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一、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师颖,贾明[1](2021)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鉴别肺部周围型肿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鉴别肺部周围型肿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肺部周围型肿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比较两组的穿刺情况、生命体征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首二次穿刺成功率、单次穿刺时间、总穿刺时间、针道与胸膜之间的距离、肺内调整进针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穿刺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用于肺部周围型肿块鉴别中的效果显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感和生命体征波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龙利[2](2021)在《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09月?2020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15例研究对象,研究组34例,对照组81例。其中由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作为研究组,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穿刺病变所在部位、穿刺病变类型及穿刺病灶直径的差异性,对两组研究对象各基线参数进行评估。然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穿刺结果和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病变所在部位、穿刺病变类型及穿刺病灶直径等一般资料,经检验,P(29)0.05,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穿刺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3.83%,经检验,P(27)0.05,两组穿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肿块型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孤立结节型、多发结节型以及空洞型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穿刺病变所在不同部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穿刺准确率,经检验,P(29)0.05,各穿刺部位两组穿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和16.05%。经检验,P(29)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较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显着的优势。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对于肺部肿块型病变可优选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而其它型可选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王晓涛[3](2020)在《超声造影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医院收治的经CT诊断的周围型肺肿块病变且紧贴胸膜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引导方式分为超声造影组(n=83)和常规超声组(n=58)。常规超声组于经皮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前仅接受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组接受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详细记录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明确诊断患者分为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病灶直径、病灶血流信号、病灶内部回声情况。将超声造影组患者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比较分析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患者造影剂增强类型、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并将有意义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指标纳入ROC曲线模型进行ROC曲线分析。比较超声造影组和常规超声组不同病灶直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141例患者中,取材失败5例,取材成功136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97例恶性病变,39例良性病变。超声造影组83例患者中,取材失败1例,取材成功82例;其中恶性病变59例,良性病变23例。常规超声组58例患者中,取材失败4例,取材成功54例;其中恶性病变38例,良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病灶直径为(6.38±2.07)cm,显着高于良性病变的(4.19±1.0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7例恶性病变患者中,血流信号分布为:0级13例,Ⅰ级25例,Ⅱ级52例,Ⅲ级7例;39例良性病变中,血流信号分布为:0级19例,Ⅰ级14例,Ⅱ级5例,Ⅲ级1例;恶性病变血流信号分级显着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7例恶性病变中,不均匀低回声65例,均匀低回声32例;39例良性病变中,不均匀低回声20例,均匀低回声19例。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的内部回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超声造影组83例患者中,恶性病变59例,超声造影显示不均匀增强54例,均匀增强5例;良性病变23例,超声造影显示不均匀增强13例,均匀增强10例。良恶性病灶在增强模式上有明显差异(P<0.05)。5、恶性病变患者病变-肺时间(Tat)、造影剂到达时间(Arrive time,AT)显着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显着低于良性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患者开始增强时间(Lung-arrive time,L-A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以及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将Tat、AT、MTT纳入ROC曲线分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at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8,且以Tat≥2.060 s判断周围型肺肿块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3%和 92.56%。