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考试质量评价

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考试质量评价

一、试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考试质量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寒[1](2021)在《中英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在二十一世纪,国家竞争、企业竞争等各种竞争的核心在于人才竞争,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民族的立足之本。对于国家而言,构建人才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教育,只有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才能改善人才培养效果,输出更加优质的人力资源,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由此可见,教育对一个国家在未来竞争中的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全球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以此作为构建人才竞争力的途径。在整体教育体系中,高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各个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启动了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改革,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推动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不断提升人才素养。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人才教育,其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中,英国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其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引领性,具有显着的借鉴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逐步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模式,高中阶段的评价也将成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本文以中英两国的学业考试水平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两者的异同。通过对比分析中英两国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中英两国考试的由来。通过对比分析两国考试的性质与定位,剖析两国考试的性质以及其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比分析两国考试的要素与实施,总结两国教育测量要素和实施过程。通过对比分析两国考试的组织与管理,考察两国考试行政管理系统。通过对比分析两国考试质量评价实践,总结两国在考试质量评价领域的经验做法,为我国建立建全完善的学业水平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借鉴。最后,本文在一个宏观层面上对中英两国学业水平考试进行综合思考,发现我国学业水平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英国学业水平考试的经验,为我国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功能,提高学业水平考试质量提供针对性建议。

王之莹[2](2021)在《体育类院校本科生生源结构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文中认为在当前生源竞争愈发激烈的时期,高考适龄人口不断减少,而各大高校的招生率却在不断提高,还要面对着留学大潮的打击,各大高校如何健康可持续的生存及发展,是摆在高校面前较为重要的问题。作为体育类高等院校,哈尔滨体育学院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其综合实力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充足且均衡的生源,是哈尔滨体育学院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生源结构是高校整体生源状况的反映,它不仅关系着学校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体现。哈尔滨体育学院的生源危机,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等迫切要求学校对生源问题多加关注,明确自身生源结构,不断优化改进,从而增进人才培养质量,求得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高等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目前该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整理了关于合理生源结构的相关内涵及原则,为优化生源结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根据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生生源结构数据,分别从四个角度对生源结构进行剖析,分别是地域来源、家庭属性来源、成绩来源以及性别来源,从这四个角度,按是否进行体育术科高考,分为非体育类专业及体育类专业,对哈尔滨体育学院2007-2019级的本科生生源结构进行了趋势分析,得出了生源结构中地域分布上东、中、西部学生的不均衡;在家庭属性结构中,整体上呈现城乡学生分布的不均衡;在成绩分布结构中呈现出成绩各分段分布不均衡、变化趋势不稳定的现象;在性别结构来源中,呈现不均衡的态势,在体育类专业中呈现男多女少的现象,而在非体育类专业中呈现出女多男少的现象。整体展现了生源结构的失衡,对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整体生源培养及发展产生了相应的阻碍效应。对于此问题,本研究从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对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哈尔滨体育学院的角度,提出了多层面优化本科生生源结构的建议及对策,以期为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工作参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体育院校优化生源结构提供理论借鉴。

赵朋[3](2021)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文中认为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文件精神,我国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先后有10届研究生毕业。如何做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不断夯实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工程,相关各部委及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印发各类政策文件指导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但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在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在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不断进步的趋势下,必须不断完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需要,突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这一实践取向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质量效益”的要求。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首先是通过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开展系统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关键问题强化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并对各个培养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要想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做好,必须全面检测培养质量。建立一个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探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评价,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质量评价工具是前提。在本研究中,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个人访谈法。在文献、相关政策文本以及评价模型分析基础上,以CIPP评价模式为依据,建立起结构维度,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输出评价四个要素出发,编制出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的系列问卷,并进行信度检验与结构方程效度检验,使之达到测量学标准。在调查实施阶段,用编制好的系列问卷,分别调查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216人,校内管理者65人、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325人等不同主体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认识与看法,从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证调查与访谈结果,再结合理性探索,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原因。在上述基础上,再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提有效地提升升策略。针对质量评价在各个维度中所呈现的问题,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在整个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探讨质量文化、质量实施、质量保障以及质量评价等原因对问题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质量文化这一层面上,由于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而衍生的质量观念落后,质量体系缺失,质量导向不足等诱因,使得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观念没有深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其次,在质量实施过程中,无法满足供给侧自身发展需要,造成培养过程中出现培养模式重形式,轻过程;课程配置重理论,轻实践;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等价值取向,这必然会影响到实施结果。再次,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保障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例如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等,这些都是保障培养质量的关键性资源,这些资源的缺失必然造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无法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预设的程度。最后,现有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也是造成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由于诊断针对性不强,没有及时发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层面上,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等都是导致不能科学、客观反映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如何切实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解决现有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联动性特征。根据对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最主要的就是建构合理的培养模式体系,并坚定落实。首先,需要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提升质量文化氛围,诸如营造教育质量软环境,转变师生共生新观念,创新质量监管新模式等,具备良好的质量动力,是保障质量培养的前提。其次,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实践部分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这一目标下,要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实现实践过程的联动,夯实专业型硕士的实践能力基础。再次,应该是强化以学生为导向的质量保障,包括优化学生选拔制度,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障持续性投入链等,做到保障有力,才能确保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最后是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在这一层面上,应该弱化行政部门干扰性政策,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使得对于培养质量有清晰的认识,做到随时调整改进,不断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

