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中供暖系统的供暖调节

浅谈集中供暖系统的供暖调节

一、浅谈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论文文献综述)

李昊[1](2021)在《基于多维决策向量的多热源联网大型供热系统调度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供热系统是能源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关乎国计民生。面向我国城市能源清洁化、智能化新格局,供热系统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热源种类、管网密度、复杂程度都在与日俱增。但由于集中供热系统供热面积的不断增大,其系统调度问题也日益复杂。供热系统智能化调度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供热系统调度中存在的过度依赖人工经验,系统运行低效、系统调度综合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围绕供热系统的运行优化、调度决策展开研究,建立了多热源联网大规模集中供热系统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供热系统负荷分配方案的计算。进一步地,利用多维决策向量进行了考虑实际调度经济性、碳排放与调节成本等多多维度的负荷调度分配方案决策。同时基于此,提出了多热源联网大规模供热系统的优化调控构架。具体内容包括:搭建了基于图论网络的多热源联网集中供热系统模型,并搭建了多热源供热系统热源机理模型,对供热系统热源侧与管网侧进行综合协同调度,其中重点研究了管网系统的热工水力特性,并基于基尔霍夫定律给出了其数学描述,并提出了基于管网阻力系数辨识的管网模型校正方法。在建立了供热系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热源负荷分配方案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供热系统经济性、碳排放与调度成本等三个因素,建立了以最优经济性和最低碳排放的负荷分配方案目标函数,提出了热源侧与热网侧的约束条件,利用智能算法展开多目标优化的负荷调度方案计算。结合工程实际问题中对系统调度中存在精准调控,快速响应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多维决策向量的热源分配方案决策方法,其中,多维决策向量一侧是由考虑供热系统最优经济性与最低碳排放的负荷分配方案组成,另一侧则是由考虑供热系统快速响应的负荷分配方案组成。综合考虑供热系统经济性、碳排放与调度过渡成本等因素,将其进行向量运算,得到供热系统负荷分配方案调度方向,该方法从供热系统经济性、碳排放与系统调度成本等多维度对系统负荷分配方案进行调度决策。综合考虑多热源联网大型集中供热系统整体调度决策流程,构建了基于物理信息系统的多热源联网大型供热系统负荷优化调度总体架构,该框架应用于供热系统整体运行调度优化,对供热系统的“源-网-荷-储”全生产要素进行综合调度。最后基于该构架,以北方某城市冬季供热某日供热系统某时段调度为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多热源联网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建模,通过与实际数据对比发现,在研究区域内,模型计算误差小于7.5%,模型较为精确。同时,基于该模型利用多维决策向量对多热源联网供热系统进行调度优化。结果显示,对于目标供热系统而言,应用考虑系统快速调度的多维决策向量方法计算得到的负荷分配调度方案,相对于原先负荷分配调度方案,系统经济性提升1.21%,系统整体碳排放增加0.2%。该优化方案相比于考虑系统经济性与碳排放的运行方案和考虑系统快速响应的运行方案,相比分别提升0.96%与1.15%,系统综合经济性更优。

赵雄飞[2](2020)在《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水力工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热面积越来越大,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也在不断发展。集中供热传统输配系统热源循环泵扬程需克服管网最不利环路阻力,近端用户需用阀门调节富裕压头。分布式输配系统由于节省阀门调节能耗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属于多台循环泵并联运行,系统调节复杂,当前研究缺少对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详细水力工况分析。本文以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一次网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水力工况进行研究。首先对集中供热传统系统输配系统和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种供热系统在运行形式、调节方式和水压图上的差异,总结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优点,设计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实验台,介绍实验台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实验方案。分析供热管网水力失调的种类和原因,整理集中供热传统输配系统水力稳定性分析方法,提出适用于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水力稳定性分析方法,用流体力学公式结合水泵并联运行后性能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实验台调节某一支路流量后,其它支路流量的变化情况。实验研究某一支路流量变化后其它支路流量的变化情况和支路流量变化的原因,进行支路稳定性和系统稳定性实验,分析影响支路稳定性和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为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运行调节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中某一支路流量减小后,系统总流量减小,其它支路流量均会增加,调节支路与均压管之间的干管流量减小,调节支路与系统末端之间的干管流量增加。改变一条支路的流量后其它支路流量变化的原因是:支路流量变化后,系统供回水干管流量变化,压降变化,导致其它支路两端压力差变化,支路水泵的工作点移动从而引起支路流量改变。支路的稳定性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水泵性能曲线越陡峭的支路,其稳定性越好;越靠近均压管的支路稳定性越好;管径越大的支路越不容易受其它支路的影响。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系统稳定性主要受管网阻抗分布的影响,干管阻抗越小,系统的稳定性越好,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在设计时应使供回水干管的比摩阻尽量小,这样能有效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在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中不能用相似定律调节支路水泵的流量。

