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背坡节能太阳能温室及其利用技术

短背坡节能太阳能温室及其利用技术

一、短后坡节能型日光温室及利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黎贞发,刘涛,董朝阳,薛庆禹,刘淑梅[1](2021)在《基于夜间室内外温差计算方法的日光温室气候分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决日光温室园艺作物越冬栽培茬口合理安排问题,同时减少低温灾害风险,开展温室保温性评价并进行科学分类。该研究选取天津市3种典型日光温室设置室内外小气候观测试验,结合不同温室构型及建筑材料,基于热传导原理形成日光温室夜间室内外温差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不同类型温室保温能力,进而对天津地区主要日光温室类型进行划分,提出不同类别温室适宜种植蔬菜建议。结果表明:1)温室保温常数能较好地反映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差异,3种典型日光温室保温常数分别为20.34、15.84、13.21。2)温差计算方法可以较好模拟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室内气温变化,温差模拟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R2)在0.70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范围为1.97%~3.86%。3)利用1960—2020年气候观测资料按气候保证率80%计算其最低气温、最小湿度及最小风速值,模拟得到当地不同保温能力日光温室的极端最低温度值为3~14℃,按照果蔬生长发育指标需求,提出日光温室分类标准,可分为耐寒叶菜型、叶菜适宜型、果叶混合型、果菜适宜型及喜温果菜型,并在2016—2020年温室改造与评估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该研究可为解决中国日光温室类型多且构型复杂,难以量化评价其保温性能及合理安排种植茬口的难题提供方案参考。

黄琳[2](2021)在《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日光温室多建于北方地区,为城镇居民冬季蔬菜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日光温室是以蓄热墙体、保温后屋面和采光棚膜为主要围护结构,可实现反季节蔬菜生产的被动式农业设施建筑。温室内的热环境常涉及白天高温时通风除热,在夜晚低温时需要补充热量,温室的除热量和补热量——“冷热负荷”,主要取决于温室得热、失热的动态变化特性。本文基于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位于济南凤鸣路1000号)和潍坊地区“第六代”日光温室(位于潍坊市寒亭区)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温室内外空气温度、墙体壁面温度、土壤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日光温室透射辐射计算,基于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建立了采光曲面太阳辐射计算模型,提出了反射辐射当量透过率计算式,采用实测数据对温室采光曲面的太阳入射辐射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探究了该试验温室内太阳直射、散射和反射辐射的当量透过率随温室棚膜高跨比的变化,比较了该温室棚膜的简化斜面与实际曲面当量直射透过率的差异程度,重点分析了冬季室外积雪覆盖下垫面工况下该温室散射透射辐射与反射透射辐射强度,结果表明该试验温室采光棚膜透射辐射总量中需要考虑反射辐射的贡献。通过总结该试验温室曲面透射辐射的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采光曲面形式。采用太阳视角法探究了该温室端部效应对温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光斑面积的影响。对比了该试验温室不同长度下,温室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光斑面积和光斑面积占比的逐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济南地区当温室的建造长度超过60 m时,温室的端部效应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影响可忽略不计。另外,由于温室内的作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影响土壤表面接受的辐射热流。通过类比传热热阻建立了无量纲植物当量热阻模型,分析了该当量热阻与温室内作物叶面积指数和作物消光系数的函数关系,并基于潍坊地区“第六代”日光温室分析了温室内特定作物在晴天抵抗辐射透过能力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日光温室中不同边界特性围护结构的传热机制,选定拉氏变换法计算温室墙体、土壤等不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并采用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对该方法建立的温室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修正了太阳辐射配比表达式,以西红柿为例并基于山建大试验温室,在给定两种室温工况下预测了该温室的逐时负荷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该温室在冬季晴天日间11:00-15:00需要通风除热,在其他时间需要补热,该温室采光棚膜的热损失占比分别为51.36%和56.33%。最后,本文采用瞬时损失效率和热负荷水平两种评价指标对比了潍坊、济南两个地区日光温室内的热环境,分析了两种不同结构温室的不足,为优化日光温室热环境指明了方向。

孙潜[3](2021)在《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日光温室是满足冬季作物生产的重要农业设施,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北方冬季新鲜蔬菜水果供应少而难的问题,同时能够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温室生产的能量来源,降低能耗甚至是零能耗,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带来了巨大效益。内蒙古地处我国北疆,光照充足,是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理想区域之一。但是,往往也要面临冬季高寒风冽的气候问题。传统日光温室常采用保温被外覆盖方式进行温室保温,但是外保温被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保温被老化破损都会导致温室保温性下降,甚至受潮吸水而增大自重,对温室结构安全产生威胁。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不仅是温室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也是生产实践的重要保障。