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试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邱佳佳[1](2021)在《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归因及对策分析》文中指出大学教育是大学生在精神上开始独立并实现社会化转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收获为其将来的人生质量奠定基础。大学收获应包括专业素养和通用基础素养两部分,前者主要指知识技能掌握过程,后者指综合素质提升过程。所有素养都要通过学习才能形成。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范问题。纵观大学生学习状况,虽然总体表现良好,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习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策略不当、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功利化,具体表现为课堂违纪、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有违学习道德的行为。本文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分析其失范时的所思所想,认为失范问题源于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大学生自身不良的心理图示,二是客观环境中存在的消极影响。但这二者并非并列关系。不可否认,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行为,但客观环境同时也是全体大学生所共有的,因此,要探寻大学生学习道德表现参差不齐甚至截然相反的根本原因,必须回归到失范主体——大学生本身。即,大学生在从众心理、道德推脱、功利性学习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学习道德失范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大学课堂教育、高校管理制度、积极道德示范、网络工具使用等客观因素存在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失范行为。这两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共同造成了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于蔓延。因此,解决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问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增强大学生学习道德自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夯实大学生学习道德的诚信之基,使他们树立起诚信克己的立身之道;其次,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入脑入心,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技能,无需失范;再次,提高高校制度管理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辅助手段,确保制度本身更加合理、制度实施更加规范,使学生不敢失范;最后,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环节,使学生浸润在一个得德一致、风清气正的社会大环境中不能失范。以期本研究能够减少大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促进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好为祖国、为社会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刘扬[2](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是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保护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的防护罩。优秀的诚信品质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更是尤为重要。然而受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冲击,许多背离诚信道德标准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开始涌现,这些不良思想影响到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成为导致大学生出现诚信问题的导火索,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重视的焦点。本文在结合现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进行了解和把握,找到新时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并对之所以存在诚信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诚信的相关概述,分别阐述了诚信、大学生诚信的内涵,并从个人、高校、国家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提高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第三部分通过向高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新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并整理分析,为找到新时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和分析原因提供数据支撑。第四部分,找到存在的诚信问题并对问题有了宏观的认识,从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社会四个角度分别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存在诚信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高校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解决新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有效对策。

郑娜娜[3](2020)在《高中生应激源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焦虑的中介作用》文中指出作弊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作弊呈现出了作弊普遍化、作弊方式多样性、作弊主体多元化等新时期特点。山东省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各类考试中的作弊问题,这些都在提示我们需要增加对作弊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作为高考主力军的高中生,其作弊问题更应引起重视。众所周知高中生处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面临着升学、人际、家庭、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困惑与压力,而已有的试验研究证实在家长、教师或班集体的压力下中小学生作弊人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那么高中生面临着的众多压力性事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高中生的作弊趋势,因此高中生应激源与作弊倾向之间的关系值得探索。已有的众多研究证实应激源事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个体的焦虑,而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过度的应激激发出的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学生更多的采取消极应考的方式,比如在考试中作弊。