周绘彤[3](2020)在《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及控制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供暖面积快速增长,供暖能耗也随之增长。如何提高供热质量、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资源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加强供热技术与运行管理方法研究,以较少的能源消耗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供热调节是保证供热质量和节能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研究了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管理的优化问题。针对国内外集中供热系统发展以及建筑供热能耗基本现状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研究的内容及重要意义;分析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特性,探讨系统运行调节过程的相关参数及其计算方法计算;以供热系统在供暖期内循环水泵能耗最低为目标,对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循环流量比和运行过程中循环水泵的耗电量进行了全面理论分析,得出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方式下供热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量理论计算式,并对采用不同运行模式供热系统循环水泵电耗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所调研高校冬季集中供暖的特点,提出了分时分区分温调节控制方案。根据集中供热系统所服务的建筑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室内温度需求,将供暖阶段划分为正常供暖期、短期低温供暖、长期低温供暖三种供暖模式,通过计算可得采取分时分区供暖后供热量可减少24.38%,并提出了相应的供暖节能方案;采用气候补偿技术,优化供暖循环泵变频节能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及控制流程,设定10℃的恒定供回水温差控制方式,实现对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和循环流量的控制。以青岛某高校集中供暖系统为例,对2018-2019年采暖季供热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整理分析。针对该校区某一换热站现阶段采用的运行调节方式,结合不同室外温度下的负荷变化,得出耗热量和耗电量。对比分析表明,供热系统的运行能耗较大,节能效果仍有待提升;通过智能换热站和监控平台对供暖系统进行合理的调节控制,能够优化运行模式,降低运行成本。依据所提出的节能运行控制模式,提出了该校区1号换热站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并预测了运行效果,预测整个供暖季热量利用率将提高4%,将节约电能38.7%。

戴吉平[4](2019)在《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实现换热站节能运行,重要的是找到高效的运行调节策略。同一个供热系统制定不同的运行调节策略,其运行效果往往不一样。要实现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的评价,就需要知道换热站实际的运行调节策略。然而换热站处的值班人员大多不清楚实际的运行调节策略,而如今大量的供热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就是运行经验很好的载体。一种新兴的技术称为数据挖掘,是一种功能强大且功能多样的工具,用于提取隐藏在海量数据中有价值的知识。从实际数据中挖掘运行策略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将数据挖掘技术和传统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应用到供热运行大数据中,第一步,将自相关函数图检验、傅里叶变换、高斯聚类、格鲁布斯法与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有效结合,挖掘一个采暖季多个运行调节水平的二次供水温度模式;第二步,采用自相关函数图检验、格鲁布斯法,挖掘一个采暖季不同流量水平的二次循环流量模式;第三步,从换热站运行方式、供热能耗、运行策略节能潜力出发,提出了运行策略评价的流程。并将上述分析方法进行集成,建立了基于供热运行数据的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方法框架。从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换热站对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和检验。先对数据预处理,再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框架能够挖掘出运行调节策略并得到评价结果,有效验证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框架用于今后更多的换热站供热运行数据分析工作中,能够指导换热站优化运行,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金永泽[5](2019)在《基于节能降耗的集中供热系统调控和应急优化管理 ——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每年冬季,供热已成为居民关注的首要大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冬季供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政府对于环保、民生方面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升级,供热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在此种情况下,热电联产因为其节约能源、高效环保、设施先进、运行稳定、便于集中管理等优点,逐渐成为城市集中供热的主力热源之一。在研究天津N集团热电联产供热系统节能降耗的过程中,发现能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集中供热系统粗放运行,没有做到按需供热;二是供热系统突发故障造成大量的失水、失热,从而造成能源浪费。为解决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粗放运行问题,本文将首先从生产计划的角度对N集团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控进行分析,建立供热系统运行的生产计划模型,并采用滚动计划的方法对供热调控生产计划进行优化。通过计算生产计划优化前后某小区在相同外部条件下供热的耗热量,并进行对比,体现生产计划优化后的节能效果。为快速解决供热系统突发故障,本文运用PERT网络模型,进行N集团集中供热系统应急抢修的工序识别和工序时间估计,建立供热系统应急抢修工作网络模型,利用PERT技术计算供热抢修的工期和关键路径,并进行赶工优化。随后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技术测算所建立的PERT网络模型各条路径的关键度,并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供热突发故障抢修提出合理化建议。

丁超[6](2019)在《环状集中供热管网动态热力、水力耦合特性仿真》文中研究表明许多大型供热系统采用环状集中供热管网,增加了系统水力热力调度的难度。本文基于稳态水力模型和动态热力模型,构建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动态热力、水力耦合计算模型,并对动态特性和输配能耗费用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建立了环状集中供热管网的稳态水力模型并采用基本回路矩阵法进行求解,根据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集中供热管网的动态热力模型,利用一阶隐式迎风格式进行求解,该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和无条件稳定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广度优先遍历法的动态热力、水力耦合计算模型,同时给出此算法用MATLAB计算时的计算流程,当环状集中供热管网水力、热力工况同时变化时,可利用此算法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华北某城镇环状集中供热管网算例并对管网进行动态特性分析,该方法能够实现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同时变化下的热动态特性预测,基于该算法研究了集中供热管网各个热力站温度延迟和温度衰减情况,结果表明,大型集中供热系统热量输配时间延迟较明显,热力站距热源越远,温度延迟时间越长。热力站处温度衰减的大小与热源供水温度的高低及热力站与热源之间的管路距离有关。该方法对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和优化控制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分别采用量调节和质调节两种运行调节方式下的环状集中供热管网进行动态热力、水力耦合计算,给出输配能耗费用的计算公式,分析热网在动态运行过程中的输配能耗费用变化情况,并探究引起输配能耗费用变化的原因。

