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地区支流坝设计

日喀则地区支流坝设计

一、日喀则地区的丁坝工程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徐慧[1](2020)在《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藏高原承载着1800多万人,年产生活垃圾400万t以上。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生活垃圾的产量及填埋场建设运行的数量日益增多,填埋场作为目前该区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设施,已经遍布高原。当前,由于填埋场设施设备建设不健全,运行管理过程不规范,填埋场运行和稳定化时间长,二次污染日益凸显,导致填埋场环境风险逐渐增加。鉴于青藏高原寒旱低氧,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并且是我国及东南亚多条主要江河的源头区,被称为“亚洲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结合青藏高原的特点,以及填埋场的污染现状,构建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对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按照潜在风险源-污染物迁移途径-潜在风险受体的全过程分析,社会-经济-技术的多角度考虑,以专家问卷调查、层次分析为研究方法,构建了青藏高原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并开展案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青藏高原填埋场附近地下水已受到硝酸盐(PI=1.87)、氟化物(PI=1.12)、重金属Pb(PI=1.14)的轻微污染;附近地表水主要受到TN(PI=1.12),TP(PI=1.4)的轻微污染;附近土壤受高背景As的影响明显,其中Hg的地积累指数偏高(1<Igeo≤3)。(2)构建了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风险按高(Ⅰ,7<P≤10)、较高(Ⅱ,4.5<P≤7)、中等(Ⅲ,2<P≤4.5)、较低(Ⅳ,1<P≤2)、低(Ⅴ,0<P≤1)5个等级划分,并对各指标进行了量化分级。评价体系中,准则层1包括潜在风险源(权重为58.2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权重为29.4%)、潜在风险受体(权重为12.33%);准则层2中潜在风险源包括填埋场特征(权重为35.79%)、填埋场管理(权重为22.49%);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包括水-土中的迁移(权重为16.07%)、大气中的迁移(权重为8.41%)、迁移距离(4.92%);潜在风险受体包括生态系统(权重为8.99%)、人类社会(3.34%),以及指标层中的16个指标。(3)评价指标权重受专家职业类别、从业地域、从业经验影响明显。职业类别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更重视潜在风险源、行政管理专家更重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企业固废技术专家更重视潜在风险受体;从业地域上:西藏地区专家更关注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从业经验上:资深专家更关注潜在风险源。最终确定以资深专家的指标权重为评价依据。(4)评价了LS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其环境风险指数为:5.71,风险处于较高水平。主要由于入场垃圾特性其它类(包含有害垃圾)组分偏高、填埋场设施设备维护较差、填埋场管理不规范导致。(5)提出强化监管力度,提升填埋场管理水平;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入场;提升填埋场市场化运行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技术人员能力,制定详细的管理规范等风险防范措施。

