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切口非结核分枝杆菌大量感染

妇产科切口非结核分枝杆菌大量感染

一、成批妇产科切口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初乃惠,周文强,沙巍[1](2020)在《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药品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治疗药品存在或者没有适应证,或者超疗程、超剂量等情况,中国防痨协会非结核分枝杆菌专业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药品,以及利奈唑胺、氯法齐明、贝达喹啉、复方磺胺甲恶唑等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药品的超说明书用法达成共识并形成此文件,期望对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张静[2](2016)在《术后并发皮肤软组织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典型分枝杆菌(non 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牛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一群分枝杆菌。近年来,有关美容手术后并发皮肤软组织NTM感染致手术失败的报道层见迭出,且感染者的比例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其感染主要与医疗环境污染、医疗器械污染及致病菌携带者消毒不彻底引起。由于NTM感染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往往需辅助检查协助诊断。但由于微生物检测难度大、阳性率低,往往难以明确诊断。NTM对传统抗结核药物天然耐药,且无特效治疗药物,现治疗方法主要为联合药物结合手术治疗,而对于NTM感染重在防治。本文综述了皮肤软组织NTM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陈愉,崔俊昌,佘丹阳,施毅,赵铁梅,王明贵,王睿[3](2015)在《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文中认为前言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处方的最重要依据,但因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有新的发现与经验积累,再加上药物临床注册试验周期长、药品说明书更新相对滞后,因此,超说明书用药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临床中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时也会成为挽救生命的唯一手段。与其他类药物相比,抗菌药物用于敏感细菌的超适应证用法或用于不够敏感细菌的超剂量用法更普遍、更常见。文献报道,在25个研究共7亿2千余万处方中,成人重症患者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处方占19%43%,普通门诊也占23%[1]。可见抗菌药物

张玉霞[4](2015)在《浅析妇产科手术切口龟型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处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妇产科手术切口龟型分枝杆菌感染的处理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本文从2014年在我院妇产科手术NTM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就其护理方案进行研究。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期间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平均住院时间为半个月,患者出院后回访,无复发案例。结论龟型分枝杆菌感染在妇产科手术感染中很常见,经过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处理治疗均可痊愈,期间患者受到病痛及药物作用心理方面会比较脆弱,对此医务人员的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梁伟中,赵作钧,艾红梅,王从峰,闫迎军,沈雪莲[5](2011)在《非结核分支杆菌相关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自1882年Koch宣布发现人结核分支杆菌(MTB)以来,就不断有发现非结核分支杆菌(NTM)的报道。NTM是指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支杆菌以外的其它分支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及土壤中。近年来,在世界各地不断

吴琪茵,黎友伦[6](2010)在《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流行趋势、诊断及治疗》文中提出