郑进福[7](2019)在《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促进风电消纳的热电优化运行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风电快速发展,“弃风限电”的现象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我国冬季以集中供热为主的“三北地区”。其造成弃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限于热电机组“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导致热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受到严格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考虑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解耦热电机组的“热电耦合”,以提高热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进而促进风电消纳。然而,为真正实现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完整地考虑供热系统动态热力特性和热电系统运行调节等方面仍有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热电联合系统为对象,优化热电联合系统的运行调节参数和运行调节方式,指导系统的运行调节,进而促进风电消纳和提高热电联合系统的运行经济性。本文采用基本回路法对供热系统水力计算模型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力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调节阀阻力系数变化的模型,辨识水力工况变化前后调节阀阻力系数的变化;然后,结合阀门的调节特性,计算调节阀开度的变化。在调节阀阻力系数辨识中,同时优化热源循环水泵的运行工况点。在水力工况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质量、能量守恒建立供热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动态热力模型,其中管道动态热力模型采用节点法,综合考虑了温度在管道中的传递时间和散热损失。然后,基于图论和矩阵论,提出“整合方法”,该方法以节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流入管道矩阵、流入管道起始节点矩阵和流入管道数量矩阵动态连接供热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动态热力模型,进而构建完整的供热系统动态热力模型。通过对某实际供热系统进行测试,获得了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利用所建立完整的供热系统动态热力模型对该系统的动态热力工况进行模拟,并与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快速且大幅度的温度变化下,模型对最远换热站供水温度的模拟误差最大为0.67℃,延迟时间的模拟误差最大为0.15h;模型可对热源动态回水温度进行模拟,其模拟精度可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且基于所建立动态热力模型的原理以及对该实际供热系统动态热力的模拟,初步证明了所建立动态热力模型具有模拟包含多热源、环状空间管网和动态水力工况的供热系统动态温度分布的能力。简述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提高热电机组灵活性进而促进风电消纳的原理,定义并求解了供热系统热惯性的表征参数。并基于供热系统水力参数辨识和完整的供热系统动态热力模型,针对不同的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式,分别建立了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促进风电消纳的热电联合优化运行模型。利用MATLAB平台和高级求解器CPLEX对该优化模型进行求解。针对案例,分析典型日东北地区供热系统热惯性对风电消纳的影响,比较不同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式对风电消纳和热电联合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影响,确定热电联合系统中最优的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式。结果表明: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可以有效减少弃风;东北地区1000万m2供热面积的供热系统的蓄热量可与容积20000m3蓄热罐的蓄热量相当;在平均电负荷为500MW、平均预测风电出力为100MW和平均室外环境为-10℃的场景下,通过利用该供热系统的热惯性,可以使弃风率由16.67%下降到1.83%,热电系统的日运行费用节省1.80×105元。基于供暖季多场景分析表明,1000万m2供热系统热惯性促进风电消纳的热电联合优化运行中,质量—流量综合调节是最有利于促进风电消纳和降低系统运行费用的运行调节方式。案例进一步证明了建立的完整供热系统动态热力模型具备模拟包含多热源、环状空间管网和动态水力工况的供热系统动态温度工况的能力。

曾琳[8](2019)在《盘锦东部热电厂热网平衡调节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集中供热作为我国北方城镇地区最为重要的采暖形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成为继水、电、煤气之后城市的又一大生命线。随着集中供热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热系统的调节困难程度及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大,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的集中供热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集中体现为能耗大、管理水平低、调控能力不足等方面。特别是我国城市人口众多,热网覆盖面积大,管线复杂,常常发生水力失调等问题,对住户的室内舒适度产生影响,也增加了供热企业的运行成本。所以供热运行调节方案的研究至关重要,它关系到集中供热的效果及供热运行中各能源成本的使用问题,对供热企业而言意义重大。本文对系统水力失调的概念、水力失调的分类及产生水力失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概括了几种调节水力平衡的方法,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水力平衡装置,就几种常见的水力平衡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流量特性等进行了介绍。并针对我国城镇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所存在的问题,使用Flowmaster软件进行了管网建模。