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学院简介

四川教育学院简介

一、四川教育学院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祝鑫垚[1](2021)在《回顾与展望 ——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发展路径》文中认为

肖雅茗[2](2021)在《吕潜诗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吕潜因“诗书画三绝”而被世人称颂,他的绘画、书法深受历代书画家宝爱,其名常载于艺术类典籍。相较之下,其诗名长久以来湮没不显,目前学界尚未对吕潜诗歌进行系统性研究。吕潜家世清贵,早披宫锦,其诗今存四百余首,多作于甲申之后,取材广博,风格多样,诗本性情,情感深挚,穷而益工。本文主要以吕潜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吕潜在战乱中被迫流落他乡,亲身经历了朝代鼎革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为下层劳动人民发声,从他的诗歌可以看到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背景下启蒙思想的影子。本文将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吕潜诗歌的主要内容、文学价值、文献价值等方面进行基础性研究。首先,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中对吕潜诗歌进行辑佚和考辨。其次,以各类方志史籍为主干,以吕潜诗歌为材料支撑,补写完善其生平行迹和交游状况,其中交游着墨最多,试图从吕潜与友人的交往中探究其丰富细腻的遗民心理,揭示清初汉人士大夫观念的流变,并依托诗歌文本确定吕潜的遗民类型。吕潜之诗总体上呈现雅健清新的面貌,还有的以沉着翔实的笔调详述明末战乱时期的历史故实,描摹剧烈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因欲归无路而不得不依栖于治安之境的士绅阶层明遗民的生存处境与内心世界。吕潜之诗是人生经历和江山血泪写就,现实主义特色鲜明,以诗补史,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通过挖掘吕潜诗歌的主题倾向和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史料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明末清初社会历史的演变过程,并为巴蜀文学文献、巴蜀古代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佐证材料。另外,本文以吕潜诗歌为依据考辨部分方志史籍之失,或为史籍的记载提供更丰富的文献支撑。最后,详细分析吕潜诗歌的诗学趣尚、诗歌风格特色以及这种诗风形成的原因。将吕潜作为明清易代之际文学史上的一个个案,考察时代变迁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展开一幅广阔而生动的明代遗民生活图景,进一步展现这一特殊群体的真实面貌。

李静[3](2021)在《高校美育实践、困境及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两所大学的比较分析》文中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高校美育现状不容乐观,与德智体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基于此,本研究对两所高校美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利用相关理论与政策提出建议,旨在进一步落实高校美育工作,彰显高校美育价值。本研究共五章。第一章绪论:表明研究价值与意义,梳理相关文献,阐明理论基础。第二章现状调查:对两所大学的美育进行实际调研,指出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困境分析:通过问题的存在反映出高校美育实践的困境。第四章反思与建议:利用席勒与蔡元培的美育理论以及相关美育政策对高校美育的发展提出建议。第五章结论与展望,阐述本研究结论,表明后续研究方向。通过调查与分析,本研究认为两所大学美育实践各不相同。在组织机构上,A大学围绕美育学校开展美育,B大学以艺术教育中心开展美育;在运行机制上,A大学结合校团委成立专家委员会和学生委员会,B大学以艺术教育中心为核心建立常态工作联系机制与专项工作小组协调机制。两所大学在美育组织运行上都存在美育工作实施较为被动,美育资源保障较为缺乏的问题。在开展途径上,两所大学都以课内美育和课外美育的方式进行。在课内美育上,存在美育内容认同感低,评价体系未健全、美育方式智育化,育人目标有偏差、美育主体单一化,资源未有效整合的问题;在课外美育上,存在重少数轻全体的现象以及美育活动形式化的问题。在美育活动开展成效中得知,学生在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的提升上还表现的不够充分,还未对学生产生真正的审美熏陶。由以上问题反映出高校美育目前面临的困境有:国家顶层设计与高校美育惯性模式之间的矛盾、“大美育”体系建构与高校美育评价指标之间的矛盾、高校美育实践的迫切需要与专业师资缺乏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为使美育工作得到落实,本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分别为在美育理念上:落实美育引领办学,强化美育组织管理,营造校园美育氛围;在课程设置上:构建统整式美育课程体系,注重内容的全面性与层次性,注重形式的互动性和多样性;在教学安排上:挖掘教学美育元素,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完善美育评价考核;在活动开展上:立足优秀文化传统,组织审美教育活动,促进审美实践创新。由此,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高校美育工作,使美育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中坚力量。

