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及布局探索

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及布局探索

一、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布局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张昌志[1](2019)在《北京市昌平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休闲农业旅游是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朝阳产业,也是一个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促使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进一步缩小,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周边的农村,其农业生产结构逐渐改变,不仅具有基本的农业生产性功能,服务城市的功能也正在得到全面开发。而近些年来,北京市雾霾、污染等问题逐渐凸显,更让人们向往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向往回归芬芳泥土的田园放松身心,昌平区位于首都的西北部,而素有“京师之枕”称号,尤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为其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早在80年代昌平便有了休闲农业旅游的雏形。但昌平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并不顺利,只有最近十几年在草莓园、农业嘉年华等各大活动的带动和影响下才逐渐有了现在的成就,不过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重复建设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本文通过对研究昌平区休闲农业的深入,对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实现昌平区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阐述了选择休闲农业旅游为论题的原因,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构等内容。第二部分为休闲农业旅游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三部分对昌平区休闲旅游发展的资源环境具体说明及昌平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对昌平区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实证研究,并就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昌平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就实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第六部分为结论。

唐永芳[2](2018)在《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及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在研究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对其不同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以期为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文章对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分区论述,并采用AHP法构建湖南省乡村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根据各指标的评分值与权重值加权计算各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根据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地方特色和乡村旅游资源属性等将湖南省乡村旅游分为湘中南山水乡村旅游区、湘北农渔乡村旅游区、湘西民俗乡村旅游区和湘东红色乡村旅游区四大区域。根据各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值情况,湘中南山水乡村旅游区和湘东红色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达到"良好级",湘西民俗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达到"敏感级",湘北农渔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为"风险级"。[结论]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明显,由于区域环境以及地方特色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差异,湖南省乡村旅游区可划分为四大区域,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存在较大差异,需根据各区域实际生态状况及时采取保护和恢复措施,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刘晓玲[3](2018)在《新化县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研究》文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乡村旅游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中,如何杜绝数字脱贫、假脱贫、被脱贫等不良现象发生,成为党和国家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新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乡村旅游扶贫的重点县之一。该县虽然经济底子薄、贫困人口多,但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有102个乡村被国家确立为乡村旅游扶贫村。近些年来,新化县对乡村旅游扶贫比较重视,先后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兴县”“旅游立县”战略。为检测乡村旅游扶贫实效,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体系,促进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本文采用研究文献、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在梳理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以及国家旅游局和湖南省旅游扶贫领导小组编制的乡村旅游扶贫监测方案为蓝本,深入新化县对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和监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是从脱贫成效、社会条件、基础建设、区位条件、贫困原因、扶贫与救济判别6个方面完善了新化县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体系,具体分为24个核心指标,110个基础指标,丰富了《湖南省旅游扶贫监测方案》。二是提出“转变观念,提振信心”、“建立第三方监测机制”、“建立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网络平台”等加强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工作的措施。三是监测发现新化县近些年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脱贫成效不明显。新化县目前仍是武陵山片区最贫困的地区,全县仍有贫困人口137976人,贫困发生率仍高达9%,还有158个贫困村需加大旅游扶贫力度。国家和省政府要加大对新化县乡村旅游扶贫和效益监测的支持力度,妥善解决新化县景区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新化县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主动融入湖南精品旅游线路。

单忠业[4](2017)在《辽阳地区河栏镇乡村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找出河栏镇乡村旅游资源规划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理解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研究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经验。结合本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科学规划旅游资源,合理投入,利用可持续发展和体验经济观念来提出乡村旅游资源规划的对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具体研究内容有:1)河栏镇乡村旅游现状及问题分析。河栏镇政府根据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重点发展农业景观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活动,打造回归自然、体味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观光为特色的旅游环境,重点突出当地的农村生活风貌以及本地的历史文化。存在的问题包括乡村旅游开发过快造成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多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要素亟待完善,旅游产品存在开发不够、品牌意识不强、缺乏特色等情况,对传统乡村文化形成冲击,缺乏协调机制,村民生活成本增加。2)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经验。文章分析美国伊利诺斯葡萄酒旅游、给游客真正乡村体验的爱尔兰贝利豪拉、优美自然景观的奥地利隆高镇。还分析了国内利用资源带动乡村旅游的江西婺源、主题特色突出的浙江舟山。通过总结分析,确定了乡村旅游的五大项目主体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3)河栏镇乡村旅游对策分析。根据河栏镇的实际情况,提出深化乡村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历史遗迹,做好人力资源培训,引进移动互联技术加强推广宣传,规范和引导乡村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乡村旅游体验层次。

