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子收获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牧草种子收获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牧草种子收获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李凤鸣,李伟,张英俊,刘立平,刘贵林,高晓宏,贾俊俊[1](2021)在《牧草种子收获机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指出以牧草种子收获农艺要求及收获工艺为切入点,介绍了国内外牧草种子收获机发展概况,列举了典型机型技术特点,剖析我国牧草种子收获机存在技术水平低,草籽损失大、净度低,适应性和可靠性差,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提出牧草种子收获机向高质量、高技术水平、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净度、低损失率和联合收获方向发展的趋势,为国内牧草种子收获机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于丹丹[2](2021)在《暗管排水条件下耐盐作物生长及土壤盐碱度对不同灌水定额的响应研究》文中提出灌溉淋洗盐分与暗管排水工程结合可显着提高脱盐效果。生物改良也是盐碱地的改良的主要措施,不同的耐盐作物对盐碱地的响应也不同。本研究在暗管排水条件下,施加不同的灌水量处理,探讨不同耐盐作物对盐碱地土壤水盐及土壤酸碱度的响应。共设计了3种灌溉处理,分别是无灌水对照处理(“1”)、节水灌溉处理(“2”)、传统灌溉处理(“3”);分别选取油料向日葵(YK1、YK2、YK3)、高丹草(GD1、GD2、GD3)、油沙草(YS1、YS2、YS3)3种耐盐作物,通过监测土壤含水率、EC和pH,分析不同耐盐作物在暗管排水结合传统灌溉与节水灌溉条件下对重度盐碱地土壤的水分、盐分及酸碱程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油葵灌水后0-20cm的土壤脱盐明显,节水灌溉、传统灌溉处理的EC值降低了30%、45%。在暗管排水条件下传统灌水量有利于高丹草生育期内0-60cm土壤脱盐效果,脱盐效果达到18%。暗管排水条件下种植油沙草,节水灌溉下在0-20cm和80-100cm的土壤脱盐效果明显,达到27%~36%。传统灌溉的脱盐效果明显,土壤脱盐率达到60%~80%。(2)由0-40cm土壤平均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在暗管排水的作用下地下水位降低,土壤含水率也较低。由于油葵对照处理土壤盐分含量高,土壤溶质势较低,致使土壤有效利用水分低,造成油葵未能正常生长,作物蒸腾蒸发较小,故YK1含水量较高。节水灌溉处理在生育期内有一定的水分胁迫;但传统灌溉处理在现蕾期前油葵未受到水分胁迫,开花期到成熟期处于水分胁迫的状态。高丹草地、油沙草地传统灌水量下作物长势最好,需水量最大,0-40cm土壤含水率表现为节水灌溉>对照>传统灌溉。(3)对比生育期前期,节水灌溉下油葵最终使0-40cm的土壤逐渐脱碱,pH降低了2.55%;而传统灌溉会出现土壤碱化的现象,pH增加7.66%。种植高丹草灌水有利于减低0-40cm土层的pH。节水灌溉高丹草的pH降低了0.62%~5.63%,传统灌溉降低了0.74%~5.97%。在暗管排水条件下,与节水灌溉相比传统灌水量更有利于降低高丹草抽穗前期的土壤的酸碱度。同样,油沙草传统灌溉也更有利于0-40cm土壤pH降低,成熟期节水灌溉、传统灌溉处理的pH值降低0.96%、2.18%。(4)通过3种作物在不同灌水水平下的生长指标与土壤水盐特征相关性分析得出:油葵的生长与土壤的pH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大于土壤含水率和EC的影响。由于高丹草的结构特性,受到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大于其它因素。油沙草在灌水后主要受到土壤盐分影响,大于pH、含水率的影响,含水率对土壤pH的影响是正相关。

包健伦[3](2021)在《仿生自磨锐马铃薯挖掘铲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现已得到广泛的种植和推广。因此,马铃薯收获机械的设计和优化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马铃薯收获机械的主要触土部件马铃薯挖掘铲进行了设计与试验,针对传统马铃薯挖掘铲阻力较大、易被磨钝,出现油耗较高、成本浪费等问题,采取了仿生学原理,对马铃薯挖掘铲进行了优化设计,目的在于降低马铃薯挖掘铲进行收获作业时的阻力并且使其铲刃始终保持锋利。首先,对于仿生原型进行了选取,以家兔门齿为仿生原型,通过三维扫描和超景深显微镜拍摄对其整体形貌进行了研究,对其强度和硬度进行了测量,为之后仿生马铃薯挖掘铲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结合传统马铃薯挖掘铲的设计以及传统自磨锐原理,利用了仿生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提取的仿生曲线,设计了带有仿生特性曲线的自磨锐马铃薯挖掘铲。对铲尖进行了热处理,使铲尖两面硬度不同,模仿家兔门齿内外表面硬度不同,产生硬度差,使其具备仿生自磨锐的特性。其次,本研究进行了仿真模拟试验和缩比摩擦磨损试验。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模拟软件,在模拟作业条件下,对仿生马铃薯挖掘铲进行了仿真模拟试验,并分析了其所受阻力的情况。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仿生马铃薯挖掘铲进行了缩比摩擦磨损试验,分别从阻力、质量磨损程度以及自磨锐效果进行分析。最后,本研究开展了田间马铃薯收获试验。在河北省进行的田间试验,主要针对反映阻力的油耗指标以及自磨锐效果指标,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甘肃省进行的田间试验,则主要是利用阻力测试系统对阻力直接进行测试,在试验完成后又对不同马铃薯挖掘铲的明薯率和断薯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了不同类型马铃薯挖掘铲的阻力情况和明薯率和断薯率情况。经过一系列试验研究,分析对比得出仿生马铃薯挖掘铲在减少阻力和自磨锐效果方面要相对优于现有普通平铲。

肖雪航[4](2021)在《电动草坪修剪机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草坪机具的应用和发展也随着草坪业的发展而提高。国内现有割草机主要采用内燃机为动力,且剪草部分多采用旋转刀片,割草机往往存在耗能大、卡滞堵塞、噪音污染等问题,所以设计一种小型化、紧凑化的电动剪草机,对于降低剪草机能耗、成本以及保护环境降低污染等方面而言都是有意义的。为此,本文针对于四川各种小区、公园、果园的单片面积小、土地分散的草坪现状,以简单、实用、好用为目的,低能耗和成本为核心,力求通过对现有割草机、绿篱机、采茶机进行分析、改进,综合设计出一款新型草坪修剪机,与传统的割草机、打草机相比,具有通过性良好、价廉物美、安全环保、维修保养方便等优点,可快速、有效地修剪,使草坪平整、美观,因此有着较高的商业价值和宽广的推广市场。设计工作主要如下:(1)综合分析现有绿篱机、采茶机特点和国内外剪草机功能结构特点,进行草坪修剪机总体方案设计。通过进行功能分析及工作对象性能分析,对关键机构剪切机构和传动方式进行运动方式对比分析,初步拟定其相应工作方式。选择了往复式剪切方式,采用偏心轮代替传统曲柄连杆机构的传动方式降低了割草整体需求功率,减小了传动机构长度,使有效割幅更广。并根据剪草机工作特点确定其设计原则与技术要求,同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了其设计参数。(2)对剪切机构进行具体设计与分析。首先分析了常见往复式剪切机构的构成、刀片各种类型尺寸、结构的设计标准,确定了以双动刀的方式来平衡往复惯性力,最后对传动机构的减速齿轮、偏心轮进行了设计并校核。(3)排草机构和机架的设计。设计安装刮板的皮带式输送带,及时刮起割下的草束并输送到后方集草箱,降低了杂草茎秆堵塞卡滞刀片的可能性,并减少了剪草工作后人工清理杂草的工作量。同时结合剪草各机构空间结构进行了机架、集草箱等结构设计。(4)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通过对整体机架和刀具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出其应力极限和应变趋势,保证了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机架进行了模态分析对其稳定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5)电动剪草机采用多组蓄电池供电,根据功率消耗、机架尺寸选择了合适的蓄电池型号。并结合现有电池控制电路的特点,选择并改进出一种适用于本剪草机的电池控制电路,用于切换四组蓄电池轮流供电,避免了蓄电池直接并联产生的内耗,增加了总体续航时间。

