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手指插入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同步手指插入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一、采用并指插板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论文文献综述)

张善成[1](2021)在《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商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新型小夹板组与传统小夹板组,每组50例。新型小夹板组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新型小夹板治疗,传统小夹板组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小夹板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6周后,新型小夹板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肌力、局部形态、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小夹板组(t=3.326、4.018、3.064、3.914、3.126,P=0.001、P<0.001、P=0.003、P<0.001、P=0.002),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小夹板组(t=9.139,P<0.001),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小夹板组(Z=-2.022、-2.908,P=0.043、0.004)。结论与手法复位配合传统小夹板相比,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愈合时间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宋洁[2](2021)在《基于剪切增稠液体力学特性探讨柔性手法对筋膜作用原理的理论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毛泰之提出并推崇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以“轻推慢移”为特征的东方柔性手法。本人导师曹锐教授也将柔性手法用在临床,并发现其治疗伤科疾病优势突出且疗效显着。目前,推拿从业者们于无形之中已经对手法的刚、柔应用较多。但是手法的刚柔属性界定不明、分类不清、作用原理不详。故本论文根据毛氏理念和导师曹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以筋膜为靶点实施柔性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观念,对推拿手法进行刚、柔属性的定义及分类,探索古代文献中柔性手法相关运用;“筋”包含筋膜,筋膜是柔性手法的受力目标;剪切增稠液体与筋膜在力学方面有极高的相似性三方面进行论述,层层递进推导,对柔性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作用原理进行推断。最后,得出结论并构建柔性手法树状结构图。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方法。运用《中华医典》和中医典海为搜索工具,整理柔性手法在古书中运用的记载。整理筛选出的古文献中的柔性手法描述及应用。通过中国知网搜索有关“筋”、“筋膜”、“剪切增稠液体”等内容,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第二部分,根据毛氏理念定义刚性手法和柔性手法,将教科书中的六大类手法通过刚性手法和柔性手法的定义和手法特点进行归纳、分类。将划归于柔性的手法通过现今的教材及中国知网搜集其在古代时的别称。第三部分,以确定过的柔性手法古代别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古文献中的柔性手法的描述及应用。第四部分,探讨柔性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作用原理。探寻柔性手法疗愈疾病时筋、筋膜、剪切增稠液体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第五部分,构建柔性手法树状结构图。总体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静止的或缓慢的、柔和的”手法特点,六大类手法中属于柔性手法的有揉法、摩法、推法(静态)、抹法、按法、压法、点法、捏法(静态)、拔伸法(静态)、屈伸法(静态)。根据“动态的、快速的、有力的”手法特点,六大类手法中属于刚性手法的有一指禅推法、一指禅偏锋推法、?法、擦法、拿法、搓法、拨法、拍法、击法、弹法、抖法、振法、摇法、扳法、背法。2.查阅文献确定以下九种柔性手法名称及古代别称(抹法为近现代衍生出来的手法,故不参与此部分研究)。揉法(揉、挼);摩法(拊、付、靡、摹、摩);推法(推);按法、压法(安、按、擪、抑、捺)和点法(点);捏法(捏、拈)、拔伸法(举、引、伸、拔伸、牵、牵引、提、提拔、扯、拽伸、揣搦、上掇);屈伸法(屈伸、拽屈拽直、拽屈拽伸、拽(伸)推(屈))。3.以筋骨辨证为指导,柔性手法从“筋”的特性入手辨证施治。“筋”的实质研究,目前未有定论。但研究发现,筋膜与“筋”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关系,筋膜与“筋”在特性上高度相似,故我们可以从筋膜入手治疗伤科疾病,认为筋膜是柔性手法的受力目标。在柔性手法对筋膜的作用原理研究中,发现筋膜的生物力学特性与剪切增稠液体的力学特性具有高度一致性。第一,两者都是粘弹性材料,具有流体与固体的双重属性。第二,筋膜喜温恶寒,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降低筋膜粘滞性,提高流动性。温度升高会使剪切增稠液体中“粒子簇”的形成造成影响,迫使剪切增稠效应减弱。第三,在受力表现方面,筋膜在突然受到异常的应力刺激后,筋膜中的无定形基质的粘滞性会显着增大,流动性减小,导致筋膜流动性减小,筋膜呈现粘连、挛缩等硬化状态;以轻且慢的力刺激时,粘滞性异常增大的筋膜中无定形基质发生液化,纤维会重新排列,筋膜重构,恢复流动性。剪切增稠液体在不受力或轻微受力时呈现为拥有优良流动性的流体状态,突然施加超过临界值的作用力时则变得异常粘稠甚则呈现出类固体状态,而随着外力的撤除又重新恢复流体状态。故初步推断筋膜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特性与剪切增稠液体力学特性的相似性,便是柔性手法治疗伤科疾病起效的原因。4.柔性手法分为柔性理筋手法和柔性正骨手法。柔性理筋手法可分为动态柔性理筋手法和静态柔性理筋手法,动态柔性理筋手法主要针对浅筋膜的粘连,包括揉法、摩法、抹法。静态柔性理筋手法主要针对深筋膜的挛缩,包括点法、按法、压法、静态捏法。柔性正骨手法主要针对骨位异常引起的筋膜褶皱,包括静态推法、静态拔伸法、静态屈伸法。依据以上叙述绘制并补足细化手法分类,构建出完整的柔性手法树状结构图。

幸伟杰[3](2021)在《针刀松解喙突及压痛点联合推拿治疗冈上肌腱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推拿治疗为对照,探究针刀松解喙突及压痛点联合推拿治疗冈上肌腱炎的有效性,以期为冈上肌腱炎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60例冈上肌腱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分别予推拿、针刀松解喙突及压痛点治疗联合推拿治疗。治疗频率与次数为1周1次,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日常生活能力(ADL)三个指标,并依据肩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整体疗效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对比两组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与患病侧构成比、病程、年龄以及治疗前肩关节VAS评分、ROM评分及ADL评分等观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总体均数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下降、ROM及ADL评分总体均数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VAS、ROM及ADL评分差值总体均数均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总体均数高于治疗组、ROM及ADL评分总体均数均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整体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6.7%,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及针刀松解喙突及压痛点联合推拿治疗均能改善冈上肌腱炎患者肩关节疼痛、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但后者改善幅度更大,且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及整体疗效均优于前者,表明针刀松解喙突及压痛点联推拿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全面而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许萌[4](2021)在《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文献挖掘与整理,总结关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的方法;观察并分析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通过手工检索图书馆和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集中医骨伤相关文献与各流派书籍、医案等相关资料,总结并描述闭合复位的操作、功效及学术思想,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手法复位进行梳理与总结。