以盘锦东部热电厂热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了部分热网运行数据,并对2座小区进行了热网参数实地测量和住户调查。使用Flowmaster软件对管网进行了建模和仿真模拟分析,以一般热网为例对软件的建模特性及热网的水力工况进行了说明,通过改变管路各单元的相应参数,将简单管网模型逐渐复杂化,并通过水泵变频器改变热网循环泵的流量,计算各管段的水力工况,模拟量调节对于各类管网的实际影响。选取了盘锦东部热电厂热网的“中线”上的33座换热站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得到了该33座换热站相应的平衡阀开度值及热网理论平衡流量,盘锦市东部热电厂热网该支路添加平衡阀根据该数值进行调节,对2016~2017年及2017~2018年两个采暖季的供热情况进行的回访,根据测试数据得出,此次安装平衡阀优化调节总体达到理想效果,该支路最大不平衡率不高于15%。最后,对于盘锦东部热电厂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给出了其它相应的优化方案,提出在主干线合适位置增设1处调峰热源,用以增加热网的稳定性。在换热站处安装吸收式换热器,以增大一次网换热温差,减小一次泵的循环流量以提高降低运行能耗。在运行调节方面,应采用阶段性变流量质调节的方式,同时由于盘锦市11月和3月实际气温较高,可在此期间采用间歇调节的方式,合理减少热网运行时间,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达到运行节能的目的。

唐恩全[9](2019)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采暖地区集中供热系统经常出现腐蚀严重、跑、冒、滴、漏等现象,造成热量损失及水力工况失调等问题,严重影响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供热质量,并增加了能源消耗。为增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运行的节能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本文对供热系统改造进行研究。首先,对全国16个省区集中供热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管龄15年以上管网所占比25%。换热站自动化和智能化仅占总数的50%左右。燃煤热源采暖平均能耗约25.8kgce/m2,燃气热源采暖平均能耗约14.6m3/m2,热电联产采暖平均能耗约0.50GJ/m2。实施热计量的供热面积仅占16%。热水输送时平均温降达到2.4℃/km。从2006年到2011年发生供热一般性事故50.9万次,由管线腐蚀造成的事故且管线运行时间超过15年的比例为77%左右。结论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进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节能潜力巨大。其次,分析供热管网节能改造技术方案。包括管网及附件节能改造技术、供热调节技术、多热源联网运行、热力站节能改造技术、供热计量节能改造技术和供热监控技术等。全国预计管网改造的总长度79741km,约占35%;改造管网中使用15年以上管网51935km,约占65%。安装热量表约247万套,安装流量平衡装置约102万套。建立375座供热信息管理平台。改造范围内供热管网计划总投资共计1830亿元,热力站节能改造203亿元,二级网节能改造229亿元,监控能力建设投资36亿元。节能改造之后,每年节约供热用煤2046万t,减少管网补水42000万t,节约用电量2.3亿kwh。每年可节约燃煤费用184亿元,可节省水费21亿元,可节省电费1.5亿元。每年可减少的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碳5673万t/年;二氧化硫22万t/年;氮氧化物10万t/年:烟尘5万t/年;灰渣量534万t/年。最后,以沈阳某供暖公司集中供热系统技术改造为例,分析改造的潜力及带来的节能和经济效益。改造后单位面积年耗煤量在原来基础上减少10%左右。对锅炉加装余热回收装置后,锅炉节约大约9.8%的能量。进行变频技术改造,实际耗电量减少约50%左右。热站节电率大约38%,3个月累计耗电量节省近40万kwh的电量,节约电费支出约28万元。人员成本每年最少节省6万元。一次网的失水量降低到80t/h,采暖期节省水费约167万元,节省热费约1620万元,综合节省费用支出约1800万元。分户改造后,用户缴费积极性提高。

王诗尧[10](2019)在《鞍山市热网分布式变频改造及多热源联网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实现鞍山集中供热“一城一网”建设,尤其是鞍山大规模并网后供热技术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分布式变频泵系统和多热源联网两项技术改造措施。首先对鞍山市集中供热的1 1座热源厂的供热规模、供热能力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重点调查对新并网的原北美供热区域的接收能力。针对热源主循环泵扬程过大,末端用户资用压差过小、个别用户出现倒空、超压等问题,进行增设分布式变频泵系统改造;针对原枝状管网供热安全性差、灵活性差等问题,进行多热源联网技术改造。并利用HACNet软件仿真模拟,分析改造后水力热力工况,计算在效率、节能和节省资金方面的优势。最后制定改造后集中供热运行调节控制策略,实现各热源的智能控制和调度的优化调整。2017年对解放路热源厂、解放东路热源厂、前峪热源厂进行分布式变频改造,2018年对梨花峪热源厂、灵山南热源厂、桃山热源厂等进行分布式变频改造及多热源联网技术改造。两项技术改造的效果如下:成功实现新增2000多万m2并网面积供热;改为补水泵补水定压点设在旁通管处的定压方式,实现精准定压后,解决养老院等倒空、解放东路湖南区域超压问题;供回水温差增大40%,解决了末端站资用压头不足的问题;多热源联网可靠性提高,水力工况优化30%,提高管网输送等效效率40%以上;主循环泵因功率下降,采暖季节省电费约150万元;取消3座均压站,节能资金1500万元;总体热耗降低12%、电耗降低23%。经过两个采暖季的运营,证明两项技术改造工作卓有成效。

二、浅谈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维决策向量的多热源联网大型供热系统调度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含义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供热系统调度研究
        1.2.1 国内外供热系统调度现状
        1.2.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热源联网大型供热系统建模与仿真
    2.1 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典型单元设备建模与参数求解
        2.1.1 供热系统图论网络建模
        2.1.2 供热系统管网模型及参数求解
        2.1.3 供热系统热源模型
        2.1.4 热源模型参数求解方法
    2.2 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管网模型校正
    2.3 多热源供热系统负荷调节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维决策向量的集中供热系统调度
    3.1 供热系统负荷调度决策
        3.1.1 供热系统负荷调度目标函数
        3.1.2 供热系统热源约束条件
        3.1.3 供热系统管网约束条件
    3.2 基于多维决策向量的负荷分配调度优化
        3.2.1 热源负荷分配调度决策因素
        3.2.2 多维决策向量调度优化
    3.3 多源联网大型供热系统优化调度总体框架
    3.4 多热源联网大型供热系统的负荷调度寻优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热源大型集中供热系统调度应用研究
    4.1 案例背景
    4.2 供热系统系统配置
        4.2.1 供热热源系统配置
        4.2.2 供热热网系统配置
    4.3 供热系统模型验证与运行调度结果分析
