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一、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洁[1](2021)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山东省沂源县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临床病原学检测与分析,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16—2020年山东省沂源县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对所有标本进行临床分析与病原学检测,统计中毒事件发生情况、病原菌检测结果、细菌阳性检出率、中毒事件季节分布以及阳性样品来源分布。结果 2016—2020年沂源县共发生32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共暴露4 958人,中毒患者累计774例,未发生食物中毒死亡事件;其中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13起(40.6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起(28.13%)、志贺菌6起(18.75%)、沙门菌3起(9.37%),2019年发生1起变形杆菌与肠炎沙门菌混合感染事件。共采集4 958份可疑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检出阳性774份,检出率为15.61%;其中2016年检出率最高(17.31%),2019年检出率最低(12.77%),不同年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中,夏季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最多(19起,59.37%),其次为春季(7起,21.88%)。比较不同来源的阳性样本,肛拭子采样的阳性检出率最高〔85.53%(662/774)〕,其次为食品检测〔6.72%(52/774)〕。结论 2016—2020年沂源县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是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在夏季发生,疾控部门应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王艳玲[2](2020)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全球气温逐年增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生活方式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新的病原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本文对部分细菌的相关特性、致病因素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中毒症状进行了综述,为查找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类型、污染源提供依据。导致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种类很多,实际工作中不能局限于常见病原菌,应采集大量样品,根据中毒症状、可疑食品、流行病学数据等进行针对性的病原菌检测,及时找出污染源,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付齐齐[3](2019)在《七省/直辖市3~12岁儿童及其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全面了解我国儿童及其家长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需求,探索影响儿童及其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性的宣教措施,引导儿童和家长养成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行为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结合中国区域划分,在全国选取7个省/直辖市,海南(华南地区)、上海(华东地区)、四川(西南地区)、湖北(华中地区)、河北(华北地区)、甘肃(西北地区)、辽宁(东北地区)。每个地区选择一个城市点,一个农村点,每个点选择3~4所幼儿园和2~3所小学,以班级为调查单位,选择3~12岁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确保每个年龄段100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有三个调查问卷,包括3~8岁儿童家长调查问卷,9~12岁儿童调查问卷,9~12岁儿童家长的调查问卷和学校/幼儿园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年级、独生子女情况、留守儿童情况、家长职业和家长的文化程度等)、家庭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知识来源途径及需求。在调查前、调查中、调查后进行质量控制。采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两组独立样本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独立样本之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P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值小于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儿童和家长基本情况七省/直辖市共调查3~12岁儿童27127名,其中海南、上海、四川、湖北、河北、甘肃、辽宁分别为 4141(15.3%),4326(16.0%),4313(15.9%),2936(10.8%),4195(15.5%),3496(12.9%)和 3720(13.7%)。七省/直辖市 3~12 岁儿童家长共调查27066例,其中海南为4426(16.3%),上海为4401(16.3%),四川为 3996(14.8%),湖北为 2851(10.5%),河北为 4195(15.5%),甘肃为 3476(12.8%),辽宁为 3721(13.8%)。2.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9~12岁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识现状: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识总得分中位数为18.0(15.0~20.0)分(满分29分),及格率为54.2%。儿童知识条目正确率低于50%的条目共8条,包括当感冒、拉肚子时仍坚持做饭可能会污染食物(4.9%),海产品容易引起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导致的食物中毒(14.6%),食品的保质期含义(25.5%),熟食在室温下放置时间(27.3%),空心草莓会引起食物中毒(30.6%),野生蜂蜜会引起食物中毒(35.6%),熟食和易腐食物冷藏温度(40.8%),鲜黄花菜会引起食物中毒(45.1%)。儿童知识条目正确率低于70%的共7条,包括苦杏仁会引起食物中毒(53.2%),烧烤烹调方式不可取(53.6%),连体香蕉会引起食物中毒(53.9%),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发生的月份(56.8%),冰箱中生的肉/海鲜/禽类应放在熟食或即食食物的下层(57.0%),冰箱没有杀灭细菌的作用(64.2%),未煮熟的豆浆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65.6%)。9~12岁儿童家庭食品安全态度现状:儿童家庭食品安全态度总得分中位数为5.5(4.0~7.0)分(满分10分),及格率为34.5%。儿童态度条目积极态度持有率低于70%的共3条,包括我认为在烹调海鲜时应达到滚烫温度(63.9%),我认为人的双手可以将微生物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51.5%),我认为粮油店现榨花生油不比超市卖的桶装花生油更安全(38.6%)。3~12岁儿童家庭食品安全行为现状:儿童家庭食品安全行为总得分中位数为9.5(8.5~10.5)分(满分13分),及格率为21.9%。儿童行为条目正确率低于70%的条目共7条,包括很少吃烧烤(6.9%),用“七步洗手法”洗手(39.2%),孩子在家参与买菜(40.7%),参与择/洗菜(45.7%),参与切菜(8.7%),参与做菜(10.1%),吃到有霉味花生吐掉并漱口(57.6%)。3.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识现状: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识总得分中位数为19.0(17.0~21.0)分(满分29分),及格率为65.1%。家长知识条目正确率低于50%共5条,包括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时间(10.9%),海产品容易引起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导致的食物中毒(17.1%),空心草莓不会引起食物中毒(36.3%),对食品的保质期的正确理解(36.9%),野生蜂蜜会引起食物中毒(39.9%)。家长知识条目正确率低于70%共8条,包括连体香蕉不会引起食物中毒(53.1%),鲜黄花菜会引起食物中毒(54.4%),所有熟食和易腐食物的冷藏温度(58.6%),冰箱中生熟食应分层存放(61.4%),感冒时仍坚持做饭会污染食物(62.7%),农药、灭鼠药不能和粮食、蔬果放在一个房间(63.1%),苦杏仁会引起食物中毒(63.7%),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在6~10月(68.0%)。家长家庭食品安全态度现状:家长家庭食品安全态度总得分中位数为4.5(3.5~6.0)分(满分8分),及格率为42.4%。家长态度条目正确率低于70%有粮油店现榨花生油不比超市卖的桶装花生油更安全(49.5%)。家长家庭食品安全行为现状:家长家庭食品安全行为总得分中位数为13.0(10.5~15.5)分(满分23分),及格率为41.8%。家长行为条目正确率低于50%共4条,包括采用正确方式解冻冷冻食物(2.9%),家中存放的食物有防鼠、防蟑螂、防蝇设施(13.1%),将剩饭放冰箱,再吃彻底加热或从不吃剩饭(27.2%),制备生肉和熟食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案板/刀具/菜盆(30.1%)。家长行为条目正确率低于70%共8条,包括购买预包装食品阅读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51.4%),生吃苹果和黄瓜前进行清洗/削皮(54.2%),采用正确方式烹调四季豆(53.8%),在做饭前用肥皂或洗涤液洗手(60.1%),患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时不做饭(61.3%),厨房有2套及以上案板/砧板(61.5%),要求孩子上厕所后洗手(65.4%),要求孩子吃饭前洗手(66.4%),厨房有2套及以上刀具(69.2%)。4.儿童和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影响因素地区、城乡、年龄、父母是否在外地打工、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是否及格、学校食品安全环境综合评分为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是否及格的共同影响因素。此外,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家庭经济水平、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在校寄宿还是儿童知识得分是否及格的影响因素;性别、儿童的知识和态度得分、家长职业、家长文化程度还是儿童行为得分是否及格的影响因素。地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是否发生过食物中毒、孩子给家长讲过食品安全知识、家长阅读过孩子带回来的食品安全材料、家长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环境综合评价是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是否及格的共同影响因素。此外,城乡、年龄、性别还是家长态度得分是否及格的影响因素;性别、城乡、年龄、从事食品相关行业、家中负责做饭、家长的知识和态度得分还是家长行为得分是否及格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和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识得分低,及格率低。儿童和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积极态度持有率较高,主观上愿意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儿童和家长家庭食品安全行为得分低,及格率低。地区、城乡、年龄、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得分、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安全环境是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因素。地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是否发生过食物中毒、孩子给家长讲过食品安全知识、家长阅读孩子带回来的食品安全材料的频率、家长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环境是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因素。

