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数据仓库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一、关于数据仓库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1](2021)在《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积极转型升级的工业企业因为城市土地更新的需求而搬离城市中心地区,不能够适应经济新形势的传统工业企业面临着衰退、破产的困境,基于以上两种原因,城市中心地区大量的工业厂房、仓库等工业设施因此被闲置。城市中大型工业企业除了进行工业生产的生产区域外,还会有完备的住宅、医疗和教育等生活配套设施,它们基本上已经与城市基础设施融为一体,能够履行基本的社会功能。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当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财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建筑群且有独特工业历史风情的区域,所有与工业生产有关的建筑、设备都是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工业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理应受到合理地保护。但是在房地产业巨额利润的吸引下,许多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被夷为平地,就算有幸逃过了被拆除的命运,却因内部建筑体量大、占地面积广,而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造成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成为“烫手的山芋”,因缺乏合理的保护与规划而被荒废,如何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成为许多工业城市面临的难题。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是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中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代表。潍柴集团2012年完成了主要生产区的搬迁工作,见证了潍柴几十年发展历史的老厂区被整体闲置,直到2014年被山东省政府选入省内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当中,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潍坊市稀有的工业遗产,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本文运用实地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历史与遗产构成,并对其做出价值评价,为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文章共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将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特征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研究理论。本章主要是以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保护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逻辑结构串联,具体包括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理论、保护利用的驱动力、利益相关者三个方面。在新时期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无论是受外在的客观条件还是自身特征的影响,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稀有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都需要得到妥善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我们在讨论城市文化遗产的再利用问题时,根本目的是探寻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路径,所以一切改造利用活动都是以保护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作为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协作,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利用。第二章集中对潍柴发展历史进行研究。本章以潍坊市地方志与潍坊柴油机厂厂志为基础资料,结合实地调研,梳理了潍坊柴油机厂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潍坊柴油机厂的建厂背景和建厂历程。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为保护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历史依据,为更好地认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存现状与价值意义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规划,介绍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内生产区域与配套设施的基本概况。笔者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调研,基本了解了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与遗产保存状况,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此类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排查时,除了工业建筑物、构筑物等有形的物质遗产外,也不应忽略以工业生产技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是城市工业发展历史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也是延续城市工业文明的主要承载者,拥有同样重要的保护价值。科学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构成是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与基础。第四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的内容与意义进行总结。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评价内容包括街区内的工业建筑、工业生产流程以及工业配套设施,并从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分析,说明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以及潍坊市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概况,这是探寻历史文化街区再利用途径的前提。第六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调整自身结构功能以适应城市发展要求,成为整个社会都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除了用于居住、教育等配套设施之外,大部分用于工业生产的厂房、仓库已经完全丧失了原始功能,成为城市闲置空间,通过工业遗产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商业的植入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也是完善城市产业功能组团中的业态配比的重要途径。最后一部分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思考。

张路凯[2](2021)在《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需求形势日渐多样化和企业业务水平拓展,自备罐车已成为液态和气态危险货物的最常用运输载体,并且我国自备罐车的标准化生产、性能检测和申报使用已在公路、铁路和公铁联运等领域逐步规范成型。因此,关于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的优化研究具有鲜明的作用意义。考虑既有相关成果在研究内容上的空缺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本文以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为目标,旨在为现代危险货物运输的先进策略制定和规范运营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和规划实施保障。主要完成研究工作如下:1.危险货物自备罐车运输风险指标计算。针对标准化硬件的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对运输风险指标进行改进完善。区分公路路段/铁路区段风险和关键节点风险,确定风险量化与货物运输量、事故概率、运输里程、暴露人口量之间的关系;区分短效危害型和毒害扩散型两种主要类型风险指标,前者的关键参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预测计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应用改进的高斯烟羽模型完成关键参数计算。同时,风险指标为后续网络设计建模提供了目标衡量依据。2.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路运输网络优化设计。针对以高速公路、省道、城际快速路和局部城市支干线道路为主的基础公路网,以自备罐车的拖车运输为任务流程,以降低风险、扩展应急能力和控制运营成本为目标,分析政府管理部门的可用路段限定、应急中心选址和服务分配等决策调控,确定网络中危险货物运输商的中转仓库选址和配送分销方案,规划在政府管理部门决策主导下危险货物运输商的自备罐车运输路径。以政府管理部门和危险货物运输商的不同视角,构建两阶段规划模型并论证两阶段之间优化关系。根据模型特点分别设计数值算法与启发式算法以求解不同规模问题,依托川北-北京实际区域公路网络和液化燃气/液氨运输任务背景进行了案例研究,计算并分析了优化结果。3.危险货物自备罐车铁路运输网络优化设计。针对由货运铁路和企业专用线构成的基础铁路网,分析自备罐车的换轨拖运任务流程。以降低运输风险和控制运营成本为目标,明晰危险货物罐车办理站选址的应急能力、地理、环境等定性因素要求,研究企业专用线布局与办理站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办理站之间的远途铁路运输路径。以政府管理部门和危险货物运输商相统一的视角,结合模糊VIKOR方法建立混合优化模型。根据模型特点分别提出数值算法和启发式算法以求解不同规模问题,依托川北-北京实际货运铁路网络和液化燃气/液氨运输任务背景进行了案例研究,计算并分析了优化结果。4.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联运网络优化设计。针对以高速公路、省道、城际区域公路和货运铁路为主要结构的基础公铁网络,分析自备罐车的公路、铁路及二者间转运的运输任务流程。以降低运输风险和控制运营成本为目标,分析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管控,包括公路路段/铁路区段开放方案、转运办理站选址及转运能力配置;确定在政府管理部门决策主导下危险货物运输商的自备罐车路径方案,包括路段/区段的确定和转运办理站的选择。以政府管理部门和危险货物运输商的相对视角,构建双层规划模型。根据模型特点分别设计数值算法和启发式算法,并提出应用逆优化方法的简化管控策略。依托川北-北京区域公路和铁路网络以及液化燃气/液氨运输任务背景进行案例研究,计算分析了优化结果。此外,在共同案例结果基础上,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了公路、铁路和公铁联运三种运输网络的优势特点。综合来看,危险货物自备罐车的三种运输网络在实践原则和优化效果上各有侧重,且对应问题的解析形式和复杂程度不同,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区域现实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决策。此外,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推进建设的背景下,依托多式联运方法与技术的成熟,公铁联运网络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本文研究可支撑建设适用于现代危险货物自备罐车运输管理的统一决策参考体系。