吴琪茵[7](2010)在《肺结核的生存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结核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患者在关注肺结核治愈率的同时,也急切关注治疗过程中的好转时间及概率。本文将生存分析方法应用于肺结核病早期治疗情况的动态描述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肺结核患者的好转时间、概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生存分析方法适用于肺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疗效指标的动态描述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以痰菌转阴和胸片病灶开始吸收、稳定为结果事件,即好转标准、疗效指标,将生存分析中的“生存、死亡”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对应于疾病的“好转、未好转”。然后,对2009年2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46例肺结核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吸烟史)、疾病状况(包括痰菌程度、并发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状况(包括开始治疗时间、好转时间、抗结核治疗史、抗结核治疗方案、肝功损害)进行调查,应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累积好转率,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本文通过生存曲线给出不同时间点的累积好转率,随着治疗时间的持续,肺结核病人的累积好转率由低到高,最终接近100%,1个月的好转率为26.0%,2个月的累积好转率为41.8%,3个月的累积好转率为63.5%,4个月累积好转率为73.5%,5个月的累积好转率为79.6%,6个月的累积好转率为89.0%,7个月的累积好转率达92.9%,8个月的累积好转率已达98.2%,因此,50%的累积好转率(中位数)为2~3个月之间,而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中位数偏向于3,因此,全组肺结核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即中位好转时间为3个月。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学历、抗结核治疗史、抗结核治疗方案、并发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这7个因素对累积好转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痰菌程度、肝功损害这3个因素对累积好转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抗结核治疗方案对累积好转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的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和胸片病灶开始吸收、稳定为3个月,虽然并未达到完全临床治愈标准,仍需进一步服用抗结核药物,但已较好的显示患者病情好转的时间及概率,给予患者早期治疗情况一个较好的尺度。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年龄这个主要影响因素不可改变,但只要更加注重病情取得好转的前3个月的访视工作,以及8个月以上的足疗程治疗,贯彻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的抗结核方法,可以争取较多肺结核患者痰菌较快转阴,病灶较早吸收和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高晓凤[8](2007)在《两种抗结核方案的卫生技术评估及住院结核病人属性特征与治疗转归的对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结核病疫情回升已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占全球的17%,患病率为246/10万,发病率为102/10万,患病率和发病率均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卫生部监测数据显示该病从2005年3月起已取代乙肝成为当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化疗与预防性化疗是现代结核病防治工作三大支柱之一,而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疗与预防性化疗的基础。由于抗结核药物长时服用带来的副作用普遍较大,采用疗效不佳的药物或方案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更有可能导致耐药菌增加和身体损伤,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故有必要评价这些药物或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学特性,找出效优价廉的安全方案。利福霉素类药物在结核病的治疗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原理与方法,主要评价两种利福霉素方案(短程利福平/吡嗪酰胺联用方案、含利福喷丁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学特性,为指导医生循证选药,病人循证购药提供高质量决策依据。DOTS策略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最成功最有效的控制结核病的治疗策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全国结核病控制规划(theNational TB Control Program,NTP),先后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和卫生部加强结核病控制两大项目,全面实施WHO推荐的DOTS策略。尽管我国DOTS覆盖率2003年达91%,2005年达100%,但42.7%的结核病例发现率距全球70%的目标发现率还有较大差距。2000年全国结核病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结核病例的发现方式以就诊为主(94.3%),就诊机构又以医院为主;而我国医院系统与NTP系统(国家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仍处于相分离的状态,在医院诊治的绝大部分病人未向结防机构转诊。报导医院就诊结核病人治疗效果的文献较少,本文旨在评价两种利福霉素方案(短程利福平/吡嗪酰胺方案、含利福喷丁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学特性,同时结合实例,采用对应分析方法揭示住院结核病人属性特征与住院转归之间的内在联系,希望为政府确定需要采取干预措施的优先人群及优选结核病控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分别采用定量系统评价方法分析短程利福平/吡嗪酰胺联用(RZ)方案预防性治疗结核及含利福喷丁方案治疗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前者纳入比较短程RZ方案与异烟肼方案预防性治疗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Quasi-RCTs的中英文文献;后者纳入比较含利福喷丁方案与含利福平方案治疗结核的RCTs的中英文文献。检索的数据库有Medline(1996年至2007年3月)、Embase光盘数据库(1984年至2004年)、Th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Cochrane Library issue 1,2007)、BIOSIS preview(1997年至2006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至2006年);维普数据库(1989年至2006年)、万方数据库(含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至2006年)及相关网站ClinicalTrials.gov。针对短程RZ方案的英文检索词有:tuberculosis、rifampiein、rifampin、pyrazinamide、rimifon、isoniazid、prophylaxis、chemoprophylaxis、prevention and control、preventive therapy;中文检索词有:结核、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雷米封、预防。针对利福喷丁方案的英文检索词有:tuberculosis、rifapentine;中文检索词有:结核、利福喷丁、利福喷汀、利福贲丁、迪克非、迪克菲。