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R4 在白色念珠菌刺激下小鼠巨噬细胞释放 TNF-α 和 NO 中的作用

TLR4 在白色念珠菌刺激下小鼠巨噬细胞释放 TNF-α 和 NO 中的作用

一、TLR4在白念珠菌刺激小鼠巨噬细胞释放TNF-α和NO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于春微[1](2021)在《酿酒酵母β-葡聚糖对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指明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高度可塑性细胞,参与多种病理进程,对许多毒性刺激诱导的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具有高度的抗性。酿酒酵母β-葡聚糖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增强剂,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其可降低肉羊机体氧化应激。本研究首先利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模型,初步证实酿酒酵母β-葡聚糖的抗氧化作用。然后,在氧化应激模型基础上,探究酿酒酵母β-葡聚糖对RAW264.7细胞抗氧化、抗炎及抗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主要从细胞信号通路转导方面对酿酒酵母β-葡聚糖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一以LPS为诱导物,氧化应激和促炎细胞因子作为建立氧化应激和炎症模型指标,探究LPS对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效果。结果表明:0.1~5μg/m L LPS处理RAW264.7细胞12 h后,细胞内氧化应激指标MDA和ROS产生显着增多,抗氧化指标SOD、CAT和GSH-Px酶活性显着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释放显着增多,细胞内COX-2和i NOS含量显着升高。综合多项指标,以1μg/m L LPS作为建立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模型的最佳浓度。(2)试验二在试验一基础上,初步探讨酿酒酵母β-葡聚糖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酿酒酵母β-葡聚糖增强抗氧化酶SOD、CAT、GSH-Px和HO活性,抑制LPS诱导的MDA和ROS产生而发挥抗氧化作用,降低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以及COX-2和i NOS水平而起到抗炎效果,推测可能是酿酒酵母β-葡聚糖激活抗氧化转录因子从而发挥预保护作用。这些结果充分说明β-葡聚糖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双重调节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内ROS产生,进而对RAW264.7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但其调控抗氧化和抗炎信号转导机制仍需在氧化应激模型中进一步验证。(3)试验三以试验二为基础进行深入性研究,本试验旨在探讨β-葡聚糖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分子机制。为阐明β-葡聚糖抗氧化的分子机制,我们设计了β-葡聚糖添加试验,结果表明:β-葡聚糖能够激活其受体Dectin-1介导的Nrf2/HO-1信号转导通路。氧化应激模型中,在LPS抑制Nrf2和HO-1表达的条件下,β-葡聚糖能显着上调LPS诱导的Dectin-1、Nrf2和HO-1的表达,抑制ROS产生,但β-葡聚糖这些作用可被Dectin-1抑制剂Laminarin、Nrf2抑制剂ML385和HO-1抑制剂Sn PP逆转。该结果表明β-葡聚糖可以通过Dectin-1/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4)试验四在试验三基础上,旨在探讨β-葡聚糖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炎症模型中,LPS显着激活炎症反应转录因子NF-κBp65表达,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COX-2和i NOS基因和蛋白表达显着增强;β-葡聚糖能显着抑制LPS诱导的NF-κBp65及下游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而这种抗炎效应能够被Sn PP逆转。该结果表明β-葡聚糖可以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5)试验五基于试验四结果,旨在探讨β-葡聚糖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NLRP3形成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LPS显着激活NLRP3炎性小体,增强ASC、IL-18和Caspase-1表达;添加β-葡聚糖作用后,能显着抑制NLRP3、ASC、Caspase-1和IL-18表达,但这种抑制状态能够被Sn PP逆转。该结果表明β-葡聚糖可以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LRP3形成。(6)试验六基于以上试验结果及氧化应激造成细胞凋亡的理论基础,旨在探讨β-葡聚糖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LPS显着增强细胞凋亡率,β-葡聚糖则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LPS显着增强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添加β-葡聚糖作用后,Bax表达显着下降,Bcl-2表达显着上升,而这种效应能够被Sn PP逆转。该结果表明β-葡聚糖可以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凋亡。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β-葡聚糖可激活Dectin-1介导的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RAW264.7细胞内ROS产生、NF-κBp65和NLRP3表达和凋亡,从而对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因此,以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为靶标有望成为防治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一个新途径。

葛雨竹[2](2021)在《基于Dectin-1/TLRs/NF-κB通路研究丹皮酚缓解白念珠菌定植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Dectin-1/NF-κB相关信号通路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对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预定植下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C.albicans预定植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探究PAE干预后对小鼠的保护机制。C57BL/6雌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DSS组、模型组、PAE组、美沙拉嗪(Mesalazine,MES)组。造模共计11天,前4天灌胃C.albicans标准株SC5314菌悬液(1.0×108CFU/只/天),第5-11天自由饮用3%DSS溶液,第12天处死小鼠。假手术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药物干预组前4天灌胃C.albicans,第5-11天除饮用DSS溶液外分别进行PAE(400 mg/kg/d)和MES(200 mg/kg/d)灌胃。第1、3、5、7、9、11天收集小鼠粪便,造模结束后,收集血清、肝脏、脾、结肠等样本。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结肠形态及长度,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稀释涂布法检测粪便和脏器中C.albicans载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β-葡聚糖、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和小鼠血清、结肠中TNF-α、IL-1β、IL-6、IL-8、IL-10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巨噬细胞F4/80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TLR 2、TLR 4、Dectin-1、NF-κB p65蛋白表达。细胞实验中先外源加入PAE/Dectin-1受体抑制剂(昆布多糖)/TLR 2受体抑制剂(C29)/TLR 4受体抑制剂(C34)与RAW264.7巨噬细胞预培养,再加入Zymosan/C.albicans共同孵育,MTT法检测PAE与抑制剂对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Dectin-1、Syk、p-Syk、Card 9、TLR 2、TLR 4、My D88、NF-κB p65、IκB-α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NF-α、IL-6水平。结果:对比于DSS诱导的UC小鼠,C.albicans预定植后结肠粘膜受损程度及炎症情况加重,粪便及脏器中真菌载量增加,血清ASCA、β-葡聚糖和MPO含量显着上升,同时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活化增加,血清和结肠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表达上调,抗炎因子IL-10水平下调,Dectin-1、TLR2和TLR4及其下游效应因子NF-κB p65在结肠组织中表达上调。PAE组小鼠各指标在不同程度上较模型组均有改善,提示PAE对模型小鼠的保护机制可能与Dectin-1/NF-κB信号通路相关。RAW264.7细胞经Zymosan刺激后,TNF-α,IL-6水平逐渐上升(12h内),Dectin-1、TLR 2表达上调;经C.albicans刺激后,RAW264.7细胞Dectin-1、TLR2和TLR 4蛋白含量增加。Zymosan/C.albicans刺激的RAW264.7细胞经PAE预处理后,可下调Dectin-1、TLR 2、TLR 4、Card 9蛋白水平,抑制Syk、NF-κB p65磷酸化和负调控TLR2/TLR4受体接头蛋白My D88及对抗IκB-α泛素化。结论:PAE能明显缓解白念珠菌预定植下由DSS诱导的小鼠UC症状,其机制与巨噬细胞中抑制Dectin-1/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张成臻[3](2020)在《一株分离自慢性复发性颈部淋巴结炎患者的白念珠菌的微生物学特征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类的共生菌,现在也被认为是人类最重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根据宿主不同的免疫状态,白念珠菌能引起浅部感染、深部感染甚至念珠菌血症。慢性念珠菌病主要表现为慢性皮肤黏膜感染,多发生在免疫异常或免疫缺陷人群中,给患者带来很多困扰。然而,慢性或复发的临床浅表真菌感染机制仍不清楚。在前期实验中,我们对一株由颈淋巴结炎患者淋巴结内分离出的白念珠菌进行研究。患者反复出现局限性白念珠菌性颈淋巴结炎10余年,无其他特殊病史,免疫学指标低下。予以抗真菌药物及胸腺肽注射后患者情况好转,但多次复发。在前期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这株白念珠菌在形态学、毒力、侵入及耐药方面有着显着的差异,将进一步研究白念菌丝发育与共生及耐药的分子机制,以期揭示其形态异常与长期定植的分子机制,为根治白念珠菌深部慢性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镜检形态,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平板及分子检测PCR技术对ITS区域进行测序将JL01准确鉴定到种。