张辰[4](2021)在《2012年以来甘肃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业水平考试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教育考试规定为依据,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标考试。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脱胎于会考制度,正式成为高中阶段的一项重要的国家考试。随着甘肃进入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共同从属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新高考下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势必呈现另一番景象。针对新旧交替时出现的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现状,通过对甘肃近十年来历史学业水平试题的梳理,明晰甘肃省学业水平考试特点、基本结构、考查内容与方式,探讨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趋势,对甘肃省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其变革提供可能的参考依据。研究首先从试题出发,运用量化的方法对试题进行分析,以期明了试题的特点以及结构。对于试题考查的内容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等维度出发,由表及里审视教学与评价中“三维目标”向“历史素养”方面的转变。使用SEC一致性模式分析2003、2017两版课程标准与省内近四年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相关性。访谈一线历史教师与学生,了解他们对于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认知与备考,探讨教-学-评一体化。以及通过对命题教师的访谈明晰影响试题命制的诸多因素。通过两种研究路径,对2022年后甘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予以展望。通过多种视角的分析,发现甘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紧跟时代命脉,凸显核心价值。它重视对传统必备知识考查的同时,设计新情境重视对关键能力的考查。然而存在试题题型保守,与课标的一致性较低的问题;部分教师轻视课程标准,存在消极备考,盲目应试。鉴于此,提出树立课程标准对试题与教学的权威性,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试题在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实施创新题型,加强综合性、开放性与探讨应用性;统筹两试的实施;改善试题使用及反馈,实现隐性教学与显性教学的互动。

李再娣[5](2021)在《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始自1951年,迄今为止,已经整整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回眸这段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全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不断完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为国家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和方法,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和结构迎来了新的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也给研究生培养质量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情况在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领域中同样存在而且表现得较为突出。基于此,本文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入手,通过中俄两所具有代表性体育院校的比较研究,探索两国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启示,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并为其他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因素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中俄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体育大学和俄罗斯国立体育、运动、青年和旅游大学为个案分析对象,通过对两所体育院校在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价的分析和对比,总结中俄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借鉴价值。研究表明:中俄两所体育院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互鉴性和启示性。互鉴性体现在:在专业设置上,“俄体大”保持了本科和硕士的连续性,而“北体大”则最大程度避免了内容的交叉和重叠;在培养过程方面,“北体大”的招考方式更利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俄体大”的培养方式则更显灵活。启示性表现在:在教育思想和理念方面,“北体大”的全面发展观更富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培养目标方面,“俄体大”富于针对性,更注重学生高层次品质的培养;在课程体系方面,“俄体大”模块化课程值得借鉴,凸显了个性化教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社会个人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特点;在质量评价方面,“俄体大”的法治化和主体性较为突出,“北体大”则注重对毕业生质量的长效跟踪与反馈。

方卉慧[6](2021)在《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内容与目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高考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上海和浙江作为试点开始实施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020年江苏省也开始实施该考试。相较于之前的高中毕业会考、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在命题指导思想、测试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测试时间和成绩使用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需要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领会国家考试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内容,并达到以考试促进教学改革,以评价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资料显示,目前有关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研究的视角和深度还不够,为此,本课题从内容与目标的层次展开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改革提供研究素材。论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文献综述,从而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第二部分,笔者针对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探究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其特征、性质、功能、构成要素与流程,阐述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笔者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及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材,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内容和目标,建构了包含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内容与目标体系,并通过专家访谈法对体系进行完善,通过近两年江苏省高中化学合格性考试试题的一致性分析,对该体系进行了合理性检验。第四部分,笔者探索了研究结果的部分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一体化、试卷质量评价以及试题命制三个方面,并且进一步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姜晓雷[7](2021)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评价主体来看,培训评价组织的发展为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注入新活力,从评价内容看,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同时要加强专业技能、对实际问解决题能力的评价,重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从评价方法看,坚持“成果、效果、结果”评价,转变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评价,转变一次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与增值评价。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这一部分首先提出了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次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查阅学术研究文献,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了敲定。第二章:“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这一部分主要是阅读书籍、查阅文献寻找到“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从而为第三章分析并建构其基本框架奠定基础,即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分析框架及论证。采用本研究提出的三个范畴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进行论证,即“谁”作为评价主体、评价的内容是“什么”、以及“怎样”进行评价,并论证建构出的分析框架的可行性。第四章:研究“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借鉴文献法与访谈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深入了解我国实施“1+X证书”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的现状以及试点中问题与困难,依据前文建立的三个维度找出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五章:德国“双元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借鉴与经验。本章主要介绍了德国“双元制”与“1+X证书”制度的联系,并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三个层面分析了德国“双元制”对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1+X证书”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重点总结了高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的经验。第六章: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出改进的对策。本章从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三个维度出发,根据前文访谈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盛婧[8](2021)在《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迅速推广,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作为两大机制的核心内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已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成为了高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也成为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理念。本文首先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的内涵,分析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探讨了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汲取经验,从坚持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评价主体责任、合理利用评价结果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对其进行了阐释。

