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为韶钢注入活力

科技进步为韶钢注入活力

一、科技进步为韶钢注活力(论文文献综述)

樊三彩,何惠平,赵萍,贾林海[1](2020)在《科技创新路在何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7月31日,钢协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会议提出,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替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要继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不动摇,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探索钢铁企业

李喆[2](2020)在《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时期,传统钢铁行业中存在低端产品过剩、高污染、高能耗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钢铁企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树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的“创新”对钢铁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立足于钢铁企业的发展现状对其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分析,这对促进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高钢铁企业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从理论层面构建了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的系统评价框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本文主要从创新的静态效率、创新的动态效率以及创新二阶段效率三个方面对我国钢铁上市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体现在:将技术差距理论引入到创新静态效率的评价分析中,考量不同区域钢铁上市企业生产技术的差异性;突破创新静态效率无法对单个决策单元多个时期创新效率进行纵向动态比较的限制,选取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创新动态效率(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方法,对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将钢铁上市企业的创新过程细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深入挖掘创新过程的内部运行机制。同时在创新二阶段效率的评价中考虑创新投入在两阶段的共享性。其次,基于技术差距理论,构建了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的DEA模型,对我国钢铁上市企业的创新静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近几年我国钢铁上市企业整体创新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低”是主要制约因素,其中纯技术效率影响更为显着。东、中和西部地区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依次递减,且中部和西部地区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间差距较小;(2)共同前沿下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值均小于群组前沿下的效率值,原因在于共同前沿代表了全国钢铁上市企业潜在最优技术水平,而群组前沿只代表各区域钢铁上市企业的最佳技术水平。三大地区钢铁上市企业的技术差距主要位于0.05~0.3的区间内,且东部与中、西部间的技术差距在逐渐缩减;(3)不同地区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损失的根源存在差异性。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成为东部地区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而中部和西部地区钢铁上市企业的效率损失则受制于生产技术差距和管理无效率的共同影响。再次,本文基于动态视角,构建了DEA-Malmquist效率模型,对我国钢铁上市企业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评价,并对不同区域和不同所有制下钢铁上市企业的创新TFP进行收敛性检验。研究表明:(1)考察期内钢铁上市企业整体创新TFP仅呈现出较微弱的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推动钢铁上市企业创新TFP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拉动作用不显着。而技术效率增长率的降低对创新TFP的提升产生抑制性;(2)从不同区域钢铁上市企业动态创新效率结果来看,中部钢铁上市企业的创新TFP指数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从不同所有制钢铁上市企业动态创新效率结果来看,国有钢铁上市企业的创新TFP指数要高于非国有钢铁上市企业;(3)从不同区域钢铁上市企业创新TFP的收敛结果来看,除东部以外,全国和中西部地区钢铁上市企业存在绝对收敛,而全国及三大地区钢铁上市企业均存在显着的条件β收敛,其中人力资本是全国以及中西部地区钢铁上市企业的条件收敛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则是中部和西部钢铁上市企业的条件收敛因素,而产业结构仅仅导致了东部钢铁上市企业的条件收敛。从不同所有制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收敛结果来看,国有、非国有钢铁上市企业均未呈现显着的绝对σ收敛,但非国有钢铁上市企业存在显着的绝对β收敛。在条件β收敛方面,国有及非国有钢铁上市企业均表现显着的收敛特征。最后,结合创新价值链理论和创新投入两阶段共享性,构建了共享投入关联型的两阶段DEA模型,对我国钢铁上市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创新两阶段的内部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钢铁上市企业整体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式生产模式。两阶段效率“双低”是制约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共同因素;(2)属于低科技研发低成果转化型的钢铁上市企业约占总数的15.4%(与高科技研发高成果转化型钢铁上市企业占比持平)。高科技研发低成果转化类型的钢铁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约占46.1%)。此外,还有23.1%的钢铁上市企业属于低科技研发高成果转化型;(3)将创新两阶段视为一个包含创新投入、中间产出和经济产出三个子系统的创新系统。在考察期内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系统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发展阶段,距离良性协调耦合发展阶段仍存在较大差距。耦合协调类型以低度协调为主,中高度协调的钢铁上市企业数量不多,未来需加强三个创新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的优化。