因此研究中从高中生面对着众多应激源事件的现状入手,探讨应激源与高中生作弊倾向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了高中生焦虑水平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中研究中借助《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作弊倾向问卷》,从应激源(外部因素)和焦虑水平(内部因素)两方面入手来探究高中生作弊倾向的影响因素模型,以期找到降低其作弊倾向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分层随机抽取了聊城市阳谷县某高中高一至高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351份,采用SPSS21.0和Amos24.0以及Process插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高二年级学生压力最大,且男生压力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教养方式、自我身心压力以及社会文化压力方面,女生的压力则集中在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同朋压力方面,同朋压力尤其明显;高三年级学生焦虑水平最高,主要表现为状态焦虑;高一学生作弊倾向最高,高三学生对作弊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高二学生作弊倾向最为保守谨慎;(2)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在教师压力、学习压力与作弊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自我身心压力、教养方式压力、同朋压力和家庭压力与作弊意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状态焦虑在社会文化压力与作弊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特质焦虑在社会文化压力与作弊意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何佩航[4](2020)在《大学生在线学习失信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全面深化发展,在线学习也已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以学习的视角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进程,在线学习正日益有效发生。但在现实环境中,在线学习失信行为却屡屡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在线学习的质量与效果,违背了在线学习发展的初心与使命,也对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线学习失信行为是学生在线上学习环境中对于其应负有的诚信学习规范的违背,据调查,此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普遍,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在线学习质量与效果,还会影响在线学习中的氛围、破坏学习秩序,具有传染性、隐藏性等特点。当前对于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研究多停留在现象探索上,而对于其产生机理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本质上属于个体的行为,而研究行为的经典模型之一就是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其认为行为的产生受到态度、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此模型在教育学界被广泛运用至研究个体的学习行为,并逐渐拓展与深化。结合该经典模型与教育学界对其的拓展与整合,本研究将计划行为理论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结合、构建整合模型,从而研究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产生机理、获得各因子对于在线学习失信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并以实证结果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本研究问卷题项设计的基础为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并经过预调研的修正与完善。正式问卷总共发放419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74份。经检验,克朗巴哈系数均在0.8以上,并通过了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验证性因子检验等,证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模型较符合拟合指标。本研究利用SPSS与Amos等统计软件验证研究假设。根据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线学习环境中,大学生对于失信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对失信行为意向起着正向影响作用,失信自主动机对失信行为的产生有着间接的正向影响、失信受控动机与道德信念对失信行为的产生有着间接的负向影响,其中态度是影响大学生产生在线学习失信行为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将大学生自我干预与外部干预相结合可以有效减少在线学习失信行为。首先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在线学习自主动机,促进自我监督与约束。其次,应加强线上诚信教育、重视大学生道德信念的培养,并构建完善的诚信制度网络。再次,加强教师线上交互,增加教师对于在线学习情况的关注度、及时干预与纠正在线学习失信行为。最后,外部干预对于减少在线学习失信行为也很重要,应提升线上管理水平,重视对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治理。由此可见,干预在线学习失信行为需要多方共同参与,从而共建良好的在线学习诚信环境、提升在线学习效果。

邓君睿[5](2020)在《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三所高校的调查》文中认为手机由于功能丰富、使用便捷而深受大学生群体的依赖和认可,但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特别严重,本文将此现象归结为“手机依赖症”现象。大学生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过度使用手机,不同层面地影响到了高校学风建设。在手机大量普及的今天,禁止手机使用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扭转观念和思路,科学理性地面对和处理“手机依赖症”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文献阅读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所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展开详细研究。旨在阐述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分析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策加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课题的现实背景,阐述了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阅读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此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一部分是高校学风建设与“手机依赖症”概述。通过阐述学风、学风建设、“手机依赖症”等相关问题,为高校学风建设现状调查提供观察维度。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调查“手机依赖症”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首先从大学生视角进行问卷调查,围绕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手机依赖症”背景下大学生学风现状、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建议三个维度展开。然后对三所高校的15名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交流了“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现状、高校学风建设情况。第三部分是“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总结与分析。问题包括了大学生学风状态亟需改善、课堂教学纪律秩序有待提升、教育管理活动效果差强人意、管理者对手机依赖现象认识不深入、外部环境不利于高校学风建设五方面问题,阐明了“手机依赖症”背景下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从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完善学风管理制度保障、深化手机使用的科学引导、完善学术诚信文明建设、营造减少手机依赖负面影响的外部环境五方面提出合理建议。研究表明,“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学风状态、身心健康形成冲击,对高校教育目标实现、教学管理工作形成挑战。本文认为面对这种挑战,高校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核心目标,遵循高校学风建设基本规律,努力提高“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赵喜浩[6](2019)在《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文化管理研究 ——以Y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大学生的质量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乎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地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校园。纵观当下的高校,学生群体在学校中表现出的学习偏差行为,特别是上课和考试中表现出的偏差行为,几乎存在于每个高校之中。