(2)收集天津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月就诊并符合纳排标准的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法闭合复位组和手术组。手法闭合复位组(29例)采用旋转端挤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组(29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收集并整理二组伤肢治疗前、术后3天、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8周伤肢肱骨远端Baumann角及前倾角;收集二组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情况并根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收集并记录临床愈合时间。采用SPSS25.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石膏、夹板固定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便,在临床中易于推广。尺骨鹰嘴牵引固定需防止感染,较石膏、夹板固定步骤复杂,皮牵引在临床中极少使用。(2)(1)手术组较手法闭合复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患侧构成比)以及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术前前倾角、Baumann角),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Baumann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术后8周时,闭合复位组矫正值与手术组矫正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前倾角对比:手法闭合复位组组内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8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检验,两组前倾角不满足球形对称条件(P<0.05),对自由度进行校正。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的方差分析结果F=6.896,P=0.001,有交互作用,说明不同治疗方式时象前倾角有区别。不同治疗方法的前倾角方差分析结果F=2.113,P=0.152,说明不同治疗方式不存在组间差别。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类似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不同时间前倾角两两比较,手法闭合复位组与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4)临床愈合时间:手术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5.56±2.21,手法闭合复位组临床愈合天数平均为33.28±2.05,手法闭合复位组低于手术组(P<0.05);(5)肘关节功能评分(Flynn评分):组间比较:术后8周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畸形率:前倾角对比:术后8周时,手法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20.7%,手术组畸形率为17.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aumann角比较:闭合复位组畸形率为17.2%,手术组畸形率为3.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Gartland Ⅱ型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8周内,两种治疗方法对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前倾角、Baumann角均有矫正,8周时两种治疗方式的Baumann角、前倾角畸形率均较低,但旋转端挤手法石膏固定治疗在临床愈合时间上优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林永昌[5](2020)在《探究旋转截骨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尺桡融合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先天性上尺桡融合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前臂骨发育畸形,表现为桡骨和尺骨的近端相互融合,前臂固定在一定角度上的旋前畸形。患者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平时的日常生活。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旋转截骨术,但是手术方式有很多种,且各术式的术后疗效尚不确切,我们改良了旋转截骨术,选择在同一平面进行截骨,现对患者术前术后前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评估旋转截骨术术后疗效。研究目的:探究旋转截骨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尺桡融合的术后疗效。研究对象及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13年至2019年6月来治疗的27例先天性上尺桡融合的患儿,男23例(85%),女4例(15%)。双侧12例(42%),单侧15例(58%)左侧8例(32%),右侧7例(26%)。年龄3~13岁(平均5.6岁)。术前检查前臂旋前固定角度为40~100°(平均59.7±12.2°)。对27例先天性上尺桡融合的患儿,行尺桡骨近端骨性联合处的截骨治疗,术后旋转前臂至术前预期固定的位置,髓内针固定,屈曲位长臂石膏固定。术后4周拆除石膏,术后2~3月后取出髓内针,肘关节进行屈曲伸直的功能锻炼。采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tem scores(日常生活项目评分,ADL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研究结果:本组27例病例中,术后旋前固定角度为0~20°(平均8.33±7.98°),末次随访时患者前臂旋前固定角度为0~20°(平均8.59±8.10°)。本组平均随访20.7个月,术后愈合时间平均为5.6周,26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延迟愈合,前臂固定时间延长1个月后截骨处愈合,无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患者术前术后ADL评分进行评估,其中卫生及自理项目:术前:3.33±0.27;术后:4.38±0.28。饮食活动相关项目:术前:3.30±0.30;术后:4.38±0.22。环境交互活动:术前:4.13±0.23;术后:4.52±0.22。