张云[3](2019)在《我国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铁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是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国钢工业拥有巨大的产能基础,但由于关键技术的缺失,我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高端钢材,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钢铁生产需对技术创新作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作为钢铁基本生产单位的钢铁企业长期依赖物质资源消耗和规模扩张,形成了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面临困境。面对诸多挑战,我国必须推动钢铁企业向高技术、绿色化方向发展,因此研究我国钢铁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体情况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实现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绿色技术创新相关理论和效率评价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综述,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划分,将环境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了钢企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两阶段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相匹配的网络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12家样本钢铁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阶段的静态效率状况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通过进一步的投影分析和创新模式分析得知钢铁企业效率缺失的重要环节。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钢企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适中并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研发阶段效率偏低是导致整体效率下降的根源所在;钢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的转化,相对忽略了技术知识的积累;创新资源投入冗余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是钢企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缺失的主要原因;钢铁企业的创新模式两极分化严重,企业之间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促进技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和加大环保减排力度促进绿色发展两方面给出了提升钢企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为钢铁企业今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史蓉[4](2019)在《套期会计准则在我国钢铁行业的应用研究 ——以S公司为例》文中指出本文首先通过回顾国内外套期会计发展情况,理清套期会计发展脉络。国外套期会计研究起步较早,目前使用的《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终版(以下简称“IFRS9终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我国套期业务开展较晚,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原CAS24”)第一次系统的对套期相关细则做出规范,到2017年最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一一套期会计》(以下简称“新CAS24”或“套期会计准则”)对我国套期业务进行全新规划,我国套期会计准则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有了质的提升。论文通过对我国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进行对比分析,明晰了原CAS24的不足和新CAS24的优势。其次,论文着重分析了套期会计准则在我国钢铁行业的应用情况,通过对2018年度全行业在A股上市的35家钢铁企业进行宏观分析,概括了新CAS24实施以后,钢铁行业应用套期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以促进钢铁行业对套期会计准则的应用。此外,论文从微观角度选取S公司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S公司2018年年度财务报告的解读和分析,了解2018年新CAS24颁布实施以来,企业运用套期会计准则的情况,并通过假设分析对S公司套期会计处理进行改善,使其更好地与新CAS24融合,同时也为其他企业运用套期会计准则提供了借鉴。最后,通过整体理论研究和行业案例分析,发现新CAS24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套期会计准则今后的改进方向提供思路,共同促进套期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和发展。