        4.3.1 模型验证
        4.3.2 优化调度分析
    4.4 不同种类热源应用拓展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2)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水力工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
    2.1 集中供热传统输配系统运行形式
    2.2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运行形式
    2.3 集中供热传统输配系统与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差异
        2.3.1 调节方式上的差异
        2.3.2 水压图上的差异
    2.4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变频调节
    2.5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优势
    2.6 本章小结
3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实验设计与研究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台的设计
    3.3 主要设备及结构
        3.3.1 水泵
        3.3.2 流量计
        3.3.3 调节阀和压力表
        3.3.4 零压差点和均压管位置的确定
        3.3.5 变频泵补水定压
    3.4 实验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水力工况分析
    4.1 水力失调
    4.2 供热系统的水力稳定性
        4.2.1 集中供热传统输配系统的水力稳定性
        4.2.2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水力稳定性
    4.3 系统支路流量变化
    4.4 本章小结
5 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实验数据分析
    5.1 支路流量变化实验
    5.2 支路稳定性影响实验
    5.3 阻抗分布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实验
    5.4 水泵的变频调节实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3)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及控制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集中供热系统调节理论基础
    2.1 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类型
    2.2 集中供暖系统运行调节计算公式
    2.3 供暖循环水泵变频调节原理
    2.4 气候补偿调温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集中供热系统能耗分析
    3.1 集中供热系统理论能耗分析
    3.2 分阶段变流量质调节的耗电量分析
    3.3 变频调节的运行能耗分析
    3.4 不同运行调节模式的循环水泵理论能耗对比
    3.5 本章小结
4 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策略与控制技术
    4.1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
    4.2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控制方法
    4.3 校园集中供暖系统运行调节技术
    4.4 换热站智能供热控制系统
    4.5 智能换热站系统控制方案
    4.6 本章小结
5 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控制案例分析
    5.1 建筑概况
    5.2 换热站供暖控制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供热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暖通领域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理论分析
    2.1 直接连接系统供热调节理论公式
        2.1.1 质调节理论
        2.1.2 分阶段变流量质调节理论
        2.1.3 间歇调节理论
    2.2 间接连接系统供热调节理论公式
        2.2.1 质调节理论
        2.2.2 质-量调节理论
    2.3 实际换热站运行调节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方法
    3.1 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挖掘算法流程
        3.1.1 判别一次侧循环流量控制方式
        3.1.2 判别二次供水温度曲线形式
        3.1.3 挖掘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
    3.2 换热站二次循环流量运行调节策略挖掘算法流程
        3.2.1 判别二次循环流量策略形式
        3.2.2 二次循环流量策略挖掘
    3.3 换热站二次侧运行调节策略评价工作流程
        3.3.1 从运行方式出发评价
        3.3.2 从整体能耗出发评价
        3.3.3 从运行策略节能潜力出发评价
    3.4 换热站二次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流程框架
    3.5 数据方法工具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供热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4.1 数据采集
        4.1.1 前期调研
        4.1.2 数据的获取
        4.1.3 数据样本质量
    4.2 数据预处理
        4.2.1 数据预处理流程
        4.2.2 数据预处理展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共建筑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
    5.1 二次供水温度策略挖掘
        5.1.1 判别一次侧循环流量控制方式
        5.1.2 判别二次供水温度曲线形式
        5.1.3 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挖掘
        5.1.4 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验证
    5.2 二次循环流量策略挖掘
    5.3 二次运行调节策略评价
        5.3.1 运行方式评价
        5.3.2 整体能耗评价
        5.3.3 运行策略节能潜力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住宅建筑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
    6.1 二次运行调节策略挖掘
        6.1.1 判别一次循环流量控制方式
        6.1.2 判别二次供水温度曲线形式
        6.1.3 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挖掘
        6.1.4 换热站二次供水温度运行调节策略验证
    6.2 二次循环流量策略挖掘
    6.3 二次运行调节策略评价
        6.3.1 运行方式评价
        6.3.2 整体能耗评价
