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思维形式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基本思维形式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一、物理教育中基本思维形式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楠[1](2020)在《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评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大部分物理学史教育研究都是集中于开发优质的物理学史教学设计、课例、活动等,很多研究的主体均是指向学生,鲜有研究指向教师,对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评更是少之又少。测评的价值不仅在于可以对教师的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现实情况有所了解,还可以通过测评的结果对教师群体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议。除此之外,鉴于目前关于高中物理教师的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评工具较为匮乏,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对物理学史教育观念测评工具的开发研究。首先,运用文献法梳理国内外有关教育观念的现状,结合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史教育的基本特点,归纳出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内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挖掘出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组成要素:物理学史知识观、物理学史教育价值观、物理学史教育融入观以及物理学史教育效果观,并基于罗凯奇的“中心-边缘”观念结构,进一步提出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作用机制。综合考虑国内外物理学史教育的情况,建构出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开发出一套信度和效度都较好的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量工具。其次,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测查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现状。测查发现:教师对教科书中物理学史知识的批判意识薄弱;教师缺乏对物理学史教育价值的全面了解;少部分教师对物理学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物理学史教育融入观良好;教师肯定了物理学史在学生学习方面的效果;教师认同物理学史有提高自身教研水平的效果。进而针对测查结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四条优化建议:扬长避短,批判使用物理教科书;纵横贯通,兼顾物理学史的反辉格解释;尊重史实,以真实性为基本原则;转变观念,成为物理学史研究型教师。

周凯依[2](2020)在《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研究(1922-1949)》文中认为物理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但高中物理因其内容抽象,很多学生感觉难以理解。教科书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1922年“壬戌学制”颁行后,高中正式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独立学段。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在一步步摸索中逐渐成熟。总结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经验,对我国现阶段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本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民国时期的高中物理教科书。全文以年代先后为经,以教科书编纂的有关专题问题为纬,选择1922-1949年间出版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各方面的特点。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旨在从学制改革、课程标准修订和教科书编刊三个方面,梳理近代中国中学物理学科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呈现此时中学物理教科书的编纂背景。第二章讨论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知识体系构成,重点分析其中前沿知识部分的内容变化。第三章讨论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演示实验、习题、插图的呈现形式。第四章尝试还原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使用情况,适当论及教科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第五章探究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编者人员的主要特点,总结他们编写教科书的思想及理念。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基本形成“绪论—物性学—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磁学—电学”的编写框架,前沿知识在教科书中也越来越丰富;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常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用习题体现知识的运用,用插图配合解释抽象的物理概念;民国时期倡导“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框架,并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选用不同版本的物理教科书,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补充教学材料;民国时期的编者群体由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构成,他们大都学贯中西,并有丰富的中学教育实践经验,所提倡的编写理念也十分贴合学生发展的特点。据此,笔者尝试对我国当前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提出如下建议:组建一支由专业学者、一线教师、教育专家组成的教科书编写团队;采用专题式的知识框架进行编写,同时注意与生活实际结合,适当地扩展前沿研究方面的内容;增加一些演示性的实验,课后习题尽量做到少而精,并合理利用解释类插图;教科书在指导“教”与“学”的同时,更要引导对“做”的重视。

祖米热姆·伊马木[3](2020)在《批判性思维分析及其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问题解决能力。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不断地建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的过程,而批判性思维技能是有效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必要前提。因此,批判性思维和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一直是物理教育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利用文献法分析批判性思维和物理问题解决在理论方面的联系,利用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和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卷对新疆内高班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培养策略。本研究主要由如下五个部分组成: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批判性思维与物理问题解决论题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在第二、三章主要总结了本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的联系以及批判性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的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四章主要是利用自编和改编的《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高中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卷》对无锡市SQ中学的新疆班和上海市WY中学的内高班全体高二学生施测,根据纸笔测试结果对量表进行改进。