孙媛媛[4](2021)在《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的适应研究 ——以四位高校海归教师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局势加剧,各国对于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因此在国家政府的推动下,相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吸引留学人才归国的政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着提高、留学人员也意识到国内发展机会也更多,加上政府对人才的吸引,因此越来越多的留学者选择回国发展。其中许多归国人员回国后选择进入高校、科学研究所等工作单位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研究者们也发现:对于大部分海归人才来说,其最关注的是回国后的学术发展,也就是说回国后的学术发展前景是影响留学人员回国的最重要的因素。虽然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发展水平显着增强,然而对于许多高校海归教师而言,回国后的发展之旅并不顺利,在生活及工作中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一些新入职的高校海归教师难以融入国内学术环境,因此出现学术发展缓慢、甚至难有作为等现象。因此,研究新入职高校海归教师对国内学术环境的适应迫不及待。本文分五章来论述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的适应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目前研究状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过程等五个方面。第二章主要对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的介绍,为研究的进行和分析指明方向。第三章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到的资料展现四位新入职的高校海归教师对国内学术环境的适应情况,从学术环境的内涵出发,呈现四位研究参与者对学术物质环境的适应、学术精神环境适应、学术制度环境的适应的不同经历和感受,并且在逆向文化适应理论的基础上从内部、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出发、从组织因素、文化因素及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每位研究参与者对学术环境适应的影响因素。第四章主要是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对本次研究的结论总结并且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及海归教师个人层面三个方面提出帮助高校海归教师快速且顺利适应国内学术环境的建议,并在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有:(1)海归教师对于国内学术环境是能适应的,但其适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都会遇到一些险阻和困难。同时在适应过程中,多数海归教师会主动或者被动选择适应和融入国内学术环境,即使是知道国内学术环境的一些不完善的方面。最后,直到目前四位新入职高校海归教师对国内学术环境还是存在适应不良之处。(2)影响新入职高校海归教师对国内学术环境适应的因素有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科研设备设施的缺乏、学术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异国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和海归教师个人方面的因素,如缺少回国前心理准备、过高的期望及被动的应对方式等。

李欣梅[5](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王汉[6](2021)在《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成效研究》文中指出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作为当代大学生参与的最重要的赛事之一,目前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它的举办和开展对于全国各地及当地高校都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2020年,教育部及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建议,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在当今体教结合的体制下,CUBA联赛已经成为向专业队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作为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国家体育总局共同领导下而开展的比赛,在国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篮球这项运动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四川省,CUBA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重视,联赛水平也体现着四川大学生的篮球水平,如何打造更高层次的联赛、如何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也成为今年来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在这一基础上,四川省各级部门出于联赛影响力角度以及解决实质性的问题等多方面考虑,多次对联赛赛制进行改革,最终将联赛划分为了一二三级,一级联赛分为甲乙组,决赛采取主客场双赛,这一改革既加大了内部竞争,让队伍获得垂直向上流动的机会,促进联赛整体实力的提高;还扩大了参与门槛,促进各院校大学生的体育直接或间接参与。本研究以四川这个局部的大学生赛事赛制改革作为研究对象,从CUBA四川基层赛的赛制改革的原因和目的,改革的内容及取得的成效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CUBA四川基层赛赛制进行分析和探讨,主要研究:1.CUBA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CUBA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的内容。3.CUBA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的成效。4.对于赛制改革提出意见或建议,寻找一条适合四川基层赛自己的改革之路。研究结果认为:1.CUBA四川基层赛改革后,参赛队伍数量增多,球队比赛场次明显增加,运动员与教练员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同时高强度比赛增加运动员受伤风险。2.CUBA四川基层赛改革后,在赛事包装和直播上加大了投入,各个学校的曝光率变大,知名度明显提升。3.CUBA四川基层赛改革后,运动员与教练员对裁判员的执裁整体水平给予肯定,四川教育系统的高水平裁判队伍能够为四川基层赛的发展提供保证。4.CUBA四川基层赛改革后,主客场赛制带动校园体育氛围,培养校园体育明星,推动校园篮球的发展。5.CUBA四川基层赛改革后,甲乙组升降级制度促进良性竞争,扩大联赛影响力,各队伍日常的训练次数增多,强度变大,水平得提升,但过多占用了文化学习的时间,“学训矛盾”突出。

