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推广液体宫颈癌筛查

英国推广液体宫颈癌筛查

一、英国推广液态宫颈癌细胞学检查(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同[1](2021)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疗或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等方法,但恶性腹水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经过多程放、化疗治疗,体质较差,再次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恶性腹水多为血性,无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胀、喘憋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探索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汤药引起的胃肠不适,副反应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本团队致力于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研究多年,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庄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率为66.42%;杨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对于恶性胸水有效率为60.00%;袁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恶性腹水有效率为75.4%,疗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对于不同癌种患者分层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具体分层讨论。恶性腹水的生成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恶性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使腹水颜色变浅,推测华蟾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干预恶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肿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与传统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共同促进恶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数研究关注在华蟾素对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鲜有研究探究华蟾素对VM形成的影响。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明确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对于结肠癌这一单一病种来源的恶性腹水的疗效及该治疗方法对应的优效人群特征,以期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提供更为个体化的临床指导。实验部分:由临床现象探索内在机制。以VM为新切入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VM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地从肿瘤血管新生角度阐述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单臂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质改善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期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安全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因素(如肿瘤原发病特点、转移情况、整体及局部中医辨证分型、合并全身治疗等)对疗效的影响,从中筛选优效病例,总结优效人群特征。实验部分:(1)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观察造模前后及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前后裸鼠一般体征、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红细胞数量及腹腔转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学诱导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采用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通过PAS-CD3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双染法显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VM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VM形成数目,观察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体外VM形成的影响。(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 VM 形成相关靶点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腹水量疗效评价: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围较灌注前显着减小(P<0.01);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6例,合计有效83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61.5%。(2)腹水质疗效评价:灌注后腹水红细胞数、腹水肿瘤标记物、腹水乳酸脱氢酶水平较灌注前显着下降(P<0.01);腹水红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5%者94例,总有效率74.0%;腹水肿瘤标记物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总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显着,铁蛋白水平较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下降≥25%者50例,总有效率39.4%。(3)KPS评分疗效评价:灌注后KPS评分较灌注前显着提高(P<0.01);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较治疗前稳定者82例,较治疗前减少者12例。(4)生存情况疗效评价:纳入患者截至末次随访,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为1~31个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个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个月;腹水1年生存率为9.6%,2年生存率为3.7%,未见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评价:出现不良反应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3例),多可耐受或对症治疗后可较快缓解,为1级轻度不良反应。未见由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6)短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对于男性、有饮酒史、左半结肠、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证含瘀毒证,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疗效更好,其中结肠癌位置、腹水性质、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是影响腹水量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饮酒史、无肝转移、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颜色改善方面疗效更好,其中肝转移、胆红素升高、腹水性质、局部辨证为影响腹水颜色改善率的独立预后因素。(7)长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结肠、无肝转移、无脑转移、转移部位≤2个、灌注前无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无不良反应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长,但与外部研究结果对比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实验部分:(1)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可建立较为稳定的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可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目,抑制结肠癌腹腔转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环境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侵袭,增强体外VM的形成能力。(4)华蟾素注射液可逆转缺氧对HCT116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体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环境可上调HCT116细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对MMP9 mRNA及蛋白未见显着影响。研究结论临床部分:(1)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产生,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结肠癌、无肝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的患者是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优效人群,通过人群特征初步筛选后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调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内、体外VM的形成,同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腹腔侵袭有关。

