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切除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肿瘤切除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瘤体切除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梦雪[1](2021)在《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自拟济生五草方对大肠癌大肠瘀毒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实体瘤疗效等指标的影响。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各项评分变化,来评估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并且对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自拟济生五草方的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病例严格遵守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20.01至2020.12于山西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共72例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药卡培他滨口服,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自拟济生五草方。方案21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的实体肿瘤疗效、肿瘤标志物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观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1.实体瘤疗效:两疗程治疗后观察组肿瘤疾病控制率(DCR)为82.7%,临床有效率为14.3%;对照组肿瘤疾病控制率(DCR)为80%,临床有效率为8.6%。两组间比较,P=0.521>0.05,统计学无差异。2.肿瘤指标:两疗程治疗后两组CEA、CA199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效果在肿瘤指标方面无区别。3.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疗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积分均较前下降,两组组内统计学均有差异,但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80%,对照组51%,P=0.0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腹痛、纳呆、乏力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KPS评分:两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有显着差异,P=0.008;观察组前后评分有差异,P=0.002;对照组前后评分无显着变化,P=0.414,说明中医药在联合化疗在改善大肠癌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5.毒副反应:两个疗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115),说明中药联合化疗疗效增强且不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可以明显改善晚期大肠癌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积分,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对于缓解化疗后不良反应有一定效果,临床优势较单药化疗明显,但在控制实体瘤及肿瘤指标方面仍需加强研究。

张晶晶[2](2021)在《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半枝莲抑制大肠癌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半枝莲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s,CR-CSCs)体内外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1.大肠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应用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分选结合无血清悬浮培养法,从人源大肠癌细胞SW480和HCT116中分离、富集大肠癌干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其干性标志物Nanog、OCT4和SOX2蛋白的表达。2.半枝莲体内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瘤体生长的影响:构建大肠癌干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初始瘤体体积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6)和半枝莲组(n=6),计算瘤体体积和重量以检测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瘤体生长的影响;计算裸鼠平均体重以评估半枝莲对体重的影响。3.半枝莲体外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用不同浓度半枝莲干预大肠癌干细胞24 h,(1)CCK-8检测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2)克隆球形成实验检测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3)裸鼠致瘤性实验检测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致瘤性的影响;(4)划痕实验检测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4.半枝莲体外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干性标志物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半枝莲干预大肠癌干细胞24 h,(1)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干性标志物Nanog、OCT4和SOX2蛋白的表达以评估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干性的影响;(2)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Twist1蛋白的表达以评估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EMT特性的影响。5.半枝莲体外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用不同浓度半枝莲干预大肠癌干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大肠癌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Wnt1、p-β-catenin、胞质β-catenin及核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结果:1.大肠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与亲本大肠癌细胞比较,富集的大肠癌干细胞中干性标志物Nanog、OCT4和SOX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2.半枝莲体内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的瘤体生长的影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半枝莲组裸鼠瘤体体积和重量明显变小(P<0.05),且对裸鼠体重无明显影响。3.半枝莲体外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1)半枝莲明显抑制大肠癌干细胞的增殖(与0 mg/m L组比较,P<0.05);(2)半枝莲显着抑制大肠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可见克隆球的数量明显减少(与0 mg/m L组比较,P<0.05);(3)半枝莲显着抑制大肠癌干细胞的致瘤性(与对照组比较,P<0.05);(4)半枝莲明显抑制大肠癌干细胞的迁移能力(与0 mg/m L组比较,P<0.05)。4.半枝莲体外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干性标志物和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1)半枝莲明显下调大肠癌干细胞中干性标志物Nanog、OCT4和SOX2蛋白的表达(与0mg/m L组比较,P<0.05);(2)半枝莲明显抑制EMT调控因子Twist1蛋白的表达,上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与0 mg/m L组比较,P<0.05)。5.半枝莲体外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半枝莲可显着下调大肠癌干细胞中Wnt1蛋白的表达,促进β-catenin的磷酸化,并降低胞质β-catenin及核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0 mg/m L组比较,P<0.05)。结论:半枝莲体内干预具有抑制大肠癌干细胞瘤体生长的作用,半枝莲体外干预具有抑制大肠癌干细胞增殖、自我更新、致瘤性和迁移的作用。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可能是半枝莲调控大肠癌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孙一涵[3](2021)在《石斛提取物毛兰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结直肠癌(CRC)是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来,其发病率显着提升并已跃升为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亦较为显着,同时,其较广泛的危害性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并辅以化学治疗,此外亦有生物免疫以及分子靶向等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免疫、靶向疗法的不甚成熟以及外科手术、化学治疗较高的复发率和诸多的不良反应,使得新型辅助疗法的开发和使用较为必要。中医药疗法具有毒副作用较低、患者依从性与耐受性良好等综合优势。其在本病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联合结直肠癌切除/根治手术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及针对并发症状,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等方面。在众多关于恶性肿瘤的治法中,养阴生津法具有悠远的应用历史以及较高的临床地位。因大肠与肺相表里,共同调节体内阴津的输布,故大肠癌发生发展对于阴津的影响更为显着,同时,肠道内阴津的输布失调亦可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条件。养阴生津法不但可对肿瘤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亦可改善手术、放化疗所造成的机体津亏以及疾病易进展的病理状态。石斛属中医学“养阴生津法”的常用药物之一,历代医家总结出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养阴生津”,并列其为“养阴圣品”。对于大肠癌的治疗,无论是在养阴生津法、清热生津法还是益气养阴法中,石斛均可作为主要的中药配伍。毛兰素(Erianin)作为中药石斛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血管生成、杀菌以及灭活病毒的多重生物学作用。近年来随着对于本单体实验研究的增加,发现了其在抗癌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以及前景。现有的资料表明,在抗癌方面,毛兰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防止转移和抑制血管生成等综合作用。本实验的主要目的为探究毛兰素对SW480、HCT116两种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增殖、周期、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同时亦进行了免疫缺陷小鼠移植瘤实验以评估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主要研究意义是在中医学“养阴生津法”的指导之下,通过对中药石斛提取物单体抗肿瘤的机制研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开拓一种全新、疗效显着、无毒副作用且经济、便捷的中医药辅助疗法。方法与结果:为探究本药物对于肠癌细胞以及人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不同浓度的毛兰素处理SW480、HCT116、NCM460三种细胞,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应用集落形成实验评估肠癌细胞的长期生存能力。结果显示,高浓度、长时间的毛兰素的刺激作用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减弱其活性(P<0.05)。此外,NEM460细胞在药物刺激后的增殖活性未发生明显改变。