7、病灶直径<3 cm,超声造影组21例,常规超声组20例;对于直径<3 cm患者病灶一次取材成功率,超声造影组和常规超声组患者一次取材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灶直径<3 cm患者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超声造影组显着低于常规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病灶直径≥3 cm患者,超声造影组63例,常规超声组37例;对于病灶直径≥3 cm患者一次取材成功率,超声造影组显着高于常规超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灶直径≥3 cm患者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超声造影组显着低于常规超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周围型肺肿块恶性病变病灶直径往往大于良性病变病灶直径。2、相较于常规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不管肿块大小,超声造影引导穿刺均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病灶直径≥3 cm者,超声造影引导穿刺可显着提高一次取材成功率。3、超声造影可以较好地对周围型肺肿块良恶性病变进行判断,特别是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指标Tat、AT,对周围型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临床依据。4、超声彩色血流信号可以用于周围型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初步评估判断。

刘宇[4](2020)在《EBUS-TBNA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EBUS-TBNA检出率的影响因素1 研究背景与目的目前,随着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EBUS-TBNA在胸部疾病中应用价值的报道。但是,在EBUS-TBNA穿刺结果阳性率方面,各中心存在较大差异,着实有必要去研究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影响因素。本文旨在研究影响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相关因素,对临床应用EBUS-TBNA以及提高穿刺检出率提供强有力的证据。2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BUS-TBNA的9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胸外一科的114例在本科室行EBUS-TBNA的患者资料。收集得到的所有临床数据及结果全部使用SPSS 24进行分析。对影响EBUS-TBNA检出率的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穿刺淋巴结组数、每组淋巴结穿刺次数、穿刺淋巴结最大径)进行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χ2值、OR值、95%CI以及相应统计学方法下得到的P值。对穿刺淋巴结的位置采用卡方检验,计算χ2值和P值。认为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3.1 EBUS-TBNA的活检结果及检出率收集得到的971例患者经EBUS-TBNA得到阳性诊断的有879例,总的检出率为90.5%(879/971)。其中诊断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最多,为677例,EBUS-TBNA对于原发性肺癌的检出率为69.7%(677/971);诊断为结节病的患者有117例,检出率为12.0%(117/971);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有42例,检出率为4.3%(42/971);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有18例,检出率为1.9%(18/971);诊断为转移性癌的患者有25例,检出率为2.6%(25/971)。3.2 影响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相关因素分析对收集得到的971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后发现,吸烟情况(吸烟和不吸烟)、穿刺淋巴结组数(≥2组和<2组)及穿刺淋巴结最大径(≥1cm和<1cm)在EBUS-TBNA的检出率方面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4、0.005 及<0.001。3.3 影响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BUS-TBNA穿刺阳性的活检结果中,吸烟患者的检出率大于不吸烟患者(OR=14.841,95%CI:0.821-2.134,P=0.002);穿刺淋巴结组数≥2 组的患者检出率大于<2 组的患者(OR=4.519,95%CI:1.267-9.732,P=0.020);穿刺淋巴结最大径≥1cm的患者检出率大于<1cm的患者(OR=9.473,95%CI:4.372-17.583,P=0.005)。年龄(OR=1.127,95%CI:0.915-1.479,P=0.892)、性别(OR=1.362,95%CI:0.821-2.134,P=0.623)和每组淋巴结穿刺次数(OR=1.725,95%CI:1.115-2.739,P=0.279)对 EBUS-TBNA 的活检结果检出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3.4 穿刺淋巴结的位置对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影响分析971例患者施行EBUS-TBNA穿刺的淋巴结位置包括2R、4R、4L、7、10R、10L、11R、11L、12R和12L。由于2R、12R和12L这三组病例数分别为5个、7个和3个,样本数较少,若纳入分析则统计结果偏差较大,故剔除这3个位置的数据后行统计学分析。共穿刺1576个淋巴结,穿刺结果阳性的淋巴结个数有794个,单个淋巴结的检出率为50.4%(794/1576)。不同位置的淋巴结对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值为0.120。4结论EBUS-TBNA对明确诊断纵隔淋巴结性质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胸部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在众多影响EBUS-TBNA活检结果检出率的相关因素中,患者的吸烟情况、穿刺淋巴结组数以及穿刺淋巴结最大径可以影响EBUS-TBNA活检结果的检出率;对于吸烟的患者、穿刺淋巴结组数≥2组的患者、穿刺淋巴结最大径≥1cm的患者,EBUS-TBNA活检结果的检出率较高。而患者的年龄、性别、每组淋巴结穿刺次数以及穿刺淋巴结的不同位置对EBUS-TBNA活检结果的检出率无影响。为提高EBUS-TBNA活检结果的检出率,在穿刺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选择多组淋巴结进行穿刺以及尽可能选择目标淋巴结的最大径进行穿刺,这样可以取得较高的检出率。第二部分 EBUS-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1 研究背景与目的目前,EBUS-TBNA在介入肺脏病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探究EBUS-TBNA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显得很有必要。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科共为114例患者进行了 EBUS-TBNA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为肺癌患者,拟行手术治疗或争取手术机会,但常规检查方法未能明确诊断者有87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行EBUS-TBNA,现就本组资料,探究EBUS-TBNA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2 材料与方法本组87例患者术前常规行胸部增强CT和(或)PET/CT以及常规支气管镜等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其中影像学怀疑肺癌伴纵隔淋巴结和(或)肺门淋巴结增大(短径≥1cm)68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及分期,对淋巴结行穿刺活检。邻近大气道(如气管、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等)肺实质内占位(短径≥1cm)19例,为明确诊断对肺内病变行穿刺活检。3 结果3.1 EBUS-TBNA的穿刺部位本组87例患者行EBUS-TBNA共穿刺206个位点。