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余世存读书报告

非常道余世存读书报告

问:余世存的:非常道 写的怎么样 ? ?
  1. 答:初版的《非常道》很“直接”,无序无跋无记,打开就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现场。“你自己都不用加材料,就把它们整理、分类,历史本身就会说话。”余世存认为衫棚迹槐,历史是有正义、有人性、有审判功能的,中国人没有实际的宗教,却能够以历史为宗教,看重历史和自身、当下的关联。因此,用孔子、司马迁或州则式的春秋笔法就足够。“只要每一代都有代言人写出自己的历史,是非善恶就在我们心中并发挥作用。”
    也是因此,余世存说,《非常道》乍看起来都是碎片,但细看其中有魂,这个“魂”就是历史的正义。书虽然看起来像个段子合集,但并不是“段子本位”。所以,《非常道》乍出后,涌现出不少体例相似的跟风之作,如《非常人》、《非常事》等,却都没有达到同样的影响。
问:余世存的:非常道 写的怎么样 ?
  1. 答:《非常道》开启了一种当代的话语表述体系,至少也是先行者。后来,《新民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大量杂志都纷纷在前几页上置语录体的“voice”(声音)栏目,饭否等第一批具有微博色彩的网站开始上线,一直到2009年,大州弊微博在国内成为一种现象,用碎片和细节来记录描画时代的征候。
    在新版序言里,余世存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他说,这本书也是希望能够颠覆固有的当代历史形态。这些年他接触了不少70、80、90后的朋友,发现他们心中还是有很多“成见”。他觉得,要先把这些成见打碎、去除掉,才能呈现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不是站在知识的碎片上去切割别人。因此他建议年轻人说,最初踏入社会,应该有十年左右的“游学时间”,不带成见,不作结论,而是去接近世界的本真,否则会一直是一个住在“山寨”的人。
    然而“打碎”后,如何能“立”?余世存说,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所思考和困惑的问题。他迹则所焦虑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公共写作领域内的缺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都很自负,觉得我们这一辈能拿诺贝尔奖,能为社会提供思想资源,但到现在,有谁在公共写作这方面冒出来了吗?很难,很少。”
    余世存提到,他曾经想做一套像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那样的历史丛书,为此也找了不少历史学者,但学者们却无法自如运用这样一套语言。这让余世存意识到中国知识分子和公众之间的距离。“知识分子提供的应该是公众知识产品,包括思想资源和史观,但现在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还像以前那样,用书斋里的内部话语体系,没能走到大众那儿去。”但对比美国、欧洲,同代人已经涌现出了很多思想力量,如一战史、二战史,每过五年十年,都会有滚族人重新进行写作,更新知识。这对社会影响也很大。余世存说,他接触过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知识储备相当丰富,甚至超过了一些专业的学者。
问:非常道2的内容简介
  1. 答:《非常道2: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是著名学者余世存的最新著作。作者历时五年读了上千坦纤本传记,抄卡片几千蔽信纳张,整理出20世纪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一些“边角料”,用这些宏没“边角料”或者说是历史碎片的方式记载历史,内容全是来自公开出版物。很好看,很八卦,很丰富。
非常道余世存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