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第七章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研究第四章证券公司股权(风险)投资业务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第七章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研究第四章证券公司股权(风险)投资业务

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 第七篇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研究 第四章 证券公司股权(风险)投资业务(论文文献综述)

关辰菲[1](2021)在《G证券公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陈颖希[2](2021)在《开源证券经纪业务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艺琼[3](2021)在《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注册制改革正式开启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重要转型,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成为证券监管的工作重心与核心理念。自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行注册制以来,沪硅产业、百奥泰、君实生物等诸多非盈利公司成功上市的案例屡见不鲜,龙腾光电、路德环境和瑞晟智能等新上市的公司在报告期间相继业绩大幅下滑,这一系列亏损上市和业绩下滑事件中值得深思的是当前对于公司上市标准和价值的评判由盈利能力等传统财务数字信息逐步转向公司未来前景、商业模式和品牌价值等非财务数字信息。2020年颁布实施的新《证券法》明确提出“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信息披露要求,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叙述性文本信息的要求和规范上升至法律层面。这些现象和变化说明相较于传统的财务数字信息,上市公司非数字的、定性的文本信息开始不断受到重视。由于年度报告是公司对外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其在信息披露中占据核心地位,因而,年报中文本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逐步引起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也同时成为当前学术界一个新兴的焦点问题。能否以及如何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保证其实质上符合信息披露基本原则要求?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监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和挑战。在当前证券市场监管转型背景下,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方式,是实现年报日常事后监管、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的创新性举措。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基本原则的整体框架,聚焦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这一公司外部治理视角,针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这一焦点问题,选取2015-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Python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批量获取并深入挖掘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与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从年报语调操纵、年报可读性和年报文本信息含量三个层面多维度、系统性地详细探究了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并揭示其影响机制和渠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最终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研究结论:(1)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能有效发挥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显着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切实督促上市公司将信息披露基本原则落到实处。具体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显着降低了年报语调操纵,保证了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显着提高了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保证了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准确性”。无论是纵向维度还是横向维度,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均能显着提高年报文本信息含量,促使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在实质上具备“完整性”。此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程度越严重,其越能充分发挥对管理层年报文本信息披露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和治理作用,即越能显着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2)年报数字信息与年报文本信息之间具有关联性,除了直接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还能通过约束年报数字信息操纵进而间接促进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具体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能有效降低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而降低异常乐观语调、增加年报可读性和年报文本特质性信息。相对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占主导,即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更多地会直接促进年报文本信息披露。此外,通过影响机制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年报文本相似度降低可能并非真正代表年报信息含量提高,当前学术界广泛采用年报文本相似度来衡量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方式可能并不完美。(3)在不同治理环境和内外部治理机制下,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为:非国有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其年报语调操纵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市场化进程高、媒体报道数量多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的提高作用会更明显;较高的市场竞争程度下,管理层会提供更多与其他公司不同的特质性信息,提高横向维度的年报文本信息含量;而对于纵向年报文本信息含量即年报文本相似度来说,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的影响反而更明显;媒体报道数量多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体现为:第一,本文创新性地基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基本原则的整体框架,从年报语调操纵、年报可读性及年报文本信息含量这三个维度系统性、综合性地全面展开年报文本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丰富了针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传统单一研究视角,拓展了文本信息披露的研究外延。第二,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选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这一独特的公司外部治理方式,深入分析其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既弥补了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制约因素的研究不足,又丰富了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第三,考虑到年报数字信息与年报文本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本文将年报数字信息披露纳入研究体系,构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年报数字信息披露—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缜密、完整的逻辑链条和新的经验参考。第四,依据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大数据综合应用于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研究中,扩展了传统的文本信息披露研究手段,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创新性地运用Python的sklearn模块构建样本公司年报特征集并实现文本向量化,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同时构建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测度变量,完善和丰富了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评价和测度体系。

