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英语)

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英语)

一、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颖[1](2021)在《Barriers to Entry(Chapter 9)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此次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书籍为Paul Ross所着的Barriers to Entry,并从中节选第九章Reverse Angle作为翻译实践文本。本书属于商务类文本,以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的实例,分析了文化背景、教育角度、思想方式等因素对人们所造成的影响,解决了在工作交流中凸显出来的文化冲突问题。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以及语篇衔接这两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笔者运用了直译加注的翻译策略;针对语篇衔接问题,笔者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指称衔接、逻辑衔接以及词汇衔接,运用了省略法和还原法两种翻译策略。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旨在为商务类文本的翻译和研究提供一些可能的借鉴。

关永皓[2](2020)在《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翻译研究的方法、路径、范式在不断翻新,翻译理论也越来越丰富,翻译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而应同时兼顾语言、跨文化交际、语篇特征等属性,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本论文认为,翻译的直接对象应该是原文语篇,而翻译的最后成果则是译文语篇。因此,本论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句法学、语用学等的相关理论,宏观上从语法连贯、语义连贯、语用连贯三个大的角度,微观上则是从该三大角度的下位分类出发,以中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其日译本《习近平国政运営を语る》两个语料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分析两个文本各自的语篇连贯的基础上,对语篇连贯在日译本中的重构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语篇连贯在汉译日翻译过程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及应用的可能性,并以此检测译文的准确性。在语法连贯视角下,首先从照应、替代和省略、连接等多个具体的角度对日译本中的语篇连贯的重构展开了研究。在“照应”这一小节,主要探讨了第一、二、三人称及其复数的日译。在“替代和省略”小节,着重探讨了指示词“如此”、“这么”、“这样”的日译。“连接”小节里,对连词“以及”进行了研究,发现译文语篇要达到连贯重构的目的,不可过多受原文语篇的掣肘,而是应根据日语的语言特质、译文的语篇连贯特性等,作适度的增减及调整,不能简单地移植原文的结构。其次,从修辞连贯的角度对译文语篇的连贯进行了研究。具体是择取了有代表性的“排比”修辞格,从句子的排比和句子成分的排比两个角度分别展开了研究。原文语篇中的排比对译文语篇中排比的使用与否,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多数情况下按照原文中顺序翻译为日语,即可重构连贯。另外还发现,语篇中存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日译词不同的情况。为了使语篇在连贯方面更紧密,有必要对译词进行统一化处理,以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再次从句法连贯的角度,以“被”字句为探讨研究对象展开了研究。发现原文中的“被”字句与日语被动句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多数的“被”字句可以译为日语的被动句,但也有例外,有的“被”字句翻译成日语被动态反而不自然,进行汉译日翻译时,需要同时兼顾译文的连贯性。然后是从语序的角度,包括主谓殊位、定语、状语等角度,考察了译文语篇中的连贯是如何重构的。通过对原文语篇的整体分析,发现主谓殊位主要发生在汉语的“是”字句中,数量也很少,且并未发现“是”字句以外的主谓殊位的情形。“定语”小节中,主要探讨了双重定语和多重定语的日译。整体而言,译文中多重定语的排序受到的制约因素很多,需要在译前准备阶段,译者对原文语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分析清楚多重定语之间的关系。最后从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探讨了一个较长篇幅语篇中连贯的重构,发现原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在译文中往往会发生变化。主位推进模式是否要调整,不仅取决于译者,还要观察译文语篇连贯性是否得以保证,以及连贯是否顺畅。语法连贯是研究《治国理政》及其他中央文献日译的根本出发点和基础,同时也是首要层次,因为翻译说到底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译者要处理的首先是语言,尤其在书面形式的语篇中,这一特征更为显着。在由低到高的、划分为词、句、超句体、段落、语篇的各个层级上,中央文献的汉译日都要遵守译语的语法规则和使用习惯,译语语篇中的前后句子、前后段落的连接上,要流畅自然、不带逻辑矛盾,同时体现应有的、恰当的逻辑关系,以使译文语篇的连贯得以恰当重构。在语义连贯视角下,首先从小句经验功能角度对语篇连贯在《国政运営》的语篇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及物性系统的六个“过程”(process)在翻译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具体例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论文认为,在《治国理政》的汉译日过程中,译文语篇的小句的“过程”类型的择取,要兼顾语篇的意义;其次,译文语篇的小句间逻辑依赖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服从于译文语篇的整体意义,并同时受原文语篇中小句的“过程”类型的影响和制约;再次,由于原文语篇中的一个小句,在译文语篇中可以用两种或多种形式表达,同时为使译文语篇的语义连贯重新构建起来,小句也有可能进行分译、合译、不译,甚至有可能降至次一级的单位(词组、短语等)进行表达。