常嘉宁[5](2016)在《韶钢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文中研究说明财务风险的分析及控制一直以来都是财务风险管理领域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高管必须要重视的环节。世界上因为发生财务风险而倒闭、破产的公司也不在少数,有着这样的前车之鉴我们更应该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本文根据MM相关理论及其延伸理论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韶钢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对其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这四项风险分别进行纵向识别与横向识别,然后采用功效系数法对韶钢财务风险进行正确评价,最后提出优化筹资平台和渠道,降低财务费用,同时加强韶钢财务风险管理,保障韶钢健康发展的整体控制方案。对一个企业而言,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过程中,本文将通过对韶钢案例分析来探讨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状况。本文在对韶钢财务风险识别时分别进行纵向识别与横向识别:纵向识别是通过对韶钢自身2011-2014年四年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横向识别是通过韶钢与钢铁行业平均情况对比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韶钢的主要财务问题,即筹资方式单一、资金需求紧张、负债规模不合理、资本结构失衡、偿债能力弱、投资策略出现偏差、获利能力不足、企业发展没有后劲等问题。功效系数法是我国国资委认可的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之一,通过功效系数法对韶钢财务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为了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有效的控制风险的发生,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本文给出了控制建议,即通过优化筹资平台和渠道,降低财务费用,同时加强韶钢财务风险管理等,保障韶钢健康发展。本文是对钢铁行业的领头企业,即对韶钢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也可以为韶钢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分析过程对于钢铁行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为钢铁行业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周慧莉[6](2015)在《以“最佳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文中提出企业的根本力量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一线员工,面对钢铁产能严重供大于求,企业效益下滑的巨大压力,如何为员工搭建释放聪明才智、展示风采的平台,使员工更好的自我激励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韶钢工程"最佳实践者"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位职工都充满活力,在各自的岗位上敬业尽责,乐于创新,勇创佳绩,推动了企业管理升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许树辉,王利华[7](2014)在《城市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广东韶关制造业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探讨城市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之间的互动机理。运用文献分析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与SPSS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紧密关联。两者在创新主体、创新空间、创新资源上相互重叠,互为动力,并在城市层面或特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循环圈。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城市创新正推动着韶关制造业集群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型升级,而韶关制造业集群化组织及其升级需要,对城市政策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甚至是城市空间组织创新也起到了明显的拉动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链网-集群"组织中,城市创新是推动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网中不断升级的前提基础,而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是城市在全球城市功能体系地位提升的重要体现。构建起两者的互动机制是城市提升区域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方新文[8](2011)在《对话德育论》文中研究指明“对话德育论”即对充盈着对话智慧的道德教育新模式的追问与构想。用语言表达自己是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每一种语言使用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流露着人的存在的信息,只不过只有在人们的哲学思维和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之时才会去捕捉。这意味着,无论是意欲透视特定群体或个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存质量,还是重新建构人的生活,语言是一个重要角度。人们可以到语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中去重新认识自我,或者找到自己的偏离之处,或者重温人类特定语言活动中折射出的人文智慧。“对话”能给人带来与智慧牵手的体验,她的魅力对于当代德育来说是不可抗拒的,她引领着我们到道德教育受到歪曲的地方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是“对话德育”。相对于长久沉湎于“独语”逻辑的道德教育来说,对话德育可以寄托我们很多美好的希望,将当今人类崇尚的价值理念蕴含其中。