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

一、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胡月[1](2021)在《超声造影评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估价值;探索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术后不同时期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超声引导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31例(67个病灶)。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41-81岁,平均年龄(60.6±10.7)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肝脏恶性肿瘤,按照术前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粒子植入,且均一次性植入成功。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行超声造影及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并按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超声造影及腹部增强CT或MRI复查,观察病灶大小的变化,术前术后的超声造影均做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分析。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对部分病例的粒子区及粒子区周边行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1、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病灶有效率分别为53%、82%、86%、87%。2、与治疗前相比,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超声造影定量参数t RT、t TTP逐渐增大,t PI、t WIS、ΔRT、ΔTTP逐渐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相比,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超声造影定量参数AUC、ΔAUC、ΔPI、ΔW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3个月与1个月相比,超声造影定量参数t RT、t TTP增大,t PI、t WIS、ΔRT、ΔTTP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与3个月相比,超声造影定量参数t RT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12个月与6个月相比,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病理组织学活检显示粒子区病灶组织已变性坏死,粒子区周边区域仍有125I粒子的放射性损伤作用。结论:1、超声引导下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可以成为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定量评估方法。3、组织学活检的病理变化验证了超声引导下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术后6个月时病灶组织已经被彻底灭活。

贾晨飞[2](2021)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探讨影响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评估近期疗效的同时观察粒子植入术后不良反应,以期为中晚期NSCLC患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临床诊治工作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性回顾了我中心2015年5月-2019年2月42例采用CT方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术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其中提取可能对粒子植入术近期疗效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同时参照患者术后6月胸部CT扫描结果,依据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价,根据术后6月肿瘤大小变化进行疗效评估。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影响粒子植入术治疗NSCLC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选取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是否联合化疗、植入方式、活度、剂量、吸烟情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制定的体力评分(PS评分)作为相关临床因素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的疗效单因素分析,并将筛选出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组织间粒子植入治疗,术后6月42例患者全部存活,且近期疗效较好,肿瘤控制率为83%,有效率为45%。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其中气胸15例,出血5例,粒子移位2例,未出现放射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对近期疗效相关影响因素肿瘤最长径以及术后D90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得到最佳阈值为4.5cm,120Gy。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女性)、肿瘤最长径(<4.5cm)、术后D90(≥120Gy)近期有效率(CR+PR)较好,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最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D90≥120Gy是影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NSCLC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组织间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NSCLC可以达到较好的局部控制,同时不良反应小,是一项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微创治疗技术。2.根据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D90≥120Gy是影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独立影响因素。

粟宇[3](2020)在《SPECT-CT用于评估125I粒子剂量分布的可行性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全新微创放射性治疗手段,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在颅内肿瘤、头颈部肿瘤、胰腺癌、早期前列腺癌、肝癌、肺癌、难治性甲状腺癌等肿瘤治疗中具有显着的疗效。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剂量学分布密切相关,为了判断125I粒子植入之后的剂量是否“过量”或“不足”,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吸收剂量验证。传统的术后剂量验证方式是将术后靶区的B超、CT、MRI等影像资料,导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ing system,TPS)进行“模拟”计算,但TPS计划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该方法必须了解每颗粒子活度、肿瘤内部的粒子数目并且能通过影像资料准确识别粒子位置,才能保证剂量计算的准确性,而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存在很大的难度。本研究旨在研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对患者125I粒子植入后的剂量分布情况进行评价的可行性。同时,回顾性研究125I粒子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第一部分:对在我院完成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SPECT-CT扫描,分别完成采集患者全身扫描图像、存在粒子移位区域的断层融合扫描图像、植入部位的SPECT-CT断层融合扫描图像,使用TPS系统进行术后剂量验证。通过对比融合图像与TPS剂量验证的V100在CT图像上的覆盖体积的大小,评估SPECT-CT扫描与TPS剂量验证两种评估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在对核素断层融合图像处理时,分别使用衰减校正与非衰减校正模式进行图像重建,评估两种模式下是否存在区别。第二部分:选择我院在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收治的86例晚期肺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分别分为研究组(n=43)及对照组(n=43),研究组采取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对照组采取序贯放化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1.通过SPECT-CT全身图像,可以清晰的检测到发生移位的125I粒子;对125I粒子的融合图像进行判读,发现衰减校正模式可以使125I粒子核素的浓聚范围更接近V100的等剂量线,并且核素浓聚影亮度更高、更集中;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在使用衰减矫正的模式下,125I粒子的核素浓聚影的体积与靶区体积的比值、TPS计划系统验证得出的V100,两者之前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非衰减校正组,125I粒子的核素浓聚影的体积与靶区体积的比值、TPS计划系统验证得出的V100数值一致性较差。2.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与常规放化疗组比较,有效率、生活质量等均高于后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后者。结论:1.使用SPECT-CT对125I粒子植入后的患者进行断层融合扫描,其显示的图像,与TPS计划系统验证的V100等剂量线结果有着很高的一致性,可用于动态评估125I粒子植入后的剂量分布;2.125I粒子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术后生活质量良好。

