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犬类莱姆病血清抗体调查

云南省犬类莱姆病血清抗体调查

一、云南犬莱姆病血清抗体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段存娟[1](2021)在《云南省景洪市莱姆病流行状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了解云南省景洪市人群、媒介蜱及宿主啮齿动物(鼠)中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状况,并分析病原体的基因型,确定景洪市是否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方法2018年至2019年,在景洪市景讷乡、勐罕镇、嘎洒镇及勐养镇9个调查点,用鼠夹法(野外)与鼠笼法(室内)捕鼠,剖检后取其肾脏和膀胱组织;在景讷乡和大渡岗乡8个调查点用布旗法和体表检蜱法捕蜱;在景讷乡3个调查点用静脉采血法采集人群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血清。鼠及蜱样本一部分接种于BSK-II培养基,用作病原体的培养;另一部分用于提取DNA。DNA样本首先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伯氏疏螺旋体特异rec A基因,再用巢氏PCR扩增其5s23s r RNA基因间隔区并进行同源性分析;人群血清样本采用IFA检测莱姆病抗体,再用WB进行验证。结果共捕获啮齿动物2科2种82只,其中黄胸鼠81只,占总捕获数的98.78%;捕获1078只蜱,均为微小扇头蜱;采集人群血清232份,有蜱叮咬史44人,其余叮咬史不明。对82只鼠及878只蜱分离培养,未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rec A基因,鼠阳性率为3.66%(3/82),均源于黄胸鼠,不同性别及调查点之间鼠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2=0.000,P=1.000;P=0.386);微小扇头蜱阳性率为1.50%(3/200),均来源于景讷乡云盘村。6份阳性样本经由巢氏PCR检测及序列分析,3只微小扇头蜱携带的伯氏疏螺旋体均属于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而鼠中未检出。232份人群血清样本用IFA初步检测,阳性率为18.53%(43/232),经WB复判,阳性率为12.07%(28/232);其中有蜱叮咬史者阳性率为20.45%(9/44),叮咬史不明者阳性率为10.11%(19/188),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598,P=0.058),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279,P=0.131;c2=4.110,P=0.250),而不同调查点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338,P=0.042)。在28份Ig G阳性样本中,共出现13条蛋白条带,以Osp B和Osp A出现次数最多;在7份Ig M阳性样本中,共出现4条蛋白条带,以Osp B和P83/100为主,而且每个样本中出现蛋白条带有16条不同的排列组合。结论云南省景洪市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人群感染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率较高,且不同人群样本中伯氏疏螺旋体蛋白谱具有多态性;黄胸鼠可能是该地区莱姆病重要宿主之一,虽携带率不高,但它作为该地优势鼠种,又多在居民区活动,对人群有一定威胁性;微小扇头蜱携带的伯氏疏螺旋体属于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可能是该地区莱姆病主要传播媒介之一。而且莱姆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典型,这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实验室检测尤为重要。

王倩[2](2021)在《云南蜱病毒的发现及其复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蜱是最早被确认可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的媒介节肢动物,是世界上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传染病媒介,可以感染、传播和贮存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原虫等,且通常会同时携带多种病原体。病毒是蜱传病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从蜱中发现了至少160种病毒,其中25%左右与人类和/或动物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有关,主要以各种硬蜱作为传播媒介。其中,正内罗病毒隶属于布尼亚病毒目、内罗病毒科,是有包膜且基因组不连续(由大、中和小三段单股负链组成)的RNA病毒,其中一些会引起人类和动物严重疾病。Tamdy正内罗病毒至少包括五种不同型别,其在多种蜱中广泛分布,且被报道与人类疾病以及脊椎动物感染有关。此外,还有近年来报道的与蜱咬病人发热疾病有关、属于黄病毒科荆门病毒群的荆门蜱病毒(Jingmen tick virus,JMTV)和Alongshan virus(ALSV)两种蜱传分节段RNA病毒,以及致病性尚未明确的新发蜱病毒 South Bay Virus(SBV)和 Black-legged tick phlebovirus(BTPV)等。目前,对这些新型蜱传病毒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自1982年以来,我国大陆已经发现了由近30种不同蜱类传播的33种新发蜱传病原体,其中立克次体、无形体、埃立克体、螺旋体、巴贝西虫和泰勒虫等细菌和原虫最为常见,感染后可分别引起人和动物立克次体病、无形体病、埃立克体病、莱姆病、蜱传回归热、巴贝西虫病以及泰勒虫病。此外,一种蜱可以同时携带和传播多种病原体,几种蜱媒疾病往往共存于同一自然疫源地。被复合感染的蜱类叮咬的人和动物的症状会更加复杂,预后更差。因此,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流行及其复合感染将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宏转录组学具有高准确性、高通量、高灵敏度和低运行成本等优势,同时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可以有效获得病毒的全基因组信息,还可以在保守的宿主基因背景下,无偏倚的量化病毒丰度,为揭示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挖掘新病毒、以及防控新发传染病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当前,融合病原学(病原体特征及其致病性)、生态学(生态环境、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全面、系统的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已成为蜱媒病研究的发展趋势。我国蜱种丰富,蜱媒传染病的自然疫源地复杂、流行形势严峻,因此需要对其深入调查研究。[目的]1.对我国南方地区七个省/直辖市的蜱进行病毒组筛查,获得其携带的病毒谱,识别新病毒。2.获得新发现的蜱病毒的分离株,进一步研究其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评价其对人类的感染性和致病性。3.了解不同地域、不同蜱种中,成功分离的新的蜱病毒以及其他多种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感染与复合感染情况。[方法]1.蜱标本采集、鉴定:在我国不同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理景观作为采样点,于2017~2019年在蜱活跃的高峰季节进行蜱类标本的采集。游离蜱采用拖旗法采集,寄生蜱则通过控制或者捕获家畜或野生动物后采集,之后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2.宏转录组测序、分析:提取蜱标本的RNA并检测其浓度、纯度和完整性,之后构建宏转录组测序文库并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测序产生的数据分别进行病毒基因组的发现和组装以及相对转录本丰度量化等。3.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将蜱标本分别接种到HUVEC、Vero 81和IDE8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盲传三代后提取细胞培养物RNA进行高通量测序筛查。待获得病毒分离株后,对其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和功能预测、同源性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和重组分析;建立病毒检测方法和生长复制曲线;采用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特征;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RNA荧光原位杂交实验观察病毒在不同细胞中的感染情况;同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对哨点医院收集的蜱咬病人双份血清标本进行病毒筛查。4.