其次从重复和同义性衔接两个角度,对《国政运営》中的句际语义连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两个语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有的原文的衔接在译文语篇中保留下来,从而使译文语篇的连贯性比较明显;而有的例子中,衔接在译文语篇中没有完全保留下来,有衔接中断的现象,对语篇的连贯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使译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也能清晰可见,保证语篇的连贯性,应当参照原文语篇中的语义上的连贯,使其在汉译日的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再次从同现关系的角度,对语义连贯进行了探讨。在《治国理政》的汉译日翻译中,要注意具体语义的表达,消除歧义,以确立该词的具体语义指向,消除模糊语义,重新构建译文语篇的连贯。然后从段际语义连贯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发现通常需要让译文语篇在语义连贯方面与原文语篇保持一致,一般不做改动。为了保持语义连贯、保证原文意义的准确传达,有时需要对句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分译、合译等。最后从深层逻辑语义的角度对两个实例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在《国政运営》语料中,有的深层逻辑语义没有翻译出来,造成译文读者难以把握原文语篇的意义,主旨不鲜明,导致翻译出现了失误,连贯发生了断裂。因此本论文认为,译者需要全面分析原文语篇的深层逻辑语义,并在译文语篇中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在语用连贯视角下,首先,对关联翻译理论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对语篇连贯重构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并从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两个不同的视角,对连贯在《国政运営》中的重构进行了研究。直接和间接翻译方法使《治国理政》的日译能够顺利达到翻译目的,在译文语篇的连贯方面也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其次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对其在《国政运営》的语篇连贯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在语域的三要素方面,对应清楚,所表述的主题基本一致。语场方面,原文语篇的连贯,在译文语篇中以相同的语言结构保留;语式方面,原文和译语之间对应性强,各自也都达到了语式的要求;语旨方面也符合讲话人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原文的语篇连贯在译文语篇中得以重构,达到了翻译的目的。最后从语域的角度,对其在《国政运営》的语篇连贯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语域包含语场、语式及语旨,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缺一不可,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影响语言使用,从而导致不同的语域产生。语式方面,结构上存在对应,句式既有变化又有规整,如长句与短句的结合严密。语旨方面,译文语篇也没有改变原文语篇的讲话特色,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可以说,语场、语式、语旨对日译及《国政运営》的语用连贯重构有指导性的作用。通过以上三个视角的探讨和研究,本论文认为三者在《国政运営》中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缺一不可;三者所构建的译文语篇《国政运営》的连贯在整体上不是线性的或单向的,而是一个互相交织的立体网络。语法连贯处于最基础维度,是汉译日翻译和译文语篇实现连贯重构的根本出发点,也是首要视角和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语义连贯与语法连贯紧密相联,且处于语法连贯的上一层次。语法连贯与语义连贯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互不相关,而是同时发挥指导作用、并行不悖的关系。语用连贯是高于语法连贯和语义连贯的一个维度,处于二者之上,《治国理政》和其他中央文献的日译,在使译文语篇的语法连贯和语义连贯的同时,也要兼顾语用连贯。通过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语篇连贯在中央文献汉译日的翻译中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译文语篇中的连贯重构具有指导性作用。语篇连贯在译文语篇中的重构,可使译文语篇更具有连贯性,同时也使语篇特征更为清晰。基于语篇连贯角度的本次研究,不再局限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而是将中央文献的汉译日翻译看作是超越字对字、句对句逐一翻译、机械翻译的翻译,将研究视野拓展至语篇层次,探讨语篇层次上的译文语篇的连贯重构。本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文本对比分析法、文献综述分析、跨学科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等。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三点:(1)视角独特。本次研究是从一个崭新的语篇连贯的视角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展开的汉译日翻译研究。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相同或相似视角的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2)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紧密结合。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日译本的相关数据,并以获取的数据为依据,对日译本的受众接受度进行分析,同时也是对本论文的客观性的支持;(3)紧密联系中央文献研究实际。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语篇连贯视角下的中央文献的汉译日实践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所采取的视角和方法,是为了能更好地翻译和研究《治国理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也期待能为其他中央文献的外译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提高外宣翻译质量、助力中国声音的海外有效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马嫣婕[3](2020)在《《二战中的商船海员》汉译中名词语义转换的实践报告》文中指出《二战中的商船海员》一书以二战老兵口述的视角展开,将那段波澜壮阔、凶险万分的故事细细道来,老兵们在诙谐幽默的语调中通过词汇传递出的真实信息应当如何保留,是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名词作为翻译单位虽小,功能却很强大、且语义变化灵活。本文作者将以《二战中的商船海员》的引言及第一章为个例研究语料,探索原文名词汉译过程中的翻译方法。