贾梦莹[2](2021)在《NLRP3/Caspase-1焦亡经典途径在异常咬合导致颞下颌关节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影响口颌功能的颌面部高发病,髁突软骨缺损难以自愈,其退变分子机制不明。力学刺激直接作用软骨,炎症反应广泛参与髁突软骨破坏。细胞焦亡以释放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8为主要特征,参与慢性炎症,而细胞焦亡在TMJOA软骨细胞中的研究甚少。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异常力学刺激下NLRP3/Caspase-1焦亡经典途径在软骨细胞的表达情况,为TMJOA的靶向治疗提供线索。方法:第一部分:(1)临床研究,收集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颞下颌关节滑液,根据CBCT或MRI检查分为伴髁突骨质破坏的TMJOA患者组与不伴髁突骨质破坏的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internal derangement,TMJID)组,分析临床基线资料。(2)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焦亡相关炎性介质IL-1β,IL-18,Caspase-1,NLRP3在两组的表达差异。第二部分:(1)组织水平,通过SD大鼠单侧前牙反牙合(Unilateral anterior crossbite,UAC)干预4周,8周,12周,建立TMJOA模型,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软骨形态结构,Micro-CT扫描软骨下骨,Mimics 20.0系统分析骨体积分数BV/TV,骨表面积与骨体积比BS/TV,骨小梁厚度Tb.Th及骨小梁个数Tb.N,评价软骨下骨改建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系统评价软骨病损特征。(2)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焦亡经典途径关键分子IL-1β,IL-18,NLRP3,ASC,Caspase-1,GSDMD在正常组与UAC诱导组颞下颌关节组织的表达及分布,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以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焦亡关键基因及蛋白在UAC诱导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第三部分:(1)分子水平,分离培养SD大鼠软骨细胞,分别采用0 dyn/cm2,4 dyn/cm2,12dyn/cm2,16 dyn/cm2的流体剪切力(Fluid Flow Shear Stress,FFSS)干预软骨细胞1h;采用12 dyn/cm2的FFSS干预软骨细胞1h,2h,4h,通过ELISA技术比较软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IL-18,IL-1β的表达差异。(2)通过AO-EB染色比较细胞破膜死亡在各组的表达情况。(3)通过WB技术比较焦亡关键蛋白IL-1β,IL-18,NLRP3,ASC,Caspase-1,GSDMD在各组的表达差异。结果:第一部分:(1)伴髁突骨质破坏的TMJOA患者与不伴有髁突骨质破坏的TMJID患者好于发中青年女性,均有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功能紊乱症状,TMJOA组功能紊乱人数占比较大。(2)颞下颌关节滑液焦亡相关炎性介质IL-1β,IL-18,Caspase-1,NLRP3的表达比较分析,证明了伴髁突骨质破坏的TMJOA患者IL-1β,IL-18,Caspase-1,NLRP3的浓度较高(P<0.05)。第二部分:(1)UAC可诱导TMJOA样表现,体式显微镜可见软骨形变,随UAC作用时间延长,较同时间正常对照组病损加重,Micro-CT显示BV/TV较同时间正常对照组降低,软骨下骨丧失明显,UAC诱导4周出现BS/BV增高(P<0.05),短期骨改建,UAC诱导8周及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Th在UAC诱导12周减小,Tb.N在UAC诱导4周,8周减小(P<0.05)。UAC诱导组较同时间正常对照组组织病理学评分增加。(2)免疫组化显示UAC组焦亡关键蛋白IL-1β,IL-18,NLRP3,ASC,Caspase-1,GSDMD高表达于软骨层,RT-PCR及WB亦检测到UAC诱导组较同时间正常对照组表达高水平的焦亡相关基因及蛋白(P<0.05)。第三部分:(1)ELISA结果表明软骨均接受1h FFSS干预时,4 dyn/cm2,12 dyn/cm2,16 dyn/cm2FFSS干预组较0 dyn/cm2FFSS对照组比较,培养基上清炎性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在12dyn/cm2FFSS作用下,随FFSS干预时间延长,软骨细胞焦亡关键分子表达增高(P<0.05)。(2)AO-EB染色表明随FFSS载荷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破膜死亡细胞数增多。(3)WB显示软骨细胞焦亡关键蛋白IL-1β,IL-18,NLRP3,ASC,Caspase-1,GSDMD的表达也随FFSS载荷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调(P<0.05)。结论:(1)TMJOA患者滑液中可表达高浓度的焦亡相关炎性介质。(2)单侧前牙反牙合可诱导TMJOA病损,焦亡关键蛋白可表达于髁突软骨层,随OA病损程度加重,焦亡关键分子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量增加。(3)软骨细胞存在细胞焦亡,随FFSS作用软骨细胞强度及时间的增加,软骨细胞焦亡现象加重。

李凌[3](2020)在《农村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分析及宫颈癌hr-HPV初筛后分流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在江西省农村地区人群中采用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初筛方式的宫颈癌筛查,分析该地区人群hr-HPV感染率、型别和流行病学特征,评价不同取样方法、初筛后不同分流方式的效果,探讨适合农村地区成本效益的宫颈癌hr-HPV筛查方案。材料与方法:1、基于2014年--2017年《中国抗癌协会贫困地区子宫颈癌筛查和救助项目》、2015年--2018年《江西不同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型别分布情况调查研究项目》、2017年--2018年《适合国人宫颈癌筛查方案建立》三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项目,通过筛查横断面调查了江西省七个不同地区hr-HPV感染状况、型别及流行病学特征,明确了本地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主导地位的hr-HPV型别,分析了hr-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关系以及年龄分布情况。2、通过在七个筛查点开展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hr-HPV初筛的筛查方法。hr-HPV初筛阳性者采用细胞学结果≥ASCUS、HPV16/18(+)、HPV16/18/52/58(+)、HPV载量≥10 RLU/CO或VIA/VILI(+)分流结果判定为分流检测阳性。以病理为金标准评价6种分流方式的阴道镜转诊率和识别HSIL+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以及筛查成本。3、基于2018年--2019年《基于互联网自取样宫颈癌筛查-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选取2019年9月2019年11月江西省德兴市“两癌”筛查点,2000例3564岁妇女纳入hr-HPV自取样检测研究。每例妇女均以HPV初筛为宫颈癌筛查方式,同时进行自己取样(参加筛查的妇女自己获取阴道和宫颈脱落细胞)和医生取样的方法,采用BMRT HPV检测两种标本中14种高危型HPV亚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8型)的感染情况和病毒载量,比较二种取样方式的结果并评价自取样HPV初筛检测方法的筛查效能。研究结果:1、七个筛查点数据完整并纳入研究的17783例女性,hr-HPV感染率13.56%(2413/17783),采用高危HPV亚型分型检测的7,911例中,主要感染型别前十位排序为HPV52、HPV58、HPV16、HPV68、HPV51、HPV56、HPV35、HPV18、HPV39、HPV33。宫颈浸润癌病例中的hr-HPV感染型别排序为HPV16、HPV18、HPV52、HPV58;HSIL+病例中型别排序为HPV16、HPV52、HPV58、HPV18。与之对照,同时期HSIL及宫颈浸润癌住院患者的优势HPV亚型分布前三位的也是HPV16、HPV52、HPV58。2、hr-HPV初筛阳性后六种分流方法检出HSIL+的灵敏度最高的是HPV16/18/52/58分流方式(85.71%);特异度最高的是HPV16/18分流方式(85.95%)。各分流方式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液基细胞学:0.678、巴氏涂片:0.664、HPV16/18:0.70、HPV16/18/52/58:0.636、HPV载量0.717、VIA/VILI:0.599。综合考虑初筛和分流方案中受检者转诊阴道镜比例和召回次数的筛查成本,每筛查出1例HSIL+病例的成本HPV16/18/52/58最低(6905.3元人民币)。3、数据完整并纳入HPV自取样检测研究的1819例女性,比较自取样和医生取样两种取样方式,阳性符合率为83.6%,阴性符合率为96.8%,总符合率为94.7%,Kappa=0.801(P<0.05)。HPV自取样标本固体保存法与医取样液体保存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6.3%,阴性符合率为96.7%,总符合率为95.2%,Kappa=0.815(P<0.05)。研究结论:1、基于江西省七个宫颈癌筛查点hr-HPV人群感染状况的研究发现:该地区3564岁女性人群hr-HPV感染的优势亚型为HPV52、HPV58和HPV16型。2、HPV16/18分型、HPV载量或HPV16/18/52/58分型检测更适合该地区HPV初筛阳性分流。鉴于该地区人群HPV亚型分布情况,HPV16/18/52/58型别分流可能是一种适宜的方式。