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联合激光与单纯激光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方法及效果比较

冷冻联合激光与单纯激光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方法及效果比较

一、冷冻联合激光与单用激光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方法及效果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杜方智,张栩,王千秋[1](2021)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2011年1月-2021年9月发表的有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在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包括4 277例尖锐湿疣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O2激光、光动力、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比单纯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显着提升28%、16%和17%(分别为RR=1.28, 95%CI:1.23~1.34;RR=1.16, 95%CI:1.10~1.22;RR=1.17, 95%CI:1.09~1.27);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分别显着下降69%、74%、66%和67%、75%、70%(3个月:分别为RR=0.31, 95%CI:0.22~0.43;RR=0.26, 95%CI:0.15~0.45;RR=0.34, 95%CI:0.23~0.50;6个月:分别为RR=0.33, 95%CI:0.24~0.44;RR=0.25, 95%CI:0.12~0.53;RR=0.30, 95%CI:0.16~0.5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RR=1.06, 95%CI:0.57~1.97;RR=1.15, 95%CI:0.72~1.84;RR=1.00, 95%CI:0.48~2.08)。结论 CO2激光、光动力和微波等治疗方法联合干扰素治疗与非联合治疗相比可显着提升疗效,较大程度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杜娟,徐金华[2](2021)在《干扰素与尖锐湿疣的复发与防治》文中研究指明尖锐湿疣是我国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局部物理治疗、光动力,这些方法被用于消除疣体。这些疗法复发率高,因为其不能完全根除残留在邻近上皮黏膜中的潜伏的人乳头瘤病毒。干扰素属于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抗病毒方式,前景广阔。干扰素联合传统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有助于减少复发率。本文主要对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国内最新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倪永健[3](2021)在《自拟中药方熏蒸坐浴对改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给予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病人自拟中药方局部熏蒸坐浴,观察其治疗效果,评价其改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程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所有病例均选择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诊疗中心门诊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高频电刀切除疣体+重组人干扰素ɑ2b凝胶局部涂抹),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熏洗坐浴;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熏洗坐浴。疗程为4周,每周复查一次。两组患者若治疗期间复发则继续基础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每次复查的创面愈合程度和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在创面愈合和复发情况两个方面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证明:在创面愈合方面:治疗组第一周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第一周有效率(91.18%)(Z=-2.072,P=0.038<0.05);治疗组第二周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第二周有效率(97.06%)(Z=-2.793,P=0.005<0.05);第三周两组有效率均为100%(Z=-2.328,P=0.020<0.05);第四周两组有效率均为100%(Z=-1.698,P=0.09>0.05);在复发情况发面:治疗组痊愈率(94.12%)高于对照组痊愈率(76.47%)(Z=-2.053,P=0.040<0.05)。自拟中药方局部熏蒸坐浴应用于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且在前两周效果显着;在预防复发方面也具有显着疗效。结论:自拟中药方熏蒸坐浴对改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创面愈合及预防术后复发方面安全有效,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杨虎辉[4](2021)在《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自拟方“疏肝祛疣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复发性肝郁气滞证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对患者外周血的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研究。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于皮肤科门诊部行微波治疗,将全部肉眼可见疣体一次性清除。治疗组予术后冲服疏肝祛疣汤配方颗粒,同时予臀部肌注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照组予臀部肌注干扰素α-2b注射液。两组均用药2月,治疗期间两周复诊一次,在第一次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共6次。复诊时观察微波治疗后创口的修复情况,记录治疗范围及周围2cm内是否有疣体新发,是否有其他身体不适出现等;首次治疗及治疗后第90天测定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结果:1.临床研究1.1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疣体大小评分和疣体数目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象具有可比性。