为探究本药物对于肠癌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应用不同浓度的毛兰素处理肿瘤细胞48小时,在流式细胞仪上观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毛兰素组在经药物刺激后,G2/M期的细胞占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P<0.05),相反,G0/G1以及S期细胞占比随药物浓度增高呈现下降趋势(P<0.05)。为探究本药物对于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应用荧光法测定Caspase3/7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剪切PARP以及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应用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以及DAPI染色法直接观测毛兰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毛兰素显着提升了肿瘤细胞Caspase3/7的活性以及裂解PARP、Bak、Bax的蛋白含量,并减少了Bcl-2以及Bcl-xl的表达(P<0.05)。此外,染色实验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死亡细胞数占比逐渐提升,提示毛兰素显着提升了肠癌细胞凋亡率。为探究本药物对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影响及相关机制,我们进行了对β-catenin磷酸化、核浆易位、转录活性、热稳定性、靶基因表达情况以及与信号通路阻断剂WNT974的联合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毛兰素可在不改变β-catenin磷酸化水平的情况下显着增加细胞浆内、减少细胞核内的β-catenin表达,同时亦降低了β-catenin对其下游T细胞因子的转录活性,提升了β-catenin的热稳定性(P<0.05)。此外,毛兰素显着降低了两种靶基因C-myc、Cyclin D1的m RNA水平以及其蛋白表达(P<0.05),且在与WNT974联合应用后,该效应未发生显着变化。为探究本药物对于CD47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吞噬效率的影响,我们应用QRT-PCR法、免疫印迹法以及流式细胞术观测CD47的表达情况,并采用离体巨噬细胞实验测定其对于两种肠癌细胞的吞噬效率。结果显示,高浓度的毛兰素减少了肿瘤细胞表面CD47的分布水平以及CD47的m RNA水平、蛋白含量(P<0.05)。同时,两种细胞被毛兰素处理后,巨噬细胞对其吞噬效率显着提升(P<0.05)。在体内实验中,我们予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皮下接种SW480肿瘤细胞的方式构建免疫缺陷小鼠移植瘤模型,并予50mg/kg毛兰素进行腹腔内注射,同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毛兰素显着减小了移植瘤的肿瘤体积以及质量,降低了移植瘤组织Bcl-2并增加了Bax的表达,且对β-catenin具有明显的入核阻滞作用。此外,其亦降低了移植瘤组织内c-Myc、CD47的蛋白含量(P<0.05)。结论:毛兰素对于SW480、HCT116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阻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减少CD47表达量的同时提升了巨噬细胞对肠癌细胞吞噬效率,展现出了显着的抗肿瘤疗效,为结直肠恶性肿瘤提供了全新的研究靶点与辅助治疗思路,亦提示我们中药石斛以及中医学养阴生津法在大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效用价值。

段佳乐[4](2021)在《ART1通过可变剪接影响大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反应及机制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及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导致我国乃至全球各类癌症相关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超过20%的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已是晚期,无手术根治机会而只能接受保守治疗。虽然目前根据RAS、BRAF状态不同,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可选择,但仅限于后线治疗,抗EGFR受体治疗也只适用于RAS野生型、BRAF V600E突变患者,然而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也仅对约10%20%的大肠癌患者有效。因此,一线化疗方案仍然是最优先的选择。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作为双功能烷基化剂是结直肠癌一线化疗的关键药物,可共价结合DNA,形成铂-DNA复合物,抑制DNA复制和转录。尽管奥沙利铂类化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大多数患者随着时间与药物剂量的增加,对化疗药物治疗反应下降、出现切除后复发,从而终止治疗。因此,探讨大肠癌对化疗药物反应性影响因素,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是指相同的基因转录形成mRNA前体时,通过不同的剪切和拼接方式而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的过程,其再进行翻译可以得到不同的蛋白质异构体。已有研究表明,可变剪接失调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化疗可影响可变剪接方式,增加药物抗肿瘤作用。有研究显示,奥沙利铂形成的DNA损伤会使Bcl-X基因剪接事件发生失调,激活促细胞凋亡的Bcl-xs的5’剪接位点,使Bcl-xs产生增加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但有文献报道,肿瘤细胞中Bcl-xl稳定过表达时,则可降低奥沙利铂诱导的细胞死亡,从而影响奥沙利铂的治疗效果。细胞核内凋亡染色质凝聚诱导物(Apoptotic chromatin condensation inducer,Acinus)是剪接相关复合体细胞凋亡和剪接相关蛋白(Apoptosis and splicing associated protein,ASAP)复合物和外显子连接复合物(Exon junction complex,EJC)的组分之一,它参与Bcl-X的剪接调控,特异性抑制促凋亡剪接异构体如Bcl-xs的形成,使抗凋亡功能的剪接异构体Bcl-xl产生占优势。然而,Acinus对Bcl-X的可变剪接调控是否可以影响奥沙利铂治疗的反应性尚不清楚。ART1是一种精氨酸特异性单ADP核糖基化酶,本课题组先前的研究表明ART1对大肠癌的侵袭、增殖及凋亡具有重要作用,ART1敲低可通过PI3K/Akt/NF-k B通路促进小鼠CT26细胞凋亡。另有文献报道,Acinus表达参与Akt/NF-k B通路的调节。那么,大肠癌ART1是否与Acinus有关,并通过其影响大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反应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促进大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反应寻找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1.ART1和Acinus在FOLFOX或CAPEOX化疗后手术切除患者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1例化疗后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和13例相应切缘组织中ART1和Acinus的表达,并对Acinus阳性程度和TRG等级、ART1和Acinus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2.ART1影响大肠癌CT26细胞对奥沙利铂反应的检测实验大肠癌CT26细胞分三组:ART1未转染组(Un-transfected),ART1空载组(GFP-vector),ART1敲低组(GFP-sh ART1)。(1)ART1对奥沙利铂处理后大肠癌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1)CCK8法检测奥沙利铂按不同时间处理三组大肠癌CT26细胞增殖活性变化。2)Edu法检测奥沙利铂处理三组大肠癌CT26细胞DNA合成能力变化。(2)ART1对奥沙利铂处理后大肠癌CT26细胞凋亡的影响1)Hoechst33258法检测奥沙利铂处理三组大肠癌CT26细胞凋亡小体形成的变化。2)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处理三组大肠癌CT26细胞凋亡率变化。3)Western blot法检测奥沙利铂处理三组大肠癌CT26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k和Bax表达。(3)建立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并用奥沙利铂处理,检测移植瘤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凋亡相关蛋白Bcl2、Bak和Bax的表达。3.ART1影响大肠癌CT26细胞对奥沙利铂反应机制初步研究(1)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ART1未转染组(Un-transfected),ART1空载组(GFP-vector),ART1敲低组(GFP-sh ART1)大肠癌CT26细胞进行差异基因分析。(2)RT-q PCR法检测ART1未转染组(Un-transfected),ART1空载组(GFP-vector),ART1敲低组(GFP-sh ART1)大肠癌CT26细胞中Acinus、Bcl-xl和Bcl-xs mRNA的表达。(3)质粒转染敲低大肠癌CT26细胞ACIN1(ACIN1-shRNA),以转入空载质粒(ACIN1-NC)为对照。(ACIN1为Acinus基因名称)。1)RT-q PCR法检测ACIN1-NC,ACIN1-shRNA组大肠癌CT26细胞Acinus、Bcl-xl和Bcl-xs mRNA表达2)Western blot法检测ACIN1-NC,ACIN1-shRNA组大肠癌CT26细胞Acinus、Bcl-xl和Bcl-xs蛋白表达(4)免疫荧光法检测经奥沙利铂处理的ART1未转染组(Un-transfected),ART1空载组(GFP-vector),ART1敲低组(GFP-sh ART1)CT26细胞Acinus的表达。(5)Western blot法检测经奥沙利铂处理的ART1未转染组(Untransfected),ART1空载组(GFP-vector),ART1敲低组(GFP-sh ART1)CT26细胞和移植瘤中Acinus、Bcl-xl和Bcl-xs蛋白水平。(6)Western blot法检测经奥沙利铂处理的ART1未转染组(Untransfected),ART1空载组(GFP-vector),ART1敲低组(GFP-sh ART1)CT26细胞中Pi3k/Akt/NFk 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ART1和Acinus在FOLFOX或CAPEOX化疗后手术切除患者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RT1和Acinus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切缘组织(p<0.05)。Acinus的阳性强度与AJCC评估肿瘤退缩等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呈正相关。在21例CRC组织中,ART1与Acinus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0.05)。2.ART1影响大肠癌CT26细胞对奥沙利铂反应(1)ART1对奥沙利铂处理后大肠癌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1)CCK8检测结果显示,以浓度为30umol/ml的奥沙利铂处理ART1未转染组(Un-transfected),ART1空载组(GFP-vector),ART1敲低组(GFPsh ART1)CT26细胞24h,48h,72h,随着时间的增加,经奥沙利铂处理后GFP-sh ART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2)Edu法检测结果显示,用奥沙利铂处理Un-transfected、GFP-vector、GFP-sh ART1组CT26细胞,与Un-transfected组和GFP-vector组相比,GFP-sh ART1组DNA合成能力明显减弱(P<0.05)。(2)ART1对奥沙利铂处理后大肠癌CT26细胞凋亡的影响1)Hoechst33258法检测结果显示,奥沙利铂处理ART1未转染组(Untransfected),ART1空载组(GFP-vector),ART1敲低组(GFP-sh ART1)CT26细胞,与Un-transfected组和GFP-vector组相比,GFP-sh ART1组凋亡小体的形成明显增加(P<0.05)。2)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显示,奥沙利铂处理Un-transfected、GFPvector、GFP-sh ART1组CT26细胞,与Un-transfected组和GFP-vector组相比,GFP-sh ART1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3)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奥沙利铂处理Un-transfected、GFPvector、GFP-sh ART1组CT26细胞,与Un-transfected组和GFP-vector组相比,GFP-sh ART1组细胞Bcl2蛋白质水平降低(P<0.05),Bak和Bax的表达量增加(P<0.05)。4)成功接种大肠癌CT26细胞GFP-vector组、GFP-sh ART1组至小鼠侧腹部皮下1周后,按奥沙利铂5mg/kg处理小鼠2周。GFP-sh ART1组皮下移植瘤的体积明显小于GFP-vector组(P<0.05)。