通过应激反应试验,将JL01以及标准株SC5314以10倍稀释的方法点在含有不同抗真菌试剂、DNA损伤试剂及细胞壁损伤试剂等YPD平板上,观察不同菌株对不同试剂的耐受能力。利用血清条件、李氏培养基、Spider培养基和不同碳源、氮源等条件诱导此菌株菌丝发育,通过光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多方面观察比较不同诱导条件下此菌株的形态转换差异。通过包埋试验及侵入试验探究此菌株在缺氧环境下侵入培养基的生长能力。建立白念珠菌系统感染的小鼠模型,通过分析小鼠感染JL01菌株后的小鼠死亡率以及各种组织的病理变化,分析JL01菌株的毒力强弱及播散能力。研究该临床菌株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检测细胞因子在感染菌株后宿主细胞的表达量,观察菌株在感染及共生时免疫逃逸的能力。分别用JL01菌株及白念标准菌株感染不同细胞,在0h,0.5h,1h,2h,4h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株逃逸情况。采用RNA高通量测序分析(RNA-seq)、实时定量PCR(RT-q PCR)方法对JL01异常耐药、形态、毒力以及免疫逃逸相关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1.菌株鉴定CHROMagar显色平板试验及ITS测序将JL01准确鉴定为白念珠菌。2.形态学观察结果JL01在多种菌丝诱导条件下均无法形成真菌丝,呈现假菌丝形态。低氧条件无法诱导JL01产生菌丝。侵入生长试验证实JL01侵入生长能力明显弱于SC5314。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JL01对氧化应激,渗透压力及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受能力明显增强。3.JL01菌株毒力测试JL01在系统性感染模型中毒力明显减弱,尤其低浓度感染条件下几乎不导致小鼠死亡。而感染JL01小鼠各个组织器官中的真菌负荷量明显增多。宿主组织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量则明显下降。4.体外实验研究JL01菌株与标准株在被BMDM吞噬后逃逸的差异BMDM与JL01共培养2 h后,巨噬细胞将JL01细胞吞入其中,而JL01呈酵母样,共培养4 h后,部分JL01细胞发育成假菌丝形态,突破BMDM细胞膜,伸出细胞外。BMDM与SC5314共培养2 h时,SC5314细胞即形成芽管并逐渐延长,至4 h时突破巨噬细胞。5.形态学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RNA-Seq分析结果显示,在JL01中421个基因与SC5314相比有显着差异,其中216个基因显着上调,205个基因显着下调。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显着差异的基因主要集中在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进程中,包括发病机理、细胞黏附、菌丝生长及应激能力。进一步的q RT-PCR实验证实,JL01的多种菌丝特异性基因表达显着降低(如ECE1,HWP1及ALS3)与菌株形态学观察结果相一致,免疫逃逸(SAP6,VPS11及SSD1等)及抵抗氧化应激基因(HPS12,HOG1及CEK1等)表达则显着增加。结论本研究首次鉴定了一株来源于反复复发的白念珠菌颈部淋巴结炎患者的Candida albicans临床株JL01,它和对照菌SC5314相比,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增强,菌丝发育有显着缺陷,而且不能良好的激活宿主免疫应答。并且在形态学以及耐药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为揭示慢性复发性念珠菌感染的机制研究提供基础,为其治疗提供可能的研究靶点。

姚蕾[4](2020)在《球形孢子丝菌诱导THP-1巨噬细胞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及黑素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一种累及皮肤、皮下组织甚至内脏、骨骼等器官的深部真菌感染,病程迁延不愈,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国东北尤其是吉林省是较为严重的流行区域之一。该病病原体为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目前已发现该复合体含7种基因型,其中主要的致病型为3种:申克孢子丝菌、巴西孢子丝菌及球形孢子丝菌,而我国的流行株以球形孢子丝菌(Sporothrix globosa)为主,且目前为止,球形孢子丝菌是我国东北地区发现的唯一基因型。但目前对于孢子丝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能完全明确,尤其明确其基因型的差别以后,对于我国的流行菌种球形孢子丝菌的研究极少。孢子丝菌属暗色真菌,具备合成黑素的能力,黑素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但在孢子丝菌方面的相关研究不多。为初步明确人体在感染孢子丝菌后局部的免疫应答状态、球形孢子丝菌诱发巨噬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黑素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吉林省孢子丝菌病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及蛋白研究,体外采用球形孢子丝菌野生菌株及使用紫外线诱变法获得的相应白化菌株,研究二者刺激THP-1巨噬细胞后发生的免疫应答及其差别,并进一步探索了球形孢子丝菌诱导THP-1巨噬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第一部分收集了15例吉林省孢子丝菌病患者的皮损,与3例正常皮肤进行对照研究,对组织进行了84个真菌感染相关基因的q PCR array检测,发现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内表达增高的基因有5个,分别是STAT1、TLR2、LYN、MYD88、PYCARD;表达降低的基因有17个,分别是IL-12β、FOS、TLR9、CHIA、MBL2、IL-2、COLEC12、NPTX1、C5AR1、IL-12α、CSF2、TIRAP、IKBKB、IL-10、CARD9、IL-23α、MAPK8。经过免疫组化研究显示皮损组织内IFN-γ、TNF-α、IL-18表达增高,与正常皮肤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IFN-γ主要在表皮表达;皮损组织内IL-1β、IL-4、IL-10未见明显表达,其中IL-1β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50),正常皮肤组织内可见IL-4、IL-10表达,与皮损组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皮损组织的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发现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组织TLR2表达较正常皮肤增高,而TLR4及NLRP3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说明孢子丝菌患者皮损内以Th1方向炎症反应为主,TLR2可能是介导其免疫应答的重要模式识别受体。第二部分进行了体外试验,采用的菌株经过CAL基因测序证实为球形孢子丝菌,并且该菌株序列已上传至Gen Bank(登陆号为KT008664)。利用紫外线诱变法得到了稳定的白化突变株(MEL-),白化株不产黑素,其他性状与野生菌株(MEL+)高度相似。将MEL+、MEL-分别与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ELISA、流式细胞术、q 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THP-1巨噬细胞被菌株刺激后的免疫应答反应及模式识别受体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体外培养THP-1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球形孢子丝菌分生孢子,吞噬指数随共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MEL+与MEL-相比较,THP-1巨噬细胞对MEL-吞噬指数大于MEL+,共培养4h时,二者吞噬指数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裂解吞噬了分生孢子的THP-1巨噬细胞后,将释放的孢子悬液接种SDA平板培养基,28℃培养7日后MEL+菌株可见多数菌落生长,而MEL-菌株几无生长;且MEL+菌株随共培养时间延长,菌落数量逐渐减少,说明随共培养时间延长,THP-1巨噬细胞对MEL+菌株杀伤孢子能力增强;而THP-1巨噬细胞对MEL-菌株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MEL+菌株。将MEL+、MEL-以及从野生株提纯出黑素颗粒分别与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检测THP-1巨噬细胞释放NO及ROS的水平,结果表明球形孢子丝菌分生孢子可刺激THP-1巨噬细胞释放NO及ROS,且NO释放水平随共孵育时间延长而增加,在共孵育4h时,MEL-组NO及ROS水平均显着高于MEL+组。检测球形孢子丝菌分生孢子刺激THP-1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表明THP-1巨噬细胞与MEL+分生孢子共孵育2h时,IL-6及IL-18水平显着性增高,但3h及4h时IL-18水平无显着性差异;4h时TNF-α水平显着性增高;但直至4h时IL-1β水平仍无显着性差异。THP-1巨噬细胞与MEL-分生孢子共孵育2h时,IL-6、IL-1β及IL-18水平均有显着性增高;3h时TNF-α水平也出现显着性增高。3h时,MEL-分生孢子刺激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及IL-18水平高于MEL+分生孢子;4h时,MEL-分生孢子刺激THP-1巨噬细胞分泌四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显着高于MEL+分生孢子。而单纯黑素对NO、ROS及细胞因子分泌均无显着性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蛋白印迹检测THP-1巨噬细胞TLR2、TLR4、NLRP3的表达,结果表明TLR2及TLR4表达增高,且TLR2表达高于TLR4,但NLRP3表达无明显变化。提示我们TLR2在巨噬细胞识别球形孢子丝菌的重要性,而黑素能够抑制THP-1巨噬细胞抵御球形孢子丝菌分生孢子的免疫效能。最后,采用si RNA方法对THP-1细胞进行TLR2分子的敲减,以验证TLR2在THP-1巨噬细胞识别球形孢子丝菌分生孢子及诱发后续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THP-1巨噬细胞与球形孢子丝菌分生孢子共孵育4小时后,正常THP-1巨噬细胞对球形孢子丝菌分生孢子的吞噬指数为30.01±5.32,TLR2敲减的THP-1巨噬细胞对球形孢子丝菌分生孢子的吞噬指数为6.09±1.62,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0174);正常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为(2475.93±245.12)pg/ml,IL-6为(743.75±55.34)pg/ml,较空白对照组显着性增高(p均<0.01),而TLR2敲减的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为(1476.18±313.79)pg/ml,IL-6为(452.65±29.93)pg/ml,较空白对照组无显着性变化(p=0.951及0.068)。