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成本收益模型分析

供应链成本收益模型分析

一、供应链成本效益模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曼,康万杰[1](2021)在《物联网视角下港口物流企业供应链效益模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物联网视角下港口物流企业逐渐转变内部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传统方法构建的经济效益模型设置的评价指标缺失部分影响数据,导致企业营业利润的评估结果与实际不符,因此提出物联网视角下港口物流企业供应链效益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港口物流企业投入成本、支出费用,重新设置多级评价指标,根据企业数据因果,结合目标函数构建物联网视角下港口物流企业供应链效益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构建的模型相比,此次构建的模型评估性能更高,所得企业营业利润符合实际,该模型可用来评估企业供应链效益。

黄娇娇[2](2021)在《以行为为主导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建筑业总产值一直呈上升趋势,但随之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给社会及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相较于“一二五”,我国建筑业企业在“一三五”期间的房屋竣工面积新增2017.871平方千米。由于缺乏政府的规划和推广、法律法规的约束及对企业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有关的税收激励政策,我国进行创新型管理模式的建筑企业较少,回收再利用的比例也偏低。若对此不加以重视,这些未经妥善处理的建筑废弃物将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生态威胁,且生态资源严重浪费。建筑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是施工现场,如果在项目施工阶段对其采取相应的减量化及减量化管理措施,可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然而目前以动静结合的视角来对各因素及其相互影响程度和关系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对此部分研究进行完善,本文将结合静态及动态系统,在解释结构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模型并进行案例模拟仿真,对影响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层度及关系进行探讨,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找出影响承包商对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的主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并采用信度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理论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假设验证,最终得到影响管理层进行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的主要因素并对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奠定基础。系统动力学动态模型由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置子系统、建筑废弃物管理子系统、建筑废弃物经济效益评估子系统组成,最后借助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对武汉市某一新建住宅项目进行了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成本效益的模拟评估,验证本研究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的完整程度”、“政府监管力度”、“回收市场的完整性”、“企业的自我效能”这四个因素是影响建筑废弃物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在系统动力学的基础上构建了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成本效益模型对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成本效益进行评估。模拟仿真的结果表明,随着工期的推进,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减量管理时,废弃物的产量明显降低,非法倾倒废弃物量减少了631.47t,公众填埋量减少了1283.07t,同时,进行废弃物减量化管理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且废弃物减量化效果逐渐提高,当承包商减少非法倾倒比例、提高公众填埋的比例时,或者当政府提供回收补贴、提高公众填埋费用时,承包商进行废弃物减量化管理的活动时获得的经济效益都有所增加。

杨子滕[3](2020)在《京津冀公转铁的货运减排绿色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改善大气污染,京津冀地区积极推进公转铁,调整运输结构,转变货物运输方式。目前,没有实际工作部门对公转铁的减排量和效益进行统计,不能直接查找相关数据,无法直接判断公转铁是否值得。本研究通过建立公转铁货运减排绿色效益模型,结合京津冀地区公转铁的货运量和污染物减排量,对京津冀地区公转铁进行绿色效益分析,为判断公转铁是否值得提供依据,为京津冀公转铁的后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根据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公转铁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两方面选取指标,通过公转铁减排量的应用途径分析,建立公转铁的货运减排绿色效益模型。针对区域范围内公转铁减排量的相关数据缺失的问题,本文选用VAR模型和GREET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公转铁的货运量和污染物减排量进行估算。在公转铁货运量估算中,本文首先假设京津冀地区没有进行公转铁,利用VAR模型对2018年和2019年不进行公转铁的铁路货运量进行估算,之后通过国家统计局查找2018年和2019年实际铁路货运量,两个数据的差值即为公转铁的货运量。在公转铁的污染物减排量估算中,通过对京津冀地区柴油货车的数据统计,利用GREET模型估算柴油货车运输和电力机车运输的全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量,得出公转铁每吨公里货运污染物的减排量。本文结合京津冀公转铁的货运量和污染物减排量,估算公转铁货运减排的经济性绿色效益和社会性绿色效益影响,并为京津冀公转铁的后续发展提出:拉动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多式联运;加快铁路人才培养;适度补贴企业运输成本,减少铁路运输相关费用;加快开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相关建议。