宁玉文[9](2020)在《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MOOC作为新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成为推进“互联网+教育”战略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工作内容,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按年度分批建设和认定在线开放课程,加强在线课程常态化质量检查和评价的要求。在医学教育领域,为了适应我国开展新医科教育改革的需要,医学院校正在广泛地建设和引进医学MOOC,利用在线教学手段,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质量问题是制约MOOC发展与应用的瓶颈。在国外MOOC质量评价标准无法适用于我国MOOC和我国尚未制定MOOC统一评价标准的现实背景下,文献研究和调查发现,我国医学MOOC存在着评价导向不明、评价标准缺失、评价内容混乱、评价精准度不够四个关键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医学MOOC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针对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现实需要,亟待通过研究医学MOOC质量要素,构建一套适合于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标准和工具。研究目的:为了落实国家加强在线课程质量管理要求,本研究针对教育管理部门对医学MOOC认定和质量督导评价需要,围绕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时“评什么”和“如何评”两个关键问题,探索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和质量特征,构建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导向和评价流程,为学校建设医学MOOC提供指导规范,为教育管理部门开展课程质量监管工作提供工具和手段,为中国医学MOOC学习者选课与评课提供适用的评判依据。研究方法:按照综合评价法的研究范式,遵循调查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求,分析建设质量要素,建立指标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思路,一是采用文献分析法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求,分析了解国内外MOOC建设质量、MOOC评价和医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医学MOOC评价三个主题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医学MOOC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与评价手段缺失问题。二是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 4235名学习者对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期望,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功能展开理论和CIPP理论,借鉴欧洲QRF质量框架和我国课程评价模型,构建了包括两类评价主体,四类评价内容,五个评价环节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三是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研究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在扎根理论和质量功能展开理论指导下,调查了我国1118门医学MOOC的真实质量数据,提取了包括设计维度,授课维度和服务维度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要素模型。四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在欧洲QRF质量框架的基础上,分别吸收国家对课程建设要求和医学教育改革要求,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四种来源,面向4322名学习者、651名MOOC设计者,371名MOOC授课者和332名MOOC服务者,征集了 74209条医学MOOC质量评价指标,经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指标初选和优选,筛选出了包括设计质量,授课质量和服务质量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120项三级指标共计144个指标构成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五是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编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邀请31名国内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四轮咨询修改,并对专家权威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意见协调系数进行统计,完成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指标体系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实施模型的修改意见收集和修订,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咨询和建立重要性矩阵,明确了各指标项的权重。六是采用实证研究法完成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按照实证研究的范式,选择S省MOOC管理部门参评的16门医学MOOC和Z地区平台的65门医学MOOC,先后由16名专家和7354名医学MOOC学习者,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试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SMART指标有效性评价法,分别对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通过为期三年的研究,一是设计了包括3个维度13个核心因素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为医学MOOC建设质量提供了质量框架,二是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和109个指标项描述构成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三是形成了适用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习者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模型。在三个方面形成了创新性的成果:一构建了体现中国课程质量特色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打破国内外以往设计通用性MOOC评价指标体系的常规做法,在评价指标项的标度中融入了“金课”、“课程思政”和新医科教育三个方面的中国课程质量的最新要求。二提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从设计、授课和服务三个维度构建了医学MOOC的质量要素结构和质量特征,建立了面向教育管理部门和学习者两类评价主体(角色),四个评价环节,三类评价内容(数据)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解决了教育管理部门在医学MOOC认定和质量督导工作中“评什么”和“如何评”的问题。三找到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7个关键指标。构建了体现我国医学MOOC质量特征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通过计算找到了设计能力、制作手段、授课能力、师生互动、学情分析、应答服务、安全服务是贡献率排名前7位的评价指标。研究结论: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量化评价是可行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授课质量和服务质量三个维度,涵盖课程目标,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师资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结果认定,用户管理服务,学情分析服务,课程内容服务,应答服务,安全运维服务共计14个关键要素。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要以教育学和管理学理论为指导,从设计者、授课者与服务者视角设置评价指标,融入学科特色和地域政策相关要求,将教学设计能力,制作设备与工具,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作为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

林琳[10](2020)在《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区块链与物联网等技术对各领域的全谱渗透,前现代、现代、解构性后现代与建设性后现代的交汇通融,科学与人文在长期的对垒后趋向有机融合等,都对教育包括本科教育产生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自201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如何在扩大高等教育受教育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水平,这是普及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当下,在中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技术的打压,人才交流的封锁等都要求中国更加急迫地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真正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质量监测与保障举措,对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乎我国本科教学的定位与本科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由此,基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重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对于确立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新使命、新方案、新标准、新策略,具有重要的先导性意义。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有机哲学家小约翰·柯布在人民日报《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中论述到中国的确在走向生态文明,并提出怀特海的思想极富启迪。“怀特海的全集翻译与研究”被列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的研究方向,可见怀特海有机哲学思想的深刻性与洞见性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本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与怀特海都立足有机、整体与过程,他们都诉诸感性活动主体。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在主体性方面颇具特色,其根植于自身融合式的哲学体系,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具有启示意义。本研究的内容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和研究综述主要从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概念界定以及创新之处进行阐述。从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综述、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综述、国外内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综述三大方面梳理相关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出发,阐释怀特海本人的“是其所是”及其价值理论的“在其所在”,即怀特海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其次,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本体意义,即价值是事件的内在实在性;价值尺度涉及“强度”、“满足”与“秩序”价值包含一种对“重要性”的判断;价值存在于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之中;价值具有具体性;道德价值:道德在于支配过程;价值的三重图式包括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价值的多重维度包括:善、真、美、冒险及平和;在其评价理论中认为评价是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并具有三重特征。最后阐述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及局限。第三部分,在对怀特海的价值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Nvivo12软件对国家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进行词频分析、对国家审核评估标准中的要素进行一级编码并标明参考点。对29个地方政府的审核评估标准中与教育部颁发文件不同的8个省份的审核评估标准进行文本分析,阐释其特点。