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奇总裁希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钼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道奇总裁希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钼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一、美国道奇公司总裁希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的钼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论文文献综述)

朱亦清[1](2021)在《特朗普政府的美国汽车产业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汽车产业不仅直接推动现代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也是判断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如今汽车产业又迎来新能源、智能化等技术革命浪潮,美国是世界公认的“车轮上”的国家以及科技强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汽车普及率,掌握着先进的汽车高新科技,同时影响着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背后是一套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政策体系在保障和推动其运行。特朗普是美国相对另类的一位总统,其内政外交方式都别具特点,本文着眼于研究特朗普就任以来所推行的美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对我国汽车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本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优秀且具代表性的学术文献和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同时明晰了部分文章高频专业名词的释义和范围。正文第一部分主要简述了美国汽车产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以及近30年来美国历届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不同政策方针,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美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有着重要的启示。而后的章节开始正式论述特朗普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体系,虽然相关政策法规繁多,但可主要归纳为汽车贸易政策、新能源汽车政策、自动驾驶汽车政策以及在突发的新冠疫情背景之下如何应对汽车产业调整的政策等。随后的章节对其政策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特朗普政府短期内为美国汽车产业、制造业和整体经济都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其保护主义、短视的行事风格同样为美国汽车产业带来了不少隐患,在新冠疫情中美国汽车产业也频遭重创。最后一章将视角拉回中国,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也有必要分析特朗普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带来的何种程度的影响和启示。

邵冰[2](2020)在《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文中认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以国家干预为出发点可以获取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并提高本国的经济福利。日本政府通常被认为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一个典型。日本作为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岛国,其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能源及市场等多重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是二战后,日本经济从战乱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和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在国际经济竞技场上连续摘取“经济大国”、“金融大国”、“最大债权国”等桂冠,并成功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可以说,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取得与其对外贸易活动的有效开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有许多分析认为,日本经济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日本政府成功地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二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实施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年)是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产业重建,采取了限制进口、振兴出口、积极保护和扶植国内产业的政策。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3年)是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初级阶段,日本的贸易政策内容开始由限制进口、替代进口向出口导向、扩大出口转变,日本政府调整关税政策替代进口限制并设置有利于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关税税率,逐步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来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战略性地重点扶植重化工业的发展。经济稳定增长和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年),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进入高级阶段,协调与竞争并重,一方面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减少各国的谴责,另一方面,实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来保证更多的贸易利益,积极发挥对外投资和经济援助对贸易的促进作用,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高效率地进行资源配置,战略性地促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通过减量经营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从而促进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带动国内经济的回升和发展。经济长期低迷时期(1991~至今),为应对冷战后新时期国内外经贸发展战略环境的变化,日本继续推行贸易与投资并举的高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行多层次、灵活的自由贸易战略来获取最大的贸易利益,同时继续发挥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作用,积极开展战略性贸易外交,利用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调进一步获取贸易优势并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观战后70多年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保护产业、扶植出口”一直是贯穿日本贸易政策的一条主线。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视角来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实行的是初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即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产业和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加以保护和扶持,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收益并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日本实行的是高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即确定合理的规模经济产业国际分工原则,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世界范围内高效率地配置资源,以继续获得贸易优势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层面看,由于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以及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外部性和经济秩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为国家干预经济和贸易活动提供了原因和依据,且在某些条件下国家政府的干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可以改善贸易条件、转移垄断利润、强化竞争优势,因此维护国际贸易利益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实现国家利益需要正确的贸易政策,日本“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为有效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二战后,日本政府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确定战略性目标产业,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保护和扶植战略性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联合、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构筑产官学协作的国家创新体制,推行战略性贸易外交,根据日本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适合日本国情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也为日本国家战略从“经济中心导向”向“大国化目标”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业层面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产业政策为中心,将产业现代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结合发展,综合运用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全力扶植那些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外部经济性的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使其以强劲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大国的战略目标,不仅实现了产业的现代化,而且促进日本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不断攀升。战后日本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半导体工业的大发展,就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成功运用的典范。从企业层面看,日本特殊的企业组织体系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有着重要的关系,企业集团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载体,独特的系列企业体制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运行机制,综合商社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开辟了稳固的前沿阵地。日本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条件,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与产业发展和贸易利益密切结合的特征,日本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中同样蕴含着战略性贸易政策。此外,日本企业的技术贸易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相互配合,日本促进技术引进与研发的政策均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灵活运用和追求动态效应等特点。但是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对日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能力提高带来积极效果,也对日本经济和贸易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和后果。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仍以进料加工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最能代表一国出口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方面与贸易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看,当前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增速呈结构性放缓,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传播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复杂,当前外贸形势突显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要性。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虽然最早由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且从发达国家应用的角度进行阐释和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适用,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良好的指引。纯粹的市场经济或许有益于世界经济和福利的改善,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未必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国际市场普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所决定的市场不完善性为一国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战后日本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一是要重视发挥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作用,二是在尊重WTO原则基础上,合理利用贸易政策工具,三是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五是实施出口鼓励措施,集中力量开拓国际市场。