1.2治疗后,经统计分析两组研究都获得了较高的痊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治疗组痊愈率为84.8%,复发率为15.2%;对照组痊愈率为63.6%,复发率为36.4%,两组痊愈率和复发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实验研究2.1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表达和CD4+/CD8+比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象具可比性。治疗前CD4+、CD4+/CD8+比值较标准参考值偏低,CD8+较标准参考值偏高。2.2 CD4+的表达:治疗组治疗后CD4+表达上调,且同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表达上调,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CD4+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调节CD4+的表达时更具有优势。2.3 CD8+的表达:治疗后两组CD8+均下降,两组各自组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调节CD8+的表达时作用占优。2.4 CD4+/CD8+的表达:治疗后两组CD4+/CD8+值均较前上调,且两组组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肝郁气滞证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维持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都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干扰素,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临床值得参考和推广应用。

贾妍[5](2021)在《冷冻联合清疣煎熏洗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冷冻联合清疣煎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为观察对象,严格按照病例纳入排除标准选取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疣煎组、光动力组、冷冻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清疣煎组进行皮损冷冻(1次/周)+清疣煎熏洗(1次/日)治疗、光动力组进行皮损冷冻(1次/周)+艾拉光动力(1次/周)治疗、冷冻组进行皮损冷冻(1次/周)治疗,共治疗3周。末次治疗后1周,根据皮损清除情况判定治疗效果,进行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量表调查,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费用,末次治疗后6月内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结束后清疣煎组、光动力组、冷冻组最终分别纳入研究患者29例、28例、29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治疗前皮损积分可比。2.治疗后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清疣煎组与光动力组临床疗效优于冷冻组;3.治疗后三组生活质量问卷量表标准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清疣煎组高于光动力组、冷冻组;4.治疗后6月内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清疣煎组、光动力组复发率远低于冷冻组;5.治疗期间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两比较,清疣煎组、冷冻组均低于光动力组;6.治疗期间三组治疗总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两比较,光动力组高于清疣煎组,清疣煎组高于冷冻组。结论:冷冻联合清疣煎熏洗疗法在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的作用上与冷冻联合光动力疗法相当,在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上最优,不良反应发生最少,治疗费用相对低廉,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陈瑞丽[6](2021)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球形孢子丝菌杀伤作用的体外研究及碘化钾对其杀伤效果的影响》文中认为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一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皮损表现多样,主要累及皮肤、皮下组织及淋巴组织,偶见内脏、骨骼等系统性感染,迁延不愈。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报道,其病原体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Sporothrix schenckii complex)的主要致病型包括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巴西孢子丝菌(Sporothrix brasiliensis)和我国主要流行的球形孢子丝菌(Sporothrix globosa)。孢子丝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也十分有限,以碘化钾和抗真菌药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为主,疗程一般为3-6个月。碘化钾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可能会引起皮疹、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长时间应用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肝肾功能障碍、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耐药菌株导致治疗失败。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温热疗法、液氮冷冻治疗、物理治疗等。黑素作为孢子丝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可帮助真菌抵御逆环境,如极端温度、酸碱、紫外线、电离辐射等,降低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对治疗也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有光动力疗法治疗(phtodynamic therapy,PDT)孢子丝菌病的报道,但相关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采用临床分离的球形孢子丝菌野生株Mel+、培养基中含三环唑(tricyclazole,TCZ)以抑制黑素合成的球形孢子丝菌TCZ-Mel+、使用紫外线诱变法获得的不产黑素的白化突变株Mel-和分离自7位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处的球形孢子丝菌,选用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作光敏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红光作为光源,探讨了威伐光、红光和LED红光等物理治疗手段及ALA-PDT对球形孢子丝菌的杀伤作用、黑素的保护作用及ALA-PDT的杀伤机制、碘化钾(potassium iodide,KI)对ALA-PDT杀伤作用的增强,旨在探索孢子丝菌病的新型治疗方法,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本研究第一部分以威伐光、红光和54、108、162J/cm2的LED红光分别照射球形孢子丝菌Mel+分生孢子后培养并计算其存活率,另外照射培养基中含三环唑的球形孢子丝菌TCZ-Mel+和白化突变株Mel-分生孢子以观察黑素对菌株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威伐光照射后Mel+分生孢子存活率为78.9%,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在体外实验中威伐光照射对球形孢子丝菌有杀伤作用,而红光和LED红光则没有。