蜱携带病原体检测:将蜱标本研磨并提取其核酸;使用特异性引物,采用一步法荧光定量RT-PCR对蜱标本中的云南蜱病毒(Yunnan tick virus,YNTV)进行筛查,并通过一步法RT-PCR扩增YNTV的大、中和小三个片段;采用SYBRGreen荧光定量 RT-PCR 筛查蜱标本中的 Tacheng tick virus 1(TTV1)、Tamdy virus(TDYV)、JMTV、ALSV、SBV和BTPV 1~3;采用普通/半巢式/巢式PCR对蜱标本中的立克次体、无形体、埃立克体、螺旋体、巴贝西虫和泰勒虫进行检测;在Mega7.0软件中对测序产生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比较不同地点以及不同蜱种中各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主要结果]1.宏转录组测序结果:本研究共构建了 93个测序文库,得到3473838929条原始reads,3362776236条高质量reads(cleanreads)以及28413469条平均长度为592 nt的contigs。其中有22930535条reads可以注释到病毒相关序列,且以未分类病毒为主,其余病毒共分为65个科。2.云南蜱病毒分离培养、鉴定结果:从云南剑川猛突血蜱幼蜱的HUVEC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一株新的正内罗病毒,将其暂时命名为云南蜱病毒(YNTV)。①YNTV为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共分为大、中和小三个片段,其长度分别为12077nt、4489nt和2057nt,分别编码含有3255、1357和492个氨基酸的大蛋白、糖蛋白前体以及核衣壳蛋白·;②仅中片段具有信号肽和跨膜螺旋区,大、中和小片段中分别有6个、9个和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且大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Pre-Motif A以及Motif A~E 6个保守的motif;③同源性分析显示,YNTV与Tamdy正内罗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41.8%~68.0%)和氨基酸同源性(44.2%~63.2%)均高于其与其他正内罗病毒的核苷酸(29.3%~44.2%)和氨基酸(18.4%~32.2%)同源性,表明YNTV是一种新的Tamdy正内罗病毒型别;④YNTV与正内罗病毒代表株基于三个片段氨基酸全长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在进化上属于Tamdy正内罗病毒,且大片段和小片段均与2012年从我国豪猪血蜱中检测到的Wenzhou tick virus(WTV)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中片段则与我国西北地区蜱咬发热病人中分离的TTV1 QH1亲缘关系更近;⑤重组分析显示,YNTV大、中和小三个片段的全基因序列整体上均与WTV的同源性最高,但其大片段在6750~7000 bp以及8000~8250 bp的位置与TDYV和Songling virus(SGLV)的同源性更高,中片段在2700~3200 bp、小片段在625~850 bp的位置分别与TTV1和SGLV的同源性更高,表明YNTV分离株的三个片段均存在重组信号;⑥基于YNTV大片段和小片段建立的标准曲线分别为:x(大)=(39.99-y(大))/3.390和x(小)=38.48-y(小))/3.152,其中y为Ct值,病毒载量为10x;⑦病毒生长复制曲线结果显示,YNTV在IDE8和C6/36两种细胞系中基本没有生长,在Vero 81细胞中生长缓慢并在接种后的第144 h即达到生长的平台期,但其可以在BHK-21和HUVEC两种细胞中迅速复制并在感染的第168 h达到生长的平台期,且YNTV的病毒载量变化趋势在五种受感染细胞的冻融物和培养上清中基本一致;⑧YNTV可引起HUVEC细胞产生致细胞病变效应,表现为细胞皱缩、变圆以及折光度增加,而在受感染的BHK-21和Vero 81细胞中则无CPE;⑨YNTV病毒颗粒为有包膜的球体,直径大约80~100 nm;⑩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RNA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YNTV能够有效感染HUVEC、BHK-21和Vero 81三种细胞;(11)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93例蜱咬病人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YNTV筛查结果为阴性,说明其均未感染YNTV。3.蜱传病毒检测结果:YNTV的总阳性率为1.34%,仅在广西和云南的卵形硬蜱、爪哇花蜱和猛突血蜱中检出,且蜱标本中测得的YNTV片段与该病毒分离株在进化树上聚集在一起,形成不同于其他Tamdy正内罗病毒的独立分支;JMTV的总阳性率为3.23%,在广西、重庆、贵州和黑龙江4省/直辖市的龟形花蜱、豪猪血蜱、爪哇花蜱、全沟硬蜱和微小扇头蜱中检出;在吉林省的嗜群血蜱中检测到1份 BTPV 1 阳性样本;TTV1、TDYV、ALSV、SBV、BTPV2 和 BTPV 3 六种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4.蜱传细菌和原虫检测结果:共从8个省/直辖市的14种(豪猪血蜱和镰形扇头蜱除外)356只蜱(阳性率为47.85%)中检测到24种已知病原体(6种立克次体、4种无形体、4种埃立克体、3种螺旋体、3种巴贝西虫和4种泰勒虫)以及17种未定种病原体(4种立克次体、4种无形体、3种埃立克体、2种螺旋体和4种巴贝西虫)。立克次体、无形体、埃立克体、螺旋体、巴贝西虫和泰勒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3.87%、10.89%、2.15%、4.44%、1.75%和3.23%,且其在不同地点以及不同蜱种中的感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蜱标本中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采集的16种744只蜱中,共9种76只(10.22%)存在复合感染情况,龟形花蜱中的复合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嗜龟花蜱和猛突血蜱。有69只蜱同时携带两种病原体,另外7只蜱则同时携带三种病原体,以立克次体和无形体的复合感染最为常见。此外,在猛突血蜱中还存在YNTV与立克次体或/和无形体复合感染的情况,在龟形花蜱、全沟硬蜱和微小扇头蜱中存在JMTV与多种不同细菌/原虫复合感染的情况。[结论]1.我国南方地区蜱类携带的病毒种类多样,且以未分类病毒为主。2.从云南的猛突血蜱中分离到一株新的Tamdy正内罗病毒,将其命名为云南蜱病毒(YNTV),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与典型的正内罗病毒相似,且在其三个片段的全基因序列中均有重组事件的发生。3.YNTV具有正内罗病毒的典型形态特征;可以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系并在其中生长复制,且引起HUVEC细胞产生CPE,提示其具有潜在致病性。4.YNTV主要在我国云南和广西的蜱类中分布,卵形硬蜱、爪哇花蜱和猛突血蜱为其可能的传播媒介,且其可以与立克次体和无形体发生复合感染。5.我国蜱类中存在多种病毒、细菌和原虫的感染与复合感染,此外,还有一些潜在的新病原,反映了我国蜱类携带病原体的高度多样性和复杂性。[创新点]1.本研究从云南的猛突血蜱中分离到一株新的正内罗病毒,在未发现其可以感染人之前即对其相关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后续评价其致病性等奠定了基础。2.本研究对我国南方约一半省/直辖市地区内近10种蜱携带的病毒组进行了全面调查,为后续蜱传病毒的深入研究及蜱媒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3.本研究对我国3种不同动物地理区划内近20种蜱携带的9种新发蜱传病毒以及6种新发蜱传细菌和原虫的感染与复合感染情况进行了广泛筛查,为了解蜱媒传染病风险地域及制定相应精准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韦娜娜,张厚双,周金林[3](2021)在《宠物蜱传疾病流行概况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蜱是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也是人和动物的致病性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的传播媒介,因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近年来,宠物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宠物蜱传人兽共患病发病率不断增高。该文从宠物常见寄生蜱类及特征、宠物常见蜱传病原体及常见蜱传疾病流行情况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宠物蜱传人兽共患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姚明国[4](2020)在《云南省蜱传回归热螺旋体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云南省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蜱、特定人群蜱传回归热螺旋体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多态性,为蜱传回归热螺旋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使用抗凝血管和采血针采集家畜静脉血血样;采用夹夜法、笼夜法相结合的方法捕获小型兽类,无菌解剖采集小兽肝、肾、脾脏样本;采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体表搜集法采集动物体表寄生蜱;在初筛检测有线索的部分地区采集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2.采用血液/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对上述样本进行DNA提取,扩增回归热螺旋体16S r RNA基因(353bp)进行初筛检测,阳性者扩增16S r RNA接近全长1600bp、Fla(506bp)、glp Q(461bp)基因。