肖永明[5](2016)在《新化县乡村旅游住宿安全问题分析》文中提出乡村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兴起,而后成为推动广大乡村,特别是山、老、边、贫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产业,在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提升地方整体形象、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乡村旅游安全事故日益增多,由此而产生一系列问题。本论文以娄底市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消防、卫生、治安等旅游环节分析乡村旅游住宿安全问题的成因、特点及管理措施,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乡村旅游住宿安全事故进行剖析,了解现阶段现实生活中乡村旅游从业者、游客、旅游管理部门、基层政府等乡村旅游参与者在乡村旅游住宿安全事故处理过程中的所起作用和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乡村旅游住宿安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通过对乡村旅游住宿安全现有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深入开展针对乡村旅游住宿安全问题相关调查研究和个案研究,分析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住宿安全问题困境,探讨解决乡村旅游住宿安全的预防、处理和救助机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乡村旅游住宿安全存在的问题。一是从乡村旅游住宿房屋结构分析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二是从住宿房屋选址位置分析存在的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安全问题;三是对乡村旅游住宿治安问题(包括偷盗、冲突纠纷等)进行分析;四是对乡村旅游住宿场所的卫生状况及医疗救助体系进行分析;五是对新化县乡村旅游住宿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处理结果,总结乡村旅游住宿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六是针对乡村旅游住宿安全问题,从旅游管理部门的角度寻求解决乡村旅游安全问题的可行性办法。针对乡村旅游住宿安全存在的问题,为确保乡村旅游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配备相关的消防设施设备、涂刷防火漆等方式提高木框架结构的房屋消防能力,以国土、规划等部门为依托逐渐改变房屋选址,安装足够多的摄像头等防盗设备提高乡村旅游住宿治安水平,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经营者和游客进行急救宣传教育,在政府救助体系不能及时跟进时,能够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以减少住宿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营造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游客共同受益的良好发展环境。

罗洁[6](2014)在《长沙市农家乐游客满意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农家乐作为一种新的乡村旅游形式,不仅满足了城镇居民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生活体验,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解决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其发展前景十分良好。近年来,长沙市农家乐旅游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长沙市农家乐旅游又好又快发展,从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现状,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繁荣、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农家乐旅游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农家乐相关内容介绍出发,对长沙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长沙农家乐游客满意度情况,然后提出提高长沙市农家乐满意度对策。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目前长沙市农家乐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规模小档次低、规范管理不够,二是缺少农家特色、产品同质化严重,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四是宣传力度不够、营销渠道不畅通,五是服务质量不高、经营方式单一。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最后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长沙市农家乐满意度对策:一是乡村环境和较低价格是农家乐满意度较高的因素,二是从农家的院落空间拓展活动范围与服务内容,三是在棋牌类活动的基础上丰富活动形式,四是增加牙具等客房基本用品,完善配套设施,五是增加农家乐电话或者网络预订系统,六是农家乐亟需服务员的礼仪培训,七是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

义小玲[7](2013)在《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事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发展形式。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或者回农村寻根,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主要在城市居民。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让游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垂钓、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也叫观光旅游。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等,而且达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观光农业也发展的如火如茶,现在已经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该论文是从对旅游观光农业的定位和旅游观光农业的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主要是采用了SWOT分析法结合湖南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旅游观光农业进行分析,不仅是为了研究湖南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遇到的问题,而且希望通过对湖南的研究进而为全国旅游观光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所以本论文分四步对旅游观光农业进行分析,首先是对研究旅游农业背景意义和目的进行介绍,并且把国内外的旅游农业发展的状况进行对比总结经验;其次是对旅游观光农业进行定位并且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就是采用SWOT的方法对湖南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是对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遇到问题的解决对策。