范净[7](2021)在《峨眉盘破门武术文化传承研究》文中提出内江资中的盘破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的三大发源地之一,峨眉盘破门武术同时也是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不容小觑,研究峨眉盘破门武术文化有助于推广峨眉武术和峨眉盘破门武术。本研究以峨眉盘破门武术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文化人类学和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对峨眉盘破门武术文化传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盘破门武术发源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罗泉镇,是峨眉武术的三大发源地之一。祖师爷刘灨将本土的武术和当时流传于巴蜀大地的峨眉派武术相融合,并创下了“齐步云脚高桩盘破”的打法,成为盘破门的开山祖师爷。2.盘破门武术主要流传于资中、威远、自贡、成都、重庆。资中县流传最广,并在资中武术进校园活动中得到大力推广,成为了资中县的六大文化品牌之一。3.盘破门武术具有以下时代价值:(1)防身自卫价值;(2)文化传承价值;(3)健身娱乐价值;(4)教育价值。4.盘破门武术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1)器物技术层。体现的是记录形式,在形成时期,盘破门武术主要是文字形式记录的书籍、拳诀等记录形式。而现代是以书籍和图像记录为主。技术体系:盘破门武术的技术结构是“盘”“破”,盘中有攻,攻中有守。实物形态:盘破门武术所用器械主要有刀、枪、剑、棍、锏,还包括其他的双斧、躺耙等。简捷精炼,目的性极强。武术服发展至今,大致相同,中间系带,规范较统一,而散打服装就更为简便,利于技击。练习场地以前是民间练习场地,现在有专门打擂的场地,与以往不同在于这是特定的比武场地,比较规范。(2)制度习俗层。它主要是一种人为定下的约束或条令,所谓“家有家法,行有行规”,盘破门武术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也必须有相应的习俗对之进行限制。武术文化大致有血缘制、地缘制和业缘制三种人际关系,同时也具备人员选择、传习方式、行为制约这一基本程序。(3)思想精神层。思想精神层是中心层,是武术发展壮大的动力,包括武术知识、道德体系和审美等内容。5.盘破门武术文化的传承主要是武馆传承和学校教育传承,但是,目前依然存在着传承人兼职化和断层,传承组织发展不均衡,传承内容和传承方式单一,没有传承到精髓等问题。6.针对盘破门武术文化传承现状及困境中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五条传承路径:一是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二是保护盘破门武术的文化空间;三是与地域旅游资源相融合发展;四是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是升华盘破门武术的教育传承发展。

石嘉佳[8](2021)在《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中提及文化自信,建议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倡导“三全育人”,建设校园文化实现全方位育人,旨在加强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无缝衔接。现有的高校校园景观虽具备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和审美需求,但无法充分表达整个校园文化体系,艺术类院校景观设计大多面临——同质化问题。仅在普通高校景观设计基础上稍加艺术元素来修饰,与专业特色结合性不高;同时某些景观过于陈旧等。面对这一问题,如何建设区别于普通高校或综合院校的专业特色性艺术院校校园景观值得思考,如何突出艺术性、个性化等特点实现文化、景观、育人三者协调统一需更深入探讨。本文以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景观改造设计为载体研究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景观。首先分析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景观的基本理论,其次对艺术院校历史发展概况进行归纳,指出现阶段艺术院校现状得出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景观育人的重要性。然后以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分析对于校园景观设计艺术院校师生的需求,运用符号学原理通过艺术手法对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景观的表达手法进行建构,尝试归纳出艺术院校文化景观设计的共通原则。力求建设出既具特有校园文化又合师生不同需求的艺术院校景观。最后,对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的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实地深入调研分析、师生问卷等对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景观建设中校园文化、艺术师生实际需求、环境资源背景等方面具体分析,以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相关原则和手法为基础对相关实地景观进行优秀案例分析,依托以上理论案例对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局部景观进行改造设计。