制定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分析采用x2检验及I2统计量,x2检验的检验水准取0.1,如x2检验结果P≤0.1则认为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的存在;I2用于评估异质性的大小,0%表示无异质性,大于50%则表示异质性明显。研究间若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研究间若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处理异质性,无法分析异质性原因的文献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合并效应量均采用率差(RD)、计算其95%可信区间,借助漏斗图观察发表偏倚,所有分析由RevMan4.2软件完成(Cochrane协作网提供)。分别从分析两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所检索的文献中,人工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经济学研究,采用定性系统评价方法分析两种抗结核方案的成本-效果。2.对南充地区综合医院2003年1423份结核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x2检验找出与结核病类型、住院转归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患者属性变量,再利用这些属性变量的不同组别(作为样品)与住院转归或结核病类型的不同类别(作为变量)形成的交叉表,进一步采用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CA)方法来揭示结核病人的属性特征与患病类型、住院转归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1.短程RZ方案vs异烟肼方案预防性治疗结核的卫生技术评估评价RZ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时,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5个RCTs,1个Quasi-RCT。3个在HIV感染者中进行(n=3036),3个在非HIV感染者中进行(n=1017)。1个归为质量A级,1个质量B级,4个质量C级。无论HIV感染与否,两组病人结核发生率相似;对HIV感染者其合并RD为0%(95%CI:-1%to 2%,P=0.89),对非HIV感染者合并RD为0%(95%CI:-2%to 1%,P=0.55);两组病人死亡率也相似,对HIV感染者合并RD为-1%(95%CI:-4%to 2%,P=0.53),对非HIV感染者合并RD为0%(95%CI:-1%to 1%,P=1.00)。对HIV感染者,RZ方案是否较H方案提高了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本研究还不能明确判定。一个含2个试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3个月的RZ方案(周2次给药)与6H方案(周2次给药)发生严重肝中毒和总的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相似(严重肝中毒:RD=0%,95%CI:-1%to 0%,P=0.37;总的严重不良反应:RD=0%,95%CI:-1%to 2%,P=0.69),而另一个含1个试验的亚组分析结果则显示2RZ每日方案较12每日方案降低了发生严重肝中毒的风险却增加了发生总的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严重肝中毒:RD=-2%,95%CI:-3%to0%,P=0.01;总的严重不良反应:RD=4%,95%CI:1%to 7%,P=0.004)。对非HIV感染者,两个亚组分析均表明2RZ每日方案较6H每日方案增加了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RD=29%,95%CI:13%to 46%;P=0.0005;vs.RD=7%,95%CI:4%to 10%;P<0.0001),同时也增加了发生严重肝中毒的的风险(含1个质量B级试验的亚组:RD=29%,95%CI:13%to 46%;P=0.0005;含2个质量C级试验的亚组:RD=5%,95%CI:2%to 7%;P=0.0001)。评价RZ方案经济学特性时,共纳入了3个研究,3个研究总体质量较高。对HIV感染者,12H每日方案的成本效果最佳;2RZ方案(含每日或周2次给药)每增加一个QALY的成本高于12H每日方案;而2RZ周2次方案每增加一个QALY的成本低于6H周2次方案。对非HIV感染者,2RZ每日给药方案每延长一年期望寿命的成本高于6H每日给药方案。2.含利福喷丁方案vs含利福平方案的卫生技术评估评价含利福喷丁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时,共纳入11个RCTs,含中文8篇,英文3篇;2篇质量A级,4篇质量B级,5篇质量C级。11篇文献均为治疗肺结核的研究,其中1篇针对治疗涂阴培阴肺结核病人,10篇针对治疗涂阳或菌阳(细菌学阳性)肺结核病人。治疗初治菌阳肺TB病人时,含利福喷丁方案较含利福平方案的各亚组满疗程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显效率、病灶吸收有效率、空洞闭合率、严重肝中毒发生率、及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各合并RD的95%可信区间均包含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利福喷丁每周1次与每周2次给药方案较利福平每日方案长期随访细菌学复发率的合并RD的95%可信区间也都包含了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利福喷丁每周1次或更少次数给药方案较利福平间隙给药方案长期随访细菌学复发率的合并RD分别为3%(95%CI:1%to 5%,P=0.06)和5%(95%CI:1%t0 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利福喷丁每周1次或更少频率的间隙治疗方案治疗初治涂阳/培阳肺结核病人其细菌学复发的风险较利福平间隙治疗方案为高。本研究未发现有关利福喷丁治疗结核病人的经济学研究。3.综合医院住院的结核病人特征与治疗转归的对应分析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住院结核病人的性别、年龄及婚姻状况对结核病人患病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结核病人的患病类型,性别、年龄、入院时病情、伴随病(其他疾病或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对住院转归亦有统计学意义。对应分析图进一步显示病人属性特征与结核类型、住院转归关系如下:(1)15岁以上的已婚男性较其他特征人群患呼吸道结核的可能性要大,女性患其他部位结核的可能性较另外类型结核(呼吸道TB、粟粒型TB、神经系统TB)的可能性要大。呼吸道结核病人相对其他类型结核住院期间更易于出现好转的治疗结局。(2)住院期间死亡的结核病人与治愈、好转的结核病人属性特征差别较大;(3)15岁以上、入院时病情急的男性结核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出现好转的治疗结局,而15岁以下的结核病人相对容易出现自动出院的情况;(4)入院时病情一般、没有伴随病、住院时间超过8天的女性结核病人相对容易出现治愈的结局;(5)住院治疗效果较差的结核病人在年龄低于15岁、入院病情危重两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结论:1.现有证据表明: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对HIV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12H每日方案最佳;2RZ周2次方案优于6H周2次方案;对非HIV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6H每日方案最佳。综合考虑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HIV感染者的预防治疗,2RZ周2次方案优于6H周2次方案;2RZ每日方案与12H每日方案则在安全性和成本效果上各有优劣。对非HIV感染者结核病的预防性治疗,2RZ每日方案较6H每日方案不仅增加了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而且其成本/效果比也高于6H每日方案,不宜推荐使用;6H每日方案较2RZ每日方案更安全,更节约成本,值得推荐。2.现有证据表明,对初治细菌学阳性肺结核病人,利福喷丁每周1-2次给药方案与利福平常用的每日给药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相似;利福喷丁每周1次或更少次数给药方案同利福平间隙疗法(每周2—3次给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但远期细菌学复发的风险相对要高。未发现有关利福喷丁方案的经济学研究,开展相关经济学研究,成为当务之急。3.综合医院结核住院病人患者特征与住院转归间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应针对不同特征的结核住院病人制定相应防治策略,以强化病人完成抗结核治疗提高治愈率。