孙舒[3](2020)在《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是基于对法律主体在特定法律领域的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研究,研究方法是采取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得出该主体与其他国际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的现象。针对特定领域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称为该领域法律技术的调整依据。法律技术脱节作为国际法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长久以来没有得到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重视,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17年8月以来,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1并根据调查结果威胁加征关税,中美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互相申诉的同时利用国内措施互相进行贸易制裁施压,中美贸易关系急转直下,贸易争端解决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当前中美贸易对立关系已经形成,在大国权利政治的较量之下,法律技术是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有力合法武器,中国应根据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发展演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鉴于实践和理论需要,论文以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为研究切入点,以中美在世界贸易组织的39起争端解决案件为观察样本,研究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进而提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概述了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创新点和现有研究述评。论文第二章重点解释了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和外延,法律技术脱节的概念是基于法律技术提出的。本文对传统法律技术概念进行了拓展,认为法律技术包括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论文的理论概念解析。第三章内容为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包括WTO概况、中国对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以及美国对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这一部分是后面的研究背景。第四章为法律技术脱节背景下中美世贸争端案件的统计分析。论文这一部分统计了中国诉美国的16起WTO争端案件和美国诉中国的23起WTO争端案件,并根据案件统计信息分析了案件的基本特点。第五章为WTO框架下中美实体法律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分析了中美互相提起的39起世贸案件涉及的WTO实体规则,以及通过案件分析中美在实体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即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实体领域的不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在WTO实体规则体系下存在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第六章为WTO框架下中美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重点分析案件中涉及的程序性规则,重点集中在“双反”调查的程序和DSU程序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论文最后一部分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针对前文分析的中美在实体法和程序法领域存在的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及原因,提出中国应对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方案,主要是贸易法律价值合法化、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调整路径。综上所述,本论文统计分析了中美互相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起的39起争端案件,并以法律技术脱节为切入点,分别分析了中美在实体和程序领域的具体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和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调整方案。论文要强调的是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存在必然性,在应对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做出具体法律技术调整的过程中必须不以国内法律技术脱节为代价,这样一国的法律技术才能在相关法律领域发挥最大的效力。

马晓晶[4](2020)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美中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大国关系,贸易关系作为美中关系的“推进器”,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利益。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使得两国贸易关系急转直下剑拔弩张,一度趋于紧张高压态势。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特朗普政府上任后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首先回顾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介绍美国对华贸易发展情况以及两国建交后的贸易政策阶段性表现。其次梳理了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对华贸易政策制定以其对外贸易政策为背景,不断针对中国科技和投资领域采取措施进行技术封锁、以国内法为名义多次对华贸易进行贸易调查并且以增加惩罚性关税作为主要贸易保护手段。把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进而归纳出这一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特点。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政策调整的原因是国际层面美国经济相对优势缩小、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国内层面美国国内消费力不足、经济受“双赤字”困扰,以及特朗普个人和党派利益集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最后本文讲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政策变动对美中两国均有影响,导致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和中国短期内贸易失衡难以消除,美国会随贸易摩擦程度,在未来不断调整对华贸易政策。中国应针对可能的政策调整方向进行积极应对,如经济层面的深化国内改革开放进程、调整贸易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发展高新技术,政治层面的利用谈判增强战略合作共识、积极推进全球紧急治理体制改革、构建多层次利益共同体。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旨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对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探析,以此健全符合我国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对外和对内方针政策,在当下及未来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美国不断调整的对华贸易政策。

段冉[5](2020)在《目的论指导下时政新闻文本的翻译实践报告 ——以《环球时报》为例》文中提出当今世界70%以上的新闻信息是用英文写成和传播的,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着,人们了解国内外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英语新闻的汉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对汉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和时政硬新闻的特点给时政新闻的翻译带来很大困难,致使一些译文让目的语读者难以理解,甚至造成误解而失去阅读的功用。目的论认为,整个翻译过程应紧紧围绕翻译的目的展开,重视译文的预期文本功能和预期读者地位,在明确翻译目的及译文预期功能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方能顺利完成翻译任务。因此,在目的论指导下探讨英语时政新闻的翻译策略,力求实现译文的通达流畅,具有重大的实践研究价值。《环球时报》英文版是一份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英文报纸,是中国民众了解国外时事的重要媒介之一,其汉译质量直接影响了国民了解国外时事的准确性,从中选取的2018年6月至8月的27篇时政新闻稿均来自路透社、新华社等国内外权威媒体。以目的论的目的、连贯、忠实三原则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原文本特征,从词汇、句子、篇章三个层面,采用意译、词性转换、删减、拆分和语态转换等翻译策略,用详实的案例探讨目的论在时政新闻汉译中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目的论对时政新闻的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能够译出更合理的译本,从而更能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很好地达到原文的预期效果,从而实现中西方文化的有效交流与信息传播,并为今后的新闻翻译提供一定参考。图0幅;表0个;参34篇。