邹昌波[4](2021)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金融领域大力推进去杠杆、强监管等力度,引发了人们对金融创新利弊的深入讨论。支持者认为,金融创新能有效降低机构和消费者的交易成本,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脆弱性论者则认为,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业务创新产生的过度信用扩张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因此,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企业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监管降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在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仍是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金融机构,国内市场融资渠道也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小,商业银行依然是经营信用活动的核心主体。因此,以商业银行为对象来考察我国金融创新具有现实价值。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遵循着“创新→监管→再创新→再监管”这一基本过程,因而研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必须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监管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原来只从事国家指定金融活动的商业银行,也开始开展大量的金融业务创新,尤其是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的交叉金融业务、同业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已引起银行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紧扣金融创新过程以及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博弈过程,通过梳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脉络,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创新的特征以及对银行经营绩效、银行风险、企业经营绩效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业务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金融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聚焦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以及与金融创新相关并影响着金融业务创新效率的外部监管、公司治理、机制、有利条件等。本文所指的金融创新,包括交叉金融业务等新型业务,以及批发金融业务、机构金融业务等传统金融业务的改进。同时,与金融创新关联的制度,如商业银行的治理目标、组织方式、组织架构等,本文也纳入了研究范围。论文按照“金融创新理论→金融创新动因→金融创新内容与特征→金融创新评价→金融创新效应”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全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导论。本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对金融创新的国内外研究总体现状、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最后给出了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章: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章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在严格界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等相关概念基础上,剖析了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务创新与影子银行业务之间的关系;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分类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和效应的相关理论观点,包括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理论等。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内容与特征。本章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为节约资本耗用、突破信贷规模限制等而进行的监管套利,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其次,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金融创新领域之一,即交叉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模式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的创新内容、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约束条件。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体系构建与现状评价。首先构建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评价体系,进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子法对其综合能力进行了评价。其次,以我国37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并以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重这一指标作为创新能力替代指标,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自身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本章首先基于我国2008—2019年3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创新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认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有利于提升银行经营绩效,但依赖于银行自身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把控;其次,根据实证结果,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分析。本章利用我国2008—2019年3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刻画的金融创新对金融风险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在引入金融风险滞后项以后,所得到的实证结果依然稳健;第二,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比、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和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风险;第三,商业银行资产报酬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对金融风险具有正相关关系。第七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本章利用我国A股2004—2019年上市企业的非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委托贷款刻画的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来说,这一结论依然稳健;第二,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营业销售收入比率、资产负债率、无形资产规模、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三,企业资产规模对金融风险具有负向阻碍作用,而企业成立年限兼具正负两种效应。