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移植瘤小鼠GFP-sh ART1组与GFPvector组相比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和Ba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3.ART1影响大肠癌CT26细胞对奥沙利铂反应的机制初步研究(1)Un-transfected、GFP-vector、GFP-sh ART1大肠癌CT26细胞转录组测序,GFP-sh ART1组与Un-transfected组和GFP-vector组相比,spliceosome通路显着富集,Acinus为其中的差异基因,其在GFPsh ART1组显着下调。(2)RT-q PCR法检测结果显示,Un-transfected、GFP-vector、GFP-sh ART1组大肠癌CT26细胞中,与Un-transfected组和GFP-vector组相比,GFPsh ART1组Acinus和Bcl-xl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xs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3)RT-q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CT26细胞敲低ACIN1的ACIN1-shRNA组与空载对照ACIN1-NC组相比,Acinus的mRNA表达水平和Acinus-L、Acinus-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CIN1-shRNA组与ACIN1-NC组相比,Bcl-xl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xs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4)奥沙利铂处理Un-transfected、GFP-vector、GFP-sh ART1组大肠癌CT26细胞,24h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FP-sh ART1组Acinus水平明显低于Un-transfected组和GFP-vector组(P<0.05)。(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奥沙利铂处理Un-transfected、GFPvector、GFP-sh ART1组大肠癌CT26细胞,GFP-sh ART1组Acinus-L,Acinus-S,Bcl-xl蛋白水平明显低于Un-transfected组和GFP-vector组,Bcl-x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6)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Balb/c小鼠移植瘤组织,较GFP-vector组相比,GFP-sh ART1组Acinus-L,Acinus-S,Bcl-xl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x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7)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奥沙利铂处理Un-transfected、GFPvector、GFP-sh ART1组大肠癌CT26细胞,GFP-sh ART1组P-Pi3k p85、Pi3k p85、P-Akt、NFk B蛋白水平明显低于Un-transfected组和GFP-vector组(P<0.05),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ART1可抑制奥沙利铂对大肠癌CT26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在影响大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治疗反应性降低中发挥作用。2.ART1影响大肠癌CT26细胞对奥沙利铂治疗反应性降低中发挥作用,与通过上调Acinus,影响可变剪接使Bcl-xl表达增加,Bcl-xs表达减少,进而抑制经奥沙利铂诱导的大肠癌CT26细胞凋亡有关。ART1可能通过Pi3k/Akt/NFk B通路促进Acinus的表达。ART1在大肠癌对奥沙利铂的反应性调节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详尽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杨燕萍[5](2021)在《抑制ART1诱导M2巨噬细胞活化辅助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突变大肠癌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及目的:目前临床显示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突变的大肠癌疗效甚微。有研究显示西妥昔单抗可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是此效果收效欠佳,可能与肿瘤本身有限制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因素有关,从而导致西妥昔单抗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能力有限,减弱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效力。因此找寻限制KRAS突变大肠癌免疫原性死亡的因素,有利于解决临床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突变大肠癌疗效差的困境。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不同活化状态直接决定肿瘤周围免疫属性,决定肿瘤细胞走向免疫原性死亡还是出现免疫逃逸。其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活化为M2型巨噬细胞就是有效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属性,帮助肿瘤细胞逃脱机体的免疫杀伤的关键。文献报道GRP78是调节肿瘤细胞的关键因素,其可通过糖酵解信号通路调节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活化,并且其在多种肿瘤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EXOs)中被检测到,具有从肿瘤细胞中转运至巨噬细胞中的有利条件。GRP78在肿瘤中发生位置的转位与其蛋白翻译后修饰有关。在我们前期研究中显示催化精氨酸单ADP核糖基化修饰的酶ART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较肠黏膜增高,并在KRAS突变型大肠癌LOVO(KRASG13D,A14V)细胞以及CT26(KRASG12D)细胞均有表达,抑制LOVO(KRASG13D,A14V)细胞和CT26(KRASG12D)细胞中ART1的水平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水平。同时有研究发现ART1可以催化GRP78 R470和R492发生单ADP核糖基化修饰。这让我们推测:在KRAS突变的大肠癌中,ART1可通过催化GRP78发生单ADP核糖基化修饰,从而促进GRP78包裹入大肠癌细胞外泌体中并释放至肿瘤微环境,抑制巨噬细胞糖酵解相关通路,导致M2型巨噬细胞活化增加,抑制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抵抗西妥昔单抗对KRAS突变的大肠癌发挥疗效。此研究有利于为KRAS突变大肠癌患者找到限制西妥昔单抗药物发挥效应的因素,解决KRAS突变大肠癌靶向药物疗效欠佳现状提供新的方向及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1.KRAS突变大肠癌中ART1表达与M2型巨噬细胞活化的相关性(1)KRAS突变(KRAS mutation,KRAS MUT)和KRAS野生型(KRAS wild type,KRAS WT)大肠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分布和ART1表达及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RAS MUT大肠癌组织和KRAS WT大肠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指标蛋白CD68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CD163、CD206与ART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之间相关性。(2)KRAS MUT和KRAS WT大肠癌细胞系对M2型巨噬细胞活化诱导的影响LOVO细胞(KRASG13D,A14V)、SW480细胞(KRASG12V)、CT26细胞(KRASG12D)和HT-29(KRAS WT)、MC38(KRAS WT)分别与人源THP-1或鼠源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观察M2型巨噬细胞活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CD68和CD206的共表达M2型巨噬细胞,确认M2型巨噬细胞诱导情况。(3)敲减KRAS MUT大肠癌CT26细胞ART1对M2型巨噬细胞活化诱导的影响敲减CT26细胞(KRASG12D)ART1后,将ART1敲减、未转染、空载的CT26细胞与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68和CD206的共表达M2型巨噬细胞。(4)ART1敲减对大肠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分布的影响敲减CT26细胞(KRASG12D)ART1后,将ART1敲减、未转染、空载的CT26细胞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构建移植瘤,将瘤体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后,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分布情况。2.KRAS MUT大肠癌中ART1调节M2型巨噬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1)外泌体(Exosomes,EXOs)的提取和鉴定提取ART1敲减、空载和未转染组CT26细胞中的外泌体,用电镜和WB实验鉴定外泌体,用NTA法鉴定检测外泌体的浓度及粒径分布。(2)MIBG抑制ART1对外泌体GRP78含量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MIBG抑制ART1后与外泌体共定位的GRP78蛋白水平。(3)ART1对KRAS突变大肠癌细胞系外泌体GRP78含量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RT1敲减、空载和未转染组CT26细胞上清液中GRP78的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RT1敲减、空载和未转染组CT26细胞外泌体中GRP78的含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RT1敲减、空载和未转染组CT26细胞中与外泌体共定位的GRP78蛋白水平。(4)ART1干扰外泌体GRP78通过糖酵解信号通路调节M2型巨噬细胞的活化提取ART1敲减、空载和未转染的KRAS突变大肠癌CT26细胞的外泌体与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进行分析。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分别检测巨噬细胞中糖酵解信号通路蛋白TLR4、PKM2、HIF-1ɑ和ROS水平。(5)ART1干扰外泌体GRP78对M2型巨噬细胞分泌IL-10和TGF-β水平的影响敲减CT26细胞中ART1后,提取ART1敲减、空载和未转染组CT26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与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收集巨噬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巨噬细胞分泌的IL-10和TGF-β的水平。3.ART1调节M2型巨噬细胞活化参与辅助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突变大肠癌细胞(1)ART1敲减的CT26细胞对药物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西妥昔单抗、FOLFOX4方案分别处理或联合处理ART1敲减、空载、未转染的CT26细胞和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EDU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情况。(2)ART1敲减的CT26细胞对药物处理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用西妥昔单抗、FOLFOX4方案分别处理或联合处理ART1敲减、空载、未转染的CT26细胞和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Transewell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3)ART1敲减对西妥昔单抗处理后大肠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敲减CT26细胞ART1后,将ART1敲减、空载和未转染组CT26细胞皮下接种BALB/C小鼠构建移植瘤,并分别注射西妥昔单抗处理,观察成瘤及移植瘤生长速度、大小及重量。(4)西妥昔单抗处理对ART1敲减大肠癌皮下移植瘤增殖相关指数的影响将瘤体组织固定、包埋、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核分裂象及免疫组化检测增殖指数Ki67表达情况。结果:1.KRAS突变大肠癌ART1表达与M2型巨噬细胞活化的相关性(1)KRAS MUT和KRAS WT大肠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分布和ART1表达及相关性免疫组化结果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CD163+与CD206+的M2型巨噬细胞在KRAS MUT大肠癌组织中的数量明显高于KRAS WT组织(P<0.05)。KRAS MUT组织中ART1表达的阳性程度明显高于KRAS WT组织(P<0.05)。