第五章主要是对上海市某区实验示范性CS中学内高班全体高一学生测试修正后的三个量表,结果显示内高班高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矛盾状态,在总分上没有性别与母语类别差异。在批判性思维七个维度上没有母语类别差异,在性别差异方面上除了开放思想维度上女生强于男生外,其他维度均没有性别差异。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普遍不高,没有性别差异,但有母语类别上的差异。结果还显示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普遍不高,在性别差异方面男生强于女生,在母语类别上有差异但不显着。在相关性研究方面,批判性思维倾向与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不相关,但是批判性思维技能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显示出相关性。最后的第六章主要是根据施测结果对内高班学生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出了策略,根据学生纸笔测试结果设计了批判性思维物理问题解决小测试和配套的批判性思维物理问题解决作业,旨在为内高班学生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提供有效材料。

孙即环[4](2020)在《中学物理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文中提出素质教育环境下,中学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物理知识教学,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物理学科有关的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从而满足素质教育的全面培养和综合提升目标要求,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开展以及个人成长发展起到良好的积极支持作用和影响。本文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具体特征,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学物理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实现的问题和障碍,对其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覃爱萍[5](2020)在《逻辑思维在物理教育中的意义研究》文中提出逻辑思维是人脑中产生的对外在事物的连贯性认识,是合乎情理和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的作用和应用在教育中必不可少。物理作为基础自然科学,是基于对物质的理解和认识而产生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将逻辑思维的特点、作用与物理教育的特点和关键点相互连接,探讨分析了逻辑思维在物理教育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黎雨琴[6](2019)在《高中物理教育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无论是对他们自身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物理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场域,应当充分利用科学活动中的精神资源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本研究立足于高中物理教育实践,聚焦于科学精神的培养,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究了物理教育中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问题。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主要研究的问题,并对科学精神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围绕教育中科学精神缺失的表现与原因,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确定了研究方法与思路,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第二章主要探讨了高中物理教育中科学精神培养的目标与优势。首先,具体的分析了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理性与求真,批判与创新,独立与协作,自由与宽容。这也是本研究中科学精神培养的目标。然后,对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与育人价值进行了分析,以说明高中物理教育对于科学精神的培养有独特的优势。第三章探究了当前高中物理教育中科学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通过对收集到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案例与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科学精神培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科学精神教育目标的模糊与物理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式微两方面。具体包括:课程标准中未清晰界定科学精神的具体内涵,教师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感到茫然,科学精神维度的教学目标表述得空乏;科学精神的培养僵化而刻板,科学精神的培养流于表面,科学精神培养内容与培养范围窄化,科学精神的培养处于自发状态。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有:科学精神具有内隐性,物理知识教学的自我封闭性,物理实验教学的应试倾向。第四章提出了高中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思路:依据学生的生活世界设置物理问题情境,在探究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在实验教学中体现科学研究的探究性,结合物理知识还原物理学发展的历史。

张圣羽[7](2019)在《民国末期(1946—1949)与当代高中物理教科书力学内容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清政府1903年颁发《奏定学堂章程》,施行癸卯学制,物理课程被正式纳入中国国家课程体系。后经过近20年发展,北洋政府于1922年颁行壬戌学制,“初中”和“高中”两词正式出现,中学校开始进行分段教学。这一时期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较细致地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验要求及教法要点等方面内容。高中物理教科书基本依照力学、物性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及近代物理学等内容分篇章编写,关注物理学知识与国防、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民国时期的中学物理教育为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是我国科学教育和物理课程与教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当前,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研究已开展较多,对于民国时期的中学物理课程及教科书的研究数量则很少,为数不多的已有研究多停留于宏观概述层面,深入剖析民国时期中学物理教科书具体内容的研究则更少。民国末期(1946-1949)的高中物理教科书内容完善、编排系统。又因为力学知识是高中物理课程的主干内容之一,是学生后续学习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内容的基础,在物理学知识框架中具有重要基础地位。