为了应对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不良行为,高校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长期以来,高校在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上普遍采用制度化的管理模式,针对学生的学习偏差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这种管理模式短期来看获得了一定的成果,长期来看依靠制度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使得大学生失去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探索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文化管理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Y大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校本科生学习管理的实际情况,调查了本科生在上课和考试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偏差行为现状和学校对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管理的现状。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通过自编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梳理现有文献、阐述研究背景、界定相关概念、分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文化管理理论为研究基础理论,探讨Y大学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偏弱;学校学生之间盛行不当的激励方式;学校文化功能发挥相当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依赖学校刚性管理;功利化价值观渗透进校园,使得正确学习价值观念受阻;学生群体之间对于学习偏差行为形成的“认同文化”阻碍学校文化功能的发挥。为此,在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上,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改进学习奖励制度,强化内在激励;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

月英[7](2019)在《大学生违纪行为的预防与管控 ——以内蒙古某高校为例》文中提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为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虽然大多数同学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道德风范,但我们必须看到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出现的不良现象,特别是违反校纪校规行为时有发生。如果不能及时地预防并有效地管控大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将会对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鉴于此,为确保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高校应在研究当代大学生违纪行为特点及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以内蒙古某高校在2008—2017年十年期间学生违纪及处理的样本为例,分析研究该校大学生违纪行为的类型特点,从中探索普遍的带有规律性的表现形态,分析大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注重大学生违纪预防教育和强化大学生违纪行为管控的合理建议,从而预防与减少违纪行为发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论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为研究依据。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和访谈法,分六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章:首先,借鉴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违纪现象的已有研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其次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介绍了论文的创新点。第一章:大学生违纪的相关概述。对纪律、违纪、大学生违纪、大学生违纪预防与管控等概念进行界定;第三章:本章主要分析了内蒙古某高校近十年期间学生违纪的样本,运用定量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对大学生违纪行为及特点进行了描述分析;第四章:通过对该校相关管理者的访谈,客观、深入地分析大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五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注重大学生违纪预防教育和强化大学生违纪行为管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大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助力其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从而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第六章:结论:对前五章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点。

刘星辰[8](2019)在《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是人们立足于社会的基石。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对个人诚信道德建设的关注度较为不足,这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获取的利益,甚至不惜通过违背诚信道德以获取“不当”利益,社会上不讲信用、失信于人的现象逐渐显现出来。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中流砥柱,虽然他们基本生活在与社会相对封闭的大学校园之中,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上不良诚信风气也在无时无刻影响着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于其中的大学生也依然被一些不诚信风气所影响,大学生暴露出的一系列不诚信行为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大学生的诚信内涵、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提出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有效对策。本研究将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本次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进行阐述。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在大学生自身层面的成因分析中引入博弈论思想,旨在为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提供新的视角。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诚信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进行研究,分别对传统诚信的内涵、现代诚信的内涵以及大学生诚信的内涵进行阐释,在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方面主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完善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构建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保证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梳理出大学生在学业、经济、交往、就业这四大方面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为下文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做了铺垫。第四部分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本文分别从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在自身层面的成因分析中引入博弈思想,通过多层次的分析,得出要想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就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成因分析结论。