威伐光、红光和LED红光对TCZ-Mel+和Mel-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效果,但比较三株菌的存活率,在威伐光、红光及162J/cm2的LED红光照射后,TCZ-Mel+和Mel-分生孢子存活率显着低于Mel+分生孢子,提示黑素可帮助菌株抵抗照光过程中的杀伤作用。本实验第二部分研究了ALA-PDT对球形孢子丝菌的体外杀伤效果及黑素的作用。首先以0、0.3M、0.6M、1.19M浓度的ALA和0、54、108、162J/cm2的LED红光摸索对球形孢子丝菌Mel+分生孢子和酵母细胞的杀伤效率;以同样条件处理TCZ-Mel+和Mel-分生孢子,观察黑素的防护作用;7株球形孢子丝菌分生孢子和酵母细胞与1.19M ALA共孵育后给予162J/cm2 LED红光照射以观察ALA-PDT对其他球形孢子丝菌的杀伤效果;采用CCK-8法检测经ALA-PDT处理后的HaCaT细胞活性以评价ALA-PDT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19M ALA和162J/cm2 LED红光联合作用时对Mel+分生孢子杀伤作用最强,达97.38%,对酵母细胞100%杀伤,酵母细胞对ALA-PDT的杀伤作用更敏感。比较同样条件下Mel+、TCZ-Mel+和Mel-三株菌的存活率,TCZ-Mel+和Mel-的存活率低于Mel+,表明黑素保护菌株抵抗ALA-PDT的杀伤。1.19M ALA和162J/cm2 LED红光联合作用对另外7株球形孢子丝菌及2株参考菌株的分生孢子和酵母细胞也有同样的抗菌活性。经ALA-PDT处理的HaCaT细胞活性与未处理组无明显差异,ALA-PDT对HaCaT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本研究第三部分进一步探索了ALA-PDT对球形孢子丝菌的杀伤机制。采用DCFH-DA探针检测1.19M ALA和162J/cm2 LED红光共同作用后Mel+分生孢子生成ROS水平,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ALA-PDT后Mel+分生孢子形态与超微结构,彗星实验检测ALA-PDT后Mel+分生孢子DNA损伤水平。结果显示,经ALA-PDT处理的Mel+分生孢子荧光强度明显增加;扫描电镜下可见分生孢子表面粗糙,有毛刺和突起,形态凹陷;透射电镜下可见分生孢子外层黑素脱失,细胞结构疏松,细胞器被破坏;彗星实验观察到ALA-PDT处理的Mel+分生孢子拖尾率增加,表明DNA损伤水平升高。本研究第四部分研究了KI对ALA-PDT杀伤球形孢子丝菌的影响。本实验中ALA浓度为0.6M,LED红光剂量为108J/cm2,通过在ALA-PDT前或后添加KI及加入不同浓度的KI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确定KI加入的时间和浓度;在ALA-PDT前加入100m M KI,观察对Mel+分生孢子及另外7株球形孢子丝菌杀伤作用的影响;采用DCFH-DA探针检测加入KI后Mel+分生孢子的ROS产量。结果显示,在ALA-PDT前添加KI,且KI浓度为100m M时对ALA-PDT抗菌活性增强效果较好;ALA-PDT对球形孢子丝菌Mel+杀伤效果为12.06%,加入100m M KI后,杀伤效率提高至50.5%,在对另外7株球形孢子丝菌的实验上也观察到杀伤效果的增强;加入KI的ALA-PDT过程中ROS产量明显减少。本研究显示威伐光和ALA-PDT对球形孢子丝菌有杀伤作用,黑素在威伐光、红光和162J/cm2的LED红光照射及ALA-PDT过程中帮助菌株抵御杀伤效果,ALA-PDT通过生成大量ROS产生杀伤作用,导致分生孢子超微结构破坏和DNA损伤,KI可增强ALA-PDT对球形孢子丝菌的杀伤效果,为孢子丝菌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李慧[7](2021)在《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的性传染性疾病,复发率较高,常常给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尖锐湿疣每年全球发病率是160/10万-289/10万,在所有生殖器性传染性疾病中排在第二位,形势非常严峻。HPV感染情况和基因型别复杂多样,并在时间、地域及人群等“三间分布”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目的1.探讨郑州地区CA患者HPV感染的阳性率和基因亚型分布规律,揭示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2.分析HP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发病的相关性,为本地区CA的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流行病学基础。方法1.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92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基因扩增技术及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基因型别检测,统计HPV感染的阳性率和基因亚型分布特征;2.选取同期皮肤科确诊的150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作病例组(确诊标准: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尖锐湿疣诊疗规范,符合尖锐湿疣临床特征),依据病史进一步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其中初发组116例、复发组34例,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为来自郑州地区不同社区的106名健康个体。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临床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相关数据应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受检者检测HPV基因阳性2680例,阴性6617例,阳性率为28.83%(2680/9297);阳性者中低危型HPV感染723例,高危型HPV感染1670例,疑似高危型HPV感染287例;低危型HPV感染主要以HPV 61、54、6、81、11亚型为主,高危型HPV感染主要以HPV 16、52、58、53、39亚型为主。2.150例CA患者HPV感染的基因分型:共检出HPV感染141例,阳性率为94.00%;其中单一基因亚型感染95例(63.33%),双重亚型感染34例(22.67%),三重及以上亚型感染12例(8.00%);低危型HPV感染以HPV6、11和43为主,高危型以HPV33、58、31、52、16等为主。3.