说明TLR2分子在识别以及介导分泌炎症因子以抵御球形孢子丝菌感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初步发现了孢子丝菌患者皮损内的免疫状态及差异表达基因,体外试验进一步阐明了黑素作为球形孢子丝菌的重要的毒力因子在抑制宿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确证了TLR2是宿主识别球形孢子丝菌的重要受体,为明确孢子丝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张红莉[5](2020)在《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的体外抗炎药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刺激产生的防御作用,但长期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影响机体正常代谢过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肠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糖尿病和肿瘤等。因此,抑制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炎症反应从启动到终止的整个过程中,巨噬细胞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LPS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系进行体外炎症造模,对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的体外抗炎作用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用不同浓度的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作用于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采用MTT法筛选细胞活力;用一氧化氮试剂盒及ELISA试剂盒分别测定NO、TNF-α和IL-6的释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i NOS和COX-2蛋白表达;q RT-PCR法测定i NOS、COX-2、促炎细胞因子及抗炎细胞因子m RNA的水平。结果显示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均能抑制LPS诱导的NO、TNF-α和IL-6的基因表达及释放量,同时能够降低i NOS和COX-2基因表达。西贝母碱苷还能促进抗炎因子IL-10基因表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抗炎活性的作用机制。采用q RT-PCR法测定了TLR4介导的My D88依赖和TRIF依赖信号通路上关键蛋白的m RNA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了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均抑制了LPS诱导的TLR4、My D88和TRIF m RNA水平。同时,在My D88介导的信号通路中,球毛壳菌素Vb可以抑制NF-κB和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而西贝母碱苷也可抑制NF-κB和ERK、p38 MAPK信号通路,但未检测到对JNK MAPK信号通路影响。此外,由于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之间关系密切,本文进步一考察了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ROS的水平,采用SOD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SOD酶活力。研究结果显示,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均能下调LPS引起的ROS剧增,并能增加抗氧化酶SOD的酶活力。初步表明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对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为潜在的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前体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马克龙,韩志君,潘敏,陈梦丽,葛雨竹,邵菁,吴大强,汪天明,颜贵明,汪长中[6](2020)在《肉桂醛对白念珠菌定植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治疗作用及对dectin-1/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认为观察肉桂醛对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定植+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以及对dectin-1/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SS组、DSS+Ca组、肉桂醛(75 mg·kg-1)组和美沙拉嗪(200 mg·kg-1)组。DSS+Ca组小鼠每日灌服Ca(1×108 CFU/只),连续4 d后给予3.0%DSS溶液,自由饮用7 d;肉桂醛组和美沙拉嗪组则在DSS+Ca组的基础上,在给予DSS的同时,分别给予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和DSS组给予蒸馏水对照处理。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记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平板培养检测小鼠粪便真菌载荷量。末次给药次日,人道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 mucosa damage index,CMDI),HE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β-1,3-葡聚糖以及血清和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IL-10)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β-1,3-葡聚糖含量和巨噬细胞浸润程度。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dectin-1,TLR2,TLR4和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肉桂醛可显着改善Ca定植下UC小鼠的一般状态,降低DAI评分和病理学评分;减轻肠道黏膜充血、糜烂和结肠缩短的程度;减少小鼠肠道Ca的载荷;下调血清ASCA和β-1,3-葡聚糖含量;降低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升高IL-10的含量,抑制结肠巨噬细胞的浸润,下调结肠组织dectin-1,TLR2,TLR4和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肉桂醛对Ca定植下DSS诱导的小鼠UC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于肉桂醛能够显着抑制Ca增殖,调节dectin-1/TLRs/NF-κB信号通路,协调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

杨玉[7](2020)在《盐酸小檗碱对β-葡聚糖刺激下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及菌丝相白念珠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β-葡聚糖刺激下巨噬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及其调控的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探讨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感染固有免疫的调控机制;同时观察盐酸小檗碱对菌丝相白念珠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在采用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rop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acetate,PMA)(100ng/ml)处理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后,依据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和分析PMA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采用CCK-8法检测盐酸小檗碱对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确定其合理的浓度范围。采用不用剂量的白念珠菌感染巨噬细胞,确定合适的感染剂量,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不同感染剂量对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在采用合适剂量的盐酸小檗碱处理白念珠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后,通过ELISA检测IL-1β、IL-18表达水平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My D88、NF-κB、NLRP3、ASC、Pro-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的表达。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MIC;spot assay检测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SC5314菌落形成的影响;XTT实验和荧光染色检测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SC5314菌丝活力的影响;扫描电镜分析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SC5314菌丝形态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盐酸小檗碱干预后白念珠菌SC5314菌丝细胞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SC5314菌丝细胞壁β-葡聚糖的影响;q RT-PCR检测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丝特异性基因及白念珠菌β-葡聚糖合酶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形态学鉴定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PMA可有效地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通过CCK8实验,我们确定盐酸小檗碱对巨噬细胞较合适的浓度区间为4-16μg/ml,并以16μg/ml作为后续研究中的药物干预剂量。白念珠菌最合适感染剂量为1.5×106CFU/ml。进一步分析表明,白念珠菌感染可显着地诱导巨噬细胞TLR4/NF-κB及NLRP3炎症小体通路中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18及TLR4、NF-κB、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增加,而当采用16μg/ml的盐酸小檗碱干预后,这些炎症因子的表达则显着地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盐酸小檗碱并未诱导白念珠菌感染后巨噬细胞中My D88、ASC、Pro-caspase1等分子明显的改变。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临床株及标准株均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效果,MIC为64-128μg/ml。spot assay、XTT和荧光染色结果表明随着盐酸小檗碱浓度的增加,白念珠菌标准株的活力则逐渐降低。透射电镜检测结果也表明盐酸小檗碱可致白念珠菌细胞壁损伤。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当盐酸小檗碱浓度增加时,β-葡聚糖荧光强度则逐渐增强。q RT-PCR结果进一步表明,盐酸小檗碱可显着下调菌丝特异性基因以及与β-葡聚糖合酶调控基因。结论:盐酸小檗碱可下调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并且与TLR4/NF-κB通路相关。盐酸小檗碱可下调白念珠菌β-葡聚糖合成酶相关基因,并使β-葡聚糖暴露,破坏白念珠菌细胞壁的结构,影响其细胞壁的完整性。