        6.3.3 运行策略节能潜力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基于节能降耗的集中供热系统调控和应急优化管理 ——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和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主要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情况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3章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调控理论基础
    3.1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调控概述
        3.1.1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定义
        3.1.2 集中供热系统控制调节主要技术
        3.1.3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调控的特征
        3.1.4 集中供热调控方法概述
        3.1.5 供热调度体系的构成
        3.1.6 热网系统的调控管理手段
    3.2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调控基本原理
    3.3 集中供热调控过程
    3.4 当前热电联产供热系统调控方法能耗分析
    3.5 供热系统调控与用户舒适度的分析
    3.6 目前供热系统调控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4章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调控的生产计划模型
    4.1 生产计划模型概述
        4.1.1 生产计划模型概述
        4.1.2 生产计划模式与方法
        4.1.3 生产计划模型在供热系统调控中的适用性分析
    4.2 集中供热调控中的生产计划控制
        4.2.1 集中供热调控效果及能耗的影响因素
        4.2.2 集中供热调控生产计划模型的建立
        4.2.3 集中供热调控生产计划模型优化的可能性
        4.2.4 应用变周期滚动计划的方法对集中供热调控过程进行优化
    4.3 优化后的供热调控过程的优越性分析
        4.3.1 对优化后供热调控过程能耗进行计算
        4.3.2 与原供热调控方法进行能耗对比
第5章 集中供热系统应急抢修的PERT网络模型构建
    5.1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突发故障的类型及特点
    5.2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突发故障的影响
    5.3 集中供热系统应急抢修的一般过程
    5.4 PERT网络模型概述
    5.5 供热应急抢修的网络计划管理
        5.5.1 传统供热应急抢修过程的网络图
        5.5.2 根据实际划分的供热应急抢修工序
    5.6 供热系统应急抢修的PERT网络模型
        5.6.1 运用调查法估计各工序的最乐观时间和最悲观时间
        5.6.2 绘制PERT网络图
第6章 应用PERT网络模型优化供热应急抢修过程
    6.1 关键线路识别
        6.1.1 关键线路识别原理
        6.1.2 供热应急抢修关键线路
    6.2 供热应急抢修的赶工
        6.2.1 工序的可压缩时间和赶工成本
        6.2.2 供热应急抢修的赶工
    6.3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仿真的PERT网络线路关键度
        6.3.1 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简介
        6.3.2 蒙特卡罗模拟步骤
        6.3.3 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PERT网络模型各条线路关键度
    6.4 基于PERT网络模型的供热应急抢修工作建议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环状集中供热管网动态热力、水力耦合特性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集中供热系统建模、分析与控制研究现状
        1.2.1 水力特性建模研究现状
        1.2.2 动态热力特性建模研究现状
        1.2.3 供热管网运行控制研究现状
        1.2.4 集中供热系统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集中供热管网动态热力建模与数值求解
    2.1 能量方程
    2.2 直埋敷设管道散热损失模型
    2.3 管道的动态热力特性模型求解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状集中供热管网水力工况建模及求解
    3.1 集中供热管网的稳态水力特性
        3.1.1 沿程阻力计算
        3.1.2 局部阻力计算
        3.1.3 建立水泵特性曲线
    3.2 集中供热管网水力工况建模
        3.2.1 图论的基本概念
        3.2.2 节点流量平衡方程
        3.2.3 回路压力平衡方程
    3.3 集中供热管网水力工况模型求解算法
        3.3.1 水力工况模型求解方法
        3.3.2 水力模型求解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状管网动态热力、水力耦合建模及特性分析
    4.1 环状集中供热管网动态热力、水力耦合建模
        4.1.1 广度优先遍历算法介绍
        4.1.2 环状集中供热管网动态热力、水力模型计算程序
    4.2 集中供热管网运行调节方式
        4.2.1 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网运行调节基本公式
        4.2.2 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网量调节基本公式
        4.2.3 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网质调节基本公式
        4.2.4 管网运行调节曲线
    4.3 工程概况
        4.3.1 华北某城镇集中供热系统概况
        4.3.2 计算参数
        4.3.3 设备选型
        4.3.4 集中供热管网可及性分析水泵扬程的确定
        4.3.5 环状集中供热管网动态热力、水力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状集中供热管网在运行调节时的输配能耗费用分析
    5.1 集中供热系统输配能耗分析
        5.1.1 热源循环水泵能耗
        5.1.2 集中供热系统供回水管网沿程热损失
        5.1.3 集中供热系统输配能耗费用方程
    5.2 集中供热系统不同运行调节方式输配能耗分析
        5.2.1 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网量调节输配能耗费用
        5.2.2 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网质调节输配能耗费用
        5.2.3 集中供热系统不同调节方式下输配能耗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促进风电消纳的热电优化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配置调峰设备的热电联合优化运行