吴淙斌[4](2018)在《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生活、工作都息息相关,食品安全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食品行业链条中,餐饮业是与消费者接触的最后环节,因此餐饮业食品安全十分重要。本文对东山县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食品安全行为等。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调查共收集612份有效问卷,经统计,东山县餐饮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的比例为89.1%,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小学、中学、大专、大学人数比例分别为20.1%、32.7%、39.9%、7.3%,员工参加餐饮安全培训情况为一年中参加过1次、2次、3次培训以上的人员比例分别为50%、30.1%、15.0%,尚有4.9%的人员全年未参加过食品安全相关的培训教育。从问卷中反映出监管部门在监管上存在一些漏洞,对餐饮从业人员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培训不足。对东山县消费者调查共收集612份有效问卷,东山县居民购买海鲜产品的主要场所以菜市场为主,比例达45.8%;购买海鲜产品时关注项目主要为新鲜度、保质期、价格、口感,各项目的关注度分别为70.3%、20.4%、5.4%、3.9%;海鲜烹饪方式最多的是水煮处置,比例达55.9%;98.0%的人群通过网络获取饮食安全的信息;55.0%居民对东山县餐饮安全是非常满意,5%的居民对市场上的餐饮安全感到不满意;面对食物中毒事件时,其中有10.9%的人群选择默默接受,说明还有部分人群缺乏法律意识。从问卷中反映出东山消费者在消费海鲜产品较为关注新鲜程度,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信息,但维权意识待提高。本文收集了2015年-2017年东山县大米、蔬菜、水果、食用油、海产品、餐饮具和生活饮用水的监测数据,近三年的抽检样品总数分别为1229批次、1293批次、1525批次,合格率分别为92%、91.7%、93.6%,不合格食品种类和项目分别为蔬菜中克百威、海产品中氯霉素、餐饮具中大肠菌群、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反映出东山县食品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同时也反映出监管部门抽样管理工作中存在设计项目不够完善,发现问题后未能有效改进、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2013年-2017年东山县5起食物中毒数据,表明东山县食物中毒以细菌性和河豚毒素为主。其中食物中毒高发时间为6月至10月,主要为食用海产品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为副溶血性弧菌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对HACCP体系在东山县A酒店的运用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A酒店通过建立HACCP小组、实施HACCP管理细则,在原料采购验收、原料存放、食品加工等环节进行了危害分析与识别,并制定了关键控制点。通过实施HACCP,A酒店加强了人员培训和强化了食品安全管理措施。针对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善东山县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加大推广HACCP体系运用、增强联合执法、加大餐饮行业抽检力度、加大餐饮业专项整治力度、宣传普及餐饮知识、加快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多措并举预防食物中毒,做好预防监管工作,为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可参考借鉴资料。