“对话德育”意在将“对话”的精神贯穿于道德教育全过程。所以,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对“对话”这个重要概念作“原型”的澄清、发生学的考量、活性分析和哲学意蕴的解读。“对话”并非等同于一般性的日常言说,也与非日常性言说中的辩论、商谈相区别,它是克服了“极权”倾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追求真理的人们最自由、最彻底、最无拘无束的交流与沟通。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在人类文明的源头,“对话”就是先民的生活方式,它将自由与秩序完美地合二为一;在人类个体中蕴藏着“对话”发生的心理始动力;“对话”作为一个社会事件也有其发生所必需的条件。“对话”的活性在于弃绝那些造成对立与隔绝的“边界”,开辟一个二元或多元并存、开放、互动的新地带。中国古代即有丰富的对话哲学思想。延续着前人的希望,“对话”已成为当代哲学的关键词。巴赫金的超语言学、从胡塞尔到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以及存在主义阵营中的马丁·布伯、雅斯贝尔斯、哈贝马斯等思想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对话的哲学意蕴,这些是对包括教育生活在内的人类生活的富有人性的策划,必将在教育、道德教育领域引起强烈的反思与回应。“对话德育”的构想是以社会生活为背景进行的。文章第二部分用“独语”和“对话”两个关键词对“对话德育”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析,以显示当代道德教育遭遇的困难和智慧求索都与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以主客二分的独语逻辑将人类置于既不能感受到与自然界的联系也拒绝与他人心灵相通的“破碎化”危机,且前所未有地把人类带到一个多元文化相遇、碰撞的时代。对于这个全新意义上的互动体系的运行有追求绝对同质化的一元论、追求绝对异质性的二元论,还有“对话”这种实现超越与秩序的第三种方案。“对话”方案的优越性正被人们逐渐意识到,成为人类应对危机尤其是谋求共同归宿的最佳选择。从哲学角度讲,在道德教育方面做出何种选择取决于对于人性的理解。文章第三部分是对“独语德育”的检视,以分析和批判独语德育的逻辑和原理,在对“独语德育”的否定中明确“对话德育”努力的方向。在神学世界中,道德是或来自神、上帝或来自“天道”的律令,“人”是必须经过道德压模塑造的材质。在学会发出自己声音之前,道德先行地扼杀了人们发出自己声音的意识,使个体习惯于在道德生活中“失语”。神性德育即成为只需要听力和背诵、伴随着训斥与体罚的培养绝对服从者的教育。自近代以来,人类通过科学活动加快了认识物质世界的步伐,在品尝为世界“祛魅”的惊喜的同时发现了自己征服世界的力量,并将独语的“笛卡儿序”从科学世界带进人文世界。于是,“人”不再属于神性世界,但又承受起被科学“还原”的命运。道德成为客观知识,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一道把人当作等待加工的原材料。德育教师依然滔滔不绝,“人”仍旧无语。尽管遵循着不同的逻辑前提,但神性德育和知性德育都沿袭着“独语”的惯习。在传统社会,神性德育以个人的失败换取了社会的成功。在当代,一个人人可以发言的社会制度是民主社会的基石,道德教育在发展学生成为民主进程中一个批判的思想者和负责任的参与者的丰富潜能方面被寄予厚望。而且多元文化时代前所未有地将过去由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变成了几乎向每个人提出挑战的问题。由此可见,知性德育使个人和社会都无缘成为成功者。文章第四部分是关于“对话德育”的理论界说。“对话德育”立足于对“道德对话是可能的”和“道德教育与对话相契合”两个前提假设,对于这两个前提假设的论说实际上是对真理观和教育观的重新揭示与澄明。首先,人类长期受实体主义哲学支配,将真理视作绝对客观的“发现”,使道德真理具有独断主义、唯我独尊的性格特征,成为对于个体具有压迫性的强制性规范。对话德育坚信“创造性的真理观”,道德真理是人们在思想的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中最终形成的道德共识。道德对话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道德真理诞生的本真场景。其次,在人类教育的发祥地,道德教育与对话本源性地重合在一起。古老东方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分别在对话中进行他们的道德教育,享受“有朋自远方来”之后对话交流、贡献真知灼见的快乐,点燃“相互理解的火焰”。他们也公开表达对道德教育的“赝品”——独语的、灌输的道德教育的否定态度,视之为与把人的视力植入失明的眼睛中一样荒诞的行为。这说明,自道德教育的诞生之日就开始了对话德育与独语德育的区分与角逐。虽然道德教育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独语德育”的历史,但终不能掩盖“道德教育与对话相契合”的事实和人们对“对话德育”的呼唤与探索。在当代,存在主义教育对“我——你”教育关系的谋划、边界教育学对师生作为边界跨越者的希望、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对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共同解放的追求等等是当代教育思想成果沉甸甸的积累,也是对“道德教育与对话相契合”的多维证明。确切地说,在今天,不是道德教育应该走向对话,而是应该回到对话,回到对话的道德教育就是“对话德育”。文章第五部分是对“对话德育”作为一种自由的教化实践的全面叙述。对话德育是一个贯穿着对话精神的开放——生成的道德教育模式。在对话德育的世界里,道德教育将重温其促进人的精神自由成长的本体承诺,重新找回“本真”的教育力量。力量总是与征服有关而带有暴力的成分,尤其在独语德育中,教育的力量是否定性的,它首先否定了受教育者作为人的资格和力量。其次,它赋予教师依制度性身份“独语”的权力,拒绝教师真实的“人”在教育场域出现。权力在教师一边,它使师生的心灵难以靠近也让教师经历着自身外在表现与内心世界的隔绝。对话德育坚信,道德教育的力量在真实的人与人之间,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关系取代制度性关系。在对话德育的世界里,道德教育重获其道德的维度,成为一项在充盈着道德关系的共同体内进行的事业。道德教育历来被视作一项闪耀着人性光芒的事业,即使在它以“独语”成功地阻止个体发现自己和发现世界,使个人成为规规矩矩的“驯服者”和一个为上所用的“工具”之时也同样如此。但是,独语德育的道德性仅仅局限于其目的的道德性。如果说道德教育体现的是人们对好的生活方式的主动选择,那么道德教育的方式、过程本身也理应是这种好生活的体现。所以,对话德育要以道德的方式、通过道德的过程去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其整个过程将充满自由、平等、共享和爱的伦理旨趣。在对话德育的世界里,师生共同成长。人的道德成长本是一个主体间的现象,道德自我的生成要通过主体间互动、互惠的“对话”过程,道德教育应该是一段师生双方共在、合作的经历。对话德育不仅赋予师生共同探索者的新角色,而且对教育成果的预期是师生的共同成长。道德教育不再是只为学生着想、只有学生受益的事情,而是师生在对话中一同攀登道德成长的新高度。