董阿茹汗[4](2020)在《疏郁散结方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及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疏郁散结方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乳房肿瘤临床疗效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疏郁散结方有效成分及成分间协同作用探析其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3年12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收治的经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乳房局部肿瘤治疗同时口服疏郁散结方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52例,以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时间为随访起点,至疾病发生进展或失访、死亡。收集术后6个月病灶影像学结果对中西医联合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对不同证型间疗效差异进行对比,评价无进展生存期,分析预后影响因素。2.借助TCMSP平台筛选疏郁散结方中有效活性成分,Uni Prot Knowledgebase数据库查找其作用靶点,通过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挖掘乳腺癌相关作用靶点,使用Venny 2.1.0工具绘制韦恩图,得到疏郁散结方与乳腺癌共同靶点,将靶点代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图,利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疏郁散结方有效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PPI网络图,借助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及通路富集分析,对疏郁散结方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讨论。研究结果1.术后6个月局部病灶控制率:评价52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局部乳房病灶体积变化情况,根据WHO实体瘤评价标准,13例病灶完全缓解(CR),32例部分缓解(PR),4例病灶稳定(SD),3例病灶进展(PD),近期局部病灶控制率(CR+PR)86.5%。2.中医证型间疗效差异比较:将52例患者根据证型分布情况,分为虚证组与实证组,比较2组间疗效差异,两组数据经检验,P=0.932>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虚证患者根据证型分布情况通过非参数检验比较组间疗效差异,P=0.633>0.05,提示气阴两虚组、气血两虚组、冲任失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实证患者根据证型分布情况通过非参数检验比较组间疗效差异,P=0.248>0.05,提示气滞痰凝组、毒热蕴结组、瘀毒互结3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无进展生存期:随访时间12-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9%、51.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5个月,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29.9个月。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将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年龄、BMI、激素受体状态、临床分期、有无远处器官转移、是否联合治疗、术前血小板计数、肿瘤标志物CA15-3、中医辨证虚实纳入预后分析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受体状态(P=0.001)、临床分期(P<0.001)、是否伴远处器官转移(P<0.001)、是否联合治疗(P<0.001)与疏郁散结方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乳房局部肿物预后相关,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伴远处器官转移(P<0.001)、是否联合其他治疗方法(P=0.004)、临床分期(P=0.012)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5.疏郁散结方中药活性成分:通过数据库检索,经过筛选后,共得到疏郁散结方活性成分65种,其中柴胡17种,枳壳5种、郁金15种、姜黄3种、白芍13种、川芎7种、茯苓15种、浙贝母7种、猫爪草12种,鸡内金直接得到靶点17个。6.疏郁散结方有效成分及核心靶点:通过有效成分靶点信息筛选,共得到疏郁散结方有效成分对应靶点175个,筛选出Degree≥15的成分为疏郁散结方主要成分,共20个,同时筛选出Degree≥10的靶点为核心靶点,共32个。7.疏郁散结方-乳腺癌共同靶标及蛋白互作图中关键靶点:通过搜索相应数据库,共得到乳腺癌相关疾病靶点407个,疏郁散结方-乳腺癌共同靶点13个,分别为:ADRB2、AR、BCL2、CHEK1、ESR1、ESR2、GSK3B、NOS2、NR3C1、PGR、PIK3CG、PPARG、PTGS2,其中ESR1、PTGS2、NR3C1、GSK3B为4个关键作用靶点。8.疏郁散结方GO功能注释及通路富集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疏郁散结方主要参与调控RNA聚合酶启动子转录、DNA转录、基因表达、细胞间信号传导、细胞生长、平滑肌收缩、类固醇激素介导相关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药物反应、乳腺腺泡发育等15个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靶点富集于细胞核、核浆、细胞质、蛋白质复合体、胞浆核周区、线粒体外膜等7种细胞成分;影响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RNA聚合酶II转录因子活性、蛋白结合、酶结合、锌离子结合等15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共得到显着性通路10条,其通路包括肿瘤相关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通路等,并在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相关信号通路中富集。疏郁散结方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肿瘤血管生成、改善甲状腺激素、催乳素、雌激素等相关激素水平及激素受体水平发挥抗肿瘤效应。