李洪博[4](2020)在《G公司煤电一体化模式及经济效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长期以来的煤电矛盾,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及国内外煤电一体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界定了煤电一体化概念,梳理了我国煤电一体化历程及特征。研究了G公司的煤电一体化运营模式,构建了煤电一体化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模型。并结合G公司所属HM煤电公司煤电一体化项目实际情况,对经济效益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梳理G公司煤电一体化三种运营模式,一是煤矿、电厂为同一企业法人煤电公司下属的不同生产部门;二是煤矿、电厂分别为独立的法人,但属于同一家煤电公司;三是煤矿和电厂通过相互参股或者合约联合运营的模式实现一体化运营;分析比较三种运营模式的优缺点;指出G公司煤电一体化运营中的四项优势互补模式,即煤电互补、水汽互补、煤灰互补和保障共享。2.建立煤电一体化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模型,G公司煤电一体化项目总的经济效益包括煤电互补经济效益、水汽互补经济效益、煤灰互补经济效益和保障共享经济效益四部分。选取G公司下属煤电一体化项目HM煤电公司进行实证,煤电一体化运营可实现成本节约,新增经济效益约3701.66万元,节省固定资产投资1255万元。其中,煤电互补经济效益为943.26万元;水汽互补经济效益为1274.4万元;煤灰互补经济效益为984万元;保障共享经济效益为500万元。同时,提出一体化运营优化改进提升建议方案,以进一步提升煤电一体化项目的综合效益。3.对HM煤电公司煤电一体化生产经营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测算出市场煤价预警值。煤电一体化项目应根据煤炭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调整煤炭购销与发电策略,提升公司整体经济效益。

侯高强[5](2019)在《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的回收效益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快递业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包装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尤其严重。各大电商和快递企业也陆续开始尝试快递包装的回收工作。得益于电商自营物流的强大能力和自营商品利益主体的统一性,电商在其自营商品的快递业务中从事快递包装的回收工作相比其他快递企业来说,更具有可操作性。部分电商企业基于循环经济的理念,针对其自营商品推出了循环快递盒,由快递员进行回收并多次循环使用。电商企业进行循环快递盒回收工作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消费者的回收参与程度是影响循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考虑消费者的接受和参与程度以及前期的巨大成本投入,电商企业可能会有着回收动力不足的问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因此分析电商企业的回收效益,研究回收系统未来的发展状况,找出影响回收效益的关键要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对快递包装的回收现状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当前电商企业针对自营商品推出的循环快递盒的推广使用和回收现状,总结目前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推广使用和回收的症结所在,并对本文所研究的回收情景与回收流程进行分析和界定,并对电商企业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的回收效益的构成进行分析。其次从循环经济、绿色物流的视角出发,以系统动力学为研究工具,对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效益的影响变量进行界定,主要分为消费者回收参与程度的影响变量和电商企业成本效益相关的影响变量,利用问卷调查和文献查询确定了消费者回收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并引入影响因子概念确定回收参与程度的表达形式,分析了回收经济效益的计算方式,利用恢复成本法对回收环境效益进行了量化,引入正负理想点对回收总效益进行加权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涉及消费者和电商企业参与的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效益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提出因果回路和存量流量图以及对应的方程体系,为后续仿真作出准备。最后结合电商企业在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的回收实践,通过问卷法、文献法等方式将收集到的数据带入构建的仿真模型,运行模型得到仿真结果,通过调节不同的参数值,设置不同的仿真情景,观察各个因素对回收效益的影响程度,由此得出不同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程度情况下,电商企业应采取的关于回收效益的行为策略。侧重环境效益时,应提高对消费者的返利金额、加大宣传力度、尽力满足消费者无法即时面签时的回收需求;侧重经济效益时,不应采取更多的行动;环保意识、社会规范和包装技术对回收效益也有一定的影响。全文含有图32张、表9个,参考文献99篇

臧佩娴[6](2019)在《不确定性石化供应链多目标优化离散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供应链优化旨在整合资源、协调供应链各企业的决策,从而使得供应链所属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宏观效益实现最大化,这对于石油化工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谋求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石化行业供应链覆盖了采购、生产、运输、仓储和分销等过程,涉及原油、成品油、化工产品等多种物料,包含了原料供应商、产品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等多类利益主体,而由于物流各环节的复杂性、市场价格和需求的多变性、参与者利益立场的不同等,上述因素使得不确定性成为石化供应链固有的特征。本文针对石化供应链的计划层开展优化方法研究,旨在通过应用随机优化方法,解决带有不确定性的石化供应链最优化问题,为此需要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纳入模型的研究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计算准确度和计算时间成本的平衡,并探索提高计算效率的方法。本文以石化供应链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针对产品需求量及其价格不确定的石化供应链的计划层,根据问题中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特征,对场景发生的概率进行参数估计,用多个离散场景近似连续随机优化变量,进而建立了基于场景的两阶段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同时通过模型的求解和分析给出了最佳场景数选取的通用标准,实现了求解计算准确度和计算时间的平衡。对模型的各项成本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成本对期望利润的影响程度与对应成本项的数值大小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这对石化供应链管理者进行资金分配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石化供应链计划层经济目标的基础上,将供应链各环节所在城市(地区)的社会效益纳入模型的研究范畴,以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作为模型的量化指标,建立了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了多目标规划中权重系数对于期望利润和就业岗位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以大约0.1%的期望利润降幅,换来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市的就业岗位数量超过4%的增幅,由此证明了将社会效益纳入石化供应链计划优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基于场景的随机优化方法中引入条件场景方法,利用多个随机变量间的相关性,实现随机变量的联动。结果表明,与传统未考虑随机变量间相关性的一般场景划分方法相比,本文基于条件场景的随机优化方法可以更快地获得最佳场景数目,进而有效降低了计算量。