唐浩[3](2021)在《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消费水平升级、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用工成本逐年递增等发展态势日益明显,社会物流园区纷纷加快智能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运用在园区安防提高和效率提升,创新构建无人化立体化智能安防体系。近年来,铁路以物流基地为载体,持续深化货运增量行动,实现连续四年货运量持续增长,在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铁路物流基地沿用传统人眼盯控、经验决策的安防作业模式,难以适应铁路货运持续增量的需要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了提升铁路物流基地的作业安防水平,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基于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铁路物流基地各作业环节安全事故与问题隐患的成因,得出碰撞冲突是作业安防突出问题。在解析铁路物流基地整车与集装箱作业流程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包括3大环节共15个细分场景的风险项点及对应安防需求。借鉴社会物流企业作业安防体系建设的共性特征与发展经验,引入轨迹交叉论,结合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场景,提出作业安防体系的构建思路,运用需求传递和聚类方法研究提出了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技术体系架构。围绕铁路物流基地站内走行环节车辆交通拥堵、绕行、碰撞问题,构建“大门-汽车衡-仓库”为主体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围绕库内叉车、货运员与设施的碰撞冲突问题,构建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多叉车库内搬运防撞模型算法,设计货运员与叉车的冲突解决方案和派发任务叉车路径规划优先级排序。本文以构建轨迹交叉影响下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为目标,重点研究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技术体系、站内走行车辆路径优化与库内叉车搬运防撞方法,为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参考。图51幅,表3个,参考文献82篇。

王冬冬[4](2020)在《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伴随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帮助教师队伍建立过硬的职业素养与全面的行业素质,将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向。建立健全即符合教师实际需求又具备先进理论支撑的教师培训体系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教育兴国,科技助教,互联网技术以广泛的适用范围与卓越的实际效果,已然渗透至行业的方方面面。网络研修社区作为近期一经兴起便立刻成为讨论焦点的教师研修新思路,如今已在试点城市推行过程中成效显着,具有可观的实际成效。“A”教师培训平台是当前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平台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流平台的代表。与诸多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类似,其立足于远程培训与网络研修两大支柱功能,同时为教师进行集体研学交流,分组教研探讨,交流教学心得,交互经典案例提供平台支撑。再者,伴随多年运营以及使用经验,平台对于各成员自身个人信息以及相关学习行为加以统计,纳入大数据库。借助海量多维数据对其进行综合性归纳整合,进一步勾画出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学习者画像,能够将学习者信息以及特点进行直观表现,对于教师培训平台优化培训效率,优化培训体系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为最大化地满足求学者以及教学者所需,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夯实根基。因此,本研究以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为大方向,选择“A”平台为实验平台,通过对“A”平台的改造,将以近期大家关心的重要命题——网络研修社区的学习者画像为目标,以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建构为研究主题。首先,对于平台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进行预处理,立足于业务实际需求,建立更具全面性的数据汇聚表,从而,进一步设计数据资产评估报告;其次,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围绕学员实际情况设计综合评价体系,随后,邀请专家对于该体系精确度与待优化部分进行微调;再次,笔者尝试选择k-means算法,以平台学员为对象进行聚类分析,对于各学员维度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剖析,依据学员平台学习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举措;最后,采用协同过滤算法,进一步做好平台对口教学资源以及教培课程的自动推荐,为用户推荐关联度较高的学习伙伴,并及时推荐研修活动信息,依据其最终数据验证推荐成效。研究成果主要在于:其一,进一步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平台大数据埋点与收集提供理论指导,构设较为先进科学的数据汇聚表,建立更具针对性与全面性的数据仓库;其二,打造立体化、多元化能够完美契合学习行为逻辑与步骤的评价模型;其三,帮助平台教师以及管理负责人更直观地了解学习者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为学员自动推荐对口学习服务以及学习伙伴,真正确保课程快速推进,捕捉大众需求热点,给予学员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学习体系;其四,借助本研究成果,能够为同类型数据挖掘实证调研以及相近领域优化模式贡献一些思路。

杨廷宇[5](2020)在《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辅助决策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扩散性,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伴随省、市区域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联系性也逐步增强。然而,由于不同行政区域、运输方式在管理、通讯等方面存在壁垒,应急资源调度往往仅能在本区域内进行,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如何基于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应急物资跨区域快速、科学调度成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本文在充分研究应急调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的流程与特征,确定了系统功能需求、数据需求及性能需求。基于需求分析开展系统设计,将系统划分为综合交通应急资源数据仓库、跨区域应急物资联运辅助决策平台两大组成部分,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基础理论研究。首先阐述各运输方式在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处置模式,在明确“区域”概念及范围的基础上确定了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适用范围、维度、任务主体等要素,研究了应急调度优化模型及算法,最后分析了辅助决策系统在应急调度业务中的功能定位;2、针对应急物资调度方案生成这一系统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多智能体系统优势和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技术,把受灾点和广泛分布于全国范围内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两类物理实体分别模拟为需求点智能体和出救点智能体,通过定义互动规则实现智能体间“求救—出救”行为的产生,从而简化了原本复杂的多源多汇任务指派问题。此外,还研究了出救点智能体应急联运路径规划模型,对比了Dijkstra算法和ACO蚁群算法在求解结果和质量上的差异。3、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论文基于系统业务流程及特征分析结果,确定了应急资源盘点、应急调度方案决策、应急辅助管理、基础信息管理等系统功能需求,高效集成与流转的系统数据需求,以及包含性能指标、设施设备和运行环境等三个方面信息的系统性能需求。基于系统需求分析结果,提出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系统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将系统划分综合交通应急资源数据仓库、跨区域应急物资联运辅助决策平台两大部分,展开详细设计。综合交通应急资源数据仓库综合集成综合交通运输资源数据、应急物资储备信息,跨区域应急物资联运辅助决策平台则基于综合交通应急资源数据仓库,为应急调度任务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全周期提供决策支持。

马辉[6](2018)在《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可拓建筑策划与设计的可拓数据挖掘理论及其方法研究》(51178132)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学、可拓学和数据挖掘领域的交叉研究课题。研究建立在以数据为新能源的数据时代发展初期,探索智能化实现室内设计的新路径。是对现有室内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扩充。研究目的在于利用计算机可以识别并运行的可拓设计语言,将可拓学的学理思想充分嵌入到数据挖掘全链条过程中,优解室内设计问题,发现优选模式下的室内设计知识规律,用于数据化实现可拓室内设计,推动室内设计研究向更理性、更科学、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论文运用跨学科交叉研究、可拓创新研究等方法,将可拓建筑学理论和可拓数据挖掘方法融入到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研究中,构筑了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应用研究的框架结构。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研究,是在可拓建筑设计研究和可拓数据挖掘研究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支撑后续方法和应用研究的基本理论,为研究展开奠定基础。论文提出了可拓室内设计的概念;提出了描述室内精神感受的感元系统;阐述了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可拓室内设计基元表达理论;阐述了可拓室内设计思维模式理论和可拓集理论;辨析了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涵义和修辞关系;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可拓室内设计数据仓库的设计研究,是在充分思考可拓学的核心优势和充分考虑设计数据特点的基础上,为设计策略输出建立的可拓数据挖掘操作平台研究,是面向可拓室内设计的,适合可拓数据挖掘结构型质的仓库设计指导。研究建立了处理数据和可拓数据的准入端口;确立了仓库的构成内容;提出了符合可拓数据特点和可拓数据挖掘特点的拓点结构;提出了三项重要的建库逻辑:即指导仓库目标系统设计的面向主题性原则、指导仓库动力系统设计的双轮驱动原则、指导仓库结构系统设计的原型设计原则,为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操作提供平台支持。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是在现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和可拓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可拓室内设计问题模式建立的挖掘操作方法研究。