周伟文[9](2011)在《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当代阐释及其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家之一,他的单向度理论揭示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极权主义特征,是其一生思想的精华所在。《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经典着作,他的单向度理论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马尔库塞通过对发达工业社会全方位、多领域的批判,对当代极权主义社会不合理的实质的揭露,提出了其着名的单向度理论。马尔库塞把分析的焦点集中在发达工业社会,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通过对消费异化和不合理现实的批判,对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背后的实质进行的透析,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依靠技术进步维持并强化“单向度”统治的秘密,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人的“物质富裕、精神空虚”状况。他不但从哲学的高度批判了消费主义,批判了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机器对人的束缚,也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主张人性的复归和人的本质的实现,揭示了人的真正需求,表达了对人的价值的深切关怀。虽然其思想具有不少的缺陷,在革命的真正主体和解放的出路上陷入了乌托邦,但其批判是针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前提下,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中已经存在或规避今后社会将可能存在的普遍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对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对防止工具理性在当代虚拟实践领域的膨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肖文伟[10](2010)在《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尽管进步快、产量大,但必须冷静地看到中国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背后的种种威胁和钢铁企业自身的差距与不足。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为钢铁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在综合阐述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钢铁产业及其市场特征出发,从钢铁产业竞争力、钢铁企业价值链、钢铁企业现实竞争力、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几个方面,构造了基于战略的我国钢铁企业竞争力分析框架模型,并结合华菱钢铁集团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集团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有:(1)以产业经济学S-C-P(结构—行为—绩效)模式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并构造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分析框架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钢铁产业进行分析,微观层面着重从产业链、市场和时间三个维度,分析上游供应方侃价能力、下游消费方侃价能力、竞争对手情况、替代品竞争力、未来钢铁市场增长情况和潜在进入者威胁等力量对比,宏观着重政策法规对钢铁产业的影响力分析;(2)以波特的价值链基本模型为出发点,针对钢铁企业生产特点,建立了钢铁企业价值链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竞争力构成,包括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部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结合钢铁企业价值链相关活动,建立了一个钢铁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分析模型,并分别从价值链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分析了钢铁企业现实竞争力;(3)在分析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递阶模型及其阶段特征,并结合钢铁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分析了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提出了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过程,重在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培育。(4)在钢铁企业竞争力分析基础上,从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绩效竞争力三个方面构造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因子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方法对我国上市钢铁企业进行竞争力的评价,并结合具体企业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