于世强[5](2020)在《毛苕子收获机喂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指明绿肥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作物之一,其具有改土肥田、减少水土流失、防治病虫害及提高作物产量等多方面作用。毛苕子作为一种典型豆科绿肥,其种植面积逐年提升,目前国内主要以人工收获为主,机械化水平发展较低,限制农民大面积种植积极性。针对毛苕子植株在成熟期的生长状态及力学特性,设计了一种毛苕子收获机喂入装置。本文综合力学特性试验、关键部件设计分析、数值模拟仿真、多目标优化及田间性能试验等方法及手段,确定了喂入装置结构参数及最优工作参数,并验证其工作性能,以期达到装置有效喂入及防缠绕的设计要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毛苕子茎秆力学特性试验。选取土库曼毛苕子为试验对象,建立毛苕子茎秆机械模型并通过试验测定毛苕子茎秆的物料特性参数。通过试验可获得毛苕子茎秆沿径向压缩、轴向拉伸及径向弯曲下的破坏载荷、破坏应力及相应弹性模量。(2)毛苕子收获机喂入装置的设计。设计一种防缠绕式毛苕子收获机喂入装置,具体阐述其总体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并对关键部件切割装置及立式拨禾滚筒进行结构设计,其主要内容为:设计一种双圆盘滚筒式旋转切割器,采用无支撑削切方式,确定毛苕子茎秆被有效切割最低线速度为40m/s;割刀类型为双刃扭转割刀,其刀片厚度为4mm、扭转角度5°;通过分析圆盘割刀运动轨迹,确定割刀转速为1122r/min及单个刀盘割刀数为3片。立式拨禾滚筒类型为锥形滚筒,确定立式拨禾滚筒最大线速度为27m/s,滚筒下端面直径为280mm,上端面直径220mm,滚筒高度为300mm,拨齿为类三角形且拨齿面为曲面并确定其排布方式为直线型排列。(3)基于Rocky软件的喂入装置数值仿真。为探究关键部件最优工作参数组合,提高喂入装置作业质量,利用Rocky软件对毛苕子茎秆喂入环节进行仿真,建立喂入装置—毛苕子茎秆间的离散元作用模型,分析茎秆在装置中的运动状态。将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与虚拟仿真技术结合,以立式拨禾滚筒转速、机具前进速度、绞龙转速为试验因素,茎秆损失率为试验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当滚筒转速为1037.5r/min,机具前进速度为2.76m/s,绞龙转速为348.88r/min时,茎秆损失率为2.38%,此时喂入装置的作业效果最优。(4)毛苕子收获机喂入装置田性能试验。依托自走式毛苕子收获机,以仿真模拟出的最优工作参数对喂入装置进行田间性能试验,并根据国标GBT 10938-2008旋转割草机要求及茎秆损失率检测装置各项性能指标。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各测试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实际割幅1.66m,割茬高度6.41mm,超茬损失率0.45%,漏割损失率0.20%及茎秆损失率3.00%,验证了喂入装置设计的合理性。

王旭[6](2020)在《苜蓿种子重力分选正压预分层喂料系统的优化与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苜蓿是牧草之王,种植苜蓿是推动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的苜蓿种植面积和种子需求量都很大。苜蓿种子重力分选是提升苜蓿种子品质的主要方法。重力分选能够按种子密度不同进行精确分级,能够区分饱满程度不同的种子,能将密度与种子不同的杂质剔除,提高种子的群体发芽率指标,使低于标准的批次种子达到商品种子等级。开展苜蓿种子重力分选性能提升技术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现有重力分选作业由种子分层开始,种子分层挤占了台面上种子分离的面积,影响了分选性能,增大了工作参数调节的难度。针对此问题,现有重力分选技术尚未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制约了重力分选的应用。为此,本文选择在种子进入分选台面前的预分层技术为研究对象,在种子流、气流、与重力分选组合技术三方面进行研究,使分层喂料系统中的种子流动流畅、轨迹正确,分层喂料系统的振动轨迹和变形符合要求,气流流速均匀度高,组合后在配套性、分选性能、操作方便性方面有明显改善。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了种子进入分选台面前的预分层工艺,设计了由喂料斗、层流格、导流板、分层网、风筒等部分构成的分层喂料系统总体方案。对分层喂料系统的结构参数进行计算,采用SolidWorks建模。ANSYS流场分析得出:(1)分层喂料系统工作流场的流速分布、静压场分布、流线、速度矢量达到分选要求,模型结构参数和总体方案优化使流场气流均匀度显着提高。(2)匀风网是提高分层网上流场流速均匀度的有效手段。分层喂料系统适宜的结构参数是导流板与分层网距离为38mm,分层网为26目编织网。(3)导流板是形成分层网上低速区域的主要原因,进风口方变圆、弯头对流速云图无影响。(4)风筒内设置匀风网和分流板能够提升分层网上流速的均匀度,匀风网的匀风能力强于分流板。EDEM-Fluent耦合仿真结果表明:苜蓿种子在分层网上铺层厚度较均匀,运动方向相同,无左右漂移运动,适宜的振动频率利于提高分层网上颗粒均匀度。2.试验获得了苜蓿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容重、含水率、外形尺寸、休止角、滑动摩擦角、悬浮速度等物理特性参数值。搭建了分层喂料系统试验台。分层喂料系统与重力分选相互间影响的试验表明:两者在流场、振动轨迹、质量平衡方面的相互影响在安全范围。针对匀风网与层流格参数配置的研究,搭建了模块式方盒试验台架,进行了正交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找到了匀风网目数为30目、匀风网层数为2层、层流格单元格尺寸为8.6mm×8.2mm、层流格高度为50mm的优化组合。针对风筒中2层匀风网结构设计的要求和气流、振动、种子流三项组合试验研究的需要,搭建了模块式方盒风筒试验台架,试验获得种子层厚度适宜范围为7mm-10mm,进行了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设计,获得了分层网倾角适宜范围为5.75°-9.59°。在重力分选上对分层喂料系统进行了性能试验,得到了技术特征参数和性能指标。3.进行了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多组载荷响应分析、分层喂料系统振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变形量小于7×10-3mm,模型变形量不会导致种子出现横向位移。试验测得的分层喂料系统和重力分选工作台的横向振动位移小于0.2mm,满足使用要求,种子在导流板上移动速度和方向满足要求,种子在分层网上的移动速度满足重力分选分层网上种子层厚度的要求。4.ANSYS模型动态分析得出:(1)系统谐响应频率为533.33Hz;分层喂料系统风机转速为1530.12rpm与模态频率255.02Hz重合,风机出风口应有软连接,应避免风机在该转速附近工作。(2)最大变形量与X方向载荷呈线性关系,最大应力与Z方向载荷呈线性关系,相位响应最大振幅与X方向载荷呈线性关系。(3)载荷变化对谐响应相位角、相位响应相位角影响小。振动试验研究表明:分层喂料系统在254Hz-258Hz区间,位移出现最大值为4.25μm,分层喂料系统不会出现大的横向位移;同时说明约束模态给出的发生共振的频率和最大位移的位置对实际有指导作用。5.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建立了回归模型,找到气流流速为3.4m/s,振动频率为9.75Hz,导流板倾角为29.65°的最佳组合。试验表明:分层喂料系统与重力分选组合的工作性能达到标准要求;分层喂料系统能够提升重力分选除杂性能;气流速度对于除轻杂率的作用大于振动频率;振动频率对于除重杂率的作用大于气流速度;分层喂料系统使气流速度对除重杂率的影响变小,使振动频率对除轻杂率的影响变小,从而降低了重力分选使用的调节难度。

戴飞[7](2020)在《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胡麻,即油用亚麻的俗称,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甘肃省是我国胡麻主产区之一,2019年胡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30%。目前,我国胡麻机械化收获主要以分段收获为主,胡麻联合收获仍处在试验研究阶段,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是其收获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胡麻脱粒物料具有组分构成复杂及其小差异混杂特性,使其在分离清选过程中存在高含杂、难分离、多损失的共性问题,是直接影响其配套农机装备分离含杂率与清选损失率高低的关键核心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胡麻机械化分段收获作业水平与质量,亟需研究并阐明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理,创制配套高性能机械化分离清选作业装备。