张彦君[2](2019)在《顺层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及滑坡运移过程DDA模拟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我国西南地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在建或己建的各类大型基础设施(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三江地区”高坝工程,川藏铁路工程等)面临着更多的地震滑坡地质灾害问题,特别是顺层岩质边坡的地震失稳破坏问题更为广泛;而地震触发顺层岩质滑坡的动力失稳机制及其运移堆积过程比较复杂,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因此,研究顺层岩质边坡的地震稳定性,以及地震滑坡启动后的运移堆积过程,揭示其动力灾变机理,为岩质边坡加固设计或滑坡灾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以顺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失稳破坏模式,提出相应的地震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滑坡启动后运移堆积过程的模拟方法。主要内容可概化为以下几个部分:(1)考虑地震边坡真实的应力状态,结合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数值方法与矢量和方法(VSM),确定岩质边坡内部潜在滑动面上的抗滑力矢量和与下滑力矢量和,求解地震边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时程曲线和永久位移,为顺层岩质边坡地震滑移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2)通过假定边坡失稳(滑坡启动)伴随着非连续面抗剪强度的瞬间弱化,建立边坡瞬时稳定性与非连续面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联系,提出一种状态依赖型的非连续面抗剪强度弱化模型;相较于现有的运动学依赖型抗剪强度弱化模型,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函数关系简单、待定参数较少且对相关岩体材料试验技术要求较低,因而更容易构建与实施。(3)基于状态依赖型的非连续面抗剪强度弱化模型,改进DDA数值方法,开发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结合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光包滑坡开展深入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连续面抗剪强度弱化能够显着影响地震滑坡的演化进程、运移距离和堆积形态;相较于地震惯性力对滑坡运移堆积过程的直接影响,地震作用所导致的非连续面抗剪强度弱化对滑坡运移堆积过程的影响更为显着。(4)将顺层岩质边坡的溃屈破坏问题简化为多层梁的失稳问题,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提出了复杂环境荷载下边坡溃屈稳定性评价的解析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本文提出的解析方法充分考虑顺层岩质边坡的多层分布特征和尺寸效应,能够提供更为合理的溃屈稳定性评价结果;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岩石的强度与变形特性、地质强度指标、岩层厚度和岩体扰动程度等因素对顺层岩质边坡溃屈稳定性的影响要强于岩石材料常数和岩层倾角等因素的影响。(5)从岩层溃屈变形破坏的内在机制出发,提出刚度折减技术并在DDA方法中实现,用以评价顺层岩质边坡的溃屈稳定性;采用DDA方法模拟单层岩体由顺层滑移状态逐渐过渡至溃屈变形破坏的演化过程,初步探究顺层岩质边坡的溃屈变形过程以及失稳破坏后的运移和堆积过程。(6)针对岩质边坡在极震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倾覆破坏模式,基于力矩平衡原理,提出相应的抗倾覆稳定性评价的解析方法。通过探究地震荷载、超载、静水压力分布情况和张裂缝深度等因素对饱水岩质边坡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边坡内部静水压力分布情况和地震荷载作用对岩质边坡的倾覆破坏起主导作用。此外,提出不同影响因素组合条件下饱水岩质边坡抗倾覆稳定性快速评价图,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王建众,刘国印,李璨[3](2017)在《年楚河干流堤防整治工程设计方案优选》文中提出年楚河现状左岸堤防护坡多数为干砌石结构,岸坡稳定性较差,难以起到有效防护作用。文中通过护坡、护脚方案优选及弯道工程措施的选择,最终确定采用铅丝笼干砌石护坡、钢筋笼砌石护脚及丁坝弯道防护,作为年楚河干流左岸防洪堤整治工程的设计方案。

朱永贵[4](2014)在《丁坝在新兴江腰古段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结合新兴江腰古段治理工程实际,从丁坝的总体布置、坝型选择、高程确定及设计方案等几个方面全面介绍了腰古段整治丁坝的设计,并且简要论述丁坝的施工工艺,工程实施后,运行效果良好。

张斌[5](2014)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丁坝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丁坝是广泛用于的河道整治和维护建筑物,其主要功能为保护河岸不受来流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同时它也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全水生生息场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作用。以洮河干流甘南州卓尼县城段堤防工程为依托,论述了丁坝设计的几个基本方面,并介绍了相关计算公式和经验。

扎西普顿,旺杰,扎西央金,次仁多布拉,尼玛平措[6](2014)在《浅谈PE复合土工膜在西藏土石坝中的应用技术》文中指出文章以西藏已建几座土石坝施工经验和教训为依据,探讨了PE复合土工膜在西藏土石坝中的防渗应用技术,供水利水电界同行在工作中参考使用。

孙德强,鹿新高,张鹏飞[7](2014)在《铅丝笼干砌石护坡在年楚河岸坡整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以1延米长的护坡工程量为计算基础,结合已建工程建设经验和年楚河实际情况,对浆砌石毛石、铅丝笼干砌石和部分预制混凝土块3种护坡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铅丝笼干砌石为最优设计方案,然后对铅丝笼干砌石进行了指标设计,并对堤岸的冲刷深度、抗冲刷和护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设计方案实施后不仅满足了护坡安全的规范设计要求,而且节省了投资,防洪效益明显。