3、HPV自取样与医生取样的检测效果相同,对于提高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覆盖率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冯婉雯[4](2018)在《OPN联合MMP-9评价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不同放化疗敏感性宫颈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联合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评价其作为放化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及两者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133例行同步放化疗的ⅡB-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进行临床放化疗敏感性检测,将治疗结束4-6周达到完全缓解(CR)病例归为放化疗敏感组,部分缓解(PR)、好转(MR)及病变进展(PD)归为放化疗抵抗组。免疫组化检测OP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血清OPN及MMP-9水平。评价其与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的关系。比较血清OPN与MMP-9单独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在放化疗抵抗组(n=12)和放化疗敏感组(n=121)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OPN高表达率分别占91.67%(11/12)和57.85%(70/121,P=0.022)。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OPN及MMP-9水平,两组中血清OPN高表达率分别占100%(12/12)和46.28%(56/121,P=0.000)。组织中OPN高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放化疗敏感性相关,P值分别为0.027、0.016、0.022。血清中OPN高水平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放化疗敏感性相关,P分别为0.018、0.011、0.000。两组患者血清MMP-9高表达率分别为83.33%和50.41%(P=0.002),血清MMP-9高水平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放化疗敏感性相关(P<0.05,Pearson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FS的因素包括FIGO分期、放化疗抵抗、血清MMP-9、血清OPN水平(P=0.009、0.001、0.037、0.018),与组织OPN表达无相关性(P=0.373);影响OS的因素包括FIGO分期、放化疗抵抗、血清OPN水平(P=0.038、0.004、0.031),与组织OPN表达、血清MMP-9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585、0.18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数据显示血清OPN水平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P<0.05,r=0.481)。通过ROC评估OPN、MMP-9血清水平评价治疗前宫颈癌放化疗的敏感性,OPN、MMP-9的AUC分别为0.759和0.747,两者联合的AUC为0.851。血清OPN及MMP-9的敏感度分别为73.7%、78.9%,特异度分别为69.1%、57.7%,两者联合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85.6%。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69.1%vs.85.6%),但未能提高诊断的敏感度(73.7%vs.73.7%)。【结论】放化疗抵抗组的宫颈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OPN呈高表达,且血清高OPN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联合检测血清MMP-9水平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治疗前评估宫颈癌患者的放化疗敏感性有助于判断预后、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有利于OPN作为靶向治疗方案的实施。

俞允[5](2018)在《电穿孔SERS技术及其在细胞检测筛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在细胞生化检测与癌细胞筛查方面应用前景广泛。人们将SERS纳米探针(标记/非标记的金、银纳米粒子或各种靶向功能化的纳米粒子)导入活细胞,再采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测量细胞内SERS光谱,研究细胞物质成分,获取其结构、含量信息,进而分析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生化变化。我们课题组针对孵育内吞法导入纳米探针存在细胞样本预处理时间长,无法快速实时检测的问题,首先提出并实施了细胞电穿孔-SERS检测、超声-SERS检测,实现细胞内生化成分快速分析。但现有方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针对现有的纳米探针导入方法的不足,进一步提出基于电穿孔导入纳米探针的细胞SERS检测新方法,并应用于细胞生化检测以及癌细胞筛查研究。具体包括:1、提出细胞电穿孔-SERS检测新方法。通过在电穿孔过程中不断改变细胞在电场中的方向和位置,使电穿孔过程中细胞膜各个方向均出现可逆性孔洞,从而纳米粒子可以从更多位置进入细胞。电穿孔后的细胞透射电镜(TEM)及纳米探针SERS成像结果均显示纳米粒子可较均匀地分布于细胞质内。与原有电穿孔导入纳米探针效果相比较,新的电穿孔导入方法能在保持快速导入(<10 min)的同时,使导入的纳米探针在细胞内尽可能均匀分布,从而使SERS检测结果更加可靠,极大地拓展了电穿孔-SERS检测技术在细胞生化分析中的应用范围。2、首次将电穿孔-SERS技术应用于细胞内pH值快速检测。将对pH值敏感的4-疏基苯甲酸(4-mercaptobenzoic acid,4-MBA)分子连接于金纳米粒子表面,制备出pH-SERS探针,其检测灵敏范围为pH 6.0-8.0。通过电穿孔技术将pH探针快速导入活细胞,采用SERS成像并对每个测量点1423 cm-1和1074 cm-1拉曼峰强度比值进行拟合,形成鼻咽癌CNE-1细胞的细胞内pH分布图。这项工作证明了电穿孔-SERS技术在活细胞生化检测分析方面的应用潜力。3、首次将电穿孔-SERS技术应用于癌细胞检测区分。通过电穿孔技术将非标记银纳米粒子(Ag NPs)快速导入活细胞,用于白血病细胞SERS检测筛查。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株以及K562细胞株)与正常骨髓单核细胞的SERS光谱有显着差异。对比细胞SERS光谱并结合谱峰归属,显示出相对于正常骨髓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而核酸含量减少。利用细胞SERS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能在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及K562细胞)与正常骨髓单核细胞的判别区分中得到较高灵敏度(98.3%)和特异性(98.3%)。此外,基于PLS方法建立的诊断模型被用于区分细胞样本,判别准确率为96.7%。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电穿孔的细胞SERS检测技术与PCA-LDA、PLS诊断算法相结合,有很大潜力应用于癌细胞筛查。4、首次将电穿孔-SERS技术应用于临床细胞样本检测筛查。对鼻咽拭子刷取的鼻咽细胞开展电穿孔-SERS检测,对比分析鼻咽癌患者细胞样本SERS光谱及非癌细胞样本SERS光谱(各30例),对比光谱差异并结合SERS谱峰归属,发现鼻咽癌细胞样本中的核酸、辅酶的相对含量要高于非癌细胞样本,而氨基酸、胶原等的相对含量则少于非癌细胞样本。进一步通过PCA-LDA方法对细胞样本SERS光谱进行判别,结合ROC曲线,得到鼻咽癌与非癌细胞样本的区分灵敏度为100%(30/30),特异性为96.67%(29/30)。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电穿孔技术,可在很短时间内将纳米粒子导入细胞并检测获取高质量的细胞SERS信号,特别适合于临床细胞样本的快速SERS分析筛查。同时这项研究所提出的采用鼻咽拭子刷取细胞样本进而通过电穿孔-SERS检测分析可为鼻咽癌无损诊断提供有益帮助,有助于拓展SERS技术在临床细胞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也可推广于其他癌症的癌细胞SERS筛查研究。

陈圣莲[6](2017)在《江苏省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TCT联合HPV-DNA检测行宫颈癌筛查结果对照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癌症之一,加强对宫颈癌的防控治疗也迫在眉睫。本研究以江苏省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目标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TCT(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HPV-DNA检测,比较两组人群宫颈癌发病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集江苏省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两地女性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最终江苏省泗洪县纳入1719例,上海邮电系统纳入1259例。本研究应用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HPV-DNA进行检测筛查,对两组人群中HPV-DNA结果阳性、TCT阳性及肉眼检查可疑病例召回做后续检查和治疗。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各因素与宫颈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探讨宫颈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江苏省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7.95±11.83岁,46.67±11.38岁。与上海邮电系统女性相比,江苏泗洪女性较年长,体重指数大,处于绝经后状态的对象较多,较少处于工作状态,收入较低,首次妊娠年龄较早,有2个及以上孩子;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相对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01)。2.江苏省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的宫颈炎发病率分别为16.46%,7.86%(P<0.01),HPV感染率分别为10.99%,5.00%(P<0.01)。江苏省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的HPV+TCT-百分比分别为:8.49%,2.54%(P<0.01),CIN III级及宫颈癌阳性率分别为0.93%,0.24%(P<0.05),江苏泗洪区各指标高于上海邮电系统。