基于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日光温室设计理论,内蒙古农业大学设施农业课题组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基础上,优化了温室结构,针对性地设计出保温被内置式的内保日光温室,为日光温室结构创新提供了依据,也驱使日光温室向着更加保温蓄热的方向发展优化,同时也能够缓解了内蒙古高寒地区日光温室生产所面临的燃眉之急。但是,基于传统日光温室基础上优化改进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在实践中也存在大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与内保温日光温室相配套的一些理论及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为此,本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普通日光温室(NG)和内保温日光温室(IG)室内光照的时空变化规律,明确了内保温日光温室的采光特性。其次在前人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影响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对比四种不同覆盖类型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即单膜单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1)、双膜单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2)、双膜双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3)、双膜双保温被覆盖薄型墙体温室(G4),明确了不同内保温日光温室的热环境特性,以期为内蒙古高寒地区温室结构设计优化、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比于普通日光温室,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在不同天气条件及时空分布均有提高。晴天时(2015年1月10日),内保温日光温室平均太阳辐射较普通日光温室可提高9.7%~16.8%,平均采光率可提高11.11%~16.89%,太阳能截获累积量可提高9.82%~17.06%;而阴天时(2015年1月6日),平均太阳辐射可提高14.4%~17.7%,平均采光率可提高15.22%~19.64%,太阳能截获累积量可提高17.28%~17.51%。2)建立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模型R2在0.89~0.96之间,模拟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的精准度较高。通过模型计算可知,冬至日时,上午偏东方位温室透光率高于偏西方位,而下午则相反;不同方位温室内地面太阳辐射差异较小,主要是温室墙体获得最大太阳辐射的时间节点,正南方位出现于中午,偏西方位中午延后,偏东方位中午提前。全天地面和墙体太阳辐射累积总量正南方向最多,随方位角增大而减少,且相同方位温室之间的差异较小。3)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保温被位置对室内光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被水平投影长度增加时,保温被越来越多地阻止了进入温室的太阳辐射,尤其是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与保温被水平投影长度为0时(L=0m)相比,不同水平投影长度降低了墙体和地面太阳辐射日累积量11%~78.53%,不利于温室采光以及墙体蓄热。4)相比于其他三座温室,G3对于温室热环境的营造要更突出。连续一个月(2016年12月15日~2017年1月15日)测试结果表明:夜间温度G1下降最快,G3下降最慢;连续晴好天气时(2017年1月11日9:00~1月14日9:00),G1,G2、G3、G4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10.5℃、12.4℃、13.1℃、11.9℃。连续不良天气时(2016年12月22日9:00~12月26日9:00),G1,G2、G3、G4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8.5℃、10.4℃、11.1℃、9.3℃。G1表现最差,G4表现次之,G2表现较好,G3表现最佳。5)连续一周(2017年1月1日~1月7日)的温室运行中,4座温室夜间相对湿度均可达90%以上。土壤20 cm处平均温度G1、G2、G3、G4分别为13.7℃、16.8℃、17.5℃、14.2℃。6)4座温室墙体20 cm处温度变化最剧烈,晴天时(2017年1月2日9:00~1月3日9:00),G1、G2、G3、G4平均温度分别为13.4℃、16.3℃、17.4℃、11.9℃;阴天时,(2017年1月6日9:00~1月7日9:00),分别为10.9℃、12.9℃、14.2℃、10.8℃。晴天时G1、G2、G3墙体40 cm、80 cm深温度变化趋于稳定;阴天时G1、G2、G3墙体80 cm深温度变化趋于稳定,40 cm处仍然释放热量。7)G1、G2、G3、G4每平方米建造成本分别为284.7元、293.4元、317.7元、236.9元。G3热环境营造最好,但成本也最高;G4成本最低,热环境略好于G1,但墙体蓄热效果较差。

宛金[4](2020)在《新型轻简装配式日光温室优化结构与温度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实地建造了单层和双层2种经过结构优化的轻简装配式日光温室。在结构优化、温度性能和建设成本3方面,分别与对应的对照温室进行比较,主要结论有:1.单层轻简装配式日光温室1.1结构优化方面。试验温室与传统砖墙日光温室相比:土建工序、施工周期、主要工程量等大幅减少,节省35%-100%不等;农机出入口效率和更换棚膜效率均提升约50%。1.2温度性能方面。试验温室与传统砖墙日光温室相比:在长周期、短周期、极端低温和寡照(雾霾)天气4项温度指标分别高3.98℃、3.88℃、4.28℃、3.03℃。在不额外加温情况下,试验温室完全满足大部分叶菜类蔬菜及草莓生产越冬需求。1.3整体造价方面。试验温室与传统砖墙日光温室相比,整体造价节省36.0%。其中基础节省44.7%,墙体节省57.7%。2.双层轻简装配式日光温室2.1结构优化方面。试验温室与传统土墙日光温室相比:土建工序、施工周期、主要工程量等大幅减少,节省53%-100%不等,更换棚膜效率提升50%。2.2温度性能方面,试验温室与传统土墙日光温室相比:在长周期、短周期、极端低温和寡照(阴雪)天气4项温度指标分别高0.86℃、1.05℃、0.1℃、0.73℃。在不额外加温情况下,试验温室完全满足草莓生产越冬需求。2.3整体造价方面。试验温室整体造价约是传统土墙日光温室的1.75倍。主要体现在墙体和骨架两项,分别是传统土墙日光温室的4倍和2.5倍。