郭春亮[7](2018)在《基于需求导向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和利用对于提高社会及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研究集中于对产品回收过程中的策略制定及产品回收效率的提升等方面,这些研究一般是根据产品回收情况而进行的,然而从全过程系统化进行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以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研究理论和方法,从再制造产品需求角度出发,构建需求导向下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首先,梳理已有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和利用的相关国内外文献,总结相关研究结果和经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从本文研究的思路出发讨论分析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体系的范围和参与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再次,从再制造产品需求端出发,将整个产品回收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分别构建各阶段的参与方决策模型、多阶段静态合作博弈下的决策模型和动态合作博弈下的决策模型;然后,分别对静态博弈模型和动态博弈模型的结果进行求解与分析,讨论受再制造产品需求影响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系统模式结果;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从而为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商和再制造商的产品回收模式构建提供依据和帮助,并为逆向供应链中的参与方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在静态多阶段和动态合作博弈下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决策方式,两种类型的回收模式都可以将成本作为模型决策的约束条件,并且两种模式的回收企业效益和再制造企业效益都是多个阶段的策略组合形成的。尽管两种模式的决策依据都是再制造产品需求量的变化,但动态合作博弈情境下需要以多期预测为支撑,因此准确的市场预测至关重要。

范毅[8](2018)在《易腐品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研究 ——会计视角与其他视角的结合》文中指出供应链成本分配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其中成本分配稳定性的研究尤为重要。在理论研究中,由于学科视角的差异,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的研究存在内在逻辑混乱、研究结论相互矛盾、分配方法缺乏规范等问题,亟需进行梳理和统一。而现实生活中,类似“百度外卖”、“鲜品汇”、“美味七七”等由于成本分配不均引致的易腐品供应链联盟崩塌现象越发增多。电子商务时代,易腐品供应链几乎代表了所有追求响应速率的供应链的特点。因此,本文结合易腐品供应链的特点对成本分配稳定性进行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易腐品供应链情境,结合不同学科视角分三个部分对供应链成本分配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现有的供应链成本分配及稳定性的研究进行梳理,探求不同学科对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逻辑侧重,提炼总结出“四方位”的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动力机制,包括:商业驱利性、管理多目标、联盟成员偏好、政治多维性,并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不同动因的影响路径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其次,本文结合易腐品供应链价值衰减的特点,创新性地引入VMI&TPL模式,并构建了时变需求下易腐品供应链VMI&TPL模型。本文运用最优化方法比较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的最优经济效益,并发现分散决策下第三方物流有降低服务水平以提高收益的动机。为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和整体利润,需要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契约,以促使供应链趋于集中决策下最优。最后,本文结合“四方位”动力驱动因素,改进了传统的Shapley值分配方法,并结合算例模拟证明了VMI&TPL模式对易腐品供应链的整体收益具有促进作用,改进的Shapley值法能有效提升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并促使供应链实现集中决策下最优收益。本文聚焦于供应链成本分配的稳定性,结合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易腐品供应链的特点进行研究。在理论方面,本文基于会计学视角并综合管理科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对供应链成本分配及稳定性理论进行了梳理,并构建了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的“四方位”动力机制。另外,本文改进了传统的Shapley值方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理论的空白。在实践方面,本文通过数理推导,研究了 VMI&TPL模式对于易腐品供应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较为有效的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宋旅黄[9](2017)在《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文中认为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基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一项业务活动。而专门为图书馆配送图书文献的图书发行商——馆配商,则是图书馆采集各类图书文献的主要渠道,是图书馆与出版社的中介。在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急剧增长,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图书馆要从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中选择和采集符合用户需要、有价值、高质量,并且成本/效益合理的图书,迫切需要与馆配商的合作。