包乌兰托亚[8](2013)在《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其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涉及面广、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强、关联度大,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是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发展层次,实现农业战略转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能力的提高、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休闲农业已从萌芽起步、初步发展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体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解析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的构成、特征、功能和价值,基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产业系统、支撑系统对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支撑作用,分析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开发基础与运行机理。在对休闲农业资源类型、价值与开发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模拟并分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40个城市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的传导路径与关键因素,进而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布局模式和组织模式,并提出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化机制与具体措施,为不同等级城市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对我国休闲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休闲农业发展的概念体系与基本理论。对休闲农业产业系统相关概念,包括休闲与休闲产业、农业与休闲农业、休闲农业资源、产业化与休闲农业产业化等进行了界定,系统探讨了休闲农业体系的基本内涵、构成、特征、结构、功能、意义等基本理论问题,并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理论及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2)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路径分析。明确休闲农业资源分类原则,将休闲农业资源具体分为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生态资源三大类,分析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路径与开发方式。(3)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分析与评价。构建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从审美价值、参与价值、文化价值、集群价值、科学价值五方面,对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40个城市的休闲农业资源价值进行评价。根据对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构成要素的分析,将开发基础系统分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产业系统、支撑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部17个城市、中部6个城市、西部13个城市、东北部4个城市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进行量化辨识与等级划分,进而分析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各子系统及复合系统发展状态的时间演变轨迹和空间差异特征,判断40个代表性城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化开发能力。(4)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分析。在对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的核心要素,并分析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经过提出假设、构建模型、拟合评价、调整修正、结果检验等步骤,对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条件与形成机理进行定量模拟;总结出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的传导路径与关键因素,据此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结构模型。(5)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构建。根据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及运行机理的研究结论,提出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包括产业经营模式、产业布局模式及产业组织模式。(6)休闲农业产业化保障措施。从政策法律、市场基础、运行机制、集群战略、人才体系、标准体系等方面,提炼出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的保障机制与具体措施。

李祥林[9](2012)在《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旅游产业。随着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两型社会的构建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加快,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喜欢选择到乡村去旅游,寻找回归大自然的感觉,释放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因此湖南乡村旅游发展非常的迅速。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来说,是实现农民增收、增加创业和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在促进湖南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首先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研究,由第一、二章组成。第一章分析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框架、方法;第二章对乡村旅游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分别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其次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即第三章的内容。国内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名胜风景区带动型、乡村组织型、政府主导发展驱动型、“公司+农户”型模式四种。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市场驱动型、政府推动型和混合成长型三种。然后对湖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即第四章的内容。深入的分析了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影响制约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压力大,经营管理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最后深入的研究了构建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对策,即第五章的内容。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建,应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抓住有利的契机,在充分考虑湖南各地乡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名胜风景区带动型、城乡互动社区参与型、生态和谐型、旅游扶贫对外开放型、构建现代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型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尽可能的消除湖南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的创建目标,从而实现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欧茂[10](2012)在《湖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休闲度假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在人们远离都市的嘈杂,抛撒生活的烦恼,循迹山野、驻足农庄的潮流中,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改变,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入手,针对湖南乡村旅游的现状,重点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充分借鉴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外以及台湾、北京等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做法与模式,提出了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本文研究认为,湖南乡村旅游存在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文化品位不高,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形式单一,经营和开发各自为政品牌意识淡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殛待改善,接待设施城市化倾向等问题。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规划,要挖掘乡村资源优势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努力营造品牌、加大宣传促销活动,要加强企业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布局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布局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昌平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实地调查法
