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

一、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磊[1](2021)在《肝星状细胞通过外泌体源性circWDR25及与γδT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肝细胞癌侵袭能力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HSCs外泌体源性circ WDR25对肝癌细胞侵袭增殖的作用及癌旁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与γδ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二者比值)与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肝星状细胞系LX-2分别与肝癌细胞系Hep3B、SMMC-7721、HCCLM3行transwell法共培养建立肿瘤活化的HSCs,基因芯片检测对比发现,circ WDR25显着上调,差异变化最明显,选择circ WDR25作为靶基因进行研究。利用慢病毒敲低LX-2中的circ WDR25后,通过梯度超速离心提取NC-LX-2-circ WDR25、sh-LX-2-circ WDR25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观察外泌体的形态及分析其粒径和浓度、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鉴定外泌体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分别将NC-LX-2-circ WDR25与sh-LX-2-circ WDR25来源的外泌体与肝癌细胞Hep3B与SMMC-7721共培养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CCK-8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侵袭以及增殖能力的变化。接着,选择320例癌旁肝组织行免疫组化,计算HSCs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比较与HCC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利用肿瘤活化的HSCs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发现circ WDR25(hsa-circ RNA-0004310)表达上调最显着;慢病毒转染LX-2后成功分离并鉴定NC-LX-2-circ WDR25、sh-LX-2-circ WDR25的外泌体。NC-LX-2-circ WDR25分离的外泌体与肝癌细胞Hep3B、SMMC-7721共培养后能促进Hep3B与SMMC-7721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癌旁组织中HSCs的表达明显多于γδT淋巴细胞。利用X-tile软件计算出最佳截值为18,根据癌旁HSCs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将患者分为低比值组(比值≤18,n=222)和高比值组(比值>18,n=98)。多因素分析,术前白蛋白>40 g/L(HR=0.553,95%CI:0.371~0.824)、肿瘤多发(HR=1.895,95%CI:1.155~3.108)、微血管侵犯(HR=1.665,95%CI:1.104~2.512)、肿瘤直径>5 cm(HR=2.400,95%CI:1.603~3.594)、HSCs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18(HR=1.880,95%CI:1.257~2.810)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甲胎蛋白>20μg/L(HR=1.631,95%CI:1.151~2.311)、微血管侵犯(HR=2.145,95%CI:1.536~2.994)、肿瘤直径>5 cm(HR=1.866,95%CI:1.342~2.592)、HSCs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18(HR=1.517,95%CI:1.084~2.122)是HSCs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癌旁HSCs与γδT淋巴细胞低比值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无瘤生存率均优于高比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rc WDR25在肿瘤活化的HSCs中呈显着高表达。下调LX-2中的circ WDR25后成功分离出外泌体,在体外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HSCs和γδT细胞比值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呈负相关;

刘百良[2](2021)在《Basigin各选择性剪接变异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检测肝细胞癌患者癌与癌旁组织中Basigin各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术后生存情况的关系,探索Basigin各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情况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筛选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原沈阳军区总医院)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患者的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肝组织标本,应用qPCR技术检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Basigin各选择性剪接变异体mRNA的表达情况。对纳入研究的患者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进行临床随访,了解患者接受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的生存情况,并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结果、检验报告及病理结果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对照组织中Basigin各剪接变异体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肝癌组织中Basigin各剪接变异体mRNA的不同表达水平与患者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肝癌组织中Basigin各剪接变异体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肝细胞癌患者共28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在31-76岁之间,平均年龄53岁。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随访患者术后总生存期最短为9个月,最长达61个月,平均术后生存时间39.4个月。术后无瘤生存期最短1个月,最长达61个月,平均无瘤生存期32.5个月。2.Basigin-total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Basigin-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3.Basigin-1高表达组(n=15)与低表达组(n=13)相比,患者的年龄更大,血清AFP含量更低(P<0.05)。4.合并肝炎的肝细胞癌患者中,Basigin-3高表达患者的OS及DFS均显着高于Basigin-3低表达患者。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患者中,Basigin-total高表达患者的OS及DFS均显着高于Basigin-total低表达患者。结论:1.Basigin-total及Basigin-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高龄患者及术前血清AFP含量低的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中Basigin-1的表达水平更高。3.合并肝炎的肝细胞癌患者中,Basigin-3高表达者的预后更佳;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患者中,Basigin-total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更佳。