二、科技进步为韶钢注活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进步为韶钢注活力(论文提纲范文)

(1)科技创新路在何方?(论文提纲范文)

1.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贵企业/我国科技创新总体情况(包括经费投入、专利授权、科研项目、科研人员队伍建设等)。
2.请您分享一下贵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具有行业借鉴意义的举措和经验?
3.您认为钢企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创新水平?

(2)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的系统分析框架
    3.1 研究框架构建
    3.2 基于技术差距理论的创新静态效率评价分析
    3.3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创新动态效率评价分析
    3.4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的创新的二阶段效率评价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的静态效率评价
    4.1 模型构建
    4.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4.3 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4.4 两种前沿下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的差异比较及技术差距分析
    4.5 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无效率的分解
    4.6 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静态效率的提升建议
    4.7 本章小结
5 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的动态效率评价
    5.1 模型构建
    5.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5.3 钢铁上市企业创新的动态效率评价分析
    5.4 钢铁上市企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分析
    5.5 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动态效率的提升建议
    5.6 本章小结
6 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的两阶段效率评价
    6.1 模型构建
    6.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6.3 两阶段价值链视角下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评价分析
    6.4 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的模式分类
    6.5 钢铁上市企业的创新两阶段耦合协调性分析
    6.6 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的两阶段效率的提升建议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