20例KRAS MUT大肠癌组织中,CD68+的巨噬细胞和CD163+、CD206+的M2型巨噬细胞数量与ART1表达的阳性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2)KRAS MUT和KRAS WT大肠癌细胞系对M2型巨噬细胞活化诱导的影响分别用KRAS MUT和KRAS WT的大肠癌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和CD68共表达的M2型巨噬细胞。结果表明,KRAS MUT的LOVO、SW480和CT26细胞对M2型巨噬细胞的诱导高于KRAS WT的HT29和MC38细胞(P<0.05)。(3)敲减KRAS MUT大肠癌细胞CT26细胞中ART1对M2型巨噬细胞活化诱导的影响用ART1敲减、未转染、空载CT26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和CD68共表达的M2型巨噬细胞。结果表明,ART1敲减后对M2巨噬细胞活化的诱导明显低于ART1未转染组和ART1空载组(P<0.05),ART1未转染组和ART1空载组对M2型巨噬细胞活化的诱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ART1敲减对大肠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分布的影响处死小鼠取瘤之后,对瘤体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将各组瘤组织切片进行M2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CD206、CD163和巨噬细胞指标蛋白CD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CD68+的巨噬细胞和CD163+、CD206+的M2型巨噬细胞在ART1-SH组大肠癌移植瘤组织中的数量明显低于ART1-WT和ART1-NC组瘤组织(P<0.05),而CD68+的巨噬细胞和CD163+、CD206+的M2型巨噬细胞在ART1-WT和ART1-NC组大肠癌移植瘤组织中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KRAS MUT大肠癌ART1调节M2型巨噬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1)外泌体的提取和鉴定透射电镜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从ART1敲减、空载、未转染的CT26细胞上清液提取的物质,为纯度较高的外泌体。NTA检测得ART1-WT、ART1-NC、ART1-SH组外泌体的浓度分别为6+1014/L-1、3.2+1014/L-1、1.6+1014/L-1,大小均在80-150nm范围内。(2)MIBG抑制ART1对外泌体GRP78含量的影响使用MIBG抑制ART1,与未处理(ART1-WT)组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ART1-WT组CT26细胞内GRP78和CD81(外泌体标志蛋白)存在显着共定位,而这种共同定位现象在使用MIBG之后减少;另外使用MIBG组与外泌体共定位的GRP78蛋白水平低于未处理组(P<0.05)。(3)ART1对KRAS突变大肠癌细胞系外泌体GRP78含量的影响提取ART1敲减、空载、未转染的CT26细胞上清液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ART1-SH组CT26细胞上清液中GRP78含量低于ART1-WT组和ART1-NC组(P<0.05),ART1-WT组和ART1-NC组CT26细胞上清液中GRP78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取ART1敲减、空载、未转染的CT26细胞上清液外泌体进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GRP78蛋白表达水平在ART1-SH CT26组分泌的外泌体(EXOs-CT26SH)中低于ART1-WT CT26组分泌的外泌体(EXOs-CT26WT)和ART1-NC CT26组分泌的外泌体(EXOs-CT26NC)(P<0.05),EXOs-CT26WT和EXOs-CT26NC组GRP78蛋白表达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泌体标志蛋白CD81标记为红色荧光,GRP78标记为绿色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ART1-WT组和ART1-NC组CT26细胞内GRP78和CD81存在显着共定位,而这种共同定位现象在ART1敲减后减少;另外ART1-SH组与外泌体共定位的GRP78蛋白水平低于ART1-WT和ART1-NC组(P<0.05),ART1-WT和ART1-NC组CT26细胞中与外泌体共定位的GRP78蛋白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ART1干扰外泌体GRP78通过糖酵解通路调节M2巨噬细胞的活化敲减CT26细胞中ART1后,提取ART1敲减、空载、未转染的CT26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与RAW264.7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提取各组巨噬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ART1敲减的CT26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M2-ART1 SH)组M2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ARG1表达水平低于ART1未转染的CT26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组(M2-ART1 WT)和ART1空载的CT26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组(M2-ART1 NC)(P<0.05),M2-ART1 WT组和M2-ART1 NC组M2巨噬细胞标志蛋白ARG1表达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2-ART1 SH组糖酵解信号通路指标TLR4、HIF-1ɑ、PKM2的表达水平高于M2-ART1 WT组和M2-ART1 NC组(P<0.05),M2-ART1 WT组和M2-ART1 NC组糖酵解信号通路蛋白TLR4、HIF-1ɑ、PKM2的表达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的水平在M2-ART1 SH组高于M2-ART1 WT组和M2-ART1 NC组(P<0.05),M2-ART1 WT组和M2-ART1 NC组ROS的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ART1干扰外泌体GRP78对M2型巨噬细胞分泌IL-10和TGF-β水平的影响敲减CT26细胞中ART1后,提取ART1敲减、空载、未转染的CT26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与RAW264.7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收集巨噬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巨噬细胞分泌的IL-10和TGF-β的水平,结果表明,M2-ART1 SH组细胞上清液IL-10和TGF-β的水平低于M2-ART1 WT和M2-ART1 NC组(P<0.05),M2-ART1 WT和M2-ART1 NC组细胞上清IL-10和TGF-β的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ART1调节M2型巨噬细胞活化参与辅助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突变大肠癌细胞(1)ART1敲减的CT26细胞药物处理后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西妥昔单抗、FOLFOX4方案分别处理和联合处理ART1敲减、空载、未转染的CT26细胞和RAW264.7细胞共培养体系,用EDU法检查肿瘤细胞DNA的合成情况反映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表明,与ART1未转染和空载组相比,不加药组、西妥昔单抗、FOLFOX4方案分别处理和联合处理的ART1-SH组CT26细胞DNA合成能力明显减弱(P<0.05),而在ART1未转染和转染空载体CT26细胞之间DNA合成能力无显着差异(P>0.05);与不加药组相比,西妥昔单抗、FOLFOX4方案分别处理和联合处理的ART1-SH CT26细胞组DNA合成能力明显减弱(P<0.05),且联合用药组ART1-SH的CT26细胞DNA合成能力要低于单独用药组(P>0.05)。(2)ART1敲减的CT26细胞药物处理后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用西妥昔单抗、FOLFOX4方案分别处理和联合处理ART1敲减、空载、未转染的CT26细胞和RAW264.7细胞共培养体系,用Transe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表明,与ART1未转染和空载组相比,不加药组、西妥昔单抗、FOLFOX4方案分别处理和联合处理组的ART1-SH CT26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而在ART1未转染和转染空载体CT26细胞之间细胞侵袭能力无显着差异(P>0.05);与不加药组相比,西妥昔单抗、FOLFOX4方案分别处理和联合处理的ART1-SH CT26细胞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且联合用药组ART1-SH CT26细胞侵袭能力要低于单独用药组(P>0.05)。(3)ART1敲减对西妥昔单抗处理后大肠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用西妥昔单抗处理后结果显示:ART1-SH组移植瘤生长大小和速度均低于ART1-WT组和ART1-NC组(P<0.05),而ART1-WT组和ART1-NC组的移植瘤生长大小和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1-SH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低于ART1-WT组和ART1-NC(P<0.05);ART1-WT组和ART1-NC组移植瘤的体积及重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西妥昔单抗处理对ART1敲减大肠癌皮下移植瘤增殖相关指数的影响处死小鼠取瘤之后,对瘤体组织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之后可见西妥昔单抗处理的ART1-SH组瘤组织肿瘤细胞中核分裂象数低于ART1-WT和ART1-NC组(P<0.05),而西妥昔单抗处理的ART1-WT和ART1-NC组瘤组织肿瘤细胞核分裂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组瘤组织切片进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后,可见ART1-SH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低于ART1-WT和ART1-NC组(P<0.05),而ART1-WT和ART1-NC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显示M2型巨噬细胞数量和ART1表达在KRAS MUT大肠癌组织中均高于KRAS WT大肠癌组织,ART1参与了KRAS突变型大肠癌中调节M2型巨噬细胞活化过程;其调节机制与KRAS MUT大肠癌细胞中ART1干扰GRP78包裹进入肿瘤的外泌体中并被释放入肿瘤微环境,进而调节糖酵解信号通路诱导M2型巨噬细胞活化有关。(2)抑制KRAS MUT大肠癌细胞ART1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活化可辅助西妥昔单抗抑制KRAS突变大肠癌细胞生长。详尽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申梦岚[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探讨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常用药物类型、配伍规律及角药在大肠癌中的应用。以期获得立足于医案基础上而挖掘出的新知识、新数据和新信息,同时将李仝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深研和推广,更好地服务于病患。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11月,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的门诊医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22.0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常用药物类型;采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结合对李仝教授本人的访谈,选择出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常用对药组合和合理的角药配伍。研究结果:1.符合标准的病例共645例,数据库共涉及中药249味,13303频次,出现频数≥50的有62味。利用频次统计,本次医案数据分析共计纳入临床症状数据43种,频次共2140,其中频次排序前十位的分别为疲乏、口干口苦、不寐、手足综合征、腹胀满、食欲不振、腹泻、情绪不佳、出汗多、畏寒。药性分析发现,四气分析中,以温性、平性药物为主,已占据半数之多;五味分析中,以甘味药和苦味药为主。归经分析中,归入肝、脾、胃三经的药物较多。舌苔脉象分布中以舌暗红、苔薄黄、脉弦为主。2.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发现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常用健脾补肾和活血通络类、补气健脾及和胃助运类、益气养阴和清热凉血类、益气解毒和除湿消胀类、化痰祛瘀和交通心肾类、和解表里和调畅气血类、扶助正气和通络剔邪类药物。3.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根据设置的置信度及支持度,得出相关药物组合,并与临床验证,得到常用对药15对如炒麦芽-鸡内金、黄连-肉桂、泽兰-桃仁、生黄芪-升麻、生杜仲-石斛等,角药15对如生黄芪-当归-桂枝、泽兰-半枝莲-桃仁、生黄芪-陈皮-白花蛇舌草、炒麦芽-升麻-茯苓、炒麦芽-枳实-炒白术等。药物配伍以健脾补肾、活血利水、祛瘀通络、补肺化痰、调气理血等药物间的组合为主。研究结论: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多从“湿、痰、瘀、毒、虚”论治;通补兼施,扶正与祛邪兼顾,药物选择以平和之品为主;注重健脾补肾,同时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关系,擅调理脾胃气机,不忘时时顾护脾胃;常从伏邪角度考量,善用虫类药、活血化瘀药搜风剔邪通络;重视气与血的关系,调气理血,和解表里,疏肝解郁。综观分析讨论结果,提炼出治疗大肠癌基本方:生黄芪30g、炒白术15g、当归12g、白芍30g、木香6g、生杜仲15g、生薏苡仁30g、桃仁12g、泽兰15g、炒麦芽15g、白花蛇舌草30g。