李晓丽[9](2021)在《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研究》文中指出四川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四川省对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来四川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地增加。由于近年来对跨区域、跨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国别的留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和探讨分析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调查以四川的韩国留学生的学习适应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四川省五所高校的韩国留学生212人进行问卷调查、14人进行访谈;调查分析包括来自2个层面的9个因素的内容:自我调整适应层面包括入学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因素;学习环境层面包括课堂与教学、教学设施、教学评价、与学习适应相关的人际交往适应、社会文化适应;调查研究表明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环境的适应困难大于自我调整适应困难,而学习环境适应和自我调整适应内部,均存在不同的学习适应问题。针对于调查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最后从教育管理、教学方面、留学生自身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理由与意义、研究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概念界定以及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问卷的编制与检验。第三部分是问卷和访谈结果以及各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基于调查结果,对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进行总结,然后从留学生管理层面、课堂教学层面、留学生自身层面提出建议意见。第五部分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下一步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展望。

孙佳[10](2020)在《清末民国时期四川期刊中的数学论文研究(1897-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十九世纪以前四川数学学术交流较少。自1897年四川第一份近代报刊——《渝报》出版之后,四川期刊上开始发表数学论文,直至1949年,论文数量不少于300篇。现多以期刊史研究为主,对数学论文的研究相对较少。期刊灵魂应是其承载的内容,研究清末和民国时期数学论文的内容,可以呈现同时期四川数学水平,反映四川数学教育研究状况,对寻找数学学科发展线索及数学研究传播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查阅了四川省图书馆和档案馆、四川大学图书馆、重庆市地方文献馆、重庆大学古籍馆、上海图书馆等地馆藏的四川原始期刊文献后,再结合相关专着、现有研究文献,通过对四川期刊原本的统计和分析,本论文重点研究了发表数学论文的期刊背景、数学论文内容、论文作者群体等。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四川期刊的创办背景:四川不同的学术研究团体创办了期刊,办刊方式为官方办刊、私人办刊、学校办刊和学术团体办刊四类。目前搜集到有31种期刊(含合作办刊)发表了数学论文,其类型分为数学专业期刊、数理综合期刊和教育综合期刊三种。研究发现:这一时期发表数学论文的期刊数量多,类型丰富,研究内容多与实际相关,但期刊发行不连续,且持续时间不长,因此期刊的持续影响力不足。(2)数学论文的研究内容:自1897年至1949年的数学论文共有306篇,其中1937年以前只有77篇数学论文。可以发现:其研究主题包括中小学数学问题研究、高等学校数学问题研究、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这一时期的数学论文数量由少及多,论文研究主题从单一到丰富,论文水平由浅至深。但是这一时期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数学问题研究,高等数学及数学教育研究的论文较少。(3)数学论文的作者群体:在数学及数学教育学术研究中有三种类型的群体占据重要地位:以中小学校师生为主的初等教育作者群体、以高等院校教授等身份为主的高等教育作者群体,以及以民间数学研究者等身份为主的社会教育作者群体,他们在传播和发展数学教育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把握数学教育发展动态的核心群体,他们扮演着两类角色——数学学术研究者和数学教育传播者。最后研究结论认为,为促进数学学术研究繁荣发展与广泛传播,应注重期刊专业化,以提升数学研究水平;并挖掘数学研究深度,加强数学研究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立不同数学研究群体,提倡不同身份的群体进行数学研究。

二、四川教育学院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教育学院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2)吕潜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吕潜生平及交游
    第一节 吕潜的生平及着述概况
    第二节 吕潜交游考
        一、吕潜与其族亲的交游
        二、吕潜与明遗民及隐士的交游
        三、吕潜与仕清汉臣的交游
        四、吕潜与方外之人的交游
第二章 吕潜诗歌题材内容分析
    第一节 题画诗
    第二节 纪游诗
    第三节 即事感怀诗
        一、羁旅之愁忧时伤世
        二、安稳闲适隐居生活
        三、思念亲人怀念家国
    第四节 凭吊诗
    第五节 咏物诗
第三章 吕潜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诗学渊源
    第一节 吕潜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赡博浑融的用典和化用
        二、比拟新奇,诗本性情
    第二节 吕潜诗学渊源分析
        一、家学渊源
        二、清初“陶、杜并举”诗学观
        三、效慕王维,推尊唐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校美育实践、困境及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两所大学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美育
        1.2.2 高校美育
        1.2.3 高校美育实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美育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2 关于美育实践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理论基础