        1.5.3 统计分析法
    1.6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相关观念
        2.1.1 休闲农业旅游与农家乐旅游
        2.1.2 休闲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
    2.2 基础理论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环城游憩带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体验经济理论
        2.2.5 需要层次理论
3 北京昌平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
    3.1 北京市昌平区概况
        3.1.1 昌平区区位交通概况
        3.1.2 昌平区经济概况
        3.1.3 昌平区人文资源概况
        3.1.4 昌平区非物质文化资源
        3.1.5 昌平区自然资源概况
    3.2 昌平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概况
        3.2.1 昌平区观光园发展现状
        3.2.2 昌平区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3.2.3 昌平区采摘园发展现状
        3.2.4 北京市农业嘉年华
4 昌平区社区居民参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方法及样本分析
    4.2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4.2.1 从事休闲农业旅游居民的基本情况
        4.2.2 从事休闲农业旅游的文化程度
        4.2.3 昌平区休闲农业旅游的模式结构
        4.2.4 昌平区休闲农业旅游资金来源分析
        4.2.5 从事休闲农业旅游年限分析
    4.3 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力度不够
        4.3.2 生态理念淡薄,整体规划缺乏
        4.3.3 从业者自发经营,经营方式单一
        4.3.4 宣传力度不够,品牌意识淡薄
        4.3.5 行业组织缺乏,政府缺少监管
5 昌平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政府引导,注重生态保护
    5.2 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特色品牌
    5.3 理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规范管理
    5.4 鼓励小户创业,加强扶持力度
    5.5 打造互联网+,加强媒体合作
    5.6 建立科普基地,发挥教育功能
    5.7 注重培养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6 结论
参考文献
北京市昌平区休闲农业旅游调查问卷
致谢

(2)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及生态环境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 构造判断矩阵
    2.3 一致性检验
    2.4 计算方法
    2.5 生态环境安全指数计算
    2.6 数据来源
3 结果与分析
    3.1 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
    3.2 指标权重值和评分值及分析
    3.3 乡村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3)新化县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特点
    1.7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7.1 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
        1.7.2 国内关于乡村旅游扶贫的研究
        1.7.3 国内关于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的研究
        1.7.4 国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
        1.7.5 国外关于乡村旅游扶贫的研究
        1.7.6 国外关于乡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7.7 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和效益监测研究的评价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旅游
        2.1.2 乡村旅游扶贫
        2.1.3 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
        2.2.2 可持续旅游理论
        2.2.3 旅游扶贫效应(影响)
3 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3.1 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1 客观公正原则
        3.1.2 问题导向原则
        3.1.3 精细化原则
        3.1.4 群众认可原则
    3.2 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3.3 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指标体系内容
        3.3.1 脱贫成效
        3.3.2 社会条件
        3.3.3 基础建设
        3.3.4 区位条件
        3.3.5 贫困原因
        3.3.6 扶贫与救济判别
4 研究区概况
5 实证研究
    5.1 数据来源
        5.1.1 新化县政府工作报告
        5.1.2 乡村旅游扶贫村工作台账
        5.1.3 抽样调查
    5.2 样本情况
        5.2.1 样本框
        5.2.2 样本数量
        5.2.3 样本比例
    5.3 监测结果
        5.3.1 新化县2015年与2016年旅游脱贫情况
        5.3.2 抽样监测结果
6 问题与对策
    6.1 新化县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存在的问题
        6.1.1 对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的认识不到位,信心不足
        6.1.2 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机制不完善
        6.1.3 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人才缺乏
        6.1.4 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指标体系缺乏整合性能
    6.2 加强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的措施
        6.2.1 修改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指标体系
        6.2.2 分析优势,提振监测信心
        6.2.3 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机制
        6.2.4 加大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支持力度
        6.2.5 强化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基础建设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4)辽阳地区河栏镇乡村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
        2.1.1 乡村旅游概念
        2.1.2 乡村旅游类型
    2.2 乡村旅游发展对于当地的驱动作用
        2.2.1 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因素
        2.2.2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2.3 乡村旅游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2.3.2 体验经济理论
第三章 河栏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河栏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3.1.1 河栏镇基本情况
        3.1.2 河栏镇乡村旅游资源
    3.2 河栏镇乡村旅游市场调查
        3.2.1 游客调查数据分析
        3.2.2 乡村旅游需求分类
        3.2.3 问卷调查结论分析
    3.3 问题分析
        3.3.1 自然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3.3.2 乡村旅游产业要素方面的问题
        3.3.3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问题
        3.3.4 对乡村传统文化形成冲击
        3.3.5 缺乏乡村旅游发展的协调机制
第四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启示
    4.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4.1.1 美国伊利诺斯
        4.1.2 爱尔兰贝利豪拉(Ballyhoura)
        4.1.3 奥地利隆高镇(Lungau)
        4.1.4 经验启示