董波[5](2018)在《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最有活力的年轻一族,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承担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饮食,其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所以,研究分析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收集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以昆明市呈贡新区大学城为例,依托问卷调查法,以小见大,梳理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分析其风险成因,对分析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上提出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对策。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中主要有客观现实存在和主观意识上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社会大环境中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高校食堂运营模式维持和改革中导致的管理体制不健全、餐饮场地硬件建设不完善或不合理等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的客观现实存在;而领导不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主管部门分管人员不专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主体消费人群——大学生求新、求变、重口味、求实惠的饮食消费行为特征及其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等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的主观因素。在客观现实和主观因素下,校园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中偶发性食品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生物性食物中毒、生物毒素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研究以项目管理理论方法为指导,主要从提高管理者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和提升、餐饮场地设施完善和规范、监督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思想创新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对策和建议。总之,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是社会餐饮行业中关注度较高的公共性餐饮服务代表,其偶发性食品安全事故屡屡曝光,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研究、监督和防控体系建设和有效的实践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工作者和相关部门与时俱进,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谷友成[6](2016)在《一起学校食堂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的调查及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一起学校食堂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食物中毒的过程以及原因。方法对学校食堂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的现场流行学、病例个案等进行调查,并对剩余的食物以及呕吐物进行实验室检查,对检验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学校食堂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中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发烧等,患者均在同一窗口就餐,其他窗口就餐学生均未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实验室检查患者的呕吐物以及剩余食物,结果肠毒素为阳性,伴有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导致这起学校食堂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发生原因主要是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堂工作人员对食物卫生的意识情况较差,未能对食物妥善进行处理,使得食物出现细菌大量繁殖的情况。