因此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在考察清末民国时期的教育历史背景和学制的前提下,对民末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总体特点及其中力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现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同当代高中物理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归纳相似与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尝试得到对于高中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为编写以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教科书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李晶晶[8](2019)在《物理学科领域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批判性思维作为21世纪公民核心素养之一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研究者致力于探索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发挥不同学科的特质共同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服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关于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尤其在中学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事实上科学发展的历程离不开质疑和批判,批判性思维与科学思维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们都强调证据意识,强调以开放的心态公正理性地进行推理和评价,在科学教育领域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探索如何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提升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探索具有物理学科特质的批判性思维概念框架,编制中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水平测试量表,探索中学物理课堂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有效策略。本研究采用逐层聚焦的方式构建了具有物理学科特质的批判性思维概念框架。首先通过文本分析提炼科学领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指标,据此设计专家意见咨询表,3轮专家意见咨询后确定物理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概念框架,主要包含思维技能和思维倾向2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根据概念框架编制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物理学科领域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前后测)和《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学科版)》。量表构建完成后,对上海市两所中学初二到高二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中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普遍偏低,虽然总体趋势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在持续地发展,但并非线性发展,有一个相对发展缓慢的瓶颈期;且各年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无性别差异。而中学生学科批判性思维倾向水平较高,开放性、独立性和反省性3个二级指标达到了良好水平;但除系统性和独立性在初三阶段发展比较快,反省性在高二阶段有所发展,其它阶段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说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在中学阶段发展有限。根据测量结果,我们选择了上海市HP区一所学校高一高二2个年级共4个班级进行了近一年的教学干预。采用了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在教学干预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最终形成了“Vee型图”教学策略,强调在突出物理学科特质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教学干预后,用量表、植入性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数据显示:在高中物理课堂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全体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而且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技能维度的提升比批判性思维倾向维度的提升更加显着。在批判性思维技能维度,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的平均分显示出统计意义上的显着性差异;在思维倾向维度,虽然实验班学生并非在各二级指标上都显示出和对照班的显着性差异,但实验班学生在各二级指标的平均分都高于对照班,且前后测分数显示高一普通班学生在系统性这一指标上表现出统计上的显着性差异,这说明本研究所提出的高中物理课堂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是有帮助的,而且可能对学业成绩一般的学生帮助更大;本研究还利用了《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迁移能力进行了测试,发现教学策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迁移水平也有明显帮助作用,而且学优生的批判性思维迁移能力优于学业成绩一般的学生。最后,根据教学干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及对教师访谈资料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了4个可能影响教学干预效果的因素: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对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的掌握。同时提出了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为今后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郭倩倩[9](2019)在《高中物理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调查与研究》文中提出在科技引领未来、物质繁荣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精神文化领域发展却相对缓慢,这导致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暴力、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完满健全的人格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关注焦点。物理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之一,自然也承担着这一重任。在物理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培养科学素养的同时接受人文熏陶,对于实现学生的完满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状况如何?理应成为中学物理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育内容(以教材为主),每一要素都对高中物理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高中物理教学渗透人文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综述: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关概念、研究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意义等展开论述,明确高中物理人文教育的内容,为教材、学生、教师的分析提供依据。第二阶段教材分析:根据理论综述对高中物理教材(以人教版、沪科版为例)所蕴含的人文内容进行分析,明确物理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的体现状况。第三阶段调查研究:结合理论综述编制学生调查量表和教师访谈提纲,利用调查量表和访谈提纲对学生、教师两个要素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性统计分析,从学生、教师两方面总结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落实状况。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物理教材蕴含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在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高中物理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但同时教材在人文内涵体现上存在些许不足:趣味性有待提高、物理学史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时效性有待提升。