(3)我国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技术创新理论
        2.1.2 效率理论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4 创新价值链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绿色技术创新内涵研究
        2.2.2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2.2.3 钢铁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第3章 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方法选择与指标体系构建
    3.1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方法选择
        3.1.1 DEA方法概述
        3.1.2 网络SBM-DEA模型
        3.1.3 Malmquist指数模型
    3.2 钢企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2.2 钢企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指标设计理论框架
        3.2.3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数据说明
第4章 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实证分析
    4.1 基于网络SBM-DEA模型的静态效率分析
        4.1.1 创新整体过程及子阶段效率分析
        4.1.2 投影分析
        4.1.3 绿色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4.2 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动态效率分析
        4.2.1 整体阶段TFP及其分解指数分析
        4.2.2 子阶段TFP及其分解指数分析
第5章 钢企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对策
    5.1 提升科技研发阶段效率
    5.2 促进创新成果市场化
    5.3 环保减排促进钢铁企业绿色发展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套期会计准则在我国钢铁行业的应用研究 ——以S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套期理论与套期会计准则
    2.1 套期基本概念
    2.2 套期会计概念及准则
        2.2.1 套期会计概念
        2.2.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
        2.2.3 我国24号套期会计准则主要内容及改进之处
第3章 钢铁行业应用套期会计准则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3.1 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套期必要性
        3.1.1 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3.1.2 钢铁行业开展套期业务的必要性
    3.2 钢铁行业应用套期会计准则现状
    3.3 钢铁行业运用套期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3.3.1 套期会计准则应用率低
        3.3.2 套期会计处理缺乏规范性
        3.3.3 套期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3.4 完善套期会计准则在钢铁行业应用的建议
        3.4.1 提升行业应用套期会计准则的积极性
        3.4.2 落实钢铁行业套期会计流程
        3.4.3 加强钢铁行业套期会计信息披露
第4章 S公司应用套期会计准则的案例分析
    4.1 S公司经营及套期业务概况
        4.1.1 S公司简介
        4.1.2 S公司经营情况
        4.1.3 S公司2018年套期业务概况
    4.2 S公司应用套期会计准则的业务处理
        4.2.1 新CAS24下的会计处理
        4.2.2 原CAS24下的会计处理
    4.3 S公司套期业务信息披露
        4.3.1 S公司2018年度套期业务披露
        4.3.2 对S公司套期业务披露的建议
    4.4 对S公司运用套期会计准则的评价
        4.4.1 企业应用套期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4.4.2 对S公司应用套期会计准则的建议
        4.4.3 新CAS24在企业应用中的优势
第5章 套期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及应对建议
    5.1 套期会计准则的局限性
        5.1.1 企业自主权过大,评价基准难以审核
        5.1.2 原则导向的新CAS24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1.3 套期业务信息披露负担加重
    5.2 应对套期会计准则的建议
        5.2.1 加大套期会计准则的推广力度
        5.2.2 进一步完善商品期货市场
参考文献
后记

(5)韶钢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风险管理理论
    2.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2.3 控制论
第3章 韶钢简介及其财务风险识别
    3.1 韶钢企业简介
    3.2 韶钢财务风险横、纵向双重识别
        3.2.1 韶钢筹资风险识别
        3.2.2 韶钢投资风险识别
        3.2.3 韶钢经营风险识别
        3.2.4 韶钢收益分配风险识别
第4章 功效系数法下对韶钢财务风险的评价
    4.1 选择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4.2 指标处理方法
    4.3 确定指标权重
    4.4 确定评价标准
    4.5 划分财务风险等级
    4.6 功效系数法下韶钢财务风险评价总结
第5章 韶钢财务风险的控制
    5.1 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5.2 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5.3 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
    5.4 收益分配风险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6)以“最佳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论文提纲范文)