本文作者发现,受语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名词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名词受语境的影响、在词典上的释义有时只能作为参考;二是文化空缺导致了名词词义选择障碍。为使名词的翻译表情达意,本文作者对语义转换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和归纳,在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案例分析”中,根据翻译《二战中的商船海员》中具体遇到的名词词义转换的实例,本文作者对每个例子进行具体论证,以求为名词的语义转换寻得具体有效的翻译对策。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语义引申是在名词有词典义的基础上,名词在语境中的实际含义与词典义较为接近的情况下,将名词的比喻义、实虚义进行词义引申,以使名词释义贴合原文;语义阐述这种名词语义转换方法,则可用于因文化差异导致名词词义“空缺”的情景,为便于读者理解,本文作者将借由意译法解答名词词义在文化有所差异时该如何选择的疑惑;若名词在语境中无法靠词义引申实现语义对应时,可在语义变通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名词词类转换和增译法实现语义对应。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本文作者发现,语义转换方法通过对名词实际含义的解读,令名词的翻译有法可循。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海事文本中的名词翻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孙吉娟[4](2020)在《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文中认为方梦之是我国当代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其在科技翻译研究、译学辞典编撰、翻译期刊创办等领域均作出了卓越的奠基性工作,其构建的应用翻译学范畴框架开中国乃至世界应用翻译学科体系研究之先河。方梦之用宏观、中观、微观的三分法来研究翻译:宏观上,翻译的原则有达旨、循规、共喻三端,“一体三环”的时空图展示了当代翻译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内涵,翻译活动参与者以作者、译者、读者为三要;中观上翻译策略追溯其理论渊源、目的指向和技术手段,以直译、意译、零翻译的三元图包罗其详;微观研究则侧重在语法、修辞和逻辑三科。本文重点对方梦之一分为三的方法论与应用翻译学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阐述该方法论对当下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借鉴意义。与文学翻译研究的历史悠久,理论庞杂相比,国内的应用(文体)翻译起步较晚,理论视域窄化。具体来说,在方梦之等国内学科领航人的带动下,应用翻译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精的发展历程,走出了理论建构的困难期,在本体论、认识论、教学论、方法论、技术论等方面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走上了独立学科的发展方向,走出了一片不断拓展的学科体系疆域。其中很多研究成果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国内学界对此尚未展开系统研究。本文的价值之一就是完善学术思想史上这一重要的环节。在方梦之的学术研究中处处体现着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意识。打破二分的对抗和隔阂,继承古代文论、借鉴西方译论学说,提倡“一”中不仅有“二”,更要有“三”的整体、动态、分层、发展的译论观。笔者在文中有意识地揭示该方法的独特性、合理性和现代性,努力尝试提升此法在翻译研究中的普遍性。所以,一分为三正是方梦之译学思想和翻译活动的主旨要害,是其译学观的关键,也是方梦之整体译学思想方法论的高度浓缩。因此,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三:一是国内首次对方梦之的翻译学思想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具有丰富翻译家史料,完善中国应用翻译思想史的历史价值;二是方梦之作为我国应用翻译学科体系建构的领军性代表人物,对其个体的研究也是对我国应用翻译学发展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反思,具有学科建构、发展、反思和批判之学科促进建设意义;三是一分为三哲学方法论视角的提出,对方梦之译学思想和译学活动具有提纲挈领之用,同时也为翻译学的元理论发展提供方法论的哲学关照和启示。论文正文共分为八章内容,以一分为三的译学方法论为主线,以方梦之对应用翻译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理论的本体研究为主体,以同时期东西方相关译论为参照,以方梦之的翻译学思想与翻译学术活动(创办期刊、主持会议、编撰辞典等)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呼应。宏、中、微三论结构平衡,翻译理论探究与翻译活动实践同条共贯,共显其一分为三的要义。“绪论”中,在综述方梦之的学术成果、代表作评论、学术思想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章是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总论,也是本文的灵魂。笔者通过梳理“一分为三译学观”的历史渊源和前沿要点,将一分为三定位于翻译学的哲学方法论层面,其在方梦之的学术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意义。后面三至五章侧重阐发方梦之在应用翻译学理论体系建构中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研究主张及其一分为三方法论的研究意义。分别指向:方梦之构建一分为三的应用翻译理论研究体系,应用翻译的中观策略研究,翻译技巧微观研究的三基础:语法、修辞和逻辑。宏观体系建构系统、辩证;中观凸显“三”的要素,具有拓展学科理论发展的潜力;微观研究三位一体,激活了翻译实践提升为翻译理论的生命力。基于以上翻译理念,紧接的两章分别探讨了方梦之翻译学术活动之创办《上海翻译》期刊和编纂译学辞典。这一部分既是作为对方梦之翻译学术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应用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反思和批判,同时,论述过程本身特别加强了对方梦之提出或者应用的一分为三方法论的逐层剖析。结语部分,一方面对方梦之的译学贡献进行总结和研判,尤其是充分肯定其对一分为三的译学方法论的成功运用;另一方面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可拓展领域。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挖掘具有中国哲学色彩的一分为三方法论与应用翻译理论研究的契合,具有重要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复兴民族精华的现实意义。