第五部分基于成因分析,提出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相关对策。从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视角出发,政府要加强优化社会诚信环境工作,高校要切实履行诚信育人的神圣职责、家庭要高度重视子女的诚信教育以及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我诚信教育的主体性作用等四方面入手。总之,要想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是一项需要长期以往、坚持不懈做下去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依靠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杨秋平[9](2019)在《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研究 ——以兰州市四所大学为例》文中提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系中备受推崇。诚信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和基础。诚信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道德基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是当代公民践行诚信价值观的重要精神依靠力量,是未来社会主义诚信精神传承的精神引领力量。大学生要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必须以诚信为内驱力。但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家庭和学校诚信教育的弱化等客观因素,加之大学生思想不成熟,内心意志薄弱、诚信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对诚信价值观出现了错误的认知,导致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不仅关系到其未来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现代人精神世界能否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国家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它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全面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发生的原因,加强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育,探索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观念,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围绕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国内外研究背景、文章的写作目的、意义及思路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其次,通过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概述,对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以及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意义进行详细的阐述。再次,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现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在诚信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从次,是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和原则进行分析,找出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高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最后,针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加强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和方法,诚信价值观是知、信、行的统一。因此,在开展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工作时,主要从认知、认同、践行三阶段着手,根据不同的阶段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修新路[10](2019)在《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研究》文中提出文化以多种具体形态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同时又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活范式,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着人类自身和客观世界。大学生文化,是大学生这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包括大学生的价值体系、思维模式、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他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它直接引导和支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逐步展开关于大学生文化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大学生文化,科学引导和培育大学生文化的发展,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艰巨的战略任务。引导大学生文化健康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创新路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本研究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综合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实证研究以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厘清了大学生文化的内涵,明晰了大学生文化与大学文化、大学校园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对大学生文化的分类、时代特征及其主要育人功能进行系统研究,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和心理学视角下依托大学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支点和理论契合,揭示大学生文化的育人本质。通过对中国大学生文化孕育、形成和演进历史过程的探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分析影响中国大学生文化的各种因素,进而总结揭示出大学生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找到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特点的历史渊源。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全面客观地把握了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现状和特点,深入分析了其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学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现状的审视,对影响中国大学生文化建设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即:充分发挥我国先进文化优势作为大学生文化建设的根基;树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大学生自身需求是大学生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充分调动和积极利用社会外部和高校内部资源作为大学生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和根本保障等。进而得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等结论。

二、试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归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概观
    2.1 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相关概念
        2.1.1 道德
        2.1.2 大学生学习道德
        2.1.3 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
    2.2 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表现