    4.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4.2.1 江西婺源—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4.2.2 浙江舟山—主题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
        4.2.3 经验启示
第五章 河栏镇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5.1 深化乡村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5.1.1 与农业的融合
        5.1.2 与信息科技产业融合
        5.1.3 与文化产业融合
    5.2 制定完善的乡村旅游规划
        5.2.1 规划总体目标
        5.2.2 规划的原则
        5.2.3 功能定位
        5.2.4 项目设计
    5.3 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
    5.4 做好人力资源培训
    5.5 引进移动互联技术加强推广宣传
    5.6 规范和引导乡村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5.7 提升乡村旅游体验层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新化县乡村旅游住宿安全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乡村旅游住宿安全相关概念
        2.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2.1.2 旅游安全的概念
        2.1.3 乡村旅游安全的概念
        2.1.4 乡村旅游住宿安全的概念
    2.2 乡村旅游住宿安全研究现状
        2.2.1 乡村旅游研究现状
        2.2.2 旅游安全研究现状
        2.2.3 乡村旅游安全研究现状
        2.2.4 乡村旅游住宿安全研究
第三章 新化县乡村旅游住宿产业发展现状
    3.1 新化县基本情况
    3.2 新化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
        3.2.1 资源优势
        3.2.2 区位优势
        3.2.3 品牌优势
    3.3 新化县乡村旅游住宿产业发展现状
        3.3.1 乡村旅游住宿产业形成相对规模
        3.3.2 乡村旅游住宿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3.3.3 新化县旅游住宿产业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3.4 新化县乡村旅游住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4 乡村旅游住宿安全事故个案分析
    3.5 新化县乡村旅游住宿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3.5.1 消防能力不足
        3.5.2 食品安全隐患大
        3.5.3 治安水平低
        3.5.4 安全管理缺位
        3.5.5 安全意识的缺失
        3.5.6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存在
    3.6 新化县旅游安全管理分工
第四章 乡村旅游住宿安全问题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对象
        4.1.2 调查地点的选取
        4.1.3 调查方法
    4.2 住宿消防安全问题分析
    4.3 房屋选址位置存在的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安全问题分析
    4.4 住宿治安问题(包括偷盗、冲突纠纷等)分析
    4.5 住宿场所的卫生问题分析
    4.6 保险的缺失分析救助能力不足问题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5.1 结论
    5.2 乡村旅游住宿安全问题对策分析
        5.2.1 提高乡村旅游住宿区点的消防能力
        5.2.2 提高乡村旅游区点抗自然灾害水平
        5.2.3 提高乡村旅游者安全意识
        5.2.4 加强行业安全管理
        5.2.5 建立乡村旅游安全预警机制
        5.2.6 完善乡村旅游住宿安全救助机制
        5.2.7 普及乡村旅游住宿安全安全教育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6)长沙市农家乐游客满意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农家乐的定义与作用
    2.1 “农家乐”概念及内涵
        2.1.1 “农家乐”概念
        2.1.2 农家乐旅游特点
        2.1.3 农家乐旅游类型
    2.2 农家乐发展作用及发展趋势
        2.2.1 农家乐发展作用
        2.2.2 农家乐发展趋势
3. 长沙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及优势
    3.1 长沙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
    3.2 长沙市农家乐旅游发展优势
        3.2.1 交通便利,私家车拥有量迅速增长
        3.2.2 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游客量持续增长
        3.2.3 餐饮文化着名,农业特色产业丰富
        3.2.4 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3.2.5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4. 长沙市农家乐游客满意度调查
    4.1 问卷设计
    4.2 研究对象的选择
    4.3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4.4 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4.4.1 游客基本信息分析
        4.4.2 游客旅游特征分析
        4.4.3 游客旅游期望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分析
        4.4.4 游客满意度分析
    4.5 调查后发现的问题总结
        4.5.1 规模小档次低,规范管理不够
        4.5.2 缺少农家特色,产品同质化严重
        4.5.3 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
        4.5.4 宣传力度不够,营销渠道不畅通
        4.5.5 服务质量不高,经营方式单一
5. 提高长沙市农家乐满意度对策
    5.1 乡村环境和较低价格是农家乐满意度较高的因素
    5.2 从农家的院落空间拓展活动范围与服务内容
    5.3 在棋牌类活动的基础上丰富活动形式
    5.4 增加牙具等客房基本用品,完善配套设施
    5.5 增加农家乐电话或者网络预订系统
    5.6 农家乐亟需服务员的礼仪培训
    5.7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观光农业的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休闲农业
        2.1.2 观光农业
        2.1.3 旅游观光农业
    2.2 旅游观光农业的类型
        2.2.1 按第一产业属性划分
        2.2.2 按旅游观光农业功能划分
    2.3 旅游观光农业的基本特征
        2.3.1 生产性
        2.3.2 季节性
        2.3.3 观赏性
        2.3.4 参与性
        2.3.5 文化性
        2.3.6 趣味性
    2.4 旅游观光农业的理论基础
        2.4.1 需求层次理论
        2.4.2 体验经济理论
        2.4.3 “产业融合”理论
        2.4.4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重要意义
        2.5.1 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可以促进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5.2 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有利于拓宽农民的经济来源
        2.5.3 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有利于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2.5.4 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有利于湖南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3.1 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
        3.1.1 规模稳步扩大
        3.1.2 地域相对集中
        3.1.3 功能多元化
        3.1.4 注重旅游观光与农业于一体
    3.2 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实地调研分析
        3.2.1 调查数据说明
        3.2.2 调研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3.2.3 调查结论分析
第四章 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4.1 湖南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优势
        4.1.1 农业文化历史悠久
        4.1.2 农业旅游资源丰富
        4.1.3 地域组合良好
        4.1.4 区位交通优越
        4.1.5 客源市场广阔