吴娴波[9](2007)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础和依据。目前,我国仍采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方式,全面综合性监测是从多方面对全院所有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以了解全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由于全面综合性监测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我国的医院感染监控网在资料全面性、采集准确性、分析标准化等方面还显不足。目标监测是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为了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用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采取的某种特定监测。我国的一些基础较好的医院正在逐步开展危险因素相关的目标性监测,这些研究都为开展全国性、系统性的目标性监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期研究的数据和依据。目前国内在危险因素相关的目标性监测研究中,主要存在描述性研究多而分析性研究少、病例对照研究较多而队列研究少、危险因素相关的预测和评价研究较少等问题。医院感染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人群(医务人员和就诊人群)对医院感染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及其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要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把医院感染管理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普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提高医院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在国内,针对医生、护士、检验人员、低年资医务人员、医学实习生等对象对医院感染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工作开展比较多。而在医院感染中,病人既是主要传染源也是主要易感人群。但目前在国内的研究中,针对病人或者是一般人群的医院感染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还未见有报道,这使得对就诊人群进行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缺乏相应的基础信息。第一部分某医院2000-2006年医院感染的描述性研究目的:对某医院2000~2006年7年间的医院感染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以揭示医院感染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方法: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0~2006年住院病人的病案进行调查。结果:1、共调查住院病人病案数据203800例,医院感染人数710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5%,发病密度为2.3‰;医院感染发病例次数8293例次,例次发病率为4.1%。2、常见医院感染发病部位按构成比依次为:呼吸道(61.9%)、手术部位(6.7%)、泌尿道(6.3%)和胃肠道(6.0%)。3、各年龄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趋势图呈”U”形,0~3岁的发病率(5.9%)和发病密度(4.5‰)最高,25~34岁的发病率(2.8%)和发病密度(2.0‰)最低,75岁以上的发病率为4.8%,发病密度为3.0‰。4、败血症的发病率和发病密度以8~14岁组(0.6%)(0.4%0)最高(与其它年龄组比较,P<0.001);胃肠道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密度以0~3岁组(0.5%)(0.5‰)最高(与其它年龄组比较,P<0.001);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P<0.001)。5、男性的发病率(3.7%)高于女性(3.2%)(P<0.001),但两组的发病密度相同(2.3‰);男性的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2.3%)高于女性(1.9%)(P<0.001),但两组的发病密度(1.4‰)相同;男性的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0.3%)和发病密度(0.2‰)均高于女性(0.2%)(0.1‰);而女性的泌尿道感染发病率(0.3%)和发病密度(0.2‰)均高于男性(0.2%)(0.1‰)。6、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密度都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显着升高,感染组的住院天数中位数为30天,未感染组为10天(P<0.001)。7、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4.1%)和发病密度(2.3‰)均高于非手术病人(3.2%)(2.2‰),手术病人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2.3%)高于非手术病人(2.1%)(P<0.001),但非手术病人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密度(1.5‰)高于手术病人(1.3‰)。8、各科室中,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依次为血液科(33.51%),康复理疗科(14.59%),新生儿病房(9.52%);发病密度最高的依次为血液科(12.47‰),新生儿病房(10.31‰)和小儿科(6.20‰)。9、各部位感染的病死率以腹腔内组织感染为最高(19.6%),其次是败血症(9.5%)和呼吸道感染(5.7%)。10、检出的菌株中,以G+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最多;G-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最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1、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把发病密度用于医院感染的监测,并把发病密度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卡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证明了发病密度在医院感染监测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国内医院感染测量指标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2、血液科、新生儿病房和小儿科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手术病人应成为大型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对象。3、75岁以上老年人和7岁以下婴幼儿是呼吸道的易感人群;3岁以下婴幼儿是胃肠道感染的高危人群;14岁以下尤其是8~14岁是败血症高发年龄;老年女性应成为泌尿道感染的重点监测目标;腹腔内组织感染是危险性最高的感染类型。4、住院时间和医院感染发病率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医院感染发病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显着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延长住院时间。5、本研究中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其中真菌感染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第二部分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目的:筛选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某医院2006年1月至12月间出院,住院时间超过48小时的所有Ⅱ类切口手术病人。