第八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本章通过DSGE模型阐释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并通过设计相关的实证模型和变量指标,利用我国37家商业银行以及宏观层面2008—2019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商业银行在进行交叉金融创新业务的时候会获得更高的收益;第二,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刻画的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显着;第三,整体上,商业银行存贷比、盈利能力、资产规模、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和城镇化对宏观经济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首先总结了研究结论,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与监管的关系,认为金融业务创新与金融监管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次,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务创新监管需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资本监管不足、表外与同业监管不足、监管协调不够以及对系统性重要监管机构监管不足等方面;最后,从完善监管制度、完善资本监管和堵住监管套利三大方面提出了改进金融创新监管的方向和建议。论文的创新点:第一,对以商业银行交叉金融业务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的前沿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交叉金融业务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前沿领域,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交叉金融业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尤其是交叉金融业务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容和特征,及其宏微观影响,具有较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二,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特征以及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内容与特征,并采用理论建模、博弈分析、实证检验等多种手段分别从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对银行经营绩效、银行风险、企业经营绩效以及宏观经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多角度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宏微观影响。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对银行自身的经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微观金融业务创新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商业银行金融规模,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这种创新又会增加自身风险承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金融风险的形成。对于企业而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企业经营绩效整体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来说,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会增加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但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第三,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的两个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特征进行联系,分别从创新的综合能力和中间业务收入两个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认为,规模小的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但是在风险管理创新能力方面表现比规模大的商业银行要稳定。同时,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第四,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DSGE模型,并对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理论上看,当金融创新的收益为正时,商业银行有动机将资金从传统借贷转移到金融创新业务中,从而逃避金融监管要求,进一步增加经济体的总产出与总消费。

郭子豪[5](2021)在《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的法律保护》文中研究指明双层股权结构最大的问题是所有权与控制权失配而存在非控制股东受侵害风险,而且实践中非控制股东受侵害事件也确有发生。因为这种风险不可避免,所以非控制股东保护将始终是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运行有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自2019年引入双层股权结构以来,科创板有关非控制股东保护的规定基本未变,其“竞争对手”创业板却在2020年6月解禁双层股权结构的规则中对非控制股东保护措施做了完善。本文以此为契机,通过现状梳理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试图完善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的保护措施。具体而言,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必要性论证。完善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保护措施的理由有三个:一是理论上双层股权结构提升了非控制股东受侵害的可能性,实践中侵害事件也确有发生;二是科创板既未解决引入双层股权结构的本土化风险,其当下股东保护措施又无力应对非控制股东受侵害问题;三是若科创板不完善相关措施,政策上无法与创业板达到同等水平,其板块竞争力也可能因此而减弱。第二部分是现状梳理和问题发现。首先,将科创板现有的非控制股东保护措施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进行梳理。其次,根据梳理结果归纳各阶段存在的问题。事前层面的问题主要是限制不足,表现在对投资者的适当性限制易被规避,对特别表决权主体的限定过于广泛,未规定触发概率大的固定期限型日落条款以及对双层股权结构信息披露要求不高。事中保护的缺陷主要在机构监管与公司治理层面。机构监管重事前而轻事后。内部治理中监事会独立性不足,独立董事作用发挥不充分,是否规定控制人信义义务尚不明确。事后层面问题在诉讼发动困难,诉讼中对滥用特别表决权的认定困难以及补偿机制缺失。第三部分是经验借鉴。首先,选择双层股权结构运用较为成功的美国,同是新兴资本市场的新加坡,解禁时间与科创板接近的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借鉴对象。其次,评价三者之间的非控制股东保护措施,在启示与借鉴部分结合我国国情讨论科创板非控制股东保护措施完善过程中的应为与不为。监管尺度方面,认为科创板的规定应当更具体化。第四部分是针对问题提出建议。第一,针对事前层面的问题,科创板应对双层股权结构严格限制,包括对投资者的限制,对特别表决权主体的限制,增加适用固定期限型日落条款的选择权和提升信息披露要求。第二,事中保护层面既要加强部门监管,也要完善公司治理,发挥监事、独立董事作用,加强对控制股东的要求。第三,事后层面要保证诉讼的可操性,建立特别表决权滥用的司法认定预期。在制度建设层面应及时完善事后退出与补偿机制。

李美林[6](2021)在《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赋能证券行业,券商互联网经纪平台建设与完善,证券经纪业务进入以“互联网经纪业务”为突出代表的“后互联网”阶段。当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中小券商数量的连年激增,以“佣金战”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战略被各大券商视为抢夺证券经纪市场份额的不二利器,以“官网”、“官方APP”为主阵地发展互联网经纪业务,以轻资产的“C型”营业部作为线下“客服中心”的证券经纪模式日益成为券商行业发展主流模式。但是纵观国外市场“零通道”的佣金现状,以及我国证券行业“佣金率”逐渐触底、券商低佣金收益难以维持日常运营成本,互联网经纪业务走向何方、如何发展成为实践中和理论研究中关注的创新点。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是以互联网经纪业务为核心业务的一家综合性全牌照类券商,面对外部行业市场环境急剧变化,本文以其互联网经纪业务为研究核心,以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为研究对象,在介绍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PEST、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分析其机遇和威胁;围绕资源分析和能力,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最后运用SWOT分析矩阵,全面系统梳理公司所处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明确了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应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并提出业务竞争的战略重点和实施的保障性措施。