为此,对胡麻及其脱粒物料物理机械特性展开研究,测定了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清选悬浮速度,针对不同类型胡麻脱粒物料分别研制了气流式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和双风道风筛式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开展了创制样机作业性能试验与参数优化,应用气固耦合理论对胡麻脱粒物料不同分离清选方式作业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胡麻脱粒物料气流式分离清选机理与风筛式分离清选机理,探知更加适宜于胡麻机械化分离清选的核心技术,为胡麻机械化分段收获分离清选环节作业性能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掌握了胡麻及其脱粒物料物理机械特性。重点对胡麻成熟期脱粒物料各组分性状进行分析认知。对胡麻成熟期茎秆不同部位(根部、中部和颈部)拉伸、弯曲、剪切力学特性进行试验测定,探知在不同类型外力作用下胡麻蒴果的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作业模式下胡麻脱粒物料形态及其各组分特征,定义了胡麻脱粒物料包含未充分脱粒与充分脱粒两种物料类型。测定了胡麻籽粒三轴尺寸及表征胡麻脱粒物料流动摩擦特性的堆积角和滑动角参数,应用球形颗粒聚合方式建立了胡麻脱粒物料不同组分的离散元模型,结合其堆积角和滑动角参数数值模拟,验证了构建胡麻脱粒物料不同组分离散元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2)测定获得了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不同悬浮阶段的清选悬浮速度。结合农业物料悬浮速度测定装置分别对胡麻脱粒物料中籽粒、蒴果、短茎秆和蒴果壳四种组分在三个悬浮阶段不同的悬浮状态、分布区间及相对应的悬浮速度进行了试验测定与分析计算。其中,胡麻籽粒总体悬浮速度在4.55 m/s8.64 m/s之间,胡麻蒴果总体悬浮速度在6.46 m/s10.90m/s之间,胡麻短茎秆总体悬浮速度在3.23 m/s7.75 m/s之间,胡麻蒴果壳总体悬浮速度在1.06 m/s4.21 m/s之间。明确了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在物料悬浮速度测定装置垂直气流流场作用下的迁移规律和运动状态,为后续胡麻脱粒物料气流式、风筛式分离清选理论的研究与关键装备研发提供基础特性参数。(3)阐明了气流式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理,研制了气流式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通过对样机关键作业部件进行设计选型,确定了振动喂料系统、籽粒分离装置、吸杂风机及旋风分离器的重要工作参数;分析了杂余自动排料装置作业过程,得出确保该装置实现自动排料的必要条件,并完成了样机作业性能试验。采用数值模拟仿真试验方法对分析获得的单因素参数进行确定,以喂料振幅、物料层调节厚度和吸杂风机转速为自变量,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为响应值,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获得了气流式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最优工作参数:喂料振幅为16.5 mm、物料层调节厚度为7.0 mm、吸杂风机转速为1775 r/min(即对应的吸杂风机转速变频频率为59.2 Hz)。(4)掌握了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在气流式分离清选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及其运动特性,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对作业装置内胡麻脱粒物料的分离清选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胡麻籽粒在分离清选系统整体区域内数量、平均速度的变化曲线;结合气固耦合物料流线分布,探明了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不同区域内随时间的数量变化规律,探知了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不同区域内随时间的运动轨迹与平均速度变化趋势。(5)揭示了双风道风筛式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理,研制了双风道风筛式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对三级振动筛分装置、双风道杂余集料装置及吸杂除尘装置相关的重要作业部件进行设计选型与计算,获得胡麻脱粒物料不同组分在三级筛面上不同运动状态下振动筛分装置曲柄连杆机构参数必须满足的工作条件,并完成了样机作业性能试验。对样机主要工作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以选取的筛箱振动频率、前风道风量调节档位和后风道风量调节档位为自变量,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获得了双风道风筛式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最佳工作参数为:筛箱振动频率2Hz、前风道风量调节2档位、后风道风量调节4.5档位。(6)明确了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在风选-筛选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及运动特性,通过采用CFD与EDEM单向耦合原理,对双风道风筛式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气固耦合仿真模型进行建立,对其分离清选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胡麻脱粒物料在风筛系统、振动筛分装置、双风道杂余收集装置和吸杂除尘装置中的分布形态与迁移轨迹,探明了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在不同区域内随时间的数量变化规律,探知了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在不同区域内随时间的运动速度变化趋势。综上所述,针对不同脱粒程度胡麻脱粒物料分别提出了气流式分离清选模式与双风道风筛式分离清选模式,通过对两种模式作业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与揭示,研制了配套关键作业装备。研究结果表明,胡麻脱粒物料气流式分离清选模式及其装备更适宜于充分脱粒后基本无完整蒴果粒及较长茎秆的胡麻脱粒物料进行分离清选作业;胡麻脱粒物料双风道风筛式分离清选模式及其装备对胡麻脱粒物料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可应用于不同脱粒效果下的胡麻脱粒物料进行分离清选作业。

张仕林[8](2020)在《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青稞作为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广泛种植的特色作物,不仅是高原牧民的主要食用口粮,其秸秆也是高原畜牧产业中理想的优质饲料来源,因此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青稞作物本身的生长特性,种植区域大多分为高原大地块和丘陵山地,其中丘陵山地种植地块面积较小且分散,严重降低了机械化作业程度。由于青稞芒秆较长且存在倒刺,牛羊等牲畜在食用过程中往往出现扎口、伤胃的现象,同时对青稞秸秆的处理大部分地区依旧采用人工收集、运输,增加了劳动成本与经济成本,而传统稻麦联合收获机械在进行青稞收获作业时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实现了青稞收割、脱粒、碎芒、清选及秸秆打捆一体化作业。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以现有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为基础,提出了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的总体设计与结构布置方案,设计与之配套的碎芒脱粒装置与秸秆打捆装置,并对整机动力分配进行了合理设计。(2)对传统脱粒滚筒进行改进设计,优化关键部件参数,通过螺栓连接将两根旋向相反的碎芒板条分别安装在凹板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处,同时选择钉齿焊合与纹杆焊合交错排列组合方式,既保证脱净率,更增加了滚筒对作物的冲击、搓擦作用,有效提高碎芒率的同时,对青稞芒杆内表面的倒刺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对各脱粒元件、凹板的结构尺寸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进一步提高样机田间综合作业效率与作业质量。