1构 筑格局、积极发动,为职工争做“最佳实践”营造氛围
2 引导“最佳实践”活动接地气 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3 走“亲民化”推广路线,发现职工的“真善美”
4 分级评选,强化职工认同感,扩大激励作用
5 结 语

(7)城市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广东韶关制造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互动关系
    1. 1 城市创新与产业集群升级的关联性分析
    1.2城市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互动机制
        1.2.1城市创新是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前提基础
        1.2.2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是城市创新的重要体现
        1.2.3城市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互动机制
2 城市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互动关系: 广东韶关案例
    2. 1 韶关城市发展历程及其创新概况
    2. 2 韶关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集群组织特点
    2. 3 城市创新与韶关制造业集群升级的互动关系
        2.3.1城市创新对韶关制造业集群升级的推动效应
        2.3.2产业集群升级对韶关城市创新的提升效应
3 结论与建议

(8)对话德育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四、论文的创新点、重点与难点
        (一) 论文的创新点
        (二) 论文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对话"的发生与当代对话哲学
    一、"对话"的发生
        (一) "对话"原型的析出
        (二) "对话"的发生学
        (三) "对话"的活性分析
    二、当代对话哲学
        (一) 从超语言学到人学:巴赫金对话思想的进路
        (二) 现象学解构"笛卡儿序"的对话思想
        (三)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主题思想:理解即对话
        (四) 存在主义的多重对话构想
第二章 对话德育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现代性对"对话"的遮蔽
        (一) 现代化与现代性
        (二) 理性主体的言说:现代性的理想
        (三) "独语":现代性的歧途
    二、多元文化"相遇"的现代图景与"对话"的凸显
        (一) 人:多元生活的创造者和体验者
        (二) 从"相知"到"相遇":多元文化的历史事实
        (三) 多元文化重登"巴比伦塔":"对话"方案的胜出
第三章 对话德育的起点:对独语德育的检视
    一、人的自我追问与道德教育
        (一) 人的自我追问与自我塑造
        (二) 教育:人类生活的代际间表达
        (三) 从"我"到"我们":道德的教育理路
        (四) 道德教育:永远走在成为道德教育的途中
    二、独语德育的"形"与"势"
        (一) "人的世界"与"人"失落的隐忧
        (二) "神性世界"与神性德育
        (三) 科学世界与知性德育
第四章 对话德育的理论界说
    一、道德对话的可能性
        (一) 追求"同一性"的道德真理之虞
        (二) 道德对话可能性的证明
    二、"对话"与道德教育相契合
        (一) "对话"与道德教育的本源性重合与隔离
        (二) 关注"对话":当代教育思想成果的积累
第五章 对话德育:一种自由的教化实践
    一、对话德育:重获力量的道德教育
        (一) 溯及道德教育的本体承诺:促进人的精神成长
        (二) 对独语德育力量之否定性的解构
        (三) 从"权力"到"权威":重构道德教育的力量
    二、对话德育:在道德共同体内进行的道德教育
        (一) 道德教育的道德性诉求
        (二) 对话德育的道德维度
    三、对话德育:师生共同成长的道德教育
        (一) 人的道德成长的"对话"原理
        (二) 对话德育对于师生主体资格的信念
        (三) 师生的共同成长:对话德育的"过程美"与"作品美"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9)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当代阐释及其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二、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源起
    (一) 历史背景
    (二) 思想渊源
        1、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2、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3、弗洛伊德的压抑性文明观
        4、《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三、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思想解读
    (一) 单向度理论的内涵
    (二) 单向度理论的表现形式
        1、人的单向度
        2、政治领域的单向度——没有反对派的政治社会
        3、思想文化领域的单向度——否定性思维的丧失
        4、生活消费领域的单向度——对“虚假的需求”的满足
四、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内在缺陷及其当代价值
    (一)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内在缺陷
        1、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没有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2、对科技异化的片面理解
        3、找不到革命的真正主体和解放人的出路
    (二)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当代价值
        1、马尔库塞单向度思想的理论值
        (1) 人文主义精神的再次彰显
        (2) 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批判的深度回应
        (3) 资本主义认识的再度深化
        2、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现实意义
        (1) 文化价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
        (2) 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迪
        (3) 有助于防止工具理性在当代虚拟实践领域的膨胀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1.2.1 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1.2.2 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
        1.2.3 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1.2.4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1.2.5 钢铁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战略的钢铁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
    2.1 产业竞争力及分析模型
        2.1.1 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2.1.2 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分析模型
        2.1.3 产业竞争力分析改进模型
    2.2 钢铁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
        2.2.1 钢铁产业及其市场特征
        2.2.2 钢铁行业盈利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钢铁替代品竞争能力分析
    2.4 钢铁产业的政策与法规对企业的影响力分析
        2.4.1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2.4.2 环保政策及其他政策分析
        2.4.3 常规法、地方性法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优势模型
    3.1 价值链基本模型和竞争优势
        3.1.1 波特的价值链基本模型
        3.1.2 价值链和企业竞争优势
    3.2 钢铁企业基本价值链模型
        3.2.1 钢铁企业的生产特点
        3.2.2 钢铁企业价值链基本模型
        3.2.3 钢铁企业基本价值链模型特点
    3.3 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竞争力构成
        3.3.1 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竞争力划分及其影响因素
        3.3.2 钢铁企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因素与现实竞争力
        3.3.3 钢铁企业竞争力间接影响因素与潜在竞争力
    3.4 钢铁企业价值链模型与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价值链活动角度分析钢铁企业现实竞争力
    4.1 钢铁企业价值链基本活动与现实竞争力
        4.1.1 钢铁企业内部后勤活动与竞争力
        4.1.2 钢铁企业生产运行与竞争力
        4.1.3 钢铁企业市场销售活动与竞争力
        4.1.4 钢铁企业服务活动与竞争力
    4.2 钢铁企业价值链辅助活动与现实竞争力
        4.2.1 钢铁企业制度基础分析
        4.2.2 钢铁企业经营资源分析
        4.2.3 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4.2.4 钢铁企业技术管理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5.1 企业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5.2 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
        5.2.1 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
        5.2.2 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5.2.3 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递阶模型和阶段特征
        5.2.4 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5.3 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
    5.4 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5.4.1 钢铁行业成功关键要素识别
        5.4.2 识别钢铁企业竞争优势
        5.4.3 挖掘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
    5.5 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5.5.1 钢铁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
        5.5.2 钢铁企业文化的建设
        5.5.3 钢铁企业人才的培养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6.1 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6.2 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6.2.1 建立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6.2.2 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6.3 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6.3.1 潜在竞争力评价方法
        6.3.2 现实竞争力评价方法
        6.3.3 绩效竞争力评价方法
        6.3.4 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方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证分析:华菱钢铁集团企业竞争力评价
    7.1 华菱集团企业概况
        7.1.1 公司竞争优劣势
        7.1.2 公司竞争战略
        7.1.3 公司财务状况
    7.2 华菱集团企业竞争优势形成路径分析
        7.2.1 联合改组,筑竞争优势之源
        7.2.2 国际化发展,立竞争优势之位
        7.2.3 服务商战略,结竞争优势之核
    7.3 华菱集团企业竞争力评价
        7.3.1 潜在竞争力评价
        7.3.2 现实竞争力评价
        7.3.3 绩效竞争力评价
        7.3.4 综合竞争力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科技进步为韶钢注活力(论文参考文献)

  • [1]科技创新路在何方?[N]. 樊三彩,何惠平,赵萍,贾林海. 中国冶金报, 2020
  • [2]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 李喆.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3]我国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 张云.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4]套期会计准则在我国钢铁行业的应用研究 ——以S公司为例[D]. 史蓉.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5]韶钢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D]. 常嘉宁. 吉林财经大学, 2016(08)
  • [6]以“最佳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J]. 周慧莉. 南方金属, 2015(03)
  • [7]城市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广东韶关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 许树辉,王利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8]对话德育论[D]. 方新文. 河北师范大学, 2011(10)
  • [9]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的当代阐释及其价值研究[D]. 周伟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10]基于战略的钢铁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 肖文伟. 中南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科技进步为韶钢注入活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