通过本文研究,不仅为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发展提供系统、可行的决策建议参考,同时也为我国证券行业其他证券公司发展互联网经纪业务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罗中岚[7](2021)在《中金财富证券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方案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证券行业和公司自身来说,经纪业务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且和市场行情有着较大的正相关。经纪业务往往拥有较大的波动性,无法彻底从“靠天吃饭”的情境中走出来,同时现阶段的竞争十分剧烈(经纪业务佣金不断减少),人口增长速度减缓,老龄化问题突出,业务无法获得较大的突破。而财富管理业务拥有抗周期、低波动的优势,券商财富管理业务会因市场情况与经济周期的敏感性不佳而影响有限,只要手中拥有优良的客户资源,就能成为公司稳中求胜的上升点。而就当前形势来看,中国市场将变为世界财富增加的新动力,拥有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机会,资产配置业务作为财务管理业务体系中的核心业务,其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本研究根据上述分析条件,经整体研究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情形与需应对的问题,相对细致地讲解了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主要价值。根据中金财富证券十几年来的财富管理经验,来分析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问题,也就是在现阶段的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发展予以预估和界定,且使用优良的资产配置模式来达成高净值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尽力促进财富管理业务的持续发展。本研究将中金财富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当做分析内容,对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问题给予了全视野的研究,且就此类问题,结合客户的分类状况给出了5种私享定制化的资产配置方案模式。最终本研究给出了下述结论:高净值客户更关注资产配置方案与长效品类,对风险的认知将更多;各种资产配置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投资者将更为依托拥有专业投资水平的管理者;金融投资产品将变得日趋多元化。经由本文的分析,能够协助指导高净值客户的资产科学的投往金融市场,进而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低波动、专业性的资产保值增值方案,提升高净值客户家庭的生活品质,达成资产配置的实用价值;另外也能帮助提高公司的品牌口碑,更能展现出提升员工自己的整体服务水平。

张钿[8](2021)在《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0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在时间的检验中逐渐发展。近29年的快速进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如今已发展成世界最大的资产市场之一,目前拥有多种类型的交易产品和金融工具,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等。在这种发展速度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同样孕育了大规模的投资群体。然而,随着我国金融领域不断深入改革,证券公司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在我国金融业政策的影响下,监管层对于商业银行的参股约束逐渐放松;另一方面,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佣金逐渐下滑,对券商造成了较大的经营压力,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C类营业部的大规模扩张。此外,还包括券商之间的价格对抗,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进程。文章的研究对象招商证券走在中国最早成立的券商前端,具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经营背景。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证券经纪业务的内涵、营销特点等分析,对营业部经纪业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此外,本文参考已有文献构建的理论模型,包括STP理论、7Ps营销组合理论等,对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的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相关问题开展分析。全文研究的核心可以分为三大部分:(1)首先是从目标市场、价格与渠道、营销团队等方面对营业部当前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指出营业部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2)其次,本文详细分析了深笋岗营业部外在的宏观趋势及行业背景,对其业务发展的长处和不足之处进行研究。在本部分,笔者同样对深笋岗营业部的市场类型进行划分,包括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并对这两类客户的市场潜力进行探索并加以评估,进一步明确了深笋岗营业部的目标市场、发展方向和自身定位。(3)最后,本文对深笋岗营业部与经纪业务相关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广告和公关促销、人员管理、有形展示以及服务过程策略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笔者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包括营销系统的构建,营销理念的形成等等。推而广之,笔者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券商的经营发展有参考性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为整个券商体系贡献微薄的力量。

吴马晶[9](2021)在《招商证券笋岗路营业部财富管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财富管理业务最早瑞士兴起,而后风靡美国,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财富管理己经成为所有金融机构相互争夺利润的最核心的业务之一。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幻莫测,2018年的证券市场,成交量表现出每年递减的形势,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居民的人均可分配收入的日益增加,对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但证券公司的经营仍是以传统的通道经纪业务为主,佣金费率越来越低,再加上证券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证券公司的利润水平逐渐滑坡。为了应对逐渐下行的利润水平及国内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飞速増长,证券公司向财富管理转变的步伐也不断加速。选择证券公司作为财富管理的人数也有所增加。相比于银行和信托,证券公司的全牌照业务资格、投资研究能力、资产获取能力都独具优势,财富管理业务成为证券公司寻求利润瓶颈突破本文以招商证券为研究对象,以深圳笋岗营业部为例,借鉴国内外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招商证券的情况进行介绍,所在行业的情况分析,对深圳笋岗营业部的业务情况、组织构架、企业文化、技术创新等内部环境进行详尽的描述,了解存在的问题。通过差异化战略开展市场细分、客户定位,提出了包含产品编制、价格差异、多元促销、渠道拓展、人才战术、流程高效、品牌建设的营销策略,通过三方配合、三级联动、双重护航、多边助力来助力营销策略,保障营销策略的实施。通过研究认为招商证券的公司高管对财富管理业务的早期规划可以使得该项业务具备行业领先优势,是打造财富管理品牌优势,完善公司运营系统和营销系统的必由之路。综上所述,财富管理业务的转型是证券公司发展的必然过程,是实现发展升级和突破瓶颈的良好机会,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作为深圳笋岗营业部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参考,从客户需求出发,根据客户的情况来合理配置产品,使得客户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实现由过去的通道角色向专业金融服务的证券公司的转变。本文获得的成果在具有招商证券特色的前提下仍然具有普适性,能够为其他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徐梦微[10](2020)在《嘉林药业借壳上市动因及绩效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寻求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相较于首发上市来说,借壳上市作为并购方式的一种,其成本和难度都较低,是能曲线进入资本市场的路径之一。由于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百姓对医疗产品日益增加需求,医药行业步入稳定发展的时代。资金是任何企业发展的命脉,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资金也是尤其重要,医药企业没有持续的融资能力是很难将企业做大做强的。