赖中伟[5](2020)在《125碘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探讨125碘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2.探讨125碘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安全性。3.为临床医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提供参考。方法:1.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武汉大学口腔医院2014年7月-2019年6月间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入选患者相关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吸烟史、饮酒史、CT检查结果)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期等,分析这些病例的年龄、性别、T分期、原发灶部位、吸烟饮酒史、病理类型、全身系统状况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数据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计算出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出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相关数据。结果:1.患者的2、4、6月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9%、65.4%、53.8%。2.研究期间患者随访时间6月至60月,中位随访时间28月。术后1年、2年总体生存率为92.3%、86.5%;术后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7.7%、36.5%。3.经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T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4.17.3%患者术后近期出现轻度放疗不良反应(RTOG1-2级),无严重近远期放疗不良反应发生(RTOG3-4级)。结论:125碘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技术联合手术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具有微创、高效、安全性高的特点,尤其是对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陈建建[6](2020)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建立人喉癌细胞系TU21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放射性125Ⅰ粒子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研究1251粒子对喉癌移植瘤凋亡、增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研究基础。方法建立人喉癌细胞系TU212裸鼠移植瘤模型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只,对照组植入0 mCi空壳粒子,实验组植入0.8 mCi粒子。CT引导下经18G穿刺针在各组裸鼠瘤体内分别植入2枚粒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用于术前计划设计和术后计划验证。植入粒子后每4天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并测量肿瘤大小以计算肿瘤体积。125Ⅰ粒子植入30天后处死裸鼠取材,根据肿瘤体积绘制肿瘤体积-时间曲线以观察抑瘤效果。瘤体取材后分别进行如下检测:(1)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2)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Bax、Bcl-2、Ki67、PCNA的mRNA表达;(3)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Bax、Bcl-2、PCNA的蛋白表达。(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Bax、Bcl-2、Ki67、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1)干预结束后实验组移植瘤体积、重量均显着小于对照组(均P<0.05)。(2)HE染色切片示对照组肿瘤组织癌细胞核大深染、排列紧密,实验组肿瘤组织癌细胞可见大量变性坏死。(3)q-PCR结果示实验组肿瘤组织与较对照组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多,Bcl-2、Ki67、PCNA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4)Western blot结果示实验组肿瘤组织较对照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多,Bcl-2、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多,Bcl-2、Ki67、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明显抑制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庞旭[7](2020)在《125I粒子植入放疗辅助治疗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横纹肌肉瘤的组织分化来源于原始间充质干细胞,在所有儿童恶性肿瘤肿约占5%,是儿童患者中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而眼眶横纹肌肉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眶内原发性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目前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已经成为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案。