罗亭[8](2019)在《免疫抑制剂对酵母多糖诱导的HaCaT细胞TLR2/Dectin-1信号通路影响》文中指出背景: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但是其具体机制是什么呢?我们推测与机体的天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有关,天然免疫作为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在抗真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关研究目前较罕见。所以本实验通过构建体外真菌感染的模型,从天然免疫方面研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易导致真菌感染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及其具体机制。目的:本实验用酵母多糖诱导Ha Ca T细胞,构建体外真菌感染的细胞模型;检测3种常见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环磷酰胺、麦考酚酸酯对正常的和酵母多糖诱导的Ha Ca T细胞Dectin-1、TLR2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变化,从细胞水平来探讨不同免疫抑制剂、皮肤真菌感染与模式识别受体之间的关联。方法:第一部分:体外培养HaCaT细胞,用不同浓度(0、10、100μg/ml)酵母多糖作用于Ha Ca T细胞24 h,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Ha Ca T细胞中Dectin-1、TLR2m RNA以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IL-6浓度变化,以及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Dectin-1、TLR2蛋白在Ha Ca T细胞中的表达部位。第二部分:体外培养HaCaT细胞,用CCK-8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100 nM、1μM、10μM、100μM、500μM)的环磷酰胺、环孢素A和不同浓度(10 n M、100n M、1μM、10μM、50μM)的麦考酚酸酯作用Ha Ca T细胞24 h后的生长抑制率,选取最适浓度进行后续实验,用相应浓度的药物刺激Ha Ca T细胞24 h,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细胞中Dectin-1、TLR2的m RNA以及蛋白水平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验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6的浓度变化。第三部分:选取100μg/ml浓度的酵母多糖和相应浓度的免疫抑制剂与Ha Ca T细胞共同培养24h,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细胞中Dectin-1、TLR2 m RNA以及蛋白水平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浓度的变化。结果:第一部分:酵母多糖作用于HaCaT细胞后Dectin-1、TLR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TNF-α、IL-6水平也增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在酵母多糖的刺激下Dectin-1、TLR2蛋白的表达向胞核内转移。第二部分: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环孢素A、麦考酚酸酯作用Ha Ca T细胞24h后,均对Ha Ca T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越大。因为生长抑制率过高和过低的意义不大,所以环孢素A和环磷酰胺最终选取的相浓度为1μM,麦考酚酸酯的最终浓度为100 n M,进行后续的实验。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作用于Ha Ca T细胞后TLR2、Dectin-1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TNF-α、IL-6的水平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环孢素A和麦考酚酸酯作用于Ha Ca T细胞后,TLR2、Dectin-1m RNA及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TNF-α、IL-6的浓度也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三部分:与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作用于酵母多糖诱导的HaCaT细胞后,TLR2、Dectin-1m RNA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环孢素、麦考酚酸酯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麦考酚酸酯和环孢素A、环磷酰胺作用于酵母多糖诱导的Ha Ca T细胞后,TLR2、Dectin-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酵母多糖能够激活Ha Ca T细胞中TLR2、Dectin-1的表达,诱导细胞天然免疫的发生;2.环磷酰胺、环孢素A以及麦考酚酸酯对HaCaT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和毒性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3.麦考酚酸酯、环孢素A对正常的和酵母多糖诱导的Ha Ca T细胞TLR2、Dectin-1及TNF-α、IL-6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我们推测麦考酚酸酯、环孢素A可能通过TLR2/Dectin-1的信号通路来抑制机体的天然免疫;4.环磷酰胺对正常的和酵母多糖诱导的Ha Ca T细胞TLR2、Dectin-1及TNF-α、IL-6的表达无明显作用,我们推测环磷酰胺可能通过其他的信号通路来抑制机体的天然免疫功能;

童建波[9](2019)在《体外抗烟曲霉生物膜效应与机制及MicroRNA-146a对烟曲霉诱导巨噬细胞固有免疫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烟曲霉是曲霉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烟曲霉生物膜的形成是其致病的重要毒力因素之一。巨噬细胞能够有效识别并清除入侵的烟曲霉。本文主要探讨了体外抗烟曲霉生物膜效应与机制及MicroRNA-146a对烟曲霉诱导THP-1巨噬样细胞固有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机制。第一章主要探讨可耐受热效应对烟曲霉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相关机制。我们前期在体外构建烟曲霉生物膜发现热效应作用于烟曲霉生物膜生长过程时,菌丝的极性生长及生物膜的形成均受到抑制。菌丝的极性生长破坏程度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烟曲霉生物膜的三维结构越松散,生物膜形成的量越少,活力也越差。为进一步探究热效应对烟曲霉生物膜的极性生长的影响,我们利用乙醇脱氢酶启动子-融合PCR技术构建CaM-RFP烟曲霉菌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温度作用于烟曲霉时,CaM在菌丝极性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分布情况,在正常温度培养时,发现红色荧光标记的CaM主要集中在孢子萌芽的一端。随着菌丝的逐渐延长,CaM一直定位在菌丝生长的顶端。当菌丝顶端之外出现红色荧光的点时,提示在该点会有新的分枝出现。在热效应作用下芽体顶端CaM弥散分布于菌丝顶端及其下方,推测菌丝出现过多的分枝及不能很好的维持菌丝的极性生长可能与CaM分布相关。我们利用q-RT-PCR方法检测了钙通道蛋白CchA、MidA基因表达水平,发现热效应下烟曲霉生物膜中CchA、MidA基因表达上调。实验结果揭示了钙信号系统参与热效应对烟曲霉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第二章主要探讨了 ALA-PDT对烟曲霉生物膜的抑制效应。首先利用XTT法测定ALA温育的时间和ALA用药的浓度,接着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光照剂量的ALA-PDT对体外烟曲霉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光剂量为25 J/cm2时,烟曲霉生物膜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变化。使用50J/cm2光剂量照射时,生物膜的结构开始疏松,菌丝缩短。当光剂量调整为1OOJ/Cm2照射时,生物膜的结构更加疏松,菌丝逐渐断裂。光照组、光敏剂组生物膜结构基本不变。结果表明ALA-PDT对体外烟曲霉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的第三章主要探讨巨噬细胞针对烟曲霉的免疫反应所发挥的作用,以THP-1巨噬样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灭活的烟曲霉孢子体外诱导,通过q-PCR、ELISA方法检测发现促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的增加,并呈现时间依赖效应;通过western blotting、共聚焦显微镜证明p38 MAPK、NF-κB等信号分子被激活,且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发现胞膜TLR2、TLR4及Dectin-1受体表达下调,证明其参与了对烟曲霉的识别和内吞。接下来我们初步探讨了MiR-146a对烟曲霉感染固有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首先通过q-RT-PCR检测发现烟曲霉可以诱导THP-1巨噬样细胞miR-146a mRNA表达上调,当分别用受体及信号分子抑制剂阻断后发现THP-1巨噬样细胞miR-146a 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miR-146a的表达与TLR2、TLR4和Dectin-1介导的信号通路有关。为了明确miR-146a在烟曲霉感染中具体的调控作用,通过转染miR-146a模拟物及miR-146a抑制剂改变THP-1巨噬样细胞miR-146a的表达,结果发现过表达miR-146a后可抑制THP-1巨噬样细胞对于烟曲霉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及IL-6 rn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水平;而转染miR-146a抑制剂后,则可促进TNF-α及IL-6 rnRNA的表达和蛋白分泌水平,说明miR-146a可以负向调节IL-6和TNF-α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法也观察到,转染miR-146a模拟物后NF-κκB-p65在烟曲霉刺激后转位至细胞核内显着减少,而转染miR-146a抑制剂后NF-κB-p65入核则明显增加;表明烟曲霉感染中miR-146a可能对NF-κB途径发挥了负向的调控作用。采用q-RT-PCR和westemblot分别检测miR-146a的两个靶基因IRAK1和TRAF6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翻译水平表达情况。上调miR-146a表达后,IRAK1和TRAF6 mRNA表达及蛋白翻译水平均明显抑制,而下调miR-146a表达水平后,IRAK1和TRAF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增高。本章结论:烟曲霉刺激THP-1巨噬样细胞活化的TLR2、TLR4和Dectin-1受体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引起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miR-146a在烟曲霉诱导THP-1巨噬样细胞产生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了负向调控作用。