        1.5.1 席勒的美育理论
        1.5.2 蔡元培的美育理论
2 高校美育实践及问题分析
    2.1 高校美育实践现状调研
        2.1.1 所选案例学校的概况及选取原因
        2.1.2 所选案例学校美育的实践模式
        2.1.3 所选案例学校美育的实际调研
    2.2 美育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的对比分析
        2.2.1 A大学美育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
        2.2.2 B大学美育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
        2.2.3 A大学与B大学美育组织及运行的分析
    2.3 美育开展途径的对比分析
        2.3.1 课内美育的对比分析
        2.3.1.1 A大学美育课程设置
        2.3.1.2 B大学美育课程设置
        2.3.1.3 A大学与B大学课内美育存在的问题
        2.3.2 课外美育的对比分析
        2.3.2.1 A大学美育活动
        2.3.2.2 B大学美育活动
        2.3.2.3 A大学与B大学课外美育存在的问题
    2.4 美育活动开展成效的对比分析
        2.4.1 学生对A大学开展审美活动的感受
        2.4.2 学生对B大学开展审美活动的感受
        2.4.3 A大学与B大学美育活动开展成效的分析
3 当前高校美育实践的现实困境
    3.1 国家顶层设计与高校美育惯性模式之间的矛盾
        3.1.1 在以美育人的理念下,高校美育存在智育化倾向
        3.1.2 在顶层设计的要求下,高校美育机制需健全完善
    3.2 “大美育”体系建构与高校美育评价指标之间的矛盾
        3.2.1 美育体系需要得到构建,但缺少美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3.2.2 美育资源需要得到整合,但缺少多元化的美育评价方式
    3.3 高校美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与专业师资缺乏之间的矛盾
        3.3.1 高校希望推进美育活动,但缺少专业的美育师资
        3.3.2 美育教师需要得到培训,但美育开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4 高校美育实践的反思与改进
    4.1 深化高校美育理念,克服边缘化倾向
        4.1.1 落实美育引领办学
        4.1.2 强化美育组织管理
        4.1.3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4.2 优化美育课程体系,克服狭窄化倾向
        4.2.1 构建统整式美育课程体系
        4.2.2 注重内容全面性与层次性
        4.2.3 注重形式互动性和多样性
    4.3 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克服智育化倾向
        4.3.1 挖掘教学美育元素
        4.3.2 建立专业师资队伍
        4.3.3 完善美育评价考核
    4.4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克服形式化倾向
        4.4.1 立足优秀文化传统,开展特色活动
        4.4.2 组织审美教育活动,增强服务能力
        4.4.3 扩大美育国际视野,促进实践创新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的适应研究 ——以四位高校海归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高校海归教师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对海归教师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过程
        1.4.1 研究方法的选择
        1.4.2 研究对象选取
        1.4.3 研究程序
        1.4.4 研究伦理
    1.5 研究创新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高校海归教师
        2.1.2 学术环境
        2.1.3 学术环境适应
    2.2 理论基础
        2.2.1 逆向文化适应理论
3 个案调查结果与讨论
    3.1 研究参与者A的学术环境适应情况及其分析
        3.1.1 A的个人资料
        3.1.2 A的学术环境适应文本
        3.1.3 A对国内学术环境顺利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3.1.4 A的反馈与研究者的反思
    3.2 研究参与者B的学术环境适应情况及其分析
        3.2.1 B的个人资料
        3.2.2 适应文本之“从屡屡碰壁到立足一方”
        3.2.3 B的学术环境顺利适应影响因素分析
        3.2.4 B的反馈和研究者反思
    3.3 研究参与者C的学术环境适应情况及其分析
        3.3.1 C的个人简介
        3.3.2 适应文本之“从不断摸索到融入”
        3.3.3 C的国内学术环境顺利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3.3.4 C的反馈和研究者反思
    3.4 研究参与者D的学术环境适应情况及其分析
        3.4.1 .D的个人资料
        3.4.2 适应文本之“迷茫、担忧”
        3.4.3 D的学术环境顺利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3.4.4 D的反馈与研究者的反思
4 研究探讨与研究反思
    4.1 研究结论
        4.1.1 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的适应情况
        4.1.2 关于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适应的影响因素
    4.2 研究建议
        4.2.1 政府层面
        4.2.2 高校层面
        4.2.3 个人层面
    4.3 研究反思
        4.3.1 对研究对象的反思
        4.3.2 对研究内容的反思