放疗应用于治疗眼眶横纹肌肉瘤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传统照射模式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图像引导放疗及质子放疗等外照射技术相继应用于临床。虽然眼眶横纹肌肉瘤患儿的5年生存率在逐步提高,目前的外照射放疗技术也很大程度地减轻了给眼眶横纹肌肉瘤患儿带来的放疗并发症,但引起的眼眶和面部发育畸形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存质量。125I粒子植入放疗基于其独特的内照射放疗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但是针对眼眶横纹肌肉瘤的治疗报道较少,而有关眼部的并发症的记录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以125I粒子植入放疗综合治疗眼眶横纹肌肉瘤的疗效及产生的放疗并发症,为临床上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放疗在眼眶横纹肌肉瘤患儿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眼科确诊为眼眶横纹肌肉瘤的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这些患儿均未在其他医院确诊。纳入标准为:①不超过14岁的儿童患者;②眼眶为原发灶,且肿物未侵犯眼眶周围组织及颅脑;③未接受规范的治疗(手术、化疗及放疗)。排除标准为:①超过14岁的非儿童患者;②眼眶为非原发灶部位,或肿物已侵犯眼眶周围组织及颅脑;③已接受规范的治疗(手术、化疗及放疗)。本研究遵循《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中的要求,并经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粒子植入手术的实施均取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2治疗方法2.1 综合治疗所有患儿术前均行相关检查评估眼部病情:如眼前节、视力、眼底检查等眼科检查和B超、眼眶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术:肿瘤如能完全切除则先行手术切除;如不能,则先行活检术,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横纹肌肉瘤后先转至儿科进行化疗,待病变缩小便于手术时再行手术切除。根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制定的危险度分组标准进行相应的化疗。化疗总周期数≥8个周期(治疗+巩固)。化疗结束的判定标准:在化疗期间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对肿瘤控制情况进行评估,若无肿瘤残余迹象,则继续进行4个周期的巩固化疗。125I粒子植入手术时机选择在肿瘤切除术后的1个月左右进行。根据术前眼眶CT检查规划粒子的排布。术后行CT验证粒子植入是否达到预期,如粒子植入不到位,或随访期间发现肿瘤局部(可疑)复发,可行粒子补种。2.2 随访及并发症观察门诊复诊时间安排:肿瘤切除术后6个月内和(或)125I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内每隔1隔月复查1次;6个月至3年期间每隔3个月复查1次;第4年中需复查2次;5年以上者则每年复查1次。影像学检查复检时间安排: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眼眶CT或MRI;1~4年期间每6个月复查1次眼眶CT或MRI;5年以上者则每年复查1次眼眶CT或MRI。125I粒子植入放疗相关的并发症包括:粒子植入术中的穿刺并发症、术后的早期放疗并发症(≤6个月)及晚期放疗并发症(>6个月)。结果1 研究对象本组共8例患儿,其中男、女各4例,发病年龄平均为7.5岁(3个月~12岁)。所有患儿均于我科行手术切除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横纹肌肉瘤。IRSG分期:IRS-Ⅰ期1例、IRS-Ⅱ期3例、IRS-Ⅲ期4例。病理组织学分型:胚胎型6例、腺泡型2例。危险度分组:低危组6例,中危组2例。2治疗情况手术情况:4例肿瘤肉眼切除干净,另4例肿瘤因边界不清晰肉眼未切除干净。化疗情况:7例患儿均完成各自预期制定的化疗方案,1例患儿未完成:其中低危组6例,采用VC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顺铂)及IEV(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长春新碱)交替化疗的方案;中危组2例,采用AVCP(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顺铂)及IEV交替化疗的方案。放疗情况:4例按照原计划于术后1个月左右行粒子植入治疗;另4例最初未接受粒子植入治疗,而在随访期间局部复发时要求行粒子植入放疗。有5例患儿仅行1次粒子植入使肿瘤得到稳定控制,其中1例局部控制,但因脑转移死亡;有2例患儿接受2次粒子植入;1例患儿接受3次粒子植入。7例患儿完成了综合性治疗,其4年无瘤生存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37~66个月)。1例未完成综合性治疗,虽眼眶局部稳定控制,但最终因脑转移死亡。3并发症情况穿刺并发症:穿刺道出血1例。早期放疗并发症(≤6个月):角膜刺激征5例、睫毛脱失5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2例;晚期放疗并发症(>6个月):视力下降5例、眼表新生血管性病变5例、皮下组织萎缩及硬化4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3例、角膜刺激征3例,睫毛脱失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角膜溃疡及穿孔1例。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放射性白内障、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眼球萎缩、眼眶及周围面骨发育不全。在这存活的7例患儿中,6例眼球得到保留,3例视力不受影响。结论125I粒子植入放疗治疗儿童原发性眼眶横纹肌肉瘤有较好的疗效,不影响眼眶及周围面骨的发育,非常适合高发于儿童的眼眶横纹肌肉瘤,但易引起新生血管性病变,尤其对年龄较小、植入粒子数目较多的患儿易造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仍需进一步的观察。