(2)高中物理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成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在自我认识方面,学生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批判创新能力等需要加强培养;在自然和社会关怀方面,学生普遍有关怀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科技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但关怀尚未上升到行为层面,有待提高;在与他人相处方面,学生表现尚可,能够尊重、理解他人,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交流能力有待进步。(3)部分教师在实际物理教学中对人文教育的渗透工作不够重视,对于物理学科的人文教育价值挖掘不够充分,教师实施物理人文教育存在自身能力不足、课时紧张、条件不充分等困难。(4)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之间物理人文教育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实施物理人文教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学校教育理念、师资水平,学生心理、兴趣等。本研究基于以上结论,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加强物理人文教育实施的若干策略,期望从多方面促进物理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实施。

周蓓蓓[10](2019)在《苏南、苏北初中物理教育现状对比研究 ——以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学校和盐城市滨淮农场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苏南是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苏北是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简称。苏南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大多经济指标远远高于苏北。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位置会对当地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苏南、苏北地区教育各方面存在相应差异。本研究对苏南、苏北初中物理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本文能为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也能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可借鉴的建议。本论文由以下内容组成。首先,简单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阐述了国内外教育调查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还介绍了苏南、苏北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概况,以苏州和盐城为例,分别介绍了苏州和盐城的教育概况。接着,设计了初中物理教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学校和盐城市滨海县滨淮农场学校所有物理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差异性分析。调查发现:苏南学校每周总课时数远比苏北学校多;苏南学生比苏北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更高、习惯更好、压力稍小、参加物理课外活动频率更高。苏南物理师资水平高于苏北;苏南物理教师工作满意程度比苏北高。苏南的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比苏北多。最后,结合调查结果,笔者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一系列建议:弥补教学条件差距、提高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家庭影响、加强互助交流。

二、物理教育中基本思维形式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育中基本思维形式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目标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理论探讨
    (一)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内涵
    (二)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特点
    (三)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构成要素
    (四)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史教育观念的作用机制
    (五)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史教育观念的价值
四、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测量工具的开发
    (一)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测量问卷的设计
    (二)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访谈提纲设计
    (三)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测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四)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史教育观念测量问卷的修订与完善
五、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量与评价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过程
    (三)研究结论
    (四)优化建议
六、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研究(1922-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综述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所用资料
第一章 近代中国中学物理教科书的编纂背景
    第一节 近代学制改革与中学物理课程及课时的调整
        一、“壬寅学制”与中学物理课程
        二、“癸卯学制”与中学物理课程
        三、“壬子癸丑学制”与中学物理课程
        四、“壬戌学制”与高中物理课程
    第二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调整
        一、“颁布试行期”:1922 年—1931 年
        二、“正式实行期”:1932 年—1939 年
        三、“调整完善期”:1940 年—1949 年
    第三节 近代中学物理教科书编刊的发展阶段
        一、“癸卯学制”前后的中学物理教科书
        二、“壬子癸丑学制”后的中学物理教科书
        三、“壬戌学制”后的高中物理教科书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专业名词
        一、物理学专业名词的译定与辞典的编纂
        二、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物理名词的变迁
    第二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知识结构
        一、高中物理教科书的内容体系
        二、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选择
        三、高中物理教科书内容选择的特点
    第三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前沿知识
        一、1922 年以前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前沿知识
        二、1922 年—1949 年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前沿知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内容呈现
    第一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演示实验的安排
        一、演示实验数量的变化
        二、演示实验内容的呈现方式