李文煜[5](2020)在《基于CFD的不同结构参数日光温室冬季光温环境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日光温室突破了我国北方冬季气候环境的限制,实现了喜温果菜的周年生产供给,但目前仍存在结构设计尚未标准化,部分温室内部小气候环境不佳等诸多问题。建立考虑光照、温度以及能量传递的日光温室三维数值模型有利于进一步探究其结构参数对其内部环境影响的变化规律,进而可以为日光温室建造设计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论文以无作物栽培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将室外及室内环境的实测值作为边界条件,采用计算机流体力学仿真模拟法进行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对温室内部小气候温光环境进行模拟。以第三代辽沈新型日光温室为设计标准,分别从墙坡比、脊位比及脊跨比三方面进行结构设计,用已经建立好的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光热环境的模拟计算。采用试验设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同比例设计下温室内温度、光照以及能量三方面的模拟计算,分析总结日光温室三个结构比例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墙坡比、脊位比与脊跨比三个比例改变对日光温室小气候环境影响的内在关联,指出了影响日光温室与外界能量交换的结构变化是导致其内部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对比了不同墙坡比、脊位比与脊跨比下的日光温室温度、光照以及热量传递,讨论了三个重要比例影响因素对日光温室环境性能的重要作用,通过总结出的规律有效提高日光温室小气候环境性能以优化作物栽培的环境条件。具体结论如下:利用CFD仿真技术模拟了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日光温室内的温度场,测量值与模拟值误差值范围在0.012.34℃之间,总体平均误差在7.8%以内,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墙坡比改变使日光温室蓄热体体积与温室内部空气体积同时发生改变,但并不能导致前屋面的改变,因此进入温室的能量没有发生变化,内部小气候环境情况随墙坡比的增加而提升,在所设置的比例中到达1.76后趋于平稳甚至回落。脊位比的变化改变的主要是前后屋面的形状以及投影长度,随比例增加进入温室能量随之降低,能量利用情况也随脊位比的增加而有所提升,考虑到温室前后栋间距对其采光的影响等问题,设置比例中总体环境最优为脊位比0.24处理。在脊跨比变化的过程中,温室空间变大采光屋面面积增加,内部光热环境随进入温室能量的增加得到了提升,温室内环境在比例0.68处达到了小高峰后整体趋于平缓。综合上述研究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地提高温室结构墙坡比、脊位比以及脊跨比三个比例可以提高温室内环境的综合特性。日光温室脊跨比改变导致的室内光热环境变化程度相对于墙坡比与脊位比更为明显,因而脊跨比对温室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依据文中总结出的比例变化导致环境变化的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光温室设计与建造,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建造成本,提高温室小气候环境性能。

王树忠,王永泉,刘永霞,许晓东[6](2019)在《回顾与展望——北京蔬菜设施园艺技术发展70年》文中研究表明蔬菜产业是北京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长期以来,在城市蔬菜供应保障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设施蔬菜作为北京蔬菜生产的主要方式,发展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蔬菜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塑料、化工等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北京设施蔬菜生产面积逐渐扩大,蔬菜设施园艺技术水平显着提升,经历了一条设施结构由简易到高效、配套技术由传统到现代、蔬菜种类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之

穆大伟[7](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齐飞,魏晓明,金新文[8](2016)在《南疆生产建设兵团日光温室建造中的主要技术问题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疆具有较好的光热资源,是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发展日光温室的主要区域和现代农业发展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实施的重点,但南疆日光温室大多由我国其他地区引进,温室的适宜性和针对性不强,存在的技术问题较多,尤其是建造技术方面,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亟待研究、总结,以避免建设中出现新问题。通过选择南疆兵团4个师、40余个团场中50栋以上连片规模的日光温室项目进行调研,比较不同类型建造方式的环境调控效果和生产效果,对相关建造参数和技术措施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测算。发现在总体造型设计、结构布置、构件设计、围护结构构造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诸如前屋面角偏小、骨架变形大等,造成了日光温室建设成本的浪费和功能缺陷。南疆兵团日光温室需要在建造技术研发推广、总体参数确定、后墙设计、骨架布置、后坡设置等方面加以改进,按照气候特征和作物需求,针对性的确定温室总体尺寸及结构形式;在新型日光温室引进方面要科学慎重;该文梳理出的问题在我国北方地区也很普遍,具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完善南疆日光温室性能指标体系、揭示技术研究方向和重点,对新疆乃至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日光温室的建造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樊新颖[9](2014)在《北方地区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北方地区葡萄栽培日光温室技术。葡萄栽培日光温室技术主要是为作物创造适宜生长的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对于温室生产来说,温室的光照、温度是制约温室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往往通过补温来调控室内环境,目前在东北、西北高寒地区,日光温室补温费用占运行总费用的50%-60%。对于温室生产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是提高温室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考虑到日光温室地域分布广泛,应用数量大,使用时间长等特点,对日光温室的补温措施进行改进和创新是我国北方地区葡萄栽培日光温室技术转变和更新的关键。如何针对不同地域合理的设计、营造适宜的温室环境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为日光温室进行环境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此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重点探讨了以下问题:首先,分析了日光温室采光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科学地认识了温室内光照强度的分布特点,系统地分析了日光温室各表面光照强度与温室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影响日光温室整体采光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倾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后坡长度、日光温室朝向。