
    第二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劣势分析(Weakness)
        一、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
        二、科技创新体制尚不健全
        三、金融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四、职业技术教育不够发达
    第三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
        一、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的机遇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机遇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
    第四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挑战分析(Threat)
        一、产业空心化趋势
        二、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三、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第六章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省域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一、广东省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二、福建省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实体经济产业的实证分析
        一、传统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纺织服装业为例
        二、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
    第三节 实体经济企业的实证分析
        一、国有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上汽集团为例
        二、民营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福耀玻璃为例
第七章 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实力
        一、着力化解产能过剩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节 激发企业活力,坚守实体经济
        一、重振企业家精神
        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三、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四、加大人才建设力度
    第四节 加强宏观调控,服务实体经济
        一、制订发展规划,推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二、优化社会氛围,营造勤劳创业的外部环境
        三、坚持扩大内需,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四、强化楼市调控,坚定不移遏制投机炒作
    第五节 深化体制改革,壮大实体经济
        一、完善科技体制,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深化金融改革,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三、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熟练技术工人
        四、深化税制改革,切实减轻实体企业负担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凝心聚力铸就辉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持续快速发展奥秘(论文提纲范文)

一、抓专项治理, 强化约束, 以制度管理增效益
二、抓厂务公开, 民主管理, 以职工积极参与促发展
三、抓队伍建设, 强化考核, 以干部群众支持建机制

四、凝心聚力铸就辉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持续快速发展奥秘(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源流研究[D]. 郭晓亮. 西北大学, 2018(01)
  • [2]企业道德实践研究[D]. 聂增民.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3]论实体经济[D]. 黄聪英.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4]凝心聚力铸就辉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持续快速发展奥秘[J]. 王民. 唯实, 2001(11)

标签:;  ;  ;  ;  

潜心创造辉煌——徐工集团持续快速发展的秘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