尹思睿[10](2018)在《抵抗素对RAW264.7细胞NLRP3-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抵抗素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能够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与II型糖尿病和肥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NLRs(NOD-like receptors),包括NOD1(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1)、NOD2、NLRP3等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受体,可接受多种物质的调控,与多种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抵抗素不影响RAW264.7细胞NOD1的表达,但能促进其NOD2的表达,活化NOD2-NF-κB信号通路并释放IL-6、IL-18、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但NOD2并不是抵抗素作用的必需受体。NLRP3受NF-κB的调控并参与炎症过程,是NLRP3炎性体的中心,但目前尚无抵抗素与NLRP3关联的报道,抵抗素能否通过NF-κB信号通路活化NLRP3,启动NLRP3炎性体的组装,尚有待研究证明。因此,利用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研究抵抗素对其NLRP3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活化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明确抵抗素与NLRP3的作用机制。方法与结果:(1)用终浓度为50 ng/mL、100 ng/mL、150 ng/mL和200 ng/mL的抵抗素孵育RAW264.7至预定时间(0h、3h、6h、12h、24h)。运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细胞NLRP3、NF-κB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6、IL-18和IL-1β等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抵抗素上调RAW264.7中NLRP3及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IL-18和IL-1β的含量随抵抗素终浓度(50-200ng/mL)的增高及培养时间(0-24h)的延长而增加。(2)设计三条不同的siRNA沉默NLRP3基因,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效率,Real Time–PCR检测沉默效果。结果发现在转染效率较高的条件下,三条siRNA沉默效果均不好。随后更换为用终浓度为10 nmol/L的MCC950(NLRP3的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RAW264.7细胞0.5h,添加200 ng/mL的抵抗素继续孵育24 h,检测NLRP3及NF-κB的基因、蛋白表达变化和上清液中IL-6、IL-18、IL-1β和TNF-α的浓度。结果:添加MCC950,RAW264.7细胞中NLRP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抵抗素组极显着下调(P<0.001),上清液中TNF-α、IL-6、IL-18和IL-1β的浓度极显着降低(P<0.001)。表明NLRP3是抵抗素促进RAW264.7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8和IL-1β)的关键调控因子,但不影响抵抗素激活NF-κB的表达。(3)用终浓度为25μmol/L的小白菊内酯(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RAW264.7细胞1h,添加200 ng/mL的抵抗素继续孵育24 h,检测NLRP3及NF-κB的蛋白表达变化和上清液中IL-6、IL-18、IL-1β和TNF-α的浓度。结果:添加小白菊内酯,RAW264.7细胞中NLRP3和NF-κB蛋白浓度显着降低(P<0.001),上清液中TNF-α、IL-6、IL-18和IL-1β的浓度显着降低(P<0.001)。表明NF-κB是抵抗素促进RAW264.7细胞NLRP3蛋白表达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8和IL-1β)的释放的必需因子。结论:(1)抵抗素促进RAW264.7细胞的NLRP3基因表达上调、蛋白表达增高,激活NF-κB并促进细胞因子如TNF-α、IL-6、IL-18和IL-1β等的释放。(2)NLRP3参与抵抗素诱导RAW264.7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IL-18和IL-1β等的释放过程,但其并非抵抗素激活NF-κB的必需因子。(3)NF-κB是抵抗素诱导NLRP3表达升高和RAW264.7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

二、TLR4在白念珠菌刺激小鼠巨噬细胞释放TNF-α和NO中的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LR4在白念珠菌刺激小鼠巨噬细胞释放TNF-α和NO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酿酒酵母β-葡聚糖对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的缓解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酿酒酵母β-葡聚糖
        1.1.1 β-葡聚糖简介
        1.1.2 Dectin-1
    1.2 Nrf2/HO-1 信号通路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作用
        1.2.1 氧化应激
        1.2.2 Nrf2/HO-1 信号通路
        1.2.3 Nrf2/HO-1 信号通路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1.3 氧化应激激活NLRP3
    1.4 氧化应激激活NF-κB
        1.4.1 NF-κB抗氧化靶标
        1.4.2 ROS诱导NF-κB靶标
    1.5 巨噬细胞与氧化应激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
        1.7.1 LPS诱导RAW264.7 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模型建立
        1.7.2 β-葡聚糖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
        1.7.3 β-葡聚糖通过Dectin-1/Nrf/HO-1 通路调节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氧化应激
        1.7.4 β-葡聚糖通过Nrf/HO-1 通路调节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炎症应答
        1.7.5 β-葡聚糖通过Nrf2/HO-1 通路调节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炎症小体NLRP3 形成
        1.7.6 β-葡聚糖通过Nrf/HO-1 调节LPS诱导RAW264.7 细胞凋亡
2 试验内容
    2.1 试验一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模型建立
        2.1.1 引言
        2.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试验二β-葡聚糖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的保护作用
        2.2.1 引言
        2.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试验三β-葡聚糖通过Dectin-1/Nrf/HO-1 通路调节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
        2.3.1 引言
        2.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2.4 试验四β-葡聚糖通过Nrf2/HO-1 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炎症反应
        2.4.1 引言
        2.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4.3 结果
        2.4.4 讨论
        2.4.5 小结
    2.5 试验五β-葡聚糖通过Nrf/HO-1 抑制LPS诱导RAW264.7 细胞炎症小体NLRP3 形成
        2.5.1 引言
        2.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5.3 结果
        2.5.4 讨论
        2.5.5 小结
    2.6 试验六β-葡聚糖通过Nrf2/HO-1 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凋亡
        2.6.1 引言
        2.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6.3 结果
        2.6.4 讨论
        2.6.5 小结
3 结论
4 创新性
5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基于Dectin-1/TLRs/NF-κB通路研究丹皮酚缓解白念珠菌定植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丹皮酚缓解白念珠菌预定植下DSS诱导的UC小鼠炎症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及配制
        1.2.1 实验试剂
        1.2.2 试剂配制
        1.3 菌株
        1.4 实验动物
    2.实验方法
        2.1 白念珠菌悬液配制
        2.2 动物分组及白念珠菌预定植的结肠炎小鼠模型构建
        2.3 样本采集及处理
        2.4 小鼠活动情况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
        2.5 白念珠菌载量及生化指标检测
        2.5.1 粪便真菌载量
        2.5.2 脏器真菌载量
        2.5.3 血清ASCA和β-葡聚糖含量
        2.6 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测
        2.7 炎症因子检测
        2.7.1 结肠MPO活性
        2.7.2 血清、结肠TNF-α、IL-1β、IL-6、IL-8、IL-10 水平
        2.8 F4/80 检测
        2.9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10 WB检测
        2.11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丹皮酚对白念珠菌预定植下DSS诱导的UC小鼠有保护作用
        3.1.1 丹皮酚对模型小鼠活动情况和结肠长度的影响