对随机抽样的33所高校的审核评估标准及其自评报告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四个自编问卷《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求《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所调查内容之间的关系。基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对调查问卷的现状及各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上存在极其显着的相关。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对于本科教学评估认知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之间的关系机制产生调节作用。即高需求水平下本科教学评估认知对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预测作用强于低需求下本科教学评估认知对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预测作用。针对问卷的不足采用访谈研究法,对25名被访者按照审核评估标准的科学性、人文性与关系性等问题进行访谈,基于Nvivo12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对审核评估标准文本的内容研究及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现状的调查研究,在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取向问题包括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的实用倾向对情感的忽视、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选择技术化倾向对伦理性的忽略;学生、教师主体的缺位;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的混淆、审核评估标准中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错位使得审核评估标准制定的价值主体缺位;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内在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内容本身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对价值的分割,即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割裂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事实评估与价值评估的分野、体美劳三育维度与德智维度的疏离。第五部分,在怀特海价值理论视域下,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整合旨趣。其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应重视价值理性;其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的选择应有机结合技术性与伦理性。第二,本科教学审核标准价值关系应走向有机追求。首先,融入审核评估标准以多元价值主体,包括学生、学生家长、教师、高校管理者、政府机构人员、社会第三方评估人员等审核评估利益相关者。其次,重梳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价值关系。最后,尊重审核评估标准变革中的逻辑。通过研究学校标准变革的逻辑,有利于确立理性化的标准变革目标与对策,同时这也是确保审核评估标准变革有效性的前提。第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矛盾的化解。在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中,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矛盾应达到有机的统一。具体包括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接纳;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接受。第四,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包括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以及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估维度的交融。

二、试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考试质量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考试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中英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缘由
        一、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
        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理论体系亟待完善
    第二节 论文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目标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历史分析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二、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三、英国学业水平考试
    第二节 相关概念辨析
        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毕业会考
        二、英国学业水平考试与国家课程标准成绩测验
第三章 中英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中国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
        一、酝酿阶段
        二、产生和推广阶段
        三、深化改革阶段
    第二节 英国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
        一、中等学校证书考试时期
        二、学校证书制度考试时期
        三、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时期
        四、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时期
    第三节 中英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比较
第四章 中英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与定位
    第一节 中国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与定位
    第二节 英国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与定位
    第三节 中英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与定位比较
第五章 中英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
    第一节 中国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
        一、中国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
        二、中国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方式
        三、中国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四、中国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评定
        五、中国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使用
    第二节 英国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
        一、英国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
        二、英国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方式
        三、英国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四、英国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评定
        五、英国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使用
    第三节 中英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比较
        一、考试内容比较
        二、考试方式比较
        三、考试命题比较
        四、考试成绩评定比较
        五、考试结果使用比较
第六章 中英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中国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一、管理体制
        二、管理机构与实施机构
    第二节 英国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一、管理体制
        二、管理机构与实施机构
    第三节 中英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比较
第七章 中英学业水平考试质量评价实践
    第一节 中国学业水平考试质量评价实践
    第二节 英国学业水平考试质量评价实践
    第三节 中英学业水平考试的质量评价实践比较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中英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都与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二、中英学业考试的性质与定位均较为明确
        三、中英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各具特色
        四、中英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各有优势
        五、英国学业水平考试质量评价体系较为成熟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科学定位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
        二、健全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体制
        三、加强学业水平考试专业化机构建设
        四、完善学业水平考试监督机制
        五、重视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分析报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体育类院校本科生生源结构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体育类高校
        1.3.2 生源结构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生源结构层次的研究
        2.2.2 关于生源竞争的研究
        2.2.3 关于生源质量的研究
    2.3 评述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研究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理论基础
    4.1 高等教育公平理论
    4.2 社会分层理论
5.结果与分析
    5.1 合理的生源结构维度分析
        5.1.1 生源结构的维度构成
        5.1.2 合理生源结构的原则
    5.2 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生生源结构现状分析
        5.2.1 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及招生现状
        5.2.2 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生生源结构维度分析
    5.3 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生生源结构存在的问题
        5.3.1 生源结构的整体失衡
        5.3.2 生源结构变动趋势不稳定
    5.4 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生生源结构问题的原因分析
        5.4.1 财政支持力度与招生政策的影响
        5.4.2 学校招生宣传不足及学校软硬件实力不足
        5.4.3 社会体育观念的滞后
        5.4.4 学生可选择性的扩大
    5.5 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生生源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5.5.1 争取财政支持优化招生配额
        5.5.2 学校细化招生计划改进办学条件
        5.5.3 更新社会体育观念挖掘体育就业渠道
        5.5.4 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3)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质量标准的相关研究
        (三)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
        (四)现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四、研究目的、内容与问题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个人访谈法