陈雪[7](2021)在《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固正消癌方调节PTEN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团队在前期临床实验中已发现固正消癌方在提升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功能状态以及缓解患者病痛等方面发挥出极大优势,在较好的疗效基础上,本实验利用生物分子学技术,观察固正消癌方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以及PTEN的影响,为固正消癌方治疗肠癌,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增殖提供更直面客观的理论依据,为制定大肠癌的诊疗共识提供新视点。研究内容:1.采用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提供的2018-2019年间的20对病理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各20例)和2020年6月1日一10月31日五个月内于我院肛肠科行肠癌手术后留存的标本组织5对(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相应癌旁组织各5例),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以及q-PCR技术检测PTEN、PI3K、AKT、mTOR蛋白分子在各样本组织和标本组织中的含量,统计各蛋白因子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并计算差异情况,由此间接反映各因子是否参与人结直肠癌的发展。2.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处死裸鼠完成荷瘤组织剥离并称重,记录各组裸鼠肿瘤重量变化并分析其差异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样本中PTEN、PI3K、AKT、mTOR、p-PI3K、p-AKT、p-mTOR的蛋白表达含量并统计各组间差异。研究结果:1.临床实验中,免疫组化法结果示:癌旁组织中PTEN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肠癌组(P<0.05);癌旁组织中PI3K、AKT、mTOR的表达量显着低于癌症组织(P<0.05)。q-PCR结果示:结直肠癌组PTEN、PI3K、AKT、mTOR蛋白含量,与癌旁组织对比,PTEN表达量降低,PI3K、AKT、mTOR表达量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2.裸鼠荷瘤重量检测结果示:固正消癌方低剂量组平均瘤重较模型组平均瘤重无明显差异(P>0.05);固正消癌方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两组瘤重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3.动物实验中,Western Blot结果示:与模型组相比,PTEN表达量在固正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均显着增高(P<0.05);固正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与模型组相比,固正消癌方低剂量组中p-PI3K、p-AKT、p-mTOR表达量有下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正消癌方中、高剂量组中的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固正消癌方低、中剂量组中PTEN表达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中PTEN表达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入固正消癌方后低、中、高剂量三组中PI3K、AKT、mTOR总表达量有下调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PTEN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以及PI3K、AKT、mTOR等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共同说明了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人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呈激活状态,是我们一直所探索的影响肠癌发病机制的关键信号轴之一。(2)固正消癌方可抑制裸鼠皮下种植瘤的增长同时抑制HT-29细胞的异常分化增殖。(3)固正消癌方可上调裸鼠种植瘤中PTEN表达量,降低p-PI3K、p-AKT、p-mTOR表达量,且与药物剂量呈相关性,高剂量的固正消癌方作用效果更显。(4)固正消癌方可通过调控PTEN基因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活性状态来发挥治疗大肠癌的作用。

王丽[8](2021)在《真实世界里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使用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为中晚期大肠癌的维持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调取2017年10月~2021年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经过大肠癌根治性手术、有明确病理诊断的、且化疗后采用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的33例中晚期(ⅡB期-ⅢC期)大肠癌患者。观察患者的功能状态评分(KPS)、DFS、OS及毒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中位数、生存曲线图,采用Log-rank检验对影响患者DFS、OS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再进一步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总结出影响DFS、OS的独立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33例临床资料,有4名患者死亡,29名患者存活至今。1.KPS:33例患者中,KPS改善的有16例,KPS稳定的有9例,KPS无效的有8例。维持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总体稳定率(改善+稳定)为75.8%。2.DFS:纳入研究的大肠癌患者的平均DFS是28.536±4.431月。33例患者中,DFS大于1年的有22例(66.7%),大于2年的有11例(33.3%),大于3年的有5例(15.2%),大于5年的有3例(9.1%)。3.OS:纳入研究的大肠癌患者的平均OS是46.106±4.582月。33例患者中,OS超过1年的有33例(100%),OS超过2年的有30例(90.1%),OS超过3年的有13例(39.4%),OS超过5年的有3例(9.1%)。4.预后因素:本研究从多因素探讨,结果提示:入科KPS评分、体重是否增加均是影响DFS的因素。经过COX回归分析得出,体重(P=0.004,Exp(B)=0.430)、入科KPS评分(P=0.002,Exp(B)=0.22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且均成正相关(B值均大于0);而入科KPS评分(P=0.027,Exp(B)=0.922)。入科KPS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5.不良反应:33例患者对替加氟的耐受良好,1例见轻-中度的皮肤反应(瘙痒);1例患者见轻度的恶心,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1.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的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疾病的无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小。2.此维持治疗方案对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安全、有效且易于接受,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李捷[9](2020)在《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地研究精制保和颗粒对5-FU所致的肠道损伤的影响和对PI3K/AKT通路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DSS所诱导的肠炎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其减轻肠炎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精制保和颗粒潜在功效,并结合课题组研究方向探讨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潜在关键成分、靶点及通路。通过体内实验探讨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大肠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的潜在靶点进行验证。方法:1、通过皮下接种小鼠肠癌CT26细胞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5-FU构建化疗损伤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小鼠体重、腹泻指数、粪便形态观察等检测评价精制保和颗粒的干预作用;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细胞增殖、凋亡和AKT通路活化及下游相关凋亡、增殖调控蛋白表达。2、通过DSS诱导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测量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重量、HE染色检测评价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通过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精制保和颗粒对各组小鼠粪便菌群的影响。3、通过TCMIP数据库和文献检索分析精制保和颗粒的成分和靶点,并通过对所有潜在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Pathway分析;基于Pathway分析结果,通过Gene Cards获取大肠癌靶点,并取其与精制保和颗粒潜在靶点的交集,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进行成分-靶点调控网络构建、Pathway和GO等分析研究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潜在成分、靶点及通路。4、通过皮下注射HCT116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瘤体体积、瘤体重量检测研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瘤体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检测移植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1、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5-FU注射后引起的CT26移植瘤小鼠腹泻指数升高、空肠黏膜损伤及粪便不成形;同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降低了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凋亡,下调了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上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促进了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增殖,显着上调小鼠空肠组织促增殖蛋白CDK4与c-myc的表达;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促进小鼠空肠组织AKT与p-AKT的表达。2、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DSS刺激引起的DAI升高、结肠缩短、结肠重量减轻和结肠黏膜损伤;同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降低了促炎因子IL-6和TNF-α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精制保和颗粒干预虽然对OTUs数量、alpha多样性未见明显改善,但一定程度上能调节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beta多样性和降低Dubosiella丰度(P<0.05)及增加有益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含量。