巨淑君[8](2013)在《90°弯道中T型丁坝的水力特性研究》文中提出T型丁坝在有效减小水流对岸边冲刷破坏的同时,能够大大缓解传统直线型丁坝带来的负面影响。T型丁坝坝翼对水流形成的纵向阻挡不仅可以避免传统丁坝坝头的局部水毁,而且对河床形成的冲刷域面积和冲坑深度也都减小很多。目前针对T型丁坝的研究主要考虑弗劳德数、T型丁坝坝翼与坝身长度及其长度比等参数对河床冲刷形态和冲刷深度及河床切应力的影响。由于有关坝翼与坝身夹角θ和坝轴线中心角α对回流大小、水面比降、横向环流、断面流速、河床切应力等水力特性影响的研究还未涉及到,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在无丁坝、直线型丁坝、T型丁坝三种工况下90°弯道水流中的水力特性,对比分析得到T型丁坝的优越性,然后进一步研究T型丁坝坝翼与坝身的夹角θ以及坝轴线中心角α对90°弯道水流水力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T型丁坝与传统丁坝一样,使得弯道中水流分离现象更加明显,坝前、坝后形成回流区,但是T型丁坝形成的下游回流区与直线型丁坝相比面积明显减小,对弯道水流横纵比降、横向环流等水力特性的影响也小于直线型丁坝。回流大小受坝翼与坝身的夹角θ的影响较大,随θ的减小而逐渐递增,当减小到45°时,回流宽度约为弯道宽度的1/3;回流长度在0=75°时,相对最短;而回流长度受T型丁坝坝轴线中心角α的影响较大,a越小,其长度越小,当a=30°时,回流长度与矩形丁坝相比,缩短了46.9%°(2)弯道中放置丁坝会加剧横向环流这一现象,但T型丁坝能够将横向环流移向河道中心,更好的保护河岸不受上游来水冲刷、侵蚀等水毁影响。研究表明,环流强度随坝翼与坝身的夹角θ和T型丁坝坝轴线中心角a的减小而减小。在与丁坝下游回流的相互影响下,横向环流提前消失。(3)T型丁坝坝型对坝前上游来流流速有较大影响。随着θ的减小,坝翼纵向阻挡转为横向阻挡,坝前上游流速会逐渐减小,但是当θ减小到一定值,约为60°之后,流速会反向增加。因此,合理的选择θ,可以减缓流速突增,有利于航运。而坝轴线交角对流速影响不是很显着,α减小,丁坝上下游各截面的流速会略微减小。流速较小时,T型丁坝上游凹岸水位超高△h2随θ的减小而增大;当流速较大时,△h2随θ的减小而减小。(4)T型丁坝比起直线型丁坝造成的河床切应力z突增率较小,并且切应力强度顺河道向下游衰退也更快。河床切应力τ的大小随着Fr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坝翼与坝身的夹角θ的减小呈现先递减再反向增加的趋势,并且切应力向下游扩散减小的梯度也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θ=75°时切应力最小。同时,τ还受到丁坝所处弯道截面中心角度的影响,随着T型丁坝坝轴线中心角a的减小而减小,即T型丁坝所处的位置越靠近弯道进水口,水流对河床冲刷作用力越小,破坏力度越轻。鉴于弯道水流本身的特性,T型丁坝放在坝轴线中心角a=30°时对河床形态发展较好。(5)综合比较回流大小、流速、河床切应力三个方面,T型丁坝坝翼与坝身夹角θ=75°时,体型最优。并且将T型丁坝放置在靠近弯道入口处,坝轴线中心角a约为30°时,可以更好的发挥T型的体型优势。

陈少林[9](2011)在《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水资源是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快水利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水土资源组合极端不均衡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西部水资源总量占全国45.9%,而83%集中在西南部。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资源型缺水问题突出。水利是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基础。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尤其是对于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水利建设落后的西部地区,水利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良好的水利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论文遵循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匹配的基本模式,综合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从系统阐述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入手,全面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水利发展进程与现状,就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进行区域比较与评价,运用数理模型实证预测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包括工业和农业的用水需求估算,结合西南大旱旱情以案例形式对高海拔区域水利欠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最后给出今后十年我国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国外水利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国外水利发展政策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有益借鉴和启示。美国、日本、以色列和印度的水利发展给本文如下启示:水利建设和发展以实现灌溉、防洪、抗旱以及饮用水投资均衡发展为根本立足点,以多元化水利筹资方式为战略着眼点,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为重要着力点,以充分利用水权与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为关键切入点。这些启示的获得,有助于破解制约我国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水利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性的建议,进而为实现我国水利良性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强大动力和政策保障。第二,第一次系统预测了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本文从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情况入手,利用Malmquist(曼奎斯特指数)方法分析西部各省(区、市)目前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变动情况,再利用灰色系统关联来分别分析影响工业和农业用水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受制于直接测算水利需求在数据获取和技术分析方面均有一定难度,目前学术界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预测几无涉猎。本文采用上述计量方法对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进行估算是一次新的尝试。第三,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系统全面的阐释了2010年西南大旱的成因及其教训。本文研究发现,西南大旱的发生,自然气象因素固然是其直接原因,但主观人为因素不可忽视。本次旱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充分暴露出我国高海拔区域水利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水资源丰富但却未能充分利用,即水利欠账太多。原本水资源储量丰富的云南寻甸县发生严重旱情的事实表明,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水生态保护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特点,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期望,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本上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第四,提出了未来十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总体战略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即西部水利事业应把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点,以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为出发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生态保护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建设战略和西电东送战略等具体战略措施,针对西北和西南地区不同的水利条件和发展取向分别给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