王浩[8](2020)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寡复发非小细胞肺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后的寡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与二线化疗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及天长市中医院肿瘤科接受一线化疗4-6周期后的寡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53例纳入此次研究中,分成两组,其中A组(粒子组)25例,84处病灶,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B组(二线化疗组)28例,96处病灶,接受二线静脉化疗。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每2个月住院随访一次,评价指标包括疾病控制率、总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5~42月)。在治疗后的第2、4、6个月,A、B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0%vs 75.0%(P=0.933)、72.0%vs55.6%(P=0.219)、70.8%vs 42.3%(P=0.042),在第6个月A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B组。A组患者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5%和23.9%,B组分别为62.6%,和22.3%。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8个月(95%CI:10.5–15.1)和15.2个月(95%CI:12.2–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第2、4、6个月,A、B两组患者KPS未降低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8.0%vs 71.4%(P=0.138)、72.0%vs 48.1%(P=0.044)、62.5%vs 30.8%(P=0.025);随着治疗过程延长,第4和6个月,A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都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事件。A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后的寡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可行的,与二线化疗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以提供更好的远期生活质量。

王昌然[9](2020)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头颈部浅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头颈部浅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取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观察疾病控制情况、生存状况、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56例患者中,CR 42例(75.00%),PR 10例(17.86%),SD 4例(7.14%),ORR 52例(92.86%),DCR 56例(100.00%)。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56例患者中,中位总生存期为26.55个月[95%CI(22.54~31.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5.88个月[95%CI(13.25~20.67)],患者随访1年后,其术后1年总生存率为96.43%(54/56),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2.14%(46/56)。56例患者中,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共发生54例,均为轻度皮肤损伤。5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栓塞、血管破裂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头颈部浅表恶性肿瘤患者,采取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应用价值较高,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李兴昶[10](2020)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有效处方剂量学研究目的:1.探究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2.以TPS术后参数D90为据,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术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处方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病例的中病理确诊为肺癌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病人45例。将术后CT图像导入125I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按验证确认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与术前计划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士15%),以术后验证D90分为A、B、C(A组100-120Gy,B组120-140Gy,C组140-160Gy)三组各15例,并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CT复查,观察A,B,C三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和局部控制率(LCR),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有效处方剂量。结果:1.随访时间6个月,完全缓解(CR)15例(33.3%),部分缓解(PR)17例(37.8%),病情稳定(SD)3例(6.7%),进展(PD)10例(22.2%),A、B、C三组的客观缓解率及局部控制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和局部控制率(LCR)值均为93.3%,大于A组和B组。2.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植入术治疗晚期肺癌术前和术后两组剂量参数比较:PTV(cc),D50(Gy),D90(Gy),V100(%),V90(%),MPD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01,0.96,-0.04,-0.03,0.44,-1.8,P值均大于0.05。结论:1.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应用于晚期肺癌,能改善病人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2.140-160Gy剂量组疗效最好,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大,ORR和LCR呈上升趋势,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价值。第二部分: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安全性及相关风险因素分析目的:探究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安全性及气胸和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病例的中病理确诊为肺癌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植入术后患者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状况,分析气胸发生率和出血率与患者基本情况、病变特征、穿刺过程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找出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8例(40%)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气胸,其中3例出现中-重度气胸,15例出现少量气胸;30例患者发生周围出血,其中轻度出血11例,中度出血19例,出血合并气胸患者有7例,同时发生概率为15.6%(7/45);气胸的发生率与病灶大小无相关性(P=0.778);肺内穿刺长度4-6cm时,气胸概率明显增加,肺内穿刺长度为4-6cm(70.0%)和大于6cm(66.7%)两个范围气胸发生率相当,显着高于1.5-2cm(30.0%)和2-4cm(21.1%)的气胸发生率,且具有统计学义(P=0.032)。肿瘤大小为0.5-2cm(90.0%)出血发生率最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肺内穿刺长度大于4cm出血发生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穿刺针数和手术时间均与气胸有统计学意义(P=0.02和P=0.014),呈现较弱的正相关相关性。结论:放射性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肺癌是安全有效,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及出血。病灶大小与气胸发生率无相关性,肺内穿刺长度4-6cm时,气胸发生率明显增加;病灶大小为0.5-2cm出血发生率最高;肺内穿刺长度大于4cm出血发生率增高,气胸与穿刺针数及手术时间呈较弱的正相关,为临床提供良好建议。