康艳菊[7](2016)在《探讨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及其分布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食物中毒患者98例,对患者的检验方法及其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细菌性中毒患者的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以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感染最为常见,而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较为少见,其检出率在10%以下。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为主,疾控中心应加强本单位工作人员采样及检验技能,以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梁兰英[8](2016)在《14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佛山市三水区近十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进行鉴定,结合案例的实际情况,分析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中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及检验结果的相互作用,以提高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检出和实验室诊断。结合GB/T14938-1994和GB/T4789-2010国标法,正确甄选的可疑食物、病人检材与致病菌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表明,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合理的样品采集,恰当的检验方法,都有助于提高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鉴定效率。

曹萌[9](2013)在《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构建较为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估模式,获得公众和敏感行业两方面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的效果效益的评价,收集公众/敏感行业对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的合理建议,改进健康相关气象服务工作,从而为构建高效合理的健康相关气象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性依据,为发展我国的健康相关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示范。方法:通过阅读中外文献,了解国内外评测工具,征集一线气象预报人员建议,形成量表初稿,经过多学科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形成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评价量表,通过正式信效度评价数据,采用Cronbach α(克隆巴赫)、项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系数、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评价结构效度评价量表信效度。将信效度检验合格的量表应用于公众/敏感行业对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评价的横断面研究,数据用频数分布/百分数分布表进行描述,并利用因子得分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一步确认量表变量间所表达的关系。结果:量表信效度分析1.1首先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现有的健康相关气象服务评测工具,并在广泛征集一线气象预报服务人员建议的基础之上制定了有14个条目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评价调查量表。随后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和小范围预实验,删除条目4“您对目前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信息准确性的评价”这一没有判断标准且有歧义、难以回答的条目。根据语义学特征开展小组讨论在条目的可解释性方面进行修正,并针对公众和敏感行业两种调查对象形成相同内容不同陈述的量表。1.2公众量表信效度检验:以偶遇方式在上海市的2个重点商圈和闹市区收集到调查问卷524份,有效问卷428份。信效度分析结果为Cronbach α系数为0.827,I-CVI为0.92,将13个条目作探索性因素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值为1868.264,相伴概率为0.000(P<0.05),KMO检验值为0.832,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三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767%。在探索性分析基础上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条目1载荷小于0.3,故去掉去掉条目1后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卡方自由度比x2/df=-3.615,拟合优度模型度指数(GFI)0.932和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890,规范拟合指数(NFI)0.917,比较拟合指数(CFI)0.896,达到或接近0.9。均方根残差RMSEA为0.048<0.05,各条目的因素载荷均大于0.3,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3敏感行业量表信效度检验:对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以短信形式提供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信息的所有连锁型餐饮单位进行调查,收集问卷124分,有效问卷103份;重测问卷21份,有效问卷20份。Cronbach α系数为0.867,13个条目中2/3的组内相关系数大于0.6,其余1/3也大于0.4,平均I-CVI为0.92。评价结果2.1公众评价结果:以偶遇调查方式在上海市区9个重点商圈或闹市区收集问卷1830份,有效问卷1503份。1503名公众中,男性为757人,女性为746人。年龄18~40岁者(青年)为1055人,占总被调查者的(70.7%),文化程度中大专或以上文化程度者884人(58.8%)。37.8%公众获取预警信息频率较高,51.4%公众认为预警服务时效性一般;35.7%公众表示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超过50%的公众对提供的服务指引及总体评价为一般或不太满意;通过获取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公众对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37.2%很了解或比较了解,在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服务的依从性方面,53.2%公众高度依从或较依从,45%的公众认为该服务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40.2%的公众认为服务对其医疗开支及工作学习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因子得分结果显示服务可及性为2.49±0.476;服务关注/满意度得分为3.34±0.614,服务依从性因子得分为2.82+0.462;服务行为效果效益因子得分为2.85+0.662。四个因子得分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验证性结构模型中“服务可及性→服务关注/满意度”、“服务关注/满意度→服务依从性(知信行)”、“服务依从性(知信行)→服务效果效益”和“服务可及性→服务效果效益”的结构系数参数估计值分别为1.093,0.677,0.505,0326,具有统计学意义(CR值分别为14.267,17.688,4.486,2.926P<0.001),标准化估计值分别为,0.241,其余路径系数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R值为22.511-4.175,P均<0.05)。说明服务可及性对服务关注/满意度和效果效益都存在直接影响;而对服务依从性和效果效益也存在一定的间接作用。从总的综合作用来看,服务可及性对服务效果效益的影响也较强。提高服务可及性是促进健康相关气象服务中重要的效果指标如服务依从性和健康结局的重要手段。2.2敏感行业评价结果:以一对一电话访谈形式对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通过短信提供该服务的所有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24家,有效问卷103份,均为较大规模的连锁型单位,包括饭店、快餐、火锅及日式、盒饭公司。84家(81.6%)经常获得该服务信息,认为时效性较好的有84家(95.5%);64家(72.7%)表示非常关注,对服务指引和总体满意度来说20%左右认为非常满意,72.7%表示比较满意;在该服务提供的风险等级和服务指引的依从性上,80家(90.9%)对其依从;70%左右的餐饮单位认为该服务信息是有助于降低单位的腹泻等发病率或者食物中毒事件的,56家(63.6%)认为该服务有助于该单位经济效益的增长,79家(89.8%)认为该服务有助于该单位社会效益的增长。餐饮单位对该服务的期望中,增加服务指引内容和增加服务项目均超过了调查单位数量的60%。结论与建议1.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公众/敏感行业评价的主要因素包括公众/敏感行业对该服务的可及性、关注/满意度、依从性及效益效果4个方面;信效度检验表明所提取的4个因素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测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的评价工具。2.细菌性食物中毒服务渠道较多,而获取信息的频率较低,过半公众对此项服务的满意度为一般,近6成的公众对该服务关注度一般或不太关注,但获取信息后对服务的依从性略好,认为该服务对其工作生活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首先丰富预警信息内容,在保证深刻警示公众的同时,增强服务信息的亲民性。并且在提高信息提供频率的前提下,扩大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的宣传,从而提高公众的可及性和关注度。3.餐饮单位对服务可及性、服务关注度/满意度、服务依从性、服务效益效果等方面评价均较高,但从调查建议中可知该服务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从增加相关气象服务指引内容和服务项目方面入手。