将阳性扩增产物送测序公司进行测序,得到的序列登陆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进行BLAST比对,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3.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采用频数和构成比,统计推进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样本采集情况:在云南省的15个县(市)采集到5种家畜动物(牛、羊、犬、马和驴)血液1836份(牛血575份,羊血866份,犬血346份,马血32份,驴血17份);在29个县(市)采集分属5目11科28属59种的小型兽类的脏器样本4120份;在12个县(市)采集分属5属13种蜱虫样本1354只进行单只检测,902只蜱和7份幼蜱41只母蜱产的卵分为260组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在5个县(市)采集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样629份。2家畜动物检测结果:1836份家畜动物血液样本,初筛检出阳性46份,阳性率为2.51%。牛、羊、犬均有检出,马和驴未检出。牛、羊和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61%(15/575)、3.46%(30/866)和0.29%(1/346)。阳性主要分布在7个县(市):为兰坪10.34%(3/29)、盈江7.48%(8/107)、巍山5.56%(1/18)、腾冲3.96%(30/758)、德钦2.33%(1/43)、云龙2.00%(2/100)和香格里拉1.04%(1/96)。3小型兽类检测结果:29个调查县(市)采集的4120份、分属59种的小型兽类脏器样本,仅在1只卡氏小鼠和1只高山鼩鼱中检出阳性,卡氏小鼠来自勐海,高山鼩鼱来自贡山,两个县市检出回归热疏螺旋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57%(1/175)和0.15%(1/686)。4蜱虫检测结果:1354只蜱虫进行单只检测,检测阳性30只,阳性率为2.21%(30/1354)。阳性蜱有5种分别为尼泊尔血蜱、柯洛宁血蜱、微小扇头蜱、卵形硬蜱和镰形扇头蜱,阳性率分别为66.67%(6/9)、3.07%(5/163)、2.31%(12/518)、1.96%(6/306)和1.56%(1/64)。在7个县(市)中检出阳性,分别是永德县16.67%(1/6)、德钦县10%(7/70)、维西县2.87%(5/174)、腾冲市2.26%(9/398)、剑川县2.11%(6/284)、兰坪县1.32%(1/76)和耿马县0.54%(1/184)。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分组培养的蜱中共检出阳性24份,分别是成蜱(22份)、若蜱(1份)、蜱卵(1份),均来自腾冲市。通过16Sr RNA基因(353bp)初筛检测,在一只母蜱及其所产的卵中检测到回归热螺旋体,其序列同源性为77.8%,但尚未分离到病原体。5人群检测结果:629份患者的血液初筛检出阳性7份,分别为剑川县1份、大理市2份、普洱市2份和腾冲市2份,但所得序列经BLAST同源性比对未成功,FLA基因、glp Q基因及16S r RNA基因全长检测均阴性。6宿主媒介感染/携带回归热螺旋体多样性分析:对检出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遗传进化分析、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宿主和媒介感染/携带的回归热螺旋体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样性特征,分属两种,一种B.miyamotoi及一新的亚型;另一种与现有报道的回归热螺旋体差异较大,可能为一新种,暂命名为Borrelia dali。结论1云南省家畜、小型兽类宿主动物和媒介蜱存在回归热螺旋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家畜2.51%,小型兽类0.049%,蜱虫2.21%。家畜是回归热螺旋体的主要宿主动物,检出阳性的县市分布集中在滇西北地区。2云南省回归热螺旋体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类复杂多样。在3种家畜、2种小型兽类、5个蜱种均检出回归热螺旋体。3调查区域宿主和媒介感染/携带的回归热螺旋体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特征。经多基因位点分析,检出的回归热螺旋体分属两种:B.miyamotoi及一个新的亚型和一新种,暂命名为B.dali.4云南省的部分县市可能为回归热螺旋体的疫源地。家畜和媒介蜱中检出的回归热螺旋体序列同源性达98~99%,这些地区可能存在宿主、媒介间病原体的传播链。

田冰[5](2020)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源地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疫源地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进行筛查。方法:对辽宁省宽甸县、凤城市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集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由工作人员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信息并采集血液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对所收集血清标本进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的定量检测。对所收集全血标本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特异性基因片段的扩增,并对扩增产物完成一代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19年4月至11月共收集136例病例,依据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的诊断标准,最终确诊40例SFTS患者。绝大多数患者为农民(82.5%),其中女性26例(65%),年龄(均数±标准差)为61.35±11.49岁,发病月份为4月-10月,体温(均数±标准差)为38.8±0.48℃,病毒载量(均数±标准差)为6.14±0.89 Log10 copies/ml。SFTS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与血小板的计数之间呈负相关,血小板的数值越低,提示病毒载量越高(r=-0.34,p<0.05)。重症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9.5(29.3-49.3)×10^9/L,病毒载量为7.13±0.89 Log10 copies/ml。非重症患者血小板计数为58.0(40.0-77.0)×10^9/L,病毒载量为5.79±0.64 Log10 copies/ml。重症组患者血小板低于非重症组(p=0.023),重症组患者的病毒载量高于非重症组(p<0.001)。对96例患者的全血标本进行新发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筛查,PCR扩增立克次体特异性glt A(381bp)及omp A(346bp)基因片段,检测到1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病例。最终经测序分析,确诊该例感染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为派氏立克次体大西洋雨林株(R.parkeri strain Atlantic rainforest)。结论:重症SFTS患者的病毒载量均大于10^6 copies/ml,提示高病毒载量为SFTS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确诊病例均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并且血小板数值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通过对标本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筛查,发现了中国首例经实验室确诊的派氏立克次体大西洋雨林株感染病例,未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混合感染的病例。