杨洋[3](2020)在《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分析及对血清VEGF/MMP-2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和肿瘤科2018年0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每组3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行TACE治疗。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 RECIST)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并参照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4.0版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和MMP-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中位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对血清VEGF和MMP-2水平的影响。结果:(1)依据m RECIST进行疗效评价,实验组的ORR达到73.33%,对照组的ORR为46.67%,两组的O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2)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实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3)两组治疗期间消化道反应(P=0.438)、肝区疼痛(P=0.598)、发热(P=0.301)、肝功能损伤(P=0.196)、肾功能损害(P=0.448)等TACE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P=0.000)、乏力(P=0.000)、手足综合征(P=0.000)、腹泻(P=0.000)、蛋白尿(P=0.000),其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0.001)和对照组(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0.003)和对照组(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单一TACE治疗,并可适当延长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时间,对延缓肿瘤进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阿帕替尼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且经减药、短期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可缓解,不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降低了中晚期HCC患者的血清VEGF和MMP-2水平,提高了近期治疗效果。

莫志远[4](2020)在《血小板/脾最大径比值预测肝细胞癌术后远期复发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脾最大径比值(platelet count/spleen maximum diameter ratio,PSR)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手术切除术后远期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119例行肝切除术,同时术后病理结果为HCC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术前相关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学资料,并定期进行术后随访。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 比例风险回归进行HCC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分析和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远期复发与PSR、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脾最大径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肿瘤数量、门脉有无癌栓、肿瘤最大直径、是否合并HBV或HCV以及肿瘤位置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SR≤909(HR=3.142,95.0%CI 为 1.194~8.271,P=0.020)、AFP≥400 μg/L(HR=3.369,95.0%CI为 1.225~9.261,P=0.019)是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表明:HCC术后PSR≤909组的累计无复发生存率低于PSR>90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47,P<0.001)。结论1.PSR≤909、AFP≥400 μg/L是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评估PS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肝细胞癌的远期复发。2.脾最大径是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术后远期复发的相关因素。

秦建民[5](2019)在《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因与防治策略》文中认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CC切除术后3年复发率约为50%,5年复发率超过70%,居高不下的高复发率严重影响HCC患者手术疗效和长期生存,是导致HCC患者术后死亡的首要原因. HCC术后复发是一个多步骤、多环节、多因素和多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涉及机体、微环境和肿瘤组织三个方面因素,包括机体免疫力、局部p H值、间质压力、血管渗透压、炎性反应、肿瘤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迁移、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形成等,与多个基因表达异常和相关分子功能改变密切相关,但HCC术后复发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需要更深入的研究.HCC术后复发如何治疗直接影响HCC患者预后,涉及再次手术、肝移植、局部微创治疗、放疗、分子靶向药物、免疫和中医药治疗,单一治疗方法难以达到治愈或控制肿瘤进展,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方法有机地联合,达到协同增效的治疗效果.