        4.3.3 对研究程序的反思
        4.3.4 对研究结果的反思
参考文献
结束语
附录 “新入职的高校海归教师对学术环境的适应研究”的初步访谈提纲

(5)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游戏
        1.4.2 游戏教学法
        1.4.3 彝族小学
        1.4.4 汉语拼音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6 理论基础
        1.6.1 沉浸理论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1.6.3 语境理论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2.2.1 访谈法
        2.2.2 实物研究法
        2.2.3 观察法
        2.2.4 测验法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研究场域分析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3.2.1 行动研究思路
        3.2.2 行动研究过程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问题和分析
        4.1.1 问题提出
        4.1.2 问题分析
    4.2 计划与实施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4.3 观察和反思
        4.3.1 观察
        4.3.2 反思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问题和分析
    5.2 计划与实施
        5.2.1 计划
        5.2.2 实施
    5.3 观察和反思
        5.3.1 观察
        5.3.2 反思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6.1.1 笔试成绩分析
        6.1.2 口试成绩分析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6.4 教学建议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6.5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成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评述
    2.1 关于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起源与发展研究综述
    2.2 关于NBA赛制的研究综述
    2.3 关于CBA赛制的研究综述
    2.4 关于NCAA赛制的研究综述
    2.5 关于CUBA赛制的研究综述
    2.6 关于四川高校体育相关的研究综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综合分析
        4.1.1 CUBA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背景
        4.1.2 CUBA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原因
        4.1.3 CUBA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目的
        4.1.4 CUBA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总体方向
    4.2 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内容分析
        4.2.1 CUBA四川基层赛改精英组、阳光组、高职高专组为一、二、三级
        4.2.2 CUBA四川基层赛对赛事进行包装及增加网络直播
        4.2.3 CUBA四川基层赛裁判员均从教育系统选派
        4.2.4 CUBA四川基层赛一级联赛改赛会制为主客场制
        4.2.5 CUBA四川基层赛一级联赛实行甲乙组升降级制
    4.3 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成效分析
        4.3.1 CUBA四川基层赛比赛规模变大,竞技水平提高
        4.3.2 CUBA四川基层赛赛事包装与直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4.3.3 CUBA四川基层赛教育系统裁判员锻炼机会增多
        4.3.4 CUBA四川基层赛一级联赛主客场制增加观赏性,培养校园体育明星
        4.3.5 CUBA四川基层赛一级联赛升降级制度促进良性竞争,提升竞技水平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峨眉盘破门武术文化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相关政策的牵引及导向
        1.1.2 地域武术传承发展需要
        1.1.3 盘破门武术符号典型性
        1.1.4 地域资源条件独特优势
    1.2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定义阐释及辨析
        2.1.1 峨眉武术
        2.1.2 盘破门武术
        2.1.3 文化符号
        2.1.4 文化分层
        2.1.5 文化传承
    2.2 武术传承发展研究现状
    2.3 峨眉武术研究现状
    2.4 盘破门武术研究现状
    2.5 研究现状综述
3.研究对象、方法及路径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田野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3 研究路径
4 结果与分析
    4.1 盘破门武术文化脉络
        4.1.1 盘破门武术文化起源
        4.1.2 盘破门武术文化发展历程
    4.2 盘破门武术技术体系
        4.2.1 盘破门拳法基本理论
        4.2.2 盘破门武术风格特点
        4.2.3 盘破门武术代表功法
    4.3 盘破门武术文化时代价值
        4.3.1 防身自卫价值
        4.3.2 文化传承价值
        4.3.3 健身娱乐价值
        4.3.4 教育价值
    4.4 盘破门武术文化内涵
        4.4.1 盘破门武术文化之器物技术层