其次,设计和搭建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对其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电加热系统、无采取任何加热设施系统在不同运行情况下的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测试得出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土壤加水)与无采取任何加热设施系统(土壤不加水)相比,白天提高了土壤平均温度5-6℃,夜晚提高土壤平均温度3-4℃,且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土壤温度较稳定,并且白天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能提高平均气温4℃左右;再次,定性地评价了在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条件下植物关于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2浓度、光照等方面的热舒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日光温室室内空气的质能平衡、室内水汽平衡方程、作物冠层平衡方程、通风模型,得出植物的热舒适性平衡方程。该方程反映了植物处于平衡状态时,十个影响植物热舒适变量V、LAI、CO2浓度、室外风速vo、Qp、△Wi、to、ti、围护结构表面温度t、Ep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针对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热系统,利用节能率、费用现值、费用年值、投资回收期定性评价了该系统的经济性。研究得出该系统的节能率为46.14%,费用现值和费用年值分别比日光温室燃池一地中热交换系统低23.95%和23.98%,比热风加热系统低56.99%和57%,比热水加热系统低38.2%和38.26%,比电加热系统低71%和71.05%。综上所述,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热系统能够提高温室植物的舒适性。本文工作对日光温室采光性能研究和燃池土壤供热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李宁[10](2013)在《天津地区日光温室低温预测模型及防御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日光温室可充分利用光能资源帮助温室内作物顺利完成越冬生产,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温室类型。实际生产过程中,低温构成天津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该逆境条件使温室难以满足蔬菜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因此建立温室低温预报模型并进一步探究防御技术对指导温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10-2012年冬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日光温室内的小气候观测数据及室外同步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温室内温度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研究了温室内各表面的热流关系及热能损失,建立了基于能量平衡和主成分回归的温室低温预报模型,评估了利用电暖风机对日光温室的定时加温效果,为优化温室环境调控和生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晴天和多云条件下,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均有明显的日变化。寡照条件下,日光温室内空气温度全天均较低。温室内温度在13:00左右出现最高值,此后温度开始下降,15:00之后气温下降速度加快,17:00左右气温下降趋势趋于平缓,到揭帘前后温度达到最小值。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土壤和后墙是主要蓄热体,后坡和覆盖膜是主要的散热部位。热能损失率呈现土壤<后墙<后坡<覆盖膜的规律。温室内各表面的平均热损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2月、1月、12月。(2)温室内空气主要热量交换方式有室内空气与土壤表面、后墙内表面、后坡内表面、覆盖膜内表面以及作物冠层之间的对流换热和由自然通风引起的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的日光温室夜间温度预报模型,其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模拟决定系数为0.723,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模拟决定系数为0.647,均方根误差(RMSE)在2.0℃以内,平均相对误差在20%左右。此外,日光温室内最低温度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线性拟合系数为0.569,均方根误差(RMSE)为1.8℃,平均相对误差为16.5%,平均绝对误差为1.5℃。(3)利用云遮系数法和风级风速转化标准将温室外天气状况和风级量化为预报模型中可用的总云量和最大风速等因子,模拟值与室外实测值的模拟决定系数分别为0.969和0.799。主成分回归建立的低温预报模型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复相关系数为0.857,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24h预报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在1℃以内,平均相对误差13%左右,均方根误差(RMSE)为1.1℃。与能量平衡模型相比,主成分回归模型预测的日光温室内最低温度与实测值之间误差较小,拟合效果较好。(4)采用电暖风机智能加温的方法能有效抵御外界低温灾害,加温后温室内空间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加温温室平均温度较对照温室高4.23℃,平均最高温度比对照温室高3.35℃,平均最低温度比对照温室高4.45℃,暖风机加温对最低温度提升的效果最明显。在持续低温和寡照天气发生时,加温效果比正常天气状况下明显,且加温初期效果较好。此外,当室外的温度在-12℃-4℃时,暖风机对温室进行加温的效果最佳。此外,通过对几种传统的温室加温方式经济投入的分析表明电暖风机是一种投资小,耗能低,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加温方式。

二、短后坡节能型日光温室及利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短后坡节能型日光温室及利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夜间室内外温差计算方法的日光温室气候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1.2 计算方法