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个体特性,结合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最佳证据,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对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HCC患者,术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预防HCC复发,是降低HCC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措施,才能使术后HCC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廖小莉[6](2019)在《THBS2在肝细胞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是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第六位,死亡率居第四位,PLC中约90%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全球一半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生在中国。根治手术治疗是目前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术后的高复发率仍然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上观察到即使临床病理特征匹配的肝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却截然不同,这提示着人体内存在更精细的基因异常。蛋白质是基因功能的最终执行者,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与编码这些关键基因的蛋白质功能出现异常密切相关。因此本课题选择9对基线特征匹配的肝癌根治术后而术后DFS时间长短明显不同的患者标本,进行440个高通量蛋白质芯片筛选,找到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THBS2。并对THBS2在恶性肿瘤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展开meta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下实验研究:(1)THBS2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2)在体外细胞水平上初步研究THBS2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第一部分 高通量蛋白质芯片筛选肝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潜在标志物:THBS2目的:筛选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影响复发转移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将18例行肝癌根治术的肝细胞癌患者按照手术后不同的无病生存期分为两组:A组DFS>3年,B组DFS<1.5年,每组各9人。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基线特征匹配。将这18例患者的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样本抽提蛋白,用蛋白芯片(RayBiotech,GSH-CAA-440)检测与癌症发生相关的440个蛋白的含量。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手段,对这18例患者中的蛋白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索。结果:A、B两组HCC患者中位DFS分别为58.0和15.5个月,P<0.001。我们根据火山图筛选出31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25个蛋白在B组(易复发组)中高表达,而上调最显着的前五名依次是:MIP-1b、TIMP-2、MIP-1a、THBS2和AFP。热图分析显示THBS2的表达模式和AFP非常相似。GO功能及KEGG富集分析提示:肿瘤转移相关通路的主要调控蛋白有:MIP-1a、MIP-1b、THBS1、THBS2、VCAM-1、ICAM-2 等。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提示:MIP-1a、MIP-1b、THBS1、THBS2均在蛋白互作网络的重要节点上。THBS2蛋白在B组的芯片扫描信号均值为:32969.11,A组为5875.96,B/A表达差异变化倍数为5.5(t=2.9,P=0.019)。THBS1蛋白B/A的表达差异变化倍数为 1.5(t=2.434,P=0.027)。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与肝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THBS2。第二部分 THBS2在恶性肿瘤的表达对患者预后判断价值的meta分析目的:依据单个研究的结果不足以评判THBS2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预后指标。因此,我们通过meta分析,以评估THBS2在恶性肿瘤的表达对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系统评论数据库、EM-BASE平台,用Stata15.0软件对文献中的诊断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危险比(HRs)和95%置信区间(CIs)作为评价标准,全面分析THBS2表达与肿瘤生存预后的相关性。采用Q检验和I2统计学双检验异质性。发表偏倚用漏斗图和Egger线性回归法进行评价。结果:13个研究2664名恶性肿瘤患者关于总生存(OS)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THBS2高表达恶性肿瘤患者不良生存预后的风险是THBS2低表达患者的1.49倍(95%CI:1.34-1.66,P<0.001)。纳入的4篇文献中共含6组数据5000名恶性肿瘤患者关于无病生存(DFS)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总的合并值为(HR=1.22,95%CI:1.11-1.35,P<0.001),THBS2 表达量的升高与肿瘤患者不良生存预后的终点事件发生明显相关。结论:THBS2高表达与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生存预后明显相关,其可以考虑作为恶性肿瘤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一个预测指标。第三部分 THBS2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目的:本研究拟扩大样本量,分析THBS2表达与129例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ELISA方法检测20例HCC患者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THBS2表达,并应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THBS2的表达情况与129例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HBS2蛋白在20例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配对癌旁组织(Z=-3.696,P<0.001)。THBS2在129例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数目(P=0.018)、BCLC分期(P=0.013)有关。