3.在江苏泗洪地区宫颈病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性交年龄在20岁之前(P=0.012),首次妊娠年龄小于20岁(P=0.017),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P=0.033),收入少于3万元(P=0.021),孕产次2次以上(P=0.024),性伴侣性生理卫生状况差(P=0.044),HPV感染(P<0.001),宫颈炎症(P=0.001)等8个危险因素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显着关联。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和产次≥2次是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HPV阳性:OR 18.570,95%CI 9.762-35.325,P<0.001;产次≥2次:OR 2.036,95%CI 1.033-4.013,P=0.04)。在上海邮电系统宫颈病变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初次性交年龄在20岁之前(P=0.006),收入少于3万元(P=0.015),HPV感染(P<0.001),宫颈炎症(P=0.004)等4个危险因素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呈显着关联,且HPV感染和宫颈炎是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HPV阳性:OR 287.122,95%CI 93.996-877.054,P<0.001;宫颈炎:OR 0.142,95%CI 0.044-0.459,P=0.001)。结论:江苏省泗洪县妇科炎症发病率、HPV感染率、大于等于CINIII的发病率(CINIII/宫颈癌)高于上海邮电系统,但是两者在单纯宫颈癌发病率无差异。初次性交年龄在20岁之前、低收入群体、HPV感染、宫颈炎症是导致江苏泗洪地区及上海邮电系统宫颈病变的共同危险因素;其中,HPV感染和产次≥2次是江苏泗洪地区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HPV感染和宫颈炎是上海邮电系统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在江苏泗洪地区文化水平低、孕产次2次以上、首次妊娠年龄小于20岁、性伴侣性生理卫生状况差、宫颈炎症等危险因素与宫颈病变发病率显着相关。

杨育才[7](2017)在《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肿瘤诊疗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其中恶性肿瘤容易侵润和转移、不易根治、死亡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现代的医疗水平和诊断技术都比过去有了显着的提高,但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仍然有很多欠缺,导致部分病人在发现肿瘤时已经进入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亟需开发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原理、新方法以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肿瘤诊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已经出现很多新的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然而,能够在细胞中进行检测的方法仍然很少。对细胞内生物分子的实时、原位检测,不仅对肿瘤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提供肿瘤诊断新方法,因此,开发细胞内的生物传感器十分有必要。此外,现有的肿瘤治疗药物通常靶向性较差,对正常细胞仍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较大,且容易耐药。以纳米材料为基质,开发靶向性强的纳米药物将会为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论文以金属纳米材料为载体,开发了检测肿瘤标志物以及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新方法,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第一章: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端粒酶检测新方法研究在本章中,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细胞内端粒酶活性检测新方法,通过在金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端粒酶引物序列和信号序列制备成端粒酶活性检测探针,在细胞的内吞作用下探针进入细胞,当遇到有活性的端粒酶时,探针的引物序列末端可以延伸出许多重复的端粒序列,进而与周围信号序列的茎环结构互补配对并打开茎环,使修饰在5’端的荧光基团远离金纳米颗粒表面并恢复荧光,通过检测荧光值的大小即可表征端粒酶的活性。此外,基于同样的末端延伸原理,我们又设计出一种可以在体外检测核酸片段的生物传感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以上两种传感器在检测细胞内端粒酶活性以及溶液中核酸浓度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这将为肿瘤广谱标志物端粒酶以及肿瘤相关核酸片段的灵敏检测提供新的方法,具有发展成为肿瘤早期诊断方法的潜力。第二章:基于液态金属纳米颗粒的肿瘤细胞内mRNA检测新方法研究在本章内容中,我们构建了一种可以检测肿瘤细胞内mRNA的检测新方法,这种方法以液态金属镓铟合金纳米颗粒为核心,通过表面修饰互补配对且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荧光淬灭基团的双链DNA分子来形成检测探针,在细胞核内体的弱酸性环境下,稼铟合金纳米颗粒逐渐融合释放出表面的双链DNA分子,当待测mRNA存在时,mRNA与双链DNA竞争性结合,使带有荧光标记的短DNA链脱落,荧光恢复,通过对荧光值的检测来实现对靶mRNA的检测。在完成检测的一定时间后,稼铟合金纳米颗粒将由细胞代谢排出,因此该纳米探针不仅可以方便快捷的对mRNA进行体内、体外检测,并且由于其可降解性,即使进行体内检测,也不会对细胞产生毒性,为将来的肿瘤在体检测和实时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章:基于适体/蛋白酶修饰的金纳米颗粒用于肿瘤治疗的新方法研究在本章内容中,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适体的靶向性蛋白酶纳米复合物MUC1-ProK-GNPs,通过MUC1适体与肿瘤细胞膜上高表达的MUC1蛋白结合,将纳米复合物拉近至肿瘤细胞膜表面,使得细胞膜上的膜蛋白靠近金纳米颗粒上修饰的蛋白酶K,导致周围距离较近的膜蛋白均被水解,同时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水解后的MUC1膜蛋白与适体的结合变得松散,于是从适体上脱落,进而纳米复合物可以寻找下一个MUC1膜蛋白并与之结合,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大部分膜蛋白被摧毁。这一过程将导致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逐渐变少,细胞膜的物质代谢、信息交换以及屏障功能均受到破坏,最终引起细胞死亡。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证实该纳米复合物具有极高的肿瘤细胞靶向性,对正常细胞毒性很低,具有发展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周幸[8](2017)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通过在人骨肉瘤中激活RASMAPK通路促进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一类经常发生在孩童与青少年中的原发恶性骨肿瘤。骨肉瘤患病率比较低,但是恶性程度却十分高,较易在早期发生肺转移,约有20%的骨肉瘤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就已发生肺转移,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是青少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肿瘤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所处的微环境在促进癌症的发展以及转移当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物,有助于肿瘤的发展和恶性转化,研究发现,MIF在多系统肿瘤中高表达,它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转移的作用。有研究表明MIF的表达水平和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但是MIF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并不很清楚。本研究证实,MIF的水平在骨肉瘤患者的组织和血清样品中显着增加,并且发现MIF表达与肿瘤大小、肺转移以及骨肉瘤患者的存活率相关;在骨肉瘤患者组织中发现MIF和p-ERK1/2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MIF可以在143B细胞和MNNG/HOS细胞中通过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激活RAS/MAPK通路,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此外,我们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了MIF基因沉默的稳转143B和MNNG/HOS骨肉瘤细胞系,应用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和qRT-PCR等方法,研究发现MIF基因沉默之后,两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抗凋亡能力和迁移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而且,在动物实验中,MIF的下调可以显着抑制小鼠异种移植和原位模型中骨肉瘤的生长和肺转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骨肉瘤进展和由MIF触发的RAS/MAPK通路的激活期间,MIF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这可能是骨肉瘤生长和肺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MIF可能是一个有前途的诊断和治疗骨肉瘤的新靶点。