李畅然[6](2020)在《双层博弈视角下的特朗普政府时期美日贸易谈判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的国际经贸秩序正处于转变期和动荡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面向全球重新展开双边贸易谈判,以此取代多边主义贸易格局。在此背景下,中美爆发贸易战,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也被《美加墨贸易协定》(USCMA)取代,日本再次迎来美日贸易谈判。截止目前为止,美日贸易谈判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双方就货物贸易领域的农产品和汽车关税问题达成协议,并签订了美日贸易协定(USTJA)。双方同意农产品关税不得低于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水平的9%,美国也同意在谈判期间不会加征汽车关税。在第二阶段,两国同意就汇率、服务贸易、“第三国条款”等非货物贸易领域内容进行谈判。美日两国为何能以及怎样达成了上述协议是研究的主要问题,双层博弈理论是研究的核心理论范式。在国际层次的博弈中,美国运用将贸易问题同安保挂钩的策略将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传递给日本政府,对日本形成了强大外压。日本对此虽表现出妥协的态势但通过派遣游说团体、积极推动区域多边自贸协定等方式予以回应。双方通过多次对话、首脑外交及谈判等方式进行意见交换,并最终达成了货物贸易的协定。此外,中美贸易战是影响美日贸易谈判的中间变量。在国内层次博弈中,两国各自协调了不同利益集团、内阁及政府机构的立场,共同推动了议题的形成。特朗普政府主要代表了国内农业和汽车制造业利益团体等政治联盟的诉求,同时2020年将迎来总统大选,对日贸易谈判可成为拉拢选民支持的手段。安倍政府虽作为被动接受方,也同样维护了农业及汽车企业等利益集团的利益,对美达成协议一方面守住了农业关税的底线,获得美国在谈判期间内不加征关税的承诺,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农产品自由化和汽车产业的对美投资,推动了长期以来的对外贸易政策实施的进程。美日两国在国际层次和国内层次的博弈中由此确定了货物贸易领域的议题。从短期来看,协议实施后将有利于美国缩减对日贸易逆差,平衡两国的贸易结构。从长期来看,日本借此加速推动了区域多边贸易协定的构建,有利于维护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体制。

倪婷婷[7](2020)在《美国对华“301调查”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依照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节对华启动了第六次“301调查”,调查认为中国政府有关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创新领域的法律、政策和做法损害了美国利益,并依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实施了加征关税、限制投资等“救济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美国对华“301调查”的法律问题,包括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是中国提出可行而有效的应对策略的必要条件。论文首先从美国对华“301调查”的缘起与现状着手,主要介绍了美国“301调查”的缘起、美国对华“301调查”的现状,以及中国当前应对“301调查”的情况。其次针对美国对华“301调查”的实体性问题和程序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实体性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调查宗旨是出于贸易保护还是贸易自由,调查的性质属于合法还是非法,调查的标准是精确认定还是自由裁量,调查的适用是个别适用还是平等适用。程序性问题重点分析“301调查”与“301条款”的程序冲突、“301调查”程序与其他相关国际规则的冲突、“301调查”听证会的参与问题、“301调查”的证据采纳和证明标准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基于美国“301调查”制裁措施的违法性以及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角度分别提出针对性的应对建议。本文通过对“301调查”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的法律问题的分析,认为美国对华“301调查”的制裁措施与“301条款”本身规定是相冲突的,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体制的现存规定也多有不符之处。美国“301调查”制裁措施损害了中美双方经贸利益,与国际社会之期望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化解贸易纠纷背道而驰。