刘琳[10](2008)在《肉类微生物学(三) 肉中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文中指出肉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因其营养丰富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降低其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缩短其货架期并增加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因此肉类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肉中的G-食源性致病菌的食品卫生学意义、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性、检验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

二、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伦理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
    2.2 病原菌检测结果
    2.3 阳性检出率比较
    2.4 食物中毒事件季节分布
    2.5 不同来源阳性样本分布
3 讨论

(2)细菌性食物中毒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沙门菌属引起的食物中毒
2 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3 志贺菌属引起的食物中毒
4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5 结语

(3)七省/直辖市3~12岁儿童及其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调查内容
        1.2.3 评分方法
        1.2.4 统计分析方法
        1.2.5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3~12岁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1.1 3~12岁儿童基本情况
        2.1.2 9~12岁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1.3 9~12岁儿童家庭食品安全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1.4 3~12岁儿童家庭食品安全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1.5 9~12岁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识来源途径及需求
    2.2 3~12岁儿童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2.1 3~12岁儿童家长基本情况
        2.2.2 3~12岁儿童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2.3 3~12岁儿童家长家庭食品安全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2.4 3~12岁儿童家长家庭食品安全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2.5 3~12岁儿童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识来源途径及需求
3 讨论
    3.1 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影响因素及需求
        3.1.1 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
        3.1.2 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影响因素
        3.1.3 儿童家庭食品安全知识来源途径及需求
    3.2 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影响因素及需求
        3.2.1 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
        3.2.2 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影响因素
        3.2.3 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识来源途径及需求
4 结论
政策建议
创新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学生和成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现状及思考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个人简历
致谢