张艳[5](2019)在《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与措施解读》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文化重要载体,英汉两种语言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作用下,在翻译、听说以及读写等方面均存在不同之处,如何准确展开英语翻译,避免跨文化因素影响,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对跨文化英语翻译语用原则的介绍,对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与相应应对措施展开全面解读,旨在降低跨文化因素影响,保证英语翻译准确程度。

黄锦蓉[6](2019)在《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我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存在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使用常常出现语用失误问题,对跨文化交际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有效的避免跨文化交际中英语语用失误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际质量。

孙艾[7](2018)在《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与对策探析》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大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关注到英语人才培养工作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是一门必不可缺的语言教学内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国英语学习者较为容易发生语用失误的现象,这样难免会造成语言表达交流的误会,影响到人们信息文化的正常交流。导致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最大的原因就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背景文化的差异,为了保障语言交际成功,就必须全面掌握了解到汉语与英语的文化差异,灵活运用英语表达技巧。本文将进一步对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与对策展开分析与探讨。

周艳[8](2018)在《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不断向前发展,与其他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习者不计其数。但在现实交流中,我国英语学习者在与本族语者交流时仍然存有障碍,或沟通不尽如人意,不可避免地出现语用失误。这主要由于长期来人们在英语教学中过于强调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知识,以应对层层考试和选拔,而忽略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也因为学生所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或语言情境与真实的英语国家交际情境有所差距,从而不能获得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体验。小学英语教材,作为我国英语初学者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其语言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能否促使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真实的英语交际体验,能否引起教师对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视等,这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供三年级起始用)(下文简称“湘少版”)三年级至六年级一共八册书,该教材呈现内容以对话为主。在该册教材中,部分对话设计出现语用失误现象。本论文以英语语言学家詹妮·托马斯(Jenny Thomas)的语用失误理论以及何自然教授对语用失误的阐释作为研究理论基础,对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定性分析。首先,找出教材中语言材料的语用失误实例,并将其分为对话设计不得体、对话不符合英语国家习惯以及对话设计缺乏真实性三类;然后,针对这三类语用失误相应进行分析,找出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总结教材中的语用失误对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教师把握语言材料的语用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通过对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的研究,希冀能为教材编写者提供参考意见,在编写时考虑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适当导入背景文化,从语料库中选编真实的语言素材,导入相应的中西方语用原则的文化对比,以培养学生正确而得体地使用英语这门语言,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戚娜[9](2018)在《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影响力有所提升,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机会也随之大幅增加,因此对英语翻译人才的能力有了更多的需求以及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语境以及语用原则进行分析,并论述影响英语翻译的文化因素以及应对策略,旨在促进我国英语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