本质上是在挖掘到的普遍规律约束下寻找设计最优解或最优区间,以灵活的方式提供满足不同需求下的个性化设计对策。研究建立了以技术路线为依据,以挖掘步骤为展开方式,以实例解析为佐证的挖掘方法体系,详细论述了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三种基本方法和一种创新方法。其中,有监督的可拓分类挖掘方法、无监督的可拓聚类挖掘方法、描述数据依赖关系的可拓关联挖掘方法,是针对剔除数据雍余后的多数模式的数据分析方法,而代表少数模式的离群数据在设计创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针对这部分异常模式提出了可拓室内设计离群点挖掘方法,是针对设计数据的创新的挖掘方法。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知识类型及其应用研究,是在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挖掘成果研究,以及基于挖掘成果的应用方式研究。数据挖掘也被称作知识发现,此部分研究是自动处理数据工具的最后一环,是可拓数据挖掘技术与专业内容的衔接与落地。研究呈现了通过可拓数据挖掘方法可以生成的具体的室内设计知识内容,囊括了四种主要的知识类型,并分别阐述了不同类型知识的直接应用和可拓应用模式,完成了面向可拓室内设计的可拓数据挖掘的全过程。总之,研究旨在以数据为基础,以模型为工具,以方法为指导,在可拓室内设计数据仓库的平台上,进行可拓数据挖掘研究,发现以预测、优选、创新为核心的室内设计知识规律,探索一条以数据和需求共同驱动,智能化解决设计问题的数据化设计创新之路。为此,研究建立了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理论体系、数据仓库设计体系、挖掘操作的方法体系、挖掘结果及其应用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研究结构。研究工作为数据时代设计发展提供了应对的新策略,为室内设计智能化实现提供了逻辑基础,研究成果拓展了可拓建筑学的学术边界。

马秀麟[7](2010)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评教元评价及控制模式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高等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听取学生对教学的看法、依据学生评教结论改善教学等策略逐步成为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然而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如何?在教师群体内部、在学术界都有强烈的争论。本课题是一个基于海量数据、并借助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相关理论开展的实证研究。课题依托三所高校十多个学期的评教数据(近百万条记录),按照“以数据分析验证评教数据有效性→分析评教指标的合理性与影响因素→检验学生评教偏差→提出学生评教控制模型并进行验证”的思路对两所院校的学生评教模式实施了元评价,然后以“分析影响评教结果的非教学因素→对比各类教师的评教得分并寻求规律→最后利用评教数据中隐藏的规律为教师专业化发提供数据支持”的思路对学生评教数据的应用展开研究,所有结论都建立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评教指标的内部一致性分析、针对同质教学班多次评教结论的相关性分析、督导评教数据与学生评教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对学生评教数据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证;通过从教学和课程两个维度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索了评教指标中各指标项的影响能力,并利用因子分析对评教指标的内涵进行降维处理,使评教指标以较为简单的形式阐述对评教结论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数据分析结论表明:导致学生评教产生偏差的原因很多,但比较关键的因素包括了学生对评教的态度、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学生内心中的给分标准、学生对大学学习模式的适应度。而影响学生评教态度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是否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是否感受到了校方对学生评教的重视。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学生评教控制模型,利用离散度、偏差度、效标距等指标衡量每个学生评教的准确性,并根据学生评教的准确性程度赋予学生评教权重,实现了对学生评教的元评价。同时,此评教控制模型还面向教务管理人员开设了实时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使教务管理者可以在集成化的环境中直接实现数据分析,为评教数据的及时处理与应用提供了支持。此评教控制模型已经开发完毕,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测试、试应用,并通过对比反馈评教结论前后学生对评教的态度,验证了这一控制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在论证学生评教数据有效性的基础上,对评教数据内部隐藏的规律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影响学生评教结论的非教学质量因素,并通过对特定教师的得分进行分析、挖掘,结合教师自评数据、学生对教师的主观评价和对特定师生的访谈,获取了低评价教师获得低评价的原因和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师使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的能力)、教师情商和表达能力、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衔接、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冲突四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发展进行了阐述。最后,本研究根据学生评教数据所揭示的问题,对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索,引入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理论,提出了在教师培养中应该加强对教师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培训的要求,强调了教师的知识观对其教学水平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建议。

宋旭东[8](2010)在《企业集团数据仓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集团信息化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生产、库存、销售、采购和财务等业务数据,如何将企业集团海量业务数据转化为决策信息已成为目前企业集团信息化难点和热点问题,数据仓库系统被认为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企业集团数据仓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众多复杂的概念和技术。本文就企业集团数据仓库系统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企业集团实施数据仓库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企业集团数据仓库系统的概念及体系结构的研究。给出了企业集团数据仓库系统的定义,提出了统一视图模型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一个基于统一视图模型的数据仓库系统体系结构。(2)数据仓库系统ETL技术的研究。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统一视图模型的数据仓库ETL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统一视图模型的ETL过程建模和实现方法。同时,针对数据仓库ETL任务调度问题,以数据仓库总的ETL执行时间最短为调度目标,建立了ETL任务调度模型,提出基于同层划分的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的算法流程。(3)企业集团数据仓库技术的研究。给出了企业集团分布式数据仓库分层结构,提出了一种面向企业集团的分布式数据仓库模型,并总结了分布式数据仓库的实施策略及其关键技术,同时将模型驱动的方法应用到数据仓库模型开发中。(4)企业集团OLAP技术的研究。将模型驱动体系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应用到OLAP开发中,该方法在数据仓库系统统一建模框架下,将OLAP设计从逻辑层提升到概念层,在概念层实现OLAP的PIM建模,通过PIM模型到PSM模型及PSM模型到SQL代码转换实现OLAP开发。(5)企业集团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抽样的决策树分类改进算法,使得这种算法在大数据集的情况下也能挖掘出正确的分类规则。将该算法应用到企业生产成本关键工序挖掘上,挖掘出工艺路线中的关键工序和影响钢铁企业成本的分类规则。同时,针对大数据集下的关联规则挖掘,提出了有向项集图的三叉链表式存储结构和基于有向项集图的关联规则挖掘改进算法,通过东北特钢钢企业集团的客户数据关联规则挖掘应用,挖掘出的客户的购买行为和潜在需求规律。(6)企业集团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给出了基于分布式数据仓库的企业集团决策支持系统整体框架,通过定义决策方案层和决策任务模型层,采用分层策略,降低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复杂性,采用面向对象的软构件方法,将数据和决策算法有效集成,增强了系统的重用性和扩展性。

宋杰[9](2008)在《面向多类型数据源的数据仓库构建及ETL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数据仓库的创建与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十年来,为满足数据的集成、管理和决策支持的目的,在世界各地出现了大量的、不同规模的数据仓库系统。数据仓库数据源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Web数据源,文本数据源等实时数据源的出现,给数据仓库的构建以及ETL提出新的挑战。数据仓库技术面临若干紧迫问题: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数据仓库体系以适应多种类型的数据源;如何高效实现数据仓库体系中各个层次的ETL过程;如何保证ETL的实时性以及如何改进数据仓库的访问控制模型等。本文针对多类型数据源的特点,首先分析现有数据仓库的需求和数据源的种类。本文以国家海洋数据仓库系统为例,利用局部ETL和全局ETL两段式ETL过程;演化面向多类型数据源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包括抽取层、归档层、汇总层、仓库层和应用层,并且详细论证了每一层的设计思路和作用。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每一层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抽取层和归档层主要完成数据的抽取和归档工作,该层的ETL软件实现从数据源中抽取数据并装载到归档库中,因此称为局部ETL。本文重点研究了无结构的Web页面,半结构化文本和结构化的关系型数据库这三种数据源的局部ETL技术。首先,针对无结构的Web页面数据源的局部ETL问题,提出一种较传统方式更为高效的Web页面采集存储方法。把页面按照其布局特点分为若干个区域,把这些区域作为变化检测、存储和处理单元。其次,针对半结构化文本数据源的局部ETL问题,重点研究了半结构化非白描述型科学文本数据,提出了一种文本数据关系化方法,实现从文本模型到对象模型进而到关系模型的转换。此外如何保障关系化的效率和安全性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再次,针对结构化关系数据库数据源的局部ETL问题,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影响ETL引擎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ETL新方法,还提出了一种元数据驱动的ETL方法来克服现有ETL工具和手工编码方式的不足。基于E-LT方法,本文利用SQL语言实现了元数据驱动的ETL工具并详细测试了其执行性能。汇总层和仓库层完成从各个数据源的归档区到数据仓库的数据集成工作,该ETL过程称为全局ETL。由于数据仓库的实时性要求,多数据源全局ETL不仅要面临数据集成问题,还要保证ETL的实时或是近实时调度。