        4.4.2 盘破门武术文化之制度习俗层
        4.4.3 盘破门武术文化之思想精神层
    4.5 盘破门武术文化传承现状及困境
        4.5.1 盘破门武术文化传承主体现状及困境
        4.5.2 盘破门武术文化传承组织现状及困境
        4.5.3 盘破门武术文化传承内容现状及困境
        4.5.4 盘破门武术文化传承方式现状及困境
    4.6 盘破门武术文化传承路径
        4.6.1 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
        4.6.2 保护盘破门武术的文化空间
        4.6.3 与地域旅游资源相融合发展
        4.6.4 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6.5 升华盘破门武术的教育传承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8)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3 小结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艺术校园文化景观理论基础和现状研究
    2.1 相关基础概念
        2.1.1 校园文化
        2.1.2 校园文化景观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环境心理和行为学原理
        2.2.2 符号学原理
    2.3 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景观发展概况
        2.3.1 国内艺术院校文化景观发展状况
        2.3.2 国外艺术院校文化景观发展状况
        2.3.3 我国艺术院校文化景观现状
3 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3.1 艺术类院校文化景观设计应赋有育人价值
    3.2 艺术类院校文化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3.2.1 人性化原则
        3.2.2 生态性原则
        3.2.3 艺术性原则
        3.2.4 个性化原则
        3.2.5 互动性原则
        3.2.6 前瞻性原则
    3.3 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表达手法
        3.3.1 解构
        3.3.2 拼贴
        3.3.3 引借
        3.3.4 节奏和韵律
    3.4 小结
4 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4.1 项目背景
        4.1.1 项目概况
        4.1.2 川音校园文化分析
        4.1.3 环境条件概述
        4.1.4 景观现状分析
        4.1.5 问卷调查分析
    4.2 相关景观实地考察案例分析
        4.2.1 中央音乐学院——文化氛围浓厚
        4.2.2 上海音乐学院——空间利用率高
        4.2.3 东区音乐公园——音乐特色突出
        4.2.4 其他优秀案例
        4.2.5 小结
    4.3 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4.3.1 独特文化性
        4.3.2 学科传达性
        4.3.3 生态和谐性
        4.3.4 交流互动性
    4.4 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景观改造设计
        4.4.1 任务书
        4.4.2 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景观改造设计构思
    4.5 设计内容
        4.5.1 总平面图
        4.5.2 功能分区
        4.5.3 景观视线分析
        4.5.4 道路设计分析
        4.5.5 景观设计分析
        4.5.6 互动装置设计
        4.5.7 公共设施意向
        4.5.8 铺装设计分析
        4.5.9 植物配置分析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内容
附录二:图表出处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9)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学习适应”的概念
        1.5.2 “学习适应”的结构
    1.6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1.6.1 研究创新点
        1.6.2 研究难点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分析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深度访谈法
    2.4 问卷编制与检验
        2.4.1 调查对象
        2.4.2 问卷编制
        2.4.3 问卷信度和效度
3 问卷和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
    3.1 学习适应总体情况
    3.2 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自我调整适应情况
        3.2.1 入学水平
        3.2.2 学习动机
        3.2.3 学习态度
        3.2.4 学习能力
    3.3 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环境适应情况
        3.3.1 课堂教学
        3.3.2 教学设施
        3.3.3 教学评价
        3.3.4 与学习适应相关的人际关系
        3.3.5 社会文化适应
    小结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管理方面的建议
    4.3 教学方面的建议
    4.4 留学生自身方面的建议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B 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调查问卷(韩文版)
    附录C 留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D (?)