(3)通过对打捆装置关键部件进行选型设计,确定了打捆装置整体配置方式与动力分配,通过研究草捆长度控制原理设计了打结器离合装置,确定了喂入机构拨叉长度、活塞往复频率、等关键参数。(4)结合有限元法利用ABAQUS软件中对碎芒脱粒滚筒进行模态分析,参考所得模态振型对脱粒元件排列与参数设置进行进一步优化,分析得到结构薄弱部位并进行改进以提高工作可靠性。运用ADAMS对打捆装置喂入机构进行运动仿真,检查上、侧拨叉工作时的轨迹干涉情况,验证结构设计的参数合理性,以保证喂入机构平稳顺利工作。(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保持在6.0 km/h时,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各项作业指标中:籽粒脱净率为86.49%,平均损失率为1.69%,平均破碎率为0.11%,平均含杂率为6.27%;所得青稞秸秆中含芒率为5.84%,所含芒杆平均长度不足17 mm,整机碎芒率为92.4%。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的成捆率达到98.3%,草捆合格率达到94.7%,草捆抗摔率达到90%,整机作业效率达到0.4 hm2/h,平均草捆截面尺寸达到0.8 m×0.6 m,平均草捆密度达到124 kg/m3,纯工作小时生产率达到3860 h。各项指标均优于相关标准要求,其中秸秆芒杆处理性能明显优于对比机型,芒杆内表面倒刺清除效果明显。

徐朋飞[9](2020)在《毛苕子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试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国内鲜有对绿肥毛苕子联合收获机的设计报道,本文通过对果园绿肥毛苕子的生长特点和种植状况介绍,同时结合当前收割毛苕子的机械以及传统人工收割存在的损失大,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研制设计了一种针对毛苕子联合收获的机械,主要做了以下内容:(1)通过万能试验机对毛苕子植株茎秆进行拉伸、剪切试验,试验得出毛苕子茎秆的拉伸荷载21.7653.92 N,剪切荷载为45.8673.59 N,弹性模量为145.10178.29 MPa,此数据的得出为联合收获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数基础。通过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出影响毛苕子种子最大力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毛苕子的直径、含水率、加载速度。通过对直径的单因素试验得出毛苕子的平均最大力为124.23 N,且经试验分析可得出毛苕子种子最佳组合为直径4mm左右,含水率5%左右,加载速度10 mm/min时,此时最大力为172.87 N。此类数据可靠实用,并为机械播种及种子收获机械装置的工作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参数依据。(2)通过介绍了毛苕子收获机的设计要求,分析其功能为联合收获机设计提供基础,并且由此确定了毛苕子联合收获机的整机结构设计及各部件的设计方案,并且详细介绍了毛苕子联合收获机的工作原理,确定了毛苕子收获机的设计参数。并且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收割装置、脱粒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创新设计,绘制传动系统简图进行工作原理介绍,确定了毛苕子收获机的关键部件的基本传动比,综上可得为完成毛苕子收获机的初步设计及关键部件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3)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圆盘刀具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可知最容易损伤变形的部位是圆盘刀片周围及割刀刀片,而经分析圆盘刀具的固有频率范围是112.1246.2 Hz;对割刀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可知最容易变形的部位是刀面前端,而经分析割刀的固有频率范围是167.841247.2 Hz,经试验可知割刀的最大转速为2250 r/min,频率为37.5 Hz,不在割刀的固有频率之内,因此不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对机架结构的静力学分析可知机架装置的最大位移变形为0.0025 mm,且最大应力变形为1.3906 MPa小于Q235钢的屈服强度,因此可知在强度设计上满足强度要求;对机架结构的前6阶模态分析可知容易发生变形是第二根横梁,且对机架结构产生最大频率的是发动机的转速,而发动机的最大额定转速为2800 r/min,频率46.67 Hz仍远小于第一阶机架固有频率,因此可得出机架设计合理且在作业时不会产生共振。(4)主要介绍了整体样机的装配工艺及过程及整体样机的关键组成部件,主要包括脱粒装置、割台装置、机架及动力系统等组成,并且详细介绍了各个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及工艺,并且对整体样机进行空转性能检测试验,并且对样机整体及各个零部件的性能检测,经测试本样机满足各项指标收获设计要求。

王星[10](2020)在《纵向变径轴流式大豆育种专用脱粒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育种机械在作物培育和种子筛选环节起重要作用。育种机械可以降低育种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保证育种试验过程中的精度,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大豆脱粒是整个育种工作中决定育种试验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育种脱粒对脱粒机械有着极高的要求。防止不同品种大豆籽粒之间的混杂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脱粒效率。大田脱粒机脱粒和人工脱粒是现在育种试验过程中常用的脱粒方式。普通大田大豆脱粒机脱粒,易造成种子之间混杂,种子破碎率和夹带损失率高,种子大量残留在机具内部,不易清理;人工脱粒效率低,成本高耗时费力,容易延误农时。现存的两种脱粒方式都能导致育种试验数据的可信度降低,因此,育种专用脱粒机械的研发对于新品种繁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和国外育种方向的收获机脱粒装置,根据国内现役育种脱粒机械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满足大豆育种脱粒在农艺方面的要求,采用变径轴流脱粒原理设计一种育种专用脱粒机。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纵向变径轴流式大豆育种专用脱粒机总体方案对传统脱粒装置种类进行归纳分析,根据育种试验特点及其对脱粒机械的技术要求,依据其设计原则和指标提出纵向变径轴流式大豆育种专用脱粒机总体方案,并阐述其工作原理,通过计算选择配套动力。2)测定大豆物料基础参数,探究清选过程中风速和气流角度对籽粒损失率和清洁率的影响对大豆茎秆、豆荚、籽粒进行了详细的基础参数测量的同时测定了其力学特性。通过对大豆籽粒及豆荚进行分类统计,对大豆籽粒,豆荚进行建模仿真,初探清选过程中风速大小以及气流吹出角度对大豆籽粒损失率与清洁率的影响规律。为纵向变径轴流式大豆育种专用脱粒机具体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3)实施参数优化试验为寻求脱粒机的最佳工作参数,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以滚筒线速度、脱粒间隙、喂入量、植株含水率为影响因素,以破损率、含杂率、夹带损失率、未脱净率、飞溅损失率和沉积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植株体积含水率14-24.5%、滚筒线速度5.5-7.6 m/s、脱粒间隙15mm、喂入量1.5kg/min时,破损率低于1%、含杂率低于1.4%、夹带损失率低于1%、未脱净率低于1%、飞溅损失率低于0.3%、沉积率低于0.3%。4)绘制图纸及样机试制纵向变径轴流式大豆育种专用脱粒机样机试制,绘制工程图纸,加工样机。

二、牧草种子收获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牧草种子收获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牧草种子收获机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牧草种子机械化收获技术
    1.1 农艺要求
    1.2 收获工艺
        1.2.1 分段收获
        1.2.2 直接收获
2 国外牧草种子收获机发展概况
3 国内牧草种子收获机发展概况
4 国内牧草种子收获机存在的问题
    4.1 技术水平低
    4.2 草籽损失大、净度低,适应性和可靠性差
    4.3 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低