        1.3.2 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的热电联合优化运行
        1.3.3 供热系统动态热力特性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供热系统水力参数辨识研究
    2.1 水力计算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2.1.1 水力计算模型的建立
        2.1.2 水力计算模型的求解
    2.2 调节阀和循环泵的调节特性
        2.2.1 调节阀的调节特性
        2.2.2 循环泵的调节特性
    2.3 水力参数辨识方法
        2.3.1 参数辨识方法概述
        2.3.2 遗传算法简介
        2.3.3 阀门阻力系数变化计算模型与求解
        2.3.4 阀门开度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供热系统动态热力模型的建立
    3.1 节点和管道动态热力模型建立
        3.1.1 节点模型
        3.1.2 管道模型
    3.2 供热系统设备与建筑动态热力模型建立
        3.2.1 热源模型
        3.2.2 换热器模型
        3.2.3 散热器模型
        3.2.4 建筑模型
    3.3 完整的供热系统动态热力模型建立和求解
        3.3.1 整合方法
        3.3.2 节点编号规则
        3.3.3 动态热力模型求解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供热系统动态热力模型的验证
    4.1 测试方案
        4.1.1 测试目的
        4.1.2 被测系统简介
        4.1.3 测试内容
        4.1.4 测试仪器
        4.1.5 测试数据预处理
    4.2 测试数据结果及验证
        4.2.1 测试数据分析
        4.2.2 模型验证
        4.2.3 温度初始赋值对管网温度模拟的影响
    4.3 适用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的热电联合优化运行模型建立
    5.1 供热系统热惯性促进风电消纳的原理
        5.1.1 传统“以热定电”运行模式
        5.1.2 供热系统热惯性促进风电消纳原理
    5.2 供热系统热惯性的表征参数
    5.3 热电联合优化运行模型
        5.3.1 决策变量
        5.3.2 目标函数
        5.3.3 约束条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的热电联合优化运行案例分析
    6.1 热电系统描述
    6.2 热电系统参数确定
        6.2.1 设备参数及运行费用参数
        6.2.2 典型日系统电热负荷和预测风电出力
        6.2.3 供热系统初始温度
        6.2.4 间歇供热最优启停时间
    6.3 典型日连续供热调节方式下的优化效果
        6.3.1 无温度和流量变化范围限制的优化效果
        6.3.2 有温度和流量变化范围限制的优化效果
    6.4 典型日间歇供热调节方式下的优化效果
        6.4.1 水力工况调节
        6.4.2 风电消纳和热电平衡
        6.4.3 供热系统的日蓄放热量
        6.4.4 建筑室内温度
    6.5 供暖季热电联合优化效果
    6.6 调节周期对优化效果的影响分析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长春某供热系统节点和管道编号
    附录 B 间歇供热下调节阀阻力系数和换热站流量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盘锦东部热电厂热网平衡调节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
        1.2.1 国外集中供热发展现状
        1.2.2 国外集中供热技术相关研究
        1.2.3 国内集中供热发展现状
        1.2.4 国内集中供热技术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供热调节的基本理论
    2.1 集中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
        2.1.1 水力失调的概念
        2.1.2 水力失调的原因
        2.1.3 水力失调的分类
        2.1.4 水力失调的影响
    2.2 集中供热系统供热调节方法
        2.2.1 初调节方法
        2.2.2 集中运行调节方法
    2.3 供热调节装置
        2.3.1 平衡阀
        2.3.2 恒温控制阀
        2.3.3 气候补偿器
    2.4 本章小结
3 盘锦市东部热电厂热网运行情况调研分析
    3.1 调研区域概况
        3.1.1 盘锦市概况
        3.1.2 盘锦东部热电厂热网介绍
        3.1.3 当地供热综合热指标
    3.2 调研情况及管网运行存在问题
    3.3 换热站实测数据分析
        3.3.1 调研内容与测试方法
        3.3.2 换热站一次侧实测数据
        3.3.3 换热站二次侧实测数据
    3.4 本章小结
4 盘锦市东部热电厂热网运行工况模拟研究
    4.1 Flowmaster软件简介
    4.2 仿真模型的建立
        4.2.1 利用简单模型模拟量调节对管网的水力影响
        4.2.2 模型推广
    4.3 盘锦东部热电厂热网模拟
        4.3.1 模型选择
        4.3.2 建模及模拟分析
        4.3.3 实际运行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盘锦东部热电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优化方案
    5.1 设置调峰热源
    5.2 增大一次网输热温差
    5.3 二次网热量梯级利用
    5.4 实现自动控制与监测
    5.5 运行调节方式优化
    5.6 加强热网管理及维护
    5.7 本章小结
6 热网优化运行的节能、经济及环保效益分析
    6.1 管网节能设计
        6.1.1 管道选择的节能设计
        6.1.2 设备选择的节能设计
    6.2 管网优化后节能量计算
        6.2.1 节煤量
        6.2.2 节电量
        6.2.3 节水量
    6.3 管网优化后经济效益分析
    6.4 管网优化后环保效益分析
        6.4.1 减少SO_2排放量计算
        6.4.2 减少CO_2排放量计算
        6.4.3 减少炉渣及飞灰排放量
        6.4.4 减少城市运输量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国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2 国内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城市集中供热现状调查
    2.1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现状
        2.1.1 供热面积现状调查
        2.1.2 供热管网现状调查
        2.1.3 热力站现状调查
    2.2 能耗与热计量现状调查
        2.2.1 采暖系统能耗
        2.2.2 热计量
    2.3 供热管网运行情况
        2.3.1 运行参数
        2.3.2 事故统计
        2.3.3 事故分析
    2.4 管网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3.1 节能改造技术方案
    3.2 管网节能改造技术
        3.2.1 管网敷设方式
        3.2.2 管道保温及附件节能改造技术
        3.2.3 供热调节