而馆配商面临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也只有与图书馆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图书馆与馆配商密切合作,互利共赢,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各自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以提升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为目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及其效益追求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动因,以若干实例,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面临的新形势,借鉴了国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经验,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升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二种新的合作模式,并对读者决策采购进行了创新性拓展。运用数学模拟方法,分别构建了这三种模式的合作效益模型,提出了采用该模型提升合作效益的策略。最后,本研究分别以三家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为例,对这些合作效益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些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优化合作效益模型的思考和建议。论文的核心观点如下:(1)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及其效益的提升应该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依据合作竞争理论,图书馆与馆配商之间不应是对抗性的竞争,而应是在市场竞争中加强合作。供应链管理理论指导馆配商全局性地把握自身在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根据自身优势同供应链上下游进行沟通协作,实现合作共赢。客户关系理论要求图书馆和馆配商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所有产品、服务、业务流程都要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营销管理理论要求馆配商与图书馆合作,确保供应环节中的有效沟通,形成有效的数据交换及信息互通,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及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成本效益理论使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具化为可实施的成本效益控制,是提升合作效益的理论推动力。(2)对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实例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这些矛盾影响了两者的深化合作及效益提升。这些矛盾主要有:①图书馆的所需图书品质、品种与馆配商实际供应能力的矛盾;②图书馆对服务质量要求提高与馆配商的运营成本的;③信息传递效率与链式信息传递模式的矛盾;④图书馆的差异化需求与馆配商标准化服务的矛盾;⑤市场环境激变与馆配商应对能力的矛盾;⑥短期利润与长期效益的矛盾。而在新形势下,解决上述矛盾,提升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需要有新的合作模式。这些模式主要包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读者决策采购、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纸电同步合作、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精准采购合作。(3)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模型分析表明,图书馆与馆配商在读者决策采购系统上的合作可以给两者都带来效益的提升。其中,图书馆所获得的效益明显,在一定的采购经费投入及人工的配合下,图书馆可以收获超过原本投入的价值。在馆配商方面,考虑到图书采购数量或采购金额作为系数远大于馆配商工作人员平均日薪的系数,实际上图书销售的利润空间成为决定馆配商在读者决策采购合作中的效益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升读者决策采购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加强对读者决策采购的推广和培训、严格预设文档、推动书商转变营销方式、推动图书馆员角色转变、对参与读者决策采购的读者进行反向筛选。(4)图书馆与馆配商在纸电同步领域的合作可以给双方带来了相应的效益。图书馆所获得的效益主要表现在纸电同步中可购置到的最新出版的电子书所能提供的外借能力的提升,以及改善采购流程后所能提升的工作效率。而在馆配商方面,为冲抵平台研发及运作所产生的成本,达到盈利,除了提升自身的运作效率外,以及用户数量外,也依赖于图书销售的利润空间。提升纸电同步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建立全品种可供书目平台、完善电子书的招投标制度、保证电子书的品质及提高纸电同步率。(5)精准采购合作项目带来的效益体现为提升了图书馆采购图书的效率,扩大了学科文献采集面,减少了学科文献漏购率,节省文献订购成本和人力成本。对馆配商来说,当同图书馆达成精准采购合作协议,图书馆采购数量持续增加时,则会为馆配商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提升精准采购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建立馆藏文献资源测评体系、规范图书选题策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分类购书表、馆配商建立发展数据库,并实现与图书馆数据双向互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案例分析法、数学模拟法、实证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

文正中,王亮,钱立峰,何健[10](2016)在《基于VMI的车辆器材供应链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一个供应商和军方车材采购中心的两阶段供应链为背景,构建基于报童模型的部队车辆器材传统自储效益模型和VMI效益模型,对比分析两种模型下车辆器材批发价和订货量的变化情况,同时给出了相关实例进行验证.数值分析表明:VMI的实施使车辆器材的批发价格降低,订货量增加,车辆器材供应链的最优效益提高,并且减少了缺货带来的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双重边际效应和牛鞭效应.

二、供应链成本效益模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供应链成本效益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物联网视角下港口物流企业供应链效益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物联网视角下港口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模型构建
    1.1 计算港口物流企业投入成本
    1.2 计算港口物流企业支出费用
    1.3 设置评价指标构建经济效益模型
        (1)财务净现值FNPV
        (2)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3)企业的投资回收期
        (4)净资产收益率FOE
        (5)总资产报酬率ROA
2 实证研究
3 结 语