4L组淋巴结穿刺18个位点,4R组淋巴结穿刺71个位点,7组淋巴结穿刺69位点,10L组淋巴结穿刺9个位点,10R组淋巴结穿刺12个位点,肺实质内占位穿刺27个位点。3.2 EBUS-TBNA的穿刺结果其中影像学怀疑肺癌伴纵隔淋巴结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68例,经EBUS-TBNA行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后确诊为原发性肺癌59例,9例行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经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术中冰冻及术后常规病理确诊原发性肺癌3例、肺部炎性病变4例、结核病及结节病各1例。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19例,经EBUS-TBNA检查后明确诊断原发性肺癌15例,肺部炎症及结核病各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并随诊6个月,病变部位明显吸收;左肺上叶及右肺中叶气管旁肺占位各1例,经胸腔镜手术证实为鳞癌。3.3 并发症及结果判定所有患者术中检查耐受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EBUS-TBNA在本组肺癌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7%、100%、94.3%、100%和 61.5%。4 结论EBUS-TBNA是一种安全、准确、微创的检查手段,可以实时定位支气管腔外病灶和淋巴结,获取得到的组织标本不仅可用于常规病理学检查,还可以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对明确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及诊断肺门/纵隔肿大淋巴结和肺部占位的良恶性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且费用低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李秀文[5](2020)在《EBUS-GS和MR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引言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PLC)是指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肺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技术的推广,肺部周围性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PPL)的发现增多,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研究表明薄层CT筛查能使肺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PPL可以在CT图像上早期发现,但是需要病理学证据来确定病变的性质,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获取病变组织的样本,以评估病变组织的性质。由于PPL通常发生于肺叶或肺段支气管的远端,常规支气管镜难以在各支气管分支中看到病变,要获得PPL的组织标本,经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下肺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biopsy with a guided sheath,EBUS-GS)、影像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是目前应用的主要方式。手术切除的方法由于创伤大、风险及费用高等原因仅被一部分人所应用。经皮穿刺活检具有诊断率极高、创伤小等优点,尤其CT引导的经皮穿刺活检在临床应用最广泛。EBUS-GS和MR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MR-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MR-PTLB)是相对较新的技术,于近十几年在临床上逐步推广应用,两种技术各自具有不同的应用范畴。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将EBUS-GS和CT引导的经胸穿刺活检(Computed tomography 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CT-TTNA)相比较,评估二者对 PPLs 诊断的优劣性。而EBUS-GS与MR-PTLB技术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的比较尚未有研究,我们回顾性研究于山东省立医院支气管镜室行EBUS-GS-TBLB及于核磁共振室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的最终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住院病例,比较EBUS-GS和MR-PTLB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来探究两种技术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目的我们的研究通过分析比较EBUS-GS和MR-PTLB病例的基线资料、CT特点、对PLC的诊断准确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影响诊断率和并发症因素,来探究两种技术对PLC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严格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回顾性的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就诊,因PPLs于支气管镜室行EBUS-GS-TBLB或于核磁共振室行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经随访有疾病进展或经其他检测手段(如手术切除等)确诊的最终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病例,分为EBUS-GS组(n=36)和MR-PTLB组(n=67)。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CT影像特点、病理诊断、最终诊断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等临床信息。通过SPSS软件,比较两组对PLCs的诊断率、安全性及影响MR-PTLB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通过亚组分析来总结两种操作的适应症,综合评价EBUS-GS和MR-PTLB两种技术对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结果1.EBUS-GS组与MR-PTLB组基线信息的比较本研究总共纳入了 103例最终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病例,平均年龄为61.86土10.17岁,年龄从28岁到84岁不等,其中男性60例(58.3%),女性43例(41.7%);以前或现在吸烟的患者51例(占49.5%)。其中EBUS-GS组36例,MR-PTLB组6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吸烟史方面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各肺段及病灶距胸膜距离的分布情况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2.EBUS-GS组与MR-PTLB组诊断率的比较EBUS-GS组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为75.0%,MR-PTLB组的诊断阳性率为95.5%,MR-PTLB组的诊断率较高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两组确诊病例中,腺癌是最常见的(41.7%vs 73.1%),其次是鳞状细胞癌(4例vs 7例)。MR-PTLB对靠近胸壁或位于肺下叶的病变的诊断敏感性显着高于EBUS-GS(p<0.05)。