THBS2在复发转移时间≤12m组、>12m且≤24m组、>24m组的总体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HBS2表达水平越高,复发转移时间越早(χ2=11.758,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THBS2高表达的患者中位DFS、OS均短于THBS2低表达者(P=0.032,P=0.036)。肿瘤最大径>5cm,THBS2高表达患者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时间更早,预后更差(P=0.002)。寿命表及Log-rank法分析结果显示:THBS2高表达组在3年、4年、5年的生存率均较THBS2低表达组差(P值均<0.05)。COX单因素分析提示:THBS2高表达、肿瘤数目>1个、有癌栓、病理恶性程度较高(低/中-低分化)、BCLC分期、TNM分期较晚均是HCC患者术后D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P值均<0.05)。肿瘤数目是影响HCC患者DFS、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THBS2在HCC癌组织中高表达。THBS2高表达提示HCC患者复发转移风险更高,中位DFS及OS均更短,生存预后更差。第四部分 在体外细胞水平上研究THBS2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探讨过表达THBS2对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CR和Western blot对正常人肝细胞LO2、四种人肝癌细胞 HepG2、SMMC-7721、MHCC-97H、Huh-7 中 THBS2 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构建的THBS2过表达重组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后,用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测定转染目的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HBS2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MHCC-97H、Huh-7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细胞LO2(P<0.05)。CCK-8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THBS2能够显着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THBS2后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也明显增强(P<0.05)。结论:人肝癌细胞中THBS2呈高表达水平。过表达THBS2能明显增强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提示THBS2与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张冉[7](2019)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与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的评估,来预测HCC患者微血管浸润(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存在,为今后患者手术方式的制定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进而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并提高远期生存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诊断为肝细胞癌并行根治性切除术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11例,年龄2371岁,平均55.3±9.3岁。其中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3例,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例。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将患者分为微血管浸润组26例和无微血管浸润组(对照组)35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肿瘤直径、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相关资料。数据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NLR的临界值;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使用t检验(正态分布)、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对年龄、肿瘤直径、AFP、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NLR这些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对性别、肿瘤直径、AFP、NLR、乙肝病史、丙肝病史这些计数资料进行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均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ROC曲线,得出NLR的临界值为2.15,MVI组中NLR≥2.15的共有16例,占61.5%;无MVI组中NLR≥2.15的共有8例,占22.9%;MVI组中NLR≥2.15的比例明显大于无MVI组。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得出:AFP(p=0.007)、肿瘤直径(p=0.001)、NLR(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p=0.071)、谷丙转氨酶(p=0.240)、谷草转氨酶(p=0.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分析得出:性别(χ2=0.044,p=0.834)、AFP(χ2=7.948,p=0.005)、肿瘤直径(χ2=7.916,p=0.005)、NLR(χ2=9.35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病史(χ2=0.146,p=0.703)、丙肝病史(χ2=1.797,p=0.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NLR(OR 3.932;95%CI 1.120-13.804;P=0.033),肿瘤直径(OR 3.828;95%CI 1.122-13.063;P=0.032)是肝细胞癌MVI的独立危险因素;AFP(OR 4.003;95%CI 0.854-18.769;P=0.079)不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通过ROC曲线得出NLR的临界值为2.15,当肝细胞癌患者术前NLR≥2.15时出现MVI的可能性较大,可以作为评价HCC患者是否存在MVI的参考。2.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直径、术前AFP较高时更容易出现MVI。3.术前NLR、肿瘤直径是肝细胞癌MVI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荣高[8](2019)在《miR-181a负向调控HMGB2抑制肝癌转移的机制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肝细胞肝癌(HCC)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HCC转移和术后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是导致HC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HCC转移的机制,筛选复发转移的关键诊治靶点尤为重要。