何志海[6](2019)在《云南西部地区宿主动物与媒介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以云南省西部地区部分县(市)为本次调查的空间范围,宿主动物(家畜、小型兽类)与传播媒介蜱、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流行病学、血清学的方法,调查了解该地区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蜱、特定人群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状况及基因多态性,为莱姆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家畜采集静脉抗凝血血样,小型兽类采用夹夜法、鼠笼法捕获后,解剖采集肝肾脾脏样本;布旗法采集游离蜱,体表搜集法采集动物体表寄生蜱;人群选择已排除风湿、类风湿等明确疾病的关节炎患者血液,分离血清。2.家畜血样、小型兽类脏器、蜱虫样本,采用血液/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DNA提取后,扩增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Fla基因、16SrRNA基因。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3.人群血清应用伯氏疏螺旋体血清IgG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作抗体检测。4.所得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差异。结果:1.样本采集情况:共在16个县(市)采集5种家畜动物(牛、羊、犬、马和驴)血液1927份;在23个县(市)采集分属5目10科29属57种的小型兽类肝肾脾脏样本3659份;在9个县(市)采集4属10种传播媒介蜱样本737份;在4个县(市)采集关节炎患者血清281份。2.家畜检测结果:共检测1927份家畜动物血液样本(牛血554份,羊血636份,马血33份,驴血17份,犬血687份),检出伯氏疏螺旋体阳性样本共52份,阳性率为2.70%,分属3个基因型:B.afzelii、B.burgdorferi、B.garinii,以B.afzelii为主(90.38%)。牛、羊、犬、马均有检出,犬血的阳性率最高(6.26%),驴血未检出阳性。16个县(市)中有8个县(市)检出阳性,阳性率最高的依次为德钦(10.33%),兰坪(3.33%),耿马(2.94%)3.小型兽类检测结果:检测3659份小型兽类脏器样本,分属5目10科29属57种,共在30种小兽中检出阳性146份,阳性率为3.99%,分属5种基因型:B.afzelii,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B.garinii,B.japonica和B.valaisiana,以B.afzelii为主(56.84%)。23个县(市)中有14个县(市)检出阳性,主要分布于滇西北地区,2500m以上海拔的林区小兽感染率最高。4.蜱虫检测结果:检测4属10种、737只蜱虫样本,共有103份检出阳性,阳性率为13.98%。共从5种蜱(尼泊尔血蜱、卵形硬蜱、粒形硬蜱、微小扇头蜱和柯洛宁血蜱)中检出6个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B.afzelii、B.garinii、B.japonica、B.valaisiana、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B.sinica),以B.garinii为主(47.57%)。9个县市中6个县(市)采集的蜱检出阳性。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地区。5.人群检测结果:共检测4个县(市)281份关节炎患者血清,莱姆病IgG抗体阳性111例,总阳性率为39.50%。结论:1.云南省西部地区家畜、小型兽类宿主动物和媒介蜱存在伯氏疏螺旋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家畜动物2.70%,小型兽类3.99%,蜱虫13.98%。地区分布集中在滇西北地区。2.云南省西部地区伯氏疏螺旋体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类复杂多样。家畜中牛、羊、犬、马均有检出,其中牛、羊、马感染为云南首次报道;小型兽类共有30种检出阳性,其中20种未见报道;以及5个蜱种(2种硬蜱、2种血蜱和1种扇头蜱)中检出阳性。3.调查区域宿主和媒介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共检出8种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宿主动物中检测到5种,媒介蜱中检测到6种,其中2种为尚未确定的基因型。中华姬鼠、白腹鼠、粒型硬蜱检出B.japonica,柯洛宁血蜱(新蜱种)中检出阳性为首次报道,卵形硬蜱检出B.sinica为云南省首次报道。4.云南西部某些地区可能为莱姆病的疫源地。宿主和媒介中检出的伯氏疏螺旋体以B.afzelii、B.garinii和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为主,占全部阳性的85.04%(256/301)。这三种基因型均为公认的对人有致病性的病原体。检出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从患者中检出的序列同源性达9899%。同一地区(德钦县)从家畜、小型兽类和蜱中检测到的B.afzelii,序列同源性达9899%,表明该地区存在宿主、媒介间病原体的传播链。同时,人群存在莱姆病血清抗体阳性,IgG抗体总阳性率为39.50%。本研究采用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证实云南西部地区伯氏疏螺旋体的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蜱种类多、分布广,病原体基因多样性较高、致病力强;血清学证实特定人群存在感染。由于本课题时间有限,人群感染情况、病原体的分离、患者的确诊等工作仍在进行中,本课题所得结果在NCBI注册序列号有58个,为今后云南省莱姆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峰[7](2019)在《云南省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布情况调查及无形体表面蛋白MSP2原核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AP)是一种新发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主要经蜱传播,其宿主谱十分广泛,包括人、家畜、野生动物。该病原感染人体引起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可出现从发热到死亡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AP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虫媒传染病原。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地理气候条件复杂,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省内有害微生物和有害昆虫媒介种类多且密度大,加上各类宿主动物广泛分布,使云南省成为各类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地区。蜱在云南省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目前发现并确定的蜱类约有7属47种。因此蜱传播疾病在云南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然而在云南对AP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人群、动物宿主和蜱媒中AP的分布和流行情况还不甚明了。本课题拟在云南省开展系统的AP感染情况调查,并将其结果与全球类似研究进行综合比较,以期深入研究AP在云南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而有效防控HGA暴发流行和保护家畜健康,为制定公共卫生安全政策提供信息。同时,为了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一新现热带传染病,以AP主要表面膜蛋白MSP2作为微观研究的切入点。因为MSP2作为AP主要膜优势抗原蛋白不仅含量丰富,而且在AP逃避宿主免疫中扮演重要角色,也一直是各种宿主中检测诊断AP感染的主要抗原,多项研究提示MSP2可能与AP致病有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MSP2蛋白,可为深入研究AP的致病、诊断、疫苗奠定基础。[目 的]在云南省系统地了解探查AP在人群、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蜱虫中感染和携带情况,掌握该病原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流行因素。同时,重组AP膜表面蛋白MSP2,为探索开发适宜于云南实际情况的AP诊断检测手段,深入研究AP致病机制和制备相关疫苗奠定基础。[方 法]于2017-2018年期间在云南省各地选点,采集不同人群血液样本、不同动物血清样本和传播媒介蜱虫样本,利用ELISA和/或IFA对人和动物血清样本进行AP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析得到云南人群AP血清阳性率和动物血清阳性率;针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中检测到的AP IgM阳性的病例,将其全血标本提取DNA后利用巢式PCR对AP的16SrRNA、msp2、groEL等基因进行扩增,扩增成功条带测序后制作系统发育树;蜱虫标本提取DNA后利用AP特异性引物进行qPCR来寻找蜱感染AP的分子学证据;利用R软件对全球各地区人群AP血清阳性率进行meta分析,并与本文得到云南人群AP血清阳性率相比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msp2-PET-30a质粒,诱导表达rMSP2蛋白,并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结果]1.在云南省人群血清学调查研究中,共收集云南省4个地区1430份血液样本,其中健康人群1185份,发热病人245份。健康人群检测出AP IgG阳性共90例,阳性率为7.59%,发热病人检测出AP IgM 阳性共11份,阳性率4.49%。且发现男性和女性AP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29%,5.9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51-60岁年龄段AP血清阳性率最高,达18.64%。来自云南南部的调查人群AP血清阳性率高于云南中北部和西部人群。从11份AP IgM 阳性的病人全血中提取DNA,所有DNA样本经巢式PCR成功扩增16SrRNA、msp2基因,其中以16SrRNA基因属特异引物Eh-gs扩增测序后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来源于云南河口和云南砚山的AP分离株序列差异性较小,而且与分离自朝鲜的人源分离株(MH482862.1)及分离自捷克传播媒介嗜群血蜱分离株(KY462782.1)的序列相似性极高。2.