        3.1.2 丹皮酚对模型小鼠结肠单位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3.1.3 丹皮酚对模型小鼠结肠形态及病理学的影响
        3.2 丹皮酚可改善白念珠菌对UC小鼠的局部感染
        3.2.1 白念珠菌负荷测量
        3.2.2 丹皮酚能缓解模型小鼠体内白念珠菌的感染
        3.3 丹皮酚可改善白念珠菌预定植下DSS诱导的UC小鼠的炎症水平
        3.3.1 丹皮酚对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MPO活性的影响
        3.3.2 丹皮酚对模型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3.4 丹皮酚对结肠巨噬细胞F4/80 表达的影响
        3.5 丹皮酚作用于白念珠菌预定植下DSS诱导下的UC小鼠可能涉及的机制
        3.5.1 IHC法检测结肠组织内TLR2、TLR4、Dectin-1 的表达情况
        3.5.2 WB检测结肠组织Dectin-1、TLR2、TLR4、NF-κB表达
    4 讨论
第二部分 丹皮酚对不同配体刺激RAW264.7细胞Dectin-1/TLRs/NF- 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细胞株
        1.2 实验菌株
        1.3 主要试剂
        1.4 试剂配制
        1.5 实验仪器及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种板
        2.3 筛选药物干预浓度及时间
        2.3.1 MTT法筛选药物浓度及时间
        2.3.2 WB法检测蛋白表达
        2.4 细胞分组
        2.4.1 Zymosan刺激RAW264.7 巨噬细胞
        2.4.2 白念珠菌刺激RAW264.7 巨噬细胞
        2.5 ELISA检测TNF-α、IL-6 水平
        2.6 WB检测RAW264.7 细胞Dectin-1/TLRs/NF-κB通路相关蛋白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各药物干预的浓度确定
        3.2 Zymosan、白念珠菌单独刺激下RAW264.7细胞蛋白变化
        3.2.1 Zymosan刺激RAW264.7 细胞Dectin-1、TLR2表达上调
        3.2.2 白念珠菌刺激RAW264.7 细胞Dectin-1、TLR2、TLR表达上调
        3.3 Zymosan刺激下RAW264.7 细胞TNF-α、IL-6 水平升高
        3.4 丹皮酚保护RAW264.7 细胞机制探究
        3.4.1 丹皮酚下调Zymosan诱导的Dectin-1/NF-κB信号相关蛋白
        3.4.2 丹皮酚下调白念珠菌诱导的Dectin-1/NF-κB信号相关蛋白
        3.5 丹皮酚下调白念珠菌诱导的TLRs/My D88/NF-κB信号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丹皮酚的抗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致谢

(3)一株分离自慢性复发性颈部淋巴结炎患者的白念珠菌的微生物学特征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白念珠菌概述
    2 白念珠菌的形态转换
        2.1 形态转换概述
        2.2 形态转换环境刺激因子
        2.3 菌丝发育的转录调控机制
    3 白念珠菌致病机制
        3.1 黏附因子
        3.2 形态转换能力
        3.3 侵入生长能力
        3.4 生物膜形成能力
        3.5 对宿主环境的适应能力
    4 白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基础研究进展
        4.1 概述
        4.2 粘膜感染
        4.3 侵袭性念珠菌病
    5 白念珠菌病治疗药物的进展
        5.1 药物种类
        5.2 作用机制
        5.3 耐药机制
    6 白念珠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6.1 宿主对念珠菌的识别及清除
        6.2 念珠菌的宿主防御机制
    7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7.1 研究内容
        7.2 研究思路
        7.3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二章 JL01 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
        2.2 常用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配制培养基
        2.5 配制常用缓冲液和其它溶液
        2.6 引物
        2.7 DNA提取方法
        2.8 DNA 核酸纯度与浓度测定
        2.9 rDNA-ITS 扩增
        2.10 测序与分析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JL01 体外培养的形态学观察及初步分子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配制培养基
        2.5 白念珠菌形态学培养
        2.6 白念珠菌侵入生长试验
        2.7 白念珠菌包埋形态观察
        2.8 白念珠菌生长曲线
        2.9 白念珠菌RNA抽提(热酚法)
        2.10 反转录cDNA方法
        2.11 qRT-PCR实验方法
        2.12 数据收集及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液体培养基对JL01 菌丝发育的影响
        3.2 不同固体培养基对JL01 菌落形态的影响
        3.3 包埋形态
        3.4 侵入生长试验
        3.5 生长曲线
        3.6 菌丝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差异
    4 讨论
第四章 JL01 对外界环境压力的敏感性测试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及培养条件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不同试剂应激反应实验方法
        2.5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步骤
        2.7 qRT-PCR 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JL01 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3.2 JL01 对细胞壁破坏试剂的敏感性结果
        3.3 JL01 对氧化应激及高渗透压力的敏感性结果
        3.4 JL01 对DNA损伤试剂及不同代谢压力的敏感性结果
        3.5 JL01 中抗氧化应激和高渗透压力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3.6 JL01 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3.7 JL01 和SC5314 的细胞壁结构差异
    4 讨论
第五章 JL01 致系统性感染小鼠模型及肠道感染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 JL01 和SC5314 毒力、真菌负荷及病理的比较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与仪器
        2.2 接种菌液的准备
        2.3 绘制小鼠生存曲线
        2.4 小鼠不同组织器官真菌负荷计算
        2.5 小鼠肾脏组织病理检查
        3 实验结果
        3.1 生存曲线
        3.2 小鼠不同组织器官真菌负荷
        3.3 肾组织病理
        4 讨论
    第二节 系统性感染小鼠模型中免疫系统应答的比较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小鼠系统性感染模型
        2.2 提RNA
        2.3 反转cDNA及 qRT-PCR
        2.4 白念珠菌与BMDM共培养
        2.5 qRT-PCR 实验方法
        2.6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感染小鼠肾脏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差异
        3.2 白念珠菌与BMDM共培养形态观察
        3.3 JL01 中免疫逃逸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4 讨论
    第三节 JL01 和SC5314 构建小鼠肠道感染模型的比较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小鼠肠道感染模型定植情况
        3.2 肠道感染后小鼠体重变化情况
        4 讨论
第六章 JL01 压力应激,形态异常及免疫逃逸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0 试剂与仪器
        2.1 样品准备
        2.2 小鼠生存曲线
        2.3 RNA 提取
        2.4 Oligo d T 富集 mRNA
        2.5 片段化 mRNA
        2.6 反转合成 cDNA
        2.7 连接 adaptor
        2.8 Illumina Hiseq 上机测序
        2.9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RNA-seq分析结果概况
        3.2 JL01 中逃避或耐受宿主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3.3 JL01 中抗氧化应激和抗高渗透压力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3.4 JL01 中菌丝发育和侵入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4 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论文的创新点
    3 论文的待改进之处
综述:白念珠菌的免疫逃逸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
致谢

(4)球形孢子丝菌诱导THP-1巨噬细胞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及黑素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孢子丝菌病及其病原体——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
    1.2 中国及吉林省孢子丝菌病近况
    1.3 孢子丝菌的毒力因素研究现状
        1.3.1 双相性
        1.3.2 耐热性
        1.3.3 蛋白酶
        1.3.4 细胞壁表面成分
        1.3.5 黑素
    1.4 机体抗孢子丝菌免疫研究现状
第2章 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免疫状态的初步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2.2.1 主要仪器设备
        2.2.2 主要试剂
    2.3 临床标本
    2.4 实验方法
        2.4.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分布
        2.4.2 免疫组化染色
        2.4.3 免疫蛋白印迹
        2.4.4 统计分析
    2.5 实验结果
        2.5.1 临床标本来源