第一部分:MIF在骨肉瘤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目的:研究MIF在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MIF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肺转移以及骨肉瘤患者的存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08年至2012年在金陵医院(南京,中国)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骨肉瘤患者中获得60组肿瘤组织和成对的正常邻近组织(normal adjacent tissues,NAT)。手术切除的组织在液氮中快速冷冻,分析时取出。35名患者的血清样品在诊断时获得,另选择被证实没有疾病的35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通过ELISA测试OS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MIF水平。为了研究MIF表达与生存情况的相关性,我们对60个OS患者进行了自诊断以来为期三年的随访。结果:通过HE染色初步检查60对配对的OS和NAT组织,然后使用特异性抗MIF抗体进行IHC染色,以检测60名患者的组织中MIF的水平。我们发现38例(63.3%)显示MIF的高表达(具有超过20%的MIF阳性细胞),22例(36.7%)显示MIF的低表达(具有小于20%的MIF阳性细胞)。另外,从38个具有高表达MIF的病例中随机选择8个配对组织,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相邻组织相比,OS组织中MIF的显着增加,这与IHC染色的结果一致。χ2检验结果显示,MIF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9)和肺转移(p=0.008)相关,但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组织亚型和enneking分期无关。OS患者的血清MIF水平为1.524±0.482ng/ml,显着高于健康人群的1.146±0.274ng/ml(p<0.01)。χ2检验结果显示,血清MIF水平与enneking分期(p=0.014),肿瘤大小(p=0.003)和肺转移(p=0.001)的临床病理参数相关。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具有高MIF表达的OS患者总体存活率(68.42%)比具有低MIF表达(95.45%;p=0.014)的患者低。结论:MIF的上调在OS的组织和血清样品中频繁发生,并且可能与OS患者的肿瘤大小和肺转移密切相关。第二部分:MIF通过在骨肉瘤细胞中激活RASMAPK通路促进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目的:通过MIF刺激骨肉瘤细胞后,检测ERK1/2的磷酸化水平以及RAS/MAPK通路下游的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和PC??NA)和转移相关基因(MMP-9,MMP-13和VEGF)的变化,探讨MIF促进骨肉瘤生长与转移的机制。方法:将MNNG/HOS和143B细胞(2×105)接种在6孔板中,并在含有10%FBS的MEM培养基中培养12小时。用PBS洗涤细胞并用无血清MEM改变12小时,然后用不同浓度(0,50,100ng/mL)的rMIF孵育不同时间(0分钟,10分钟,30分钟,2小时,6小时)。之后,收集细胞用于总-ERK1/2和p-ERK1/2的western分析。此外,在存在或不存在10mM U0126(MEK1/2抑制剂,Sigma-Aldrich)的情况下,细胞用浓度为100ng/mL的rMIF孵育2小时,用于后续蛋白质和RNA分析。结果:MIF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上诱导ERK1/2的磷酸化:MIF刺激后,100ng/mL的浓度下,在30分钟时检测到增强的p-ERK1/2,MIF处理2小时后,在143B和MNNG/HOS细胞中观察到ERK1/2的最显着的磷酸化。因此,在以下测定中使用100ng/mL的处理条件2小时。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p-SRC,总SRC,RAS-GTP,总RAS,p-MEK1/2,总MEK1/2,p-ERK1/2和总ERK1/2的表达。用MIF刺激的143B和MNNG/HOS细胞中的总SRC,RAS,MEK1/2和ERK1/2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改变。然而,MIF显着增强了SRC,MEK1/2和ERK1/2的蛋白磷酸化,并增强了RAS结合GTP的能力。与配对的NAT样品相比,8个OS样品中p-ERK1/2的蛋白水平显着增加,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R=0.6176)的结果表明OS患者中MIF和p-ERK1/2的蛋白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此外,在MIF刺激后,我们发现RAS/MAPK通路下游的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和PC??NA)和转移相关基因(MMP-9,MMP-13和VEGF)显着增加,此后,用MEK1/2抑制剂进行干扰实验,与未经MIF刺激的细胞相比,在10mM U0126存在下,用MIF处理后,KI-67,PCNA,MMP-9,MMP-13和VEGF的基因表达相对于10mM U0126不存在情况下显着降低。结论:MIF可能通过激活RAS/MAPK通路来促进骨肉瘤进展。第三部分:下调MIF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的研究目的:通过干扰RNA技术建立稳定转染的抑制MIF表达的细胞系,研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变化,进一步探讨MIF影响骨肉瘤发展与转移的机制。方法:建立稳定抑制MIF表达的MNNG/HOS和143B细胞(shRNA-MIF-LV-143B和shRNA-MIF-LV-MNNG/HOS)及其对照细胞(shRNA-NC-LV-143B和shRNA-NC-MNNG/HOS),观察各组细胞中MIF,PCNA,KI-67,MMP-9,MMP-13和VEGF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在shRNA-MIF-LV感染后,在143B细胞中MIF的mRNA表达降低75.5%,在MNNG/HOS细胞中mRNA表达降低66.4%。而在143B细胞中,MIF的蛋白表达降低了84.1%,在MNNG/HOS细胞中MIF的蛋白表达降低了71.9%,而在shRNA-MIF-LV感染后,p-ERK的表达在143B细胞中减少了56.2%,在MNNG/HOS细胞中减少了41.1%。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在稳定抑制MIF表达的143B或MNNG/HOS细胞中细胞增殖以时间依赖性方式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shRNA-MIF-LV-MNNG/HOS细胞或143B细胞中PCNA,KI-67,MMP-9,MMP-13和VEGF的mRNA水平显着降低。此外,在shRNA-MIF-LV-143B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分别减少约55.4%和65.1%。类似地,在shRNA-MIF-LV-MNNG/HOS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目比对照细胞少46.9%和53.1%。结论:MIF干扰可以显着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第四部分:下调MIF抑制骨肉瘤生长与转移的体内研究目的:构建用于观察骨肉瘤生长的小鼠异种移植模型和用于监测骨肉瘤自发肺转移的原位小鼠模型,研究下调MIF对骨肉瘤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构建用于观察骨肉瘤生长的小鼠异种移植模型,将动物平均分为4组(每组7只小鼠),并向其右侧皮下注射5×10 6个活的shRNA-MIF-LV-143B细胞,shRNA-MIF-LV-MNNG/HOS细胞或其对照细胞。在皮下植入细胞后,每天观察动物的肿瘤生长。在第9,12,15,18,21,24,27和30天测量肿瘤。在植入后30天处死小鼠,然后切除异种移植肿瘤,拍照并称重。构建用于监测骨肉瘤自发肺转移的原位小鼠模型,将具有MIF稳定抑制表达的143B细胞或对照细胞与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生长至接近汇合。然后将细胞悬浮液(20μl;1×106个细胞/mL PBS)经皮注射到麻醉的裸鼠的胫骨中。每组包含8只小鼠。通过生物发光成像在1周,3周,5周监测骨肉瘤肺转移的发展。五周后,处死动物,收集获得肺结节及周围的肺组织并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用HE染色的5μm石蜡包埋的切片上置于显微镜上观察肺转移。结果:在观察骨肉瘤生长的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shRNA-MIF-LV组中的肿瘤大小显着小于shRNA-NC-LV组中的肿瘤大小。在植入后30天,与shRNA-NC-LV-143B组相比,shRNA-MIF-LV-143B组切除的肿瘤重量减轻了82.5%。类似的,与对照组相比,shRNA-MIF-LV-MNNG/HOS组中的肿瘤重量降低了86.3%。在用于监测骨肉瘤自发肺转移的原位小鼠模型中,在用细胞接种后1周,仅在每组的原发性损伤处检测到来自荧光素酶生物发光的信号,但在肺部区域中未检测到信号。在第3周时,来自shRNA-NC-LV-143B组的8只小鼠中的2只在肺部区域中显示信号,表明转移性病变。但在shRNA-MIF-LV组中没有检测到相似的信号。在第27天,shRNA-NC-LV组的8只小鼠中的1只死亡,并通过尸检证实肺转移。在5周时,通过IVIS成像系统在来自shRNA-NC-LV组的所有7只活的小鼠中检测到肺转移。然而,shRNA-MIF-LV组的8只小鼠中只有2只显示肺转移。shRNA-MIF-LV-143B组的小鼠出现显着抑制的肿瘤生长,与对照组相比,shRNA-MIF-LV-143B组的原位肿瘤重量减少了63.6%。此外,与shRNA-NC-LV组相比,在shRNA-MIF-LV组切除的肺中观察到更少的微转移结节,且使用HE染色确认了转移性病变。来自裸鼠小鼠原位肿瘤的MIF,PCNA,KI-67,MMP-9,MMP-13和VEGF的mRNA水平在shRNA-MIF-LV组中下调MIF后显着降低。结论:MIF的下调可以显着抑制骨肉瘤的体内生长以及减弱OS的肺转移,表明MIF可能是治疗OS的一个有意义的靶点。