本文提出了按照集成的自身规则触发ETL过程,并分配资源,以解决全局ETL的调度执行,以及它和其它数据仓库应用之间争夺数据仓库资源的问题。由于实时ETL执行过程中独占数据仓库资源,应用端一时无法连接数据仓库而处于一种离线状态。本文设计了一个支持离线运行的客户端框架,使得短时离线的过程对客户端用户透明。该离线客户端框架属于环境可感知软件框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数据仓库应用层主要包含查询检索,OLAP,数据挖掘等应用,还包括各应用的访问控制系统。数据仓库应用乃至数据仓库自身都需要一种良好的访问控制机制。本文提出两种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和上下文的访问控制模型是经典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的扩展,适用于数据仓库应用以及任何面向最终用户的软件系统的访问控制。基于意图的访问控制模型适用于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系统等面向应用软件的系统的访问控制。本研究还在后者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意图间的层次关系挖掘算法。总之,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多类型数据源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和层次划分,基于该体系结构对各层次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所提出的所有模型和算法均给出实现方法或运用在实际项目中,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所提出方法和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整个研究内容围绕着数据仓库和ETL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保证了数据仓库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访问的实时、灵活、高效,对数据仓库的建设和ETL的实施有一定指导作用。

王志宏[10](2006)在《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管理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依托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制造业信息化典型应用示范项目:服装企业CAD/PDM/ERP集成与电子商务(2005AA415140)和浙江省重大攻关项目: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及其在汽车配件制造业中的应用(2005AA415280),以及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哈航汽车协同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2004AA413030),对大批量定制环境下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管理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对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第一章阐述了大批量定制和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明确了大批量定制和产品族的联系。回顾了产品族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给出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论文的整体框架结构。第二章讨论了产品族的模块化和标准化。研究了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建立了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模型。第三章提出了主任务点概念,以描述产品族主BOM中的节点信息。以产品族主BOM为统一框架,以供应链的整体成本和交货期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数学模型来优化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计划。并运用加权有向图描述数学模型,利用动态规划方法来求解模型。第四章提出了产品族中通用模块在同级供应网络中的协同调剂,以解决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中同一层次的不同成员之间计划和需求之间的偏差。分析了在大批量定制的不同定制层次下通用模块具体代表的含义。针对通用模块协同调剂的目标,建立了相应的有向赋权二部图,并转化为网络流模型求解最优调剂方案。第五章分析了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性能管理系统的需求和特点。基于数据仓库技术将产品族中具有相似性的多种产品以及产品族的通用模块和定制模块、供应链的各节点和各环节等的数据和信息有效集成起来。结合本文的研究重点,给出了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和分析主题。提出了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性能管理系统的逻辑流程。建立了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性能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第六章结合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对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第七章对全文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后续研究工作。

二、关于数据仓库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数据仓库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
        二、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驱动力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自身发展要求
        二、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契机
        五、工业文化传承的历史要求
        六、保护工业设计遗产的内部需求
    第三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相关者
        一、公共利益的代表--地方政府
        二、精英阶层的代表--专家学者
        三、群众利益的代表--社会公众
        四、市场主体的代表--企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探寻
    第一节 潍坊柴油机厂的建厂背景
        一、国内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二、山东省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历史
        一、前身: 聚焦军工生产
        二、迁址: 探寻发展之路
        三、变更厂名: 发展步入正轨
        四、改制: 迈入国际舞台
        五、搬迁: 奋斗奔腾不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况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地理范围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格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生产区域与配套设施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生产区域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配套设施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构成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文化遗产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
    第一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认知的重要性
        二、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内容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特征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
        三、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价值
        四、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精神价值
        五、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美学价值
        六、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技术价值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意义
        一、延续潍坊市的工业历史
        二、带动潍坊市的经济振兴
        三、促进潍坊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现有基础
    第一节 潍坊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繁荣提供可能
    第二节 政府对历史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
        一、政策先行
        二、资金保证
        三、智力支撑
    第三节 地方文旅产业市场逐渐成熟
        一、潍坊市文旅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二、文创产业代表--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
        三、旅游产业代表--坊茨小镇
    第四节 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公共资金的投入
        二、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划分不明
        三、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探索
    第一节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成功范例—德国鲁尔区的转型
        一、德国鲁尔区转型的背景
        一、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历程
        三、德国鲁尔区的转型经验及教训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原则
        一、历史风貌的完整性保存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关注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
        四、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实践
        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
        二、展示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旅游
        三、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工业文化
        四、打造以商业为主的空间利用模式
    第四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保护工作应放在首位
        二、利益相关者需共同参与
        三、健全行政制度与法律法规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A: 潍柴大事记(1946年-2013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衡量评估