观察时间的“起点”为开始手术时间,观察的“终点”为发生医院感染的时间或出院时间。结果:1、发生各类医院感染共227例,发病率为4.6%,发病密度为6.1‰。在所有医院感染的病例中,死亡3例。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医院感染发病率(7.5%)高于女性病人(2.7%);15~60岁年龄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低(3.7%),60岁以上组的发病率最高(11.7%);手术持续时间在2h之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低(2.3%),手术持续时间为2~6小时发病率为7.8%,手术持续时间延长至6小时以上则发病率增加到18.8%;术前住院时间为1~3天的病人的发病率(2.1%)明显低于术前住院时间3天以上者(7.9%);择期手术的医院感染发病率(4.4%)小于急诊手术(6.2%);全麻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6.9%)高于其它麻醉方式的手术病人(2.8%);医院感染发病率随着春(5.8%)夏(4.9%)秋(4.1%)冬(3.6%)的季节顺序呈下降趋势;发病率随着侵入性操作种类的增多而升高,未进行侵入性操作病人的发病率为2.2%,有1种侵入操作的病人的发病率为3.7%,有2种以上侵入性操作的病人的发病率为6.6%;;以上各组P<0.05。3、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院感染发病率(4.0%)比术前未使用进行预防的医院感染发病率(5.3%)低(P<0.05);1~2种药物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3.7%)低于3种以上药物联用组(6.6%)(P<0.05);而术前开始用药的时间及用药疗程的长短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把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急诊/择期、手术持续时间、季节、是否全麻、侵入性操作种类等8个因素引入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分类变量的多因素分析,8个均为独立危险因素。5、本研究所有Ⅱ类切口手术的平均危险因素指数为1.8,各科室中,胸外科的危险因素指数最高(3.3),其次是普外科(3.1)和神经外科(3.0),妇产科的危险因素指数最低(0.9)。6、危险因素指数调整前后的发病密度排序有所变化,妇产科标化前发病密度(2.9‰)排第11位,标化后发病密度(3.2‰)显着升高排第5位;胸外科标化前发病密度(7.4‰)排第5位,标化后发病密度(2.2‰)有所下降排第7位;普外科标化前发病密度(5.8‰)排第7位,标化后发病密度(1.9‰)有所下降排第9位。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Ⅱ类切口手术病人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下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是手术病人的主要感染类型,控制下呼吸道的感染可以降低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2、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急诊/择期、手术持续时间、季节、侵入性操作种类、住院时间8个变量是我们此次研究筛选出的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把危险因素指数标化的医院感染发病密度,用于不同科室、不同主刀医生之间的发病专率的比较,比标化发病率更具科学性和可比性。4、目前绝大部分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预防意识较强,但存在抗菌药物的术前预防时间偏早、疗程偏长、多联用药较多等问题。需培养术前预防的意识,改正术后预防的不科学习惯。对于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建议术前2小时给药,术后48小时内停药。第三部分门诊就诊人群医院感染KAP调查研究目的:在国内首次尝试对门诊就诊人群医院感染相关知、信、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感染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基本信息和理论依据。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间在广东省和湖南省的11家医院,运用自编调查问卷对门诊14岁以上的病人和陪护人员进行便利性调查。结果:1、调查表的效度与信度调查表经专家三轮修改形成,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得到专家的认可;重测数据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59~0.997,P<0.001,重测信度好;调查表的知识、态度、行为三个项目的Cronbachα系数为0.732~0.842,条目经标化后算得的信度为0.746~0.871,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2、调查结果基本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3850份,剔除未完成问卷288份,有效问卷为3562份,有效率达92.5%。3562名被调查者中有1941名男性和1621名女性,30岁以下的占56.5%,50岁以上的占11.3%,最小的为14岁,最大的为84岁,平均年龄为32.35岁。3、相关知识的基本情况25.5%的人从来没听说过”医院感染”;分别只有22.3%、28.5%和14.6%的人不知道“病人的病情重”、“病人的年龄大”和“住院时间长”等自身因素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80.3%的人表示没有医护人员对其提及过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有87.2%的人认为“只要医院足够重视,医院感染就可以被完全控制,不再发生”。4、知晓度的影响因素将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医护宣教、医院级别、住院时间共6个因素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分析,筛出文化程度、性别、医院级别和医护宣教为知晓度的4个独立影响因素。5.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基本情况大部分人对于医院感染的关注度较高,但只有26.5%的人会把医院感染率作为选择就诊医院的标准之一;只有39.0%被调查者表示会指出医护人员不注意洗手的行为。6、知晓度对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随着知晓度得分的升高,对于医院感染的关注度以及了解知识的意愿都会增强(P<0.001);知晓度越高,其洗手的习惯、自我防护意识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习惯也越好(P<0.001)。但对于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相关预防措施,知晓度越低,配合度越高(P<0.001);对于发生医院感染后的责任理解,知晓度越高的越倾向于认为主要责任在医院(P<0.05)。知晓度得分与态度和行为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076,r=0.271,P<0.001。结论:1、目前医院就诊人群的医院感染知晓程度普遍较低,尤其是经常在小医院就诊的人群。要加强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男性就诊者的宣教力度。2、加强医院感染的内因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的必然性的教育,可以在增加就诊人群的知晓度的同时加强其配合度和理解度的提高。3、提高就诊人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自主性,是医院感染健康教育的重点环节。加速医院感染相关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是提高就诊人群自主性的关键推动力。4、医护人员在就诊过程中面对面的宣教是重点的宣教途径,有必要形成持续性和长效性的宣教机制。