当病灶直径≤30 mm时,两种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无明显特异性差异(p=0.063);而直径>30mm时,MR-PTLB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EBUS-GS组(78.6%vs 100%,p=0.008)。病变大小、病变至胸壁的距离和病变的位置对两组的诊断率的影响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EBUS-GS组与MR-PTLB组并发症的比较EBUS-GS组中97.2%的患者没有任何并发症,仅有1例(2.8%)患者操作过程中出血较多(>20ml),术中应用凝血酶止血后再无明显出血情况。MR-PTL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4%,显着高于EBUS-GS组(p=0.009)。术后肺出血9例(13.4%),气胸6例(9.0%),另外还有3.0%(2/67)的患者出现轻微的胸痛。是否贴近胸膜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4.病理与脱落细胞学对周围型肺癌的联合诊断价值EBUS-GS组总病理与脱落细胞学联合应用与单独活检病理诊断相比,可使肺癌诊断的比例上升13.9%;MR-PTLB组中,二者联合对肺癌的诊断率提高1.5%;两组中病理与脱落细胞学的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单独病理学诊断。结论1.EBUS-GS和MR-PTLB均可有效诊断周围型肺癌,但各自都有操作局限性。2.与EBUS-GS组相比,MR-PTLB技术对周围型肺癌有更高的诊断价值。3.EBUS-GS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R-PTLB,具有更好的安全性。4.对于直径≤30mm、位于肺上/中叶、不贴近胸膜的病变,我们建议使用EBUS-GS;对于直径>30mm、位于肺下叶、贴近胸膜的病变,我们建议使用MR-PTLB。5.EBUS-GS与MR-PTLB操作过程中同时送检脱落细胞学及病理比单独病理能提高对PLC的诊断率。

李宇鸣,骆顺娣,黄志敏,罗素云[6](2020)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及对咯血发生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周围型肺癌(PLC)的临床应用及对咯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RNTM)将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86例PLC患者分成A、B组,各95例、9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其中A组行CT引导,B组行超声引导,比较两种引导方式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的有效性及对咳血发生率的影响。结果:1)A、B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常规资料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细胞学诊断中恶性、疑似恶性、异型和阴性分别占37.10%、13.44%、15.59%和33.87%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中分别占56.99%、6.45%、11.83%和24.73%。3)186例纳入者中确诊肺部恶性肿瘤者142例,阴性44例,其中组织病理学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比较敏感性为98.59%,特异性95.56%;细胞学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比较敏感性88.03%,特异性95.56%。4)A、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为100.00%,A组咳血、气胸发生率分别为3.16%、4.21%,B组分别为4.40%、6.59%,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咳血、气胸发生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PLC患者的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选用CT引导有较高的准确性,咳血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较好。

张莉[7](2020)在《EBUS-GS-TBLB联合ROSE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with a guided sheath,EBUS-GS-TBLB)联合快速现场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2017年到2019年收治的胸部CT属于周围型肺癌的病患一百三十六名,根据肺活检方法不同,随机分为CT引导下经胸壁肺穿刺活检组(CT-PNB)68例,EBUS-GS-TBLB联合ROSE组68例,比较2种活检方法的一般资料、肺癌诊断率、并发症和术后病理一致率,探讨EBUS-GS-TBLB联合ROSE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 果]1.一般资料无论是在病史方面,还是在一般资料等数据方面,两组病患没有显着差异(P>0.05)。2.诊断率CT-PNB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为67.6%(46/68),EBUS-GS-TBLB组为69.1%(47/68);恶性诊断率 CT-PNB 组为 72.5%(29/40),EBUS-GS-TBLB 组为 73.3%(33/45);良性诊断率 CT-PNB 组分为 60.7%(17/28),EBUS-GS-TBLB组60.9%(14/23)。EBUS-GS-TBLB组与CT-PNB组在肺癌诊断率方面比较,没有显着差异(P>0.05)。3.并发症EBUS-GS-TBLB 组有 3 例发热 4.4%(3/68),1 例气胸 1.5%(1/68)。CT-PNB组有 9 例发热 13.2%(9/68,)16 例气胸 23.5%(16/68),出血 8 例 11.8%(8/68),胸痛2例2.9%(2/68)。两组间的并发症差异显着(χ2=10.810,P<0.01)。4.术后病理符合率CT-PNB组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53.4%(15/28);EBUS-GS-TBLB 组为:84.6%(33/39),两组间差异显着(χ2=7.559,P<0.01)。[结 论]EBUS-GS-TBLB联合ROSE组和CT-PNB组均可作为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技术,两种活检方法对周围型肺癌诊断阳性率高。而作为微创技术的EBUS-GS-TBLB联合ROSE技术不但十分安全,而且不会出现多少并发症。

刘罩明[8](2020)在《周围性肺结核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周围型肺癌、周围性肺炎及周围性肺结核的超声图像特征总结周围性肺结核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周围性肺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内容: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成像技术,观察周围性肺结核的超声特征,分析病灶的边界、内部回声、是否存在“含气支气管征”、钙化、胸膜增厚等超声征象,并利用高级动态血流(Advanced Dynamic Flow,ADF)、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观察病灶血运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1.选取临床确诊的周围性肺结核患者94人,周围性肺炎患者56人、周围型肺癌患者16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二维、ADF、SMI等技术观察病灶并存储图像进行分析。2.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采用无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周围性肺结核、肺炎、周围型肺癌超声征象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周围性肺结核、肺炎及肺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超声表现主要有:(1)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2)含气支气管征;(3)钙化;(4)丰富的“树枝样”血流、星点状稀疏血流及无血流信号三种血流模式;(5)胸膜增厚。