    六、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七、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政策依据与评价模型分析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目标
        (一)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教育情怀
        (二)掌握厚重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三)具备扎实的教学与管理能力
        (四)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五)具备国际化视野与交际能力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性政策
        (一)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整体性要求
        (二)对培养方案、目标、规格质量方面的要求
        (三)对招生与师资队伍的指导性政策
        (四)对课程教学以及教师指导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五)对学位论文以及质量追踪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三、CIPP质量评价理论模型的分析
        (一)CIPP理论模式
        (二)CIPP评价模式的特点
        (三)CIPP模式适切性分析
第二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问卷的编制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编制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目的
        (二)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程序
        (三)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维度的确定
        (四)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初稿的形成
        (五)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试测
        (六)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正式施测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管理者卷的编制
        (一)管理者卷编制的目的
        (二)管理者卷编制的程序
        (三)管理者卷维度的确定
        (四)管理者卷初稿的形成
        (五)管理者卷的试测
        (六)管理者卷的正式施测
    四、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毕业生卷的编制
        (一)毕业生卷编制的目的
        (二)毕业生卷编制的程序
        (三)毕业生卷维度的确定
        (四)毕业生卷初稿的形成
        (五)毕业生卷的试测
        (六)毕业生卷的正式施测
第三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调查样本选取
        (一)教师样本的选取
        (二)管理者样本的选取
        (三)毕业生样本的选取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状调查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现状调查
        (二)管理者卷的现状调查
        (三)毕业生卷的现状调查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广泛的参与
        (二)培养数量激增与导师数量、培养设施发展不均衡
        (三)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管理
        (四)培养实际与教育实践目标间严重脱节
第四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
        (一)质量观念落后,无法适应发展趋势
        (二)质量体系缺失,无法实现预定目标
        (三)质量导向不足,难以满足提升需要
    二、质量实施无法满足利益方需求
        (一)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二)课程配置重形式,轻过程
        (三)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
    三、质量保障资源共同体功能失效
        (一)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
        (二)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
        (三)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
    四、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
        (一)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
        (二)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三)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
第五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一、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
        (一)营造教育质量的软环境
        (二)生成教育质量的新观念
        (三)创新质量监管的新模式
    二、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
        (一)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二)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
        (三)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
    三、强化以职业为导向的质量保障
        (一)优化学生选拔制度,保输入
        (二)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过程
        (三)加强持续性投入链,保供给
    四、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
        (一)弱化政府的垄断性评价权
        (二)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
        (三)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状况调查系列问卷初稿
    附录二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专家效度系列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四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后记

(4)2012年以来甘肃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综述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维度的分析与统计
    (一)甘肃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考查的维度统计分析
三、甘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一)基于2017 版历史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二)基于2003 版历史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三)两版课标对试题一致性的影响及原由探寻
四、新高考背景下甘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困顿与变革
    (一)访问提纲的设计与研究对象选择
    (二)新高考背景下甘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困顿
    (三)新高考背景下甘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变革
五、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二)研究建议
    (三)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1.内容标准(2003 版课程标准)划分及编码表
附录二 1.2013 年冬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双向细目表
附录三 内容标准(2017 版课程标准)划分及编码
附录四 1.关于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访谈提纲

(5)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我国体育院校硕士生培养日益发展,但尚需不断完善
        (二)俄罗斯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独具特色
        (三)两所“顶尖”体育院校具有代表性,比较结果具有互鉴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培养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俄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历程的回顾
    一、我国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历程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起步阶段(1949-1959)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独立探索阶段(1960-1966)
        (三)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停滞与恢复阶段(1967-1985)
        (四)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稳步与快速发展阶段(1986 年以后)
    二、俄罗斯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历程
        (一)二战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概况(1804-1945)
        (二)二战后至苏联解体研究生的培养(1946-1991)
        (三)苏联解体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1992-2002)
        (四)“博洛尼亚进程”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2003 至今)
第三章 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相关要素分析
    一、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相关要素
        (一)教育思想与理念
        (二)培养目标
        (三)专业设置
        (四)课程体系
        (五)培养过程
        (六)质量评价
    二、俄罗斯国立体育、运动、青年与旅游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相关要素
        (一)教育思想与理念
        (二)培养目标
        (三)专业设置
        (四)课程体系
        (五)培养过程
        (六)质量评价
第四章 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比较分析
    一、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思想的比较
        (一)共性方面
        (二)差异方面
    二、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比较
        (一)总体目标定位一致
        (二)具体目标存在差异
    三、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的比较
        (一)体育类专业设置差异较大
        (二)非体育类专业设置相似度较高
    四、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比较
        (一)学制与学分不同
        (二)课程设计不同
        (三)实践、科研活动占比不同
    五、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比较
        (一)招考方式有很大区别
        (二)培养方式大同小异
        (三)毕业及学位授予基本相同
    六、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质量评价的比较
        (一)外部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的异同
        (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的异同
第五章 中俄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互鉴与启示
    一、互鉴方面
        (一)两所体育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具有较强互补性
        (二)两所体育院校培养过程各具特色
        (三)两所体育院校在质量评价方面各具特色