(4)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餐饮业食品安全研究进展
        1.2.1 餐饮业发展现状
        1.2.2 餐饮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1.2.3 各国餐饮业监管模式
        1.2.4 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发展历程
        1.2.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问卷调查
    2.1 东山县简介
        2.1.1 东山县介绍
        2.1.2 海鲜特产
    2.2 东山县餐饮业现状
        2.2.1 东山县餐饮业发展背景
        2.2.2 餐饮单位分类
    2.3 东山县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问卷调查
        2.3.1 调查目的
        2.3.2 问卷方式
        2.3.3 调查对象
        2.3.4 调查分析
    2.4 东山县餐饮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问卷调查
        2.4.1 基本情况
        2.4.2 调查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山县食品安全监测现状
    3.1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抽检情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存在问题分析
    3.2 东山县食物中毒情况
        3.2.1 食物中毒数据分析
        3.2.2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山县餐饮业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4.1.1 监管主体
        4.1.2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4.1.3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具体措施
    4.2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5章 HACCP体系在东山县A酒店的运用分析
    5.1 A酒店实施HACCP过程
        5.1.1 成立酒店HACCP小组
        5.1.2 人员培训
        5.1.3 A酒店食品加工流程
        5.1.4 危害识别与分析
        5.1.5 确立关键控制点
        5.1.6 关键限值的建立
    5.2 A酒店实施HACCP体系的运用效果分析
        5.2.1 重大活动安全保障
        5.2.2 原料采购验收
        5.2.3 抽样检测
        5.2.4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
第6章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控制对策
    6.1 进一步推广体系运用,完善餐饮服务管理
    6.2 进一步加强餐饮行业抽检力度,严惩不法行为
    6.3 进一步加大餐饮专项整治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6.4 进一步加大餐饮知识普及,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素质
    6.5 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平台,接受群众监督
    6.6 进一步做好食物中毒预防监管,防范未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5)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高校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研究进展
        1.2.2 高校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研究进展
    1.3 选题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分析归纳法
        1.3.4 系统分析法
    1.4 选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食品安全
        2.1.1 食品安全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2.1.2 我国对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
    2.2 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
        2.2.1 大学生消费饮食行为
        2.2.2 高校食堂的餐饮服务特点
        2.2.3 高校食堂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2.2.4 高校周围的餐饮服务
    2.3 高校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方法
        2.3.1 管理方法
        2.3.2 体系基础及体系管理
第三章 高校食堂与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
    3.1 客观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3.1.1 社会大环境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3.1.2 高校食堂运营模式维持和改革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3.1.3 餐饮场地硬件建设不合理或不完善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3.1.4 学校内部监管不利
    3.2 主观上存在的问题
        3.2.1 学校主管负责部门不重视食品安全
        3.2.2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3.2.3 消费主体人群——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3.2.4 校园周边餐馆的无证经营现象屡禁不止
    3.3 偶发性食品安全事故
        3.3.1 生物性食物中毒
        3.3.2 生物毒素中毒
        3.3.3 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四章 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4.1 总则
    4.2 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对策实施
        4.2.1 人力资源管理
        4.2.2 设施管理
        4.2.3 制度管理
        4.2.4 高效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其它方面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食品安全调查问卷(社会)
    附录B 食品安全调查问卷(学生)

(6)一起学校食堂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的调查及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资料
2 本起学校食堂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发生经过
3 主要表现以及治疗
4 流行学调查
    4.1 时间分布
    4.2 人群分布
    4.3 进食情况
    4.4 现场情况
5 实验室检查
6 讨论

(7)探讨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预案建立及材料准备
        1.2.2 现场调查
        1.2.3 样品采集
        1.2.4 检验方法
        1.2.5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3.1 检测方法分析
    3.2 检测结果分析
    3.3 注意事项

(8)14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1.2 试剂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分析
    2.2 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情况
    2.3 可疑食品及来源情况
    2.4 病原学鉴定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3.2 流行病学调查
    3.3 肛拭
    3.4 勿忽略特殊样品
    3.5 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监督部门要严格执法
    3.6 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场处置的一般步骤
        3.6.1 登记受理报告或举报
        3.6.2 查阅病例、询问接诊医生及调查中毒者
        3.6.3 食物与临床样本的采集
        3.6.4 确定病例定义
        3.6.5 流行病学研究的描述
        3.6.6 HACCP危险性及溯源性调查
        3.6.7 预防性控制措施的实施
        3.6.8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3.6.9 最终控制与处理
        3.6.10撰写调查报告和归档管理
4 结论