对比术前术后的ADL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旋转截骨术是一种手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用于治疗儿童先天性上尺桡融合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黄灏[6](2019)在《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鸡尾酒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观察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鸡尾酒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找到治疗该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病人来源为本院及附属院区骨四肢科病例中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粘连期肩周炎的患者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向患者说明用药及手术方案,征得病人签字同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患者。治疗组麻醉下手法松解后肩部注射鸡尾酒药液,对照组仅仅在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术,两组麻醉方式均选择臂丛麻醉。鸡尾酒药液为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曲安奈德50mg(1ml:40mg)、罗哌卡因10ml(10ml:100mg)及肾上腺素0.1ml(1mg:1ml)构成。两组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术后均予镇痛泵镇痛两天,两组术后均指导功能锻炼,分析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肩关节主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并根据以上评分,判定治疗的综合疗效情况,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给予分析。结果:入选的40例患者均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无一例脱落,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位、病程等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术后1月、3月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月、3月的C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症状缓解快的优点。此次研究结果表明,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鸡尾酒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手法松解术,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痛苦少,手术时间短,值得被临床推广。

叶大林[7](2019)在《理筋手法联合熏洗疗法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探讨在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术后康复中应用理筋手法联合熏洗疗法对肩关节疼痛、活动度、实验室指标以及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为中医药在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术后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们对选取的68名诊断为肩袖损伤伴发冻结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在术后的常规康复治疗上采用理筋手法联合舒筋外洗颗粒熏洗干预;对照组则只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通过术后3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内旋摸背)、实验室检查(ESR、CRP、TNF-α)、夜间静息痛及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3个月随访,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2组的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实验室检查、夜间静息痛及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经过术后3个月的治疗结果显示:VAS疼痛评分比较分析:其中术后第3月观察组VAS评分为1.41±0.49分,优于对照组的2.26±0.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肩关节前屈活动度比较分析:术后第2月观察组前屈活动度为123.38±5.82°,优于对照组的119.65±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5);术后第3月观察组前屈活动度为145.50±7.59°,优于对照组的134.5±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比较分析:术后第3月观察组外展活动度为141.62±6.30°,优于对照组的136.97±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肩关节外旋活动度比较分析:治疗前及术后3月,两组对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月观察组外旋活动度为54.24±5.48°,优于治疗前的29.24±4.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术后第3月对照组外旋活动度为53.85±5.90°,优于治疗前的28.15±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肩关节内旋摸背活动度比较分析:术后第2月观察组内旋摸背活动评分为5.21± 1.04分,优于对照组的4.53±0.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5);术后第3月观察组内旋摸背活动评分为7.65±0.85分,优于对照组的5.91±0.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5);实验室检查比较分析:术后第1月观察组CRP为3.55±3.99 mg/L,高于对照组的1.82± 1.24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术后第1月观察组ESR为37.42±18.03,高于对照组的28.85±1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夜间静息痛比较分析:观察组治疗后3月与治疗前比较,其夜间静息痛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对照组治疗后3月与治疗前比较,其夜间静息痛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析:术后第2月观察组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为22.29±3.68分,优于对照组的19.62±3.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术后第3月观察组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为28.47±2.22分,优于对照组的26.50±2.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结论: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理筋手法联合熏洗疗法引入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关节镜术后康复中,通过术后早期随访发现,对比采取常规康复治疗,采用理筋手法结合舒筋外洗颗粒熏洗治疗能更好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的前屈、外展及内旋摸背的活动功能,肩关节功能评分疗效更好,虽然对比对照组其炎症反应水平无明显降低,但术后未发现感染迹象等不良并发症,因此该治疗方案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宗俊[8](2019)在《头针互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头针互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探求对本病症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新技术,也为脑卒中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在常规的西医内科治疗、中药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头针互动虚拟现实技术(同步模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后行虚拟现实技术(非同步模式)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MAS、FMA-UE、偏瘫手功能分级、MBI量表评定,并对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进行评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病例完成情况:研究结束时共有5例患者脱落,其中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共61例患者完成全部研究。