    2.2 危险货物运输物理网络设计
    2.3 危险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
    2.4 危险货物运输多式联运组织
    2.5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使用管理分析
    2.6 研究现状总结
    2.7 本章小结
3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运输风险指标计算
    3.1 短效危害型风险指标计算
        3.1.1 风险场景描述
        3.1.2 参数计算原理
        3.1.3 预测计算流程
    3.2 毒害扩散型风险指标计算
        3.2.1 风险场景描述
        3.2.2 参数模型构建
        3.2.3 参数模型求解
    3.3 本章小结
4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路运输网络优化设计
    4.1 问题描述
    4.2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路运输网络两阶段规划模型
        4.2.1 第一阶段规划模型
        4.2.2 第二阶段规划模型
    4.3 求解算法设计
        4.3.1 基于KKT条件单层转化的数值算法
        4.3.2 改进的帝国竞争算法
    4.4 案例研究
        4.4.1 决策利益间权衡
        4.4.2 两阶段规划优势
        4.4.3 算法性能对比
        4.4.4 灵敏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铁路运输网络优化设计
    5.1 问题描述
    5.2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铁路运输网络混合优化模型
        5.2.1 定性因素解析
        5.2.2 优化模型建立
    5.3 求解算法设计
        5.3.1 基于线性化与并行分支定界的数值算法
        5.3.2 帕累托混合蛙跳算法
    5.4 案例研究
        5.4.1 定性排序指数计算
        5.4.2 混合优化优势
        5.4.3 算法性能对比
        5.4.4 灵敏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联运网络优化设计
    6.1 问题描述
    6.2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联运网络双层规划模型
    6.3 求解算法设计
        6.3.1 基于有效割集与割平面的数值算法
        6.3.2 双温模拟退火算法
    6.4 应用逆优化的简化管控策略
    6.5 案例研究
        6.5.1 双层规划优势
        6.5.2 算法性能对比
        6.5.3 逆优化特点
        6.5.4 灵敏度分析
    6.6 三种运输网络的对比
        6.6.1 定性实践原则对比
        6.6.2 定量优化效果对比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目标和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货运场站安全管理优化方面
        2.1.2 货运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方面
        2.1.3 货运作业安全防护装备方面
    2.2 理论基础
        2.2.1 轨迹交叉论
        2.2.2 铁路物流需求传递理论
        2.2.3 A*算法
        2.2.4 拓扑-栅格地图
    2.3 本章小结
3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现状与需求分析
    3.1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发展现状
        3.1.1 铁路货运场站发展概况分析
        3.1.2 铁路货运场站安全事故分析
        3.1.3 铁路货运场站问题隐患分析
    3.2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建设不足
    3.3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风险特征及需求分析
        3.3.1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流程分析
        3.3.2 需求受理安防风险及需求
        3.3.3 装车承运安防风险及需求
        3.3.4 卸车交付安防风险及需求
    3.4 本章小结
4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
    4.1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现状
        4.1.1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现状分析
        4.1.2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经验借鉴
    4.2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作业安防体系研究
        4.2.1 概念界定
        4.2.2 构建思路
    4.3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
        4.3.1 安防技术划分模型
        4.3.2 安防技术选择聚类
        4.3.3 安防技术体系架构
        4.3.4 安防技术运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典型场景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方法研究
    5.1 考虑站内轨迹交叉影响的车辆走行路径优化
        5.1.1 问题描述
        5.1.2 模型构建
        5.1.3 算例研究
    5.2 考虑库内轨迹交叉影响的装卸搬运防撞方法
        5.2.1 问题描述
        5.2.2 冲突分析
        5.2.3 模型构建
        5.2.4 算例研究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 教师网络研修成为教师培训的新型方式
        (二) 以促进学员个性化发展为核心诉求的在线教育进入新阶段
        (三) 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开创了新天地
    二、问题提出
        (一) 传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难以实现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与管理
        (二) 研发个性化智能教学系统是解决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缺乏个性化的关键
        (三) 学习者模型建立是个性化智能教学系统研究的核心基础环节
        (四) 基于“A”平台的学习者行为建模实证研究
    三、概念界定
        (一) 教师专业发展
        (二) 教师网络研修
        (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四) 教师工作坊
        (五) 学习者模型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
        (一) 首次在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中引入学习者模型
        (二) 利用聚类分析构建网络研修社区的学习者模型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七、研究框架
        (一) 理论研究
        (二) 实践研究
    八、研究方法
        (一) 问卷法
        (二) 个案研究法
        (三) 科学模型法
        (四) 文献研究法
    九、本章小结
第一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研究说明
    二、问题调研的理论基础
        (一) 技术接受度理论与模型
        (二) 技术接受评价框架
        (三) 网络研修社区接受度评价框架
    三、调研问卷的设计及调研结果
        (一)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与开发
        (二)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研结果
        (三) 教师使用网络研修社区接受度分析
        (四)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网络研修社区的改进发展分析
        (一) 依托数据分析将现有的网络研修社区进行智能化改造
        (二) 具备快速识别学习者需求与偏好的能力
        (三) 支持对学员的个性化教学
    五、构建学习者模型是实现网络研修社区智能化改造的基础
    六、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建模的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一)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起源
        (二) 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三) 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分析
    二、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特点及其对学习者的评价
        (一)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特点
        (二) 教师研修社区中的学习者评价
        (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及其学习者评价的文献分析与评价
    三、学习者建模
        (一) 学习者模型的分类
        (二) 学习者建模的方法
        (三) 学习者建模研究文献分析与评价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教育理论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一)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二) 体验式学习理论
    二、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
        (一) 使用背景
        (二) 理论基础
    三、成人学习自我导向理论
        (一) 成人学习理论
        (二) 成人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三) 成人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四、学习分析技术理论
        (一) 学习分析的概念
        (二) 学习分析的应用范围
        (三) 学习分析的构成与模型的理论基础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技术理论研究
    一、技术理论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方法
    二、关键技术研究
        (一) 建立数据仓库
        (二) 数据汇聚
        (三) 数据资产评估
        (四) 特征与指标计算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的实现与模型应用研究
    一、数据说明
    二、教师研修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明确目标,构建维度
        (二) 特征设计
        (三) 指标体系构建
        (四) 维度聚类
    三、学习者分类
        (一) 学习者分类概述
        (二) 分类方法理解
        (三) 分类类别确定及计算