在云南省动物及蜱媒AP感染的分布调查中,从云南多地共采集到山羊、牛、猪和鸭子等动物血清样品364份,蜱虫样本273份。经ELISA检测牛、羊、猪,的AP血清阳性率分别为8.42%、10.34%和5.56%。各地区间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蜱虫样本经种类鉴定,共有微小扇头蜱273只,混池法提取DNA 108份,qPCR检测没有阳性扩增样本。3.在全球人群AP血清阳性率meta分析中有71篇文献符合标准,36809人纳入研究,目标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人群,高危人群,被蜱叮咬人群和蜱传疾病患者人群。纳入研究的文献来自全球29个国家,主要集中于三个大洲即亚洲、欧洲和美洲,各项研究中AP血清阳性率从0到66.3%不等。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全球人群中AP的合并感染率为10.2%(95%CI8.3%-12.4%),按照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亚洲地区人群的AP合并感染率最高为14.6%,95%CI(10.6%,19.2%),按照研究人群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高危职业人群的AP合并感染率最高为14.1%。敏感性分析显示本研究的合并结果稳健。Begger检验和egger检验提示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4.合成msp2基因序列成功构建于PET-30a质粒上,诱导表达出重组rMSP2蛋白,并确定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以IPTG浓度为1.0mmol/L在37℃C温度条件下诱导4h。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无误后,对蛋白进一步纯化,最后对重组纯化的蛋白进行质谱检测鉴定,确定为APMSP2蛋白。[结 论]1.在云南省人群中发现AP感染的血清学和分子学证据。2.云南存在HGA急性期病例,传播风险较高。3.云南省人群感染的AP菌株序列相似,有人兽共患风险。4.有必要在云南省开展更系统更广泛的动物及蜱虫感染AP情况调查。5.全球人群中AP合并血清阳性率为10.2%,meta研究显示异质性可能来源于高危人群、发热人群和欧洲地区的研究。云南省健康人群AP血清阳性率与全球健康人群相似。6.本实验获得的重组rMSP2蛋白可作为下一步对AP进行基础研究的物质基础。

占炳东[8](2019)在《衢州市蜱及常见蜱媒传染病分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全球化,交通、旅游事业的发展,蜱媒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人类健康问题,已经上升到经济乃至社会、政治的高度。通过对蜱媒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和蜱虫在衢州市的分布情况的研究,为衢州市蜱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描述性研究,实施时间为2014年~2016年。选择衢州市2个县/区作为本次研究的采样点,分别是柯城区和开化县。蜱及蜱虫宿主采样时间为每年的4-11月。选择室内、农田、荒坡、草地和山区等生境,用5米笼线法,捕获鼠形动物,采集鼠形动物脾脏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同时在上述生境中采用布旗法,在蜱虫活动高峰采集野外游离蜱。采集捕获到的鼠形动物,拾捡体表寄生蜱,同时通过野味市场等,尽可能收集野生动物寄生蜱。对拾捡的游离蜱和寄生蜱进行分类鉴定,确定蜱种,并开展病原携带情况检测。在两地县级综合性医疗机构,通过主动监测,搜索疑似蜱媒传染病患者,并对疑似蜱媒传染病患者调查,采集血标本开展疑似病原检测。结合两地农民健康体检,采集正常人群血清开展蜱媒传染病血清抗体检测,了解人群既往感染情况。整理分析收集到的蜱、鼠形动物、正常人群血清学结果、蜱媒传染病疑似病人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监测点蜱媒传染病病原体阳性率是否存在差别,以及不同啮齿类携带病原体是否存在差别,并选择部分阳性标本开展测序分析。结果:2014年-2016年共捕获鼠形动物603只,其中2014年在柯城区室内环境捕获120只,2015年-2016年在开化县室内捕获23只,室外捕获460只。4月、9-10月鼠行动物密度最高,是抓捕的最佳时间。在开化县各种生境中,农田捕获数最高,其次为自然村、林地和山区,在荒坡捕获数最低。选择269只鼠形动物,开展分类鉴定和蜱媒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测。其中,柯城区的室内鼠120只(褐家鼠,占58.33%;黄胸鼠,占41.67%);而开化县的室内鼠和室外鼠共149只,其中室内鼠23只,分别为褐家鼠、黄胸鼠、北社鼠和针毛鼠;室外鼠形动物126只,分别为黑线姬鼠、针毛鼠、北社鼠、褐家鼠、黄胸鼠、白腹巨鼠、青毛鼠、东方田鼠和食虫目的臭鼩鼱。在开化县采集到寄生蜱591只,在开化县共采集蜱类591只,分别为长角血蜱443只,微小扇头蜱148只所有蜱均采自野生动物身上。没有采集到游离蜱。柯城区未采集到游离蜱和寄生蜱。对采集的269只鼠形动物的脾脏运用巢式PCR法,进行病原携带情况检测。结果发现伯氏疏螺旋体总阳性率为21.56%,褐家鼠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黄胸鼠,不同鼠形动物的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5.66,P=0.000)。柯城区与开化县捕获的鼠形动物的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5,P=0.000,OR=9.27,95%CI:4.43-19.39)。269份鼠形动物脾脏标本中,36份标本中检测出立克次体,总阳性率为13.38%,褐家鼠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黄胸鼠,但不同鼠形动物之间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98,P=0.40)。柯城区与开化县捕获的鼠形动物的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P=0.002,OR=3.30,95%CI:1.50-7.24)。269份鼠形动物脾脏标本中,57份标本中检测出无形体,总阳性率为21.19%,白腹巨鼠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北社鼠,不同鼠形动物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9,P=0.000)。柯城区与开化县捕获的鼠形动物的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0,P=0.44,OR=1.26,95%CI:0.70-2.26)。269份鼠形动物脾脏标本中,10份标本中检测出巴贝虫,总阳性率为3.72%,针毛鼠阳性率最高为25.00%,其次为北社鼠(20.00%),不同鼠形动物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6,P=0.001)。巴贝虫仅在开化县捕获的鼠类中检出,而柯城区的鼠类中没有检出。检测结果还发现:多只鼠形动物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立克次体和无形体混合感染在柯城区和开化县均有检出,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67%和0.67%。立克次体与伯氏疏螺旋体混合感染只在柯城区检出,阳性率为6.67%。立克次体、无形体与伯氏疏螺旋体混合感染在柯城区检出,阳性率为0.83%。伯氏疏螺旋体、无形体和巴贝虫在开化县检出,阳性率为0.67%。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鼠形动物中检出伯氏疏螺旋体序列分别与西藏自治区、湖南省、捷克检测出的序列相近;立克次体阳性的标本与吉林省和澳大利亚的序列相近,无形体序列与新疆、北京、土耳其和墨西哥序列相似;而巴贝虫序列与新疆相似。研究共采集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1218份(柯城区588份、开化县630份;男性515份,女性703份),开展莱姆病抗体和新型布尼亚病毒抗体检测。其中莱姆病抗体阳性32份,阳性率为2.63%,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P=0.019,OR=2.33,95%CI:1.13-4.80),两地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96,P=0.047,OR=2.08,95%CI:0.99-4.36)。新型布尼亚病毒抗体阳性26份,阳性率为2.13%,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P=0.016,OR=2.63,95%CI:1.16-5.95),两地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81,P=0.08,OR=0.39,95%CI:0.16-0.93)。2014年-2016年之间,两地县级综合性医院均未监测到蜱媒传染病疑似病人。结论:1.衢州市自然环境中存在蜱虫孳生,蜱虫及蜱虫宿主动物标本中检测出多种蜱媒传染病病原体,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中也检出蜱传传染病抗体阳性者,表明衢州市人群存在蜱媒传染病感染传播风险。2.通过医院监测没有发现蜱媒传染病疑似病人,衢州市医疗机构应继续加强对蜱媒传染病的监测。3.应继续加强蜱媒传染病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衢州市蜱、蜱虫宿主,它们的病原携带情况,人群可能的暴露机会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控措施,有效预防人群感染。