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治疗前MAS、FMA-UE、偏瘫手功能分级、MBI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在经4周的治疗之后,其MAS、FMA-UE、偏瘫手功能分级、MBI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MAS、FMA-UE、偏瘫手功能分级、MBI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组间比较各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共31人,治疗4周后有效29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93.54%;对照组共30人,有效27人,无效3人,总有效率90.00%;观察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接受4周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疗效更为显着(P<0.05)。结论:1.头针互动虚拟现实技术(同步模式)是基于“互动式针刺”理论,在头针留针同时行虚拟现实技术的治疗模式,同步模式使二者疗效相互增益,充分体现中西医康复疗法有效结合的优势。2.头针互动虚拟现实技术(同步模式)可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3.头针互动虚拟现实技术同步模式与非同步模式相比,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更为显着。

黎清斌[9](2018)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2016年01月2017年0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科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和而不符合排除标准的8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行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另外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中药、三七化瘀口服液、去伤片、骨宝丸等基础药物,同时指导适时功能锻炼。于治疗前和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受试对象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与肩关节JOA评分,随访评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并记录分析术后并发症和治疗费用,通过数据统计各观察指标和并发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受试对象的平均年龄、性别、受伤部位以及平均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0.503,P=0.616>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1.437,P=0.155>0.05);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1.143,P=257>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t=-60.794、-64.806,P=0.000、0.000<0.01)。3.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JOA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0.020,P=0.984>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肩关节JOA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1.052,P=0.296>0.05);治疗前后肩关节JOA评分差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0.819,P=416>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肩关节JOA评分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t=-78.225、-67.962,P=0.000、0.000<0.01)。4.试验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52.23±3.85天,对照组为54.75±4.36天,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t=-2.744,P=0.008<0.01);试验组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93.15±5.96天,对照组为93.13±5.47天,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0.020,P=0.984>0.05)。5.试验组出现1例皮肤压迫水泡溃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出现4术后伤口愈合不良,3例术区残留疼痛,1例内固定物排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及费用低的优点。

李蔷,刘晓华,郭险峰[10](2017)在《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观察,探索更好的康复模式方法: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进行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系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系统康复组,在康复科进行系统康复,每周3—5次。对照组,根据术后指导自行在家康复锻炼。在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时,使用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对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在患者术后7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0°位外旋)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评分(P<0.05)。在术后6个月时,系统康复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术后7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外展0°位外旋),系统康复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尽早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二、采用并指插板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并指插板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剪切增稠液体力学特性探讨柔性手法对筋膜作用原理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方法
2 明确刚、柔性手法定义、分类及柔性手法古代别称
3 探索柔性手法在古文献中的描述及应用
4 探讨柔性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作用原理
5 构建柔性手法树状结构图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国近20年文献中柔性手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针刀松解喙突及压痛点联合推拿治疗冈上肌腱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冈上肌腱炎的认识与研究