    附录E 留学生任课老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F 留学生管理人员的访谈提纲
致谢

(10)清末民国时期四川期刊中的数学论文研究(1897-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期刊数据库创建
        1.2.2 相关专着及地方志
        1.2.3 相关期刊论文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与问题
    1.5 研究方法和过程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过程和论文结构
    1.6 创新点
2 四川期刊的创办背景
    2.1 四川期刊出版概况
        2.1.1 创刊起源
        2.1.2 四川期刊由萌芽至发展:1897-1936
        2.1.3 四川期刊由繁荣至衰退:1937-1949
    2.2 期刊创办团体
        2.2.1 官方办刊
        2.2.2 私人办刊
        2.2.3 学校办刊
        2.2.4 学术团体办刊
    2.3 期刊类型
        2.3.1 数学专业期刊
        2.3.2 数理综合期刊
        2.3.3 教育综合期刊
    2.4 小结
3 四川期刊中的数学论文内容
    3.1 以中小学数学问题为主的研究论文
        3.1.1 数学论文类型及数量
        3.1.2 数学论文中的算术及初等代数研究
        3.1.3 数学论文中的几何研究
        3.1.4 数学论文中的三角学问题研究
        3.1.5 数学论文中的初等微积分研究
    3.2 以高等数学问题为主的研究论文
        3.2.1 数学论文类型及数量
        3.2.2 内迁四川的期刊上的高等数学论文
        3.2.3 四川本土期刊上的高等数学内容
    3.3 以数学教学问题为主的研究论文
        3.3.1 数学教学论文类型及数量
        3.3.2 数学课程论文
        3.3.3 数学教学论文
        3.3.4 数学习题论文
        3.3.5 数学文化论文
    3.4 小结
4 期刊中数学论文的作者群体构成
    4.1 作者群体背景及发表数学论文数量概况
        4.1.1 作者群体教育背景
        4.1.2 不同时期作者群体及发表数学论文概况
    4.2 作者群体的身份概况
        4.2.1 以中小学校师生等身份为主的作者群体
        4.2.2 以高等院校教授等身份为主的作者群体
        4.2.3 以民间数学研究者等身份为主的作者群体
5 期刊论文中呈现的数学教育与数学研究之传播及发展关系
    5.1 数学教育和数学学术研究的传播与发展相互促进
        5.1.1 数学学术研究的传播推动了数学教育的发展
        5.1.2 数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数学学术研究的传播
    5.2 数学教育和数学学术研究的传播与发展相互制约
    5.3 论文作者作为数学研究者与数学教育者之双重身份的作用与意义
6 研究结论及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四川近代期刊之数学论文篇目汇录(1897-1949)
附录2:1897 年-1949 年四川出版的数学及数学教育相关的报刊目录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四、四川教育学院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回顾与展望 ——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发展路径[D]. 祝鑫垚. 四川美术学院, 2021
  • [2]吕潜诗歌研究[D]. 肖雅茗.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校美育实践、困境及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两所大学的比较分析[D]. 李静.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的适应研究 ——以四位高校海归教师为例[D]. 孙媛媛.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四川基层赛赛制改革成效研究[D]. 王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峨眉盘破门武术文化传承研究[D]. 范净.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四川音乐学院锦江校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 石嘉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研究[D]. 李晓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清末民国时期四川期刊中的数学论文研究(1897-1949)[D]. 孙佳. 四川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四川教育学院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