牟路萌[9](2016)在《莱姆病、布鲁菌病诊断方法的建立和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目的:1.在新疆北疆部分地区采集优势蜱种,进行莱姆病螺旋体和布鲁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揭示蜱在莱姆病螺旋体和布鲁菌病原传播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2.选取新疆塔城161、165、167三个团场,对牧场职业人群(牧民、半农半牧、兽医)进行莱姆病和布鲁菌病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研究职业人群这两种疾病的感染情况;3.利用纯化的莱姆病螺旋体Bmp A蛋白和布鲁菌Vir B5蛋白,制备和筛选相应的单克隆抗体,为后期制备纳米颗粒试剂条奠定基础;方法:1.在新疆北疆部分地区采集寄生蜱和游离蜱,通过采用PCR检测技术来检测蜱中布鲁菌和莱姆病螺旋体的携带情况;2.在新疆塔城161、165、167三个团场中采集牧场职业人群的血样共246份,通过采用病原学和血清学两种方法对布鲁菌和莱姆病螺旋体进行检测,以此得到血样中这两种病原的阳性率;3.对“Bmp A”和“Vir B5”,分别采用免疫小鼠、细胞融合、挑取克隆、单克隆细胞两次筛选和单克隆细胞亚类鉴定等方法获取单抗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进行单抗筛选,以此获得最优抗体。结果:1.在对新疆北疆各地硬蜱检测中,检测到布鲁菌阳性率在寄生蜱中为7.73%(32/414),游离蜱中未检测到阳性样本,亚洲璃眼蜱中为5.30%(7/132),刻点血蜱中为8.74%(16/183),边缘革蜱中为5.26%(2/38),图兰扇头蜱中为17.50%(7/40);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率在寄生蜱中为3.86%(16/414),在游离蜱中为35.07%(47/134),亚洲璃眼蜱中为5.30%(7/132),刻点血蜱中为3.82%(7/183),边缘革蜱中为5.26%(2/38)。2.在对塔城牧场职业人群血样检测中,通过病原学方法和血清学方法检测布鲁菌的阳性率分别为2.03%(5/246)和19.51%(48/246);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的阳性率为11.38%(28/246),病原学方法未检测到莱姆病疏螺旋体。3.免疫效价检测结果,“Bmp A”选择3号组小鼠进行细胞融合实验,“Vir B5”选择2号组小鼠进行细胞融合实验。单克隆细胞第一次筛选,“Bmp A”和“Vir B5”均得到41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细胞第二次筛选,“Bmp A”得到12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Vir B5”得到6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细胞亚类鉴定,“Bmp A”得到12株Ig G类型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Vir B5”得到6株Ig G类型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进一步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Bmp A”的5号细胞株和“Vir B5”的19号细胞株获取的抗体与对应蛋白结合更好。结论:1.蜱在家畜水平传播布鲁菌中起到一定作用;亚洲璃眼蜱、刻点血蜱、边缘革蜱有可能是莱姆病螺旋体的媒介生物,该结论扩大了莱姆病螺旋体媒介生物的范围。2.牧场职业人群的血样检测结果显示,莱姆病螺旋体和布鲁菌在牧场职业人群中存在高感染性,尤其是布鲁菌,应加强布病疫区职业人群献血人群的筛查工作。3.本研究制备的“Bmp A”和“Vir B5”单克隆抗体,对相应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为后期组织中检测病原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杨丽天,高子厚,赵文红,刘云海,扎史品初,提布只玛,张文娟,杜春红[10](2015)在《云南省德钦县宿主动物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初步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云南省德钦县宿主动物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情况。方法以德钦县采集的家犬血液和山区林地捕获的鼠类动物脏器为样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检测犬血中莱姆病Ig G抗体;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伯氏疏螺旋体523Sr RNA间隔区片段,阳性片段进行测序。结果 50份犬血检出莱姆病Ig G抗体阳性10份,阳性率为20%;扩增到阳性片段1份,阳性率2.00%;48份鼠类脾脏标本扩增到阳性片段1份,阳性率2.08%。测序结果表明,犬感染的伯氏疏螺旋体为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鼠感染的伯氏疏螺旋体为Borrelia valaisiana基因型。结论本调查表明德钦县境内家犬和鼠类存在2个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相关调查研究。

二、云南犬莱姆病血清抗体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犬莱姆病血清抗体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景洪市莱姆病流行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伯氏疏螺旋体概述
        1.1 伯氏疏螺旋体生物学性状
        1.2 基因分型及基因组学
    2 莱姆病概述
        2.1 莱姆病主要宿主及传播媒介
        2.2 人群易感性
        2.3 国内外流行状况
    3 研究的必要性
第1部分 鼠及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状况调查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1.2 方法
        1.1.2.1 样本采集
        1.1.2.2 伯氏疏螺旋体分离培养
        1.1.2.3 提取鼠脏器及蜱样本DNA
        1.1.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1.1.2.5 巢式PCR
        1.1.2.6 凝胶电泳
        1.1.2.7 初步鉴定基因分型
    1.2 结果
        1.2.1 样本采集数量
        1.2.2 伯氏疏螺旋体培养分离结果
        1.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1.2.4 巢式PCR扩增结果
        1.2.5 同源性分析
    1.3 讨论
        1.3.1 黄胸鼠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中的作用
        1.3.2 微小扇头蜱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中的作用
        1.3.3 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
        1.3.4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巢氏PCR
        1.3.5 病原体的分离培养
第2部分 景洪市人群莱姆病血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2 方法
        2.1.2.1 样本采集
        2.1.2.2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2.1.2.3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
    2.2 结果
        2.2.1 样本采集数量及蜱叮咬史
        2.2.2 FIA初步检测结果
        2.2.3 WB确证结果
        2.2.3.1 不同地区人群莱姆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3.2 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莱姆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3 讨论
        2.3.1 景洪地区人群莱姆病感染率分析
        2.3.2 几个重要蛋白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蜱群落结构及其与莱姆病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2)云南蜱病毒的发现及其复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宏转录组学的新的蜱传病毒的发现
    1 引言
    2 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耗材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3 研究方法
        3.1 蜱标本鉴定
        3.2 蜱标本核糖核酸(RNA)提取与检测
        3.3 蜱标本测序文库构建与测序
        3.4 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
    4 质量控制
    5 结果
        5.1 蜱标本采集情况
        5.2 蜱标本RNA提取与检测结果
        5.3 宏转录组测序结果
    6 讨论