柳洪周[9](2017)在《基于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弥漫性肺动静脉畸形的致病基因NARFL》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肺动静脉畸形(PAVMs)是一种以肺部动脉和肺部静脉直接连通为主要特征的血管性疾病,其可通过CT或者增强CT明确诊断。当这种病理改变累及到整个肺叶的小动脉和小静脉时候,则称之为弥漫性肺动静脉畸形(dPAVMs)。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HHT)是目前肺动静脉畸形最常见原因。研究表明约80%-90%的PAVMs是由HHT引起。到目前为止,通过采用候选基因法和外显子组测序等技术,共鉴定出了4个与肺动静脉畸形疾病相关的HHT基因。然而,仍有10%-20%的PAVMs的发病原因不明,使用已知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无法解释,这提示PAVMs的遗传特征具有异质性,新的致病基因可能会存在。通过收集一个近亲结婚的弥漫性肺动静脉畸形家系,并进行已知基因筛查和排除、外显子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等筛选、正常人群突变鉴定及细胞系和模式动物的功能学研究,进而发现弥漫性肺动静脉畸形新的致病基因,并对其可能机理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家系成员先证者及其家属的外周血和先证者肺部活检组织,收集500名对照个体的外周静脉血。使用蛋白酶K法提取DNA,使用Sanger测序技术筛查已知致病基因EVG、ACVRL1、SMAD4和RASA1;使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对弥漫性肺动静脉畸形家系进行全基因范围的筛查,以筛选潜在的可能致病基因和突变。使用遗传模式分析、Exac数据库、SIFT和polyphen-2等技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最终候选基因。使用CD31等指标对先证者的肺组织微血管畸形情况进行检测,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候选基因在先证者活检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使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先证者肺组织的Fe3+水平。采用lipo2000转染试剂进行转染,观察将NARFL基因的野生型和p.Ser161Ile突变型真核表达pCMV-HA质粒,转入HEK293T细胞,研究其对NARFL mRNA稳定性的影响。采用lipo2000转染试剂进行pSUPER真核干扰质粒转染,观察将NARFL基因敲降对乌头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斑马鱼进行基因编辑,使narfl形成不同基因型的突变,采用PAGE凝胶电泳和Sanger测序检测narfl在斑马鱼胚胎中的基因型;使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斑马鱼血管的异常表型;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管带有荧光的突变型斑马鱼肠下血管变化情况;采用RT-PCR技术检测突变型斑马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表达水平。结果:排除了已知基因ENG、ACVRL1、SMAD4和RASA1的突变后,发现了一个新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NARFL基因,纯合性错义突变(hg19NM022493 c.482G>T,p.Ser161Ile)。纯合突变存在于先证者和其姐姐中,而在祖母、外祖母、父母、哥哥成员中为杂合存在,在外祖父中为野生型。在500名对照个体中和Exac数据库中均未发现此突变,证实其不是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且具有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共分离。先证者肺组织CD31等血管内皮细胞指标显示其血管畸形明显,VEGF表达和Fe3+水平明显升高。pCMV-HA-NARFL野生型和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后,与野生型组相比,Ser161Ile突变型NARFL mRNA和蛋白稳定性明显下降,降解速度加快。在HEK293T中NARFL敲降后,乌头酸酶的活性明显降低。斑马鱼模型研究发现,narfl敲除后的斑马鱼出现肠下血管畸形的异常表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野生型和Ser161Ile突变型的肠下血管畸形情况,发现突变体肠下血管异常出芽,静脉主芽回缩受抑制,肠下血管重塑障碍。突变型斑马鱼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和过氧化氢酶(ca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近亲结婚的弥漫性肺动静脉畸形家系中通过WES发现新的致病基因NARFL及其纯合性突变Ser161Ile。突变型NARFL mRNA稳定性下降,敲降NARFL后乌头酸酶的活性降低。Narfl敲除的斑马鱼出现肠下血管畸形、肠下血管出芽回缩受抑制、相互连接血管长度缩短,亦出现sodl和cat水平降低的表现。这些结果表明NARFL是dPAVMs致病基因。

卿松[10](2016)在《HPV感染与宫颈癌组织特异性改变的共性蛋白质表达调控网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是肿瘤有效治疗的关键,而早期预警指标筛选可以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可能与任何宫颈癌早期预警指标存在一定的关系。本研究选择HPV16阳性宫颈癌和HPV阴性正常宫颈或宫颈炎组织,依托基于新兴iTRAQ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定量验证,筛选肿瘤组织特异性改变的候选差异表达蛋白质,明确宫颈癌发生与肿瘤组织内蛋白质表达调控的关系,以及与HPV感染的依赖性,建立HPV筛查对宫颈癌预警的辅助诊断指标,为宫颈癌临床诊断、治疗和HPV疫苗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汉族和维吾尔族妇女新鲜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级及正常宫颈对照组织(normal cervical control,NCC)标本76例;2)提取组织DNA,采用定量-PCR方法对组织DNA进行HPV感染阳性鉴定和高危型HPV分型;3)由于8标-iTRAQ试剂可以同步标记和定量8份蛋白质标本,我们按照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病例分组,构建了2组由8例组织标本组成的测试标本,每一组含4例HPV16阳性肿瘤组织和4例HPV阴性的正常宫颈(或宫颈炎)组织。以此提取组织蛋白质、酶切和标记,依托北京华大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技术平台,对肿瘤和正常对照组织蛋白质进行基于iTRAQ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宫颈癌组织和HPV16感染特异性改变的候选差异表达蛋白质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汉族和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共性的候选蛋白质群;4)选择MetaCoreTM软件及其数据库,对候选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候选蛋白质功能异常与疾病或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5)提取组织总RNA,选择一系列宫颈癌组织特异性上调表达蛋白质指标,设计编码候选蛋白质的mRNA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组织RNA的荧光定量RT-PCR筛查分析,进一步验证蛋白质组学数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6)在定量RT-PCR分析基础上,以病例回顾的方式,选取宫颈癌、癌前病变(CIN)和正常宫颈(或宫颈炎)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候选蛋白质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蛋白质组学数据的准确性。结果:1)对76例宫颈标本组织DNA进行了HPV阳性鉴定及HPV16、18、33、52、58和67等6种高危型HPV分型,其结果显示,HPV阳性检出为36例CSCC,11例CINII-III和5例正常对照,其中仅HPV16检出为28例CSCC,11例CINII-III和5例正常对照;2)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和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以及汉族和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的蛋白质组学数据比较,并以差异倍数大于1.2为上调表达或小于0.83(1/1.2)为下调表达作为量化标准,筛选出58种宫颈癌组织及HPV16感染特异性候选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有33种上调表达蛋白质和25种下调表达蛋白质;3)依据对上述58种候选差异表达蛋白质,使用MetaCore?软件及在线数据库进行了生物信息学评价,其结果:(1)生物学过程富集分布:主要与损伤应答、损伤修复、急性炎症反应及血液凝集等10个方面密切相关。(2)亚细胞定位富集分布:结果显示部分蛋白位于细胞外基质,部分蛋白位于胶原蛋白,部分位于细胞外间隙,部分位于细胞膜等10个部位。(3)分子功能富集分布:主要与结构分子活性、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生长因子结合等功能相关。(4)蛋白质富集的通路:主要位于糖酵解和糖异生、蛋白折叠和成熟、线粒体功能障碍等通路上;4)选择ASAH1、PCBP2、DDX5、MCM5、TAGLN2、hnRNPA1、ENO1、TYMP、CYC、MCM4等10种候选上调表达蛋白质,设计与合成编码候选蛋白质的mRNA特异性引物,对76例组织RNA标本进行了定量RT-PCR筛查分析,肿瘤与正常对照比较,10种蛋白质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证明蛋白质组学数据的正确性;CIN与正常对照组织比较,仅有DDX5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CSCC与CIN组织之间PCBP2、MCM5、hnRNPA1、TYMP和CYC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5)选择PCBP2、hnRNPA1、DDX5、ASAH1和TAGLN2等候选上调表达蛋白质,对116例宫颈病变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结果显示,CSCC和CIN组织内ASAH1、PCBP2、DDX5和hnRNPA1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正常对照差异显着(P<0.05),与蛋白质组学数据和定量RT-PCR分析结果一致,但是TAGLN2表达定位于血管平滑肌,而不在宫颈上皮组织。结论:1)汉族和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及HPV感染与肿瘤组织内蛋白质表达调控存在因果关系;2)本研究报道的58种宫颈癌组织特异性候选差异表达蛋白质,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其上调表达可能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3)通过ASAH1、PCBP2、DDX5和hnRNPA1等4种上调蛋白质指标的定量验证,认为这些指标有可能成为基于HPV筛查的宫颈癌预警的辅助诊断指标。