    二、启示方面
        (一)“北体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俄体大”培养目标针对性较强且注重学生高层次品质培养
        (三)“俄体大”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灵活性和系统性更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内容与目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内容和目标发生重大转变
        1.1.2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研究亟需拓展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考试内容”的研究
        1.2.2 有关“考试试题命制”的研究
        1.2.3 有关“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3.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2章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相关问题探析
    2.1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背景与特征
        2.1.1 我国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产生的背景
        2.1.2 我国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特征
    2.2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性质、功能和构成要素
        2.2.1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性质和功能
        2.2.2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构成要素和流程
    2.3 高中化学合格考的理论基础
        2.3.1 SOLO分类理论
        2.3.2 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
        2.3.3 项目反应理论
第3章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内容及目标的分析
    3.1 研究的方法
        3.1.1 问题和目标的确定
        3.1.2 维度和单位的确定
    3.2 研究的结果
        3.2.1 必备知识体系
        3.2.2 关键能力体系
        3.2.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3.3 研究结果的论证
        3.3.1 论证方法
        3.3.2 论证结果
第4章 反思与展望
    4.1 研究结果应用展望
        4.1.1 为“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落实提供帮助
        4.1.2 为合格考的试卷质量评价提供工具
        4.1.3 为纸笔测试的命题提供参考
    4.2 研究过程回望反思
附录一 全国各省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的描述
附录二 化学合格考的内容与目标体系
附录三 《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测试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1+X证书”制度的提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一定问题
        (三)学者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不足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理论研究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现状与问题研究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策研究
    四、文献综述
        (一)“1+X证书”制度的研究
        1.关于“1+X证书”制度提出的背景研究
        2.关于“1+X证书”制度提出的目的研究
        3.关于“1+X证书”制度内容的研究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机构研究
        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4.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三)研究述评
    五、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六、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分析资料的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1+X证书”制度
        (二)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二、理论基础
        (一)第四代评价理论及其启示
        (二)素质教育理论及启示
        (三)多元智能理论及启示
第三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框架及论证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与互动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纵向深化与横向扩展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灵活与客观
    (四)“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论证
第四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的现状与问题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的现状
        1.政府关于“1+X证书”的规章制度基本建立
        2.培训评价组织规模不断扩大
        3.培训评价组织的遴选与管理不断完善
        4.“1+X证书”制度试点下校企合作加强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的问题
        1.校企评三方协同动力缺乏,精准培训难度大
        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3.高职院校实训设施有待改善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的现状与问题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的现状
        1.“1+X证书”开发领域不断扩展
        2.高职院校开始注重专业技能的评价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的问题
        1.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不够
        2.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与问题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
        1.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养+职业技能”的评价方法逐步完善
        2.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方法更加客观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的问题
        1.第三方评价机构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综合性评价
        2.未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支持体系
        3.学分互认、转换的评价方法落实不到位
第五章 德国“双元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借鉴与经验
    一、评价主体:德国“双元制”涉及众多相关利益主体
    二、评价内容:德国“双元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评价方法:德国“双元制”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第六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策研究
    一、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
        (一)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完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四)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
    二、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
        (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二)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的评价
        (三)重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
    三、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二)探索增值评价,提高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三)建立国家统一的“X证书”考核标准
        (四)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考核融合
附录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参考文献
        着作类
        期刊类
        学位论文类
        报刊类
致谢

(8)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1.2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2.1.3 形成性评价
    2.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
        2.2.1 《华盛顿协议》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2.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
    2.3 理论基础
        2.3.1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2.3.2 戴明环循环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及发展情况分析
        3.1.1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形成及发展
        3.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来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发展情况
    3.2 问卷调查设计
        3.2.1 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3.2.2 调查对象及数据来源
        3.2.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4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3.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3.1 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评价机制不完善
        3.3.2 聚焦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3.3.3 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主体责任意识不明确
        3.3.4 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能体现评价的综合性及合理性
        3.3.5 评价结果的应用及持续改进措施落实不到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其构建策略
    4.1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
        4.1.1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责任机构
        4.1.2 制度性文件
        4.1.3 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
        4.1.4 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周期
        4.1.5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过程
    4.2 在深入理解认证理念的基础上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4.2.1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教学的设计实施及评价
        4.2.2 基于成果导向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