3、通过网络药理学选取了精制保和颗粒22个潜在活性成分和217个潜在靶点,所有潜在靶点的Pathway分析发现Pathway in cancer,Colorectal cancer等通路被显着富集;Gene Cards数据库中选取了9329个大肠癌靶点,并与217个潜在靶点进行交集,获得了184个靶点;基于成分-靶点关系,构建了精制保和颗粒调控网络,进一步的网络分析得到了8个潜在关键成分和48个潜在关键靶点。Pathway分析发现Pathways in cancer、Hepatitis B和Prostate cancer等通路被显着富集;GO分析发现enzyme binding、response to drug和negative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process等功能被显着富集。4、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皮下移植瘤瘤体体积、重量及移植瘤组织PCNA表达和促进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表达。结论:1、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5-FU引起的腹泻和肠道黏膜损伤,且通过上调AKT和p-AKT的表达及抗凋亡蛋白Bcl-2、促增殖蛋白CDK4与c-myc的表达和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可能是精制保和颗粒减轻化疗所致肠道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2、精制保和颗粒显着减轻DSS介导的溃疡性结肠炎,且通过降低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和调节肠道菌群是其可能的调控机制。3、精制保和颗粒多个潜在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多个核心靶点、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大肠癌作用。4、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抑制大肠癌移植瘤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曲骞[10](2020)在《中医药干预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队列研究及预后基因差异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一 中医药干预406例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1.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中医药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验证与论述。2.对中医药治疗获益的优势人群临床特征进行归纳,对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法,在9家大型中医及西医诊疗中心同时展开,纳入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入组时按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3组队列。每3个月为1周期,将从患者入组开始随访直至患者死亡或研究终止。主要评价指标为患者总生存期(OS),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1.一般资料本次数据分析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30日,共纳入分析406例患者,经统计最终形成队列为西医组139人,中西医结合组155人,中医组112人。中位随访时间:西医组19.67个月,中西医结合组20.47个月,中医组20.4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中位中药暴露时间为6.43个月,最长暴露时间为29.73个月。中医组中位中药暴露时间为3.73个月,最长暴露时间为33个月。在人口信息、及肿瘤基本情况三组基本均衡。2.生存分析2.1总体中位生存期分析总体中位生存期(mOS,median Overall Survival),西医组的mOS为11.37个月,中西医结合组的mOS为14.03个月,中医组的mOS为6.33个月(P<0.001)中西医结合组vs西医组降低死亡风险约为26%(HR=0.74,95%CI 0.55-0.98,P=0.038)。中西医结合vs中医组,死亡风险降低约为49%(HR=0.51,95%CI 0.38-0.69,P<0.001)。西医组 vs 中医组,降低死亡风险约 47%(HR=1.47,95%CI 1.09-1.99,P=0.012)。2.2总体无进展生存期分析通过对总体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进行分析发现,西医组的PFS为5.37个月,中西医结合组的PFS为5.8个月,中医组的PFS为5.03个月(P>0.05),死亡风险的两两比较各组间也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0.05)。2.3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亚组生存分析中西医结合组较西医组在女性、KPS评分≥80分、转移器官≥2处、KRAS突变、既往抗肿瘤治疗≥3线组显着延长OS(P<0.05)并降低死亡风险(P<0.05)。2.4西医组与中医组亚组生存分析西医组在男性、年龄≥65岁、右半结肠、确诊Ⅳ期时间<18个月、既往抗肿瘤治疗≤2线、转移器官数目≥2处、肝转移、KRAS突变、BRAF状态未知、既往接受靶向治疗、中医证型为脾肾两虚、瘀毒内阻证型的患者较中医组在OS上显着延长(P<0.05),并且显着降低死亡风险(P<0.05)。2.5中西医结合组与中医组亚组生存分析中西医结合组在不论性别、年龄、左、右半结肠、确诊Ⅳ期时间长短、是否发生肝转移、既往是否接受靶向治疗均可较中医组显着延长生存时间(P<0.05),并降低病人死亡风险(P<0.05);对于KPS评分<80分、KRAS突变、BRAF野生及未知状态、既往抗肿瘤治疗≤2线、中药低暴露组、脾肾两虚证型亚组中能够显着延长OS及降低死亡风险(P<0.05)。2.6末次评价状态生存亚组分析进展的亚组生存分析中,中西医结合组较中医组显着延长生存(13.10个月vs6.87个月P=0.006),而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在对末次评价为进展的患者生存延长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耐受的生存亚组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组较中医组、西医组较中医组均显着延长生存(P<0.05),但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生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3.1总体人群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原发部位、KPS评分、既往靶向治疗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右半结肠较左半结肠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约1.4倍,KPS评分<80分的死亡风险增加约1.96倍,既往未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也会增加1.38倍;中医药暴露(HR=0.718,95%CI 0.535-0.962,P=0.0267)、西医抗肿瘤治疗(HR=0.55,95%CI 0.402-0.751,P<0.001)为独立的保护因素,可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3.2亚组人群多因素分析a.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KPS<80分、既往抗肿瘤治疗线数≥3线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Ⅳ期确诊时间>18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影响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b.中西医结合组与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与中医组亚组人群多因素分析:KPS<80分、既往未进行靶向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暴露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c.中医组与西医组KPS评分<80分、肿瘤原发部位为右半结肠及既往抗肿瘤治疗的线数≥3线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4、生活质量评价a、FACT-C(V4.0)从患者入组后得分来看,中医组得分最低,中西医结合组最优、西医组次之,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3。1周期后试验结局指数,依然是中西医结合组占优势。b、中医症状分级量表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方面中西医结合组优势显着为24,70%,西医组为13%,中医组为 9.5%。[结论]1.三种治疗方式对于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的PFS改善无显着性差异。2.三组在人口学信息、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方面三组均基本一致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治疗较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显着延长患者总体中位OS,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亚组分析中对于临床中疾病进程长、经过较多线治疗效果不佳、瘤体负荷重,基因状态预后不佳这些治疗难点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仍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获益。4.单纯的中医治疗面对肿瘤负荷重、既往抗肿瘤治疗不规范的晚期患者在多个强烈预后不良的因素方面难以比肩西医治疗。化疗无法耐受的患者应该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减毒增效,才能使生存预后最大的获益。5.总体预后因素中右半结肠、KPS评分<80分、既往未进行靶向治疗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中医药暴露量、西医抗肿瘤治疗为预后独立保护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亚组独立保护因素。研究二83例中医药干预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tDNA状态与预后相关性探索[目的]通过对中医药干预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ctDNA检测,对其突变基因状态及与预后相关性进行探索。[方法]纳入中医药干预连续3个月以上的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抽取外周血10ml。由临床检测中心提供的方案,进行外周血ctDNA肿瘤相关突变基因检测,定制的NGS检测面板覆盖416个肿瘤相关基因。[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了来自4家中心共83例患者,其中年龄≥65岁者29人(34.94%),<65岁有54人(65.05%,男性48人(57.83%),女性35人(42.17%)。中医组37例,中西医结合组46例。2.外周血细胞肿瘤基因突变情况在83例患者中,有54例(65.06%)血浆中检测出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共152个基因419个突变位点,有29例(34.94%)未检测出肿瘤相关突变,根据突变频率筛选出TOP20 的基因为 APC、TP53、KRAS、PIK3CA、FBXW7、SMAD4、LRP1B、PTPN13、EGFR、CTNNB1、ROS1、PKHD1、EPHA3、SMARCA4、FAT1、HDAC9、PREX2、NOTCH1、SMAD3、SF3B1。另外有6例患者存在胚系基因突变,分别为APC(46.49%)、RAD51C(42.93%)、PDE11A、ABCB1、TTF1,其中APC、RAD51C为已知的致病性基因。3.突变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突变基因蛋白质互作的功能集中在蛋白质自磷酸化、FLT3信号、白细胞介素信号、肽基酪氨酸磷酸化、肽基酪氨酸修饰、DNA完整性检查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通路、细胞对有毒物质的反应以及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生物过程及通路上。4.ctDNA突变与预后关系ctDNA高突变组预后优于低突变组(17.47个月vs8.57个月,P=0.033)。受试者的肿瘤组织的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高低两组在中位OS上存在显着差异(16.63个月vs10.00个月P=0.007),KRAS状态显着影响患者预后,突变型更差(8.57个月vs16.63个月P=0.047),同样突变型的PIK3CA患者生存要显着缩短(6.97个月vs15.80个月P=0.045)。本次研究APC、TP53的基因状态未发现与预后的显着相关性(P>0.05)。5.基因突变与临床因素分析在ctDN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与临床因素亚组分析中是否存在肝转移(P=0.014),以及中医证型存在显着相关性(P=0.037);肿瘤突变负荷TMB与临床因素的亚组分析中是否存在肝转移(P=0.007)、肺转移(P=0.049)、中医证型(P=0.012)、八纲辨证(P=0.044)与之存在显着相关性。KRAS突变与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PIK3CA基因突变与年龄、淋巴结转移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TP53基因突变与肝转移、中医证型脾肾两虚型显着相关(P<0.05),而APC基因突变情况未找到与之显着相关的临床因素。