周金凯[8](2019)在《产业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结构性冲击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经贸关系更是双边关系的重中之重。中美贸易总额不断增长的同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中美贸易发展和失衡问题并存,但贸易失衡问题更为敏感突出。特朗普执政后,尤其对此问题高度关注,并试图通过单边主义政策加以解决。中美对于贸易失衡问题的共识与分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方关系的未来走向。因此,深入研究中美贸易失衡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贸易逆差是一个宏观经济的总量概念,但贸易竞争更多体现在产业层面,恰恰正是产业竞争对一国产业发展和就业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在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上,当前学术研究和政策讨论的关注点多集中在贸易逆差这个总量概念上,以两国间产业竞争为视角的研究略显不足,特别是对产业层面上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究竟如何、这种竞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究竟如何、以及美国单纯以贸易逆差的表象作为其对华贸易政策制定的依据,忽略产业竞争因素,是否是实现其政治意图的一种有意为之等等,这些事关两国切身利益的问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从产业视角研究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不仅扩展了贸易失衡的理论研究,为中美重新审视对外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我国构建全方位开放的贸易格局战略提供政策制定、评估和改进依据。本文从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的现状和原因入手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参考美国产业就业率、选举政治、中美贸易逆差程度和美国贸易救济措施等因素选定代表性产业,包括纺织业、塑料和橡胶业、金属制造业、化工业、机械制造业、电器及电子设备制造业。接下来,文章对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美国对华代表性产业的贸易逆差不断增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其与中国全球代表性产业的贸易差额同步变化,二者的比重整体保持平稳,中美贸易逆差变化是相对的。究其原因,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主要是美方贸易统计数据高估、美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与贸易创造效应、中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深入分析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的关系,本文分别利用贸易与就业、贸易与产出、贸易与工资的回归模型,通过贸易与利润关系的经验分析,研判中美贸易失衡是否对美国代表性产业构成结构性冲击。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对美国代表性产业及其分类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产出、工资和利润的影响具有产业差异性,以正向影响为主,并未对美国代表性产业构成结构性冲击。因此,一直以来,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对华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并非基于“产业严重受损”的事实。为了佐证实证分析结果,本文结合“232调查”的主要产品——钢铁和高新技术产品——苹果手机两个典型产业案例,详细剖析了中美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失衡的本质和中美钢铁贸易是否对美国钢铁产业构成竞争与冲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文通过中美与日美对比分析,以历史事实阐释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是客观事实,还是有意为之。20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全面升级时,美国以日美贸易失衡冲击其产业为由对日本进行贸易制裁,要求减少双方贸易差额。当前中国与日本面临的情形看似一样,但二者却有本质不同,包括:贸易摩擦全面升级时中美与日美的产业发展阶段不同,日美产业结构以竞争为主,中美产业结构以互补为主;中国对美国出口企业涉及美国在华投资公司,日本对美出口企业主要是日本本土企业;日美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受意识形态的影响,美国有意加强对华出口管制。结果表明:日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主导产业构成实质性冲击,这与中美贸易失衡有着本质不同。因此,美国大肆宣扬中美贸易失衡对其构成“产业冲击”即存在夸大其词,又有意识形态的偏见。不论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是夸大其词,还是有意为之,其目的都是为制定和实施对华贸易政策服务。在中美贸易失衡、产业冲击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方面,美国产业界不仅鼓吹中美贸易失衡威胁国家产业安全,而且直接游说政府和国会,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因此,本文以美国产业界(企业和产业利益集团)的态度为联结,基于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的影响,分析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本文通过对美国产业界的态度分析得出:一方面,在美国企业界中,传统“夕阳产业”企业,如钢铁业和纺织业,受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较重,是“中国产业冲击”言论的主要制造者。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美国跨国公司则很少关注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在产业利益集团中,主要关注中美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的是传统制造业的代表,如美国劳联-产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美国全国纺织产业委员会等。受益于贸易自由化的利益集团,如美国商会、美国商业圆桌会议等则很少提及中美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基于美国产业界的态度,本文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中国入世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经历了以“交往”为主向以“遏制”为主的转变。其中,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主要奉行以“交往”为主的对华贸易政策,中美经贸关系得到迅速发展;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倾向奉行以“遏制”为主的对华贸易政策,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新的考验。这一转变与美国产业利益集团的态度变化密切相关,即长期以来,美国很难通过“贸易交往政策”全面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发展置于“美国规则”约束下。美国需要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改变现有局面,以求在中美战略竞争中进一步遏制中国发展,维护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话题正好成为美国实现其对华战略目标的托辞。综合本文分析,在中美贸易失衡的背景下,美国以“产业冲击”为由,对华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贸易政策,并非真的构筑在产业严重受损的事实基础上。美国有意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一方面为迎合利益集团的诉求,以服务于国内选举政治;另一方面旨在借机大肆炒作该问题,将中美贸易问题政治化,最大限度遏制中国发展,维护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加快中国产业升级、多措并举应对中美贸易失衡和防止中美金融战等建议。

万贺[9](2019)在《美国A科学仪器公司在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信息化网络的建立,消费者的需求变的多样化,跨国公司所处的环境变得更为开放和动荡。同样,在中国A类科学分析仪器行业的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国民族品牌的崛起;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行业第一品牌人事巨变等每一项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对行业内跨国公司二线品牌美国A科学仪器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是威胁,也可能是机会。本文通过对A类科学仪器行业跨国公司二线品牌美国A科学仪器公司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内部资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把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机会和威胁相协调,从而选择最佳的企业经营战略。