        1.2.1 室内外温差计算方法
        1.2.2 综合传热系数计算
        1.2.3 温差模型相关常数及系数模拟
        1.2.4 数学模型评价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光温室夜间室内外温差模型的关键参数确定
    2.2 日光温室夜间室内外温差模型方法验证
    2.3 基于温差模型计算天津典型日光温室最低温
    2.4 基于保温能力的天津典型日光温室类型分类与应用
3 讨论
4 结论

(2)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试验与分析
    2.1 日光温室测试概况
    2.2 测试方法及测点布置
        2.2.1 温室内外空气温湿度测点布置
        2.2.2 温室内壁面温度及土壤温度
        2.2.3 温室内外太阳辐射
        2.2.4 测试仪器参数及误差分析
    2.3 温室热环境测试结果分析
        2.3.1 温室内空气温湿度
        2.3.2 温室内空气温度空间分布
        2.3.3 温室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2.3.4 温室内土壤温度
    2.4 本章小结
3.日光温室采光曲面棚膜太阳透射辐射计算
    3.1 室外太阳辐射理论分析
        3.1.1 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特点
        3.1.2 太阳直射辐射计算
        3.1.3 太阳散射辐射计算
        3.1.4 昙日太阳辐射计算
        3.1.5 室外太阳辐射强度直散分离计算
    3.2 日光温室内外太阳辐射强度分析
        3.2.1 试验温室A1-0室内外太阳辐射强度
        3.2.2 实测温室A1-5室内太阳辐射强度
    3.3 温室采光曲面太阳辐射计算方法
        3.3.1 日光温室采光曲面当量透过率理论计算
        3.3.2 温室采光曲面太阳辐射模型验证
        3.3.3 采光曲面高跨比与当量透射率的关系
        3.3.4 温室棚膜简化斜面与实际曲面的当量直射透过率
        3.3.5 不同室外下垫面工况下温室棚膜太阳透射辐射量
        3.3.6 采光曲面方位角与高跨比对太阳透射辐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日光温室端部效应对辐射遮挡影响及植物消光作用
    4.1 日光温室端部效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4.1.1 温室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光斑变化
        4.1.2 温室长度对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光斑影响
    4.2 植物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
        4.2.1 植物冠层结构简介
        4.2.2 植物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
        4.2.3 植物叶面积指数的计算
        4.2.4 植物当量热阻模型
    4.3 本章小结
5.日光温室不同边界特性围护结构的传热机制
    5.1 温室内外气象参数的确定
        5.1.1 温室外空气温度
        5.1.2 温室内空气温度
    5.2 不透明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方法对比
        5.2.1 有限差分法的适用性分析
        5.2.2 热平衡法——基于Ahamed的温室热模型计算
        5.2.3 积分变换法计算分析
    5.3 日光温室各部分热损失量的计算
        5.3.1 墙壁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2 土壤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3 温室薄膜、后坡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5.3.4 温室空气渗透耗热量的计算方法
        5.3.5 植物蒸腾耗热量的计算方法
    5.4 太阳辐射分数配比的修正
    5.5 本章小结
6.日光温室预测热负荷作用效果分析
    6.1 日光温室热模型验证
    6.2 温室不同围护结构传热量算例分析
        6.2.1 北墙传热损失分析
        6.2.2 土壤传热损失分析
        6.2.3 温室内外长波辐射换热量分析
        6.2.4 作物蒸腾热损失量分析
        6.2.5 温室得失热量与热负荷的关系
        6.2.6 温室热负荷计算分析
    6.3 拉氏变换法的讨论
        6.3.1 拉氏逆变换变量中各项参数的含义
        6.3.2 拉氏变换法在日光温室中的推广应用
    6.4 不透明围护结构传递矩阵的讨论
        6.4.1 温室墙体传递函数的根值分析
        6.4.2 不同计算方法对墙体反应系数的影响
        6.4.3 墙体保温层位置对反应系数的影响
    6.5 日光温室热环境的评价
    6.6 本章小结
7.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科研成果

(3)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状况
        1.1.2 日光温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新要求
    1.2 研究状况
        1.2.1 日光温室结构合理性及优化研究
        1.2.2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及理论研究
    1.3 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方法
2 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温室及其参数
        2.1.2 试验项目
    2.2 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
        2.2.1 模型概述与简化
        2.2.2 模型建立
    2.3 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
        2.3.1 评价指标
        2.3.2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内保温日光温室室内太阳辐射照度分布规律分析
        2.4.2 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验证
        2.4.3 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5 讨论与小结
        2.5.1 讨论
        2.5.2 小结
3 内保温日光温室保温蓄热性能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温室及其参数