刘敏[10](2004)在《大规模龟分支杆菌伤口感染的清创处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总结龟型分支杆菌伤口感染清创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17例龟型分支杆菌所致伤口感染清创的护理措施和效果。结果 :经随访及再次来我院手术时的观察 ,16 8例龟型分支杆菌切口感染患者均治愈 ,清创者切口均愈合良好 ,无复发。结论 :用 75 %酒精擦试及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可切断传染源获得满意疗效

二、成批妇产科切口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批妇产科切口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药品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克拉霉素
        一、说明书摘要[13]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1,10-11,14]
        (二)超疗程及用法
    阿奇霉素
        一、说明书摘要[16]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及用法[5,10-11,22-24]
第二章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利福平
        一、说明书摘要[25-26]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10-11,27-28]
        (二)超疗程及用法[10-11,28]
    利福布汀
        一、说明书摘要[30]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及用法[1,10-11]
第三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阿米卡星
        一、说明书摘要[34]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1,10-11]
        (二)超剂量和用法[10-11]
        (三)超用药途径及疗程
第四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环丙沙星
        一、说明书摘要[47-48]
        二、超说明书用药[1,10-11,22]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和剂量
    左氧氟沙星
        一、说明书摘要[49-50]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
        (二)超剂量和疗程[55,57,61]
    莫西沙星
        一、说明书摘要[64-65]
        二、超说明书用药[1,10-11,22,28]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和剂量
第五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西丁
        一、说明书摘要[68]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及用法[10-1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一、说明书摘要[71]
        二、超说明书用药[10-11]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及用法用量
第六章四环素类抗生素
    多西环素
        一、说明书摘要[72-73]
        二、超说明书用药[10-11]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及用法用量
    米诺环素
        一、说明书摘要[74]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和用法用量[10,14]
    替加环素
        一、说明书摘要[75]
        二、超说明书用药[1,10-11]
        (一)超适应证
        (二)超剂量和疗程
第七章利奈唑胺
    一、说明书摘要[77-78]
    二、超说明书用药[10-11]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及用法用量
第八章氯法齐明
    一、说明书摘要[81]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1,10-11,82-83]
        (二)超疗程及用法用量[11,22]
第九章异烟肼
    一、说明书摘要[84-85]
    二、超说明书用药[1,10-11]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及用法用量
第十章乙胺丁醇
    一、说明书摘要[86]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10-11,17,20,22,27]
        (二)超疗程及用法用量[10-11,23]
第十一章复方磺胺甲恶唑
    一、说明书摘要[87]
    二、超说明书用药[10-11]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及用法用量
第十二章贝达喹啉
    一、说明书摘要[88]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
        (二)超疗程和用法用量[10]