(2)以行为为主导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建筑废弃物
        2.1.1 建筑废弃物的含义
        2.1.2 建筑废弃物的组成成分
    2.2 计划行为理论
        2.2.1 计划行为理论介绍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的概述
        2.3.1 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建立流程
        2.3.2 因果关系
        2.3.3 存量-流量图
        2.3.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第三章 承包商建筑废弃物减量化意愿研究
    3.1 概念模型的构建
    3.2 问卷设计和调查
        3.2.1 问卷设计
        3.2.2 问卷调查
    3.3 结果分析
        3.3.1 信度与效度检验
        3.3.2 相关性分析
        3.3.3 回归分析
第四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经济效益模型
    4.1 模型的概述
        4.1.1 模型的主要目的
        4.1.2 模型的总体结构
    4.2 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置子系统
        4.2.1 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置的因果关系
        4.2.2 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置的存量流量图
    4.3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子系统
        4.3.1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子系统的因果关系
        4.3.2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子系统的存量流量图
    4.4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经济效益评估子系统
        4.4.1 建筑废弃物经济效益评估的因果关系
        4.4.2 建筑废弃物经济效益评估子系统的存量流量图
    4.5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经济效益模型构建
第五章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经济效益模型检验与模拟分析
    5.1 减量化管理经济效益模型参数确定
        5.1.1 资料收集法(M1)
        5.1.2 系统动力学特有函数(M2)
        5.1.3 专家访谈法(M3)
    5.2 减量化管理经济效益模型检验
        5.2.1 模型结构检验
        5.2.2 模型界限检验
        5.2.3 量纲一致性检验
        5.2.4 极端条件检验
        5.2.5 模型灵敏度检验。
    5.3 减量化管理经济效益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5.3.1 建筑废弃物建筑产生和处置仿真结果
        5.3.2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子系统仿真结果
        5.3.3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经济效益评估仿真结果
    5.4 场景分析
        5.4.1 单因素场景分析
        5.4.2 多因素场景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建议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模型变量方程

(3)京津冀公转铁的货运减排绿色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转铁的货运减排研究现状
        1.2.2 货运量估算和污染物排放量研究现状
        1.2.3 货运减排绿色效益研究现状
    1.3 研究路线和方法
        1.3.1 研究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现状和主要问题
    2.1 京津冀货运排放及其效果分析现状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论文研究拟用到的主要理论和相关方法
    3.1 主要理论
        3.1.1 价值理论
        3.1.2 环境资本理论
        3.1.3 环境容量资本理论
        3.1.4 全生命周期理论
    3.2 货运量预测方法
        3.2.1 货运量预测方法比选
        3.2.2 VAR模型基本理论和算法
    3.3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3.3.1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比选
        3.3.2 GREET模型基本理论和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转铁货运减排绿色效益模型构建
    4.1 绿色效益概念界定
    4.2 指标选取思路
    4.3 指标选取原则
    4.4 经济效益指标
        4.4.1 排放物市场价格
        4.4.2 对其他生产排放的机会效益
        4.4.3 大气环境治理费
    4.5 社会影响指标
        4.5.1 居民疾病成本影响
        4.5.2 劳动生产率影响
        4.5.3 其他影响
    4.6 模型构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京津冀公转铁的货运量和污染物减排量估算
    5.1 京津冀公转铁的货运量估算
        5.1.1 京津冀铁路货运量的影响因素
        5.1.2 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5.1.3 关建影响因素的 VAR 模型检验
        5.1.4 京津冀公转铁的货运量估算结果
    5.2 京津冀公转铁的污染物减排量估算
        5.2.1 污染物排放途径分析
        5.2.2 京津冀公路货运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5.2.3 京津冀铁路货运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5.2.4 京津冀公转铁的污染物减排量估算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京津冀公转铁的绿色效益
    6.1 公转铁货运减排的经济性绿色效益估算
        6.1.1 排放权市场价格
        6.1.2 对其他生产的机会效益
        6.1.3 大气环境治理费
    6.2 公转铁货运减排的社会性绿色效益影响
        6.2.1 居民患相关疾病影响
        6.2.2 劳动生产率影响
    6.3 货运减排绿色效益分析
    6.4 京津冀公转铁后续发展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不足
    7.1 总结
    7.2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G公司煤电一体化模式及经济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的能源生产结构决定了煤炭占主导地位
        1.1.2 我国电力生产的主力电源是煤电
        1.1.3 行业分割管理导致煤电之争持续上演
    1.2 研究依据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煤电一体化概念及相关理论
        2.1.1 煤电一体化概念
        2.1.2 产业组织理论
        2.1.3 纵向一体化理论
        2.1.4 产业价值链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煤电一体化模式研究
        2.2.2 煤电一体化经济效益研究
    2.3 我国煤电一体化历程及特征
        2.3.1 起步阶段(1989-2002 年)
        2.3.2 发展阶段(2003-2015 年)
        2.3.3 加速阶段(2016 年-至今)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G公司煤电一体化模式及经济效益模型
    3.1 G公司煤电一体化概况
    3.2 G公司煤电一体化模式分析
        3.2.1 G公司煤电一体化管控模式
        3.2.2 G公司煤电一体化优势分析
    3.3 构建经济效益模型
        3.3.1 煤电一体化经济效益模型建立
        3.3.2 煤电一体化项目生产经营策略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G公司煤电一体化项目实例分析
    4.1 煤电一体化项目概况
    4.2 煤电一体化项目优势分析
        4.2.1 煤电互补
        4.2.2 水汽互补
        4.2.3 煤灰互补
        4.2.4 保障共享
    4.3 煤电一体化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4.3.1 经济效益分析
        4.3.2 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4.3.3 生产经营策略分析
        4.3.4 煤电一体化优化提升建议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个人简介