二、英国推广液态宫颈癌细胞学检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国推广液态宫颈癌细胞学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1)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1.2 恶性腹水的西医诊断
        1.3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2.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恶性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2.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生成拟态(VM)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1. 结肠癌VM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2. VM的形成机制
        2.1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VM
        2.2 肿瘤干细胞与VM
        2.3 上皮间质转化与VM
        2.4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VM
        2.5 VM形成相关信号通路
        3. VM与结肠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4. VM与结肠癌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1.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
        2.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3.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3.4 其他潜在靶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评价及优效人群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病例筛选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提取指标
        1.6 疗效评价
        1.7 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方法
        1.9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总体资料分析
        2.2 疗效评价
        2.3 安全性评价
        2.4 优效人群特征筛选
    3. 讨论
        3.1 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3.2 优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3.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潜在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VM)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
    实验一: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华蟾素注射液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华蟾素注射液体内、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VM形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NLRP3/Caspase-1焦亡经典途径在异常咬合导致颞下颌关节软骨退变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TMJOA患者与TMJID患者颞下颌关节滑液焦亡相关炎性介质的表达研究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NLRP3/Caspase-1焦亡经典途径在大鼠TMJOA组织的表达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材料
        1.2 研究内容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流体剪切力干预对软骨细胞焦亡的作用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靶向NLRP3炎性小体治疗炎症疾病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3)农村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分析及宫颈癌hr-HPV初筛后分流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江西省不同地区高危HPV感染及型别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方法
        1.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筛查人群的情况
        1.2.2 hr-HPV亚型排序和各亚型占比情况
        1.2.3 不同HPV亚型感染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1.2.4 不同年龄分层的HPV感染状况
        1.2.5 住院患者宫颈浸润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HPV感染状况分析
    1.3 讨论
第二章 组织性筛查中HPV初筛后不同分流方法效果的评价
    研究背景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人群
        2.1.2 筛查方案
        2.1.3 HPV检测方法和阳性评定标准
        2.1.4 分流方法和病理诊断
        2.1.5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HPV初筛情况
        2.2.2 不同分流检测方法检出宫颈病变情况
        2.2.3 筛查费用和时间成本的初步比较
    2.3 讨论
第三章 HPV自取样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研究背景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检测方式
        3.1.3 样本采集与保存
        3.1.4 数据统计分析计划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性与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4)OPN联合MMP-9评价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标本来源及入选条件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耗材
        2.1.4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组织中OPN免疫组化测定
        2.2.2 血清中OPN及MMP-9的ELISA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133例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
    3.2 组织中OPN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3.3 ROC曲线
    3.4 血清OPN及MMP-9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3.5 生存分析
    3.6 血清OPN与MMP-9关系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电穿孔SERS技术及其在细胞检测筛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论文选题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拉曼光谱及电穿孔技术简介
    1. 拉曼光谱简介
        1.1 拉曼光谱的原理
        1.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1.3 本研究所用拉曼光谱仪
    2. 电穿孔技术简介
        2.1 电穿孔原理
        2.2 本研究所用电穿孔系统
第三章 细胞电穿孔-SERS检测新方法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纳米探针的制备
        2.3 细胞培养
        2.4 电穿孔步骤及参数设置
        2.5 SERS光谱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纳米粒子特性检测
        3.2 细胞存活率检测
        3.3 细胞内SERS探针成像及TEM验证
        3.4 细胞内生化成分检测
    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电穿孔-SERS的细胞内pH值快速检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pH探针制备
        2.2 pH探针SERS检测
        2.3 细胞培养
        2.4 电穿孔实验参数设置
        2.5 细胞存活率检测
        2.6 细胞SERS光谱成像
    3. 结果与讨论
        3.1 pH探针吸收光谱
        3.2 pH探针SERS光谱特性
        3.3 细胞内pH检测
    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电穿孔-SERS的白血病细胞筛查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制备银纳米粒子
        2.2 细胞样本
        2.3 电穿孔实验参数设置
        2.4 细胞存活率检测
        2.5 细胞SERS检测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细胞电镜检测结果
        3.2 细胞存活率检测
        3.3 细胞SERS光谱分析
        3.4 PCA-LDA分析
        3.5 PLS分析
        3.6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电穿孔-SERS的鼻咽癌临床细胞样本检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2.2 细胞样本收集