自2012年以来,医药企业通过借壳上市逐步进入资本市场,这说明市场十分肯定通过借壳这一途径进行资本运作的行为。本文选取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林药业”)成功借壳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山纺织”)上市该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阅读以往学者针对有关借壳上市的理论研究;其次剖析借壳双方的动因和交易模式;接着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嘉林药业借壳事件的市场绩效进行评价,运用突变级数法和熵值法对企业借壳上市前后的财务绩效进行对比和评价,并总结影响借壳绩效的问题所在;然后提出进一步提升嘉林药业借壳绩效的建议;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本文可以为将来想要通过借壳实现上市的医药企业提供参考,为医药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二、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 第七篇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研究 第四章 证券公司股权(风险)投资业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 第七篇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研究 第四章 证券公司股权(风险)投资业务(论文提纲范文)

(3)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
        2.1.2 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
    2.2 证券交易所问询的相关文献回顾
        2.2.1 证券市场监管效果文献回顾
        2.2.2 证券交易所问询对公司的治理效应文献回顾
    2.3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回顾
        2.3.1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的测度文献回顾
        2.3.2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策略性披露文献回顾
    2.4 证券交易所问询对上市公司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文献回顾
    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机理分析
    3.1 制度背景
        3.1.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3.1.2 我国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特征分析与现状描述
    3.2 基于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
        3.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3.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3.2.3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的分析
    3.3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影响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3.3.1 交易所年报问询直接影响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3.3.2 交易所年报问询间接影响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第四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语调操纵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4.3.2 变量设定
        4.3.3 模型构建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4.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4.5 拓展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4.5.1 分组检验分析
        4.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4.5.3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5.3.2 变量设定
        5.3.3 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5.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5.5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5.5.1 分组回归分析
        5.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5.5.3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6.3.2 变量设定
        6.3.3 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6.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6.5 拓展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6.5.1 分组回归分析
        6.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6.5.3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启示
    7.2 研究对策与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金融创新研究现状
        1.2.2 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发展
        1.2.3 金融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
        1.2.4 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发展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之处
    1.5 本文不足之处
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务创新
        2.1.2 交叉金融业务与影子银行业务
    2.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分类
        2.2.1 融资金融创新与非融资金融创新
        2.2.2 有效金融创新与无效金融创新
    2.3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理论
        2.3.1 追逐利润的动因
        2.3.2 顺应供给的动因
        2.3.3 规避管制的动因
        2.3.4 完善市场的动因
    2.4 金融发展理论
        2.4.1 金融发展理论
        2.4.2 金融深化理论
    2.5 金融创新理论与金融风险理论
        2.5.1 金融创新理论
        2.5.2 金融风险理论
    2.6 金融监管理论
    2.7 本章小结
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内容与特征
    3.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3.1.1 监管套利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
        3.1.2 顺应需求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
        3.1.3 增强竞争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外部压力
    3.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3.2.1 我国商业银行交叉金融业务创新
        3.2.2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创新
    3.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征分析
        3.3.1 交叉金融业务创新表现出的主要特征
        3.3.2 传统金融业务创新表现出的主要特征
    3.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环境条件
        3.4.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监管不足
        3.4.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
        3.4.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有利条件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体系构建与现状分析
    4.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体系构建