        2.2.1 课堂违纪现象
        2.2.2 学术不端现象
        2.2.3 考试作弊现象
    2.3 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特征
        2.3.1 群体扩大化
        2.3.2 场域差别性
        2.3.3 行为继发性
        2.3.4 工具现代化
    2.4 理论基础
        2.4.1 一般紧张理论
        2.4.2 道德发展理论
        2.4.3 社会认知理论
第三章 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归因分析
    3.1 主观因素
        3.1.1 不同压力下的缓解释放
        3.1.2 同辈群体中的从众心理
        3.1.3 道德推脱中的责任分散
        3.1.4 功利化的竞争意识
    3.2 客观因素
        3.2.1 课堂教学关系的弱化
        3.2.2 高校管理制度的缺漏
        3.2.3 积极道德示范的缺位
        3.2.4 网络工具的误用
    3.3 小结
第四章 培养大学生良好学习道德的对策分析
    4.1 增强大学生学习道德自律能力
        4.1.1 夯实学习道德的诚信基础
        4.1.2 培养大学生责任感
        4.1.3 强化大学生社会道德期待的自我意识
        4.1.4 加强对现实道德困境的正确回应
    4.2 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4.2.1 实现教材基本内容实用化转变
        4.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4.2.3 提升教师各方面素质
        4.2.4 组织相关实践活动
    4.3 提高高校制度管理水平
        4.3.1 制度制定民主化
        4.3.2 制度规定合理化
        4.3.3 制度实施科学化
    4.4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4.4.1 淳化社会道德风气
        4.4.2 发挥学校文化德育功能
        4.4.3 重视道德榜样的正面示范
        4.4.4 净化网络与学术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新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难点、创新点
第二章 诚信的相关概述
    2.1 诚信的内涵
    2.2 大学生诚信的内涵
    2.3 提高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意义
        2.3.1 对个人而言,是立身之本、处事之宝
        2.3.2 对高校而言,是立校之本、根本之法
        2.3.3 对国家而言,是立国之本、治国之计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调查分析
    3.1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调查结果
    3.2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新时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
        4.1.1 学业领域的诚信问题
        4.1.2 经济领域的诚信问题
        4.1.3 生活领域的诚信问题
        4.1.4 就业领域的诚信问题
    4.2 新时代大学生存在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大学生自身因素
        4.2.2 家庭因素
        4.2.3 学校因素
        4.2.4 社会因素
第五章 解决新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
    5.1 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1.1 理解诚信内涵,激发诚信意识
        5.1.2 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诚信习惯
        5.1.3 提高自控能力,到实践中检验
    5.2 家庭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5.2.1 家长以身作则,做好诚信榜样
        5.2.2 转变教育观念,智育德育并重
        5.2.3 分析孩子情况,不抱过高期待
        5.2.4 承担教育责任,纠正失信行为
        5.2.5 及时平等沟通,营造诚信家庭氛围
    5.3 营造大学生诚信校园氛围
        5.3.1 高校重视诚信教育,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
        5.3.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线上线下共同发力
        5.3.3 加强诚信宣传,塑造诚信校园
        5.3.4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5.3.5 创新诚信教育实施体系,加强诚信教育效果
        5.3.6 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做好诚信评估工作
        5.3.7 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加强诚信监管力度
    5.4 优化大学生诚信社会环境
        5.4.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证依法依章实施
        5.4.2 借助互联网优势,营造网络诚信氛围
        5.4.3 弘扬诚信传统美德,激发大学生情感认同
        5.4.4 树立诚信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5.4.5 创造公开、公平、公正就业环境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3)高中生应激源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焦虑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作弊倾向
        1.1 作弊倾向的界定
        1.2 作弊倾向的研究现状
    2 应激源
        2.1 应激源的概念
        2.2 应激源的研究现状
    3 焦虑
        3.1 焦虑的界定
        3.2 焦虑的研究现状
    4 作弊倾向与应激源、焦虑的关系
        4.1 应激源与焦虑的关系
        4.2 焦虑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4.3 应激源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4.4 应激源、焦虑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5 现有研究不足和问题提出
    6 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2.1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SSMSS)
        2.2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
        2.3 作弊倾向量表
    3 施测过程
    4 数据处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 高中生应激源、焦虑和作弊倾向的特点
        2.1 高中生应激源的特点
        2.2 高中生焦虑的特点
        2.3 高中生作弊倾向的特点
    3 高中生应激源、焦虑和作弊倾向的关系
        3.1 应激源、焦虑和作弊倾向的相关分析
        3.2 焦虑在应激源与作弊倾向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高中生应激源、焦虑、作弊倾向的基本特点
        1.1 高中生应激源的基本现状
        1.2 高中生焦虑的基本现状
        1.3 高中生作弊倾向的基本现状
    2 高中生应激源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3 高中生焦虑的中介作用分析
    4 教育建议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工具(部分)
致谢

(4)大学生在线学习失信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二)研究方法及路线
    (三)文献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表现与现状
    (一)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表现与特点
    (二)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在线学习失信行为产生机理的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三)问卷设计与变量测度
三、模型检验与分析
    (一)预调查情况
    (二)正式调查
    (三)模型建立与检验
    (四)模型结果讨论
四、在线学习失信行为的干预策略