(5)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的回收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废弃产品回收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
        1.3.2 废弃产品回收效益研究
        1.3.3 包装回收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性研究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性研究工作
2 理论基础
    2.1 循环经济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概念
        2.1.2 循环经济的原则
    2.2 绿色物流理论
        2.2.1 绿色物流的概念
        2.2.2 企业绿色包装管理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2.3.1 系统动力学定义和建模特点
        2.3.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
3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现状和回收效益构成分析
    3.1 我国快递包装总体回收现状
        3.1.1 总体回收利用率较低
        3.1.2 政府陆续出台法规政策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
        3.1.3 相关企业进行快递包装回收实践
    3.2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相关概念分析
        3.2.1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概念和特点
        3.2.2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的回收流程分析
        3.2.3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的特点
    3.3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存在的问题
        3.3.1 消费者回收参与意愿问题
        3.3.2 电商企业进行循环快递盒回收的成本和收入问题
    3.4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效益构成分析
        3.4.1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的经济效益构成分析
        3.4.2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的环境效益构成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效益仿真模型
    4.1 应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循环快递盒回收效益问题的可行性
        4.1.1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效益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特点
        4.1.2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效益有非线性和策略滞后性特征
        4.1.3 可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动态观察回收效益的状态
    4.2 模型构建目的、边界和假设
        4.2.1 模型构建的目的
        4.2.2 模型的边界
        4.2.3 模型假设
    4.3 建模分析
        4.3.1 考虑消费者回收参与行为的需求分析
        4.3.2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效益定量分析
    4.4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效益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4.1 因果回路图
        4.4.2 存量流量图
        4.4.3 模型主要方程体系
    4.5 本章小结
5 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回收效益模型仿真分析
    5.1 相关参数和模型有效性检验
        5.1.1 案例背景
        5.1.2 相关参数设置
        5.1.3 模型有效性检验
    5.2 情景模拟对比分析
        5.2.1 侧重环境效益时的情景模拟
        5.2.2 侧重经济效益时的情景模拟
        5.2.3 其他相关变量对系统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不确定性石化供应链多目标优化离散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石化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背景
        1.1.1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范畴
        1.1.2 石化供应链计划层的研究现状
    1.2 常用的不确定优化方法
        1.2.1 鲁棒优化
        1.2.2 模糊规划
        1.2.3 随机规划
    1.3 基于场景的随机规划研究现状
    1.4 供应链社会效益的研究现状
    1.5 条件场景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6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第2章 石化供应链计划层:基础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2.1 引言
    2.2 问题描述
    2.3 数学模型
        2.3.1 考虑经济效应的目标函数
        2.3.2 约束方程
    2.4 基于场景的随机优化方法:同城问题
        2.4.1 确定性模型的计算结果
        2.4.2 基于场景的不确定性模型
        2.4.3 一般情况下场景数选取的标准
        2.4.4 基础模型灵敏度分析结果
    2.5 跨城问题及其算例
        2.5.1 不确定性模型的计算结果
        2.5.2 场景数选取标准的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社会效益的石化供应链计划层多目标优化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3 数学模型
        3.3.1 考虑社会效益的目标函数
        3.3.2 约束条件
        3.3.3 社会效益模型的评价指标
        3.3.4 多目标优化
    3.4 跨城问题算例研究
        3.4.1 多目标优化计算结果
        3.4.2 权重系数对结果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条件场景的计划层模型随机优化
    4.1 引言
    4.2 相关系数和条件场景方法
        4.2.1 相关系数
        4.2.2 条件场景方法
    4.3 算例研究
        4.3.1 同城问题算例计算结果分析
        4.3.2 跨城问题算例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与结论
    5.2 前景展望
    5.3 本文的创新点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基于需求导向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目标和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相关利益方的研究现状
        2.1.1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回收行为研究
        2.1.2 政府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责任研究
        2.1.3 企业的环保意识现状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2.2 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2.2.1 闭环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现状
        2.2.2 激励策略下的废旧产品回收策略研究
        2.2.3 再制造生产过程优化研究
        2.2.4 再制造产品销售策略研究
    2.3 废旧产品回收系统中的成本研究现状
    2.4 小结
第3章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研究范围界定、博弈关系分析