        2.3 电穿孔实验参数设置
        2.4 SERS光谱检测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SERS光谱分析
        3.2 PCA-LDA分析
        3.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江苏省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TCT联合HPV-DNA检测行宫颈癌筛查结果对照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数据采集
    2.2 TCT检测及组织病理学诊断
    2.3 HPV-DNA检查
    2.4 阴道镜及组织活检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江苏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两个地区数据的基本特征
    3.2 江苏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两个地区基本资料的比较
    3.3 江苏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两个地区的宫颈活检率
    3.4 江苏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两个地区的宫颈炎发病率
    3.5 江苏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两个地区的HPV感染率
    3.6 江苏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两个地区的TCT阳性率
    3.7 两个地区的HPV+TCT-、HPV+TCT+、HPV-TCT+比例
    3.8 两个地区的CIN I/II级、CIN III/宫颈癌及单纯宫颈癌阳性率
    3.9 两地宫颈病变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
    3.10 两地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4. 结论
5. 讨论
综述 宫颈癌的筛查及预防现况流行病学特点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肿瘤诊疗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2. 纳米材料用于肿瘤诊断、治疗的研究
    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端粒酶检测新方法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液态金属纳米颗粒的肿瘤细胞内mRNA检测新方法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适体/蛋白酶修饰的金纳米颗粒用于肿瘤治疗的新方法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核酸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2.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 肿瘤细胞的检测
    4. 肿瘤成像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8)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通过在人骨肉瘤中激活RASMAPK通路促进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MIF在骨肉瘤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一) 前言
    (二)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
        2. 苏木精和伊红(Ha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染色
        3. 骨肉瘤及正常癌旁组织样本中蛋白的提取
        4. Western Blot
        5. ELISA测试OS患者的血清MIF水平
        6. 统计学分析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MIF通过在骨肉瘤细胞中激活RAS_MAPK通路促进肿瘤生长和肺转移
    (一) 前言
    (二) 实验试剂与方法
        1. 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
        2. MIF刺激骨肉瘤细胞
        3. 细胞培养以及RNA的提取
        4. 骨肉瘤细胞中蛋白的提取
        5. Western Blot
        6. qRT-PCR检测增殖,凋亡和迁移相关基因
        7. 统计学分析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下调MIF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的研究
    (一) 前言
    (二) 实验试剂与方法
        1. 骨肉瘤细胞系、培养及转染所需试剂
        2. 稳定抑制MIF表达的OS细胞的建立
        3. CCK-8 测定细胞增殖
        4.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
        5. Transwell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
        6. 统计学分析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下调MIF抑制骨肉瘤生长与转移的体内研究
    (一) 前言
    (二) 实验动物与方法
        1. 原位移植动物模型的构建所需材料
        2. 用于观察骨肉瘤生长的小鼠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
        3. 用于监测骨肉瘤的自发性肺转移的原位小鼠模型的建立
        4. 石蜡切片和HE染色
        5. 统计学分析
    (三) 结果
        1. MIF的下调在体内抑制骨肉瘤的生长
        2. MIF的下调在体内抑制骨肉瘤的肺转移
    (四) 讨论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1 骨肉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MIF概述以及RAS/MAPK通路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弥漫性肺动静脉畸形的致病基因NARFL(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缩略词(Abbreviation)
引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dPAVMs的临床特点及候选基因筛查
第二部分 全基因组筛查发现近亲结婚弥漫性肺动脉畸形家系致病基因NARFL
第三部分 NARFL蛋白的表达和细胞水平的功能研究
第四部分 NARFL在斑马鱼血管发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HPV感染与宫颈癌组织特异性改变的共性蛋白质表达调控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宫颈癌及HPV感染与肿瘤组织蛋白质表达谱变化的关系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组织标本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化学试剂与耗材
        1.4 专用试剂、缓冲液及胶体的配制
        1.5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宫颈癌和HPV感染共性候选蛋白质表达调控网络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宫颈癌组织及HPV感染共性候选差异表达蛋白质指标的定量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qRT-PCR法验证蛋白质组学数据
        1.2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应运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英国推广液态宫颈癌细胞学检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NLRP3/Caspase-1焦亡经典途径在异常咬合导致颞下颌关节软骨退变中的作用[D]. 贾梦莹.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农村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分析及宫颈癌hr-HPV初筛后分流策略的研究[D]. 李凌. 南昌大学, 2020(08)
  • [4]OPN联合MMP-9评价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意义[D]. 冯婉雯. 济南大学, 2018(02)
  • [5]电穿孔SERS技术及其在细胞检测筛查中的应用[D]. 俞允.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5)
  • [6]江苏省泗洪县和上海邮电系统TCT联合HPV-DNA检测行宫颈癌筛查结果对照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 陈圣莲. 苏州大学, 2017(04)
  • [7]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肿瘤诊疗新方法研究[D]. 杨育才.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8]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通过在人骨肉瘤中激活RASMAPK通路促进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的研究[D]. 周幸.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6)
  • [9]基于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弥漫性肺动静脉畸形的致病基因NARFL[D]. 柳洪周. 武汉大学, 2017(07)
  • [10]HPV感染与宫颈癌组织特异性改变的共性蛋白质表达调控网络研究[D]. 卿松.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英国推广液体宫颈癌筛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