    (一)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在线学习自我管理
    (二)推进线上诚信道德培养,构建诚信在线学习氛围
    (三)加强教师线上引导,关注大学生在线学习状态
    (四)提升线上管理水平,多维治理在线学习失信行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三所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高校学风及学风建设的研究
        2.关于“手机依赖症”的内涵及表现研究
        3.关于“手机依赖症”对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及对策研究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点
一、高校学风建设与“手机依赖症”概述
    (一)高校学风建设
        1.学风的内涵
        2.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
        3.高校学风建设的特点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症”
        1.“手机依赖症”概念界说
        2.“手机依赖症”影响表现
        3.“手机依赖症”产生原因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高校学风建设目标的适应性
        2.有利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内容的规范性
        3.有利于提升高校学风建设方法的有效性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原则
        2.问卷设计思路
        3.调查方法及内容
        4.调查对象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维度调查结果
        2.“手机依赖症”下的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结果
        3.“手机依赖症”对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及建议维度调查结果
    (三)现状分析
        1.“手机依赖症”背景下大学生主体学习状态
        2.“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3.“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风状态亟需改善
        1.手机使用不规律导致身心健康受损
        2.手机不良信息开放导致价值观畸形
        3.手机科技成瘾导致学术诚信危机
    (二)课堂教学纪律秩序有待提升
        1.手机功能诱惑导致“隐形逃课”频发
        2.手机管理不当导致课堂教学秩序失范
    (三)教育管理活动效果差强人意
        1.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大学生需求现状
        2.教育方式无法获得大学生内心认可
    (四)管理者对“手机依赖症”影响认识不深入
        1.忽视了“手机依赖症”背后心理动机
        2.低估了“手机依赖症”带来的挑战
    (五)外部环境不利于高校学风建设
        1.家庭不重视大学生手机教育
        2.手机信息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3.社会上手机依赖风气较严重
四、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强化自我管理
        1.强化自我教育预防手机依赖
        2.科学合理规划手机使用时间
    (二)完善学风管理制度保障
        1.完善学风组织管理建设
        2.完善学风监督责任建设
        3.完善学生弹性学制建设
        4.完善学风评价体系建设
    (三)深化手机使用的科学引导
        1.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引导健康思想价值观
        2.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升社会责任意识观
        3.培育手机媒介综合化素养,提高信息化教育水平
        4.开展手机教育主题化活动、创设网络兴趣学习群
    (四)加强学术诚信文明建设
        1.加快学术诚信机制建设
        2.培养学生学术诚信意识
        3.建立手机诚信信息档案
    (五)营造减少手机依赖影响的外部环境
        1.政府加强手机文化及网络生态监管
        2.家庭应该以优良家风促进学风建设
        3.社会要提供积极支持助力学风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文化管理研究 ——以Y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实施文化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
        (二) 文化管理和高校文化管理
        (三) 学校文化
    二、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特征与危害
        (一) 基本特征
        (二) 主要危害
    三、高校文化管理的要素
        (一) 文化管理的主客体
        (二) 文化管理的核心和目标
        (三) 文化管理的方法
        (四) 文化管理的基础
    四、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实施文化管理的意义
        (一) 大学生学习行为偏差的文化动因
        (二) 对学习偏差行为实施文化管理的价值
    五、学习偏差行为实施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 社会学习理论
        (二) 文化管理理论
第二章 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的现状调查——以Y大学为例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与内容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工具
    二、Y大学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现状调查
        (一) 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典型表现
        (二) 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常见原因
        (三) 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学校对学习偏差行为管理现状调查
        (一) 学生在学习偏差行为管理中的主体性
        (二) 学校对学习偏差行为的处理方式
        (三) 学校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方式
        (四) 学校文化对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影响
第三章 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的问题与成因
    一、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的问题表现
        (一) 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偏弱
        (二) 学校盛行不当的学习激励方式
        (三) 学校文化功能发挥相当不足
    二、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文化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 学生过分依赖学校刚性管理
        (二) 功利化学习价值观渗透校园
        (三) 大学生正确学习价值观受阻
        (四) 学生间“认同文化”的冲击
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文化管理对策
    一、确立以生为本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 “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大学生管理观念
        (二) “他律变成自律”:推进大学生自我管理
        (三) “树立学习理想”:引导大学生自我激励
    二、加强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发挥“以文化人”作用
        (一) 发挥教师群体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二) 发挥“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
    三、改进学习奖励制度,强化内在激励手段
        (一) 改进学习奖励制度
        (二) 把握学习激励原则
        (三) 运用内在激励手段
    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环境