张建新[10](2018)在《想象与现实:特朗普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文中研究表明特朗普秉持经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价值观,退出多边国际机制,视国际经济竞争为零和博弈,推行一系列"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特朗普认为,全球化造成美国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导致数百万制造业岗位的流失。新兴经济体对美国实行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使美国沦为自由贸易的牺牲品,这是美国霸权衰落的根源。因此,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围挑起了包括针对主要贸易伙伴的钢铝关税战和汽车关税战及对中国的全面贸易战。特朗普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美国经济长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如果形势无法扭转,由于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和俄罗斯等国家纷纷对美国采取报复措施,尽管对特朗普的政治杀伤力有限,但美国将付出高昂的政治经济成本。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严重受损,为了规避高关税壁垒,制造业可能继续向海外转移,美国将损失大量就业岗位。

二、美国道奇公司总裁希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的钼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道奇公司总裁希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的钼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论文提纲范文)

(1)特朗普政府的美国汽车产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案设计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美国汽车产业及其政策演变概述
    第一节 美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美国汽车产业政策概述
第二章 特朗普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体系
    第一节 汽车关税政策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政策
    第三节 自动驾驶汽车政策
    第四节 《美墨加协定》中关于汽车产业的条款
    第五节 新冠疫情下美国汽车产业的应对措施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特点分析
    第一节 聚焦本土企业回流,但难以权衡得失
    第二节 《美墨加协定》典型体现“美国优先”
    第三节 忽视美国汽车产业长远利益
第四章 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
    第二节 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影响
    第三节 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改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2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3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1.3.4 比较分析的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一般分析
    2.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和性质
        2.1.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
        2.1.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性质
        2.1.3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工业保护论的区别
        2.1.4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体系
    2.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渊源
        2.2.1 比较优势与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
        2.2.2 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理论
        2.2.3 新贸易理论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2.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体系
        2.3.1 利润转移理论
        2.3.2 外部经济理论
    2.4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评析
        2.4.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突破
        2.4.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局限和消极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演变
    3.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萌芽阶段(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
        3.1.1 限制进口的政策
        3.1.2 扶植和振兴出口的政策
        3.1.3 保护和扶植国内产业的政策
    3.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初级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3)
        3.2.1 实施分阶段贸易自由化政策
        3.2.2 实施有利于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关税政策替代直接进口限制
        3.2.3 通过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2.4 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战略性地扶持重化工业的发展
    3.3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高级阶段的形成时期(经济稳定增长和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
        3.3.1 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政策
        3.3.2 实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来保证更多的贸易利益
        3.3.3 战略性地促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3.3.4 发挥对外投资和经济援助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3.4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高级阶段的稳定发展时期(经济长期低迷时期1991—至今)
        3.4.1 贸易政策的重心向贸易和投资并举的方向转变
        3.4.2 实行多层次、灵活的自由贸易战略来获取最大的贸易利益
        3.4.3 发挥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作用并主导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度基础与主要实施方式
    4.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度基础
        4.1.1 国家战略与贸易政策的关系
        4.1.2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为有效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奠定基础
    4.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实施方式
        4.2.1 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确定战略性目标产业
        4.2.2 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保护和扶持战略产业发展
        4.2.3 推动企业联合,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4.2.4 构筑产官学协作的国家创新体制
        4.2.5 推行战略性贸易外交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层面分析
    5.1 战后日本产业现代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结合发展
        5.1.1 产业政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机结合
        5.1.2 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着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2 日本汽车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2.1 汽车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5.2.2 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采取的保护和扶植政策
        5.2.3 日本汽车产业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5.2.4 日本汽车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
    5.3 日本钢铁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3.1 钢铁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5.3.2 日本政府对钢铁产业的保护政策
        5.3.3 日本政府对钢铁产业的扶植政策
        5.3.4 日本钢铁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
    5.4 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4.1 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5.4.2 日本对半导体产业的保护政策
        5.4.3 日本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植政策
        5.4.4 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效果与半导体产业国际竞争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企业层面分析
    6.1 日本的企业组织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1.1 企业集团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强大的基础载体
        6.1.2 系列企业体制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运行机制
        6.1.3 综合商社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稳固的前沿阵地
    6.2 日本的企业并购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2.1 日本企业并购的模式与特点
        6.2.2 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条件
    6.3 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3.1 日本对外投资政策与贸易政策有机结合
        6.3.2 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发展、贸易利益密切结合
        6.3.3 跨国公司及经营战略中蕴含着战略性贸易政策
    6.4 日本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4.1 技术贸易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相配合
        6.4.2 促进技术引进与研发的政策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
        6.4.3 企业研发战略的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积极效果及消极影响
    7.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
        7.1.1 目标明确
        7.1.2 重点突出
        7.1.3 灵活运用
        7.1.4 追求动态效应
    7.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积极效果
        7.2.1 促进经济高速增长
        7.2.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7.2.3 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7.3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消极影响
        7.3.1 贸易摩擦频发
        7.3.2 经济对外依赖加深
        7.3.3 产业“空心化”风险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8.1 当前外贸形势突显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要性
        8.1.1 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
        8.1.2 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复杂
        8.1.3 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8.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8.2.1 重视发挥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作用
        8.2.2 在尊重WTO原则基础上,合理利用贸易政策工具
        8.2.3 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8.2.4 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
        8.2.5 实施出口鼓励措施,集中力量开拓国际市场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中美贸易争端解决对中国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美争端解决的重要意义
        三、中美法律技术脱节和中美贸易争端的关系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
        二、关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
        三、关于中美贸易争端的研究
        四、关于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五、关于美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六、关于中美贸易发展和战略的研究
        七、关于中国发展战略和实力的研究
        八、研究现状评述及启示
    第四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范畴
        二、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 法律技术的概念发展及特征
        一、法律技术的概念渊源
        二、法律技术的概念拓展
        三、法律技术的特性
    第二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基本内容
        一、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
        二、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和特征
    第三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影响
        一、法律技术脱节在国内领域的影响
        二、法律技术脱节在国际领域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WTO框架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WTO的发展与现状
        一、WTO制度发展
        二、WTO规则体系的困境
    第二节 中国对美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一、入世后中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二、中国对美贸易战略演变
        三、中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第三节 美国对中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一、2001 年至今美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二、美国对华贸易战略演变
        三、美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美贸易争端的法律技术脱节案例表现
    第一节 中国诉美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二、美国应诉方式法律性强
        三、从案件结果看
    第二节 美国诉中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二、案件涉及传统贸易和美国优势领域
        三、中国应诉方式政治性强
        四、从案件结果看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在WTO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第一节 中美贸易争端涉及的实体法领域概况
    第二节 中美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内容和特点
        一、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内容
        二、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特点
    第三节 中美实体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一、实体性立法领域的原因
        二、实体法适用领域的原因
第五章 中美在WTO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第一节 中美“双反”案件中程序性的法律技术脱节
        一、AD和 SCM中的程序性规定
        二、中美涉反倾销或反补贴程序案的概况
        三、中美在双反领域中的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
    第二节 中美在DSU程序中的法律技术脱节
        一、DSU程序性规定
        二、中美WTO争端案件涉DSU程序概况
        三、中美在DSU程序下的法律技术脱节
    第三节 中美WTO争端中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一、程序价值理念不一致
        二、程序性立法差异
        三、程序法适用差异
第六章 WTO体系下中国的贸易法律技术调整方案
    第一节 贸易法价值合法化
        一、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
        二、坚持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原则
        三、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原则
    第二节 中国对美贸易立法技术调整方案
        一、平衡内外的立法方针
        二、调整立法机制和机构
        三、确立科学的立法规范
    第三节 中国对美贸易法律适用技术调整方案
        一、法律适用部门分工专业化机制化
        二、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贸易争端解决
        三、建立与立法机构的反馈机制
        四、转变“第三方”思维,实践中提高对实体法的解释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
        (二)中文译着
        (三)中文论文
        (四)中文学位论文
    二、英文参考文献
        (一)英文着作
        (二)英文论文
    三、相关网站数据库
附件:中美提交WTO争端案件统计(2001-2019)
致谢

(4)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回顾
    第一节 美国对华贸易发展
    第二节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进
第二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对外贸易整体转向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内容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特点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
    第一节 国际因素
    第二节 国内因素
    第三节 个人及政治因素
第四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影响及趋势
    第一节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对双方的影响
    第二节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可能的变动趋势
结论
参考文献