    4.2 基于综合能力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
        4.2.1 评价方法与模型
        4.2.2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4.2.3 评价结果与现状分析
    4.3 基于中间业务收入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评价
        4.3.1 指标选择
        4.3.2 样本与数据
        4.3.3 测算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自身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5.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自身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
    5.2 模型设计与变量指标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择
        5.2.3 数据来源与说明
    5.3 实证结果与讨论
        5.3.1 模型检验
        5.3.2 实证结果分析
        5.3.3 面板门槛回归分析
    5.4 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分析
    6.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银行风险的理论分析
        6.1.1 基本假设
        6.1.2 博弈过程
        6.1.3 融资市场
        6.1.4 金融创新对博弈均衡的影响
    6.2 研究假说
    6.3 实证模型、变量与数据
        6.3.1 模型设定
        6.3.2 变量选择
        6.3.3 数据来源与说明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模型检验
        6.4.2 实证结果与讨论
    6.5 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7.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
    7.2 研究假说
    7.3 模型、变量与数据
        7.3.1 模型设定
        7.3.2 变量选择
        7.3.3 数据来源与说明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7.4.1 模型检验
        7.4.2 实证结果与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8.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宏观经济的理论分析
        8.1.1 基本模型
        8.1.2 参数校准
        8.1.3 传导机制分析
    8.2 加入企业创新的进一步分析
        8.2.1 基本模型
        8.2.2 创新与经济增长
    8.3 实证模型、变量与数据
        8.3.1 实证模型设定
        8.3.2 变量选择
        8.3.3 数据来源与说明
    8.4 实证结果与分析
        8.4.1 模型检验
        8.4.2 实证结果与讨论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完善监管制度
        9.2.2 完善资本监管
        9.2.3 减少监管套利
        9.2.4 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的法律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与实践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
第一章 加强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保护的必要性
    第一节 双层股权结构下非控制股东易受侵害
        一、理论上非控制股东面临不可避免的风险
        二、实践中非控制股东受害确有发生
    第二节 科创板下非控制股东受侵害的可能性增加
        一、科创板未解决双层股权结构引入的本土风险
        二、科创板现行股东保护措施难以保障非控制股东权益
    第三节 完善非控制股东保护措施是板块竞争下的要求
        一、创业板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的保护措施优于科创板
        二、科创板非控制股东保护措施应不亚于创业板
第二章 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的保护现状及不足
    第一节 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的保护现状
        一、非控制股东的事前保护
        二、非控制股东的事中保护
        三、非控制股东的事后保护
    第二节 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保护措施的不足
        一、事前限制尚有不足
        二、监管与公司治理的规定不足
        三、救济、退出与补偿措施不完善
第三章 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保护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的保护措施及启示
        一、较为成熟的非控制股东保护措施
        二、启示与借鉴
    第二节 新加坡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的保护措施及启示
        一、新兴资本市场的非控制股东保护措施
        二、启示与借鉴
    第三节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的保护措施及启示
        一、谨慎的非控制股东保护措施
        二、启示与借鉴
第四章 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法律保护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事前法律限制措施
        一、有效发挥投资者适当性作用
        二、缩小特别表决权主体适用范围
        三、自主选择下的固定期限型日落条款
        四、强化信息披露机制
    第二节 完善监督与管理机制
        一、部门监管事前、事中全过程发力
        二、内部治理的完善
    第三节 完善事后救济、退出与补偿措施
        一、增强股东代表诉讼在双层股权结构下的可操性
        二、建立特别表决权滥用的司法认定预期
        三、建立非控制股东的退出与补偿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1.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
        1.2.3 主要战略分析模型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现状
    2.1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概况
        2.1.1 J证券公司简介
        2.1.2 组织架构
        2.1.3 人员构成
        2.1.4 营销渠道
    2.2 证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背景
        2.2.1 互联网经纪业务已成趋势
        2.2.2 国外互联网证券经纪业务先进模式借鉴
    2.3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经营现状
        2.3.1 互联网经纪平台经纪宝运营情况
        2.3.2 业务产品情况
        2.3.3 客户资产情况
        2.3.4 收入状况
    2.4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市场定位不合理
        2.4.2 客户营销层次浅
        2.4.3 产品服务无差异
        2.4.4 人才队伍不健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2.1 行业内现有企业竞争分析
        3.2.2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2.3 购买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2.4 替代品替代能力分析
        3.2.5 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3.3 发展机遇与威胁分析
        3.3.1 发展机遇
        3.3.2 发展威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条件分析
    4.1 资源条件分析
        4.1.1 技术资源分析
        4.1.2 客户资源分析
        4.1.3 文化资源分析
    4.2 能力条件分析
        4.2.1 服务能力分析
        4.2.2 营销能力分析
        4.2.3 网点运营能力分析
    4.3 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4.3.1 竞争优势
        4.3.2 竞争劣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5.1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SWOT分析
        5.1.1 SWOT战略矩阵分析
        5.1.2 增长型(SO)战略
        5.1.3 扭转型(WO)战略