5 牧草种子收获机发展趋势

(2)暗管排水条件下耐盐作物生长及土壤盐碱度对不同灌水定额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暗管排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暗管排水脱盐效果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3 耐盐作物改良盐碱地研究
        1.2.4 存在问题
        1.2.5 研究内容
        1.2.6 技术路线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田间调查及试验设计
        2.2.1 田间调查
        2.2.2 耐盐作物的生长特性
        2.2.3 试验设计与试验前准备
    2.3 试验测定指标和相关计算
        2.3.1 气象数据的测定和计算
        2.3.2 土壤水分与盐分的测定和相关计算
        2.3.3 作物指标的测定和计算
3 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
    3.1 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
        3.1.1 油葵地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分布特征
        3.1.2 高丹草地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3.1.3 油沙草地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3.2 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分布特征
        3.2.1 油葵地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分布特征
        3.2.2 高丹草地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分布特征
        3.2.3 油沙草地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分布特征
    3.3 作物蒸腾蒸发量
        3.3.1 油葵蒸腾蒸发量
        3.3.2 高丹草蒸腾蒸发量
        3.3.3 油沙草蒸腾蒸发量
    3.4 生育期内0-40cm土壤平均含水率动态变化特征
        3.4.1 油葵地0-40cm土壤平均含水率动态变化特征
        3.4.2 高丹草地0-40cm土壤平均含水率动态变化特征
        3.4.3 油沙草地0-40cm土壤平均含水率动态变化特征
    3.5 小结
4 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化特征
    4.1 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
        4.1.1 油葵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
        4.1.2 高丹草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
        4.1.3 油沙草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
    4.2 土壤盐分动态分布特征
        4.2.1 油葵地土壤盐分动态分布特征
        4.2.2 高丹草地土壤盐分动态分布特征
        4.2.3 油沙草地土壤盐分动态分布特征
    4.3 生育期内0-40cm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4.3.1 油葵地0-40cm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4.3.2 高丹草地0-40cm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4.3.3 油沙草地0-40cm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4.4 小结
5 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pH的时空分布特征
    5.1 土壤pH空间分布特征
        5.1.1 油葵地土壤pH空间分布特征
        5.1.2 高丹草地土壤pH空间分布特征
        5.1.3 油沙草地土壤pH空间分布特征
    5.2 生育期内0-40cm土壤平均pH的时间变化特征
        5.2.1 油葵地生育期内0-40cm土壤平均pH的时间变化特征
        5.2.2 高丹草地生育期内0-40cm土壤平均pH的时间变化特征
        5.2.3 油沙草地生育期内0-40cm土壤平均pH的时间变化特征
    5.3 小结
6 暗管排水条件下油葵、高丹草、油沙草生长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6.1 株高与叶面积指数特征
        6.1.1 油葵株高与叶面积指数动态特征
        6.1.2 高丹草株高与叶面积指数特征动态变化
        6.1.3 油沙草株高与叶面积指数特征动态变化
    6.2 暗管排水条件下不同灌水定额对作物产量影响
        6.2.1 不同灌水定额对油葵产量的影响
        6.2.2 不同灌水定额对高丹草产量影响
        6.2.3 不同灌水定额对油沙草产量影响
    6.3 作物生长指标与土壤水盐特征相关性分析
        6.3.1 油葵生长指标与土壤水盐及pH的相关性
        6.3.2 高丹草生长指标与土壤水盐及pH的相关性
        6.3.3 油沙草生长指标与土壤水盐及pH的相关性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仿生自磨锐马铃薯挖掘铲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马铃薯挖掘铲的研究现状
        1.2.2 农机触土部件的仿生应用现状
        1.2.3 自磨锐性质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仿生学原理的运用
    2.1 仿生原理与自磨锐相结合
        2.1.1 马铃薯挖掘铲
        2.1.2 家兔门齿
        2.1.3 仿生自磨锐性质
    2.2 仿生原型的基础研究
        2.2.1 仿生原型的选取
        2.2.2 家兔门齿整体形貌研究
        2.2.3 家兔门齿的强度试验
        2.2.4 家兔门齿的硬度试验
    2.3 仿生原型相关元素的选取
        2.3.1 家兔门齿的曲线选取
        2.3.2 家兔门齿的硬度选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仿生马铃薯挖掘铲的设计与加工
    3.1 传统挖掘铲的设计要求
        3.1.1 挖掘铲长度
        3.1.2 挖掘铲宽度
        3.1.3 挖掘铲铲刃张角
        3.1.4 挖掘铲铲面倾角
    3.2 挖掘铲结合仿生自磨锐原理的设计
    3.3 仿生马铃薯挖掘铲的加工
        3.3.1 3D打印样件的加工
        3.3.2 机加工样件的加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仿真模拟试验和缩比试验与分析
    4.1 仿真模拟试验与分析
        4.1.1 模型的建立
        4.1.2 仿真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缩比摩擦磨损试验与分析
        4.2.1 缩比试验原理
        4.2.2 试验目的
        4.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4 试验条件
        4.2.5 试验方案
        4.2.6 试验过程
        4.2.7 试验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挖掘铲的田间试验与分析
    5.1 河北省田间试验与分析
        5.1.1 试验目的
        5.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5.1.3 试验条件
        5.1.4 试验过程
        5.1.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 甘肃省田间试验与分析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5.2.3 试验条件
        5.2.4 试验过程