在CA患者HPV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中,吸烟在初发组与对照组(χ2=21.181,P=0.000)、复发组与对照组(χ2=60.124,P=0.000)、初发组与复发组(χ2=11.285,P=0.001)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饮酒在初发组与对照组(χ2=9.514,P=0.002)、复发组与对照组(χ2=18.603,P=0.000)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饮酒在初发组与复发组(χ2=1.621,P=0.203)无统计学差异。4.性伴侣数在初发组与对照组(P=0.000)、复发组与对照组(P=0.000)、初发组与复发组(P=0.001)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首次性交年龄在初发组与对照组(P=0.052)、复发组与对照组(P=0.25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初发组与复发组(P=0.01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5.在伴发性病方面,初发组与对照组(χ2=26.331,P=0.000)、复发组与对照组(χ2=40.035,P=0.000)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初发组与复发组(χ2=2.381,P=0.123)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郑州地区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的低危亚型主要以HPV6、11为主,高危亚型主要以HPV33、58、31、52、16为主;2.尖锐湿疣初发和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性伴侣数、首次性交年龄、伴发性病、吸烟、饮酒等。

张成[8](2019)在《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儿童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第一部分595nm脉冲染料激光小光斑联合大光斑治疗儿童面部蜘蛛痣的疗效观察背景介绍:蜘蛛痣(Spidernevi,SN)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先前已经描述了 SN的不同治疗方法,包括电凝聚、氩激光、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 laser,PDL)、磷酸氧钛钾(KTP)激光和1064 nm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这些方法是有效的,但可能需要良好的技术操作,多次治疗,并经常导致疤痕或色素沉着。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595nm PDL使用小光斑联合大光斑治疗儿童面部蜘蛛痣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安徽省儿童医院皮肤科采用595nm PDL治疗面部蜘蛛痣的患儿110例,年龄在0.2-12岁之间。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小光斑联合大光斑组和大光斑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6周后复诊,疗效不佳者继续治疗,直到皮损消退。随访时间一年以上。结果:小光斑联合大光斑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大光斑组,一次治愈率分别为90.9%和53.0%(χ2=17.937,P<0.001)。对于蜘蛛体中央痣体直径≥1mm的皮损,小光斑联合大光斑组的一次治愈率为100%,大光斑组为34.8%(χ2=20.780,P<0.001)。对于蜘蛛体中央痣体直径<1 mm的皮损,小光斑联合大光斑组的一次治愈率为82.6%,大光斑组为62.8%(χ2=3.961,P=0.138)。两组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无差异(分别是 P=0.141 和 P=1.000)。结论:595 nm PDL小光斑联合大光斑可以有效,安全地用于治疗儿童面部蜘蛛痣,尤其是中央痣体直径大于等于1 mm蜘蛛痣的最佳选择。第二部分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观察背景介绍:化脓性肉芽肿是皮肤和粘膜的常见良性血管性病变,易发生溃疡和出血。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冷冻疗法,C02激光,磷酸氧钛钾激光,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和脉冲染料激光。目的:观察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皮肤科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小光斑和高能量密度治疗参数(光斑3mm,脉宽1.5ms,能量密度16.5-19.5 J/cm 2)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106例,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1次治疗后治愈率为77.4%,2次治疗后总治愈率为91.5%,经3次以上多次治疗后总治愈率达到了 95.3%。不良反应中术中破溃出血2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4例,色素减退1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采用小光斑和高能量密度参数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低。第三部分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研究背景介绍: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和1,064nm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已成功用于治疗婴儿血管瘤。近年来,局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特别是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在治疗婴儿血管瘤方面具有前景。目的:探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595nm PDL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皮肤科采用595 nm PDL或联合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116例婴儿浅表血管瘤。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使用595nm PDL治疗;联合治疗组(n=56例)使用595nm PDL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按照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皮损面积和治疗次数分组,比较这些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在联合治疗组的浅表血管瘤中观察到显着疗效,有效率为76.8%,平均治疗次数为(2.18±1.16)次。对照组有效率为56.7%,平均治疗次数为(2.05±1.35)次。