(5)目的论指导下时政新闻文本的翻译实践报告 ——以《环球时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1.1 Selection of the Source Text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3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1.3.1 Lexical features
        1.3.2 Syntactic features
        1.3.3 Textual features
    1.4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Chapter 2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An Overview of Skopos Theory
        2.1.1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2.1.2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2.2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in Political News Translation
Chapter 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3.2 Translation Procedure
    3.3 Proofreading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4.1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 in Lexical Translation
        4.1.1 Free translation
        4.1.2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4.2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 in Sentence Translation
        4.2.1 Deletion
        4.2.2 Splitting
        4.2.3 Translation of passive voice
    4.3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 in Discourse Transla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of the Report
References
Appendixes
    Appendix A:Source Text
    Appendix B:Target Text
Acknowledgem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6)双层博弈视角下的特朗普政府时期美日贸易谈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关于双层博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0.2.2 关于美日贸易谈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4 创新点和难点
        0.4.1 创新点
        0.4.2 难点
1 双层博弈理论的内容与发展
    1.1 双层博弈理论的主要内容
        1.1.1 双层博弈的关键:批准和获胜集合
        1.1.2 获胜集合的决定因素
    1.2 双层博弈理论的发展
        1.2.1 米尔纳·罗森道夫理论
        1.2.2 “部分”执行协议模型
2 特朗普时期美日贸易谈判的国际层次博弈
    2.1 特朗普时期美日贸易谈判的过程
        2.1.1 美日贸易谈判的发端
        2.1.2 美日双方对谈判性质的不同立场
    2.2 美日两国围绕议题设置的博弈
        2.2.1 货物贸易领域的关税谈判
        2.2.2 非货物贸易领域的谈判
    2.3 美日两国的谈判策略与国际压力
        2.3.1 美国的谈判策略
        2.3.2 .日本的谈判策略
        2.3.3 中美贸易战的压力
3 美日贸易谈判的国内层次博弈
    3.1 美国国内的获胜合集与批准
        3.1.1 美国总统的贸易权
        3.1.2 内阁有关部门和政府机构的政策取向
        3.1.3 利益集团及选民的诉求
        3.1.4 美国国会两院的批准
    3.2 日本国内的获胜合集与批准
        3.2.1 安倍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3.2.2 内阁会议及官僚机构的谈判取向
        3.2.3 日本利益集团的诉求
        3.2.4 日本国会的批准
4 美日贸易谈判的特点及其前景
    4.1 美日贸易谈判的特点
        4.1.1 谈判的主要内容具有延续性
        4.1.2 美国惯有地将贸易问题同安保问题挂钩
        4.1.3 美日双方谈判的烈度不高
        4.1.4 谈判的政治引领色彩明显
        4.1.5 中美贸易战是间接影响因素
    4.2 美日贸易谈判的前景
        4.2.1 美日双边贸易结构趋于相对平衡
        4.2.2 美日在非货物贸易领域谈判将面临困境
        4.2.3 日本将更加重视多边贸易体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美国对华“301调查”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美国对华“301调查”的缘起与现状
    (一)美国对华“301调查”的缘起
    (二)美国对华“301调查”的现状
二、美国对华“301调查”的实体性问题
    (一)调查的宗旨:贸易保护还是贸易自由
    (二)调查的性质:合法还是非法
    (三)调查的标准:精确认定还是自由裁量
    (四)调查的适用:个别适用还是平等适用
三、美国对华“301调查”的程序性问题
    (一)“301 调查”与“301 条款”的程序冲突
    (二)“301调查”程序与其他相关国际规则的冲突
    (三)“301调查”听证会的参与问题
    (四)“301调查”的证据采纳和证明标准
四、中国应对“301调查”的建议
    (一)对政府的建议
    (二)对企业的建议
    (三)对行业协会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产业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结构性冲击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中美贸易失衡成因的研究
        1.3.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的依据
        1.3.3 贸易失衡、产业冲击与对华贸易政策制定的研究
        1.3.4 现有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方法、数据资料的取得及论文可行性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资料的取得及论文可行性
    1.6 拟创新点
第2章 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中美代表性产业的选取
        2.1.1 中美贸易失衡主要来自制造业
        2.1.2 中美代表性产业的选取依据
    2.2 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的现状
        2.2.1 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差额整体呈上升态势
        2.2.2 中美产业贸易差额占中国全球同类贸易差额的比重保持平稳
    2.3 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
        2.3.1 美方统计口径对中美贸易失衡程度存在严重高估
        2.3.2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加剧了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