miRNA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调控肝癌的侵袭和转移。本研究通过miRNA芯片发现miR-181a在高转移能力肝癌细胞Huh-7/M8中表达下调。miR-181a是一种多功能miRNA,既往的研究显示其对HCC转移的影响存在争议。进而通过数据库预测,找出miR-181a可能的下游靶基因HMGB2。HMGB2是高迁移率族蛋白家族的成员,已被报道参与调控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转移,但暂无文献报道HMBG2参与调控HCC转移。目前也未有文献报道miR-181a与HMGB2的上下游调控关系。故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miR-181a对HCC转移的作用及介导HMGB2的具体分子机制,并分析miR-181a和HMGB2表达异常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首先,以Huh-7细胞为亲代,利用反复穿越Transwell小室的方法我们建立了新型肝癌高转移细胞模型Huh-7/M8。通过迁移、侵袭、划痕、尾静脉肺转移模型等实验比较亲代Huh-7与Huh-7/M8细胞体内外的转移能力。接着应用miRNA芯片与qRT-PCR验证找出调控HCC转移的潜在miRNA——miR-181a。通过慢病毒敲低与过表达实验研究miR-181a对HCC细胞体外转移能力的影响。然后,通过TargetScan、Mirdb、Mirtarbase三个权威数据库预测miR-181a可能的下游靶基因,在过表达miR-181a的Huh-7/M8细胞中,用qRT-PCR、Western免疫印迹验证找出下游靶基因HMGB2,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两者是否直接结合。利用常规敲低与过表达实验研究HMGB2对HCC体外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体内外的拯救实验进一步证明miR-181a与HMGB2对HCC细胞体内外转移能力的影响及两者的上下游调控关系。同时,采用WB检测敲低或过表达miR-181a与HMGB2对HCC细胞EMT的影响。最后,利用原位杂交技术(9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90例)、qRT-PCR(144例)检测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患者肝癌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miR-181a、HMGB2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iR-181a和HMGB2表达异常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首先,与亲代Huh-7细胞相比,Huh-7/M8细胞体内外的转移能力均明显增强。miRNA芯片检测与qRT-PCR证明miR-181a在Huh-7/M8中表达量显着下调。进一步发现过表达miR-181a后,Huh-7/M8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减弱;抑制miR-181a的表达后,Huh-7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显着增强。然后,在数据库检索潜在的靶基因后用qRT-PCR与WB验证,发现Huh-7/M8细胞过表达miR-181a后HMGB2的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181a可以直接结合HMGB2 mRNA的3’-UTR区域。进一步发现过表达HMGB2后,Huh-7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增强;沉默HMGB2的表达后,Huh-7/M8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显着减弱。拯救实验表明过表达miR-181a的Huh-7/M8细胞上调HMGB2的表达可以部分恢复体外的迁移侵袭能力;抑制miR-181a表达的Huh-7下调HMGB2的表达可以抑制其体外的迁移侵袭能力。体内实验显示Huh-7/M8过表达miR-181a后,肺转移结节数与大小显着降低;而在此基础上过表达HMGB2后,肺转移结节数与大小可明显升高。进一步的机制探索显示,过表达miR-181a或沉默HMGB2后,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反之抑制miR-181a的表达或过表达HMGB2后,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最后,在肝细胞肝癌肝手术切除临床标本中,miR-181a在肝癌肿瘤组织中低表达;miR-181a表达量与血管侵犯密切相关,miR-181a低表达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着短于高表达组。HMGB2 mRNA与蛋白在肝癌肿瘤组织中均高表达;HMGB2蛋白表达量与年龄、血管侵犯、分化程度、AFP、肿瘤分级显着相关;HMGB2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显着短于低表达组。miR-181a低表达并且HMGB2蛋白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预后最差。结论与亲代Huh-7细胞相比,Huh-7/M8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更强的迁移侵袭能力。miR-181a在高转移肝癌细胞Huh-7/M8中显着低表达。miR-181a可以直接结合下游靶基因HMGB2,通过抑制其介导的EMT信号通路减弱肝癌细胞体内外的转移能力。miR-181a在肝细胞肝癌中显着低表达,而HMGB2显着高表达,miR-181a低表达与HMGB2高表达和患者不良预后显着相关。miR-181a低表达并且HMGB2蛋白高表达的患者生存预后最差。本研究的结果表明miR-181a和HMGB2是肝癌复发转移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诊治靶点,为开发有效防治肝癌转移的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陈辉[9](2017)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分泌蛋白质组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肝癌病人组织体外培养分泌蛋白,寻找肝癌诊断潜在的候选标志物,通过GO和IPA分析,初步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结合病人临床资料,验证差异蛋白在肝癌诊断、复发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1.无血清培养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远癌组织,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TUNEL(Td T-mediated d UTP Nick-End Labeling)细胞凋亡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优化获得分泌蛋白的最佳时间。2.iTRAQ联合2D LC-MS/MS)技术分析肝癌组织体外无血清培养分泌蛋白,筛选差异表达分泌蛋白,初步了解肝癌组织分泌蛋白质组学的特征。3.对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分泌蛋白进行GO(Gene Ontology)和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分析。GO分析包括亚细胞定位(Cell component,CC)、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及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类,IPA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通路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4.