张立国[10](2010)在《雅鲁藏布江日喀则市城区段防洪工程方案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规模的日趋扩大以及社会财富积累的日益增长,城郊(区)河道一旦遭遇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构筑城市完整的防洪体系,使防洪工程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以适应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河道的整治目的不同,在不同时期整治的方法和措施也是不同的。修筑堤防是河道整治的主要措施之一,目的是防止河水、湖水、海潮的漫溢造成灾害。护岸控导是保护河岸及控导水流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在河道治理理念中,有传统的治理理念和生态治理理念,传统的河道治理对自然河流实施控制,在堤防布置上常采用裁弯取直、堵塞汉道等方式,在堤岸防护上常采用浆砌石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或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以保护堤防的稳定;生态治理理念是在堤防布置时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在堤岸防护上,常采用生物护坡,利用植被涵水固土原理在稳定边坡的同时进行边坡生态恢复的技术。无论传统的治理方式还是生态治理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都应根据各自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工程特点等综合分析,选取适合自身的治理模式。本论文结合雅鲁藏布江日喀则城区段的河道现状特征,尊重自然规律,通过对工程区生态环境、施工条件、城市发展规划等情况综合分析,拟定了3种堤线布置方案,从方便施工、保护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考虑,进行优化比选,提出合理的堤线布置方案。对生物护坡的原理、效应以及其优缺点作详细的分析,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植被生存现状等情况,进行了生物护坡和工程护坡的对比,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生物防护的局限性和风险性,推荐采用工程防护措施。同时,从当地建筑材料供应情况,施工难易情况、方便管理以及节省投资方面,选择了4种护坡方案和5中护脚方案进行技术、经济优化比选,推荐采用钢筋笼砌石结构的护脚方案和浆砌石结构的护坡方案,该方案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成果为本工程的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日喀则地区的丁坝工程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喀则地区的丁坝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填埋场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价
        1.3.1 环境风险识别
        1.3.2 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确定
        1.3.3 层次分析法
        1.3.4 Yaahp软件
        1.3.5 权重计算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第2章 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区域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地形地貌
        2.1.4 水文地质
        2.1.5 社会经济
    2.2 研究区生活垃圾产生与处理处置
        2.2.1 生活垃圾产生
        2.2.2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
    2.3 研究区填埋场现状调查与评价
        2.3.1 地理位置
        2.3.2 调查评价
        2.3.3 评价结果
    2.4 小结
第3章 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3.1 层次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构建原则
        3.1.2 构建思路
        3.1.3 指标筛选与确定
    3.2 层次指标量化
        3.2.1 量化原则
        3.2.2 量化等级
        3.2.3 量化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1 问卷设计与调研对象选择
        4.1.1 问卷设计
        4.1.2 调研对象选择
    4.2 群决策分析
        4.2.1 权重结果
        4.2.2 权重分析
    4.3 权重确定
    4.4 环境风险指数
    4.5 小结
第5章 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应用
    5.1 现场调研
        5.1.1 调查内容
        5.1.2 风险调查
    5.2 环境风险评价
    5.3 风险管控措施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A 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B 专家问卷调查对象统计