张翠波[10](2017)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因素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商务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受到民族、思维方式、生活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商务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工作提出新的挑战,跨文化因素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凸显语言交流特征,将两种或几种语言进行对等翻译,了解不同文化差异,通过适当的翻译方法对具有较大差异性的文化信息进行调整,达到文化信息的灵活应用、实现跨文化交流。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因素对翻译工作产生的影响深入到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着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有效性,提高跨文化意识、提高译者专业水平和跨文化素养对商务英语跨文化翻译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Barriers to Entry(Chapter 9)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和体裁分析
        一、原文题材
        二、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的目的与意义
        一、翻译目的
        二、翻译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三、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第四节 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的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二、译文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词义信息的准确处理
        一、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二、词义的选择与引申
    第二节 语篇的衔接
        一、指称衔接
        二、词汇衔接
        三、逻辑衔接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以及结论
    第一节 翻译实践总结
    第二节 翻译实践心得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原文、译文
    附录2:平行文本
    附录3:术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2)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问卷概要
        1.3.2 问卷问题说明
        1.3.3 问卷调查结果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创新点与意义
    1.6 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篇溯源及界定
    2.2 衔接与连贯
        2.2.1 衔接
        2.2.2 连贯
        2.2.3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2.3 语篇连贯与翻译及外宣翻译
        2.3.1 语篇连贯
        2.3.2 语篇连贯与翻译
        2.3.3 语篇连贯与外宣翻译
    2.4 语境及翻译语境
    2.5 国内外中央文献翻译及翻译研究的概况
        2.5.1 《治国理政》以外的中央文献日译及研究概况
        2.5.2 《治国理政》的日译及研究概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法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1 衔接与《治国理政》日译
        3.1.1 照应视角
        3.1.2 替代和省略的视角
        3.1.3 连接视角
    3.2 修辞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3 句法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3.1 “被”字句的范围
        3.3.2 “被”字句的日译
    3.4 语序与《治国理政》日译
        3.4.1 语序变化
        3.4.2 常位与殊位
        3.4.2.1 主谓殊位
        3.4.2.2 定语
        3.4.2.3 状语
    3.5 主位推进模式与《治国理政》日译
        3.5.1 主位与主位结构
        3.5.2 主位推进模式
        3.5.3 主位推进模式在《国政运営》中的重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1 小句经验功能
    4.2 句际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2.1 重复
        4.2.2 同义性衔接
    4.3 同现关系与《治国理政》日译
    4.4 段际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5 深层逻辑语义与《治国理政》日译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用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5.1 关联翻译理论
        5.1.1 直接翻译与《治国理政》日译
        5.1.2 间接翻译与《治国理政》日译
    5.2 语境
    5.3 文化语境与《治国理政》日译
    5.4 语域与《治国理政》日译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中央文献日译方略
        6.2.1 语法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2.2 语义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2.3 语用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3 研究展望
图目
表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目录
附录二 调查问卷原文
日本语要约
在学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3)《二战中的商船海员》汉译中名词语义转换的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翻译任务介绍