(2)术后并发皮肤软组织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NTM概述
2 NTM感染流行病学特点
3 院内NTM感染
    3.1 医疗环境污染
    3.2 医疗器械污染
    3.3 致病菌携带者
4 NTM感染临床表现
5 NTM感染诊断
    5.1 微生物检测
    5.2 影像学检查
    5.3 病理学检查
6 NTM感染治疗
    6.1 药物治疗
    6.2 手术治疗
    6.3 激光治疗
    6.4 辅助治疗
7 院内NTM感染预防
    7.1 医疗环境消毒
    7.2 医疗器械消毒
    7.3 致病菌携带者消毒
8 NTM感染预后
9 NTM感染诊断和治疗难点及展望
10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浅析妇产科手术切口龟型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治疗方法
        1.3.1 消毒隔离。
        1.3.2 外用或内服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3.1 药物护理
        3.1.1 观察患者使用药物后有无不良反应:
        3.1.2 防治二重感染:
    3.2 心理护理

(6)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流行趋势、诊断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趋势
2 诊断
3 治 疗
    3.1 新型抗NTM 药物药理作用如下[11]
        3.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
        3.1.2 新大环内酯类
        3.1.3 吩嗪类
        3.1.4 氟喹诺酮类
        3.1.5 利福霉素类
        3.1.6 氨基糖甙类
    3.2 根据上述药物的不同作用, 多主张4~5
        3.2.1 MAC肺病的治疗
        3.2.2 播散性MAC病的治疗
        3.2.3 播散性MAC病的预防
        3.2.4 堪萨斯分支杆菌肺病的治疗
        3.2.5 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
        3.2.6 快速生长分枝杆菌
        3.2.7 NTM颈部淋巴腺炎的治疗