    3.1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含义及不同决策依据下的回收模式分析
        3.1.1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的含义与分析
        3.1.2 决策依据不同两种回收模式分析
        3.1.3 需求导向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的优势分析
    3.2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研究范围界定
        3.2.1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中的参与方分析
        3.2.2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中过程分析
        3.2.3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研究的范围界定
    3.3 回收模式参与方期望效益间博弈关系分析
        3.3.1 回收环节的博弈关系分析
        3.3.2 再制造产品生产环节博弈关系分析
        3.3.3 再制造产品销售环节博弈关系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需求导向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构建
    4.1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基本思路、假设和参量符号
        4.1.1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模型的基本思路
        4.1.2 模型基本假设
        4.1.3 模型中的参量符号及含义
    4.2 静态多阶段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构建
        4.2.1 多阶段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模型
        4.2.2 静态多阶段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及结果分析
    4.3 动态合作博弈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构建
        4.3.1 动态合作博弈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模型
        4.3.2 动态合作博弈下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结果求解和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不同策略组合下的回收再制造企业效益分析
    5.1 静态多阶段情境下的回收再制造企业效益分析
    5.2 动态合作博弈情境下回收再制造企业效益分析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易腐品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研究 ——会计视角与其他视角的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不足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关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文献回顾及评述
        2.1.1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流派
        2.1.2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范畴
    2.2 关于供应链成本分配及稳定性的文献回顾及评述
    2.3 供应链收益分配方法的文献回顾及评述
    2.4 易腐品供应链的优化文献回顾及评述
第三章 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内在机理研究
    3.1 基于会计视角及其他视角的SCCA权变结构
        3.1.1 不同领域下成本分配概念的比较
        3.1.2 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的契约研究视角
    3.2 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的“四方位”影响动因
        3.2.1 商业驱利性
        3.2.2 联盟成员偏好
        3.2.3 管理多目标性
        3.2.4 政治多维性
    3.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方位”动因影响机理研究
        3.3.1 建模目标及系统边界
        3.3.2 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的“四方位”子系统模型
        3.3.3 系统动力学流图
        3.3.4 SCCA动力机制模型的构建
        3.3.5 SCCA动力机制仿真分析
第四章 时变需求下易腐品供应链VMI&TPL模式研究
    4.1 模型假设及参数选择
        4.1.1 模型假设
        4.1.2 参数设置
        4.1.3 重要参数计算
    4.2 VMI&TPL实施前的效益模型
    4.3 VMI&TPL实施后的效益模型
        4.3.1 分散决策下的协调问题
        4.3.2 集中决策下的协调问题
第五章 易腐品供应链成本分配方法及算例研究
    5.1 VMI&TPL实施后收益分配过程
        5.1.1 传统Shapley值法分析
        5.1.2 四方位动因综合影响因子研究
        5.1.3 改进后的Shapley值法
    5.2 算例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9)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及思路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思路
    0.4 研究方法
        0.4.1 案例分析法
        0.4.2 数学模拟法
        0.4.3 实证分析法
        0.4.4 跨学科研究法
1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及其效益的相关理论分析
    1.1 图书馆与馆配商及其合作概述
        1.1.1 我国图书发行体制的变革与民营书业的兴起
        1.1.2 馆配商的业务版块变化
        1.1.3 图书馆、馆配商合作关系
        1.1.4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的意义
    1.2 合作的理论依据
        1.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1.2.2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1.2.3 合作竞争理论
        1.2.4 营销管理理论
        1.2.5 成本效益理论
    1.3 合作的实践动因
        1.3.1 内在联系
        1.3.2 环境驱动
    1.4 合作效益的内涵
        1.4.1 经济效益
        1.4.2 社会效益
2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的实践及其效益
    2.1 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领域
        2.1.1 文献采访领域
        2.1.2 阅读推广领域
        2.1.3 业务外包领域
    2.2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
        2.2.1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的实例分析
        2.2.2 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图书馆的合作
        2.2.3 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有限公司与图书馆的合作
    2.3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所面临的问题
        2.3.1 图书馆的所需图书品质、品种VS馆配商实际供应能力
        2.3.2 图书馆对服务质量要求提高VS馆配商的运营成本
        2.3.3 信息传递效率VS链式信息传递模式
        2.3.4 图书馆的差异化需求VS馆配商标准化服务
        2.3.5 市场环境激变VS馆配商应对能力
        2.3.6 短期利润VS长期效益
3 新形势下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提升