    四、“A”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结果分析
        (一) 聚类结果分析
        (二) 对应分析不同类别学习者的特征
        (三) 对应分析不同类别学习者的行为特征
    五、成果检验与应用
        (一) 通过真实培训项目验证学习模型的有效性
        (二) 基于学习者模型的个性化推荐功能的实现
        (三) 借助学习者模型提出“A”教师培训平台改善的规划
        (四) 应用学习者模型提升培训质量
    六、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一、研究创新
        (一) 教育理论层面
        (二) 建模方法层面
        (三) 技术算法层面
    二、研究不足
        (一) 学习者模型的精准度不足
        (二) 对学习者类别的识别结果进行实证测量的不足
        (三) 基于多时间阶段、多项目的指标体系试用的不足
        (四) 将学习者画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不足
    三、研究展望
        (一) 结合社交网络分析
        (二) 结合语义分析
        (三) 探究自适应学习
    四、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基础教育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国基础教育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查问卷
    附录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研结果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辅助决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总结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基础理论研究
    2.1 突发事件下各交通运输方式处置模式概述
    2.2 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基本概念
        2.2.1 适用范围分析
        2.2.2 任务维度分析
        2.2.3 任务主体分析
    2.3 应急调度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概述
    2.4 辅助决策系统概述及其在应急调度业务中的功能定位
        2.4.1 辅助决策系统相关概念及技术研究
        2.4.2 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辅助决策系统的功能定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3.1 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关键问题分析
    3.2 多智能体技术适应性分析
    3.3 基于多智能体的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技术
        3.3.1 多智能体应急调度模型
        3.3.2 需求点智能体
        3.3.3 出救点智能体
        3.3.4 智能体互动规则与流程分析
    3.4 出救点智能体路径规划模型研究
        3.4.1 模型分析
        3.4.2 算法研究
        3.4.3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需求分析
    4.1 系统业务流程与特征分析
        4.1.1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4.1.2 系统业务特征分析
    4.2 功能需求分析
        4.2.1 总体功能需求描述
        4.2.2 基础信息管理
        4.2.3 应急资源盘点
        4.2.4 应急调度方案决策
        4.2.5 应急辅助管理
    4.3 数据需求分析
        4.3.1 数据集成需求
        4.3.2 数据流转需求
    4.4 性能需求分析
    4.5 系统用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设计
    5.1 系统总体设计
        5.1.1 系统设计原则
        5.1.2 系统总体架构
        5.1.3 系统接口设计
    5.2 综合交通应急资源数据仓库设计
        5.2.1 相关概念及技术研究
        5.2.2 总体框架设计
        5.2.3 功能业务设计
        5.2.4 相关模型设计
    5.3 跨区域应急物资联运辅助决策平台设计
        5.3.1 总体结构设计
        5.3.2 应急决策支持模块设计
        5.3.3 应急辅助管理模块设计
        5.3.4 标准规范与运维管控体系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及室内设计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
        1.2.2 可拓学与可拓建筑学的相关研究
        1.2.3 数据挖掘与可拓数据挖掘的相关研究
        1.2.4 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
    2.1 可拓室内设计的理论基础
        2.1.1 可拓室内设计的概念与模型表达
        2.1.2 可拓室内设计的思维模式
        2.1.3 可拓室内设计的分析方法
    2.2 可拓数据挖掘的理论基础
        2.2.1 可拓集理论
        2.2.2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内涵
    2.3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特点
        2.3.1 面向可拓室内设计的可拓数据挖掘的特点
        2.3.2 基于可拓数据挖掘的可拓室内设计的优势
    2.4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任务与目标知识类型
        2.4.1 描述性任务
        2.4.2 预测性任务
        2.4.3 目标知识类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仓库的设计
    3.1 建构可拓室内设计数据仓库的基础
        3.1.1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仓库与现有数据库的区别
        3.1.2 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平台选择
        3.1.3 数据仓库的数据基础
        3.1.4 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3.2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仓库设计的原则
        3.2.1 面向主题原则
        3.2.2 双轮驱动原则
        3.2.3 原型设计原则
    3.3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仓库的构成
        3.3.1 基础数据仓库
        3.3.2 可拓数据仓库
        3.3.3 知识仓库
    3.4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仓库的拓点结构
        3.4.1 量值拓点的关系体系
        3.4.2 特征拓点的关系体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方法
    4.1 可拓室内设计分类挖掘方法
        4.1.1 可拓室内设计分类挖掘方法阐释
        4.1.2 确立分类挖掘设计问题
        4.1.3 基于设计问题类别数据域的建立
        4.1.4 基于可拓分析的可拓集建立与可拓挖掘
        4.1.5 实例解析
    4.2 可拓室内设计聚类挖掘方法
        4.2.1 可拓室内设计聚类挖掘方法阐释
        4.2.2 确立聚类挖掘设计问题
        4.2.3 基于设计问题聚类特征树的建立
        4.2.4 基于聚类分析的叶节点聚类与可拓挖掘
        4.2.5 实例解析
    4.3 可拓室内设计关联挖掘方法
        4.3.1 可拓室内设计关联挖掘方法阐释
        4.3.2 确立关联挖掘设计问题
        4.3.3 基于设计问题数据项集的建立
        4.3.4 基于关联分析的频繁项集发现与可拓挖掘
        4.3.5 实例解析
    4.4 可拓室内设计离群点挖掘方法
        4.4.1 发散式挖掘
        4.4.2 传导式挖掘
        4.4.3 共轭式挖掘
        4.4.4 转换桥式挖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知识成果及其应用
    5.1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形态要素型知识及其应用
        5.1.1 挖掘的形态要素型知识
        5.1.2 挖掘的形态要素型知识直接应用
        5.1.3 挖掘的形态要素型知识可拓应用
    5.2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主题风格型知识及其应用
        5.2.1 挖掘的主题风格型知识
        5.2.2 挖掘的主题风格型知识直接应用
        5.2.3 挖掘的主题风格型知识可拓应用
    5.3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文化特征型知识及其应用
        5.3.1 挖掘的文化特征型知识
        5.3.2 挖掘的文化特征型知识直接应用
        5.3.3 挖掘的文化特征型知识可拓应用
    5.4 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的行为与情境体验型知识及其应用
        5.4.1 挖掘的行为体验型知识
        5.4.2 挖掘的情境体验型知识
        5.4.3 挖掘的行为与情境体验型知识直接应用
        5.4.4 挖掘的行为与情境体验型知识可拓应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评教元评价及控制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教育质量的挑战
        1.1.2 教学质量监控模式与学生评教
        1.1.3 针对学生评教的争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
        1.3.2 针对学生评教的理论研究
        1.3.3 国内关于学生评教的实践
        1.3.4 各国在学生评教方面的实践状况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理论依据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理论依据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点1:对学生评教数据是否有效、或者有效性程度的检验
        1.6.2 研究点2:对评教指标项的合理性、效用的检验
        1.6.3 研究点3:学生评教偏差分析及其校正模型研究
        1.6.4 研究点4:探索集成化的学生评教数据分析系统和学生评教控制模型
        1.6.5 研究点5:探索学生评教数据隐藏的规律
        1.6.6 研究点6:跟踪评教的定性数据,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与教学班相关的概念
        2.1.2 教学评价的有关概念
    2.2 建构主义的理论
        2.2.1 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2.2.2 “学生主体论”为学生评教合理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2.2.3 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学生评教
    2.3 教学评价的理论
        2.3.1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
        2.3.2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2.3.3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2.3.4 课堂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