(2)顺层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及滑坡运移过程DDA模拟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顺层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
    1.1.2 地震触发顺层滑坡的主要特征及失稳机制
    1.1.3 顺层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及运移过程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地震边坡动力失稳及运移机制的工程地质分析
    1.2.2 地震边坡动力响应及破坏机制的模型试验
    1.2.3 地震边坡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
    1.2.4 地震滑坡运移堆积过程分析方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 2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及地震加载机制
2.1 DDA数值方法基本理论
    2.1.1 块体变形矩阵
    2.1.2 系统平衡方程
    2.1.3 块体接触机制
    2.1.4 时间积分格式
2.2 DDA动力分析中地震加载机制
    2.2.1 地震记录的选取原则
    2.2.2 地震记录的基线校正
    2.2.3 地震加载的实现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顺层岩质边坡地震滑移过程的DDA模拟方法
3.1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抗滑稳定性分析
    3.1.1 岩质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DDA计算方法
    3.1.2 岩质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VSM计算方法
    3.1.3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矢量和分析法在DDA中的实现
    3.1.4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的DDA-VSM方法验证
3.2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失稳滑移过程的DDA模拟
    3.2.1 滑坡过程中非连续面剪切强度弱化问题
    3.2.2 状态依赖型的非连续面剪切强度弱化模型
    3.2.3 状态依赖型强度模型在DDA方法中的实现
    3.2.4 改进DDA数值方法的验证
    3.2.5 改进DDA数值方法的应用
3.3 本章小结 4 顺层岩质边坡地震溃屈破坏的分析方法
4.1 顺层岩质边坡溃屈稳定性评价解析方法
    4.1.1 基于多层梁模型的溃屈稳定性评价解析方法
    4.1.2 考虑边坡尺寸效应的溃屈稳定性评价解析方法
    4.1.3 顺层岩质边坡溃屈稳定性解析方法的验证
    4.1.4 顺层岩质边坡溃屈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4.2 顺层岩质边坡溃屈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4.2.1 基于刚度折减技术的溃屈稳定性分析
    4.2.2 刚度折减技术在DDA数值方法中的实现
    4.2.3 顺层岩质边坡溃屈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4.3 本章小结 5 岩质边坡地震倾覆破坏的分析方法
5.1 岩质边坡倾覆稳定性评价解析方法
5.2 基于力矩平衡原理的倾覆稳定性分析方法
5.3 岩质边坡倾覆稳定性评价解析方法的验证
5.4 岩质边坡倾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快速评估图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年楚河干流堤防整治工程设计方案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流域概况
2 堤防现状及工程地质条件
3 工程建设必要性
4 整治工程方案优选
    4.1 护坡方案优选
    4.2 护脚方案优选
    4.3 弯道工程措施选择
6 结语

(4)丁坝在新兴江腰古段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简介
2 治理河段存在的问题
3 丁坝设计
    3.1 水文及气象条件
    3.2 基本地质情况
    3.3 设计坝型选型
    3.4 丁坝高程确定
    3.5 丁坝设计方案
    3.6 总体布置
4 丁坝的施工
5 丁坝的防护效果
6 结语

(5)河道治理工程中丁坝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河道现状与设计目的
3 丁坝设计
    3.1 丁坝方向
    3.2 丁坝长度
    3.3 丁坝间距
    3.4 丁坝冲刷
    3.5 丁坝材料
    3.6 丁坝设计要素
4 结语

(6)浅谈PE复合土工膜在西藏土石坝中的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认识PE复合土工膜
    1.1 土工膜分类
    1.2 一布一膜
    1.3 两布一膜
2 PE复合土工膜布置型式
    2.1 前置土工膜防渗
    2.2 中置土工膜防渗
3 PE土工膜及其厚度选择
4 PE土工膜铺设、焊接与锚固
    4.1 土工膜铺设
    4.2 焊接与环境温度
    4.3 土工膜周边锚固
    4.4 顶部连接
5 焊缝质量检测方法
    5.1 目测法
    5.2 现场检验法
        5.2.1 真空法。
        5.2.2 充气法。
        5.2.3 抽样测试法。
6 PE复合土工膜施工注意事项
    6.1 铺设前注意事项
    6.2 土工膜焊接注意事项
7 结语

(7)铅丝笼干砌石护坡在年楚河岸坡整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铅丝笼干砌石护坡应用现状
2 工程实例分析
    2. 1 工程概况
    2. 2 护坡、护脚比降设计
    2. 3 护坡结构设计
        2. 3. 1 护坡方案的选择
        2. 3. 2 铅丝笼干砌石护坡设计
        2. 3. 3 堤岸冲刷深度计算
        2. 3. 4 抗冲刷计算
        2. 3. 5 护坡稳定计算
    2. 4 实施效果分析
        2. 4. 1 防洪效益分析
        2. 4. 2 敏感性分析
3 结语