        4.2.3 以持续改进推动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4.2.4 建立课程质量评价依据与结果的合理性评价机构
    4.3 建立完善的聚焦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4.4 丰富评价主体并强化评价主体的责任意识
    4.5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合理地评价课程教学质量
    4.6 合理利用评价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4.7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案例分析
        4.7.1 确定教学质量评价依据及结果的合理性评价机构及其职责
        4.7.2 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4.7.3 考核及结果分析评价
        4.7.4 基于评价结果的课程持续改进措施
        4.7.5 案例总结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9)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医学MOOC建设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1.2 质量问题成为制约MOOC发展与应用的瓶颈
        1.3 我国医学MOOC质量评价缺乏适切性标准
        1.4 医学MOOC建设质量特征和评价办法有待探索
    2 研究思路
    3 研究内容
    4 主要研究方法
        4.1 文献分析法
        4.2 访谈法
        4.3 扎根理论研究法
        4.4 因子分析法
        4.5 主成分分析法
        4.6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4.7 AHP层次分析法
    5 研究意义
        5.1 理论意义
        5.2 实践意义
文献回顾
    1 MOOC建设质量相关研究
        1.1 MOOC建设质量文献检索情况
        1.2 课程质量研究
        1.3 MOOC的类型与建设模式
        1.4 MOOC的质量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2 MOOC评价相关研究
        2.1 MOOC评价文献检索情况
        2.2 MOOC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2.3 MOOC评价指标研究
    3 医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MOOC质量评价问题研究
        3.1 医学MOOC评价文献检索情况
        3.2 医学课程改革与MOOC建设研究
        3.3 医学MOOC质量评价与问题研究
    4 文献研究述评
        4.1 MOOC质量评价研究的基本共识
        4.2 医学MOOC质量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
    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相关概念界定
        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内涵
        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的构成
        1.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目的
    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的现实依据研究
        2.1 面向学习者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期望调查目的
        2.2 医学MOOC学习者调查对象选取
        2.3 实验与调查过程
        2.4 调查结果分析
    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的指导理论
        3.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启示
        3.2 质量功能展开理论与启示
        3.3 教育评价的形成性理论与启示
    4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的参考模型
        4.1 QRF欧洲MOOC质量框架的核心思想
        4.2 双视角课程评价模型
    5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
        5.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主体
        5.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适用对象
        5.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环节
        5.4 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四类量化数据集
    6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方法与原则
        6.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适用方法
        6.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原则
    7 结果与讨论
        7.1 研究结果
        7.2 讨论
第二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研究
    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内涵与特征
        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研究面临的问题
        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研究的目的
        1.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内涵与特征
    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来源
        2.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研究方法
        2.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来源的确定
    3 基于调查提取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
        3.1 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调查目的
        3.2 研究工具
        3.3 医学MOOC样本的选取
        3.4 医学MOOC的资源样本信息搜集过程
        3.5 面向设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提取
        3.6 设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信息一级编码
        3.7 面向授课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提取
        3.8 授课维度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信息一级编码
        3.9 面向服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提取
        3.10 服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一级编码
        3.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信息的编码处理
        3.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汇总
    4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理论饱和度的检验
        4.1 研究对象选取
        4.2 理论饱和度检验的目的
        4.3 理论饱和度检验的方法
        4.4 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
    5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筛选
        5.1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筛选
        5.2 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筛选
        5.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信度检验
        5.4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的确定
    6 医学MOOC的特殊性分析
        6.1 医学MOOC特殊性研究的对照样本选取
        6.2 医学MOOC与其他学科门类MOOC的区别
        6.3 医学MOOC与传统医学课程的区别
    7 结果与讨论
        7.1 研究结果
        7.2 讨论
        7.3 结论
第三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收集
        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的内涵与作用
        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
        1.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
        1.4 指标编制人员的选取
        1.5 面向学习者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提取
        1.6 面向医学MOOC设计者视角的质量评价指标
        1.7 面向医学MOOC授课者视角的质量评价指标提取
        1.8 面向医学MOOC服务者视角的质量评价指标
        1.9 基于医学MOOC相关者征集指标的汇总
    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
        2.1 医学MOOC建设质量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2.2 医学MOOC建设质量指标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2.3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初选
        2.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优选
    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编制
        3.1 评价指标的编制人员
        3.2 评价指标的结构划分
        3.3 评价指标中的医学特色
    4 小结与讨论
        4.1 研究结果
        4.2 讨论
        4.3 结论
第四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
    1. 咨询专家的选取
        1.1 咨询专家的选择要求
        1.2 咨询专家的权威性判定
    2 专家咨询的过程与意见收集
        2.1 专家咨询流程与积极性系数统计
        2.2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系数计算
    3 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的修订
        3.1 专家对评价模型的修改建议
        3.2 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建议
    4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准备工作
        4.1 权重确定的方法
        4.2 权重确定的专家选择
        4.3 指标项层次结构模型的设计
    5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5.1 建立比较判断矩阵
        5.2 权重的计算方法
        5.3 权重的计算过程
        5.4 权重的一致性检验
        5.5 评价指标权重的赋值
    6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数计算规则
    7 小结与讨论
        7.1 研究结果
        7.2 讨论
第五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1 实证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原理与方法
    2 面向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实验
        2.1 教育管理部门实验对象的选取
        2.2 MOOC质量评价专家选择
        2.3 评价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2.4 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3 面向学习者的评价实验
        3.1 学习者实验对象的选取
        3.2 实验过程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题项分析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3.5 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3.6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3.7 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3.8 评价指标体系的用户满意度分析