    4.2 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的劣势
        4.2.1 基础设施落后
        4.2.2 未形成规模经营和知名品牌
        4.2.3 经营管理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4.3 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机遇
        4.3.1 “中部崛起战略”为我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创造了契机
        4.3.2 坚硬的经济后盾为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4.3.3 汽车文化的兴起推动了城市居民对旅游观光农业的需求
    4.4 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面临的威胁
        4.4.1 缺乏科学和合理的农业旅游发展规划
        4.4.2 生态和人文环境破坏严重
        4.4.3 从业人员观念落后且管理粗放
    4.5 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的SWOT矩阵分析
第五章 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5.2 进行资源综合评价,科学规划设计
    5.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发展瓶颈
    5.4 强化生态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4.1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环境教育
        5.4.2 保护原有乡土景观
        5.4.3 建立环境监测、预报制度,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恶化
    5.5 突出地域特色,提高旅游观光农业产品的质量
        5.5.1 融入乡土文化
        5.5.2 注重游客的参与性
        5.5.3 增强知识性
    5.6 开发旅游商品,提高经济效益
    5.7 注重人才培养,形成培训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1.2.2 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2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概念体系与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解析
        2.1.1 休闲与休闲产业
        2.1.2 农业与休闲农业
        2.1.3 休闲农业资源
        2.1.4 休闲农业产业化
    2.2 休闲农业的产业内涵
        2.2.1 休闲农业的特征
        2.2.2 休闲农业的功能
        2.2.3 休闲农业的意义
        2.2.4 休闲农业的趋势
    2.3 休闲农业的基本理论
        2.3.1 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理论
        2.3.2 休闲农业产业化与空间布局的基本理论
3 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路径分析
    3.1 休闲农业资源分类
        3.1.1 休闲农业资源分类原则
        3.1.2 休闲农业资源具体分类
    3.2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3.2.1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规模
        3.2.2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类型
        3.2.3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布局
        3.2.4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特点
        3.2.5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3.3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3.3.1 经济环境因素
        3.3.2 社会环境因素
        3.3.3 产业环境因素
        3.3.4 政策环境因素
    3.4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路径分析
        3.4.1 休闲农业资源游憩机会分析
        3.4.2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经营类型
        3.4.3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空间布局
        3.4.4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组织模式
4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分析与评价
    4.1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4.1.1 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指标选取
        4.1.2 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4.1.3 休闲农业资源评价结果分析
    4.2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评价指标构建
        4.2.1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评价原则
        4.2.2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评价指标确定
        4.2.3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2.4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等级划分标准设定
    4.3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综合评价
        4.3.1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等级划分与评价
        4.3.2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的时间演变分析
        4.3.3 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基础的空间分异分析
5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分析
    5.1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影响因子分析
    5.2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的模型构建
        5.2.1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拟合模型选择
        5.2.2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假设体系提出
        5.2.3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概念模型构建
    5.3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拟合验证
        5.3.1 运行机理模型拟合与评价
        5.3.2 运行机理模型调整与修正
        5.3.3 运行机理假设体系检验与分析
    5.4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传导路径及关键因素分析
        5.4.1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传导路径
        5.4.2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
        5.4.3 休闲农业产业化运行机理的结构模型
6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构建
    6.1 休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6.1.1 生态观光园模式
        6.1.2 农业主题公园模式
        6.1.3 科技农园模式
        6.1.4 休闲农庄模式
        6.1.5 特色乡镇模式
    6.2 休闲农业产业化布局模式
        6.2.1 城市近郊布局模式
        6.2.2 城市中远郊布局模式
        6.2.3 特色农区布局模式
        6.2.4 景区与旅游线路布局模式
    6.3 休闲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
        6.3.1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6.3.2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模式
        6.3.3 政府主导模式
        6.3.4 村集体主导模式
7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保障措施
    7.1 完善休闲农业产业化政策环境
        7.1.1 设立专业管理机构
        7.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7.1.3 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1.4 推行惠农土地政策