        5.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电动草坪修剪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剪草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情况
        1.2.2 国内情况
        1.2.3 各种剪切机构研究现状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剪草机发展趋势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问题
    1.5 剪草机设计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剪草机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剪草机的工作环境分析
    2.2 剪切机构方案拟定
    2.3 传动机构方案拟定
    2.4 剪草机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2.4.1 剪草机设计原则制定
        2.4.2 剪草机设计的技术要求
        2.4.3 剪草机的主要设计参数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剪草机剪切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3.1 剪切机构的刀具和传动齿轮设计
        3.1.1 剪切机构概述
        3.1.2 往复式剪切机构的常见结构及分类
        3.1.3 往复式剪切机构的结构设计标准
        3.1.4 剪切机构的刀具设计
        3.1.5 往复式剪切机构的惯性力平衡
        3.1.6 传动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3.2 剪切机构设计计算与电机选型分析
        3.2.1 割刀进程的计算
        3.2.2 影响往复式剪切机构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
        3.2.3 割刀运动分析及剪切速度计算
        3.2.4 剪切机构的阻力、功耗计算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剪草机排草机构及机架的设计
    4.1 排草机构的设计
        4.1.1 排草机构结构设计
        4.1.2 输送带传送速度的计算
    4.2 刮板的设计
        4.2.1 刮板结构设计
        4.2.2 割刀与刮板相对距离的确定
    4.3 剪草机机架及集草箱的设计
        4.3.1 剪草机机架设计
        4.3.2 集草箱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剪草机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5.1 剪草机有限元分析概述
    5.2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5.2.1 有限元分析在农机设计中的应用
        5.2.2 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的作用及步骤
        5.2.3 有限元模态分析的作用及步骤
    5.3 机架与割刀静力学分析
        5.3.1 机架静力学分析
        5.3.2 割刀静力学分析
    5.4 机架有限元模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蓄电池选择及其控制电路
    6.1 蓄电池选择
    6.2 蓄电池箱体设计
    6.3 蓄电池控制电路的技术需求及方案选择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毛苕子收获机喂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长茎作物收获机械研究现状
        1.2.1 国外长茎作物收获机械研究现状
        1.2.2 国内长茎作物收获机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毛苕子茎秆力学特性试验
    2.1 毛苕子茎秆机械模型及茎秆参数
        2.1.1 毛苕子茎秆机械模型建立
        2.1.2 机械特性参数的确定及分析
    2.2 毛苕子茎秆力学特性试验
        2.2.1 试验仪器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方法
        2.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毛苕子收获机喂入装置设计
    3.1 喂入装置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3.1.1 总体结构
        3.1.2 工作原理
    3.2 关键部件设计
        3.2.1 切割装置设计
        3.2.2 立式拨禾滚筒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Rocky软件的喂入装置数值仿真
    4.1 离散元仿真软件Rocky介绍
    4.2 离散元模型建立
        4.2.1 毛苕子收获机喂入装置模型建立
        4.2.2 毛苕子茎秆离散元模型的建立
        4.2.3 Inlet粒子进入口的建立
        4.2.4 其他参数的设定
    4.3 虚拟仿真过程分析
    4.4 虚拟仿真性能试验
        4.4.1 虚拟仿真试验方案
        4.4.2 试验结果分析与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田间性能试验
    5.1 试验准备
    5.2 试验指标及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苜蓿种子重力分选正压预分层喂料系统的优化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种子清选研究现状
        1.2.2 重力分选装备研究现状
        1.2.3 模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苜蓿种子分层喂料系统研究
    2.1 苜蓿种子物理特性参数研究
        2.1.1 紫花苜蓿种子
        2.1.2 测量方法
        2.1.3 测量结果
    2.2 分层喂料系统研究
        2.2.1 分层喂料系统总体方案
        2.2.2 分层喂料系统模型参数
    2.3 本章小结
3 分层喂料系统流场仿真与优化
    3.1 分层喂料系统流场仿真分析
        3.1.1 系统建模与网格划分
        3.1.2 模型的参数设置
        3.1.3 模拟结果分析
    3.2 分层喂料系统流场优化研究
        3.2.1 模型结构参数优化
        3.2.2 模型总体方案优化
    3.3 振动和气流共同作用下种子流的仿真分析
        3.3.1 模型建立
        3.3.2 耦合设置
        3.3.3 耦合仿真结果分析
        3.3.4 振动对颗粒均匀度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分层喂料系统试验研究
    4.1 分层喂料系统试验台搭建
        4.1.1 试验台要求
        4.1.2 配套设备选型依据
        4.1.3 分层喂料系统与配套设备组合
        4.1.4 试验苜蓿种子及处理
    4.2 分层喂料系统试验台检验
        4.2.1 重力分选对分层喂料系统气流的影响
        4.2.2 分层喂料系统对重力分选气流的影响
    4.3 匀风网和层流格组合流场试验
        4.3.1 模块式方盒试验台架
        4.3.2 正交试验
        4.3.3 响应面试验
        4.3.4 模块方盒试验图像对比
    4.4 种子流、气流、振动组合试验
        4.4.1 模块式方盒风筒试验台架
        4.4.2 试验设计
        4.4.3 回归分析
        4.4.4 参数分析和优化
    4.5 分层喂料系统工作参数及单因素性能试验
        4.5.1 性能指标和工作参数测定
        4.5.2 分层喂料系统对种子流及种子分布的影响
        4.5.3 气流速度对重力分选性能的影响
        4.5.4 振动频率对重力分选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分层喂料系统动态研究
    5.1 模态分析
        5.1.1 基本原理
        5.1.2 建模和网格划分
        5.1.3 仿真分析
    5.2 谐响应分析
        5.2.1 基本原理
        5.2.2 仿真分析
    5.3 多组载荷响应分析