    3.1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3.1.1 互联网的发展提升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3.1.2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需求增加,电子出版物发展潜力尚待释放
        3.1.3 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催生新的需求
    3.2 新形势下境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借鉴
        3.2.1 新形势下境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举措
        3.2.2 新形势下国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思考
    3.3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探索
        3.3.1 用户导向的合作:读者决策采购
        3.3.2 基于技术的合作:纸电同步
        3.3.3 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合作:精准采购
4 读者决策采购的效益分析
    4.1 读者决策采购中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方式
        4.1.1 选择合作书商
        4.1.2 预设文档、资源查重
        4.1.3 设定图书购买的触发机制,形成订单
    4.2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4.2.1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4.2.2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的评估模型
        4.2.3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模型分析
    4.3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4.3.1 加强对读者决策采购的推广和培训
        4.3.2 设定严格预设文档,降低馆藏文献重复率
        4.3.3 推动书商转变营销方式
        4.3.4 先试读再购买,实行读者决策采购的“贷款”模式
        4.3.5 推动图书馆员角色转变
        4.3.6 对参与读者决策采购的读者进行反向筛选
5 纸电同步的效益分析
    5.1 纸电同步的技术背景
        5.1.1 EDI对接技术
        5.1.2 云平台技术
        5.1.3 APP开发技术
    5.2 纸电同步中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方式
        5.2.1 买纸赠电
        5.2.2 纸电捆绑
        5.2.3 纸电融合
    5.3 纸电同步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5.3.1 纸电同步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5.3.2 纸电同步效益的评估模型
        5.3.3 纸电同步效益模型分析
        5.3.4 纸电同步效益的其他体现
    5.4 纸电同步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5.4.1 全品种可供书目平台的建立
        5.4.2 电子书的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5.4.3 保证电子书的品质及提高纸电同步率
6 精准采购的效益分析
    6.1 精准采购的背景:学科建设新形势对图书采购的影响
        6.1.1 学科建设新变化
        6.1.2 学科建设对图书馆采购图书影响
    6.2 精准采购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6.2.1 精准采购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6.2.2 精准采购效益的评估指标
        6.2.3 精准采购效益的评估模型
        6.2.4 精准采购效益模型分析
    6.3 精准采购效益的主要体现
        6.3.1 扩大学科文献采集面
        6.3.2 减少学科文献漏购率
        6.3.3 节省文献订购成本
        6.3.4 节省人力成本
    6.4 精准采购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6.4.1 建立馆藏文献资源测评体系
        6.4.2 规范图书选题策划
        6.4.3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分类购书表
        6.4.4 馆配商建立发展数据库,实现与图书馆数据双向互通
7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实证分析
    7.1 读者决策采购的实证分析
        7.2.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2.2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2.3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2.4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7.2 纸电同步的实证分析
        7.2.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2.2 南艺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2.3 纸电同步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2.4 纸电同步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7.3 精准采购的实证分析
        7.3.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3.2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3.3 精准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3.4 精准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8.2.1 研究的创新
        8.2.2 研究的局限
    8.3 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10)基于VMI的车辆器材供应链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型的建立
    1.1 模型假设
    1.2 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传统军队自储效益模型
    1.3 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分散式VMI效益模型
    1.4 一体化供应链效益模型
2 案例分析
3 结束语

四、供应链成本效益模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物联网视角下港口物流企业供应链效益模型分析[J]. 谢曼,康万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05)
  • [2]以行为为主导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管理[D]. 黄娇娇.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3]京津冀公转铁的货运减排绿色效益分析[D]. 杨子滕.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4]G公司煤电一体化模式及经济效益研究[D]. 李洪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5]电商自营商品循环快递盒的回收效益研究[D]. 侯高强.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不确定性石化供应链多目标优化离散化方法研究[D]. 臧佩娴. 天津大学, 2019
  • [7]基于需求导向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模式构建[D]. 郭春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8]易腐品供应链成本分配稳定性研究 ——会计视角与其他视角的结合[D]. 范毅. 东南大学, 2018(01)
  • [9]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D]. 宋旅黄. 武汉大学, 2017(06)
  • [10]基于VMI的车辆器材供应链模型研究[J]. 文正中,王亮,钱立峰,何健.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16(06)

标签:;  ;  ;  ;  ;  

供应链成本收益模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