    第二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课后习题的设置
        一、课后习题数量的变化
        二、课后习题类型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课本插图的设计
        一、课本插图数量的变化
        二、课本插图类型的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使用情况
    第一节 高中物理教科书对物理教学的指导
        一、民国时期对物理教学法的讨论
        二、案例分析:《落体运动》课程的设计
        三、高中物理教科书对试题设置的指导
    第二节 高中物理教科书的选用及影响
        一、民国时期教科书版本的选择
        二、民国时期补充教学材料的运用
        三、民国时期高中物理课堂剪影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者群体及其编纂理念
    第一节 编者群体的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个案分析:三位代表学者及编者的经历
        一、周昌寿:最了解物理基础教育方向的编者之一
        二、丁燮林:物理实验教学的倡导者及践行者
        三、严济慈:研究为主,编书为辅的编者代表
    第三节 编者的编纂理念及思想
        一、重视名词术语的使用
        二、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
        四、重视前沿知识的输入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1902-1921 年中学物理教科书出版情况
附录二:1922-1949 年高中物理教科书出版情况(1)
参考文献
致谢

(3)批判性思维分析及其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批判性思维在物理核心素养中的地位
        1.1.2 批判性思维旨在提高国民素质
        1.1.3 批判性思维是未来评估能力中的重要成分
        1.1.4 课程标准对物理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的的培养要求
    1.2 选题意义
        1.2.1 批判性思维与物理问题解决对比研究的必要性
        1.2.2 测试对象的特殊性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1.1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2.1.2 物理教育中的问题解决研究概述
        2.1.3 问题解决中的批判性思维研究
        2.1.4 总结
    2.2 国内相关研究
        2.2.1 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2.2.2 物理问题解决的研究
第三章 批判性思维分析以及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3.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结构
        3.1.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以及分类
        3.1.2 批判性思维的结构
        3.1.3 批判性思维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3.2 批判性思维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四章 批判性思维量表与物理问题解决测试卷的编制
    4.1 《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的编制
        4.1.1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CCTDI-2000)的介绍
        4.1.2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CCTDI-CV)描述
        4.1.3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的编制与修改
    4.2 《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编制
        4.2.1 《高中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的编辑
        4.2.2 《高中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3 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卷编制
        4.3.1 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卷编制与修改
        4.3.2 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修改与改进
第五章 批判性思维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5.1 现状调查
        5.1.1 调查目的
        5.1.2 测试样本、方法与工具
    5.2 内高班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物理问题解决调查结果与分析
        5.2.1 人口统计
        5.2.2 内高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结果与分析
        5.2.3 内高班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调查结果与分析
        5.2.4 内高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调查结果与分析
    5.3 内高班学生批判性思维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对比分析
        5.3.1 批判性思维倾向与物理学科批判性技能对比
        5.3.2 批判性思维倾向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对比
        5.3.3 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对比
    5.4 总结
第六章 物理问题解决中内高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6.1 在物理问题解决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原则
        6.1.1 动机的强化原则
        6.1.2 鼓励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6.1.3 有效提问
        6.1.4 重视元认知在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6.1.5 教师的准备以及培训的重要性
        6.1.6 互动的的重要性
    6.2 批判性思维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培养策略
        6.2.1 批判性思维物理问题解决测试的设计
        6.2.2 批判性思维物理问题解决作业的设计
第七章 结语
    7.1 本课题研究结论
        7.1.1 内高班高一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矛盾状态
        7.1.2 内高班高一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普遍不高
        7.1.3 内高班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普遍不高
        7.1.4 内高班高一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与批判性思维技能不相关
        7.1.5 内高班高一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与问题解决能力有相关性
    7.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7.2.1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7.2.2 建议
    7.3 本课题研究总结与展望
        7.3.1 本课题的总结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
附录二 《中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
附录三 《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调查测试(力学)》
附录四 《自由落体》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小测试
附录五 《自由落体运动批判性思维物理问题解决作业》
致谢