        (一) 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二) 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三) 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大学生违纪行为的预防与管控 ——以内蒙古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依据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2 大学生违纪的相关概述
    2.1 纪律的概念
    2.2 违纪的概念
    2.3 大学生违纪的概念
    2.4 大学生违纪预防与管控概念
3 大学生违纪行为分析
    3.1 大学生违纪人数统计
    3.2 大学生违纪处分类型
    3.3 大学生违纪行为类型
        3.3.1 按性质划分
        3.3.2 按性别差异划分
        3.3.3 按年级差异划分
    3.4 大学生违纪行为特点
        3.4.1 违纪行为的多样性
        3.4.2 违纪行为的波动性
        3.4.3 违纪行为的差异性
4 大学生违纪原因分析
    4.1 大学生违纪的自身因素
        4.1.1 价值观念扭曲,道德素质下滑
        4.1.2 自控能力弱化,心理素质欠佳
        4.1.3 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
        4.1.4 纪律意识淡薄,法律素质欠缺
    4.2 大学生违纪的外部因素
        4.2.1 学校管理方式滞后
        4.2.2 学风建设合力不强
        4.2.3 跟踪教育欠缺
        4.2.4 网络信息的隐性负面影响
5 大学生违纪预防与管控的对策及建议
    5.1 大学生违纪预防与管控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5.1.1 学生为本
        5.1.2 教育为主
        5.1.3 注重时效
    5.2 注重大学生违纪预防教育
        5.2.1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5.2.2 注重诚信教育
        5.2.3 加强社会化教育
        5.2.4 完善教育的针对性
    5.3 强化大学生违纪行为管控
        5.3.1 加强对违纪学生的跟踪教育
        5.3.2 完善并严格执行违纪处罚制度
        5.3.3 全方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3.4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生诚信的内涵及重要性
    2.1 诚信的内涵
    2.2 大学生诚信的内涵
    2.3 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情况说明
    3.2 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3.3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4.1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因素
    4.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高校因素
    4.3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家庭因素
    4.4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自身因素
第五章 解决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5.1 政府要加强优化社会诚信环境工作
    5.2 高校要切实履行诚信育人的神圣职责
    5.3 家庭要高度重视子女的诚信教育
    5.4 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我诚信教育的主体性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9)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研究 ——以兰州市四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2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概述
    2.1 基本概念
        2.1.1 诚信
        2.1.2 价值观
        2.1.3 诚信价值观与大学生诚信价值观
    2.2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2.2.1 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现实需要
        2.2.2 解决大学生失信问题的应对之策
        2.2.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2.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现状调查分析
        3.1.1 问卷调查的基本信息
        3.1.2 调查结果分析
    3.2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3.2.1 重视度不够,培育途径单一
        3.2.2 方式、方法落后
        3.2.3 认知与实践相背离
    3.3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家庭对诚信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重视度不够
        3.3.2 学校诚信价值观教育的弱化
        3.3.3 社会诚信缺失的消极影响
        3.3.4 大学生对诚信价值观信仰不坚定
        3.3.5 诚信机制的缺乏
4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4.1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和思想依据
        4.1.1 马克思主义理论
        4.1.2 西方诚信价值观培育的思想
        4.1.3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
    4.2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原则
        4.2.1 主体性原则
        4.2.2 示范性原则
        4.2.3 系统性原则
        4.2.4 知行统一的原则
5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实践选择
    5.1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认知阶段的培育
        5.1.1 加强课堂教育的引导
        5.1.2 完善家庭参与教育
        5.1.3 拓宽教育渠道,加强网络教育
    5.2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认同阶段的培育
        5.2.1 树立诚信榜样示范
        5.2.2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5.3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践行阶段的培育
        5.3.1 完善诚信管理制度
        5.3.2 开展诚信价值观社会实践
        5.3.3 建立赏罚分明的管理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表
致谢

(10)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2.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1 文献研究方法
        1.4.2 跨学科研究法
        1.4.3 问卷调研法
        1.4.4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 大学生文化的基本理论概述
    2.1 概念的厘定与辨析
        2.1.1 大学生文化概念的厘定
        2.1.2 大学生文化的分类和内容
        2.1.3 大学生文化与相关概念辨析
    2.2 大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
        2.2.1 大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
        2.2.2 大学生文化的主要功能
    2.3 大学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契合
        2.3.1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3.2 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3.3 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4 大学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作用
        2.4.1 大学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积极作用