        5.3.1 响应面分析
        5.3.2 2D切片分析
        5.3.3 局部灵敏度分析
        5.3.4 参数相关性回归分析
    5.4 振源分析及安全性判定
    5.5 分层喂料系统振动试验
        5.5.1 试验仪器
        5.5.2 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分层喂料系统与重力分选组合性能试验
    6.1 试验设计
    6.2 试验分析与优化
        6.2.1 回归模型建立与显着性分析
        6.2.2 性能对比分析
        6.2.3 响应面分析
        6.2.4 参数优化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7)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 引言
    2 胡麻机械化收获国内外现状
        2.1 国外胡麻机械化收获现状
        2.2 国内胡麻机械化收获现状
    3 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3.1 国内外气流分离清选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3.2 国内外风筛式分离清选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4 研究的目的与技术路线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胡麻及其脱粒物料物理机械特性研究
    1 胡麻的生长与收获特性
        1.1 胡麻的生长过程
        1.2 胡麻植株总体结构特点
        1.3 胡麻植株各部分结构特点
    2 胡麻茎秆、蒴果力学特性
        2.1 胡麻茎秆力学特性
        2.2 胡麻蒴果力学特性
    3 胡麻脱粒物料物理特性
        3.1 不同作业模式下胡麻脱粒物料形态
        3.2 胡麻脱粒物料组分分析
        3.3 胡麻籽粒三轴尺寸测定
        3.4 胡麻脱粒物料流动特性
        3.5 胡麻脱粒物料离散元模型建立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清选悬浮速度测定
    1 悬浮速度测定的意义
    2 脱粒物料各组分悬浮速度测定
        2.1 试验材料准备
        2.2 物料悬浮速度测定装置与方法
        2.3 试验测量过程与结果
        2.4 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悬浮速度对比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流式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理及装备研究
    1 样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样机结构与组成
        1.2 工作原理
    2 关键部件设计与参数确定
        2.1 振动喂料系统
        2.2 胡麻籽粒分离装置
        2.3 杂余自动排料装置
        2.4 吸杂风机转速确定
        2.5 旋风分离器
    3 作业性能试验与分析
        3.1 试验条件与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 样机工作参数优化
        4.1 工作参数分析
        4.2 单因素参数确定
        4.3 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试验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 基于CFD-DEM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过程解析
        5.1 仿真数学模型
        5.2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5.3 气流式分离清选过程模拟及分析
    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风道风筛式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理及装备研究
    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结构组成
        1.2 分离清选工艺与工作原理
        1.3 主要技术指标
    2 关键部件设计与参数确定
        2.1 三级振动筛分装置
        2.2 双风道杂余集料装置
        2.3 吸杂除尘装置
    3 性能试验与分析
        3.1 试验条件与材料
        3.2 试验方案与方法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 样机工作参数优化
        4.1 工作参数分析
        4.2 单因素试验分析
        4.3 作业性能试验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 双风道风筛式分离清选机内胡麻脱粒物料运移规律研究
        5.1 仿真数学模型
        5.2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5.3 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5.4 试验验证
    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8)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谷物联合收获研究与机具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秸秆打捆研究与机具发展现状
        1.2.3 问题与不足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总体结构设计
    2.1 整机设计要求
    2.2 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作业机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2.2.1 整机结构
        2.2.2 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脱粒碎芒装置结构设计与分析
    3.1 碎芒脱粒装置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3.1.1 整机结构组成
        3.1.2 工作原理
    3.2 关键部件设计与参数计算
        3.2.1 脱粒滚筒
        3.2.2 凹版筛
    3.3 脱粒滚筒模态分析
        3.3.1 有限元法模态分析基础理论
        3.3.2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3.3.3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3.3.4 滚筒振动特性分析
        3.3.5 模态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粒碎芒装置田间对比试验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机型
        4.2.3 试验方法
    4.3 试验数据与分析
    4.4 芒杆倒刺处理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秸秆打捆装置设计与优化
    5.1 秸秆打捆装置整体布局
    5.2 打捆装置整机结构
    5.3 打捆装置传动系统与工作原理
    5.4 关键部件设计与参数计算
        5.4.1 草捆打结器离合装置
        5.4.2 草捆尺寸控制原理
        5.4.3 草捆压缩装置
    5.5 打捆机架振动特性分析
        5.5.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5.5.2 模态振动特性分析
        5.5.3 机架结构优化及对比分析
    5.6 打捆装置喂入机构设计及参数优化
        5.6.1 喂入机构传动计算
        5.6.2 喂入机构拨叉干涉检查
    5.7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秸秆打捆装置田间试验
    6.1 试验条件与方法
        6.1.1 试验地概况
        6.1.2 试验指标