        2.3.3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逐步上升,美国逐步下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代表性产业结构性冲击的分析
    3.1 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代表性产业产出的影响
        3.1.1 美国代表性产业产出的现状
        3.1.2 贸易与产出模型
        3.1.3 实证分析
    3.2 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代表性产业利润的影响
        3.2.1 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的变化分析
        3.2.2 美国代表性产业利润的变化分析
        3.2.3 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与产出利润的关系
    3.3 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代表性产业就业的影响
        3.3.1 美国代表性产业就业的现状
        3.3.2 贸易与就业模型
        3.3.3 实证分析
    3.4 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代表性产业工资的影响
        3.4.1 美国代表性产业工资的现状
        3.4.2 贸易与工资模型
        3.4.3 实证分析
    3.5 中美贸易中的典型产业案例分析
        3.5.1 中美钢铁贸易与产业竞争
        3.5.2 iPhone手机全球价值链与中美贸易失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业冲击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与日美贸易失衡的对比分析
    4.1 日美贸易摩擦的简要回顾
    4.2 日美汽车产业贸易失衡与产业竞争
        4.2.1 日美汽车贸易差额是双方贸易失衡的主要来源
        4.2.2 日美汽车产业贸易以直接竞争为主
        4.2.3 日美汽车产业竞争与“自愿出口限制”
    4.3 日美半导体产业贸易失衡与产业竞争
        4.3.1 日美半导体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4.3.2 日美半导体协定与美国竞争力的恢复
    4.4 中美贸易失衡的本质异于日美贸易失衡
        4.4.1 贸易摩擦全面升级时中日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不同
        4.4.2 中日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开放程度不同
        4.4.3 贸易失衡对美国产业就业的影响程度不同
        4.4.4 美国对于中日产品的需求程度不同
        4.4.5 美国对中日的出口管制程度不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影响下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演变
    5.1 美国产业界对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的态度
        5.1.1 美国企业界对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的态度
        5.1.2 产业利益集团对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的态度
    5.2 美国产业界态度影响下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演变
        5.2.1 美国产业界影响对华贸易政策制定的主要路径
        5.2.2 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5.2.3 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5.2.4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6.1.2 美国宣扬的“产业冲击”并非基于产业严重受损的事实
        6.1.3 日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本质异于中美
        6.1.4 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是美国对华贸易政治的托辞
    6.2 政策建议
        6.2.1 做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6.2.2 积极应对美国以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为由制造的摩擦
        6.2.3 做好应对美国金融战的准备
    6.3 研究局限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美国A科学仪器公司在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框架与内容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1.4.1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A公司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2.1 公司简介
        2.1.1 在华发展历程
        2.1.2 组织架构
        2.1.3 在华公司企业文化
    2.2 公司遇到的问题
        2.2.1 中美贸易战的负面影响
        2.2.2 国内外竞争程度加剧
        2.2.3 文化冲突导致人才流失
        2.2.4 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增加
第三章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和法律法规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和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2.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4 替代品的威胁
        3.2.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3.3 竞争对手分析
        3.3.1 国产品牌
        3.3.2 进口第一品牌
第四章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内部资源分析
        4.1.1 有形资源
        4.1.2 无形资源
    4.2 价值链分析
        4.2.1 美国A科学仪器公司价值链辅助活动
        4.2.2 美国A科学仪器公司价值链基本活动
    4.3 与进口第一品牌对标分析
        4.3.1 市场地位
        4.3.2 产品组合
        4.3.3 销售渠道
        4.3.4 市场营销水平
        4.3.5 运营成本
        4.3.6 团队凝聚力
第五章 战略选择与实施
    5.1 SWOT分析
        5.1.1 美国A科学仪器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5.1.2 美国A科学仪器公司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5.2 战略选择
        5.2.1 职能层次战略
        5.2.2 业务层次战略
    5.3 战略实施
        5.3.1 职能层次战略实施步骤
        5.3.2 业务层次战略实施步骤
    5.4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4.1 职能层次战略的保障措施
        5.4.2 业务层次战略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成果