        3.9 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饱和度分析
        3.10 不同课程成绩分析
    4 改进评价的建议
        4.1 改进评价的意义分析
        4.2 改进医学MOOC质量的建议
        4.3 改进医学MOOC评价的建议
    5 讨论
        5.1 研究结果
        5.2 存在的不足
        5.3 结论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总结
        1.1 主要研究工作
        1.2 研究结论
        1.3 成果创新点
        1.4 研究不足
    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呼唤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变革
        (二)本科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对审核评估标准进行价值取向分析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改进的启示意义
        (四)个人对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的兴趣与关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本科教学
        (二)审核评估标准
        (三)价值
        (四)评价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综述
        (一)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文献统计概览
        (二)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进展
        (三)国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进展
        (四)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反思
    二、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综述
        (一)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文献统计概览
        (二)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进展
        (三)国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进展
        (四)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反思
    三、国内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一)我国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二)我国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三)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四)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五)国内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反思
第二章 怀特海的价值理论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形成的“在其所在”
        (一)英国浪漫主义的自然主义诗篇激发了怀特海的灵感
        (二)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科学割裂的历史背景
        (三)怀特海对新康德主义价值理论批判的诠释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作为主体性的价值
        (二)价值的三重图式:自我、他者及整体的关系
        (三)价值的多种维度:善、真、美、冒险及平和
        (四)评价理论: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及局限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局限
第三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历史与文本分析
    一、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标准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本科教学评估标准的研究和准备(1985-1990年)
        (二)开展本科教学评估标准试点和探索(1990-2001年)
        (三)开展水平评估标准的阶段(2002-2008年)
        (四)依次开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审核评估标准(2009年-至今)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文本分析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特点
        (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词频及编码分析
        (三)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的价值关系分析
第四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现状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的意义
    二、调查的对象、程序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三、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一)《本科教学评估认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本科教学评估认知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二)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三)审核评估标准需求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四)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五)调查内容的关系机制分析
    五、调查结果讨论
        (一)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部分讨论
        (二)相关分析讨论
        (三)结构方程模型讨论
第五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取向问题
        (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的实用倾向对情感的忽视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选择技术化倾向对伦理性的忽略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制定的价值主体缺位
        (一)学生与教师主体的缺位
        (二)审核评估标准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的混淆
        (三)审核评估标准中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错位
    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价值矛盾
        (一)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
        (二)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
    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与价值的分割
        (一)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割裂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
        (二)事实评估与价值评估的分野
        (三)体美劳三育维度与德智维度的疏离
第六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
    一、正确定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选择
        (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应重视价值理性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的选择应结合技术性与伦理性
    二、确定本科教学审核标准的价值追求
        (一)融入审核评估标准以多元价值主体
        (二)重梳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价值关系
        (三)尊重审核评估标准变革中的逻辑
    三、处理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价值冲突
        (一)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接纳
        (二)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接受
    四、实现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的价值融合
        (一)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三)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五育评估维度的交融
结论
    一、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研究的总结
    二、对未来审核评估标准改进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本科教学评估认知问卷
    附录2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问卷
    附录3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问卷
    附录4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问卷
    附录5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访谈协议
    附录6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访谈提纲
    附录7 国家及各省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列表
    附录8 抽样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列表
    附录9 访谈情况记录表
    附录10 文本及调查图表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试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考试质量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英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D]. 王晓寒.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2]体育类院校本科生生源结构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D]. 王之莹.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3]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D]. 赵朋.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2012年以来甘肃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研究[D]. 张辰.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中俄两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D]. 李再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内容与目标分析[D]. 方卉慧. 扬州大学, 2021(08)
  • [7]“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 姜晓雷.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8]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D]. 盛婧.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
  • [9]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 宁玉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20(02)
  • [10]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D]. 林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考试质量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