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254,P=0.0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464,P=0.226)。疗效在不同性别(χ2=0.208,p=0.649)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疗效在不同年龄(χ2=5.254,p=0.022)、发病部位(χ2=6.561,p=0.038)、皮损面积(χ2=4.179,p=0.041)和治疗次数(χ2=22.197,p<0.001)之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与联合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是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安全有效方法。与单用PDL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好。血管瘤治疗效果还与患者年龄、发病部位、皮损面积和治疗次数有关。第四部分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顽固性寻常疣的疗效观察背景介绍:寻常疣是常见的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皮肤病,可以以各种方式去除,但尚未发现特效疗法。医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治疗顽固性疣。有人提出,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的成功在于疣含有增生扩张的血管。目的:确定595nm PDL在治疗儿童顽固性寻常疣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调查了 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皮肤科接受595nm PDL治疗的顽固性寻常疣患儿的医疗记录。随访时间为12个月以上。结果:60例顽固性寻常疣患儿共147个疣体接受595nm PDL治疗。76.9%的疣体完全被清除,平均治疗次数3.1±1.2次。会阴和肛周以及面部疣的完全清除率为100%,手部疣完全清除率为90.5%,跖部疣为61.5%,四肢疣为66.7%。147例疣体中,9例(6.1%)治疗后出现色素减退,3例(2.0%)出现色素沉着过度,3例(2.0%)出现水疱,2例(1.4%)出现轻微瘢痕,4例(2.7%)出现激光后即刻瘙痒反应。在12个月或更长时间的随访期后,80.3%的疣体没有复发。结论:595nm PDL是治疗儿童顽固性疣的有效,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会阴和肛周及面部的顽固性疣的疗效最佳。副作用少,远期复发率低。

李涵,王艳辉,李新民[9](2018)在《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NKI、Wan Fang、VIP、Sino 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10月2日。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诊断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整理数据、而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RCT,包括1 585例患者。中药熏洗单用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总有效率为[RR=1.38,95%CI(1.30,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单用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能提高尖锐湿疣消退的有效率。

杜天聪,孟强,庞飞,刘永康[10](2017)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国内应用现况》文中提出肛周尖锐湿疣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病人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目前的治疗手段除电切、冷冻等常规物理方式以外,光动力疗法逐渐广泛应用。临床上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国内近年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二、冷冻联合激光与单用激光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方法及效果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冻联合激光与单用激光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方法及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数据提取
    1.4 文献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有效率比较
        2.3.2 3个月复发率比较
        2.3.3 6个月复发率比较
        2.3.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5 发表偏倚
3 讨论

(2)干扰素与尖锐湿疣的复发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尖锐湿疣
2 干扰素
3 干扰素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3.1 干扰素单独治疗尖锐湿疣
    3.2 局部药物治疗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3.2.1 鬼臼毒素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3.2.2 三氯醋酸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3.2.3 咪喹莫特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3.3 局部物理治疗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3.3.1 CO2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3.3.2 冷冻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3.3.3 高频电刀手术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3.3.4 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3.4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4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5 小结

(3)自拟中药方熏蒸坐浴对改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尖锐湿疣的病因
        1.3 治疗方法
    2 中医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2.1 古代文献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3 肛周肛管尖锐湿疣的相关研究