    1.1 作品原文介绍
    1.2 翻译任务简介
第2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描述
    2.3 译后事项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二战中的商船海员》中名词的语义转换
        3.1.1 名词词义的语境化
        3.1.2 基于文化差异的词义选择
    3.2 名词翻译的语义转换方法
        3.2.1 语义引申
        3.2.2 语义阐述
        3.2.3 语义变通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总结
    4.2 翻译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A 原文与译文
附录B 翻译术语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方梦之研究综述
        1.2.1 方梦之成果掠影
        1.2.2 对代表作的评论
        1.2.3 对方梦之学术思想的评价
        1.2.4 方梦之批评中存在的问题
    1.3 方梦之其人其事
        1.3.1 方梦之的学生时代
        1.3.2 厂矿工作及翻译
        1.3.3 研究所翻译
        1.3.4 步入教坛(1978年至今)
    1.4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
        1.4.1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
        1.4.2 本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1.4.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方梦之一分为三翻译观的形成
    2.1 “一分为三译学观”之解读
    2.2 一分为三译学观的哲学内涵
        2.2.1 一分为二的利弊
        2.2.2 一分为三的显现
        2.2.3 一分为三的优势
    2.3 一分为三与翻译学方法论
        2.3.1 一分为三与哲学方法论
        2.3.2 翻译学的方法论
        2.3.3 一分为三与翻译哲学方法论
    2.4 一分为三:从翻译标准到翻译哲学方法论
        2.4.1 作为翻译标准的一分为三
        2.4.2 翻译哲学方法论关照的一分为三
    2.5 方梦之的一分为三译学观
第三章 方梦之构建一分为三的应用翻译研究体系
    3.1 应用翻译研究(学)学科体系建设历程
        3.1.1 文体研究切入,扩大翻译语域
        3.1.2 宏观构思,分层建构
        3.1.3 本体三分,自成一体
    3.2 应用翻译研究自成体系
        3.2.1 “应用文体翻译”范畴
        3.2.2 在译学体系中的方位
        3.2.3 宏观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意义
    3.3 翻译活动三要素:作者、译者、读者
        3.3.1 三要素整体观
        3.3.2 译者主体的研究历程
        3.3.3 译家研究的时空与学科三维考量
    3.4 应用翻译标准:达旨、循规、共喻
        3.4.1 应用翻译原则之现实关照
        3.4.2 达旨:达到目的,传达要旨
        3.4.3 循规:规范之常在
        3.4.4 共喻:译文适应性
第四章 方梦之的中观策略思想研究
    4.1 中观策略概说
        4.1.1 国内外关于“翻译策略”的研究概述
        4.1.2 中观策略研究的意义
        4.1.3 方梦之对翻译策略的研究路径
    4.2 翻译策略三要素:理论因子、目的指向和技术手段
        4.2.1 理论因子的考量
        4.2.2 目的指向的诠释
        4.2.3 技术手段的考察
        4.2.4 译学方法论的启示
    4.3 翻译策略三元图:直译、意译、零翻译
        4.3.1 三元图的翻译语言意义观
        4.3.2 直译、意译的重新范畴化
        4.3.3 零翻译的理论研究
    4.4 我国三位一体的翻译策略类聚研究
        4.4.1 本土研究的理据
        4.4.2 自主开发的策略述评
        4.4.3 应用翻译策略之走势
    4.5 中观策略之批评
        4.5.1 中观策略的评价
        4.5.2 方法论意义
第五章 方梦之微观技巧研究:语法、修辞和逻辑三位一体
    5.1 翻译技巧的历史性和当代性
    5.2 技巧理论化的理据
        5.2.1 上下贯通、立足实践
        5.2.2 从实践总结走向理论研究
        5.2.3 理论发展性
    5.3 语法学视角
        5.3.1 语法(言)学在翻译学体系中的位置
        5.3.2 方梦之的翻译语言等值观
        5.3.3 翻译技巧与语言学理论同步发展
    5.4 修辞学视角
        5.4.1 修辞与翻译的契合
        5.4.2 应用翻译修辞观——译文的得体
        5.4.3 对方梦之翻译修辞观的评价
    5.5 逻辑学视角
        5.5.1 逻辑思维与语言翻译
        5.5.2 “逻辑学”是“翻译学”的基础学科
        5.5.3 逻辑对翻译研究的功用
        5.5.4 应用文体翻译需要逻辑思维
    5.6 语法贯通、修辞立诚、逻辑关联
第六章 创办《上海翻译》,构建应用翻译之三维阐释
    6.1 创办过程
        6.1.1 创刊背景
        6.1.2 创刊特色
        6.1.3 创刊艰辛
    6.2 创办思想:作者—编者-读者三结合
        6.2.1 稳定的作者队伍
        6.2.2 做专家型主编
        6.2.3 与读者的互动
    6.3 引领前沿
        6.3.1 国际译学视野
        6.3.2 凸显刊物的战略导向
    6.4 应用翻译研究之三维阐释
        6.4.1 聚焦应用(文体)翻译
        6.4.2 探讨翻译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6.4.3 关照应用型翻译问题
第七章 编撰译学辞典,创立“一体三环”译学观
    7.1 方梦之与辞典编纂
        7.1.1 衷怀辞书
        7.1.2 编纂历程
    7.2 译学辞典批评
        7.2.1 编纂译学观
        7.2.2 编者主体性
        7.2.3 读者意识
    7.3 编纂思想:一体三环
        7.3.1 一体三环论
        7.3.2 一体三环论之评价
        7.3.3 一体三环的方法论价值
    7.4 辞典与构建中国译学话语体系
第八章 结语:方梦之与中国翻译思想史
    8.1 方梦之译学思想的总体特征
    8.2 方梦之译学思想对当下译学研究的启示
    8.3 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方梦之着译年表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的论文
致谢