        3.1.2 试验方法及项目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温室太阳辐射对比
        3.2.2 不同温室气温对比
        3.2.3 不同温室空气相对湿度对比
        3.2.4 不同温室土壤温度对比
        3.2.5 不同温室墙体温度对比
        3.2.6 不同温室建造成本对比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4.2 建议
    4.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新型轻简装配式日光温室优化结构与温度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1.1 设施农业概念
        1.1.2 设施农业发展概述
        1.1.3 设施农业政策
        1.1.4 设施农业中的日光温室
    1.2 日光温室概况
        1.2.1 日光温室概念及优缺点
        1.2.2 国内日光温室发展情况
        1.2.3 国外日光温室发展情况
    1.3 日光温室国内外研究情况
        1.3.1 适宜地区与要求
        1.3.2 选址布局与参数
        1.3.3 基础与地下隔热
        1.3.4 墙体与隔热蓄热
        1.3.5 主体骨架与采光
        1.3.6 覆盖材料与保温
        1.3.7 配套设备与环境调控
        1.3.8 注意事项与使用维护
        1.3.9 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
        1.3.10 缓冲间与出入口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单层轻简装配式日光温室优化结构与性能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试验地点及气候特征概况
        2.1.2 试验温室
        2.1.3 对照温室
    2.2 温度测试
        2.2.1 测温仪器
        2.2.2 温度计布置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构优化比较分析
        2.4.1 土建方面
        2.4.2 缓冲间及农机出入口
        2.4.3 顶部增设透明编织膜
    2.5 温度性能分析
        2.5.1 长周期温度数据对比
        2.5.2 短周期温度数据对比
        2.5.3 极端低温温度数据对比
        2.5.4 寡照(雾霾)天气温度数据对比
        2.5.5 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对比分析
    2.6 试验温室种植情况调查
    2.7 建设造价分析
        2.7.1 基础比较
        2.7.2 墙体比较
        2.7.3 缓冲间比较
        2.7.4 通风系统
        2.7.5 其余部分比较
        2.7.6 整体比较
    2.8 小结
第三章 双层轻简装配式日光温室优化结构与性能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试验地点及气候特征概况
        3.1.2 试验温室
        3.1.3 对照温室
    3.2 温度测试
        3.2.1 测温仪器
        3.2.2 温度计布置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构优化比较分析
        3.4.1 土建方面
        3.4.2 缓冲间及农机出入口
        3.4.3 顶部增设透明编织膜
    3.5 温度性能对比分析
        3.5.1 长周期温度数据对比
        3.5.2 短周期温度数据对比
        3.5.3 极端低温温度数据对比
        3.5.4 寡照(阴雪)天气温度数据对比
        3.5.6 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对比分析
    3.6 种植情况调查
    3.7 建设造价分析
        3.7.1 基础比较
        3.7.2 墙体比较
        3.7.3 缓冲间比较
        3.7.4 通风系统
        3.7.5 其余部分比较
        3.7.6 整体比较
    3.8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单层轻简装配式日光温室
    4.2 双层轻简装配式日光温室
    4.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CFD的不同结构参数日光温室冬季光温环境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日光温室结构优化研究进展
        1.2.2 温室热环境进展
        1.2.3 CFD数值模拟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温室概述
    2.2 试验方法与测量指标
        2.2.1 室外环境的测定
        2.2.2 温室测点温度测定
    2.3 试验方案
    2.4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3 数学模型与数值方法
    3.1 几何结构与网格模型
        3.1.1 三维几何模型构建
        3.1.2 模型网格划分
    3.2 三维数学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假设
        3.2.2 基本控制方程
        3.2.3 湍流模型
        3.2.4 辐射模型
    3.3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3.4 数值模拟结果的试验验证
4 日光温室墙坡比对微环境的影响
    4.1 不同墙坡比温室内温度变化分析
    4.2 不同墙坡比温室内光照变化分析
    4.3 不同墙坡比温室内能量变化分析
5 日光温室脊位比对微环境的影响
    5.1 不同脊位比温室内温度变化分析
    5.2 不同脊位比温室内光照变化分析
    5.3 不同脊位比温室内能量变化分析
6 日光温室脊跨比对微环境的影响
    6.1 不同脊跨比温室内温度变化分析
    6.2 不同脊跨比温室内光照变化分析
    6.3 不同脊跨比温室内能量变化分析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回顾与展望——北京蔬菜设施园艺技术发展70年(论文提纲范文)

蔬菜传统设施生产技术总结提升时期
    主要技术内容
        ◎组织丰产竞赛,总结丰产经验
        ◎系统开展调查,提升理论水平
        ◎创新设施结构,改进改良阳畦
        ◎引进新型材料,塑料小拱棚兴起
        ◎劳动模范引领,带动技术推广
    主要成效
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大力发展时期
    主要技术内容
        ◎半拱圆型覆盖结构兴起
        ◎塑料大棚开始发展
        ◎蔬菜地膜覆盖逐步推广
        ◎科学研究设施结构性能
        ◎规范设施名称和结构参数
    主要成效