        1.1.1 病名认识
        1.1.2 病因病机
        1.1.3 辩证分型
        1.1.4 中医治疗
        1.1.5 肩部相关经筋
    1.2 现代医学对冈上肌腱炎的认识与研究
        1.2.1 流行病学
        1.2.2 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1.2.3 现代医学治疗
        1.2.4 肩关节复合体解剖
    1.3 针刀治疗冈上肌腱炎研究进展
        1.3.1 治疗机理
        1.3.2 定位与松解操作
        1.3.3 相关临床研究
    1.4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中止标准
        2.1.7 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计
        2.2.2 临床分组
        2.2.3 治疗方法
        2.2.4 观测指标及方法
        2.2.5 病人依从性保证
        2.2.6 不良反应处理
        2.2.7 数据处理方法
        2.2.8 研究流程图
    2.3 研究结果
        2.3.1 病例完成情况
        2.3.2 一般资料比较
        2.3.3 观察指标比较
        2.3.4 整体疗效比较
        2.3.5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结果讨论
        3.1.1 基线资料分析
        3.1.2 观察指标分析
        3.1.3 整体疗效分析
    3.2 治疗机理讨论
    3.3 治疗安全性讨论
    3.4 观测指标讨论
    3.5 喙突定位讨论
    3.6 针具选择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
    1.文献研究内容与方法
    2.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历史沿革
    3.骨折的整复原则
    4.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
    5 复位与固定
    6.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7 康复方法
    8.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探究旋转截骨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尺桡融合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评价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2.5 手术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临床评估
        3.1.1 总体情况
        3.1.2 年龄分组情况
        3.1.3 单双侧分组情况
        3.1.4 结果总结
    3.2 病例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鸡尾酒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一般资料
        1.2.1 研究对象
        1.2.2 试验药物
    1.3 诊断标准
        1.3.1 中医诊断标准
        1.3.2 西医诊断标准
        1.3.3 临床肩关节周围炎分期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术前工作
    2.3 麻醉方法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处理
    2.6 功能锻炼
    2.7 不良事件处理
    2.8 评分标准
    2.9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的比较
    3.2 两组CMS评分的比较
    3.3 两组ROM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的比较
4 讨论
    4.1 对粘连期肩周炎的认识
        4.1.1 祖国医学对粘连期肩周炎的认识
        4.1.2 现代医学对粘连期肩周炎的认识
    4.2 粘连期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4.2.1 功能锻炼
        4.2.2 中药内治法
        4.2.3 中药外用法
        4.2.4 针灸疗法
        4.2.5 推拿手法治疗
        4.2.6 中医综合治疗
    4.3 现代医学治疗粘连期肩周炎
        4.3.1 药物治疗
        4.3.2 物理治疗
        4.3.3 手术治疗
        4.3.4 中西医结合治疗
    4.4 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机理
    4.5 鸡尾酒疗法
        4.5.1 鸡尾酒疗法的由来
        4.5.2 鸡尾酒镇痛的理论基础
        4.5.3 鸡尾酒疗法的药物组成
    4.6 “鸡尾酒”在本研究中的疗效分析
    4.7 存在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词缩略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理筋手法联合熏洗疗法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冻结肩及肩袖损伤的发病率
    2 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病机认识
    3 中医理论对本病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治则治法
    4 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治疗
    5 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伴冻结肩
    6 肩关节镜术后康复认识
    7 对肩关节镜手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7.1 疼痛
        7.2 关节粘连、僵硬
        7.3 肌腱再撕裂
    8 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疼痛机制
    9 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临床体查特点
    10 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实验室指标
        10.1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检测
        10.2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检测
        10.3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检测
    11 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在关节镜术后存在问题
    12 理筋手法
    13 熏洗疗法
        13.1 骨伤科对熏洗疗法的认识
        13.2 舒筋外洗颗粒的组方及功效
    14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康复计划
        2.4 理筋手法
        2.5 熏洗治疗
        2.6 临床评估
        2.7 观察指标
        2.8 数据收集整理及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分布及病程的比较
        3.2 治疗前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3.3 实验室检查情况对比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UCLA功能评分对比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术后3月夜间静息痛情况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对比