        2.4.2 大学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消极作用
3 中国大学生文化的历史演进
    3.1 古代中国学生文化的萌生
        3.1.1 古代中国学生文化的孕育
        3.1.2 古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时代特征
    3.2 近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转型
        3.2.1 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大学生文化
        3.2.2 民主革命影响下的中国大学生文化
        3.2.3 近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时代特征
    3.3 现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发展
        3.3.1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大学生文化
        3.3.2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大学生文化
        3.3.3 现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时代特征
4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现状
    4.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4.2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时代特色
        4.2.1 新时代“追梦”文化特色鲜明
        4.2.2 彰显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2.3 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文化
        4.2.4 大数据时代下主动开展文化实践与文化创新
    4.3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具体表象
        4.3.1 政治文化: 参与积极并日趋理性
        4.3.2 学习文化: 尚学与致用共存互促
        4.3.3 恋爱文化: 传统观念下逐渐开放
        4.3.4 网络文化: 诉求多元并日益丰富
        4.3.5 生态文化: 知行脱节但走势向好
    4.4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现实困境
        4.4.1 传统文化受到巨大挑战
        4.4.2 远大理想模糊,功利心态增强
        4.4.3 集体观念淡化,个人主义凸显
        4.4.4 大学生文化内部存在结构性矛盾
        4.4.5 大学生文化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5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影响归因
    5.1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影响
        5.1.1 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5.1.2 不良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5.2 社会外部因素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影响
        5.2.1 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
        5.2.2 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5.2.3 网络等新媒体的影响
        5.2.4 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5.3 高校内部因素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影响
        5.3.1 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
        5.3.2 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
        5.3.3 学生朋辈交往的影响
        5.3.4 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
    5.4 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影响
        5.4.1 大学生生理特征的影响
        5.4.2 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
6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的建设路径
    6.1 在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
        6.1.1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大学生文化建设
        6.1.2 继承光荣的革命文化开展大学生文化建设
        6.1.3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大学生文化建设
    6.2 以大学生自身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
        6.2.1 确立大学生在大学生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6.2.2 明确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
        6.2.3 推动大学生主动自觉的开展自身文化建设
    6.3 积极调动社会外部因素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
        6.3.1 加强国际交流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6.3.2 形成社会合力为大学生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6.3.3 营造丰富多元的环境和健康的网络氛围
    6.4 充分利用高校内部资源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
        6.4.1 用卓越的大学文化引领大学生文化的主流
        6.4.2 用高尚的教师文化带动大学生文化的提升
        6.4.3 用出色的课程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的素养
        6.4.4 用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文化的内涵
        6.4.5 用丰富的实践文化拓展大学生文化的领域
        6.4.6 用优秀的网络文化滋养大学生文化的成长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状况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试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归因及对策分析[D]. 邱佳佳. 河北大学, 2021(02)
  • [2]新时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D]. 刘扬.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 [3]高中生应激源与作弊倾向的关系 ——焦虑的中介作用[D]. 郑娜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4]大学生在线学习失信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D]. 何佩航. 西南大学, 2020(01)
  • [5]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三所高校的调查[D]. 邓君睿.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大学生学习偏差行为的文化管理研究 ——以Y大学为例[D]. 赵喜浩. 扬州大学, 2019(02)
  • [7]大学生违纪行为的预防与管控 ——以内蒙古某高校为例[D]. 月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8]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 刘星辰.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9]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研究 ——以兰州市四所大学为例[D]. 杨秋平. 兰州财经大学, 2019(02)
  • [10]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研究[D]. 修新路.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