        7.1.5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7.2 夯实休闲农业产业化市场基础
        7.2.1 整合休闲农业资源
        7.2.2 选择资本运作模式
        7.2.3 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7.2.4 建设信息网络平台
        7.2.5 发挥科研支撑作用
    7.3 提高休闲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
        7.3.1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7.3.2 加强龙头企业带动
        7.3.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3.4 健全产业中介组织
        7.3.5 优化产业组织模式
    7.4 实施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战略
        7.4.1 构建与延伸产业链
        7.4.2 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7.4.3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7.5 建立休闲农业产业化人才体系
        7.5.1 培养专业人才
        7.5.2 提高经营素质
        7.5.3 开展技能培训
        7.5.4 大力引进人才
    7.6 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化标准体系
        7.6.1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7.6.2 标准体系制定层次
        7.6.3 标准体系制定内容
    7.7 小结
8 结语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 国内研究现状
        3.2 国外研究现状
    4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框架
        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乡村旅游的定义及相关理论基础
    1 乡村旅游的定义
    2 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2.2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介绍
    1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1 名胜风景区带动型模式
        1.2 乡村组织型模式
        1.3 政府主导发展驱动型模式
        1.4 “公司+农户”型模式
    2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1 市场驱动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2 政府推动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3 混合成长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第四章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1.1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类型
        1.2 湖南乡村旅游的时空布局
        1.3 湖南乡村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分析
    2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自然生态环境压力巨大
        2.2 经营管理不完善
        2.3 区域发展不平衡
第五章 构建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对策
    1 名胜风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2 生态和谐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2.1 湖南要大力加强乡村旅游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
        2.2 健全和谐生态型乡村旅游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3 城乡互动社区参与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4 旅游扶贫开放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5 构建现代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湖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主要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2.1.1 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2.1.2 湖南省乡村旅游的特点
    2.2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文化品位不高
        2.2.2 活动项目形式单一
        2.2.3 经营和开发各自为政品牌意识淡薄
        2.2.4 乡村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
        2.2.5 接待设施城市化倾向
    2.3 制约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分析
        2.3.1 思想认识不到位
        2.3.2 土地流转的制约
        2.3.3 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2.3.4 资金投入不足
第3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借鉴
    3.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
        3.1.1 美国
        3.1.2 日本
        3.1.3 加拿大
    3.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经验
        3.2.1 台湾
        3.2.2 北京市
        3.2.3 长沙市
    3.3 主要启示
第4章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4.1 凸显政府在乡村旅游中的主导作用
        4.1.1 科学规划论证避免盲目开发
        4.1.2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建设
    4.2 挖掘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产品
        4.2.1 丰富旅游休闲内容
        4.2.2 重视生态环境优势
        4.2.3 突出特色旅游服务
    4.3 打造品牌形象加大宣传力度
        4.3.1 重视科学规划提升乡村旅游经营品位
        4.3.2 严格行业自律提高乡村旅游经营水平
    4.4 加强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4.4.1 明确专业培训对象
        4.4.2 强调培训内容重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布局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昌平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 张昌志.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2]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及生态环境安全评价[J]. 唐永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5)
  • [3]新化县乡村旅游扶贫效益监测研究[D]. 刘晓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4]辽阳地区河栏镇乡村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D]. 单忠业. 吉林大学, 2017(04)
  • [5]新化县乡村旅游住宿安全问题分析[D]. 肖永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4)
  • [6]长沙市农家乐游客满意度调查[D]. 罗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7)
  • [7]湖南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研究[D]. 义小玲.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8]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D]. 包乌兰托亚.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9]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 李祥林.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6)
  • [10]湖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欧茂. 湖南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及布局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