(8)90°弯道中T型丁坝的水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T型丁坝及弯道水流
        1.1.1 丁坝
        1.1.2 T型丁坝
        1.1.3 弯道水流
    1.2 工程应用及工程意义
        1.2.1 工程应用
        1.2.2 工程意义
    1.3 丁坝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90°弯道中T型丁坝的数值模拟
    2.1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
        2.1.1 数值方法
        2.1.2 基本控制方程
    2.2 数值计算的验证
        2.2.1 水面线的验证
        2.2.2 流速验证
    2.3 T型丁坝模型及方案
        2.3.1 方案设计及参数选取
        2.3.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型丁坝对90°弯道水流的影响分析
    3.1 对水面形态的影响
        3.1.1 回流
        3.1.2 横向比降
        3.1.3 纵向比降
    3.2 横向环流
    3.3 对河床切应力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型丁坝坝翼与坝身的夹角对水力特性的影响
    4.1 T型丁坝坝翼与坝身的夹角θ对回流区的影响
        4.1.1 θ对回流区宽度的影响
        4.1.2 θ对回流区长度的影响
    4.2 T型丁坝坝翼与坝身的夹角θ对流速的影响
    4.3 T型丁坝坝翼与坝身的夹角θ对水面超高的影响
    4.4 T型丁坝坝翼与坝身的夹角θ对横向环流的影响
    4.5 T型丁坝坝翼与坝身的夹角θ对河床切应力的影响
        4.5.1 θ对切应力分布的影响
        4.5.2 θ对最大切应力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型丁坝坝轴线中心角对水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5.1 T型丁坝坝轴线中心角α对回流形态的影响
        5.1.1 回流宽度
        5.1.2 回流长度
    5.2 T型丁坝坝轴线中心角α对断面流速的影响
    5.3 T型丁坝坝轴线中心角α对横向环流的影响
    5.4 T型丁坝坝轴线中心角α对河床底部切应力的影响
        5.4.1 河床切应力的分布
        5.4.2 α对最大切应力τ_(max)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建议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0.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0.3 研究的内容框架
    0.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0.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0.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0.5 研究的主要创新
1 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
    1.1 水利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1.1 水资源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1.2 水利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1.2 水利发展对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作用
        1.2.1 水利发展推动西部地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1.2.2 水利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1.2.3 水利发展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1.2.4 水利发展保障西部地区改善民生
        1.2.5 水利发展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1.3 水利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
        1.3.1 水利发展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3.2 水利发展在西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1.3.3 水利发展在西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
        1.3.4 水利发展在西部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2 西部大开发十年水利发展概况
    2.1 西部地区水土资源状况
        2.1.1 西北地区
        2.1.2 西南地区
    2.2 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2.2.1 前期规划夯实发展基础
        2.2.2 骨干工程支撑西部发展
        2.2.3 民生水利普惠人民群众
        2.2.4 节水改造推进节水社会
        2.2.5 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
        2.2.6 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2.3 西部大开发中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调控能力不足与工程性缺水问题导致的水资源短缺
        2.3.2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
        2.3.3 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与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
        2.3.4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稳定增产的水利基础亟待加强
3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水利发展比较研究
    3.1 东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1.1 东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1.2 东部地区典型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2 中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2.1 中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2.2 中部地区典型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3 西部地区水利十年发展概况
        3.3.1 西部地区水利发展10 年总体情况
        3.3.2 西部地区各省份10 年水利发展情况
    3.4 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比较
        3.4.1 水利投资情况比较
        3.4.2 水利发展政策的比较
        3.4.3 东中部水利发展对西部水利建设的启示
4 国外水利发展情况及对西部水利发展的启示
    4.1 美国水利发展情况
        4.1.1 美国水资源概况
        4.1.2 美国水资源管理结构
        4.1.3 美国水利政策的特点
    4.2 印度水利发展情况
        4.2.1 印度水资源概况
        4.2.2 印度水资源管理结构
        4.2.3 印度水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4.3 以色列水利发展情况
        4.3.1 以色列水资源概况
        4.3.2 以色列水资源管理结构
        4.3.3 以色列水利政策的特点
    4.4 日本水利发展情况
        4.4.1 日本水资源概况
        4.4.2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结构