        2.5.2 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内真菌感染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2.5.3 皮损内相关炎性因子的免疫组化
        2.5.4 皮损内相关模式识别受体蛋白表达情况
    2.6 讨论
    2.7 总结
第3章 THP-1 巨噬细胞抗球形孢子丝菌的免疫机制及黑素对其功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试剂
        3.2.1 主要仪器设备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THP-1 细胞复苏及培养
        3.3.2 PMA诱导THP-1 分化为巨噬细胞
        3.3.3 菌株
        3.3.4 突变菌株的鉴定
        3.3.5 分生孢子悬液的制备
        3.3.6 孢子丝菌黑素颗粒的制备
        3.3.7 THP-1 巨噬细胞对分生孢子吞噬及杀伤效应
        3.3.8 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 巨噬细胞内ROS水平
        3.3.9 NO试剂盒检测THP-1 巨噬细胞NO水平
        3.3.10 ELISA试剂盒检测THP-1 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
        3.3.1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HP-1 巨噬细胞TLR2、TLR4、NLRP3的表达
        3.3.12 免疫蛋白印迹检测THP-1 巨噬细胞TLR2、TLR4、NLRP3蛋白表达情况
        3.3.13 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PMA诱导THP-1 分化为巨噬细胞
        3.4.2 突变白化菌株(MEL-)的鉴定
        3.4.3 THP-1 巨噬细胞对分生孢子的吞噬效应
        3.4.4 THP-1 巨噬细胞对分生孢子的杀伤效应
        3.4.5 THP-1 巨噬细胞与球形孢子丝菌共孵育后细胞内ROS水平
        3.4.6 THP-1 巨噬细胞与球形孢子丝菌共孵育后释放NO水平
        3.4.7 THP-1 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
        3.4.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HP-1 巨噬细胞TLR2、TLR4、NLRP3的表达
        3.4.9 免疫蛋白印迹检测THP-1 巨噬细胞TLR2、TLR4、NLRP3蛋白表达情况
    3.5 讨论
    3.6 总结
第4章 THP-1 巨噬细胞TLR2在球形孢子丝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机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试剂
        4.2.1 主要仪器设备
        4.2.2 主要试剂及抗体
    4.3 实验方法
        4.3.1 THP-1 细胞转染
        4.3.2 分生孢子悬液的制备
        4.3.3 THP-1 巨噬细胞的吞噬效应
        4.3.4 ELISA试剂盒检测THP-1 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
        4.3.5 统计分析
    4.4 结果
        4.4.1 siRNA干扰技术建立TLR2低表达的THP-1 巨噬细胞模型
        4.4.2 TLR2敲减后THP-1 巨噬细胞对球形孢子丝菌吞噬指数的变化
        4.4.3 TLR2对THP-1 巨噬细胞感染球形孢子丝菌后分泌TNF-α及IL-6 的影响
    4.5 讨论
    4.6 总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包括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的体外抗炎药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细胞松弛素类生物碱
    1.2 贝母类生物碱
    1.3 体外炎症模型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球毛壳菌素V_b和西贝母碱苷抗炎活性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仪器、试剂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与传代
        2.3.2 细胞冻存与复苏
        2.3.3 MTT法测定细胞活力
        2.3.4 NO试剂盒测定NO含量
        2.3.5 ELISA法测定促炎细胞因子分泌量
        2.3.6 Western blot
        2.3.7 qRT-PCR
        2.3.8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ROS
        2.3.9 SOD含量测定
    2.4 结果
        2.4.1 球毛壳菌素V_b和西贝母碱苷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
        2.4.2 球毛壳菌素V_b和西贝母碱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和iNOS表达的影响
        2.4.3 球毛壳菌素V_b和西贝母碱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COX-2的影响
        2.4.4 球毛壳菌素V_b和西贝母碱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促炎因子的影响
        2.4.5 西贝母碱苷对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2.4.6 球毛壳菌素V_b和西贝母碱苷对细胞内ROS产生的影响
        2.4.7 球毛壳菌素V_b和西贝母碱苷对总SOD活性的影响
    2.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球毛壳菌素V_b和西贝母碱苷抗炎作用机制探究
    3.1 前言
    3.2 材料、仪器、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qRT-PCR
        3.3.2 Western blot
    3.4 结果
        3.4.1 球毛壳菌素V_b和西贝母碱苷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3.4.2 球毛壳菌素V_b和西贝母碱苷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3.4.3 球毛壳菌素V_b对TLR4介导的MyD88和TRIF通路的影响
        3.4.4 西贝母碱苷对TLR4介导的MyD88和TRIF通路的影响
    3.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论文创新点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肉桂醛对白念珠菌定植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治疗作用及对dectin-1/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白念珠菌悬液的配制
    2.2 白念珠菌定植小鼠UC模型的建立与药物干预
    2.3 小鼠一般体征观察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计算
    2.4 结肠病理形态学观察及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 mucosa damage index,CMDI)评分
    2.5 小鼠肠道白念珠菌载荷量评估
    2.6 肠道组织β-1,3-葡聚糖测定
    2.7 血清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和β-1,3-葡聚糖的含量测定
    2.8 血清和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IL-8,IL-10的含量检测
    2.9 巨噬细胞检测
    2.1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11 Western blot法检测
    2.1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肉桂醛对小鼠一般状态和DAI的影响
    3.2 肉桂醛对小鼠肠道白念珠菌载荷的影响
    3.3 肉桂醛对小鼠血清ASCA含量的影响
    3.4 肉桂醛对小鼠血清和肠道组织β-1,3-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3.5 肉桂醛对小鼠结肠长度、CMDI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6 肉桂醛对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IL-8,IL-10含量的影响
    3.7 肉桂醛对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
    3.8 肉桂醛对小鼠结肠组织dectin-1,TLR2,TLR4,NF-κB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7)盐酸小檗碱对β-葡聚糖刺激下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及菌丝相白念珠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盐酸小檗碱对β-葡聚糖刺激下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
    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形态学观察与流式细胞术
        2.3 白念珠菌最佳浓度的检测
        2.3.1 CCK-8筛选造模浓度
        2.3.2 不同浓度下白念珠菌与巨噬细胞共培养 4 h 形态学观察
        2.4 CCK-8筛选盐酸小檗碱安全浓度范围
        2.5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刺激下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
        2.5.1 ELISA检测IL-1β、IL-18 表达水平
        2.5.2 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My D88、NF-κB、NLRP3、ASC、Pro-caspase1、Cleaved Caspase1 蛋白的表达
        2.6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巨噬细胞的诱导情况
        3.2 白念珠菌最佳浓度的确定
        3.3 盐酸小檗碱安全浓度的确定
        3.4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刺激下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
        3.4.1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刺激巨噬细胞后IL-1β、IL-18表达水平
        3.4.2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刺激下巨噬细胞TLR4、My D88、NF-κB、NLRP3、ASC、Pro-caspase1、Cleaved Caspase1 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部分 盐酸小檗碱对菌丝相白念珠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盐酸小檗碱抗白念珠菌MIC