第二部分 云南蜱病毒的分离鉴定
    1 引言
    2 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耗材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3 研究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病毒分离培养
        3.3 病毒全基因组测序
        3.4 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3.5 病毒检测方法建立
        3.6 病毒生长复制曲线绘制
        3.7 病毒形态观察
        3.8 病毒多克隆抗体制备
        3.9 病毒抗原片制备及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3.10 RNA荧光原位杂交实验
        3.11 蜱咬病人血清标本IFA筛查
    4 质量控制
    5 结果
        5.1 病毒分离培养结果
        5.2 YNTV全基因组序列特征
        5.3 YNTV结构和功能预测
        5.4 YNTV基因组同源性分析
        5.5 YNTV系统发育分析
        5.6 YNTV重组分析
        5.7 YNTV实时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
        5.8 细胞敏感性分析
        5.9 YNTV的形态特征
        5.10 YNTV在不同细胞中的感染情况
        5.11 蜱咬病人血清标本IFA筛查结果
    6 讨论
第三部分 云南蜱病毒与其他多种新发蜱传病原体复合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1 引言
    2 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耗材
        2.4 分析软件
    3 研究方法
        3.1 蜱标本鉴定
        3.2 蜱标本核酸提取
        3.3 蜱标本YNTV检测
        3.4 蜱标本中其他新发蜱传病毒检测
        3.5 蜱标本中细菌和原虫检测
        3.6 系统发育分析
        3.7 统计学分析
    4 质量控制
    5 结果
        5.1 蜱标本采集结果
        5.2 蜱标本YNTV检测结果
        5.3 蜱标本中其他新发蜱传病毒检测结果
        5.4 蜱标本中细菌和原虫检测结果
        5.5 蜱标本中各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
    6 讨论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

(3)宠物蜱传疾病流行概况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宠物寄生蜱类及特征
    1.1 血红扇头蜱
    1.2 长角血蜱
    1.3 镰形扇头蜱
2 宠物的常见蜱传病原体
    2.1 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2.2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2.3 埃立克体(Ehrlichia)
    2.4 立克次体
    2.5 巴尔通体
    2.6 巴贝斯虫
    2.7 SFTSV
3 宠物的蜱传疾病流行情况
    3.1 莱姆病(Lyme disease)
    3.2 无形体病(Anaplasmosis)
    3.3 埃立克体病(Ehrlichiosis)
    3.4 立克次体病(Rickettsiosis)
    3.5 巴尔通体病(Bartonellosis)
    3.6 巴贝斯虫病(Babesiosis)
    3.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
4 防控技术
    4.1 新型杀虫剂和驱避剂
    4.2 生物防控
    4.3 基因操控
    4.4 新型疫苗研制
5 评论及展望

(4)云南省蜱传回归热螺旋体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 样本采集方法
        2.2.1 宿主样本采集
        2.2.2 蜱样本采集方法
        2.2.3 人群样本采集方法
        2.2.4 培养蜱样本采集方法
    2.3 检测方法
        2.3.1 样本DNA的提取
        2.3.2 回归热螺旋体16S r RNA基因、Fla基因和glp Q基因检测
        2.3.3 病原体的分离培养
        2.3.4 序列测定与结果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家畜感染检测结果
        3.1.1 家畜样本采集结果
        3.1.2 家畜检测结果
        3.1.3 家畜感染回归热螺旋体序列分析
    3.2 小型兽类感染检测结果
        3.2.1 小型兽类的样本采集结果
        3.2.2 小型兽类检测结果
        3.2.3 小型兽类感染回归热螺旋体序列分析
    3.3 蜱虫携带回归热螺旋体检测结果
        3.3.1 蜱样本采集结果
        3.3.2 蜱样本检测结果
        3.3.3 蜱携带回归热螺旋体序列分析
    3.4 人群感染检测结果
        3.4.1 人群样本采集结果
        3.4.2 人血样本检测结果
    3.5 病原体的分离培养
        3.5.1 样本采集结果
        3.5.2 实验结果
        3.5.3 序列分析
    3.6 宿主媒介感染回归热螺旋体基因多样性分析
        3.6.1 检测结果
        3.6.2 序列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米亚莫托螺旋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源地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医院监测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诊断标准
        2.1.4 信息录入
    2.2 标本采集
        2.2.1 全血标本采集
        2.2.2 血清标本采集
        2.2.3 实验试剂
        2.2.4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技术路线
        2.3.2 从病例全血中提取DNA
        2.3.4 SFTSV核酸检测
        2.3.5 SFTSV Ig G和 Ig M检测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标本采集情况
    3.2 SFTSV感染的具体情况
    3.3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的具体情况
    3.4 立克次体进化发育树分析
    3.5 SFTS及立克次体病分布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本研究创新型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就
致谢
个人简历

(6)云南西部地区宿主动物与媒介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实验仪器和试剂
    第二节 样本采集方法
        2.2.1 家畜样本采集方法
        2.2.2 小型兽类样本采集方法
        2.2.3 蜱样本采集方法
        2.2.4 人群样本采集方法
    第三节 实验方法
        2.3.1 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2.3.2 提取伯氏疏螺旋体DNA
        2.3.3 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16S rRNA基因和Fla基因检测
        2.3.4 序列测定与结果分析
第三章 结果
    第一节 家畜动物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状况
        3.1.1 家畜样本采集情况
        3.1.2 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3.1.3 不同地区家畜检测结果
        3.1.4 不同动物检测结果
        3.1.5 家畜样本阳性产物序列分析
    第二节 小型兽类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状况
        3.2.1 小型兽类样本采集情况
        3.2.2 不同地区小型兽类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
        3.2.3 不同种类小型兽类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
        3.2.4 不同生境小型兽类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
        3.2.5 不同性别小型兽类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
        3.2.6 不同年龄小型兽类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
        3.2.7 不同海拔小型兽类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