        ◎设施产量水平和供应能力稳步提高
        ◎新技术引进推动设施蔬菜实现新跨越
        ◆引进快速育苗技术
        ◆开发地热利用技术
        ◆研究无土栽培技术
        ◆引进连栋温室及配套技术
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农业迅速发展期
    主要技术内容
        ◎日光温室兴起与发展
        ◎日光温室结构不断创新
        ◎工厂化蔬菜生产逐渐发展
        ◆蔬菜工厂
        ◆食用菌工厂
        ◆芽苗菜工厂
    主要成效
        ◎设施蔬菜高产高效成效显着
        ◎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取得显着进展
展望

(7)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都市农业
        1.2.2 设施农业
        1.2.3 立体绿化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2.1 有农建筑
        2.1.1 垂直农场
        2.1.2 有农建筑
    2.2 产能建筑
        2.2.1 被动房
        2.2.2 产能房
    2.3 生产型建筑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结论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2.4 结论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讨论
        4.3.4 结论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5.1.1 覆土种植
        5.1.2 栽培槽
        5.1.3 栽培块
        5.1.4 栽培箱
        5.1.5 水培
        5.1.6 栽培基质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5.2.5 砂栽培的特点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5.3.1 研究现状
        5.3.2 材料与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3.4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6.1 品种选择原则
        6.1.1 研究现状
        6.1.2 品种选择原则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7.1 温室
        7.1.1 日光温室
        7.1.2 现代温室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7.2.1 研究现状
        7.2.2 农业光伏电池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7.2.4 光伏温室设计
        7.2.5 实践案例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7.3.1 材料与方法
        7.3.2 结果与分析
        7.3.3 结论
    7.4 屋顶温室
        7.4.1 研究现状
        7.4.2 实践案例
        7.4.3 屋顶温室类型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7.5.2 屋顶日光温室
        7.5.3 屋顶现代温室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7.6.4 自给率分析
        7.6.5 结果与讨论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7.7.2 建筑能耗模型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7.7.5 能耗模拟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北方地区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日光温室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1 日光温室研究意义
        1.1.2 日光温室墙体结构研究进展
        1.1.3 日光温室与新能源结合的研究
        1.1.4 日光温室形式的研究
        1.1.5 日光温室微气候的研究
        1.1.6 地温对植物的影响
        1.1.7 国内外日光温室加热方式的比较
        1.1.8 日光温室的研究方法
        1.1.9 日光温室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1.2 本课题的提出
        1.2.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2.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 创新点
        1.2.4 研究思路
2 日光温室光环境研究
    2.1 日光温室的光照条件
    2.2 温室采光性能测试
        2.2.1 温室采光性能测点布置
        2.2.2 温室采光测试仪器
        2.2.3 温室采光的时间
    2.3 温室采光数据分析
        2.3.1 日光温室太阳辐射照度分析
        2.3.2 不同实验房整体采光性能分析
    2.4 不同实验房建筑参数变化对太阳辐射照度的影响
        2.4.1 建立实验房太阳辐射照度的理论模型
        2.4.2 不同跨度下的日光温室太阳辐射照度分析
        2.4.3 不同太阳入射角下的日光温室太阳辐射照度分析
        2.4.4 不同倾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下的太阳辐射照度对比分析
        2.4.5 不同朝向下的日光温室太阳辐射照度对比分析
        2.4.6 温室的太阳辐射的敏感性分析
    2.5 Weather tool分析日光温室朝向
    2.6 本章小结
3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实验研究
    3.1 实验概况
        3.1.1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的设计
        3.1.2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测试点布置
        3.1.3 研究对象
        3.1.4 测量仪器
        3.1.5 测量时间
    3.2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实验分析
        3.2.1 室内温湿度数据分析理论基础
        3.2.2 无采暖措施的日光温室室内温湿度对比分析
        3.2.3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的测试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节能分析