        5.1.4 多种经营(ST)战略
        5.1.5 防御型(WT)战略
    5.2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
        5.2.1 发展战略定位
        5.2.2 竞争战略
    5.3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重点
        5.3.1 产品:依据客户细分差异化服务
        5.3.2 渠道:重点发展线上、线下予以配合
        5.3.3 营销:线上精准与线下综合营销服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举措
    6.1 建设扁平化组织架构
    6.2 搭建互联网思维人力团队
    6.3 完善大数据营销体系建设
    6.4 推进合规风控体系建设
第七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金财富证券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财富管理
        2.1.2 资产配置
        2.1.3 高净值客户
        2.1.4 Black-Litterman模型
        2.1.5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2.1.6 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理论
    2.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2.1 国外发展现状
        2.2.2 国内发展现状
    2.3 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文献综述
        2.3.1 国外研究情况
        2.3.2 国内研究情况
        2.3.3 文献综述
第三章 中金财富证券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现状
    3.1 中金财富证券基本情况
        3.1.1 基本信息
        3.1.2 经营现状
        3.1.3 财务状况
        3.1.4 股权关系
        3.1.5 职工情况
    3.2 中金财富证券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现状
        3.2.1 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结构
        3.2.2 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方式
        3.2.3 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规模
        3.2.4 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趋势
    3.3 中金财富证券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
        3.3.1 产品组合推荐的有效性
        3.3.2 流动性因素
        3.3.3 风险收益匹配性
        3.3.4 网络工具充分利用性
    3.4 高净值客户贡献情况对比分析
第四章 中金财富证券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方案设计
    4.1 资产配置目标
        4.1.1 总体目标
        4.1.2 具体配置目标
    4.2 资产配置方案设计原则
        4.2.1 适当性原则
        4.2.2 资产配置多样化原则
        4.2.3 资产风险适宜原则
    4.3 资产配置方案设计思路
    4.4 资产配置方案设计过程
    4.5 资产配置方案内容
        4.5.1 资产配置方案设计的方法与途径
        4.5.2 资产配置组合模型的构建
        4.5.3 客户服务平台建设
        4.5.4 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方案
    4.6 资产配置方案风险控制
        4.6.1 动态优选
        4.6.2 及时检测
        4.6.3 全程跟踪
        4.6.4 专业投后
    4.7 资产配置方案的定制化、私享化
第五章 中金财富证券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方案的评价以及保障措施
    5.1 资产配置方案的评价
        5.1.1 资产配置方案的收益分析
        5.1.2 资产配置方案的评价
    5.2 资产配置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5.2.1 流程管理体系的再造和规范
        5.2.2 利用知识专家的力量完善客户资产配置的专业性和确定性
        5.2.3 构建有效的资产配置服务模式
        5.2.4 IT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后期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目录
附录 B 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证券经纪业务
        2.1.1 证券经纪业务定义
        2.1.2 证券经纪业务特点
    2.2 市场营销理论
        2.2.1 7Ps营销理论
        2.2.2 STP理论
第三章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营销的现状
    3.1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基本情况简介
        3.1.1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人力资源现状
        3.1.2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组织架构分布
        3.1.3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现状
    3.2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营销现状
        3.2.1 产品策略
        3.2.2 渠道策略
        3.2.3 价格策略
        3.2.4 促销策略
    3.3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3.1 过度依赖通道佣金
        3.3.2 营业部专业化人才匮乏
        3.3.3 产品结构单一、无法个性化定制
        3.3.4 定价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第四章 招商证券经纪业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4.1 招商证券经纪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招商证券经纪业务行业环境分析
        4.2.1 竞争环境分析
        4.2.2 需求环境分析
    4.3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4.3.1 营销团队能力分析
        4.3.2 营销资金分析
        4.3.3 信息建设能力分析
    4.4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的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会分析
        4.4.4 威胁分析
        4.4.5 分析结论
第五章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5.1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市场细分
        5.1.1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市场细分
        5.1.2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目标市场选择
        5.1.3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目标市场定位
    5.2 基于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5.2.1 产品策略
        5.2.2 渠道策略
        5.2.3 价格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2.5 人员策略
        5.2.6 过程策略
        5.2.7 有形展示策略
第六章 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措施
        6.1.1 职权分明的管理制度
        6.1.2 优化组织架构
    6.2 人力保障措施
        6.2.1 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6.2.2 建立人才培养晋升机制
        6.2.3 建立完善的薪酬与激励机制
    6.3 科技助力金融保障措施
        6.3.1 将金融科技应用于新的业务场景
        6.3.2 加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6.3.3 精准营销线上线下客户
        6.3.4 加强证券互联网场景应用风险管理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招商证券笋岗路营业部财富管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财富管理理论概述