    4 小结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采集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实验排除病例指标
        1.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基本资料
        2.2 临床试验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评价标准
        2.5 临床应用的统计方法
    3 临床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3.1 两组治疗后的情况和数据结果
    4 安全性观察结果
讨论与体会
    1.1 理论基础
    1.2 自拟中药方组方分析及药理学依据
    1.3 本课题创新点
    1.4 研究结果分析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对照语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与步骤
        1.1 患者来源及试验设计
        1.2 患者入组要求
        1.3 临床研究方法
    2.疗效评定标准
    3.临床疗效判定依据
    4.临床数据分析
    5.研究结果
        5.1 可比性分析
        5.2 一般情况比较
        5.3 两组疗效对比(见表5及图2)
    6.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和实验试剂
        1.2 疏肝祛疣汤组成及剂型
    2.实验方案
        2.1 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6 病例分组及方法
    3.实验方法
    4.实验数据处理
    5.实验研究结果
        5.1 可比性分析
        5.2 治疗结果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立论依据
    2.疏肝祛疣汤方药组成及药理学研究
        2.1 药物组成
        2.2 方药分析
        2.3 单味药药性味归经分析
        2.4 单味药现代药理分析
    3.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治疗尖锐湿疣中的作用
    4.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CA的疗效及对CD4~+、CD8~+影响分析
    5.结果
    6.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1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分型及治法
    2.西医学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尖锐湿疣发病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
        2.3 尖锐湿疣的复发
        2.4 尖锐湿疣的治疗
    3.文献综述小结
    参考文献2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冷冻联合清疣煎熏洗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与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尖锐湿疣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6)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球形孢子丝菌杀伤作用的体外研究及碘化钾对其杀伤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孢子丝菌病的研究现状
        1.1.1 孢子丝菌病的病原体研究
        1.1.2 孢子丝菌的黑素研究
        1.1.3 孢子丝菌病的传播及流行
        1.1.4 孢子丝菌病的治疗
    1.2 光动力治疗的研究进展
        1.2.1 光动力治疗的历史和起源
        1.2.2 光动力治疗的机制研究
        1.2.3 光敏剂
        1.2.4 光源
        1.2.5 临床应用
        1.2.8 总结和展望
第2章 威伐光、红光、LED光对球形孢子丝菌的杀伤及黑素的保护作用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2 主要试剂与配制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PDA斜面培养基的配制
        2.3.2 PDA平皿培养基的配制
        2.3.3 含三环唑的PDA斜面培养基和平皿的制备
        2.3.4 菌株及培养条件
        2.3.5 菌丝相孢子悬液的制备
        2.3.6 光源的准备
        2.3.7 威伐光、红光及LED光对球形孢子丝菌Mel+的杀伤效果
        2.3.8 黑素的保护作用
        2.3.9 统计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威伐光、红光和LED光对Mel+的杀伤作用
        2.4.2 在威伐光、红光及LED光照射过程中黑素对菌株的保护作用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球形孢子菌的杀伤效果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3.3 实验方法
        3.3.1 SDA斜面培养基的配制
        3.3.2 BHI琼脂斜面培养基的配制
        3.3.3 光敏剂
        3.3.4 光源的准备
        3.3.5 菌株与培养条件
        3.3.6 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孢子和酵母细胞的制备
        3.3.7 不同剂量ALA-PDT对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及酵母相杀伤效果的评价
        3.3.8 ALA-PDT对球形孢子丝菌及参考菌株的杀伤效果评价
        3.3.9 在ALA-PDT过程中黑素的保护作用
        3.3.10 安全性评价
        3.3.11 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ALA-PDT对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分生孢子的杀伤作用
        3.4.2 ALA-PDT对 Mel+菌株酵母细胞的杀伤作用
        3.4.3 ALA-PDT对球形孢子丝菌临床菌株菌丝相分生孢子和酵母相及参考菌株的杀伤作用评价
        3.4.4 在ALA-PDT过程中黑素对Mel+分生孢子的保护作用
        3.4.5 ALA-PDT的安全性评价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杀伤球形孢子丝菌机制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2 主要试剂与配制方法
    4.3 实验方法
        4.3.1 光动力过程中ROS产量的检测
        4.3.2 光动力过程中NAC的保护作用
        4.3.3 扫描电镜
        4.3.4 透射电镜
        4.3.5 彗星实验
        4.3.6 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ALA-PDT后 Mel+分生孢子ROS生成水平