[结论]1.酪氨酸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蛋白酶相关生物途径及通路可能与晚期结直肠癌常规治疗失败的不良预后相关机制关联,需要后期进行相关机制研究加以验证。2.中医药治疗常规治疗失败后晚期结直癌患者ctDNA突变频率、TMB、KRAS、PIK3CA基因与预后相关,肝转移与基因不良突变相关。3.中医药健脾补肾治疗对降低ctDNA突变频率、减少抑癌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八纲辨证为阴证的患者TMB负荷较低,可能难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研究三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差异表达基因的生信分析[目的]对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差异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可能的对预后有影响的分子靶标及相关的通路,将对其临床治疗提供可能的新思路、新角度。[方法]本研究筛选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对比常规治疗病灶完全缓解的疗效差异基因,GO(Gene Ontology 基因本体论)分析和 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是在筛选的差异基因上进行,功能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是利用样本所有基因更全面的分析基因的功能及生物过程,利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关键的Hub基因。并分析Hub基因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以期对晚期结直肠癌常规治疗失败的疗效差异机制进行初步探索。[结果]1.一般资料检索GEO公共基因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得GSE72970数据集,其中包含12个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样本,和7个常规治疗完全缓解的晚期结直肠癌样本的基因数据。2.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DEGs利用GE02R平台在线工具筛选GSE72970数据集中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对比完全缓解的DEGs。筛选结果:常规治疗失败CRC对比完全缓解基因样本共获得323个DEGs,其中上调的有97个,下调的有226个。3.疗效DEGs的GO分析和KEGG分析对常规治疗失败mCRC对比完全缓解的mCRC的DEGs进行GO分析与KEGG分析。3.1 GO分析结果:DEGs富集到的Top6的细胞学组件(Cellular component CC)有:内质网、突触前活动区、染色质可及性复合体、Epsilon DNA聚合酶复合物、RNA聚合酶I转录因子复合物、染色质周围纤维。DEGs富集到的Top6的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 MF)有: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子功能未知、硫转移酶活性、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抗原结合、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活性。DEGs富集到的Top6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 BP)有:新陈代谢、能量途径、未知的生物过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神经递质转运。3.2 KEGG分析结果:DEGs显着富集到的Top6生物途径有:有丝分裂前中期、鸟苷核苷酸从头生物合成、M相、着丝粒处新的含CENPA核小体的沉积、核小体组装、有丝分裂M-M/G1期。4.GSEA分析富集到的Top6的功能集:伴侣蛋白介导的自噬作用、儿茶酚胺代谢过程、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调控、选择胸腺内T细胞、共转录蛋白对膜的靶向作用、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阳性调控。5.PPI网络的构建及Hub基因筛选筛选到的疗效DEGs被借助STRING工具用于构建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的cyto Hubba 插件筛选 Top20Hub 基因,它们分别是:SPC25、CENPH、CENPK、SPDL1、CENPQ、PPP2CA、DSN1、KIF14、CDC6、UBE2V2、CDC23、HACE1、SMURF2、KBTBD6、KBTBD7、TRIP13、SHCBP1、CLCA1、NIP7、CLCA4。6.Hub基因预后分析利用GEPIA网站分析Hub基因对化疗失败mCRC的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CLCA1基因表达量与患者OS相关(P=0.012),CLCA1高表达患者生存预后优于低表达。同时CLCA1(P=0.041)、TRIP13(P=0.038)基因的表达量与CRC患者的DFS密切相关。[结论]1.富集到的蛋白酶作用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KB/AKT)、酪氨酸激酶在内的相关通路,细胞凋亡自噬、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转录修饰、靶基因PIK3CA、TP53,P53路径激活等生物过程与第二部分外周血ctDNA突变基因富集通路与生物过程相吻合,常规治疗失败难治性结直肠癌的相关通路机制探索得到初步验证。2.CLCA1、TRIP13的表达量与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相关,今后可能为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二、瘤体切除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瘤体切除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脱落情况
    3.2 一般资料
    3.3 临床疗效
    3.4 毒副反应评价
4.讨论
    4.1 目前西医研究现状认识
    4.2 各家名医对CRC的病因病机认识
    4.3 导师对CRC的疾病认识
    4.4 济生五草方的组方思想
    4.5 济生五草方的现代药理
    4.6 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结直肠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半枝莲抑制大肠癌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常用药物及试剂的配制
        2.2 细胞培养
        2.3 大肠癌干细胞的分离、富集和鉴定
        2.4 皮下移植瘤实验
        2.5 CCK-8 检测法
        2.6 克隆球形成实验
        2.7 裸鼠致瘤性实验
        2.8 划痕实验
        2.9 Western blot实验
    3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大肠癌干细胞的分离、富集和鉴定
    2 半枝莲体内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瘤体生长的影响
    3 半枝莲体外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3.1 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
        3.3 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致瘤性的影响
        3.4 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4 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干性标志物和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1 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干性标志物蛋白表达的影响
        4.2 半枝莲对大肠癌干细胞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5 半枝莲体外干预对大肠癌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肿瘤干细胞影响癌症转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石斛提取物毛兰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实验材料
    第二章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1 毛兰素对于细胞活性及增殖的作用影响
        2 毛兰素对于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作用影响
        3 毛兰素对于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靶基因的作用影响
        4 毛兰素对CD47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吞噬效果影响
        5 毛兰素对免疫缺陷小鼠及其体内移植瘤的作用研究
结论
不足与展望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ART1通过可变剪接影响大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反应及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ART1和Acinus在 FOLFOX或 CAPEOX化疗后手术切除患者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ART1 影响大肠癌CT26 细胞对奥沙利铂反应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ART1 影响大肠癌CT26 细胞对奥沙利铂反应的机制初步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可变剪接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抑制ART1诱导M2巨噬细胞活化辅助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突变大肠癌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KRAS突变大肠癌中ART1 表达与M2 巨噬细胞活化的相关性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KRAS突变大肠癌中ART1 调节M2 巨噬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ART1 调节M2 巨噬细胞活化参与辅助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突变大肠癌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外泌体在肿瘤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大肠癌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研究
        1.2 现代医家对大肠癌治疗的认识
    2 西医学对大肠癌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高危因素
        2.3 西医治疗
    3 数据挖掘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信息规范化处理
        1.7 建立数据库、数据量化处理
        1.8 聚类分析、关联规则
        1.9 分析数据库中的药物组合
    2 研究结果
        2.1 聚类分析
        2.2 关联规则分析
    3 讨论
        3.1 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常用药物类型
        3.2 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常用药物组合
        3.3 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典型验案举隅
    4 结论
    5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7)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固正消癌方调节PTEN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PI3K/AKT/mTOR通路蛋白及PTEN在肠癌组织中的含量
    1. 免疫组化法检测临床标本中PTEN、PI3K、mTOR、Akt蛋白的含量
        1.1 临床标本采集
        1.2 免疫组化试剂
        1.3 免疫组化仪器设备
        1.4 免疫组化试验方法
        1.5 免疫组化结果判读
    2. q-PCR检测临床标本中PTEN、PI3K、mTOR、Akt mRNA的含量
        2.1 材料与分组
        2.2 实验仪器及材料
        2.3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及PI3K/AKT/mTORt通路蛋白在肿瘤及癌旁组织表达量
        4.2 q-PCR检测PTEN及PI3K/AKT/mTORt通路相关蛋白在肿瘤及癌旁组织中表达量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固正消癌方对PI3K/AKT/mTOR通路蛋白及PTEN基因的影响