        2.1.1 国外财富管理模式研究
        2.1.2 国内券商财富管理模式研究
    2.2 营销管理理论
        2.2.1 STP理论
        2.2.2 精准营销理论
        2.2.3 7P营销理论
第三章 招商证券深圳笋岗路营业部财富管理业务现状及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招商证券及招商证券深圳笋岗营业部概况
        3.1.1 招商证券简介
        3.1.2 招商证券深圳笋岗营业部简介
        3.1.3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3.2 招商证券深圳笋岗营业部财富管理业务的外部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3.1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3.2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3.3.3 潜在竞争者能力分析
        3.3.4 替代品的威胁分析
        3.3.5 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分析
    3.4 深圳笋岗营业部财富管理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3.4.1 组织构架分析
        3.4.2 考核机制分析
        3.4.3 企业文化分析
        3.4.4 营销技术分析
第四章 招商证券深圳笋岗营业部财富管理业务营销策略制定
    4.1 市场定位及目标市场选择
        4.1.1 市场细分
        4.1.2 目标市场
        4.1.3 市场定位
    4.2 完善产品货架并差异化推介
        4.2.1 丰富全系产品线
        4.2.2 差异化产品推介
        4.2.3 建立总部支持的产品培育基地
    4.3 提高定价能力与盈利水平
        4.3.1 差别化定价
        4.3.2 增值服务提高收益水平
    4.4 加强渠道布局与协同营销
        4.4.1 加强与银行及非银机构合作
        4.4.2 贯彻B端赋能战略
        4.4.3 移动科技助力全方位获客
    4.5 以结果为导向的多样化促销策略
        4.5.1 开展有目标的互动交流活动
        4.5.2 人员推销实现有形化产品
        4.5.3 网络推广实现覆盖性
    4.6 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客户满意度
        4.6.1 核心人才的培养与人员配置的优化
        4.6.2 建立有销售合力的营销团队
        4.6.3 全面提升客户满意度
    4.7 业务流程标准化与协同化
        4.7.1 优化服务流程
        4.7.2 系统化流程把控合规风险
    4.8 打造招商证券财富管理专业品牌
        4.8.1 梳理财富管理专业形象
        4.8.2 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担当
第五章 招商证券深圳笋岗营业部财富管理业务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5.1 前中后台三方配合
        5.1.1 提高投资研究能力
        5.1.2 增强团队竞争力
        5.1.3 提升后台支持力
    5.2 战略管理业务的三级联动
        5.2.1 战略联动
        5.2.2 管理联动
        5.2.3 业务联动
    5.3 正向考核和直达通道的双重护航
        5.3.1 建立考核与激励制度
        5.3.2 建立直达通道助力重点业务
    5.4 科技引导智能化服务
    5.5 建设财富管理和合规管理的企业文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嘉林药业借壳上市动因及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借壳的动因研究
        1.2.2 借壳的模式研究
        1.2.3 借壳的绩效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借壳上市相关概念
        2.1.1 借壳上市
        2.1.2 借壳公司与壳公司
        2.1.3 借壳模式
    2.2 借壳上市相关理论
        2.2.1 信息信号理论
        2.2.2 效率理论
        2.2.3 寻租理论
    2.3 绩效界定与绩效评价方法
        2.3.1 绩效界定
        2.3.2 绩效评价方法
第三章 嘉林药业借壳上市案例介绍
    3.1 嘉林药业借壳上市背景介绍
        3.1.1 医药行业融资状况堪忧、融资需求大
        3.1.2 医药行业IPO过会率低
        3.1.3 医药行业借壳上市数量多
    3.2 借壳双方基本情况简介
        3.2.1 借壳方嘉林药业简介
        3.2.2 让壳方天山纺织简介
第四章 嘉林药业借壳案例动因及交易过程分析
    4.1 嘉林药业借壳动因分析
        4.1.1 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4.1.2 抓住行业时机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1.3 获得广告效应,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4.1.4 IPO上市存在阻碍,只能曲线借壳上市
    4.2 天山纺织让壳动因分析
        4.2.1 发展僵化,寻求业务转型
        4.2.2 业绩不佳,改善经营状况
    4.3 嘉林药业借壳交易过程
        4.3.1 重大资产出售及置换
        4.3.2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4.3.3 股份转让
        4.3.4 募集配套资金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嘉林药业借壳上市绩效评价
    5.1 嘉林药业借壳上市市场绩效分析
        5.1.1 市场绩效评价过程
        5.1.2 市场绩效结果分析
    5.2 嘉林药业借壳上市财务绩效分析
        5.2.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5.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5.2.3 财务绩效评价过程
        5.2.4 财务绩效结果分析
    5.3 影响嘉林药业借壳财务绩效的问题总结
        5.3.1 募投项目进度缓慢,闲置资金利用不足
        5.3.2 应收账款回收期长,资产运营效率低下
        5.3.3 研发创新投入不足,企业发展增速放缓
        5.3.4 费用管理控制不佳,盈利指标不断下降
        5.3.5 过度依赖主营产品,销售状况易受波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进一步提升嘉林药业财务绩效的建议
    6.1 充分运用闲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2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助力资产周转
    6.3 高度重视研发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6.4 突破销售模式瓶颈,节约销售费用
    6.5 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培养盈利增长点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 第七篇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研究 第四章 证券公司股权(风险)投资业务(论文参考文献)

  • [1]G证券公司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关辰菲.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2]开源证券经纪业务转型研究[D]. 陈颖希. 西北大学, 2021
  • [3]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D]. 张艺琼. 西北大学, 2021(12)
  • [4]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影响研究[D]. 邹昌波. 四川大学, 2021(12)
  • [5]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非控制股东的法律保护[D]. 郭子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李美林.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7]中金财富证券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方案设计研究[D]. 罗中岚. 兰州大学, 2021(12)
  • [8]招商证券深笋岗营业部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张钿. 兰州大学, 2021(12)
  • [9]招商证券笋岗路营业部财富管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吴马晶. 兰州大学, 2021(12)
  • [10]嘉林药业借壳上市动因及绩效研究[D]. 徐梦微.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第七章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研究第四章证券公司股权(风险)投资业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