        2.3.5 元评价的概念
    2.4 信度与效度理论
        2.4.1 关于信度的理论
        2.4.2 关于效度的理论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2.5.1 数据的差异性分析理论
        2.5.2 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2.5.3 回归分析理论
        2.5.4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2.5.5 层次分析模型
        2.5.6 数据聚类分析
    2.6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理论
        2.6.1 数据仓库与关系数据库的概念
        2.6.2 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
        2.6.3 SQL Server2005的BIDS对数据挖掘的支持
3 学生评教质量元评价的设计
    3.1 学生评教质量元评价设计的主导思想
        3.1.1 对元评价方法的设计
        3.1.2 元评价的基本流程设计
        3.1.3 对评教数据处理模式的设计
        3.1.4 对学生评教活动控制模式的设计
    3.2 数据转换与整理
        3.2.1 原始评教系统的数据结构分析
        3.2.2 面向数据分析的数据结构设计
        3.2.3 数据转换与数据清理设计
4 学生评教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
    4.1 分析样本的选取及其评教指标
        4.1.1 评教数据样本的组成
        4.1.2 评教指标体系构成简介
    4.2 研究1:学生评教数据的有效性分析
        4.2.1 教师得分的分布状况与整体趋势
        4.2.2 学生评教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分析
        4.2.3 重复测量的一致性分析
        4.2.4 专家评价与学生评教的一致性分析
        4.2.5 研究结论
    4.3 研究2:评教指标项及其关系的分析
        4.3.1 学生评教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4.3.2 针对教学与课程关系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4.3.3 基于回归分析的指标项关系分析
        4.3.4 面向指标项的因子分析
        4.3.5 研究结论
    4.4 研究3: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影响A校评教分的各种非教学因素分析
        4.4.2 影响B校和C校评教分的各种非教学因素分析
        4.4.3 研究结论
    4.5 研究4:学生评教数据的偏差分析
        4.5.1 学生评教数据的偏差及原因分析
        4.5.2 学生评教数据的协同性分析
        4.5.3 对学生评教数据实施校正的基本思路
        4.5.4 对学生评教数据实施校正的实证分析
        4.5.5 对学生评教数据实施校正的效果分析
        4.5.6 研究结论
    4.6 研究5:面向评教数据基本特性的分析
        4.6.1 针对教师类别的评教结果分析
        4.6.2 针对课程类别的评教结果分析
        4.6.3 青年教师评教得分的趋势分析
        4.6.4 高分教师与低分教师得分状况及原因分析
        4.6.5 研究结论
5 学生评教控制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5.1 学生评教控制模式的系统分析
        5.1.1 需求与设计目标
        5.1.2 系统分析
        5.1.3 用户类别及其职能的分析
    5.2 学生评教控制模型的系统设计
        5.2.1 数据结构设计
        5.2.2 系统功能设计
        5.2.3 系统技术方案
    5.3 学生评教控制系统的功能实施
        5.3.1 分析员的职责与功能
        5.3.2 面向督导人员的模块
        5.3.3 面向任课教师的模块
        5.3.4 面向学生的模块
        5.3.5 面向教务管理者的模块
    5.4 学生评教数据控制的管理模式研究
        5.4.1 加强对学生评教的组织机构建设
        5.4.2 加强对学生评教控制的制度建设
        5.4.3 加强对学生评教的组织与管理
    5.5 学生评教控制模式的实践与评价
        5.5.1 A校对学生评教控制模式的探索
        5.5.2 学生评教控制系统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6 学生评教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6.1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6.1.1 教师的“专业性"思想
        6.1.2 基于专业性的教师伦理塑造论
        6.1.3 基于专业性的教师教育体系重建理论
        6.1.4 教师的基本知识结构
        6.1.5 容错性知识观的建构
        6.1.6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小结
    6.2 学生评教所反应的教师层面的问题
        6.2.1 教师自评数据与学生定性评价的对照分析
        6.2.2 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访谈
        6.2.3 学生评教数据对教师专业化的启示
    6.3 学生评教反应出的学生层面的问题
        6.3.1 学生对大学学习方法的适应
        6.3.2 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生思维惯性的冲突
        6.3.3 学生对评教活动的态度
7 总结
    7.1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7.1.1 通过学校个案数据论证了学生评教的有效性
        7.1.2 检验了A校评教指标的有效性并对评教指标进行了归纳
        7.1.3 基于学生评教偏差分析,提出有效的校正模型
        7.1.4 设计开发了学生评教控制系统,并经过了实践检验
        7.1.5 研究了影响学生评教值的关键因素,针对特定类型的教师开展研究
        7.1.6 以跟踪分析定性数据为起点,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
    7.2 研究的局限性
    7.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教师对学生评教活动看法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对学生评教活动看法的调查问卷
    附录3 :常见的几个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附录4 :主要数据表的数据结构
    附录5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企业集团数据仓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问题
    1.4 本文主要工作
    1.5 论文结构
2 数据仓库系统基本概念
    2.1 数据仓库系统定义
    2.2 数据仓库系统体系结构
        2.2.1 统一视图模型基本概念
        2.2.2 基于统一视图模型的数据仓库系统体系结构
        2.2.3 面向领域工程的统一视图模型的确立
    2.3 数据仓库系统相关技术概述
        2.3.1 ETL技术
        2.3.2 数据仓库技术
        2.3.3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2.3.4 数据挖掘技术
        2.3.5 决策支持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企业集团ETL技术
    3.1 基于统一视图模型的ETL体系结构
    3.2 基于统一视图模型的ETL过程建模与实现
        3.2.1 基于统一视图模型的ETL过程建模方法的提出
        3.2.2 基于统一视图模型的ETL过程元模型
        3.2.3 基于统一视图模型的ETL过程建模
        3.2.4 基于统一视图模型的ETL过程实现
    3.3 数据仓库系统ETL任务调度模型
        3.3.1 数据仓库ETL任务调度问题的提出
        3.3.2 数据仓库ETL任务调度问题描述
        3.3.3 ETL调度模型建立
        3.3.4 ETL调度模型求解
        3.3.5 ETL任务调度实例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集团数据仓库技术
    4.1 企业集团分布式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4.1.1 企业集团数据环境特性
        4.1.2 企业集团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4.1.3 东北特钢集团数据仓库应用框架
    4.2 企业集团分布式数据仓库建模
    4.3 企业集团数据仓库模型驱动开发方法
        4.3.1 模型驱动体系架构简介
        4.3.2 基于MDA的数据仓库模型驱动开发框架
        4.3.3 基于MDA的数据仓库模型驱动开发过程
        4.3.4 基于MDA的数据仓库PIM和PSM元模型
        4.3.5 基于MDA的数据仓库模型转换
        4.3.6 基于MDA的数据仓库模型驱动实现
        4.3.7 企业集团数据仓库模型开发实例
    4.4 企业集团分布式数据仓库实施
        4.4.1 企业集团数据仓库实施策略
        4.4.2 企业集团数据仓库实施技术
    4.5 本章小结
5 企业集团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5.1 基于MDA的OLAP开发方法的提出
    5.2 基于MDA的OLAP集成开发框架
    5.3 基于MDA的OLAP开发
        5.3.1 OLAP模型开发过程
        5.3.2 OLAP PIM元模型定义
        5.3.3 OLAP PSM元模型定义
        5.3.4 PIM模型到PSM模型转换
        5.3.5 PSM模型到SQL代码的转换
        5.3.6 基于MDA的OLAP模型实现
    5.4 OLAP开发应用实例
    5.5 本章小结
6 企业集团数据挖掘技术
    6.1 基于抽样的决策树分类改进算法及应用
        6.1.1 基于抽样的决策树分类改进算法的提出
        6.1.2 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
        6.1.3 基于抽样的决策树分类改进算法
        6.1.4 决策树数据挖掘应用研究
    6.2 关联规则挖掘改进算法及应用
        6.2.1 关联规则改进算法的提出
        6.2.2 有向项集图的三叉链表式存储结构
        6.2.3 基于有向项集图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6.2.4 关联规则数据挖掘应用研究
    6.3 本章小结
7 企业集团决策支持技术
    7.1 企业集团决策支持信息模型
    7.2 企业集团决策支持系统结构
        7.2.1 企业集团决策方案
        7.2.2 企业集团决策支持系统层次结构
        7.2.3 企业集团决策支持系统流程
        7.2.4 企业集团决策方案执行流程
    7.3 企业集团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
        7.3.1 企业集团建模体系结构
        7.3.2 企业集团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框架
        7.3.3 东北特钢集团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实例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摘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9)面向多类型数据源的数据仓库构建及ETL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数据仓库系统