        2.2 Spot assay检测白念珠菌SC5314 菌落生长
        2.3 XTT检测白念珠菌SC5314菌丝代谢
        2.4 荧光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SC5314菌丝活力
        2.5 扫描电镜观察白念珠菌SC5314菌丝形态
        2.6 透射电镜观察白念珠菌 SC5314 菌丝细胞壁结构
        2.7 流式细胞仪检测白念珠菌SC5314细胞壁β-葡聚糖
        2.8 q RT-PCR检测菌丝特异性基因及细胞壁β-葡聚糖合酶调控基因表达
        2.9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临床株及标准株SC5314的MIC
        3.2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SC5314菌落生长影响
        3.3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SC5314代谢的影响
        3.4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SC5314菌丝活力影响
        3.5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SC5314菌丝形态的影响
        3.6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SC5314细胞壁结构的影响
        3.7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SC5314细胞壁β-葡聚糖的影响
        3.8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SC5314 菌丝特异性基因ECE1及β-葡聚糖合酶调控基因FKS1、FKS2 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固有免疫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阴道上皮细胞在VVC中的作用
        1.1 上皮细胞自噬
        1.2上皮细胞产生的S100
        1.3 上皮细胞产生的防御素
    2 微生物屏障在VVC中的作用
    3 中性粒细胞在VVC中的作用
    4 树突状细胞在VVC中的作用
    5 NLRP3炎症小体在VVC中的作用
    6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免疫抑制剂对酵母多糖诱导的HaCaT细胞TLR2/Dectin-1信号通路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第一部分酵母多糖对Ha Ca T细胞TLR2/Dectin-1 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三、第二部分不同免疫抑制剂对HaCaT细胞TLR2/Dectin-1信号通路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四、第三部分免疫抑制剂对酵母多糖诱导Ha Ca T细胞TLR2/Dectin-1 信号通路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七、文献综述 Toll样受体和C型凝集素受体抗真菌感染的免疫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绩

(9)体外抗烟曲霉生物膜效应与机制及MicroRNA-146a对烟曲霉诱导巨噬细胞固有免疫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可耐受热效应对烟曲霉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相关的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二章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烟曲霉生物膜抑制效应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三章 烟曲霉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
    前言
    第一节 烟曲霉诱导THP-1巨噬样细胞炎症反应的效应研究
    第二节 烟曲霉诱导活化THP-1巨噬样细胞胞膜TLR2、TLR4、Dectin-1受体及下游信号分子的初步研究
    第三节 MicroRNA-146a对烟曲霉诱导THP-1巨噬样细胞炎症反应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论文相关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
致谢

(10)抵抗素对RAW264.7细胞NLRP3-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抵抗素在炎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1.1.1 抵抗素参与多种慢性炎症疾病
        1.1.2 抵抗素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1.2 NLRP3在炎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1.2.1 NLRP3形成炎性体参与多种炎症疾病
        1.2.2 NLRP3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抵抗素对NLRP3-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
        2.1.1 细胞及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RealTimePCR
        2.2.3 ELISA
        2.2.4 蛋白水平的检测
        2.2.5 数据分析
        2.2.6 试验分组及样品收集
    2.3 试验结果
        2.3.1 RAW264.7细胞培养结果
        2.3.2 抵抗素对NLRP3和NF-κB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2.3.3 上清液中IL-6、IL-18、IL-1β及TNF-a浓度的检测结果
        2.3.4 NLRP3和NF-κB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2.4 讨论
        2.4.1 抵抗素与RAW264.7细胞培养
        2.4.2 抵抗素影响RAW264.7细胞NLRP3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
        2.4.3 抵抗素影响RAW264.7细胞NF-κB的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2.5 小结
第三章 抑制NLRP3对抵抗素激活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siRNA转染细胞
        3.2.3 基因沉默试验分组
        3.2.4 筛选方法
        3.2.5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
        3.2.6 沉默效率检测
        3.2.7 抑制剂试验分组
        3.2.8 细胞处理及样品收集
        3.2.9 蛋白及细胞因子检测
        3.2.10 数据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带荧光标记的siRNA转染细胞观测结果
        3.3.2 不同NLRP3-siRNA转染下NLRP3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3.3.3 抑制剂组NLRP3和NF-κB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3.3.4 细胞上清液IL-6、IL-18、IL-1β及TNF-a水平的检测结果
        3.3.5 NLRP3、NF-κB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
    3.4 讨论
        3.4.1 siRNA沉默NLRP3基因
        3.4.2 NLRP3与NF-κB
        3.4.3 NLRP3与细胞因子的释放
    3.5 小结
第四章 抑制NF-κB对NLRP3及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
        4.2.2 试验分组及样品收集
        4.2.4 数据分析
    4.3 试验结果
        4.3.1 上清液中NF-κB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4.3.2 上清液中IL-6、IL-18、IL-1β及TNF-a的浓度检测结果
        4.3.3 NLRP3、NF-κB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TLR4在白念珠菌刺激小鼠巨噬细胞释放TNF-α和NO中的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酿酒酵母β-葡聚糖对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的缓解作用及机制[D]. 于春微.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基于Dectin-1/TLRs/NF-κB通路研究丹皮酚缓解白念珠菌定植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D]. 葛雨竹.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一株分离自慢性复发性颈部淋巴结炎患者的白念珠菌的微生物学特征及其机制研究[D]. 张成臻. 南京大学, 2020(09)
  • [4]球形孢子丝菌诱导THP-1巨噬细胞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及黑素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D]. 姚蕾. 吉林大学, 2020(08)
  • [5]球毛壳菌素Vb和西贝母碱苷的体外抗炎药效评价[D]. 张红莉. 河南大学, 2020(02)
  • [6]肉桂醛对白念珠菌定植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治疗作用及对dectin-1/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 马克龙,韩志君,潘敏,陈梦丽,葛雨竹,邵菁,吴大强,汪天明,颜贵明,汪长中. 中国中药杂志, 2020(13)
  • [7]盐酸小檗碱对β-葡聚糖刺激下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及菌丝相白念珠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D]. 杨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免疫抑制剂对酵母多糖诱导的HaCaT细胞TLR2/Dectin-1信号通路影响[D]. 罗亭. 湖北医药学院, 2019(02)
  • [9]体外抗烟曲霉生物膜效应与机制及MicroRNA-146a对烟曲霉诱导巨噬细胞固有免疫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 童建波.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10]抵抗素对RAW264.7细胞NLRP3-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D]. 尹思睿.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TLR4 在白色念珠菌刺激下小鼠巨噬细胞释放 TNF-α 和 NO 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