收集49例HCC病人术前血清及23例配对健康人血清,平行反应监视(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分析差异分泌蛋白CA2、KRT19在HCC病人和健康人中的血清浓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CA 2、KRT 19单独及联合诊断肝癌的能力。另收集82例肝癌病人术后血清标本,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差异表达蛋白CA 2在肝癌病人中的血清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HCC病人血清CA 2浓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生存曲线分析HCC病人血清CA2浓度与肝癌复发以及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对肝癌组织进行体外无血清培养并提取分泌蛋白,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组织进行HE染色,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发现肝癌组织培养24小时是提取分泌蛋白的最好时间点。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提取的分泌蛋白无胞内蛋白污染。2.iTRAQ联合2D LC-MS/MS技术分析肝癌组织体外无血清培养的分泌蛋白质组学差异,共鉴定出2388种分泌蛋白,这些蛋白符合分泌蛋白的蛋白组学特征。癌组织与远癌组织比较发现36个差异分泌蛋白,其中表达上调14个,表达下调22个;癌旁组织与远癌组织比较发现90个差异分泌蛋白,其中表达上调27个,表达下调63个;两组有24个共同的差异表达蛋白,其中有11个表达上调,13个表达下调。3.对差异分泌蛋白进行GO和IPA分析。癌组织与远癌组织(C/F组)的差异分泌蛋白主要涉及代谢进程、与生长发育相关的进程、肿瘤微环境改变等;癌旁组织与远癌组织(P/F组)的差异分泌蛋白主要涉及代谢进程,特别是含硫化合物的代谢,以及酶抑制等。IPA分析发现C/F组的差异分泌蛋白主要以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为中心的调控网络,P/F组的差异分泌蛋白主要以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丝氨酸激酶(Phosphatidylinosit ol 3 kinase/Serine/threonine kinase,PI3K/AKT)为中心的调控网络,两组共同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以核转录因子κB(Transcription factor nuclear factor-κB,NF-κB)为中心的调控网络。4.PRM分析差异分泌蛋白碳酸酐酶2(Carbonic anhydrase 2,CA2)、细胞角蛋白19(Keratin,type I cytoskeletal 19,KRT19)在HCC病人和健康人中的血清浓度,结果表明CA2和KRT19肝癌病人的血清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ROC分析CA2和KRT19诊断肝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5和0.728,CA2与KRT19联合诊断肝癌的AUC为0.817(P=0.000),敏感性为67.3%,特异性为87%。ELISA法检测差异表达蛋白CA2在肝癌术后病人中的血清浓度,CA2在肝癌复发病人血清中的浓度显着高于未复发病人(P<0.05)。Logistic回归发现CA2表达与肿瘤数目(P=0.026)和BCLC分期(P=0.042)显着相关,CA2为影响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发现CA2低浓度的肝癌病人的无复发生存率显着高于CA2高浓度的肝癌病人(P<0.05)。结论1.体外培养肝癌组织并提取分泌蛋白的方法可靠。2.iTRAQ联合2D LC-MS/MS技术可以筛选出一系列原发性肝癌组织相关差异分泌蛋白,这些差异蛋白有望成为肝癌诊断潜在的候选标志物。3.含硫氨基酸代谢紊乱与肝癌的早期发生关系密切,乙醇代谢紊乱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CA2、KRT19可能通过ERK、AKT/PI3K、NF-k B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路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4.CA2和KRT19有望成为肝癌诊断的候选标志物;CA2还可用于肝癌病人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及无复发生存率的评估。

张辉,应敏刚,周东,陈夏,叶文飞,陈路川[10](2008)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浆MMP-2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和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浆MMP-2在预测肝癌术后复发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HCC病人的血浆MPP-2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血浆MMP-2表达水平和术后复发以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72例HCC患者外周血浆中MMP-2平均水平为(260.18±87.18)ng/ml,MMP-2高表达组患者的1年及2年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患者(P=0.063,P=0.037),有术后复发的患者比无复发患者血浆MMP-2表达明显增高(P=0.042)。MMP-2低表达组患者(≤260 ng/ml)的总生存(OS)时间和无瘤生存(DFS)时间均明显高于MMP-2高表达组(>260 ng/ml)(P=0.003,P=0.014),MMP-2低表达组病人的OS和DFS时间分别为(754.62±138.08)天和(627.69±230.37)天;而MMP-2高表达组病人的OS和DFS时间分别为(619.69±240.17)天和(465.86±299.48)天。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浆MMP-2浓度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和无瘤生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04)。结论血浆MMP-2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预后密切有关,有望成为一个临床有用的预测指标。

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肝星状细胞通过外泌体源性circWDR25及与γδT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肝细胞癌侵袭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肝星状细胞外泌体源性circWDR25对肝癌细胞侵袭及增殖的作用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癌旁肝星状细胞和γδT淋巴细胞比值与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关系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环状RNA在HBV相关肝细胞癌中的分子生物学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2)Basigin各选择性剪接变异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2.随访状况