        4.4.2 ALA-PDT处理后Mel+分生孢子超微结构的改变
        4.4.3 彗星实验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碘化钾对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的增强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和试剂
        5.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2 主要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ALA的配制及光源的准备
        5.3.2 KI的配制
        5.3.3 KI对 ALA-PDT杀伤球形孢子丝菌效果的影响
        5.3.4 KI添加顺序对ALA-PDT效果的影响
        5.3.5 KI浓度对ALA-PDT杀伤效果的影响
        5.3.6 KI对 ALA-PDT过程中ROS生成的影响
        5.3.7 KI对 ALA-PDT杀伤其他球形孢子丝菌临床菌株效果的影响
        5.3.8 统计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KI对 ALA-PDT的影响
        5.4.2 KI添加顺序对ALA-PDT的影响
        5.4.3 KI浓度对ALA-PDT的影响
        5.4.4 KI对 ALA-PDT过程中ROS生成的影响
        5.4.5 KI对 ALA-PDT杀伤其他球形孢子丝菌临床菌株效果的影响
    5.5 讨论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及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儿童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概述
    2.595 nm脉冲染料激光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3.本课题探索性研究及目标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595nm脉冲染料激光小光斑联合大光斑治疗儿童面部蜘蛛痣的疗效观察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基线特征
        3.2 临床疗效
        3.3 不良反应
        3.4 复发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观察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临床疗效
        3.2 不良反应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研究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基线特征
        3.2 临床疗效
        3.3 不良反应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顽固性寻常疣的疗效观察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临床疗效
        3.2 不良反应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附录
致谢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9)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文献检索
    1.3文献筛选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1 方法学质量评价
        2.2.2 基本情况
        2.2.3 干预措施
    2.3 Meta分析结果
    2.4 不良反应
    2.5 发表偏倚
3 讨论

(10)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国内应用现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ALA-PDT的治疗机理
2 单用ALA-PDT治疗肛周CA
3 ALA-PDT联合其他方式治疗肛周CA
    3.1 联合CO2激光
    3.2 联合冷冻
    3.3 联合电刀
    3.4 联合其他方式
4 三阶段疗法治疗肛周CA
5 ALA-PDT治疗复杂肛周CA
6 展望

四、冷冻联合激光与单用激光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方法及效果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 [1]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Meta分析[J]. 杜方智,张栩,王千秋. 皮肤科学通报, 2021(06)
  • [2]干扰素与尖锐湿疣的复发与防治[J]. 杜娟,徐金华. 皮肤科学通报, 2021(06)
  • [3]自拟中药方熏蒸坐浴对改善肛周肛管尖锐湿疣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的临床观察[D]. 倪永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疏肝祛疣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及对外周血清CD4+、CD8+的影响研究[D]. 杨虎辉.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冷冻联合清疣煎熏洗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D]. 贾妍.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6]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球形孢子丝菌杀伤作用的体外研究及碘化钾对其杀伤效果的影响[D]. 陈瑞丽. 吉林大学, 2021(01)
  • [7]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D]. 李慧.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8]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儿童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D]. 张成.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9]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Meta分析[J]. 李涵,王艳辉,李新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8(04)
  • [10]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国内应用现况[J]. 杜天聪,孟强,庞飞,刘永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58)

标签:;  ;  ;  ;  ;  

冷冻联合激光与单纯激光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方法及效果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