        3.7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头针互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医对脑卒中及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认识
        1.1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名溯源
        1.2 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认识
    2.西医康复缺血性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认识
        2.1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2.2 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认识
    3.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进展
        3.1 针灸
        3.2 推拿
        3.3 其他适宜技术
    4.西医康复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进展
        4.1 物理因子
        4.2 运动疗法
        4.3 康复设备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意外情况处理预案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及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中医疗效评定
        2.6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观察指标分析
    4.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头穴选穴分析
    2.VR治疗分析
    3.疗效分析
        3.1 MAS评分
        3.2 FMA-UE评分
        3.3 偏瘫手功能分级
        3.4 MBI评分
        3.5 中医证候积分
        3.6 总体疗效
    4.研究创新与意义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祖国医学对锁骨骨折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锁骨骨折的认识
        1.2.1 锁骨的解剖学特点
        1.2.2 锁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1.2.3 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
        1.2.4 锁骨骨折的分型
    1.3 锁骨的治疗现状
        1.3.1 非手术治疗
        1.3.2 手术治疗
        1.3.2.1 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
        1.3.2.2 外固定支架治疗
        1.3.2.3 髓内系统内固定治疗
        1.3.2.4 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
    1.4 并发症
    1.5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临床病例来源
        2.1.2 疾病诊断标准
        2.1.2.1 锁骨骨折诊断标准
        2.1.2.2 锁骨骨折分型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病例脱位及终止临床试验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病例分组
        2.2.3 治疗方案
        2.2.3.1 试验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2.2.3.2 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
        2.2.3.3 基础治疗与功能锻炼
        2.2.3.3.1 内治法
        2.2.3.3.2 外治法
        2.2.3.3.3 功能锻炼
    2.3 观察指标
        2.3.1 基线指标
        2.3.2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2.3.3 肩关节JOA评分
        2.3.4 骨折愈合时间
        2.3.5 术后并发症
    2.4 统计学方法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3.1.1 两组患者性别、受伤部位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3.1.3 两组患者体重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后肩关节JOA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6 两组患者诊疗费用
第四章 讨论
    4.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基础
    4.2 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特点
        4.2.1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特点
        4.2.2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特点
        4.2.3 基础治疗和功能锻炼
    4.3 本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5.1 小结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参与科研活动及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10)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评定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四、采用并指插板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J]. 张善成.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06)
  • [2]基于剪切增稠液体力学特性探讨柔性手法对筋膜作用原理的理论研究[D]. 宋洁.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针刀松解喙突及压痛点联合推拿治疗冈上肌腱炎临床研究[D]. 幸伟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旋转端挤手法治疗Gartland Ⅱ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许萌.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探究旋转截骨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尺桡融合的疗效[D]. 林永昌.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鸡尾酒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D]. 黄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理筋手法联合熏洗疗法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临床疗效观察[D]. 叶大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头针互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朱宗俊.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临床对比研究[D]. 黎清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10]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J]. 李蔷,刘晓华,郭险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12)

标签:;  ;  ;  ;  ;  

同步手指插入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