2.无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肺炎作为参考类别,肺结核和肺炎比较显示点状/棒状血流信号、含气支气管征阴性及胸膜增厚对于诊断肺炎或肺结核有统计学差异。由于点状/棒状血流信号、含气支气管征阴性偏回归系数大于0,OR>1,是相对于肺炎诊断肺结核的危险征象,;胸膜增厚阴性偏回归系数小于0,OR<1,说明胸膜增厚阴性相对于阳性是诊断肺结核的保护因素,即胸膜增厚更容易出现在肺结核患者中。为了进一步鉴别周围性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以肺结核作为参考类别与肺癌比较,结果显示形态规则及病灶边界清晰偏回归系数大于0,OR>1,是相对于肺结核诊断肺癌的危险征象,即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周围性肺结核与肺癌鉴别时,具有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等超声征象时更倾向于诊断肺癌。结论:1.周围性肺结核的主要超声表现:(1)病灶内部回声复杂多样;(2)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3)含气支气管征;(4)钙化;(5)丰富的“树枝样”血流、星点状/棒状血流及无血流信号三种血流模式;(6)胸腔积液;(7)胸膜增厚。2.超声在周围性肺结核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超声可以为周围性肺结核与肺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严富天,徐泽娟,岳敏,徐汝建[9](2020)在《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拟诊断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引导方式不同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超声组(32例)和CT组(48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估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比较两组NSE、CY-FRA21-1水平;绘制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比较术后6个月超声组与CT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拟诊断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成功率100%。经病理学诊断恶性病变患者65例,良性病变患者15例。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灵敏度为0. 846,特异度为0. 833;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灵敏度为0. 923,特异度为0. 778。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恶性组的NSE及CY-FRA21-1水平均显着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SE诊断肺癌的灵敏度0. 738,特异度0. 600; CY-FRA21-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0. 985,特异度为0. 533。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 63%,C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 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可作为临床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能够显着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做出合理选择。

陈娟芝[10](2020)在《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癌诊断及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原发性周围型肺癌常规超声表现目的分析原发性周围型肺癌常规超声表现。方法分析174例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的常规超声表现,包括病灶部位、大小、形态(不规则、类球形)、回声(低、高、混合、无回声)、内部坏死、内部血流、支气管气相,并将肿瘤大小分为<3cm、35cm、>5cm组,分析不同大小肺癌的超声表现差异。结果肺癌常规超声表现为类球形和不规则形,以类球形居多,低回声为主,内部回声较均匀,支气管气相少见,无明显血流信号。鳞癌直径以>5cm多见,腺癌直径以35cm多见(P<0.05)。不同直径的肺癌其形态、回声、内部坏死、内部血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直径的肺癌生长部位、支气管气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二部分CEUS评价原发性周围型肺癌血供来源目的应用CEUS检查评价原发性周围型肺癌血供来源,比较不同血管来源的肺癌与其CEUS增强模式的差异,并与其病理学类型做对比。方法分析174例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的CEUS表现,通过实时对比观察法比较肺癌和邻近肺组织增强时间的先后确定CEUS增强时相:肺癌与毗邻正常肺组织同时增强或早于肺组织增强定为肺动脉期,肿瘤由肺动脉供血为主,病变晚于周围肺组织增强定为支气管动脉期,肿瘤由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比较肺癌供血动脉类型与CEUS增强模式的差异,并与其病理学类型做对比。结果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动脉供血,但肺动脉也参与其中。肺癌血供来源不同与其病理类型有关:鳞癌、小细胞肺癌及其他少见类型的NSCLC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动脉供血,腺癌表现为肺动脉期供血和支气管动脉供血各占一半(P均<0.001);肺动脉供血的病灶主要表现为均匀高增强,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病灶表现为不均匀低增强,内部坏死多见(P<0.001)。第三部分CEUS评估周围型肺癌化疗效果目的初步探讨CEUS监测肺癌化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30例肺癌患者于化疗前及化疗1个周期结束时行CEUS检查,比较化疗前及化疗1周期结束时肿瘤长径、短径、平均径的变化,将化疗前后CT所示化疗效果作为疗效评价的参考标准,采用一致性检验评价CEUS疗效评估结果与CT判定结果的一致性,对比检测化疗前后上升时间(AT)、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及达峰时间(TTP)的差异。结果30例肺癌患者化疗后CEUS评估分为缓解组15例,未缓解组15例,缓解组化疗后较化疗前肿瘤长径、短径及平均径均减小(P均<0.05)。CEUS疗效评价结果与CT判定结果的一致性好(K=0.641);化疗后缓解组PI低于未缓解组(P<0.05),两组化疗前后AT、AUC、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周围型肺癌常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2)CEUS可以用来评价周围型肺癌供血动脉来源,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动脉供血,但并非仅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这与其病理类型有关;不同血供来源的肺癌CEUS表现不同;(3)CEUS可用于早期评估肺癌患者的化学治疗效果。

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鉴别肺部周围型肿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针道与胸膜之间的距离、肺内调整进针次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穿刺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穿刺时及穿刺后的疼痛、舒适度评分比较