(4)中学物理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学物理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创造性思维
    (二)中学物理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二、中学物理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所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三、促进中学物理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提升的对策分析
四、结语

(5)逻辑思维在物理教育中的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逻辑思维的特点
二、逻辑思维的作用
三、物理教育的特点
四、逻辑思维对物理教育的作用
五、逻辑思维在物理教育中的理论意义
六、逻辑思维在物理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七、总结

(6)高中物理教育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科学精神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科学
        二、科学精神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育中科学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的研究
        二、关于教育中科学精神培养的研究
        三、关于物理教育中科学精神培养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科学精神的构成与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第一节 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
        一、理性与求真
        二、批判与创新
        三、独立与协作
        四、自由与宽容
    第二节 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与育人价值
        一、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二、高中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育中科学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科学精神教育目标的模糊
        一、课程标准未清晰界定科学精神的具体内涵
        二、教师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感到茫然
        三、科学精神维度的教学目标表述得空乏
    第二节 物理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式微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精神培养的表浅化
        二、物理课外活动中科学精神的培养处于自发状态
    第三节 高中物理教育中学生科学精神培养不足的原因
        一、科学精神具有内隐性
        二、物理知识教学的自我封闭性
        三、物理实验教学的应试倾向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思路
    第一节 依据学生的生活世界设置物理问题情境
    第二节 在探究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第三节 在实验教学中体现科学研究的探究性
    第四节 结合物理知识还原物理学发展的历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民国末期(1946—1949)与当代高中物理教科书力学内容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理论基础
    1.6 研究内容与目标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方法
2 晚清民国的教育历史背景、学制变迁与中学物理教科书
    2.1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2.2 壬子癸丑学制
    2.3 壬戌学制
    2.4 戊辰学制
3 民国末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力学内容
    3.1 民国末期施行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3.2 民国末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力学内容的选择
    3.3 民国末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力学内容的组织
    3.4 民国末期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力学内容的呈现
4 当代与民国末期高中物理教科书力学内容比较
    4.1 当代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力学部分
    4.2 当代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力学内容的选择
    4.3 当代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力学内容的组织
    4.4 当代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力学内容的呈现
    4.5 当代与民国末期高中物理教科书力学内容比较
5 对编写新教科书、课程与教学改革及新高考改革的启示
    5.1 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需要
    5.2 教科书内容应兼顾理论与应用,难度适中
    5.3 恰当编排模块内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5.4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关注物理学前沿发展
    5.5 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重视实验教学
    5.6 落实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与考试机制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物理学科领域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1.1.2 公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1.1.3 国际评价的重要成分
        1.1.4 从事科学工作的必要工具
        1.1.5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
    1.2 研究的问题与内容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内容分析法
        1.4.2 专家调查法
        1.4.3 基于设计的研究
        1.4.4 访谈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1.1 批判性思维定义在西方的发展
        2.1.2 对批判性思维层级结构的研究
        2.1.3 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
        2.1.4 批判性思维的测量
    2.2 国内相关研究
        2.2.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2.2.2 批判性思维层级结构
        2.2.3 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
        2.2.4 批判性思维的测量
    2.3 研究述评
        2.3.1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2.3.2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教学
        2.3.3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测量
第3章 物理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框架
    3.1 批判性思维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
        3.1.1 与高阶思维的关系
        3.1.2 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3.1.3 与问题解决的关系
        3.1.4 与元认知的关系