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造影评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超声造影评估~(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疗效
    2.1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2.1.1 ~(125)I放射性粒子物理特性
        2.1.2 ~(125)I放射性粒子对肿瘤的治疗机制
        2.1.3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
    2.2 超声造影应用
        2.2.1 超声造影剂
        2.2.2 超声造影的应用领域及现状
    2.3 超声造影对于肝脏的临床应用
    2.4 超声造影评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疗效的理论基础
    2.5 超声造影评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疗效的优势
    2.6 超声造影评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疗效的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纳入标准
        3.1.2 病例排除标准
    3.2 材料及仪器设备
        3.2.1 ~(125)I放射性粒子
        3.2.2 超声造影剂
        3.2.3 仪器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病理组织学活检
        3.3.2 超声造影检查
        3.3.3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意义
        3.3.4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3.3.5 治疗后疗效评价
        3.3.6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不同时间病灶局部控制情况
    4.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及术后CEUS定量参数变化
        4.2.1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1 个月CEUS定量参数变化
        4.2.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3个月CEUS定量参数变化
        4.2.3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CEUS定量参数变化
        4.2.4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12个月CEUS定量参数变化
        4.2.5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1个月与3个月CEUS定量参数变化
        4.2.6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3个月与6个月CEUS 定量参数变化
        4.2.7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6 个月与12 个月CEUS定量参数变化
    4.3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6 个月病灶局部病理变化
第5章 讨论
    5.1 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5.2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5.3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病理变化分析
    5.4 本研究的优势
    5.5 本研究的不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当前中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常见治疗手段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SPECT-CT用于评估125I粒子剂量分布的可行性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SPECT-CT扫描用于评价~(125)I粒子的放射性分布的可行性
    1 前言
        1.1 ~(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基本情况
        1.2 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
        1.3 SPECTCT融合图像探测~(125)I粒子释放出的射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材料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SPECT-CT图像采集及处理
        2.3.2 TPS计划系统剂量验证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患者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主要设备与材料
        2.2.1 ~(125)I粒子
        2.2.2 穿刺引导CT
        2.2.3 穿刺针
        2.2.4 粒子枪
        2.2.5 TPS粒子计划系统
        2.3 分组及治疗方法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短期疗效
        3.2 生活质量分析
        3.3 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
        3.4 睡眠情况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攻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剂量验证的意义与发展
    参考文献

(4)疏郁散结方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及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疏郁散结方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2 操作过程及技术方法
    3 疏郁散结方组成
    4 随访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讨论
        1 疏郁散结方立方思想
        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及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优势
        3 疏郁散结方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
        4 疏郁散结方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研究二 疏郁散结方治疗乳腺癌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疏郁散结方组成及有效成分分析
        2 疏郁散结方配伍机制分析
        3 疏郁散结方作用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综述一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125碘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仪器设备
    2.3 操作过程及方法
        2.3.1 术前准备
        2.3.2 手术操作
        2.3.3 术后处理
    2.4 跟踪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2.4.1 随访观察
        2.4.2 疗效评价标准和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2.6 研究内容及分组标准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3.2 临床疗效(肿瘤大小变化)
    3.3 患者生存期分析
    3.4 影响OS生存结局的因素分析
    3.5 术后不良反应
    3.6 两例典型病例
        3.6.1 一般资料
        3.6.2 一般资料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6)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裸鼠模型建立及干预
    2.2 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对比
    2.3 HE染色检查结果
    2.4 qPCR结果
    2.5 Western Blot结果
    2.6 免疫组化结果
3 讨论
    3.1 喉癌治疗现状
    3.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现状
    3.3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机制与优势
    3.4 喉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现状
    3.5 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获得奖励和发表论文
致谢

(7)125I粒子植入放疗辅助治疗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眼眶横纹肌肉瘤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8)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寡复发非小细胞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头颈部浅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疾病控制情况
    2.2 生存状况分析
    2.3 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分析
3 讨论

(10)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有效处方剂量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和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125)I粒子植入术前后剂量参数比较
        2.2 ~(125)I粒子植入术后疗效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安全性及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和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2.2 气胸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3 出血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3D个体化模板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四、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造影评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的应用价值研究[D]. 胡月.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D]. 贾晨飞.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SPECT-CT用于评估125I粒子剂量分布的可行性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研究[D]. 粟宇. 南昌大学, 2020(01)
  • [4]疏郁散结方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及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D]. 董阿茹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125碘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D]. 赖中伟. 南昌大学, 2020(08)
  • [6]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D]. 陈建建. 郑州大学, 2020(02)
  • [7]125I粒子植入放疗辅助治疗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观察[D]. 庞旭. 郑州大学, 2020(02)
  • [8]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寡复发非小细胞肺癌[D]. 王浩. 东南大学, 2020(01)
  • [9]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头颈部浅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J]. 王昌然.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7)
  • [10]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D]. 李兴昶. 三峡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