        4.4.3 日本水利政策的特点
    4.5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启示
        4.5.1 以实现灌溉、防洪、抗旱以及饮用水投资均衡发展为根本立足点
        4.5.2 以多元化水利筹资方式为战略着眼点
        4.5.3 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为重要着力点
        4.5.4 以充分利用水权与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为关键切入点
5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西部大开发对水利需求的特征分析
    5.2 目前西部各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情况分析
        5.2.1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5.2.2 MALMQUIST 指数分析
        5.2.3 西部各省(市、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情况分析
    5.3 基于灰色关联的西部水资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3.1 灰色关联模型
        5.3.2 西部地区用水需求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5.4 西部地区用水量需求预测
        5.4.1 灰色系统预测的基本分类
        5.4.2 GM(1,1)预测模型
        5.4.3 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高海拔区域水利欠账与西南大旱—云南寻甸教训与启示
    6.1 西南大旱旱情回顾
    6.2 寻甸基本县情及水情
        6.2.1 基本县情
        6.2.2 水资源概况
        6.2.3 降雨概况
    6.3 寻甸县水利发展现状
        6.3.1 蓄水工程概况
        6.3.2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现状
        6.3.3 防洪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情况
        6.3.4 农村饮水安全及农田小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6.3.5 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现状
        6.3.6 引水工程概况
    6.4 大旱至灾凸显的水利发展问题
        6.4.1 水利“欠账”太多,远远滞后于现实需要
        6.4.2 水利投资方向有问题,农田水利建设不受重视
        6.4.3 社会抗灾减灾意识薄弱,抗旱非工程措施不完善
        6.4.4 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6.5 特大干旱灾害带给人们的启示
        6.5.1 应从战略上重视水利与水务工作
        6.5.2 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6.5.3 应尽快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
        6.5.4 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6.6 对策与建议
        6.6.1 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
        6.6.2 以工代赈,贮水于民
        6.6.3 完善抗旱非工程性措施
        6.6.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7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研究
    7.1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7.1.1 指导思想
        7.1.2 基本原则
        7.1.3 基本目标
    7.2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选择
        7.2.1 总体战略
        7.2.2 具体战略
    7.3 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7.3.1 西北地区水利发展措施
        7.3.2 西南地区水利发展战略
    7.4 实施建议
        7.4.1 编制实施西部水利专项规划
        7.4.2 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7.4.3 探索多元化投资融资途径
        7.4.4 创新西部水利发展机制
        7.4.5 加大对西部水利工作的领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雅鲁藏布江日喀则市城区段防洪工程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防洪工程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雅鲁藏布江日喀市段城区段防洪工程概况
    2.1 工程位置
    2.2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2.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4 社会经济情况
    2.5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2.6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7 设计洪水
    2.8 工程任务
    2.9 主要工程内容
    2.10 施工条件及进度
    2.11 其它
第三章 雅鲁藏布江日喀市段城区段防洪工程堤线优化布置
    3.1 当地自然环境状况
    3.2 生态环境状况
    3.3 工程布置原则
    3.4 堤线布置方案优化研究
第四章 雅鲁藏布江日喀市段城区段防洪工程堤岸防护优化设计
    4.1 堤身状况
    4.2 建设条件
    4.3 河道水力要素
    4.4 护坡方案优化研究
    4.5 护脚方案优化研究
    4.6 稳定计算方法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1.日喀则市城区段防洪工程堤线布置比较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日喀则地区的丁坝工程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 徐慧.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2]顺层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及滑坡运移过程DDA模拟方法[D]. 张彦君.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3]年楚河干流堤防整治工程设计方案优选[J]. 王建众,刘国印,李璨. 东北水利水电, 2017(05)
  • [4]丁坝在新兴江腰古段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 朱永贵. 广东水利水电, 2014(06)
  • [5]河道治理工程中丁坝设计[J]. 张斌.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4(05)
  • [6]浅谈PE复合土工膜在西藏土石坝中的应用技术[J]. 扎西普顿,旺杰,扎西央金,次仁多布拉,尼玛平措. 西藏科技, 2014(04)
  • [7]铅丝笼干砌石护坡在年楚河岸坡整治中的应用[J]. 孙德强,鹿新高,张鹏飞. 人民黄河, 2014(04)
  • [8]90°弯道中T型丁坝的水力特性研究[D]. 巨淑君. 福州大学, 2013(09)
  • [9]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D]. 陈少林.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10]雅鲁藏布江日喀则市城区段防洪工程方案优化研究[D]. 张立国. 山东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日喀则地区支流坝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