    3.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3.2.1 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3.2.2 科学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3.2.3 科学态度与责任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3.3 物理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框架的确定
        3.3.1 科学思维框架下的批判性思维
        3.3.2 各国科学课标中对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3.3.3 专家调查法确定物理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框架
    3.4 小结
第4章 物理学科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量表编制
    4.1 《物理学科领域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的编制及改进
        4.1.1 编制量表
        4.1.2 评分
        4.1.3 试测对象
        4.1.4 修订过程
        4.1.6 试题难度
        4.1.7 效度分析
        4.1.8 信度分析
    4.2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的改进
        4.2.1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中文版》介绍
        4.2.2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学科版)》修改
        4.2.3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学科版)》试测
        4.2.4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学科版)》信度分析
        4.2.5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学科版)》效度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中学生物理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水平现状调查
    5.1 施测过程
        5.1.1 施测对象
        5.1.2 施测时间
        5.1.3 研究工具
        5.1.4 数据处理工具
    5.2 测试结果与分析
        5.2.1 中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现状
        5.2.2 中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倾向现状
    5.3 小结
第6章 物理教学中提升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的原则与策略
    6.1 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理论基础
        6.1.1 学习科学理论
        6.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1.3 问题解决理论
        6.1.4 主动学习理论
    6.2 物理学科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原则
        6.2.1 强化目标
        6.2.2 加强元认知指导
        6.2.3 进行“协作式辩论”
        6.2.4 思维过程显性化
        6.2.5 营造相关语境
        6.2.6 高质量的提问和倾听
        6.2.7 考虑迁移
    6.3 物理课堂中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
        6.3.1 概念课教学策略
        6.3.2 规律课教学策略
        6.3.3 习题课教学策略
        6.3.4 实验课教学策略
        6.3.5 复习课教学策略
第7章 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干预
    7.1 教学干预准备
        7.1.1 总体构想
        7.1.2 被试选择
        7.1.3 变量说明
        7.1.4 评价工具选择
        7.1.5 施教者培训
    7.2 教学干预第一阶段
        7.2.1 教学实施情况
        7.2.2 学生反馈
    7.3 教学干预第二阶段
        7.3.1 调整教学思路
        7.3.2 调整教学策略
        7.3.3 教学实施情况
        7.3.4 学生反馈
    7.4 小结
第8章 教学干预的效果分析
    8.1 教学干预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影响
        8.1.1 实验班和对照班组间差异
        8.1.2 实验班与对照班组内差异
        8.1.3 高一重点班与普通班的比较
        8.1.4 实验班男女生的对比
        8.1.5 教学干预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影响的分析
    8.2 教学干预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影响
        8.2.1 实验班和对照班组间差异
        8.2.2 实验班与对照班组内差异
        8.2.3 高一重点班与普通班的比较
        8.2.4 实验班男女生的对比
        8.2.5 教学干预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影响的分析
    8.3 教学干预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迁移能力的影响
        8.3.1 实验班和对照班组间差异
        8.3.2 高一重点班与普通班的比较
        8.3.3 实验班男女生的对比
        8.3.4 教学干预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迁移能力影响的分析
    8.4 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8.4.1 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
        8.4.2 教师的科学本质观
        8.4.3 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
        8.4.4 教师对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的掌握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9.1 研究结论
        9.1.1 中学生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水平不高,但批判性思维倾向水平较高
        9.1.2 物理课堂实施“Vee型图”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
        9.1.3 从师生的角度分析,有4个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9.2 教学建议
        9.2.1 做好施教者培训
        9.2.2 转变教师角色
        9.2.3 准确把握学生特点
        9.2.4 关注学科差异
        9.2.5 找准切入点
        9.2.6 注重学科间的联系
        9.2.7 关注学生元认知发展
        9.2.8 注重过程性评价
    9.3 研究反思
    9.4 研究展望
        9.4.1 重视对中学生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的测量并建立常模
        9.4.2 多学科聚力提升中学生批判性思维
        9.4.3 深入挖掘影响学科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影响因素以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附录1 物理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内涵第一轮专家征询表
附录2 物理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内涵第二轮专家征询表
附录3 物理学科领域批判性思维内涵第三轮专家征询表
附录4 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前测)
附录5 物理学科批判性思维技能量表(后测)
附录6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学科版)
附录7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