        3.2.8 小型兽类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序列分析
    第三节 传播媒介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状况
        3.3.1 传播媒介蜱样本采集情况
        3.3.2 不同地区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
        3.3.3 不同种类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
        3.3.4 不同性别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
        3.3.5 不同年龄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
        3.3.6 不同寄生状态和不同寄生宿主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
        3.3.7 不同海拔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
        3.3.8 PCR扩增结果
        3.3.9 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发育树分析
        3.3.10 同一地区宿主和媒介伯氏疏螺旋体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发育树分析
    第四节 人群感染伯氏疏螺旋体血清学调查
        3.4.1 人群样本采集情况
        3.4.2 不同地区关节炎症状患者血清ELISA检测结果
        3.4.3 不同年龄关节炎症状患者血清ELISA检测结果
        3.4.4 不同性别关节炎症状患者血清ELISA检测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家畜动物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讨论
    第二节 小型兽类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讨论
    第三节 传播媒介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讨论
    第四节 人群感染伯氏疏螺旋体血清学调查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伯氏疏螺旋体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7)云南省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布情况调查及无形体表面蛋白MSP2原核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立克次体目病原体
    二.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1.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发现与分类
        2.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原学
        2.1 形态
        2.2 基因组特征
        2.3 代谢特征
        2.4 生活史
        2.5 培养
        3.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流行
        3.1 传播媒介
        3.2 宿主动物
    三.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致病性
        1. 所致疾病
        2. 致病机制
    四.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部分 云南省人群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情况调查
    引言
    一. 云南省人群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二. 云南省人群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云南省动物及蜱媒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情况初探
    一. 云南省动物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二. 云南省蜱媒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情况调查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全球人群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血清阳性率meta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表面蛋白MSP2原核表达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目标人群采集血样信息登记表
附录2 Eh-gs扩增片段测序结果
附录3 蜱虫提取DNA记录表(部分)
附录4 全球血清阳性率meta分析按人群分类和按地区分类亚组分析
附录5 msp2基因合成序列及PET-30a图谱
附录6 重组rMSP2蛋白质谱检测结果
附录7 实验中主要使用仪器
附录8 实验中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衢州市蜱及常见蜱媒传染病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简写、缩写表
1 引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地点
    2.2 研究对象及标本获取方法
    2.3 标本检测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蜱类
    3.2 鼠形动物
    3.3 蜱媒传染病疑似病人监测结果
4 讨论
    4.1 蜱类分布情况
    4.2 鼠形动物分布情况
    4.3 病原检测情况
    4.4 正常人群血清学检测情况
    4.5 疑似蜱媒传染病监测情况
    4.6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莱姆病、布鲁菌病诊断方法的建立和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符号表
引言
第一章 北疆各地硬蜱布鲁菌和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疆塔城布鲁菌病和莱姆病的流行病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莱姆病螺旋体BmpA和布鲁菌VirB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布鲁菌病诊断方法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1 布鲁菌病流行病学
        2 布鲁菌病诊断方法研究
        3 小结
    综述二 莱姆病诊断方法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1 莱姆病流行病学
        2 莱姆病诊断方法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云南犬莱姆病血清抗体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景洪市莱姆病流行状况调查[D]. 段存娟. 大理大学, 2021(09)
  • [2]云南蜱病毒的发现及其复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王倩. 山东大学, 2021(10)
  • [3]宠物蜱传疾病流行概况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韦娜娜,张厚双,周金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03)
  • [4]云南省蜱传回归热螺旋体调查研究[D]. 姚明国. 大理大学, 2020(05)
  •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源地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的研究[D]. 田冰.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6]云南西部地区宿主动物与媒介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 何志海. 大理大学, 2019(01)
  • [7]云南省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布情况调查及无形体表面蛋白MSP2原核表达[D]. 王峰.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8]衢州市蜱及常见蜱媒传染病分布研究[D]. 占炳东. 浙江大学, 2019(03)
  • [9]莱姆病、布鲁菌病诊断方法的建立和流行病学调查[D]. 牟路萌. 石河子大学, 2016(05)
  • [10]云南省德钦县宿主动物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初步调查[J]. 杨丽天,高子厚,赵文红,刘云海,扎史品初,提布只玛,张文娟,杜春红. 中国热带医学, 2015(04)

标签:;  ;  ;  ;  ;  

云南省犬类莱姆病血清抗体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