    6.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9)毛苕子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试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毛苕子作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1 毛苕子植株结构和试验方案
        2.1.1 毛苕子植株结构图
        2.1.2 试验设计方案
        2.1.3 试验器材
    2.2 毛苕子植株力学特性试验
        2.2.1 材料准备
        2.2.2 含水率测量
        2.2.3 拉伸剪切试验
        2.2.4 毛苕子植株力学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毛苕子种子压缩特性试验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案
        2.3.3 直径不同对种子力值的影响试验
        2.3.4 加载速度不同对种子力值的影响试验
        2.3.5 含水率不同对种子力值的影响试验
        2.3.6 响应面法试验结果与分析
        2.3.7 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2.3.8 试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样机整体结构与关键装置设计
    3.1 设计要求
    3.2 样机整体结构设计
        3.2.1 总体结构
        3.2.2 工作原理
        3.2.3 传动系统示意图
        3.2.4 主要技术参数
    3.3 割台装置设计
        3.3.1 作业速度的确定
        3.3.2 割幅宽度
        3.3.3 割刀设计
        3.3.4 切割部件的参数设计
    3.4 脱粒滚筒的设计
    3.5 脱粒筛网的设计
    3.6 粉碎装置的设计
    3.7 收获机电路示意图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样机关键部件仿真分析
    4.1 有限元介绍
    4.2 仿真软件的介绍
    4.3 圆盘刀具的模态分析
        4.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3.2 材料属性设定
        4.3.3 网格划分
        4.3.4 模态分析理论
        4.3.5 仿真分析结果
    4.4 割刀的仿真分析
    4.5 机架的的静力学分析
        4.5.1 机架有限元的建立
        4.5.2 添加约束和荷载
        4.5.3 仿真分析及结果
        4.5.4 安全系数的确定
    4.6 机架装置的模态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样机关键零件的加工及运行试验
    5.1 样机整体结构的组成
    5.2 机架的加工
    5.3 割台装置的制作
        5.3.1 割刀的加工
        5.3.2 花键轴的加工
        5.3.3 螺旋输送器的加工制作
    5.4 脱粒系统的加工
        5.4.1 脱粒凹板的加工
        5.4.2 锥形喂料口的加工
    5.5 整机样机的加工及运行试验
        5.5.1 整体样机加工
        5.5.2 运行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纵向变径轴流式大豆育种专用脱粒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小结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育种试验的特点及其对脱粒机械的技术要求
    2.2 设计原则
    2.3 总体方案及其工作原理
    2.4 基本工作参数确定
        2.4.1 生产率的确定
        2.4.2 功率消耗的确定
    2.5 小结
3 大豆物料基础参数研究
    3.1 大豆茎秆参数测定
        3.1.1 大豆植株物理参数测量
        3.1.2 大豆植株力学特性测定
    3.2 大豆豆荚参数测定
        3.2.1 大豆豆荚物理参数测量
        3.2.2 大豆豆荚力学特性测定
    3.3 大豆籽粒参数测定
        3.3.1 大豆籽粒物理参数测量
        3.3.2 大豆籽粒力学特性测定
    3.4 小结
4 脱粒装置的设计
    4.1 脱粒装置的技术要求
    4.2 脱粒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分析
    4.3 脱粒装置的类型与分析
    4.4 脱粒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4.5 脱粒装置关键参数的确定
        4.5.1 脱粒钉齿的确定
        4.5.2 脱粒滚筒长度的确定
        4.5.3 脱粒滚筒直径的确定
        4.5.4 脱粒钉齿齿间距的确定
        4.5.5 脱粒滚筒转速的初步确定
        4.5.6 脱粒间隙的初步确定
    4.6 运输螺旋的设计
        4.6.1 运输螺旋直径的确定
        4.6.2 运输螺旋螺距的确定
    4.7 排秸风扇的设计
    4.8 分离凹板的设计
    4.9 小结
5 清选装置的设计及数值模拟
    5.1 清选装置的技术要求
    5.2 清选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5.3 清选装置数值模拟与试验
        5.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5.3.2 边界条件设定
        5.3.3 仿真试验设计
        5.3.4 试验方案与结果
        5.3.5 试验结果分析
    5.4 小结
6 纵向变径轴流式大豆育种专用脱粒机参数优化试验
    6.1 试验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6.2 试验材料及仪器
        6.2.1 试验材料
        6.2.2 仪器设备
    6.3 试验方法
        6.3.1 试验环境
        6.3.2 试验方案
    6.4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1 试验结果
        6.4.2 数据处理
        6.4.3 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分析
    6.5 参数优化
    6.6 小结
7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牧草种子收获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牧草种子收获机研究现状与展望[J]. 刘伟,李凤鸣,李伟,张英俊,刘立平,刘贵林,高晓宏,贾俊俊. 农业工程, 2021(07)
  • [2]暗管排水条件下耐盐作物生长及土壤盐碱度对不同灌水定额的响应研究[D]. 于丹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仿生自磨锐马铃薯挖掘铲的设计与试验[D]. 包健伦. 吉林大学, 2021(01)
  • [4]电动草坪修剪机设计[D]. 肖雪航. 成都大学, 2021(07)
  • [5]毛苕子收获机喂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D]. 于世强.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6]苜蓿种子重力分选正压预分层喂料系统的优化与试验研究[D]. 王旭.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7]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D]. 戴飞.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8]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设计与试验[D]. 张仕林.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9]毛苕子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试制[D]. 徐朋飞.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10]纵向变径轴流式大豆育种专用脱粒机的研究[D]. 王星.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牧草种子收获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