    1. 实验准备
    2. 实验方法
        2.1 裸鼠皮下大肠癌模型建立
        2.2 分组
        2.3 给药
        2.4 实验观察项目
        2.5 瘤体采集
        2.6. Western Blot法
        2.7. 免疫组化法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固本消癌方对裸鼠肠癌皮下种植瘤的影响
        4.2 固本消癌方对荷瘤鼠模型下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及PTEN的影响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总结
    1. 全文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2.1 不足
        2.2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综述 PI3K/AKT/mTOR通路及PTEN与肠癌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真实世界里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案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观察指标
        1.7 指标评价标准
        1.8 生存随访
        1.9 统计学方法
    2 病例搜集结果
    3 结局指标结果
        3.1 生存质量
        3.2 DFS
        3.3 OS
        3.3.1 性别对OS的影响
        3.3.2 年龄对OS的影响
        3.3.3 分期对OS的影响
        3.3.4 肿瘤解剖部位对OS的影响
        3.3.5 肿瘤组织学分级对OS的影响
        3.3.6 入科KPS评分对OS的影响
        3.3.7 体重是否增加对OS的影响
        3.4 毒副反应
第二部分 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观察指标分析
        1.2 相关预后因素分析
    2 中医药参与恶性肿瘤维持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2.1 延长生存期
        2.2 提高生活质量
        2.3 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
        2.4 减少并发症
        2.5 稳定瘤体
        2.6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3 维持治疗分析
        3.1 维持治疗的原理及定义
        3.2 维持治疗存在的争议
    4 方义分析
        4.1 病因病机
        4.2 立方依据
    5 局限性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
第四部分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文献综述 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肠道损伤和炎症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5-FU所致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模型小鼠体重、腹泻及粪便性状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模型小鼠空肠病理形态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所致空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化疗后空肠组织中的Bax和 Bcl-2 表达的影响
        3.6 精制保和颗粒对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增殖的影响
        3.7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化疗后小鼠空肠组织中的CDK4和c-myc表达的影响
        3.8 精制保和颗粒对5-FU化疗后小鼠空肠组织中AKT和 p-AKT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DSS介导的肠炎和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对疾病活动指数(DAI)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结肠长度和重量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IL-6表达的影响
        3.6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
        3.7 测序质量评估——稀释性曲线(Rarefaction Curve)
        3.8 OTU聚类分析
        3.9 Alpha多样性指数统计
        3.10 PCoA主坐标分析
        3.11 物种及其丰度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精制保和颗粒抑制大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
    引言
    第一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精制保和颗粒中药材、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2.2 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所有靶点的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3 大肠癌相关靶点的选取及检索
        2.4 精制保和颗粒“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及分析
        2.5 基于DAVID数据库对疾病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成分和潜在靶点
        3.2 精制保和颗粒GO和 KEGG通路分析
        3.3 精制保和颗粒潜在靶点与大肠癌靶点交集
        3.4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及分析
        3.5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潜在关键靶点的 KEGG 通路和 GO 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实验性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对裸鼠体重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移植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组织中Bax和 Bcl-2 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文献综述 肠道菌群失调对炎症性肠病和大肠癌的影响以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中医药干预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队列研究及预后基因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常规治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的选择与前景
        1. 化疗进展
        2. 靶向治疗
        3. 免疫治疗
        4. 其他免疫治疗方法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现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药干预406例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前瞻性队列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生存分析
        2.3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2.4 生活质量评价
    3. 讨论
        3.1 生存分析
        3.2 Cox回归分析预后因素探讨
        3.3 生活质量改善分析
        3.4 中医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与思考
        3.5 脾肾两虚证型、瘀毒内阻证型预后的探讨
第三部分 83例中医药干预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tDNA状态与预后相关性探索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外周血细胞肿瘤基因突变情况
        2.3 突变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ctDNA突变基因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2.5 基因突变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3. 讨论
        3.1 中医药干预常规治疗失败后晚期结直肠癌常见突变基因
        3.2 突变基因蛋白作用生物过程及通路分析
        3.3 ctDNA突变频率与预后的关系
        3.4 肿瘤突变负荷(TMB)与预后的关系
        3.5 ctDNA突变基因的分布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
        3.6 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证型、八纲辨证与ctDNA的关系
    4. 结论
第四部分 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直肠癌疗效差异表达基因的生信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微矩阵数据的获取
        1.2 差异基因(DEGs)的筛选
        1.3 GO分析与KEGG分析
        1.4 功能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
        1.5 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网络的构建和Hub基因的筛选
        1.6 Hub基因生存分析
    2. 结果
        2.1 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DEGs
        2.2 DEGs的GO分析和KEGG分析
        2.3 GSEA分析
        2.4 PPI网络的构建及Hub基因筛选
        2.5 生存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基因富集分析
        3.2 PPI网络的构建、Hub基因的筛选及其临床意义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四、瘤体切除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D]. 吴梦雪.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半枝莲抑制大肠癌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机制[D]. 张晶晶.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石斛提取物毛兰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孙一涵.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ART1通过可变剪接影响大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反应及机制初步研究[D]. 段佳乐.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抑制ART1诱导M2巨噬细胞活化辅助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突变大肠癌的相关研究[D]. 杨燕萍.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仝教授治疗大肠癌用药规律[D]. 申梦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固正消癌方调节PTEN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D]. 陈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真实世界里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D]. 王丽.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D]. 李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中医药干预常规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队列研究及预后基因差异分析[D]. 曲骞.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肿瘤切除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