(9)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标
        总目标
        具体目标
第一部分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评价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1. 研究方法
        1.1 量表的编制
        1.2 调查对象
        1.3 有效问卷判别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信效度分析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2 内部一致性信度
        2.3 外部一致性信度
        2.4 内容效度
        2.5 结构效度
    3. 讨论
        3.1 公众量表
        3.2 敏感行业量表
第二部分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公众(敏感行业)评价研究
    第一章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公众评估情况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工具
        1.3 调查过程及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 描述性分析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2 细菌性食物中毒公众服务可及性分析
        2.3 细菌性食物中毒公众服务关注/满意度分析
        2.4 细菌性食物中毒公众服务依从性分析
        2.5 细菌性食物中毒公众服务效果效益分析
        3. 综合性分析结果
        3.1 细菌性食物中毒公众评价各因子得分分析
        3.2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效果效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4. 公众对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的期望及建议
        5. 讨论
    第二章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敏感行业评价情况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工具
        1.3 调查过程及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2 细菌性食物中毒敏感行业服务可及性分析
        2.3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敏感行业满意度分析
        2.4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敏感行业依从性分析
        2.5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敏感行业服务效果效益分析
        2.6 餐饮单位对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的期望及建议
        3. 讨论
总结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1. 气象与健康
        2. 气象预警服务与健康
        3. 卫生服务评价现状
        4. 气象服务评价现状
        5. 健康相关气象服务评价现状
    附件二:量表
        最终公众评价量表
        最终敏感行业评价量表
    附件三:问卷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公众满意度调查
        1 )问卷初稿
        2 )问卷终稿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集体餐饮单位满意度调查
        1 )问卷初稿
        2 )问卷终稿
    附件四:已发表文章
    附件五:致谢

(10)肉类微生物学(三) 肉中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论文提纲范文)

1 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ecies)
    1.1 食品卫生学意义
    1.2 生物学特性
    1.3 流行病学
        1.3.1 传播源与传播途径
        1.3.2 发病症状
        1.3.3 致病机制
    1.4 检验与预防措施
2 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hcherichia coli)
    2.1 食品卫生学意义
    2.2 生物学特性
    2.3 流行病学
        2.3.1 传播源与传播途径
        2.3.2 发病症状
        2.3.3 致病机制
    2.4 检验与预防措施
3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3.1 食品卫生学意义
    3.2 生物学特性
    3.3 流行病学
        3.3.1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3.3.2 发病症状
        3.3.3 发病机制[18]
    3.4 检验与控制措施
4 空腔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
    4.1 食品卫生学意义
    4.2 生物学特性
    4.3 流行病学
        4.3.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4.3.2 发病症状
        4.3.3 发病机制
    4.4 检验与预防措施
5 志贺氏菌(Shigella Species)
    5.1 食品卫生学意义
    5.2 生物学特性
    5.3 流行病学
        5.3.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5.3.2 发病症状
        5.3.3 发病机制[25]
    5.4 检验与预防措施
6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cemolyticus)
    6.1 食品卫生学意义
    6.2 生物特性
    6.3 流行病学
        6.3.1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6.3.2 发病症状
        6.3.3 发病机制
    6.4 检验与预防措施
7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7.1 食品卫生学意义
    7.2 生物学特性
    7.3 流行病学
        7.3.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7.3.2 发病症状
        7.3.3 发病机制[28]
    7.4 检验与预防措施
8 变形杆菌(Proteus Speciess)
    8.1 食品卫生学意义
    8.2 生物学特性
    8.3 流行病学
        8.3.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8.3.2 发病症状
        8.3.3 致病机理
    8.4 检验和预防措施
9 布氏杆菌(Brucella Speciess)
    9.1 食品卫生学意义
    9.2 生物学特性
    9.3 流行病特性
        9.3.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9.3.2 发病症状
        9.3.3 发病机制[32]
    9.4 检验与预防措施
1 0 结束语

四、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J]. 于洁.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1(01)
  • [2]细菌性食物中毒研究进展[J]. 王艳玲.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05)
  • [3]七省/直辖市3~12岁儿童及其家长家庭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付齐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02)
  • [4]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D]. 吴淙斌. 集美大学, 2018(01)
  • [5]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董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6]一起学校食堂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的调查及因素分析[J]. 谷友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24)
  • [7]探讨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J]. 康艳菊. 中医临床研究, 2016(16)
  • [8]14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结果分析[J]. 梁兰英. 生物化工, 2016(02)
  • [9]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服务评价研究[D]. 曹萌. 复旦大学, 2013(03)
  • [10]肉类微生物学(三) 肉中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J]. 刘琳. 肉类研究, 2008(06)

标签:;  ;  ;  ;  ;  

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