后记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高中物理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人文教育相关概念
        2.1.2 科学教育相关概念
        2.1.3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发展史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哲学基础
        2.3.2 教育学基础
        2.3.3 心理学基础
        2.3.4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4 高中物理人文教育的内容
第3章 物理教材人文教育内容分析
    3.1 教材人文教育元素的具体分布
        3.1.1 内容
        3.1.2 呈现方式
    3.2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分析人文材料对学生认知的促进
    3.3 教材人文内涵体现的不足之处
        3.3.1 趣味性体现有待提高
        3.3.2 物理学史有待进一步挖掘
        3.3.3 人文素材时效性有待提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中物理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现状调查
    4.1 高中物理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现状的学生层面调查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工具
        4.1.3 学生调查结果描述性统计分析
        4.1.4 学生调查结果差异性统计分析
    4.2 高中物理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现状的教师层面调查
        4.2.1 调查对象
        4.2.2 调查工具
        4.2.3 教师调查结果统计
        4.2.4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4.3 高中物理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4.3.1 调查结果
        4.3.2 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5.1 完善评价制度,保证物理人文教育的落实
    5.2 加强学校建设,为物理人文教育提供保障
    5.3 加强物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5.4 充分挖掘物理人文教育素材,改革教学策略
    5.5 学生要树立正确学习观念,用行动促进自身完善
    5.6 物理教材的编写要加强人文内涵挖掘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10)苏南、苏北初中物理教育现状对比研究 ——以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学校和盐城市滨淮农场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苏州、盐城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和经济概况
    2.2 教育概况
        2.2.1 苏州教育概况
        2.2.2 盐城教育概况
第三章 初中物理教育现状调查的问卷编制
    3.1 问卷编制依据
        3.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1.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3.1.3 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基本特征
    3.2 问卷的设计
        3.2.1 双向细目表
        3.2.2 初中物理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设计
第四章 苏南、苏北初中物理教育现状调查的实施
    4.1 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4.1.1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学校概况
        4.1.2 盐城市滨淮农场学校概况
    4.2 调查的内容
    4.3 调查的过程
    4.4 调查的结果统计
        4.4.1 学生现状
        4.4.2 教师现状
        4.4.3 学校现状
        4.4.4 家庭环境现状
第五章 苏南、苏北初中物理教育现状差异分析
    5.1 苏南、苏北初中生物理学习现状的差异分析
        5.1.1 学生基本情况的差异
        5.1.2 物理学习方式的差异
        5.1.3 物理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5.1.4 物理学习习惯的差异
        5.1.5 物理学习压力的差异
        5.1.6 参加物理课外活动情况的差异
        5.1.7 教师评价学生依据的差异
        5.1.8 差异分析总结
    5.2 苏南、苏北初中物理教师的差异分析
        5.2.1 教师基本情况的差异
        5.2.2 工作情况的差异
        5.2.3 师资水平的差异
        5.2.4 差异分析总结
    5.3 苏南、苏北初中学校状况的差异分析
        5.3.1 学校资源的差异
        5.3.2 应试教育程度的差异
        5.3.3 差异分析总结
    5.4 苏南、苏北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分析
        5.4.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5.4.2 家庭资源的差异
        5.4.3 差异分析总结
第六章 基于苏南、苏北初中物理教育差异的教学建议
    6.1 弥补教学条件差距
        6.1.1 增加物质投入
        6.1.2 加强政策支持
    6.2 提高教育、教学活动
        6.2.1 开展课外活动
        6.2.2 改善应试教育
    6.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3.1 提高师资水平
        6.3.2 改进课堂教学
    6.4 强化家庭影响
        6.4.1 创造学习氛围
        6.4.2 完善教育方式
    6.5 加强互助交流
        6.5.1 开展多样化教学交流
        6.5.2 解决互助交流困难
第七章 总结
    7.1 主要研究发现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物理教育中基本思维形式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学史教育观念的测评研究[D]. 李佳楠.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研究(1922-1949)[D]. 周凯依.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3]批判性思维分析及其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培养策略研究[D]. 祖米热姆·伊马木.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中学物理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J]. 孙即环. 智力, 2020(08)
  • [5]逻辑思维在物理教育中的意义研究[J]. 覃爱萍. 新课程, 2020(06)
  • [6]高中物理教育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D]. 黎雨琴.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民国末期(1946—1949)与当代高中物理教科书力学内容的比较研究[D]. 张圣羽.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8]物理学科领域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李晶晶.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9]高中物理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 郭倩倩.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10]苏南、苏北初中物理教育现状对比研究 ——以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学校和盐城市滨淮农场学校为例[D]. 周蓓蓓.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基本思维形式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