(10)想象与现实:特朗普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
二、 特朗普的全球贸易战
    (一) 特朗普的钢铝关税战
    (二) 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战
    (三) 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
三、 特朗普贸易霸凌主义的根源
    (一) 美国贸易制度的霸凌性
    (二) 中国的经济赶超惊醒了霸主
    (三) 相对实力衰落引起霸主的焦虑
        第一, 美国“吃亏论”。
        第二, “中国入世错误论”。
        第三, “修正主义国家论”。
    (四) 扼杀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四、 特朗普贸易战的政治经济效应

四、美国道奇公司总裁希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的钼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论文参考文献)

  • [1]特朗普政府的美国汽车产业政策研究[D]. 朱亦清.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D]. 邵冰. 吉林大学, 2020(03)
  • [3]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D]. 孙舒. 外交学院, 2020(08)
  • [4]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分析[D]. 马晓晶.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5]目的论指导下时政新闻文本的翻译实践报告 ——以《环球时报》为例[D]. 段冉.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双层博弈视角下的特朗普政府时期美日贸易谈判研究[D]. 李畅然. 辽宁大学, 2020(01)
  • [7]美国对华“301调查”的法律问题研究[D]. 倪婷婷.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8]产业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结构性冲击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D]. 周金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9]美国A科学仪器公司在华发展战略研究[D]. 万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10]想象与现实:特朗普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J]. 张建新. 国际政治研究, 2018(05)

标签:;  ;  ;  ;  ;  

道奇总裁希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钼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