        3.2.4 多热源联网运行
    3.3 热力站节能改造技术
        3.3.1 设备改造
        3.3.2 监控系统改造
    3.4 供热计量节能改造技术
        3.4.1 流量调节
        3.4.2 热计量
    3.5 供热监控技术
    3.6 本章小结
4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技术改造方案的研究
    4.1 概述
        4.1.1 技术改造的依据
        4.1.2 技术改造的原则
        4.1.3 技术改造的范围
        4.1.4 技术改造的目标
    4.2 管道节能改造
        4.2.1 一级管网
        4.2.2 二级管网
    4.3 热力站节能改造
        4.3.1 更换设备
        4.3.2 直接连接改间接连接
        4.3.3 装设节能设备
        4.3.4 补水系统改造
        4.3.5 热力站附件保温
    4.4 二级网节能改造
    4.5 供热监控能力建设
    4.6 节能改造工程投资
    4.7 效益分析
        4.7.1 节能效益
        4.7.2 经济效益
        4.7.3 环境效益
        4.7.4 社会效益
    4.8 保障措施
        4.8.1 政策保障
        4.8.2 组织保障
        4.8.3 技术保障
    4.9 本章小结
5 沈阳市某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实例概况
        5.1.1 基本情况
        5.1.2 改造前供热管网存在的问题
    5.2 节能改造技术方案
        5.2.1 热源和热力站改造
        5.2.2 供热管网改造
        5.2.3 楼内供热系统改造
    5.3 改造前后节能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鞍山市热网分布式变频改造及多热源联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供热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供热现状
        1.2.2 国内供热现状及相关技术研究
        1.2.3 集中供热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鞍山市供热现状调查及技术改造方案
    2.1 鞍山供热现状
        2.1.1 自然条件
        2.1.2 主力锅炉房情况
        2.1.3 鞍钢余热供热情况
        2.1.4 主力锅炉房供热负荷
    2.2 分布式变频改造
        2.2.1 热源负荷匹配
        2.2.2 热网输送能力
    2.3 多热源联网的基础建设
        2.3.1 热源及负荷匹配
        2.3.2 建设智能化监控热网系统
        2.3.3 割裂热网物理连接
        2.3.4 联网技术路线
    2.4 本章小结
3 鞍山热网分布式变频泵系统仿真模拟研究
    3.1 分布式变频改造概述
        3.1.1 接收范围及改造内容
        3.1.2 分布式变频改造原理
    3.2 分布式变频仿真模拟依据
        3.2.1 新增168MW循环流化床锅炉
        3.2.2 供热介质、参数及连接方式
        3.2.3 水力计算参数确定与假设条件
        3.2.4 HACNet仿真工具软件功能
    3.3 分布式变频仿真模拟分析
        3.3.1 分布式变频模拟范围
        3.3.2 分布式变频仿真建模
        3.3.3 模拟结果分析
        3.3.4 技术改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鞍山集中供热多热源联网仿真模拟研究
    4.1 多热源联网概述
        4.1.1 多热源联合供热优势
        4.1.2 多热源联网应用基础
        4.1.3 集中供热控制系统建设理念
    4.2 多热源联网技术方案
        4.2.1 总体初步建设两大区域联网
        4.2.2 联网系统参数确定
        4.2.3 各热源主循环泵设计
    4.3 多热源联网建模分析
        4.3.1 北部联网仿真建模
        4.3.2 南部联网仿真建模
        4.3.3 一城一网仿真建模
    4.4 多热源联网仿真模拟分析
        4.4.1 北部联网热平衡分析
        4.4.2 南部联网热平衡分析
        4.4.3 局部联网运行的数据分析
    4.5 本章总结
5 鞍山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控制策略
    5.1 集中供热运行调节控制概述
        5.1.1 必要条件
        5.1.2 热源控制策略
        5.1.3 热网调节策略
        5.1.4 定压的确定
    5.2 主力热源168MW锅炉运行控制策略
        5.2.1 负荷控制回路方案
        5.2.2 总风量调节
        5.2.3 流化床温调节
        5.2.4 炉膛压力调节
        5.2.5 热工检测
    5.3 分布式变频系统运行调节策略
        5.3.1 解放路热网运行调节策略
        5.3.2 解放东路热网运行方式
        5.3.3 前峪热网运行方式
        5.3.4 梨花峪热网运行方式
    5.4 解列运行调节策略
        5.4.1 基本方法
        5.4.2 热源调节运行曲线
    5.5 多热源联网运行方案
        5.5.1 北部区域联网运行
        5.5.2 南部铁东区域联网运行
        5.5.3 南部铁西区域联网运行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浅谈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维决策向量的多热源联网大型供热系统调度优化[D]. 李昊. 浙江大学, 2021(09)
  • [2]集中供热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水力工况研究[D]. 赵雄飞.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3]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及控制模式研究[D]. 周绘彤.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运行调节策略挖掘与评价[D]. 戴吉平. 天津大学, 2019(01)
  • [5]基于节能降耗的集中供热系统调控和应急优化管理 ——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例[D]. 金永泽. 天津大学, 2019(01)
  • [6]环状集中供热管网动态热力、水力耦合特性仿真[D]. 丁超. 天津大学, 2019(01)
  • [7]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促进风电消纳的热电优化运行研究[D]. 郑进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 [8]盘锦东部热电厂热网平衡调节方法的研究[D]. 曾琳.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9]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D]. 唐恩全.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10]鞍山市热网分布式变频改造及多热源联网的应用研究[D]. 王诗尧.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浅谈集中供暖系统的供暖调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