    2.5 两种检查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分析
3 讨论

(2)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影像引导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超声造影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一) 研究资料
        1. 一般资料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 仪器与设备
    (二) 研究方法
        1. 超声检查
        2. 超声造影检查
        3.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
        4. 图像分析
        5. 分析结果描述
        6. 刺阳性标准
        7. 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 超声造影组与常规超声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二) 穿刺活检病例结果
    (三) 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的病灶直径比较
    (四) 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的血流信号比较
    (五) 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的内部回声情况比较
    (六) 超声造影组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患者造影剂增强类型比较
    (七) 超声造影组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患者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比较
    (八) T_(at)、AT、MTT在判断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中的评估价值分析
    (十) 病灶直径≥3cm患者超声造影组和常规超声组一次取材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三、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超声及相关技术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4)EBUS-TBNA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EBUS-TBNA检出率的影响因素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EBUS-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各种类型的气管镜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5)EBUS-GS和MR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及对咯血发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A组:
        1.2.2 B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常规资料比较:
    2.2 186例肺穿刺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结果比较:
    2.3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咳血、气胸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7)EBUS-GS-TBLB联合ROSE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EBUS-GS-TBLB联合ROSE技术在周围型肺癌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周围性肺结核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诊断肺结核的应用价值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
        1.2.2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
        1.2.3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1.3评估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活检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2.2 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3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效能: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10)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癌诊断及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简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原发性周围型肺癌常规超声表现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CEUS评价原发性周围型肺癌血供来源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CEUS评估周围型肺癌化疗效果
    4.1 资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鉴别肺部周围型肿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师颖,贾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23)
  • [2]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D]. 龙利.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超声造影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D]. 王晓涛.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EBUS-TBNA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D]. 刘宇. 郑州大学, 2020(02)
  • [5]EBUS-GS和MR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的比较[D]. 李秀文. 山东大学, 2020(10)
  • [6]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及对咯血发生率的影响[J]. 李宇鸣,骆顺娣,黄志敏,罗素云.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05)
  • [7]EBUS-GS-TBLB联合ROSE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 张莉.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周围性肺结核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D]. 刘罩明.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比较[J]. 严富天,徐泽娟,岳敏,徐汝建. 四川医学, 2020(03)
  • [10]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癌诊断及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D]. 陈娟芝.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