    3.Basigin各剪接变异体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
    4.肝癌组织中Basigin各剪接变异体mRNA的不同表达水平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5.肝癌组织中Basigin各剪接变异体mRNA的不同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D147参与肝细胞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信号通路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分析及对血清VEGF/MMP-2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主要研究内容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分子靶向药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4)血小板/脾最大径比值预测肝细胞癌术后远期复发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研究背景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因与防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HCC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因
    1.1 患者因素
    1.2 肿瘤因素
    1.3 病毒因素
    1.4 复发转移相关分子
    1.5 治疗因素(术式、术中操作、术后治疗措施)
    1.6 其它
2 HCC切除术后复发的治疗
    2.1 手术切除
    2.2 肝移植
    2.3 局部消融治疗
    2.4 肝动脉栓塞化疗
    2.5 TACE联合局部消融治疗
    2.6 放疗
    2.7 分子靶向药物
    2.8 免疫治疗
    2.9 中医药治疗
3 HCC切除术后复发的预防
    3.1 术中处理
    3.2 门静脉化疗
    3.3 TACE预防治疗
    3.4 抗病毒治疗
    3.5 免疫治疗
    3.6 分子靶向药物
    3.7 中医药治疗
4 结论

(6)THBS2在肝细胞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高通量蛋白质芯片筛选肝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潜在标志物:THBS2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HBS2在恶性肿瘤的表达对患者预后判断价值的meta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THBS2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在体外细胞水平研究THBS2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与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8)miR-181a负向调控HMGB2抑制肝癌转移的机制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高转移肝癌细胞Huh-7/MS的建立与鉴定
    前言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iR-181a-HMGB2轴通过EMT通路抑制肝癌细胞转移能力
    前言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iR-181a、HMGB2与肝癌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
    前言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分泌蛋白质组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1部分 肝癌组织的体外无血清培养体系的构建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部分 肝癌组织分泌蛋白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第一章 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肝癌特异标志物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部分 肝癌预警蛋白的验证及临床意义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蛋白质组学在肝细胞肝癌研究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10)肝细胞癌患者血浆MMP-2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血浆MMP-2表达水平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2.2 不同MMP-2表达水平的患者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分析:
    2.3 肝癌患者生存和无瘤生存预后因素分析:
3 讨论

四、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肝星状细胞通过外泌体源性circWDR25及与γδT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肝细胞癌侵袭能力的研究[D]. 刘磊.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Basigin各选择性剪接变异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D]. 刘百良.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分析及对血清VEGF/MMP-2的影响[D]. 杨洋. 湖北民族大学, 2020(02)
  • [4]血小板/脾最大径比值预测肝细胞癌术后远期复发的应用价值[D]. 莫志远. 郑州大学, 2020(02)
  • [5]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因与防治策略[J]. 秦建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9(23)
  • [6]THBS2在肝细胞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探[D]. 廖小莉.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7]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与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相关性研究[D]. 张冉.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8]miR-181a负向调控HMGB2抑制肝癌转移的机制与临床研究[D]. 陈荣高. 浙江大学, 2019(03)
  • [9]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分泌蛋白质组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 陈辉.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4)
  • [10]肝细胞癌患者血浆MMP-2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J]. 张辉,应敏刚,周东,陈夏,叶文飞,陈路川. 福建医药杂志, 2008(04)

标签:;  ;  ;  ;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