(7)肺结核的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数据收集
    1.3 随访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全组累积好转率
    2.2 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1 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2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流行趋势、诊断及治疗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两种抗结核方案的卫生技术评估及住院结核病人属性特征与治疗转归的对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利福平/吡嗪酰胺联用方案卫生技术评估
    第一节: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引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经济性评价
第二章:含利福喷丁方案卫生技术评估
    第一节: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引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经济性评价
第三章:对应分析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总结
综述
附录Ⅰ:出院病人调查表
附录Ⅱ: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9)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部分 某医院2000-2006年医院感染的描述性研究
    第二部分 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第三部分 门诊就诊人群医院感染KAP调查研究
ABSTRACT
    Part Ⅰ. Descriptive study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a hospital during 2000-2006
    Part Ⅱ Th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the Ⅱ incision operative patients
    Part Ⅲ Investigation of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in Out-patients Population
        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s
前言
    1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监测
        1.1 全面综合性监测的作用与现状
        1.2 目标性监测的作用与现状
    2 就诊人群医院感染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 某医院2000~2006年医院感染的描述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医院
        1.2 资料来源
        1.3 方法
        1.4 医院感染的诊断
    2 结果
        2.1 病人的一般特征
        2.2 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
        2.3 不同部位医院感染的构成比
        2.4 不同年龄组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
        2.5 不同性别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
        2.6 不同住院时间医院感染的发病描述
        2.7 是否手术对医院感染发病的影响
        2.8 医院感染的科室分布
        2.9 医院感染相关的死亡
        2.10 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发病强度的测量指标
        3.2 医院感染的发病趋势
        3.3 医院感染的病死率
        3.4 医院感染的主要分布特点
        3.5 医院感染病原体及细菌耐药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观察时间与总观察床日数
        1.3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1.4 资料的收集
        1.5 调查员的培训
        1.6 调查结果的抽查与核对
        1.7 统计方法
    2 描述性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2.2 手术的基本情况
        2.3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基本情况
        2.4 侵入性操作的基本情况
        2.5 医院感染的发病强度
    3 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
        3.1 各影响因素分组的均衡性
        3.2 单因素分析
        3.3 多因素分析
    4 医院感染平均危险指数的计算和应用
        4.1 各科室标化感染发病密度的比较
        4.2 主刀医生标化发病密度的比较
    5 讨论
        5.1 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
        5.2 Ⅱ类切口手术病人的感染部位
        5.3 Ⅱ类切口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5.4 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筛选及其应用
        5.5 Ⅱ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研究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门诊就诊人群医院感染KAP调查研究
    1 调查对象
        1.1 目标人群
        1.2 研究人群
    2 调查表的设计
        2.1 设计原则
        2.2 调查指标的筛选和权重的确立
        2.3 调查表的修改过程
        2.4 调查表的信度检验
        2.5 调查表的效度检验
    3 调查方法与质量控制
    4 数据的录入与核对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6.2 被调查者的总体情况
        6.3 知晓度的相关调查结果
        6.4 知晓度的单因素分析
        6.5 知晓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6.6 相关态度的调查结果
        6.7 相关行为的调查结果
    7 讨论
        7.1 知晓度的调查
        7.2 知晓度调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
        7.3 知识对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8 结论
    9 可能存在偏倚的分析
    10 研究展望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件一:专家咨询表
附件二:调查表
综述: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进展
与本课题相关的已发表论文
致谢

(10)大规模龟分支杆菌伤口感染的清创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处理措施
2 结果
3 讨论
    3.1 龟型分支杆菌爆发的原因
    3.2 消毒剂的选用
    3.3 手术薄膜的应用

四、成批妇产科切口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药品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J]. 初乃惠,周文强,沙巍. 中国防痨杂志, 2020(08)
  • [2]术后并发皮肤软组织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研究进展[D]. 张静. 重庆医科大学, 2016(02)
  • [3]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J]. 陈愉,崔俊昌,佘丹阳,施毅,赵铁梅,王明贵,王睿.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06)
  • [4]浅析妇产科手术切口龟型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处理[J]. 张玉霞.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03)
  • [5]非结核分支杆菌相关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研究进展[J]. 梁伟中,赵作钧,艾红梅,王从峰,闫迎军,沈雪莲. 中国医药导刊, 2011(04)
  • [6]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流行趋势、诊断及治疗[J]. 吴琪茵,黎友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05)
  • [7]肺结核的生存分析[D]. 吴琪茵. 重庆医科大学, 2010(05)
  • [8]两种抗结核方案的卫生技术评估及住院结核病人属性特征与治疗转归的对应分析[D]. 高晓凤. 四川大学, 2007(04)
  • [9]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D]. 吴娴波. 第一军医大学, 2007(02)
  • [10]大规模龟分支杆菌伤口感染的清创处理[J]. 刘敏. 齐鲁护理杂志, 2004(12)

标签:;  ;  ;  ;  

妇产科切口非结核分枝杆菌大量感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