(5)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与措施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文化英语翻译语用原则
二、跨文化因素
    1. 隐私方面差异
    2. 思维方面差异
    3. 名、称谓方面差异
三、跨文化因素应对措施
    1. 注重物与人,人与人间的转换
    2. 巧妙展开词语、句式转换
    3. 合理运用委婉语言
四、结语

(6)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语语用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
二、跨文化交流中英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三、跨文化交流中英语语用的使用方法
四、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总结

(7)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与对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 背景文化差异
    (二) 文化迁移
    (三) 逾越语言规约
    (四) 文化色彩词语表达差异
二、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的解决对策
    (一) 合理设置跨文化交际语境
    (二)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 科学运用语言转换技巧
    (四) 引入应用笔译技巧
三、结束语

(8)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语用失误的定义
        2.1.2 语用失误的类别
    2.2 语用失误研究现状
        2.1.1 国外语用失误研究
        2.1.2 国内语用失误研究
    2.3 英语教材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第3章 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类型
    3.1 对话设计不得体
        3.1.1 冒犯他人隐私
        3.1.2 不礼貌言语
        3.1.3 有违公德
    3.2 对话不符合英语国家习惯
        3.2.1 中式思维表达
        3.2.2 语言累赘
        3.2.3 滥用完整句
    3.3 对话设计缺乏真实性
        3.3.1 对话设计过度注重语法
        3.3.2 对话情境脱离生活实际
第4章 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成因及影响
    4.1 教材中语用失误形成原因
        4.1.1 文化背景差异
        4.1.2 母语负迁移
        4.1.3 英语测试中的语法比重大
    4.2 教材中语用失误带来的影响
        4.2.1 影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4.2.2 影响学生对于真实语言材料的输入
        4.2.3 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2.4 影响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
        4.2.5 影响教师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第5章 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改进的建议
    5.1 注重文化导入
        5.1.1 在教材中导入背景文化介绍
        5.1.2 在教材中导入英语影视作品
    5.2 提供真实语言材料
        5.2.1 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
        5.2.2 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
    5.3 渗透中西方语用原则文化对比
        5.3.1 中西方合作原则的文化对比
        5.3.2 中西方礼貌原则的文化对比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发现与启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境以及语用原则
    1.1 英语翻译的跨文化语境
    1.2 英语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原则
2 影响英语翻译的文化因素分析
    2.1 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
    2.2 生活习惯差异的影响
    2.3 礼貌原则的使用失误
3 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翻译失误应对策略
    3.1 坚持英语翻译的原则
    3.2 提高翻译的技巧和能力

(10)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因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2 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因素的影响
3 结束语

四、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Barriers to Entry(Chapter 9)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刘志颖.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D]. 关永皓.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3]《二战中的商船海员》汉译中名词语义转换的实践报告[D]. 马嫣婕.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4]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D]. 孙吉娟. 上海大学, 2020(03)
  • [5]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与措施解读[J]. 张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8)
  • [6]跨文化交际下英语语用的方法研究[J]. 黄锦蓉.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9(07)
  • [7]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与对策探析[J]. 孙艾. 报刊荟萃, 2018(10)
  • [8]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研究[D]. 周艳.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2)
  • [9]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探讨[J]. 戚娜. 管理观察, 2018(08)
  • [10]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因素的影响研究[J]. 张翠波. 海外英语, 2017(11)

标签:;  ;  ;  ;  ;  

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英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