        1.2.1 数据仓库系统结构
        1.2.2 数据仓库的数据源
        1.2.3 实时数据仓库系统
    1.3 ETL应用背景
    1.4 数据访问控制
    1.5 本文研究的问题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数据仓库系统结构和关键问题
    2.1 多类型数据源
    2.2 数据仓库需求
    2.3 面向多类型数据源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2.3.1 数据源层
        2.3.2 抽取层
        2.3.3 归档层
        2.3.4 汇总层
        2.3.5 仓库层
        2.3.6 应用层
    2.4 关键研究问题
        2.4.1 Web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2.4.2 文本数据的关系化
        2.4.3 数据库数据源ETL方法的改进
        2.4.4 全局ETL的实时调度
        2.4.5 数据仓库访问控制
        2.4.6 其它关键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PAGE BLOCK的WEB数据采集和存储
    3.1 问题的提出
    3.2 研究背景
    3.3 基于Block的页面采集
        3.3.1 页面分区算法
        3.3.2 主题生成算法
        3.3.3 页面比较算法
        3.3.4 增量存储算法
        3.3.5 采集和存储流程
    3.4 原型系统的实现和测试
        3.4.1 原型系统结构
        3.4.2 算法评估
        3.4.3 系统测试
    3.5 相关工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型映射的科学文本数据关系化
    4.1 问题的提出
    4.2 研究背景
    4.3 数据模型
        4.3.1 文本模型
        4.3.2 对象模型
        4.3.3 关系模型
    4.4 映射机制
        4.4.1 对象-文本映射
        4.4.2 对象-关系映射
        4.4.3 映射双向工程
    4.5 缓存和安全性机制
        4.5.1 缓存机制
        4.5.2 安全机制
    4.6 模型评估
        4.6.1 效率评估
        4.6.2 应用评估
    4.7 相关工作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ETL方法和元数据驱动的ETL实现
    5.1 问题的提出
    5.2 研究背景
        5.2.1 传统ETL方法
        5.2.2 ETL工具
    5.3 ETL方法改进
        5.3.1 E-LT方法
        5.3.2 E-LT方法的优点
        5.3.3 基于SQL的E-LT实现
    5.4 元数据驱动的ETL方法
        5.4.1 ETL过程中的元数据
        5.4.2 元数据驱动的ETL
        5.4.3 E-LT工具实现
    5.5 ETL性能分析
        5.5.1 实验数据分析
        5.5.2 案例数据分析
    5.6 相关工作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集成规则的实时ETL调度和离线框架实现
    6.1 问题的提出
    6.2 基于集成规则调度算法
        6.2.1 理论依据
        6.2.2 规则定义
        6.2.3 调度算法
    6.3 支持离线的客户端软件框架
        6.3.1 相关定义
        6.3.2 面向数据的构件框架
        6.3.3 面向操作的构件框架
        6.3.4 面向服务的构件框架
    6.4 构件框架的实现
        6.4.1 请求处理构件
        6.4.2 操作缓存构件
        6.4.3 操作同步构件
        6.4.4 依赖处理构件
        6.4.5 构件间协作
    6.5 性能分析
        6.5.1 并行性能分析
        6.5.2 调度性能测试
    6.6 案例分析
    6.7 相关工作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角色和意图的数据访问控制模型
    7.1 问题的提出
    7.2 引例
    7.3 C-RBAC模型和UML建模
        7.3.1 模型定义
        7.3.2 访问授权和验证机制
    7.4 基于意图的访问控制
        7.4.1 模型定义
        7.4.2 授权和验证
    7.5 意图层次树挖掘
    7.6 原型系统实现与分析
        7.6.1 原型系统的实现
        7.6.2 C-RBAC性能分析
        7.6.3 PBAC性能分析
    7.7 相关工作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数据仓库系统实现和应用案例分析
    8.1 数据仓库系统实现
    8.2 应用案例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和展望
    9.1 本文的主要贡献
    9.2 研究扩展
    9.3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博期间参加的项目
作者简介

(10)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管理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大批量定制产生的背景
    1.3 供应链管理及其研究现状
        1.3.1 供应链管理的背景
        1.3.2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1.3.3 供应链管理的难点
        1.3.4 供应链管理中主要研究问题
        1.3.5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供应链管理
    1.4 产品族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5.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论文结构
    1.6 小结
第二章 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管理特点和供应链模型
    2.1 引言
    2.2 产品族的模块化和标准化
        2.2.1 产品族的标准化
        2.2.2 产品族的模块化
        2.2.3 模块化和标准化的全局性优化
    2.3 产品族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2.4 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管理特点
    2.5 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模型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产品族主BOM的供应链计划
    3.1 引言
    3.2 供应链计划
        3.2.1 供应链计划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指导地位
        3.2.2 供应链计划的层次结构
        3.2.3 供应链计划研究现状
        3.2.4 供应链计划的目标
        3.2.5 供应链计划的特点分析
    3.3 面向产品族的集成供应链计划分析
        3.3.1 基于产品族主BOM的主任务点
        3.3.2 主任务点的实例化
    3.4 基于产品族主BOM的供应链计划数学模型
        3.4.1 基于产品族主BOM的供应链计划数学建模
        3.4.2 基于产品族主BOM的供应链计划模型的网络化表示
        3.4.3 基于产品族主BOM的供应链计划求解
    3.5 实例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产品族中通用模块在同级供应网络中的协同调剂
    4.1 引言
    4.2 计划和需求的偏差
    4.3 解决办法
    4.4 供应链之间的协同
        4.4.1 协同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特点
        4.4.2 供应链协同的框架
        4.4.3 供应链协同的研究现状
    4.5 同级供应网络中的通用模块协同调剂的思想基础
    4.6 同级供应网络中的通用模块协同调剂数学求解
        4.6.1 同级供应网络中的通用模块协同调剂的问题描述
        4.6.2 网络模型建立
        4.6.3 网络模型求解
        4.6.4 实例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性能管理系统
    5.1 引言
    5.2 供应链性能管理的特点
    5.3 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性能管理系统分析
        5.3.1 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性能管理系统的特点
        5.3.2 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性能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5.3.3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集成
    5.4 SCPMSPF的逻辑流程
    5.5 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性能管理系统的体系框架
    5.6 小结
第六章 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管理关键技术的应用
    6.1 引言
    6.2 某汽车零部件制造集团现状分析
        6.2.1 某汽车零部件集团的基本情况
        6.2.2 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管理需求分析
    6.3 某汽车零部件集团中供应链问题解决方法
        6.3.1 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性能管理系统在该集团的应用
        6.3.2 同级供应网络中产品的协同调剂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关于数据仓库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D]. 张倩. 山东大学, 2021(11)
  • [2]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研究[D]. 张路凯.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D]. 唐浩.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4]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D]. 王冬冬.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调度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 杨廷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可拓室内设计数据挖掘研究[D]. 马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7]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评教元评价及控制模式的研究[D]. 马秀麟. 北京师范大学, 2010(11)
  • [8]企业集团数据仓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宋旭东.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9)
  • [9]面向多类型数据源的数据仓库构建及ETL关键技术的研究[D]. 宋杰. 东北大学, 2008(06)
  • [10]面向产品族的供应链管理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王志宏. 浙江大学, 2006(05)

标签:;  ;  ;  ;  ;  

数据仓库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