    4.1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采暖热负荷
        4.1.1 建立温室热量平衡方程
        4.1.2 确定温室室内设计温度
        4.1.3 确定温室室外设计温度
        4.1.4 日光温室热负荷计算
    4.2 日光温室节能率分析
        4.2.1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供热能力
        4.2.2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节能分析
    4.3 日光温室节能途径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的热舒适评价
    5.1 空气温湿度与植物的热舒适
        5.1.1 空气温湿度的植物学效应
        5.1.2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植物热舒适评价
    5.2 土壤温湿度与植物的热舒适
        5.2.1 土壤温湿度的植物学效应
        5.2.2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的植物热舒适评价
    5.3 CO_2与植物的热舒适
        5.3.1 CO_2的植物学效应
        5.3.2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的植物热舒适评价
    5.4 光照与植物的热舒适
        5.4.1 光照的植物学效应
        5.4.2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的植物热舒适评价
    5.5 植物对稳态热环境的数学描述
    5.6 本章小结
6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6.1 概述
    6.2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6.2.1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初投资分析
        6.2.2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运行费用分析
    6.3 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经济综合评价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专利情况
致谢

(10)天津地区日光温室低温预测模型及防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设施农业发展状况
    1.2 温室小气候模型研究进展
        1.2.1 国外温室小气候模型研究进展
        1.2.2 国内温室小气候模型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温室内外小气候要素观测试验
        2.1.1 试验时间、地点及日光温室建筑结构
        2.1.2 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试验观测仪器及布点
    2.2 模型检验方法
第三章 冬季日光温室内温度及热流量分析
    3.1 冬季日光温室内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3.1.1 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全天温度变化特征
        3.1.2 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夜间温度变化特征
        3.1.3 日光温室内温度时间变化特征
        3.1.4 日光温室内温度空间变化特征
    3.2 冬季日光温室内热流量关系分析
        3.2.1 日光温室内各表面热通量比较
        3.2.2 日光温室内各表面热能损失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冬季日光温室内最低温度预报模型
    4.1 基于能量平衡的温室内夜间空气温度预测模型
        4.1.1 温室内热环境分析
        4.1.2 模型建立
        4.1.3 模型验证
    4.2 基于主成分回归的温室内最低温度预测模型
        4.2.1 主成分回归原理
        4.2.2 温室外预报数据来源
        4.2.3 模型建立
        4.2.4 模型验证
    4.3 两种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光温室内低温防御方法效果评估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加温试验设计
        5.1.2 加温经济效益分析
    5.2 加温日光温室内温度时空变化
        5.2.1 日光温室内温度空间变化
        5.2.2 日光温室内温度时间变化
    5.3 加温日光温室内加温效果分析
        5.3.1 夜间加温效果分析
        5.3.2 极端天气条件下增温效果分析
        5.3.3 外界不同温度段内增温效果分析
    5.4 加温设施经济投入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与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短后坡节能型日光温室及利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夜间室内外温差计算方法的日光温室气候分类[J]. 黎贞发,刘涛,董朝阳,薛庆禹,刘淑梅. 农业工程学报, 2021(22)
  • [2]日光温室动态热环境及热负荷预测[D]. 黄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D]. 孙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4]新型轻简装配式日光温室优化结构与温度性能分析[D]. 宛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5]基于CFD的不同结构参数日光温室冬季光温环境模拟研究[D]. 李文煜.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6]回顾与展望——北京蔬菜设施园艺技术发展70年[J]. 王树忠,王永泉,刘永霞,许晓东. 蔬菜, 2019(09)
  • [7]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8]南疆生产建设兵团日光温室建造中的主要技术问题调查分析[J]. 齐飞,魏晓明,金新文. 农业工程学报, 2016(23)
  • [9]北方地区日光温室燃池耦合土壤供暖系统研究[D]. 樊新颖.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10]天津地区日光温室低温预测模型及防御技术研究[D]. 李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短背坡节能太阳能温室及其利用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